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docx,共(6)页,386.29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70197c2628bc6797ad107011d2d57c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亳州二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湖北和辽宁等地的遗址中,发现了6000多年前各具特色的“龙”文物,华夏、苗蛮和东夷部族都有与龙相关的传说。这些考古发现和传说反映出()A.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B.
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C.中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D.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2.世界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的西方人在青铜器铸造方面能超过古代中国人。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A.原始社会末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3.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
界出现了繁荣局面。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说明这些思想家都()A.努力恢复西周制度B.代表旧贵族的利益C适应封建社会要求D.追求理想社会秩序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
多称自己为“夏”或中国”;同时还追溯它与夏商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华夏文化认同加强B.农耕文明的扩展C.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家国同构的理念5.秦统一后,启动了大规模的土木建设工程,其中有“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
褒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阴山,逶蛇以北”的修建长城工程。秦能够修建大型工程的政治因素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B.思想文化统一的需要C.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D.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6.秦朝御史大夫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
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些举措主要功能在于()A.削弱诸侯实力B.加强官吏管理C.提高行政效率D.减少决策失误7.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屈民以申君”,要求臣民必须服从君主;同时也提出“屈君以申天”,君主必须要服从天意。只要君主
的行为合乎“天道”,就可以永保太平。这些主张().的的A.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B.确保了西汉政权的稳固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8.汉文帝时期,贾谊认为:“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
邪心。”这表明贾谊主张()A.扩大地方权力B.郡国并行制C.削弱王国力量D.实行分封制9.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与文化,许多杰出人物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壮志,张骞“凿空”的勇气,苏武绝不“屈节辱命”的精神,马援
“马革裹尸”的情怀,班超“投笔从戎”的追求。他们的事迹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原因是都蕴含着()A.家国天下情怀B.耕读传家的理想C.勤劳勇敢的品质D.无为而治的理念10.汉画像石中描绘力士斗兽的题材有很多,如图画面有一力士,仰面跨步挥臂,牛怒目弓背,以角前抵,画
面右侧一狮被力士击败而逃。这类画像石()A.印证铁犁牛耕的推广B.体现了崇尚勇武的时代风貌C.凸显社会矛盾的尖锐D.展现了注重意境的绘画风格11.十六国时期,大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自称“大禹之后”,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氏
自称“轩辕之苗箭”,建立北周的鲜卑宇文氏则称“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他们此举主要是为了()A.学习汉晋王朝的制度文明B.追求民族政权的合法正统C.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D.谋求与汉族王朝和平共处12.西晋
前后,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据不完全统计,南下的流民约占当时南方人口的六分之一,大都分布于江淮地区或长江中下游沿岸。这一现象有利于()A.江南开发和民族交融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C.中原农业的恢复发展D.区域间长途贸易
发展13.唐代初期,政事堂只是宰相们的临时开会场所,原本只有三省的长官出席;后来,唐代的宰相逐渐增多,开会时政事堂人满为患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一发展趋势()A.推动了相权与君权的平衡B利于促进中枢决策科学
化C.表明三省的分工日益明晰D.是对原始民主传统的践行的.14.下图是现存于大英图书馆的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由此可知唐朝()A.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B.各项科技领先于世界C.已经有了雕版印刷品D.佛教思想最受到尊崇1
5.豪放纵逸的李白在其许多作品中融入了道教思想的元素;沉郁顿挫的杜诗,则以儒家学说的积极方面为其创作基础;而王维、储光羲等人的田园山水诗,又常常流露出佛教“静”“空”思想的痕迹。这一现象()A.表明儒家正统地位
受到冲击B.得益于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C.凸显了诗歌创作世俗化倾向D.反映了唐朝国内政局的变动16.宋太祖将二十余万禁军的一半部署在京师,其余一半分散到外地驻扎;驻屯京师的禁军和驻扎外地的禁军经常调动,轮流换防;军队将领也须经常更换。这些举措()A.分散了中枢机构的权力B.体现了崇文抑武C.遏
制了藩镇势力的坐大D.强化了中央集权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世卿世禄制是氏族贵族特权的残余,亦是对君主任免官吏权力的限制。由国君掌握任免权力的官僚制度,起源于春秋中后期。一大批没落的中小贵族离开其原来的宗
族,凭借其个人才能,以单纯士人的身份投身于有势力的卿大夫之家,与其投靠的卿大夫家族没有血缘宗法关系,仅仅是凭着对新家主的忠心而受到新主人的豢养。战国时期,这种官僚制度由于士阶层的壮大而获得发展。此时教育制度亦正发生着根本变化,私学培养着官僚的后备人才。这
个时期各国的变法,更是从立法与法制上对官僚体制作了制度上的规定,并最终宣告世卿世禄制退出舞台。——摘编自沈长云等《战国史与战国文明》材料二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
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选举》载:“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
,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摘编自郭强《中国古代选举制度》(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官僚制度产生的原因。(2)根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有哪些发展?请简述科举制推行的积极意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汉初年以妥协为主的隐忍战略,为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但也存
在边境饱受侵扰等弊端。七十年的“休养生息”,为汉武帝反击匈奴奠定了物质基础,为提振国威,汉武帝改变了柔弱的边防政策,大规模开疆拓土,经过三十余年的经营,汉朝的边疆地区得以稳固和发展。——摘编自王玉冲《汉武帝治边方略》材料二唐朝治边思想是
对汉末以降几百年间民族冲突与融合进程中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唐皇室在治边思想上有较少的夷夏意识,唐高祖提出要“追革前弊……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治边指导方针,唐太宗曾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绥之以德
,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怀之以文德的羁縻之策是唐朝在确立“君臣之位”光环下统驭边疆的手段,唐朝后期,随着国力的衰落,边疆地方势力开始抬头,最终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摘编自刘俊珂《汉唐西南边疆经略再研究》(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治边方略与汉初相比有何变化,并分析促成
这一变化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的治边策略,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策略。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三省分掌议政、决政和执行之权,实则将以前如汉代丞相之权,分隶三省,而总于皇帝,以便于皇帝控制。(唐代中期)以后仆射不
是宰相,不参预决策,而专管行政。但还是注意发挥三省的定策、封胶和执行的作用,以期收到既能加强集权又能提高决策和行政效率的后果,从而强化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唐朝设置宰相议事的政事堂,其目的也在于此。加强中央集
权和巩固统一是发展经济和文化的必要条件。——摘编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材料二这样君权与相权互相制衡,避免了皇帝的独断专行。空帝作为最高领导,看待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带有很大的个人色彩宰相代表政府官僚机构,一般强调要按制度
办事,要遵循官僚机构的运转规律,所以双方的冲突时有发生。——摘编自马克走《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三省制的运作过程并指出唐朝设立三省制的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三省制。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汉武帝和唐太宗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皇
帝。有人认为汉武帝的丰功伟业可简单用“文治武功”四字概括,其卓越的功绩在于承前启后,独具开创性,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唐太宗李世民,年轻时封秦王,立下赫赫战功。即帝位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
治家与明君之一。——摘编自《中国史上十大开疆拓土的皇帝》请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两位君主中的其中一位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史实充分,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
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