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上海专用,中图中华地图版第1~2章)(全解全析)(上海专用).docx,共(11)页,4.303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703251af0e52b0184a4589296ab59c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模拟卷(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
用0.5mm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一、中国航天(18分)材料一: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
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1°N,100°E)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月400km的中国空间站。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材料二: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
船在甘肃酒泉发射成功。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翘盼已久的神舟神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神舟十五航天员进驻中国空间站,6名航天员首次在太空会师。(图1)材料三:如图2地球公转示意图。1.材料一中,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着陆
后,小明在纽约(西五区)收看直播,此时纽约的时间是()(2分)A.4月16日22时56分B.4月17日9时56分C.4月15日20时56分D.4月15日8时56分2.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之一海南文昌选址的原因()(2分)A.纬度高,地表线速度大B.纬度低,
地表线速度大C.地处偏远,保障安全D.深居内陆,晴天多,降水少3.材料二中,神舟十五号会师后到2023年春节(1月22日)期间,地球的公转速度。(2分)4.材料二中,神舟十四和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会师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半球,太阳直射点向(南/北)移动。(4分)
5.当太阳直射在图2中的A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分)6.说出太阳运行D到A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此时上海昼夜长短情况。(4分)【答案】1.C2.B3.较快4.南南5.23.5°N82.5°6.太阳运行D到A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此时上海昼
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详解】1.北京时间是东八区区时,纽约(西五区)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时间值少13小时,所以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的时候纽约时间是4月15日20时56分,C正确,ABD错误。故选C。2.我国四大卫星发射
基地中纬度最低的是海南文昌,由于纬度低,地表线速度大,发射时会节省燃料,B正确,A错误;地处偏远与保障安全无关,C错误;海南文昌气候湿润,降水量并不少,D错误。故选B。3.1月22日靠近近日点1月初,地球公转到近日
点时速度快,所以在1月22日地球的公转速度较快。4.神舟十四和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会师是在11月30日,在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5.当太阳直射在图2中的A时,是夏至日,夏至日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N,上
海的纬度约为31°N,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差值)=90°-7.5°=82.5°。6.太阳运行D到A阶段是春分日到夏至日阶段,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北移动,所以上海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二、中国第一长河。(20分)
长江是中国第一长河,流域面积广阔,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某中学研学小组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长江流域开展了“云端”研学。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长江全长6300余千米,自西向东横跨多个地形区。“长江第一湾”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及其向云贵高原过渡的边缘地带,河流下切侵蚀强烈。云贵高原也是世界上典
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指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荆江是长江自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城陵矶段的别称,河道蜿蜒曲折,有“九曲回肠”之称。1.长江源头位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在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时,这里还是一片茫茫大海。今天在青藏高原上仍可以看到该时期之前的(选择:A笔
石;B恐龙;C鲸)等海洋生物的化石。青藏高原形成于代(填地质年代)的喜马拉雅运动。(2分)2.请根据图1中的信息,用“→”在图中标出长江的流向。(2分)3.简析图1所处的长江河段下切侵蚀强烈的原因。(4分)4.研学小
组学生绘制了喀斯特地貌的演变示意图。据图说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5.研学小组经过研究发现,长江荆江河段之所以形成典型的曲流景观,是因为长江流出三峡后,地势变得,流速,河流的,作用增强,河流不断侵蚀河岸、拓宽河床,从而使河道发生弯曲。受此河流地貌形态影响,这里也成为灾害
的多发区,当地防灾减灾的压力较大。(4分)6.图3是形成于长江入海口处的河口三角洲地貌,描述该地貌的景观特征。(2分)【答案】1.A新生2.3.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下切侵蚀严重;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河流水量大,下切侵蚀严重
。4.晴天时岩石裸露风化;雨季时,雨水在石灰岩表面汇聚,溶蚀作用形成溶斗,进一步扩大形成天坑,与地下河连通,形成溶洞;晴天时,喀斯特沉积作用形成石钟乳和石笋。5.平坦减缓侧蚀洪涝6.底边呈向海洋延伸出的尖头凸出,为尖头形三角洲【详解】1.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笔石是
三叠纪之前的海洋生物化石,恐龙是爬行动物,鲸是哺乳动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是新生代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的。2.根据长江流域简图和所学知识可知,长江自西向东流,在长江第一湾处,江水先自西北流向东南,再转向东北
方向,如图所示3.根据材料可知,“长江第一湾”位于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的边缘地带,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快,河流下切侵蚀强烈。“长江第一湾”位于季风气候区,雨季时河流水量大,河流下切侵蚀强烈。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晴天时岩
石裸露,地表岩石被风化;雨季时,雨水在石灰岩表面地势低洼处汇聚,在溶蚀作用下,发育形成溶斗,随着溶蚀作用加剧,进一步扩大形成落水洞和天坑,与地下河连通,形成溶洞;晴天时,天气变干燥,二氧化碳逸出,在溶洞中因喀斯特沉积作用形成石钟乳和石笋。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荆江河段位于平原地区,长江流出三峡后,因地势变得平坦开阔,流速减慢变缓,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强,河流不断侵蚀河岸,使河床拓宽,形成弯曲河道,洪涝灾害多发。6.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长江三角洲示意图可知
,长江是河流以一个主水道入海,泥沙不断堆积延伸,底边呈向海洋延伸出的尖头凸出,形成尖头形三角洲。三、宁夏平原。(20分)材料一:宁夏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受夏季风影响时间短,降水少,年降水量在150mm至600mm之间,农业以灌溉农
业为主。材料二:下图为宁夏平原及周围地区地形和地质构造剖面图。材料三:下图为黄河径流量图、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和法国示意图。1.黄土高原的黄土层自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逐渐(变粗/变细),理由是。(3分)2.读宁夏平原的“地质构造剖面图”,判断其属于地质构造中的,该平原的形成具体过程
为。(3分)3.下列区域,地质构造与宁夏平原所在区域类似的是()(2分)A.华山B.珠江三角洲平原C.华北平原D.渭河平原4.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新疆地区和法国南部地区一样,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分析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4分
)5.右图为贺兰山西麓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图中C、D处,属于背斜的是。图中C处的地形是(山/谷),成因是。(4分)6.图中C、D两种构造中,利于储存石油的是构造。图中A、B两种构造中,属于地垒的是构造。(4分)【答案】1.变细自西北向东南
风力逐渐减弱,携带沙子能力下降,颗粒粗的先沉积,颗粒细的后沉积2.地堑先由地壳向下运动形成地堑,再由流水堆积形成沉积层,经过多次的地壳下沉和流水堆积,形成平原3.D4.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5.D山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逐渐演变成向斜山6.DA【详解】1.读宁夏平原及周围地区地形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的黄土层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随着风力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弱,风携带沙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
黄土层自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逐渐变细。2.读宁夏平原地质构造剖面图可知,宁夏平原所在地区地壳相对两侧向下运动形成地堑,地势较低,黄河流经,加上山麓流水作用,流水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沉积层,经过多次的地壳下沉和流水堆积,形
成平原。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山是地垒形成的断块山,A错误;珠江三角洲平原和华北平原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B、C错误;渭河平原是在地堑上由流水堆积形成的,与宁夏平原的形成过程类似,D正确。故选D。4.气候条件包括气温(热量)、光照、降水、昼夜温差等。读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图
和法国示意图可知,贺兰山东麓地区与法国葡萄园相比纬度低,热量条件较好,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贺兰山东麓地区冬季气温低,不利于害虫越冬,病虫害少。5.读图可知,C处岩层向下弯曲,
是向斜,D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图中C处的地形是山,成因是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6.C处是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是良好的储水构造,D是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利于储存石油的是D构造
。断层中间岩块相对于两侧岩块上升的为地垒,A、B两种构造中,A相对上升,因此,属于地垒的是A构造。四、“一带一路”。(20分)“一带一路”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最长、最
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依据材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丹霞地貌是陆地上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地貌形态,在我国广东广泛分布,此岩石()(2分)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
变质岩2.“丝绸之路经济带”地貌也同样多姿多彩。当古代商人路经乌鲁木齐附近时,时常见到如图1所示的地貌景观,其壮观宏伟,犹如天生“层叠砂岩拱桥”。塑造图1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2分)①流水侵蚀②流水沉积③风力侵蚀④风力沉积A.①②B.
②③C.①④D.①③3.商人们凑近观察该天生“拱桥”,其中岩石层层堆积,颗粒分明。读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推断构成地貌的岩石为()(2分)A.①B.②C.③D.④4.图2中①②类岩石转化为③类岩石需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2分)A.重熔再生—风化作用—变质作用B.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固结成岩C.地壳抬升—岩浆侵入—固结成岩D.重熔再生—岩浆侵入—冷却凝固5.在意大利威尼斯有大量大理石资源,请从内外力作用角度,说明地中海沿岸地区形成丰富大理石矿藏的地质过程。(6分)6.图4中D板块为板块,其与C板块的边界为边界
(生长/消亡),该边界处的是世界主要地震带之一。请根据板块构造学说,说明该地震带上高大山脉的形成过程。(6分)【答案】1.C2.B3.A4.D5.古地中海地区经长期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中海沿岸地处板块交界处,岩
浆活动强烈,石灰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成为大理岩;地壳运动使地层隆起抬升;上覆岩层受外力侵蚀,大理岩接近或出露地表。6.印度洋消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下部俯冲,亚欧
板块边缘地壳被迫抬升隆起【详解】1.红色砂砾岩是陆相下流水沉积所形成的红色岩系,此岩石是沉积岩,C正确,ABD错误,故选C。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层叠砂岩是地质历史时期流水沉积所形成,拱桥的形成是由于当地气候干旱
,风力作用显著,由于风力侵蚀而形成“层叠砂岩拱桥”,②③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3.根据材料“岩石层层堆积”,可知该岩石是沉积岩,结合图2,沉积物指向①,可知①是由沉积物固结成岩而形成的,是沉积岩,A正确,BCD错误,故选A。4.读图2可知,①是沉积岩,⑤来自软流层,
是岩浆,⑤指向③和④,③位于地壳内部,是侵入岩,④位于地表,是喷出岩,②位于地壳内部,由①③④经过变质作用形成,是变质岩,因此图中①沉积岩和②变质岩转化为③侵入岩需经历的地质过程是重熔再生—岩浆侵入—冷却凝固,D正确,ABC错误,故选
D。5.大理石是由石灰岩经变质作用而形成,因此形成过程为:古地中海地区经长期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中海沿岸地处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活动强烈,石灰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成为大理岩;处于消亡
边界,地壳运动使地层隆起抬升;上覆岩层受外力风化、侵蚀,大理岩接近或出露地表。6.读图可知,图4中D板块是印度洋板块,C板块是亚欧板块,两大板块边界是消亡边界,该边界处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是世界主要地震带之一,该地震带上的高大山脉形成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
压碰撞,印度洋板块密度大,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下部俯冲,亚欧板块边缘地壳被迫抬升隆起,形成高大的山脉。五、青岛“石老人”。(22分)“石老人”是青岛市(36°N,120°E)崂山区的地标性景观,位于石老人村西侧海域,距
岸百米处有一座约十几米高的岩石,形如老人坐在碧波之中。据分析,“石老人”已经有6000多岁,组成“石老人”地区的岩石多为喷出岩中的流纹岩和安山岩,是火山活动的遗物。2022年10月3日凌晨,其上半部分突然坍塌,“石老人
”的“头”和“胳膊”都不见了。在此之前就有游客称“石老人”在“变老”,需要人工修葺。左图为“石老人”坍塌前拍摄照片,右图为坍塌后照片。1.让“石老人”受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2分)A.海水侵蚀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D
.冰川堆积2.形成老人岩的岩石可能具有的性状特点是()(2分)A.有化石B.有气孔C.有层理D.较坚硬3.“石老人”形成过程可能是()(2分)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4.试从外力作用和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石老人”坍塌的原因。(4分)5.有专家提出需尽快修复
“石老人”景观,对此你是否赞成,说出你的理由。(4分)6.形成“石老人”的岩石对应“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的,⑤表示的地质作用是,说出丁类岩石的主要特征、。(4分)7.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原理,简述上图中埋藏在地下的岩石乙、戊转变为丁的过程。(4分)
【答案】1.A2.B3.D4.外力风化、侵蚀,最终在重力作用下崩塌;人类活动加剧了坍塌的速度。5.赞成;石老人是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观赏价值;景观知名度高,是当地地标性景观,对游客吸引力强,修复后能有利于青岛发
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不赞成:石老人是海蚀柱,部分损毁乃至消失,是自然演化的结果,没必要修复;周边风大浪急,在海水中经常被风化、侵蚀,人工修补很难承受自然的破坏;石老人景观单一,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有限,修复的经济意义不大;修复难度大,成本高。6.丙变质作用
有化石有层理构造7.埋藏在地下的岩浆岩和变质岩经构造运动的抬升出露地表,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详解】1.结合材料“距岸百米处有一座约十几米高的岩石”可知,石老人是立于海中高大岩石,受损应该是海浪侵蚀形成的,故选A。2.结合材料
“组成“石老人”地区的岩石多为喷出岩中的流纹岩和安山岩‘可知,石老人属于喷出岩,喷出岩多具气孔、杏仁和流纹等构造,质地疏松多孔,B正确,D错误;有化石、有层理是沉积岩的特征,AC错误。故选B。3.在地质时期有大面积的火山活动,喷出地表形成流纹岩;地壳抬升
,安山岩岩体出露海面,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基岩海岸软、硬差异的岩石受海浪侵蚀形成海蚀穴,其周围岩石受侵蚀不断崩塌,海蚀穴顶部岩石崩塌形成海蚀崖,海蚀穴被侵蚀贯穿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形成海蚀柱,海
蚀柱形成后不断受到海风的侵蚀形成类似老人的形状。故其顺序为④①②③,故选D。4.石老人形成后继续被海浪、风力等外力风化、侵蚀,最终在重力作用下崩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石老人坍塌的速度。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可知“石老人是
一外独特的海蚀地貌景观(海蚀柱),意为其美学价值高,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对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作为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石老人”是青岛的地标符号,是青岛人共同的记忆;就可行性而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貌人
为修复与保护技术日趋成熟,修复后能有利于青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若反对修复,可从遵循自然演变规律,减少人为干扰的角度入手,同时从地貌演化过程着眼,即外力塑造多种地貌形态,“自然逝去”后可能会出现新的地貌景观;人工修复后
会失去原有的自然风貌;即使暂时加固修复,最终仍然会被风化、侵蚀,走向消亡;并且人为修补后的石老人受人类活动影响,失去了自然属性,失去了其科学研究价值。6.结合所学知识及图可知,④为固结成岩,丁为沉积岩,化石、有层理是沉积岩的特征,⑤为
变质作用,戊为变质岩,⑥为重熔再生,甲为岩浆,①为冷却凝固,丙为岩浆喷出形成的喷出岩,乙为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岩,②为地壳抬升,③为外力作用。结合材料“组成“石老人”地区的岩石多为喷出岩中的流纹岩和安山岩‘可知,石老人属于喷出岩,即丙。7.埋藏在地下的岩浆岩和变质岩经地
壳运动的抬升出露地表,经风化、侵蚀作用形成碎屑物质,由风力、流水等搬运至低处堆积,最后在重力作用下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