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海南省海口市华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3 页
  • 大小 454.000 KB
  • 2024-09-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海南省海口市华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海南省海口市华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海南省海口市华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0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海南省海口市华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共(23)页,454.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5bf01ef4b7fb7486a4e27b877bffd5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海南华侨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高二生物试题第Ⅰ卷选择题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内环境中pH的调节通过神经调节实现而体温恒定是一个神经体液调节过程C.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是相互联系的,血糖的调节有多种激素参与,胰岛素是

唯一降血糖激素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答案】B【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详解】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A正确;B、pH的调节是通过体液中的缓冲物质调节的,没有神经调节,B错误;C、水和

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是相互联系的,机体是同时调节的,血糖的调节有多种激素参与,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激素,C正确;D、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B。2.在人体下列结构中,不直接

参与体温调节的是()A.下丘脑B.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C.皮肤D.肾上腺【答案】B【解析】【分析】1、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主要是运动区,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代表区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

、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A错误;B、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是运动区,与体温调节没有直接关系,B正确

;C、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C错误;D、肾上腺能分泌肾上腺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D错误;故选:B。3.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晡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B.淋巴运输,

突触传递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三种:1、以化学信息形式通过血液运输完成,如激素;2、通过细胞之间的直接相互接触,如精子、卵细胞的识别;3、通过通道如胞间连丝完成,如植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详解

】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如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信号由分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运输传递到靶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两者细胞膜表面直接相互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D。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提取液中含有

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答案】C【解析】【详解】AC、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

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分组后一组再注射少量的A,小鼠表现为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说明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而不是胰岛素作用的结果,A错误

、C正确;B、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中,而不是神经递质的作用,B错误;D、呼吸抑制剂是作用于细胞呼吸,而不是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D错误。故选C。【点睛】对于过敏反应的考查,要求考生掌握过敏反应是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

。机体才会发生过敏反应是解题的关键。5.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

也受促胰液素调节【答案】B【解析】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下降,另外胰岛素是蛋白质,只能注射,不能口服,A正确;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神经调节中枢位于脊髓,不受大脑皮层控制,B

错误;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呼吸、心律加快,产热增加等作用。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正确;胰腺分泌胰液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又受激素调节的控制,是神经调节的效应器也是促胰液素的靶器官

,D正确。【考点定位】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名师点睛】B、D项易错,非条件反射由较低级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而条件反射必须由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胰腺分泌胰液既受神经调节又受激素调节。6.若给人静脉注射一

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

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1)温度: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7℃左右;(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

.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3)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因

为静脉注射的是与血浆等渗的生理盐水,所以机体血浆渗透压是不发生改变的,A、D错误;但正常情况下,水盐代谢要平衡,进多少出多少,所以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掌握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7.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

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

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答案】C【解析】【详解】由图示可知,用CTK处理比正常叶片中(用蒸馏水处理)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下降慢,说明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A正确;而用CTK+A

BA处理比用CTK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快,说明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B正确;NADPH是光反应产物,通过光合色素吸收光能使水光解产生,ABA组叶绿体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快于CTK组,光反应慢,形成NA

DPH的速率慢,C错误;ABA处理组叶绿素含量比对照组下降快,说明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实验,要求考生通过正确分析单独使用CTK、ABA和共同使用CTK+ABA与对照组比较及相互比较得出正确结论。8.生

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在如图所示曲线中能准确表示两者关系的是(a代表抵抗力稳定性b代表恢复力稳定性)()A.B.C.D.【答案】A【解析】【分析】1、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

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2、两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一般呈现相反的关系。【详解】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

稳定性就越弱。故选A。9.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答案】D【解析】由题目所给信息“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以直接推出新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空间结构对害虫A是不利的且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ABC正确。由题目所给信息“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受到了抑制”可判断

出乙和害虫A之间不存在互相抑制的关系,D错误。【考点定位】群落结构【名师点睛】没注意到害虫和植物之间不会存在竞争关系是做错该题的主要原因。10.如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

,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B.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D.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答案】A【解析】【详解】A、①表示初级消

费者同化的能量,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①远远小于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A错误;B、②为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其去向除了④流向分解者、③流向下一营养级外,还有呼吸消耗及未被利用的能量,所以②>③+④,B正确

;C、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③为②的10%~20%,C正确;D、由于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一般不可逆转,能量只能由被捕食者流向捕食者,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D正确。故选A。11

.图示某DNA片段,有关该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②③④可形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B.②③④在DNA中特定排列顺序可代表遗传信息C.某限制性内切酶可选择⑤作为切点D.DNA连接酶可连接①处断裂的化学键【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该图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图中①是磷

酸二酯键,②是磷酸,③是脱氧核糖,④是胞嘧啶碱基,⑤是氢键。【详解】A、②③④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A正确;B、DNA分子中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蕴含着遗传信息,B正确;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选择性地断裂磷酸二酯键①,C错误;D、DNA连接酶是使不同DNA片

段通过形成磷酸二酯键进行连接,D正确。故选C。【点睛】对于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和DNA连接酶与限制性内切酶作用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12.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

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羊。但是,人凝血因子只存在于该转基因的乳汁中,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中凝血因子基因编码区的碱基对数目等于凝血因子氨基酸数目的3倍B.可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重组DNA分子导入羊的受精卵

C.在该转基因羊中,人凝血因子基因存在于乳原细胞,而不存在于其他体细胞中D.人凝血因子基因开始转录后,DNA连接酶以DNA分子的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答案】B【解析】【分析】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

细胞不同,导入方法也不同。(1)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2)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3)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最常用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详解】A、人体细胞中凝血因子基因属于真核生物的

基因,其编码区是不连续的,包括了外显子和内含子,故其编码区的碱基对数目大于凝血因子氨基酸数目的3倍,A错误;B、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采用显微注射的方法,B正确;C、由于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了羊的受精卵中,故人凝血因子基因存在于羊的所有体细胞中,C错误

;D、人凝血因子基因开始转录后,RNA聚合酶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并非DNA连接酶,D错误。故选B。【点睛】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操作步骤等基础知识,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便可。13.植物体

细胞杂交实验时,期望获得优良的作物新品种,一般不需要考虑的是()A.亲本的生殖隔离问题B.选择具有期望的优良性状的亲本C.亲本细胞的融合技术D.杂种细胞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分化【答案】A【解析】【分析】采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作物新品种时,需要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该技术包括亲本

细胞的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中植物组织培养又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重要的步骤。植物体细胞杂交的优点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详解】A、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所以不需要考虑高等植物间的生殖隔离,A错误;B、培育优良品种

,需要选择具有某些优良性状的亲本,B正确;C、植物体细胞杂交涉及亲本细胞的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C正确;D、植物体细胞杂交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而植物组织培养的两个重要步骤是脱分化和再分化,D正确。故选:A。14.下列平末端属于同一种限制

酶切割而成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同一种限制酶切出的粘性末端或平末端相同,且限制酶识别的是重复碱基序列,所以B选项正确。15.下列实例中,涉及基因重组的是()A.利用植物的茎尖培养来培育无病毒植株B.英国科学家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

隆出小绵羊C.荷兰科学家将人乳高铁蛋白基因移植到牛体内并获得成功D.乘宇宙飞船上过太空的辣椒种子结出的果实较平常的大一倍以上【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

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3、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4、核移植的原理是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详解】A、植物的茎尖几乎不含病毒,因此利用植物的茎尖培养

来培育无病毒植株,该过程不涉及基因重组,A错误;B、英国科学家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小绵羊,这属于无性生殖,不涉及基因重组,B错误;C、荷兰科学家将人乳高铁蛋白基因移植到牛体内并获得成功,这采用了基因工程技术,而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C正确;D、乘宇宙飞船上过太空的辣椒种子结出

的果实较平常的大一倍以上,这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不涉及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C。16.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识

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根据下图示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B.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Ⅰ切割C.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D.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答案】C【解析】【详解】限制酶Ⅱ也能将限

制酶Ⅰ识别序列切割,而限制酶Ⅰ不能将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切割。获得目的基因需将目的基因两端切割,所以用限制酶Ⅱ切割;切割质粒只能切出一个切口,所以用限制酶Ⅰ切割,故选C。17.如图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流程图,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植物叶片a⎯⎯→叶组织块b⎯⎯→愈伤组织c⎯⎯→有生根发芽能力的

胚状结构d⎯⎯→人工种子g⎯⎯→种苗A.再分化发生在d步骤,是愈伤组织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B.上述过程中脱分化发生在b步骤,形成愈伤组织,此过程中植物激素发挥了重要作用C.从叶组织块到种苗形成的过程说明植物叶片细胞具有全能性D.人工种子可以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和发芽率低等

问题【答案】A【解析】【分析】图示表示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b表示脱分化,c表示再分化,d表示胚状体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形成人工种子。【详解】A、再分化发生在c步骤,是愈伤组织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A错误;B、上述过

程中脱分化发生在b步骤,形成愈伤组织,此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发挥了重要作用,B正确;C、已经分化的叶片细胞发育成完整植株说明植物叶片细胞具有全能性,C正确;D、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获得大量的人工种子,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

力差、结籽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D正确。故选A。【点睛】理解组织培养的过程、培养基成分以及人工种子的构成等知识,判断人工种子制作过程流程图各步骤表示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8.在下列选项中,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

养技术的是()A.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B.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C.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寒的番茄植株D.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利用特定的培养将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

培养成完整植株的过程.花药的离体培养、基因工程中的受体细胞的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后杂种细胞的培养以及植物的大量快速繁殖都要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详解】A、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是植物的正常发育,没有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A正确;B、利用花药离

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B错误;C、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寒的番茄植株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C错误;D、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错误。故选:A。19.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

抗体,下列实验步骤中错误的是()A.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B.用纤维素酶处理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C.用聚乙二醇作诱导剂,促使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D.筛选

杂交瘤细胞,并从中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培养后提取单克隆抗体【答案】B【解析】【详解】制备单克隆抗体首先需要获得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因此需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体的效应B细胞,A正确;纤维素酶只能催化水解纤维素,用于植物体细胞杂交中的去壁过程,B错误;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可以利用

灭活的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作诱导剂,C正确;筛选杂交瘤细胞,并从中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培养后提取单克隆抗体,D正确。故选B。20.下列对动物核移植技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哺乳动物核移植包括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动物体

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低于胚胎核移植B.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中可通过显微操作去核法去除卵母细胞中的核C.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通常采用MⅡ期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D.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方法生产的克隆动物不是对体细胞动物进行了100%的复制【答案】A【解析】【分析】动物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

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详解】A、哺乳动物核移植包括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由于动物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

而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十分困难,因此,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也就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A错误;B、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中可通过显微操作去核法去除卵母细胞中的核,B正确;C、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通常采用去核的MⅡ期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C正确;D、通过体细胞核

移植方法生产的克隆动物,其核遗传物质来自于供体细胞核,细胞质遗传物质来自于受体细胞的细胞质,因此克隆动物不是对体细胞动物进行了100%的复制,D正确。故选A。【点睛】掌握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原理、方法和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1.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

程示意图,其中1过程注射的物质和A细胞的名称为()A.抗体,T淋巴细胞B.抗原、B淋巴细胞C.抗体、B淋巴细胞D.抗原、浆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1)用外界抗原刺激动物(如小鼠、兔子等),使其发生免疫反应,使B淋巴细胞产生

抗体;(2)利用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等作介导,使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与可以无限传代的骨髓瘤细胞融合;(3)经过筛选、克隆培养,获得来自单一细胞的既能产生特异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克隆;(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

下做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这样,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就可以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了。【详解】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1过程表示给小鼠注射抗原,使其产生免疫反应,获得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即浆细胞,故细胞A表示浆细胞。故选D。【点睛】识记单

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细胞株和细胞系的特点分别是A.遗传物质未改变,可以无限传代;遗传物质未改变,不可无限传代B.遗传物质改变,不可无限传代;遗传物质未改变,不可无限传代C.遗传物质未改变,

不可无限传代;遗传物质改变,且有癌变特点,可以无限传代D.遗传物质改变,且有癌变特点,可以无限传代;遗传物质未改变,不可无限传代【答案】C【解析】【详解】细胞株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无限增殖;细胞系的细胞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具有癌变细胞的特点,可以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的传代下去。故选C。【点睛】原

代培养细胞传至10代左右就不容易传下去,细胞生长停滞,大部分细胞衰老死亡,少数细胞能存活传到40~50代,这部分细胞称为细胞株。细胞株传到50左右不能再继续传代,部分细胞遗传物质改变,具有癌变细胞的特点,可以在培养条件下无限

制的传代下去,这部分细胞称为细胞系。23.下表为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比较,你认为错误的有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特殊处理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胰蛋白酶处理配制细胞悬液融合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典型应用

人工种子,种间杂种植物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培养液的区别麦芽糖是离体组织赖以生长的成分动物血清不可缺少A.0处B.1处C.2处D.3处【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动物细胞工程和植物细胞过程在培养液的使用等操作技术

以及应用方面的知识,借此考查对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的学习能力。【详解】在植物细胞杂交时首先运用纤维素酶或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而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要运用胰蛋白酶将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①正确。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运用物理法和化学法将原生质体进行融合,没有

生物方法,而动物细胞融合还可以利用灭活的病毒进行诱导融合,②正确。可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无病毒植物和人工种子,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进行种间植物杂交,动物细胞工程中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③正确。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利用蔗糖,不是麦芽糖,④错误。所以选B。【点睛】在比较

中加深理解、记忆,夯实基础;解答时注意细节,减少失误。24.实验小鼠皮肤细胞培养(非克隆培养)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过程需要对实验小鼠进行消毒B.乙过程对皮肤组织可用胰蛋白酶消化C.丙过程得到的细胞遗传物质大多数发生了改变D.丁过程得到的细胞遗传物质会发生改变(如癌变

)【答案】C【解析】【分析】动物细胞的培养过程:1、获取动物的组织片;2、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酶解,消化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和细胞外的其他成分,获得单个的细胞悬浮液;3、转入特殊培养液中进行原代培养;4、将原代细胞分装到

多个卡氏瓶中进行传代培养。【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无毒无菌的环境,甲过程是指从实验小鼠身上取下皮肤组织,该过程需要对小鼠进行消毒处理,A正确;B、乙过程表示将皮肤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制备成细胞悬液,可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进行处理,B正确;C、丙过程表示原代培养,此时的细胞仍能保持正

常的二倍体核型,C错误;D、丁过程表示传代培养,期间部分细胞克服细胞寿命自然极限,获得不死性,它们的遗传物质会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C。【点睛】掌握动物细胞培养相关操作过程,以及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等相

关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5.下列有关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采用的细胞工程技术包括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B.两次筛选的目的分别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和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C.要先用胃蛋白酶处理得到单个细胞,然后用诱导剂处理得到杂交瘤细胞D.运用的生物学原理包括

细胞分裂和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答案】C【解析】【分析】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

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2、两次筛选: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详解】A、制备单克隆抗体采用的细胞工程技术包括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A正确;

B、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需要两次筛选,第一次是用选择培养基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去除未融合的细胞和自身融合细胞;第二次筛选是从杂交瘤细胞中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B正确;C、分散细胞获得单个细胞,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C错误;D、运用的生物学原理包括细胞分裂和细胞膜具有

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故选C。第Ⅱ卷非选择题26.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

问题:(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演替。(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__________信息求偶;雌蛙

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__________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4)因该水城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__________。(5)

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__________。【答案】(1).次生(2).捕食和竞争(3).物理(4).等距取样(5).浮游生物类(6).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解析】【分析】生态系统

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物理信息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电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表达了吸引异性、种间识别、威吓和警告等。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分泌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行为信息是指通过特殊的行为,对同种或异种动物传递某种信息。【详解】(1)荒地存在土壤,适于植物生长,因此该公园生物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杂食性鱼类以昆虫为食,同时二者又有共同的食物——水草,所以二者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3)青

蛙的叫声属于物理信息。10~30cm的草丛呈长方形,则调查蛙卵密度的方法是等距取样法。(4)水草和浮游生物都处于第一营养级,表现为竞争关系,当水草腐烂后,则浮游生物类最先快速增殖。(5)由图可知,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点睛】识记生态系统的

营养结构,能根据食物网判断食物链的条数、生物间的种间关系及某一生物所处的营养级等便可解答本题。27.下图为某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湖中挺立的荷花,湖面漂浮着浮萍,水中金鱼藻起舞,这种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

__结构,这种节目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2)图中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图中缺少的一个箭头在__________之间。碳元素在AB之间以有机物形式传递,

E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同化的能量。(3)人们每年都要从该湿地生态系统中捕捞一定数量的鲤鱼,使鲤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垂直(2).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3).A→D→E→F(4

).D、B(5).二(6).此时鲤鱼的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鲤鱼的种群数量恢复【解析】【分析】图为某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A与C之间为双向箭头,故C为大气中的CO2,A为生产者,则D为植食动物,E为次级消费者,F为三级消费者,B是分解者,形成的食物链是:A→D→

E→F,图中在B和D之间应该有箭头从D指向B,据此分析。【详解】(1)湖中挺立着荷花,湖面漂浮着浮萍,水中金鱼藻起舞,这种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这有利于提高群落利用光能等资源的能力。(2)图中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可以表示为:A→D→E→F,图中缺少的

一个箭头在D、B之间。E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中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3)种群数量在K/2时,鲤鱼的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鲤鱼的种群数量的恢复,故人们从该湿地生态系统中捕捞鲤鱼时应使鲤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点睛】识记种群和群落的相关概

念,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判断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8.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得以表达但在进行基因的操作过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

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一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一↓GATC—,过程如下图,据图回答:(1)人的基因之所以能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

)过程①表示的是采取__________法来获取目的基因。(3)图中③过程用人工方法,使体外重组的DNA分子转移到受体细胞内,主要是借鉴细菌或病毒__________细胞的途径。一般将受体大肠杆菌用__________处理,其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把已经导入了普通质粒A或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放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生的现象是导入__________细菌能生长,导入__________的细菌不能生长。因为________

____________。(5)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后表达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人的基因与大肠杆菌DNA分子的组成单位相同,结构相同,且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2).逆转录(3).侵染(4

).Ca2+(或CaC12)(5).用Ca2+处理大肠杆菌,可以增加大肠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进入大肠杆菌宿主细胞。(6).普通质粒A(7).重组质粒(8).因为普通质粒A上有四环素抗性基因,而重组质粒中目的基因正插在四环素抗性基因中,破坏了其结构和功能。(9).生长激素基

因→mRNA→生长激素【解析】【分析】1、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2)利用PCR技术扩展目的基因;(3)用化学方法合成目的基因。2、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方

法也不同。(1)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2)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3)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最常用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详解】(1)由于人的基因与大肠杆菌DNA分子的组成单位相同,结

构相同,且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因此人的基因能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2)从题图可知,过程①表示从cDNA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即通过逆转录法合成目的基因,以m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作用下

合成单链DNA,然后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双链DNA分子。(3)图中③过程用人工方法,使体外重组的DNA分子转移到受体细胞内,主要是借鉴细菌或病毒侵染细胞的途径。一般将受体大肠杆菌用CaC12处理,增加大肠杆菌细

胞壁的通透性,使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进入大肠杆菌宿主细胞。(4)由于普通质粒A上有四环素抗性基因,而重组质粒上四环素抗性基因插入了目的基因,其结构和功能被破坏了,因此把已经导入了普通质粒A或重组质粒的大肠杆

菌放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导入普通质粒A细菌能生长,导入重组质粒的细菌不能生长。(5)人的生长激素基因通过转录形成mRNA,再通过翻译,形成人的生长激素,其表达的过程即生长激素基因→mRNA→生长激素。【点睛】识记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流程,尤其是获取目的基因和将目的基

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9.下图为A、B不同物种间体细胞杂交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去除细胞壁而不损伤细胞可用________、________处理。在用促融剂处理时,使用的促融剂主要有________。(2)融合细胞中可能包括________种类型,其中杂种细胞的

遗传物质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杂种细胞经人工诱导培养,经________分裂增加细胞数目并不断分化,逐渐发育成C

植株。该植株的性状与亲本植物的性状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整个培养过程应用了细胞工程的______和________两大技术,这种培育

杂种植株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纤维素酶(2).果胶酶(3).PEG(或聚乙二醇)(4).3(5).A

和B植物的遗传物质之和(6).有丝(7).具有A和B两种植物的性状(8).植物体细胞融合(9).植物组织培养(10).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解析】【分析】采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诱

导原生质体融合的化学试剂是聚乙二醇;原生质体融合的理论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原生质体融合时,有AA、BB、AB三种类型;杂种细胞具有融合前两种植物的遗传物质;植物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涉及的细胞分

裂方式是有丝分裂;植物体细胞杂交的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根据分析回答。【详解】(1)去除植物细胞壁的常用方法为酶解法,即使用纤维素酶与果胶酶溶解并去除细胞壁,制得原生质体,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化学试剂是聚乙二醇。(2)融合细胞可包括AA型、BB型及AB型三种

,其中杂种细胞的遗传物质组成应为A、B两种植物遗传物质之和。(3)融合后的杂种细胞经有丝分裂及细胞脱分化、再分化可形成杂种植株,该植株的性状与亲本植物的性状区别是具有A和B两种植物的性状。(4)该培养过程应用了植物体细胞融合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方法培育杂种植株的意义在于克服了远缘杂交不

亲和的障碍。30.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I)可引起水泡性口唇炎。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出抗HSV-1的单克隆抗体可快速检测HSV-1。回答下列问题:(1)在制备抗HSV-I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先给小鼠注射一种纯化的HSV-1蛋白,一段

时间后,若小鼠血清中抗____的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小鼠体内产生了____反应,再从小鼠的____中获取B淋巴细胞。将该B淋巴细胞与小鼠的____细胞融合,再经过筛选、检测,最终可获得所需的杂交瘤细胞,该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

___。(2)若要大量制备抗该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将该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的____中使其增殖,再从____中提取、纯化获得。(3)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可准确地识别这种HSV-I蛋白,其原因是该抗体具有____和____等特性。【答案】(1).HSV—1蛋白(2).体液免疫(

3).脾脏(4).骨髓瘤(5).无限增殖且产生专一抗体(6).腹腔(7).腹水(8).纯度高(9).特异性强【解析】【详解】(1)给小鼠注射的HSV—1蛋白是抗原,能刺激小鼠发生体液免疫,从小鼠脾脏可获取B淋巴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成效

应B淋巴细胞,由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将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诱导融合,制备能无限增殖且产生专一抗体杂交瘤细胞。(2)杂交瘤细胞可在小鼠腹腔中进行体内培养,也可在细胞培养液中进行体外大规模培养。(3)经过筛选而制出的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纯度高),并可大量

储存。【点睛】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工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技术——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是考试热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教材重要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属基础题。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