【文档说明】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湘教版(2019) 第10讲 岩石圈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docx,共(12)页,798.65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7bc048d8437ea4aed75807980cf91f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0讲岩石圈物质循环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标内容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核心素养解读知识体系导学1.区域认知:根据相关图文材料,明确各类岩石的形成条件,弄清楚地表
形态对聚落分布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综合思维:结合示意图与实例,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以及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地理实践力:通过野外实习或相关标本,了解常见矿物、三大类岩石及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4.人地协调观:结合典型案例,运用辩证的观
点分析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积累必备知识——基础落实赢得良好开端一、岩石圈的物质组成1.矿物(1)概念:由形成的、一般为结晶态的化合物或单质。(2)特点:具有相对固定的和确定的,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保持稳定,是组成岩石的。(
3)存在形式:绝大多数矿物以形式存在。2.岩石(1)概念: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是构成的主要物质。(2)分类:按照成因,岩石可分成岩浆岩(火成岩)、和变质岩三大类。成因分类形成典例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冷凝形成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冷凝形成安山岩、沉积岩地
表岩石在各种作用下被破坏的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后下来,经过作用形成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变质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压力等条件下,矿物成分、结构等发生改变而形成片麻岩、、石英岩【特别提醒】沉积岩中不一定含有化石,但含有化石的岩石,一定是沉积岩。石灰岩形
成于温暖海洋,其主要成分是CaCO3;该岩石是烧制石灰和水泥的主要原料(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二、岩石转化与岩石圈物质循环1.岩石转化组成岩石圈的岩石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同类型的岩石之间可以。(1)岩浆――→侵入作用、喷出作用岩。
(2)各类岩石――→变质作用岩。(3)各类岩石――→搬运、沉积、埋藏及成岩作用岩。(4)各类岩石――→熔融岩浆。2.岩石圈物质循环(1)概念: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其下的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称为岩石圈物质循环。(2)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的衰变产生的热能。(3)循环过程岩石类型A,B变质岩,C喷出岩,D地质作用①熔融;②喷出作用、岩浆上升;③崩解、分解、溶解作用;④作用和作用;⑤埋藏及成岩作用;⑥作用(4)影响:①大地的沧桑巨变;②岩石圈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三、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
的影响(一)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指人类从事活动而聚居的场所。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区域聚落规模分布聚居人口北方平原地区一般较大多呈、棋盘式的格局较多南方丘陵山区一般较小相对较少【指点迷津】平原地区更容易形成聚落,但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发育在平原上。3.典型案例(1)半坡村落遗址:分
布在上。(2)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于盆地边缘,多位于山前冲积扇、中下部。(二)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布局的因素(1)自然因素:(影响尤为深刻)、气候、水文等。(2)社会经济因素:人
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等。2.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线路密度:我国东部交通线路分布,西部交通线路分布。(2)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平原山区限制因素较少较多线路形态呈状呈“”字形工程造价较低较高【思维点拨】交通线路的选线原则(3)交通线路走向:在山区
交通线路一般沿山谷或河流延伸。(4)科技因素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限制不断降低。四、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人类对地表的改变,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甚至是有害的。2.人类活动不断地塑造着新的地表形态。提升关键能力——能力突破掌握解题技法关键能力一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典题精研】[典例
1][全国卷]如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完成(1)~(2)题。(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A.②B.③C.④D.⑤(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
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A.Ⅰ-①B.Ⅱ-③C.Ⅲ-⑤D.⑥-Ⅰ[图解思路][答案](1)(2)[感悟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图示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确定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及化石形成
的地质环境和过程地理实践力运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方法,解答相关岩石圈物质循环题目,体现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点精析】一、三大类岩石的概念及其特点类型概念特点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地球内部压力作
用下,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结晶颗粒较大;密度大,坚硬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沿岩石圈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矿物结晶颗粒较小;有流纹或气孔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变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成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
石、非金属矿物变质岩岩石受到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片理构造;富含金属矿物二、岩石形成先后顺序的判断方法1.一般情况下,岩石是上覆为新。就沉积岩而言,形成越早,埋藏越深,年龄越老;越向表层形成越晚,年龄越新。下图
中岩层①位于岩层③之上,则岩层①比岩层③形成晚。2.侵入在后。侵入型的岩石一定形成于其侵入岩石之后。下图中岩层②和岩层⑤都为侵入型岩石,且都在岩层①中有分布,所以形成都晚于岩层①。岩层③与岩浆交界处受高温高压作用,变质形成岩层④,故岩层④形成晚于岩层③。三、岩石圈物质循环
的判读(18类基础图像专项突破❻)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1)岩浆:三进一出。(2)岩浆岩:一进三出。(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2.
判断箭头含义(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4)指向岩浆的箭头——熔融作用,是内力作用。【题组精练】[2021·北京卷]读图完成
1~2题。1.图示地区地质地貌演化的顺序是()A.甲乙丁丙B.乙丙丁甲C.丙丁甲乙D.丁乙丙甲2.甲图中,形成最晚的是()A.①B.②C.③D.④读图(图中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回答3~4题。3.图示各种地质作用中,相同的是()A.①③⑤B.④⑥⑧C.②⑤⑥D.⑥⑦⑧4.从地质大循环
的完整性看,图中缺失的过程包括()A.沉积物到变质岩的过程B.变质岩到火成岩的过程C.沉积岩到岩浆的过程D.火成岩到沉积岩的过程关键能力二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典题精研】[典例2][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要求。下图示意
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10分)[图解思路][答案][感悟核心素养]区域认知图示为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在区域认知的基础上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综合思维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综合分析地形对交通运输线分布的影响,进而概括出图示甲乙之间主要交通线分布特点及原因【考点精析】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不同地形区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对聚落产生的影响也不同。高原
、山区和平原等地形使聚落的分布产生明显差异,具体如下表所示:地区聚落分布原因聚落形态高原地区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呈狭长的条带状山区洪积扇、冲
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土壤,适宜聚落发展明显的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最密集区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更适宜聚落发展①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②有的沿海发展,形成沿海聚落
带2.分析影响聚落分布因素的方法(1)主导因素分析法在影响聚落分布的诸因素中,总有一个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个因素就是主导因素,在分析时要紧紧抓住它。例如,武汉位于河流交汇处,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就是河流。(2)综合因素分析法即对聚落分布进行多角度
、多层次地分析,力求全面彻底。分析时一般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进行,根据实际情况再把这两方面细化为各种因素。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3.地表形态对交通线分布的影响原则原因运输方式山地、丘陵地区优先发展公路山地、丘陵地区修建交通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公路对自然条件要求低,成本低河网密
集的平原地区优先发展水运河网密集的地区,天然河道较多,开挖运河方便线路走向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呈“之”字形弯曲可以减小单位距离内的坡度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小,但一般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
河,尽量经过村镇、小城市且离大中城市的距离最近节约建设成本,保证运输安全,节约用地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保证运输安全,减小受灾害的影响线网密度山地、丘陵地区密度较小自然条件不利,且人口密度较小、经济相对落后,对运输的需求量不大;修建线路成本高平原地区密度较大自然条
件优越,且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运输的客货量较大;发展交通的自然障碍少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飞机场应建在地势平坦开阔、稍有坡度的地方,地质条件要好利于飞机的起降且便于排水,地基较稳定港口宜建在地势平坦且近岸水深的地区便于筑港、建仓库、连接交通线,便于船舶的进出【题组精练】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
般山村建筑模式”的土楼,以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舂压、夯筑而成。它们是几次中国历史动荡和民众大迁徙的产物。读图,回答1~2题。1.土楼主要分布在()A.黄土高原B.西北地区C.东南沿海D.青藏高原2.
关于土楼建设目的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依山就势—取水②坐北朝南—防风③人字形屋顶—排水④墙体厚实—防风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成兰铁路连接四川省成都市和甘肃省兰州市,设计时速200km/h,全线桥隧比[(桥梁里程+隧道里程)/总里程]为86.05%,与成兰公路
基本平行且距离很近。京沪高铁设计时速250~300km/h,全线桥隧比87.7%。据此完成3~4题。3.成兰铁路与成兰公路基本平行且距离很近,这样布局()①利于共用原有公路桥梁②利于修建水陆交通枢纽③利于铁路建设物资运输④地形较平坦,造
价较低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下列关于两条铁路桥、隧比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说法正确的是()A.隧道比成兰高于京沪速度B.桥梁比京沪高于成兰河流C.隧道比成兰高于京沪地形D.桥梁比京沪高于成兰生物第10讲岩石圈物质循环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必备知识一、1
.(1)地质作用天然(2)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基本单元(3)固态2.(1)自然作用矿物集合体岩石圈(2)沉积岩地表以下喷出地表玄武岩沉积成岩温度大理岩二、1.相互转化(1)岩浆(2)变质(3)沉积2.(1)软流层(2)放射性物质(3)侵入岩沉积岩搬运沉积变质三、(一)1.生产
生活2.团聚型分散3.(1)河流阶地(2)洪积扇(二)1.(1)地形(2)科学技术2.(1)稠密稀疏(2)网络之关键能力关键能力一[典题精研][典例1]答案:(1)D(2)A[题组精练]1~2.解析:第1题,花岗岩是地下岩浆向上侵入、冷却凝固形成的,花岗岩之
上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变质形成变质岩,花岗岩形成于地下,丁图花岗岩位于地下,甲乙丙图花岗岩出露地表,说明丁图最早出现,A、B、C错误。因地壳抬升,花岗岩之上的变质岩被外力侵蚀,其厚度逐渐变薄,部分区域花岗岩出露地表接受外力侵蚀,花岗岩表面变的起伏不平,因此丁图之后应该是乙图,
再以后是丙图;甲图中出现断层,使原来的花岗岩、变质岩发生断裂错位,相对下沉的部分接受沉积,出现松散沉积物,因此正确的地质地貌演化的顺序是丁乙丙甲,D正确。故选D。第2题,据上题分析可知,甲图中,①是花岗岩,形成最早;②④是变质岩,形
成晚于①花岗岩;③是松散沉积物,形成于断层下降岩块上,因此是先有断层使原来的变质岩发生断裂形成②④两块变质岩,其中④是下降岩块,之后在④之上沉积形成松散沉积物,因此形成最晚的是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答案:1.D2.C3~4.解析:第3题,①③⑤为各
类岩石指向沉积物的箭头,其含义为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②表示固结成岩作用;④表示变质作用;⑥⑧表示熔融作用;⑦表示冷却凝固。第4题,图中②④为沉积物到变质岩的过程;变质岩只有转化为岩浆以后才能形成火成岩,图中⑥和⑦可表现出其转化的过程;火成岩到沉积岩的过程必须经过沉积物这一环节,图中
的③和②可表示;任何岩石都可经过熔融作用形成岩浆,而图中缺失沉积岩直接指向岩浆这一过程。答案:3.A4.C关键能力二[典题精研][典例2]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
地带)分布。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题组精练]1~2.解析:第1题,由材料中土楼掺糯米饭可推测出
,土楼主要分布在以水稻为粮食作物的东南沿海地区,C正确。第2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人字形屋顶有利于排水;易受台风影响,墙体厚实是为了防风;依山就势主要是为了军事防御;坐北朝南主要考虑采光。D正确。答案:1.C2.D3~4.解析:第3题,两条交通线平行,不利于共用原有公路桥梁,排除①;在成
都市和兰州市之间没有可供通航的大河,排除②;铁路、公路距离较近,利于铁路建设物资运输,③正确;材料中“基本平行且距离很近”说明,在成兰铁路建设过程中利用了以前在成兰公路建设过程中改造的地形,降低工程造
价,④正确。故B正确。第4题,京沪高铁穿过的地形区主要为平原,为了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多以桥代路,因此桥梁比高;成兰高铁穿过的地形区从海拔500m的成都平原上升到海拔3400m的青藏高原东缘,沿线地势起伏
大,修建隧道多,隧道比高。答案:3.B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