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3.1认识自己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doc,共(5)页,44.584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616f5000e94d88451fe3c40ac93871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3.1认识自己课题认识自己本课为_1___课时课型新授备课人时间课标要求这一框题的内容体现了新课标中要求是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教材分析自己教学中力求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的
教学思想。力争通过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在课内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消除部分同学身上的自卑心理,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认识和更好地认识自我,在此基础上增强自信,使学生能健康的成长。学情分析刚刚步入初中的
学生,对如何认识自己还是很迷茫。学生的潜能是有差异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十二、三岁的初中学生正是“自我”概念形成时期,他们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但由于自我认识水平的限制,往往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在自我认识中容易
出现偏差。一方面,表现为自我评价的依附性高,以他人的评价来衡量自己;另一方面表现为自我评价的稳定性差,有时因为一件成功的事而无限扩大自己的能力,有时又因为一时的失败而自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已有的生
活经验出发,通过运用名言、故事、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感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的一些基本方法,理解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性,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悦纳自己,努力改变自己,使自己变得更优秀。教学目标1.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及正确认识自我的
途径。初步学会认识自我的方法,能正确认识自我。2.通过师生评价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3.激发学生认识自我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形成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自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难点:认识自己的方法和途径。教学过程目标和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为什么这样设计)环节一:自主预习,答疑解惑教学活动过程:一、情景预设(1)导入新课:青蛙的故事导入。(2)展示课题及学习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朗读)1、知道认识自己的重要性;2、掌握认识自己
的正确方法;3、能够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教师展示学习提纲,必要时教师作指导,答疑解惑。(1)我们为什么要认识自己?(2)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己?(3)认识自己的途径有哪几条?(4)如何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导入提高学习兴趣。明确目标,学习有方向。环节二:预习展示,交流共享1、小组交
流共享,展示预习成果;2、老师提问学生,并且作出指导;3、小结预习提纲答案。通过此活动让学生展示自我,明确问题答案环节三:小组活动,合作探究活动一:1、观察课本P27的插图和人物对话;2、老师提出问题:(1)小刚对自己的认识错在
哪里?(2)(2)小刚坚持自己的意见会导致什么后果?(3)小刚的不良后果给我们什么启示?(4)3、小组展开讨论。4、总结知识要点:(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的发展;(2)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活动二:老师进一步
提问:古代名言“人贵自知”和古希腊阿波罗神庙“认识你自己”的箴言共同说明什么道理?结论:正确认识自己很重要。活动三:“猜猜我是谁”游戏开展。1、游戏规则:每个学生写一个自我介绍,统一放进一个盒子里,然后请部分学生从盒子中抽取一些自我介绍朗读出来,供大家猜
测。能够被别人准确猜出来,说明自我介绍写得好,予以加分或表扬2、学生展开竞猜活动。3、小结知识点:(1)通过生理(身高、相貌、体能、性别)方面认识自己。带着任务思考学习,加深对课本的理解。通过讨论、明辨,从而得出认识自己的重要性的结论。通过进一步的理解
古今中外名言,深刻理解认识自己的意义。通过活动开展,使学生明白,认识自我的途径有多条,而且能更加全面地认识自(2)通过心理(性格、气质)方面认识自己;(3)通过社会(自己在家庭或班级中的角色)来认识自己。4、没有被猜中的同学,请别人来
评价自己,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之间互相展开评价活动。5、小结知识点:(1)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2)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3)通过集体评价来认识自己。(4)通过分析优缺点来评价自己活动四:探究与分享1、学生阅读教
材P30的“探究与分享”材料,展开小组讨论。2、老师提出思考题:(1)不同的人对我的评价各不相同,你如何看待这些不同?(2)你觉得“我”该如何对待这些评价?3、提问学生小结知识点:(1)重视他人态度与评价,
但要客观冷静分析;(2)既不盲从,也不忽视,理性心态面对。(3)用心聆听,勇于面对,平静拒绝己。课堂小结教师点拨归纳:要正确认识自己,就要从多方面,多途径认识自己。这样对自己的认识才是全面的、客观的板书设计认识自己
为什么要认识自己?如何认识自己?哪些方面?认识途径?如何看待他人对你的评价?如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