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专用,纲要上第1_14课)(考试版A4)【测试范围:纲要上1~14课】(浙江专用).docx,共(8)页,1.53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6a6f905c821edb51f3c65593531dae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卷(浙江专用)(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4课。5.难度系数:0.75。6.考试结
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如图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部分文化遗址分布图。
下列项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①处出土大量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作物B.②处代表器物为黑陶,已经开始学会用火C.③处最早种植粟,出现大规模祭坛神庙D.④处居民掌握了种植水稻和养蚕缫丝技术2.每年的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
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材料表明()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中央权力高度集中C.皇权至上,皇帝独尊D.独断性和随意性3.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六篇关于少数民族的列传,开创了正史为少数民族政权立传的先例。无论是华夏还是四夷,都被司马迁追述为黄
帝的子孙后代。司马迁的民族思想突出反映了()A.西汉大一统的局面B.北方加速民族交融C.华夏认同观念勃兴D.中原正统意识淡化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分裂割据时期,多民族国家政权并立,更替频繁。下列项中,与①②③对应朝代正确的是()A.东晋
、北周、齐B.西晋、东晋、魏C.西晋、北魏、陈D.东晋、北魏、周5.北魏孝文帝时,铸造太和(孝文帝年号)五铢钱,并大力推行,然而收效有限,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但是,东晋南朝的钱币流通相对广泛。这一现象表明()A.孝文帝改革破坏了北方经济B.南方社会环境
相对安定C.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北方D.封建地主实力强大6.隋唐时期,以洛阳为中心,建起众多皇家粮仓(见下图),其中含嘉仓至唐天宝八年总储粮量约为5833400石,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粮仓。这反映了A.均田制推行防止了土地兼并B.隋唐时期对农民剥削最沉重C.大运河开通有利于南粮北运D.隋唐
结束分裂北方长期稳定7.“可汗”本是突厥、回纥、柔然等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贞观四年唐王朝击败东突厥以后,唐太宗接受诸蕃君长所奉“天可汗”称号。有关唐代的民族交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文成公主入藏强化了中央对西藏的治理B.“长庆会盟”密切了唐朝与回纥的关系C.安西都护府的设置加强
了对西域的控制D.开明的民族政策开启了中国的民族交融8.如图中的内容是对唐朝某一事件的描述。该事件()▲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是破坏国家统一的叛乱▲削弱了中央集权A.使李世民成为最高统治者B.沉重地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C.是唐朝由
盛到衰的转折点D.使世家大族退出了历史舞台9.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每个时代各有其灿烂的文化,多姿多彩。如表中朝代与文化和科技内容对应正确的是()选项朝代内容A春秋战国①《孟子》②《荀子》③《史记》B两汉时期①佛教传入②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③《伤寒杂病论》C
魏晋南北朝①书法开始成为艺术②顾恺之《洛神赋图》③鉴真东渡D隋唐时期①《女史箴图》②建安文学③火药运用于战争A.AB.BC.CD.D10.北宋名臣张齐贤,于公元1000年冬至日朝会时醉酒失仪,因遭弹劾而被免去相位,宋真宗说:“
卿为大臣,何以率下?朝廷自有典宪,朕不敢私”。这一事件说明宋朝()A.君主对监察体制的维护B.御史监察范围不断拓宽C.崇文抑武方针得到落实D.中央权力分割相互制约11.北宋蔡襄言:“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南宋郑樵在其所著《通志》中载宋代“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
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这反映了宋代()A.商业的兴起瓦解了传统的伦理B.经济发展冲击了旧的世俗观念C.财富成为宋代择偶的首选条件D.科举取士制度出现了重大变化12.下表为辽、夏、金三朝实行的统治政策。这些政策的推行()辽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
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夏基本模仿北宋制度,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金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留了一套女真族的管理系统——猛安谋克制A.体现了民族治理具有差异性B.防止了少数民族的汉化C.缓和了域内各
民族间的矛盾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13.《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说明元朝对边疆统治的特点是()A.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B.采用“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C.呈现出与内地一体
化倾向D.推行中原地区传统的典章制度14.元代出现了一种名为“平话”的文本作品,现存有福建建安虞氏刻印的《三国志平话》(见如图)等“全相平话”五种。它大体根据正史写成,细节多取自民间流传故事;采用白话文体,版式均为如图下文,每对页一图,表达故事情节。由此可知,元代平话()A.是元代戏曲的文学剧本
B.开启了史学与文学的融合C.是古代历史小说的成熟代表D.属于通俗浅易的商业化出版物15.雍正即位之初,曾感慨“耳目不广,见闻未周,何以宜达下情,洞悉庶务?”因此他钦定了一套规章,自缯折、装匣、传递,到
批阅、发回本人,再做进宫中,都有一定程序,不允紊乱。下面对这一制度的解读正确..的是()①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②提高了决策效率③出现了传递公文的驿站系统④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关于穿衣问题,展开了讨论,
甲:穿衣要根据身份地位,不同身份地位选择穿不同等级的衣服;乙:穿衣要根据四季变化,合乎大自然的规律;丙同学:不用麻烦,根据上面规定进行穿衣就可以了;丁: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破烂的衣服未尝不可。下列对应正确的
是()A.甲-儒家乙-道家丙-法家丁-墨家B.甲-墨家乙-法家丙-道家丁-儒家C.甲-道家乙-墨家丙-儒家丁-法家D.甲-法家乙-儒家丙-墨家丁-道家17.汉代初期,以关中为主的直辖郡县由中央派遣的郡守,县令用汉朝
的法律进行管理,而关东那些诸侯王国在政治、经济、司法、军事上都有一定的自主权,诸侯王们在自己的封国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俗而治”。这说明当时()A.实施郡县制是必然选择B.分封制的普遍推行稳定了社会秩序C.地方割据威胁中央集权D.郡县与分封并
行制适应了统治需要18.20世纪前期,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唐宋近世说”,该理论认为唐宋时期政治上表现为贵族政治式微和君主独裁的兴起,君主由贵族阶级的共有物,到近世成为全体臣民的共有物、绝对权力的主体。据此分析指出“唐宋近世说”的主要历史依据是()A.政治上官僚政治进一步发展B.经
济上官员们抑制土地兼并C.文化上文学艺术逐渐抽象化D.社会上市民阶层逐渐萎缩化19.如图为唐朝阎立本所作的《职贡图》(局部),描绘了西域婆利国和罗刹国使臣拜见唐太宗的情景,参见队伍排列成队,队伍中的人们持有各种不同的贡物,有的
手捧珊瑚,有的肩扛象牙,有的抱着假山钉,有的抬箱顶罐。这说明唐王朝()A.对边疆地区实行行政管辖B.与域外各国进行平等的贸易往来C.与周边国家形成宗藩关系D.藩镇割据现象得到了根本性扭转20.交子诞生后,宋代政府将交子引入西北用于异地兑付钞引。首先,商人将粮草运抵至西北地区,本
地政府发给商人相应的交引,然后商人凭交引至四川兑付交子或铁钱。商人在支取交子后,不能在四川以外行用,只能赴川地使用。这一规定()A.开启了川陕地区的经济联系B.扩大了四川地区交子的发行量C.促进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兴起D.促进纸币发
行管理模式的革新21.明宣宗时期,大学士开始兼任六部尚书衔。此外,宣宗还为内阁设立制敕房、诰敕房等官署,并令内阁“于中外章奏,许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谓之条旨,中易红书批出”。这一变化()A.反映了官僚集团的逐渐失控B.提高了中央机关的办事效
率C.源于皇权专制的需要与选择D.表明中枢决策权力发生质变22.1661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谕令从天津到广东,不许片帆下海,严格禁止海上贸易,有违反禁令的,一律斩首,负责这件事的文武官员如果失职,也从重治罪。此“迁海令”()A.是针对沿海倭寇猖獗而制
定B.有效抵制了外来殖民侵略C.是中国自然经济心态的反映D.推动了封建经济持续发展23.陈直说:“《史记·殷本纪》合于殷墟甲骨文者,有百分之七十。”又说“《史记·楚世家》之楚侯逆、楚王,皆与传世铜器铭文相符合”,“寿县蔡侯墓近出铜器群,倘无《史记·蔡世家》,则蔡侯后期世系,即无从参考”。作者意在
说明()A.文献史料与考古实物史料相互印证B.甲骨文、铭文标志着汉字的成熟C.考古资料否定了司马迁的记述D.出土实物史料价值高于传世文献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4题14分,第25题20分,第26题12分,共46分)。24.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的中华
文明成就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华文明亦具有强大的吸引力。(14分)材料一东周时期,生产力显著提升,生产关系剧烈变化。当此时,诸家并出,百花齐放,儒尚仁义、道体无名、法兼势术、兵多韬谋……皆欲塑当世之秩序,焕华夏以新生,故而风
云激荡;史称百家争鸣。其所争者,为济世之要枢;其所鸣者,为治平之大道。——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源·启蒙奠基》材料二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深明至诈,知得良策。至於止戈为武,国之大猷,怀远以德,朕之本意。中外无隔,夷夏混齐,托声教於殊方,跻含灵於仁寿,朕之深旨,来使具知。——摘编自《新唐书·地理志》《赐吐蕃赞普书》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在“塑当世
之秩序”方面所提出的主张,并用一句话概括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民族关系的特点,并指出唐蕃交往的表现及其影响。(8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
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宋书》材料二唐代名相陆贽称许租庸调法:“国朝著令赋役之法有三: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庸……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李雪华《关于陆贽论两税法的几个
问题》材料三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朝时江南农业发展的原因?江南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有何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解释“租”、“庸”、“调”。(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请在农业、手工业、商业领域各举一例,说明明清时期出现的新现象。(6分)26.社会转型是一种整体性发展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晚明,中国社会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历史记载给晚明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提
供了详尽的证据,晚明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变”。换言之,晚明正处于从传统小农社会向近代多元社会的社会转型的起点,是这一人类社会经历最重要的社会转型之一的启动时期。我们认为,晚明整体社会变迁是社会形态转变的开始,表现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方面。——摘
编自万明《晚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根据材料,结合史实,围绕“晚明的转型”,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