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全国卷)历史试题 含答案

PDF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392.443 KB
  • 2024-10-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全国卷)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全国卷)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全国卷)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4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全国卷)历史试题 含答案.pdf,共(18)页,392.44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69fd5ceb075317958c379bb8f7ccbb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开学摸底联考(全国卷)历史试题1.墨子主张“音乐无用”论,对“乐文化”颇有微词;而荀子则认为音乐“其人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这反映出两者A.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B.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不同C.具有不同的文化素养D.对道德重视的程度不同2.以“客”(宾客)出仕是战国最风行的仕进途径,

其中秦国相当典型。据统计,从秦孝公至秦王政,担任丞相的23人中有20人是客卿,这在七雄中是绝无仅有的。对比东方六国,秦国A.学术氛围更加自由B.选官制度更为先进C.宗法势力相对薄弱D.经济实力十分强大3.1959年,从河南某汉代冶铁遗址中发掘出大量遗迹遗物,其中炼炉17座,皆半地穴式,由炉

门、火膛、炉床、烟囱四部分组成。……铸造工具有坩埚、热风管及耐火材料等。这表明当时中国A.高温冶铸技术已出现B.民营作坊规模庞大C.冶铁技术领先于世界D.专卖政策得到推行4.考课是古代官吏考核制度的一

种。唐代官员的考课等级共分九等,获得中上以上等级者,每进一等,加禄一季;获得中中者,保持本禄不变;中下以下等,每退一等,减禄一季。据此可知,唐代的考课制度A.是科举制度发展的产物B.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C.保证了政治局面的稳定D.有利于国家吏治的改善5.宋初,统治者

确立了中书、枢密院对掌文武大政的二府体制。后来,宋太宗将这一体制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的财、政、军三权分立制。这一改变A.体现了重文轻武的特点B.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C.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D.不利于君主权力的集中6.宋代户口登记有主户和客户之分,客户

是自己无田,租种地主土地者。这时官、民的土地或庄田,多租与客户佃种,而且不少大地主常有客户数百家,多者数千家。这主要源于A.地主租佃关系的产生B.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C.封建田庄经济的繁荣D.新型经营方式的出现7.北宋官修兵书《武经总要》里记录了3个

制造火药的处方,根据不同的军事需要配置不同的火药;《金史》也记载了宋、金战争中发明的“霹雳炮”威力很大,火药发作声如雷震。这些记载集中反映了A.火药武器成为主流兵器B.时代对科技发展的影响C.战争决定了科

技的性质D.火药改变了战争的走向8.宋代时,江南的粮食问题一般通过当地的苏常之米解决。到了明代,江南则需要从两湖、江西、安徽运进粮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商业城市的发展B.南方人口的增加C.经济作物的发展D.经济重心的转移9.明代思想家湛若水认为:“心即理也,理

即心之中正也,一而已矣。”王阳明曾说:“晚得友于泉湛子,而后吾之志益坚,毅然若不可遏。则予之资于甘泉多矣。”湛若水的思想A.继承了王阳明心学的精髓B.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C.反映了儒学发展的新方向D

.缓解了明朝政府的统治危机10.1842—1852年期间,广州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均处领先地位,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上海进出口贸易额及其在全国的对外贸易比重则呈迅猛上升之势,并最终于1853年超越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最大口岸。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中国经济重

心的转移B.列强侵略的影响C.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D.民族工业的兴起11.洋务运动时期,“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不得随意去留”;福州船政局也设有“健丁营”,对工人实行军事管理。这些现象表明,洋务派的军事工业A.

具有浓厚的封建性B.缺少现代企业因素C.没有使用雇佣劳动D.符合战时体制需要12.1882年,王韬指出:“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惟有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这一思想A.体现了中体

西用的内涵B.违背了主权在民原则C.带有一定的反封建色彩D.代表了顽固派的利益13.20世纪初,浙江省部分官僚、地主、商人在杭州、宁波、绍兴等地掀起了开办实业的高潮。至1911年,浙江有各类工厂2493家,其中知名新式企业有122家。这主要得益于A.浙商浓厚的逐利

传统B.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加深C.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D.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14.1911年12月1日,中国第一部新闻纪录片《武汉战争》在上海放映,它真实地记录了武昌起义后革命军反清战斗的一些历史画面。191

3年,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摄制了一部反映二次革命的新闻纪录片《上海战争》。这表明,中国早期新闻纪录片A.具有重要史料价值B.体裁形式过于单一C.带有鲜明反满思想D.制作水准普遍较高15.1940年6月7日,中共太岳区党委

创办了机关报——《太岳日报》。该报曾先后发表了《边区文化建设决定》《和川:取消牙行,实行交易员制》等报道,以及《为实现民主而斗争》《把“二流子”动员到生产中去》等文章。这些报道和文章A.基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B.推

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展C.立足于提升人民的政治地位D.体现了为根据地建设服务的宣传方针16.表1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所规定的工农业生产基本指标(单位:亿元)。这表明一五计划表11952年1957年增长百分比平均每年递增(%)工农业总产值(包括

手工业)其中:现代工业所占比重(%)827.11249.951.18.626.736工业生产总值其中:生产资料所占比重(%)消费资料所占比重(%)270.1535.698.314.739.745.417.860.354.612.4手工业生产总值其中:手工

业生产合作社产值农业生产总值(包括副业在内)73.1117.7619.92.531.9118067483.9596.623.34.3A.突出了人民生活需要B.牺牲农业地位C.初步建立了工业体系D.符合基本国情17.古希腊伯利克里时代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说:

我不把毒药给任何人,也决不授意别人使用它。尤其不为妇女施行堕胎手术杀害生命。无论进入谁家,只是为了治病,不为所欲为……如果我违背誓言,天地鬼神一起将我雷击致死。这一誓言反映出当时A.民主政治推动医学进步B.人文观念影响职业道德C.迷信思想充斥各行各业D.婚姻领域缺乏平等理念18.与以往的法律关于

侵占罪之规定相比,罗马法对侵占罪罪状的描述相对概括抽象,如“凡未经被窃人同意而持有物品的人”“违背所有人的意图处理其物”、“债权人、受寄人使用其物”等抽象性的规定。这表明罗马法A.立法技术相对较高B.法律内容极其丰富C.具体实践比较困难D.法律条文过于复

杂19.美国学者杜兰特曾言:“法国大革命的到来,不是因为伏尔泰卓越的讽刺散文和卢梭伤感的浪漫小说,而是因为中产阶级已经上升到经济的领导地位,为了他们的企业和贸易,他们需要立法的自由,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政治权力。”该学者在此强调

A.经济原因能解释一定的历史现象B.启蒙运动对大革命影响有限C.结束专制统治是革命的终极目的D.法国大革命的群众基础薄弱20.1727年,德国哲学家布尔芬格尔出版了《由儒家典籍所见的政治与道德的学说及其实例》。该文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德治主义的向往,并称誉中国是一方乐土,中国的众王皆为真

正的哲学家。作者此举旨在A.吸收儒家精神以提高王权地位B.传播儒家思想以促进社会改革C.推进宗教改革以建立民族国家D.鼓吹王朝战争以完成国家统一21.按照1787年宪法,美国的参议院由各州以相等人数的代表组成。按照1871年宪法,

德意志联邦议会里各邦代表人数不等,是按各邦大小和强弱来决定的。导致两国上院代表人数组成特点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水平B.政体属性C.现实政治D.历史传统22.19世纪中期,英国有人认为:“家庭生活和家庭原则不久就将结束,社会将不再由家庭组成,而是由个人组成;因

为丈夫和妻子、父母和孩子很早就分离了。”这种观点出现的原因是A.传统道德的崩溃B.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C.民主政治的发展D.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23.巴黎公社规定执行委员会“负责执行公社一切法令和其他委员

会的一切决议”。但公社各委员会的委员往往各行其是,并无视执行委员会的决定。这表明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是A.民主程序的混乱B.无产阶级政党的缺乏C.工人阶级的局限性D.政治领导体制的缺陷24.图1漫画反映了20世纪70年

代国际格局的新变化。该漫画表达的主题是图1A.霸权主义思想不得人心B.政治多极化格局不断加强C.美元世界霸主地位动摇D.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25.图2为创作于2004年的漫画《先发制人》。中国曾一度参与欧洲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计划,美国军方早早放出狠话,扬言要“摧毁

”该卫星。这反映了图2A.冷战思维恶化欧美关系B.美国单极世界的结束C.高科技领域争夺的激烈D.中欧政治合作的加强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先秦的士在我国古代社会

的阶级结构中是非常活跃、占有一定历史地位的阶层。西周的士,作为下级奴隶主,也要按血缘亲疏来区别大宗、小宗;当时不仅“士食田”“士竞于教”,而且(士)“大抵皆有职之人矣”,其职责包括“传言”和主察狱讼之事等。春秋以来,士阶层的成分、地位和作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摘编自

詹子庆《先秦士阶层的演变及其历史地位》材料二明清之际,士人们开始抛却“君子谋道不谋食”的正统观念,在不抛却士人身份的同时兼营贾业,既享士子之声名,又得商贾之实利。商人中许多人在从贾的余暇,也习儒术,由此出现了所谓的“士商相混”的现象。明清四百年内中国人口增长了四倍

多,但科举取士的数额并未相应增加……而明清时期的捐纳制度也成为读书人入仕的一条终南捷径。经商活动使读书人的视野由《四书集注》转向现实生活,实践活动使他们认识了程朱理学中不曾有的东西,于是符合商人利益的思想便应运而生

了。——摘编自谭廷斌《明清“士商相混”现象探析》(l)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士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校“春秋以来,士阶层的成分、地位和作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士商相混”现象出现的原因及

对思想领域的影响。(6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部党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更是一部中国特色统一战线发展史。表2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情况简介。表2名称简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1922年6月,中共中央提出“要邀请国民党等革命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各团体”,“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阵线”,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共产党与国民党正式建立了民主联合阵线,国共第一次合

作正式形成。由于中国共产党当时仍处在幼年时期,缺乏驾驭复杂形势的能力,拱手让出了对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领导权。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毛泽东在实践中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首要问题是土地问

题。于是,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联合各个阶级进行统一战线。其路线为: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形成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提出“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

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人民

民主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内战、独裁、卖国的政策,为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

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据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等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统一战线的演变”提取两则信息,并分别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一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生活在真空中,

所以国际环境的变化与每个国家的发展,特别是对外关系息息相关。自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的70年间,中国外交与国际环境的互动是双向的,中国外交既受制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同时中国外交本身也推动了国际环境的变化。——摘编自王健、

顾炜《新中国外交70年的国际环境变化:分期、演变和动力》材料二1982年,邓小平在致十二大开幕词时指出:“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198

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中国决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决不同它们任何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摘编自凌胜利《中国为什么不结盟?》(1)结合改革开放前的两则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的观点。(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来中国实行的具体外

交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5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推行农业现代化是罗斯福政府的重要任务。“1929年已经处于萧条状态的农业收入下降到大约五十五亿美元”。在这一时期,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苏联的

发展对美国的农业现代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政府给予农场主大量补贴以购买机械,1930—1940年,拖拉机的数量从92万台增长到156.67万台。在1930年用上电的农户约占农户总数的10%,这个占比到1940年、1945年和1948年分别为34%、50%和近90%。罗斯福政府还设立了土壤侵

蚀局,成立了一支自然资源保护团来防止肥力衰竭和土壤侵蚀。——摘编自拉尔夫·德·贝茨《1933—1973:美国史(上卷)》等材料二为了扭转农业的落后状况,赫鲁晓夫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刺激农业的发展。1953年、1954年和1955年的农业投资在国家整个投资中所占比重分别为

15.5%、19.6%和23.5%。1959年与1952年相比,农产品平均价格提高了两倍。1954—1956年,苏联开垦了近3600万公顷生荒地和熟荒地,1956年垦区收获了6300万吨粮食,占当年国家粮食产量的一半以上。从195

5年到1960年,已有几十万公顷土地被风沙侵蚀。1962年,苏联自留地虽占全部耕地的3%,却生产了肉类产品的44%,牛奶的45%,蛋类的76%,蔬菜的42%。——摘编自高成兴《战后苏联经济》等(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罗斯福新政时期推行农业现代化的原因及表现。(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8分)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百师联

盟2022届高三开学摸底联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ACADBBBCCBACC题号1415

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ADDBAABCDDCD1.A【解析】作为平民阶层代表的墨子,他所代表的阶层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没有具备,故而礼乐的需求对他们而言,则过于奢侈:而作为新兴地主阶级代表的苟子则遵循礼乐治国的理念,希望通

过音乐来改变社会风气与人性,故选A项;材料体现不出两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不同以及两者具有不同的文化素养,排除B、C两项:两者都重视道德的作用,排除D项。2.C【解析】秦国地处西北,作为后起的国家,其旧的宗法制度不似中原

地区那样严格,在重用游士、充分发挥游士的积极作用方面也比较开放,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秦国的学术氛围更加自由且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当时各国选官制度基本类似,排除B项;D表述与史实明显不符,排除。3.A【解析】材料中

“炼炉17座,皆半地穴式,由炉门、火膛、炉床、烟囱四部分组成”“坩埚、热风管及耐火材料”等信息符合高温冶铸技术的特征,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该遗址为民营作坊,排除B项;材料只是体现汉代冶铁水平高,体现不出与世界的比较问题,排除C项:材

料也体现不了专卖政策的推行问题,排除D项。4.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代官员能否升迁与考课成绩关系密切,这就促使官员不得不做好本职工作,不敢稍有松懈,这有利于国家吏治的改善,故D项正确;考课在秦汉已有,排除A项;材料中“考课等级共分九等”体现了唐代考课制度具有严密而公正的标准,与等级制度

无关,排除B项:考课制度不能保证政治局面的稳定,安史之乱的发生就证明了这一点,排除C项。5.B【解析】伴随着统一战争的胜利进行,北宋人口增多,疆域扩大,中央财政机构三司的地位日益重要,所以说二府体制到三权分立

体制的转变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故选B项;材料主旨与重文轻武政策无关,排除A项;三权分立体制与行政效率的提高无必然关系,排除C项;D项表述与史实明显不符,排除。6.B【解析】宋代在土地制度方面采取“不抑

兼并”的政策,导致土地的大量集中,这促进了乡村主户(有地者)与客户(无地者)关系的发展,故选B项;地主租佃关系早已产生,排除A项;田庄经济的发展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源,排除C项:材料也体现不出新型经营方式的出现,排除D项。7.B【解析】《武经总要》对火药的详细记载和《金

史》对火药武器的记载,反映了当时频繁战争对科技发展的影响,故选B项;宋金时期,冷兵器仍然是主流兵器,排除A项;C、D两项表述与史实明显不符,排除。8.C【解析】明代,棉花、甘蔗、烟草、桑等经济作物的发展,缩小了粮田面积,使这些经济作物集中产区的粮食不能自给,比之宋代更需余粮区的接济,故选C项;

商业城市的发展及江南人口的增加都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两项;经济重心早已转移,排除D项。9.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湛若水的思想把心和理统一起来,反映了当时儒学发展的新方向,故选C项;王阳明所言表明他受到了湛若水的影响,排

除A项;他的思想体现不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排除B项;这一思想也没有缓解政府的统治危机,排除D项。10.B【解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五口通商,这逐渐打破了广州在对外贸易方面的垄断地位,也为上海的崛起创造了条件,故B项正确;A、C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当时

民族工业尚未出现,排除D项。11.A【解析】根据…不得随意去留…“对工人实行军事管理”等可知,洋务派的军事工业具有浓厚的封建性,故选A项:洋务派军事工业使用机器生产,带有现代企业因素,排除B项;C、D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12.C【解析】“君民共治”等信息反映了王韬的君主立宪思想,体现了主权在

民的原则,这带有一定的反封建色彩,故选C项,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与中体西用无关,排除A、D两项。13.C【解析】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再加上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及清末新政的开展,20世纪初,民族

工业发展出现了相对宽松的环境,故选C项;浙商浓厚的逐利传统始终都存在,排除A项;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是不断加深的,不是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主要是在一战期间,排除D项。14.A【解析】通过“真实

地记录了武昌起义后革命军反清战斗的一些历史画面”“反映二次革命”等信息可知,中国早期新闻纪录片对研究清末民初的社会现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故选A项:材料并没有涉及这些纪录片的体裁及制作水准问题,排除B、D两项;这些纪录片纪录了辛亥革命并不代表其带有反满色彩,而

且二次革命是反袁世凯的,排除C项。15.D【解析】这些报道或文章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反映了太岳抗日根据地的民主建设、生产运动、文化教育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这不仅起到了正面舆论宣传的作用,也为太岳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借鉴

,故D项正确:这些报道体现不出抗日根据地的壮大,排除A项:1940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排除B项;这些报道立足于巩固根据地,从而争取抗战的胜利,提升人民政治地位只是其中之一,排除C项。16.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一五计划的指标制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初期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基本国情,平均增长率的制定也没有超出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故选D项;根据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占比重的变化可知,A项表述不正确;B项表述与史实明显不符且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只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所规定的工农业生产基本指标,体现不出工业体系的建

立,排除C项。17.B【解析】材料体现了重视生命的职业素养,这与当时的人文观念密不可分,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主政治与医学发展的关系,排除A项;迷信思想充斥各行各业的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婚姻等问题,排除D项。18.A【解析】根

据材料可知,罗马法关于侵占罪的规定既简练、抽象,又明确、留有余地,一定程度上符合立法技术上的要求,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围绕侵占罪展开,体现不出法律内容的丰富,排除B项;材料也体现不出罗马法具体实践的困难问题,排除C项;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背道而驰,排除。19.A【解析】根据“因为中产阶级已经上

升到经济的领导地位,为了他们的企业和贸易,他们需要立法的自由,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政治权力”可知,该学者用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来解释法国大革命等历史现象,故选A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的关系问题,排除B项;大革命的终极目的是发

展资本主义,排除C项;D表述与材料主旨和史实不符,排除。20.B【解析】材料体现了18世纪德国“中国热”的表现,当时的知识分子阶层研究中国典籍,颂扬中国文化,建构理想中国形象,并非完全出自对中国的热爱,根源在于对当时德国神权统治下民不聊生的不满,他们试图将“理想

中国”作为“药引”,表达启蒙思想,促进社会改革,改善社会状况,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提高王权地位的目的,排除A项;宗教改革在当时已经完成,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王朝战争等信息,排除D项。21.C【解析】美国在制定1787年宪法的过程中,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是通过参众两院的设置解决的,众

议院按照人口分配议席、参议院则平均分配议席,分别保障了大小州的利益。德国在统一过程中,普鲁士起主导作用,同时又有顾及各邦利益,故人数代表按各邦大小和强弱来决定,因此,当时的两国的现实政治决定了各自上院代表的组成特点,故C项正确;美国

1787年经济水平肯定不如德国,排除A项;两国政体的不同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B项;历史传统与其也没有必然关系,排除D项。22.D【解析】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工业发展推动工厂普及,这使传统的家庭观念受到了

重大冲击,出现了材料中的观点,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传统道德的崩溃,排除A项;材料主旨与思想解放运动及民主政治发展无关,排除B、C两项。23.D【解析】材料表明巴黎公社没有建立稳定的有权威的领导核心,体现了公社政治领导体制上的缺陷

,这为巴黎公社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主程序的问题,当时无产阶级政党已经出现,排除A、B两项:C项表述与史实明显不符,排除。24.C【解析】材料反映了70年代美元霸主地位的动摇,这与当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有

关,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霸权主义思想,排除A项: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排除B项;材料也没体现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排除D项。25.C【解析】美国阻挠打压中国参与欧洲“伽利略”计划,体现了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霸权行径,故C项正确;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冷战思维主要

用于中国等国家,排除A项;冷战后,美国只是试图建立单极世界且材料体现不出美国单极世界的结束,排除B项:“伽利略”计划体现的是中欧之间商业上的合作,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0分。26.【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

点”,根据“阶级结构中是非常活跃、占有一定历史地位的阶层”得出属于统治阶层的组成部分:根据“也要按血缘亲疏来区别大宗、小宗”可得出受宗法制支配;根据“当时不仅‘士食田一士竞于教…可得出拥有一定土地和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根据“‘大抵皆有职之人矣’,其职责包括‘

传言’和主察狱讼之事等”可得出能进仕(或担当一定职务)。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原因,从经济、政治、思想教育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开始抛却……正统观念”“又得商贾之实利

”“也习儒术”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商业发展、传统观念的变化、儒家思想的影响等角度去分析;根据“但科举取士的数额并未相应增加……而明清时期的捐纳制度也成为读书人人仕的一条终南捷径”可得出仕途的艰难。第二小问“影响”,根据“开始抛却……正统观念”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冲击正

统观念,促进思想解放及促进移风易俗等;根据“转向现实生活”可得出推动经世致用思想的传播:根据“于是符合商人利益的思想便应运而生了”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促进了工商皆本思想的产生及早期反封建启蒙思想的出现等。【参考答案】(1)特点:属于统治阶层的组成部分;受宗法制支配;

拥有一定土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能进仕(或担当一定职务)。(4分,答出4点给4分)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逐渐瓦解;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动;宗法制动摇;私学兴起等。(3分,答出3点给3分)(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观念的削弱;儒家思想根深蒂

固;仕途的艰难等。(3分,答出3点给3分)影响:冲击正统观念,促进思想解放;推动经世致用思想的传播;促进工商皆本思想的产生;促进早期反封建启蒙思想的出现:推动移风易俗等。(3分,答出3点给3分)27.【解析

】首先要理解不同时期影响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演变的主要因素、统一战线的主要形式及主要影响等。然后,围绕其中一点展开论述即可。例如主要矛盾对统一战线的影响,根据“1922年6月”“土地革命…1935年12月…为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等信息,结合不同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主次地位等角

度进行说明。根据“中国共产党当时仍处在幼年时期,缺乏驾驭复杂形势的能力”“在实践中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党的任务就是把……”’等信息,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熟角度进行说明。也可根据…邀请国民党等革命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各团

体……”…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等信息,从统一战线的组成等角度进行说明。【参考答案】信息l:统一战线的演变反映了中国近代不同时期主要矛盾的变化。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反映了大革命时期北洋军阀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

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则表明土地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体现了抗战时期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信息2:统一战线的演变反

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成熟。国民革命时期,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同时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故在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中让出了对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领导权。随着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成熟,在吸取革命教训和正确分析国情的基础上,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来确定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形式,并始终不放弃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信息3

:统一战线的演变反映了革命力量的变化。国民革命时期,革命力量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土地革命时期革命力量则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抗战时期革命力量的范围扩大,包括除了汉奸、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投降派以外的一切政治力量: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力量则包括一

切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各民主党派和各阶层人民。说明:每一信息中“提取信息”2分,“说明”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28.【解析】第(1)问“说明材料一中的观点”,首先根据“中国外交与国际环境的互动是双向的,中国外交既受制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同时中国外交本身也推动了国际环境的变化”可知,

新中国的外交与国际环境之间是互相影响的。然后调动改革开放前相关史实进行说明,可以调动“一边倒”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改善等知识点,从其国际原因和对国际格局的影响等角度展开论述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政策”,根据“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

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决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决不同它们任何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等可概括出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第二小问“原因”,根据20世纪八十年代的国内外背景,从改革开放的需要、国际格局的新变化等角度进

行分析即可。【参考答案】(1)新中国成立后,两大阵营对抗激烈,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但也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为了处理与周边新兴民族国家的关系,我国先后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参加了万隆会议,这有利于第三世界力量

的壮大,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6分)其它答案,如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的改善等,言之有理也可。(2)政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1分)原因:反思改革开放前的外交政策;践行独立自主外交的需要;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或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

需要);基于当时美苏争霸的形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等。(4分,答出4点给4分)29.【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1929年已经处于萧条状态的农业收入”“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苏联的发展对美国的农业现代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等信

息,从经济危机、经济理论、苏联建设成就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第二小问“表现”,根据“给予农场主大量补贴以购买机械……”可得出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根据“在1930年用上电的农户约占农户总数的10%……-”可得出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根据“设立了土壤侵蚀局,成立了一支自然资

源保护团来防止肥力衰竭和土壤侵蚀”可得出注重水土保持工作(或注重环保)。第(2)问第一小问“措施”,根据“1953年、1954年和1955年的农业投资……”可得出增加农业投资;根据“农产品平均价格提高了两

倍”可得出提高农产品价格:根据“苏联开垦了近3600万公顷生荒地和熟荒地”可得出开垦荒地;根据“生产了肉类产品的44%,牛奶的45%,蛋类的76%,蔬菜的42%”可得出发展农副产业。第二小问“影响”,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评价:积极方面,根据“

1956年垦区收获了6300万吨粮食”等信息,从对农业、人民生活、斯大林模式的冲击等角度进行分析;局限性方面,根据“从1955年到1960年,已有几十万公顷土地被风沙侵蚀”等信息,从对生态的影响、改革的最终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原因:经济危机对农业的打击;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的影

响;苏联经济建设成就的影响。(3分,直接照抄材料不给分)表现: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注重水土保持工作(或注重环保)。(3分,直接照抄材料不给分)(2)措施:增加农业投资;提高农产品价格;开垦荒地;发展农副产业。(4分)影响:一方面,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发展,提高了粮食产量,改

善了农民生活;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开创了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先河。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开垦荒地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经济体制,改革最终走向失败。(4分,各答2点即可)获得更多资

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