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历史试卷含答案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1023.171 KB
  • 2024-10-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历史试卷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历史试卷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历史试卷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历史试卷含答案.docx,共(8)页,1023.17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55af3871a3c931d7a518f4354b22d3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绝密★启用前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月考试卷(七)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用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

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周武王灭商后,对商原统治地区“复盘庚之政”

,对鲁、卫两国要求“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即顺从当地的民俗,奉商之正朔,而以周代法令来约束。这些举措A.挑战分封制等级秩序B.说明周朝因仁义而统一天下C.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D.有利于“家国一体”的形成2.据

记载,太公至齐国修政,因其俗,“劝其女功,极技巧,通渔盐,则人物归之,照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这说明当时A.变法运动推动社会转型B.分封制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C.“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D.齐国采用适宜政策取得霸业3.西汉时期,法律严格规定田宅的买卖。《

二年律令》记载:"欲益买宅,不比(相连)其宅者,不许。为吏及宦皇帝,得买舍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西汉正式确立土地私有B.西汉法律体系已经完善C.西汉中央集权遭到削弱D.西汉法律体现等级差异4.宋代特殊的时代环境使得宋代的法制建设获得了空前发展。开创长官躬亲断狱听讼之先河,并明悉其在起诉中应受

理和不应受理责任,特殊情况允许百姓白纸起诉。这反映了宋代A.法制建设渗透民本主义色彩B.冗官问题严重造成官员间竞争C.土地兼并导致社会矛盾尖锐D.司法审判程序具有很大随意性5.有学者称:“明朝朝贡体制的宗旨是‘四夷顺而中国宁’,它是防御性的而

非侵略性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朗贡体制旨在防御列强B.初贡贸易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C.统治者已具备海权意识D.初贡体制有利于推动华夏认同6.《明史》记载:“(江南地区)乡里之逃避粮差者,往往携妻家眷,相依相往……或创造房舍,或开张店

铺,冒作义男女婿,代与领牌上工。"这一现象A.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B.表明新的生产关系出现D.标志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7.19世纪中叶以来,闽江上游的茶叶生产使福州成为"世界茶都",厦门则是当时最大的契约劳工出洋中心。这体现了当时A.中国传统商

业经营形式的变化B.列强加紧对华的商品输出C.国人积极加入全球劳动力市场D.世界市场国际分工的需要8.据学者统计,1850—1899年之间的567种译著当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文史哲等人文社会科学占21.5%。这

段时间,科技类是重点、英美国家的著作是主要来源。据材料可知A.此阶段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范围狭窄B.该阶段西学东渐掀起高潮不断深入C.此阶段的学习西方具有一定的局限D.中国的翻译人才辈出翻译事业高涨9.1919年3月,邓中夏等人组织成立了

“平民教育讲演团”,并把人力车夫、产业工人作为启迪反帝反封建觉悟的首选对象,甚至“五四运动”后,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还深入工矿企业,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这表明A.国民觉悟得到提升B.救亡之路出现转向C.无产阶级力量壮大D.新型政

党开始筹建10.下图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刺激B.国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C.对当时国情缺乏理性认识D.长期学习苏联模式的影响11.2021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

美国开展的科技战和2020年的疫情冲击并没有影响中国专利申请量,2019年和2020年中国连续两年专利申请量都维持世界第一的水平2020年中国专利申请量接近7万个,比2019年增长了16.1%,而美国、日本、韩国、德国都排在了中国的后面。这可用于说明A.中国的科技实力在不断提升

B.中国知识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C.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D.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12.1077年,德皇亭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迫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

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A.社会生活实现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B.专制王权日益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C.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D.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在法国揭开序幕13.《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每一个神圣罗马帝国的邦国都享有主权,可以独立地从事对外交往,包括宣战和情和。这些内容逐渐演变成了国家主权原则。但在欧洲,经常上演小国被瓜分的剧目,比如波兰就三次被周围的三个大国瓜分。这些现象表明A.国际治理体系已经形成B.社会达尔文主义已出现C.国际体系遭

遇现实挑战D.国家主权原则缺乏基础14.下表是二战后美国对外宣传战的三种主要方式。白色宣传通过官方渠道公开发布的消息,以宣传美国对外政策和传播美国价值观、生活方式为主黑色宣传通过捏造和散布虚假信息打击对手,主要由美国中央情报局实施灰色宣传一是发布和传播的信息并非完全捏造

,二是通常不明火执仗地打“反共”牌,主要由美国新闻署实施由上表可见,美国的对外宣传A.成为政治和意识形态斗争工具B.具有隐蔽性诱惑性的鲜明特点C.三种手段互相配合又互相制约D.操纵他国舆论服务其政治目的15.据西方学者统计,1913年俄国粮食产量为

8600万吨,1953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250万吨,偶此得出“苏联计划经济导致农业落后”的结论。另据学者查证,1909—1913年粮食年均产品为7250万吨,1951—1955年年均为8850万吨。据此可知A.政权更迭引起产业变化B

.计划经济利于农业持续发展C.意识形态影响研究结论D.管理体制导致苏联农业落后16.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尖塔倒塌、屋顶焚毁,政现花窗山被破坏,所幸主体建筑得以保存。按照法国政府计划,修复工程将于2024年完成,届时巴黎圣母院将重新开放。同

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巡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共有55项世界遗产。这说明世界遗产保护A.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B.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C.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D.有利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

题共4小题,第17题16分,第18、19、20题12分,共52分)1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赤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儒妆人道。道重天游,墨重科技,相得益彰,互补生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和五

千年文明不间断的良好氛围,北魏之鲜卑、辽之契丹、金之女真、元之蒙古、清之满族,都与汉族文化交融会通、包容共进。……公元前后的三四百年间,儒学文化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图。至明末清初,前来中国交流的欧洲宗教人士、学

者、商人和一些官员、使节,既向中国传播“西学”.又把“中学”萤回欧洲,把中日历史文化典籍如《诗经》《易经》《大学》《中庸》《老子》《论语》等翻译成拉丁文本。另一方面,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在日渐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也给包括儒学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借鉴和营养。明末,利玛宾等西方传教士以科学为

传教工具,引进了古希腊哲学、伦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地理学、医药、数学、生物学及美术、音乐、建筑、水利等,都给中国传统文化以积极的影响。——摘编自仲呈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材料二明代北面的一大片土地都被蒙古残部

所占据,东北是女真实际控制的地区,所以明代的疆域大体上是和蒙古人与女真的统治地区平分秋色的。明史专家顾诚先生曾提出明朝和北方的瓦剌、东北的满人构成了对峙的关系,基本上是以防御的态势来构架整个疆域格局。边疆地区依靠军事

体制布防,沿长城一线基本上由卫所和都指挥使控制。而明朝在疆域控制上无法实现真正的大一统。材料三清朝皇帝同时拥有两种"正统性"、一方面继承内地的汉人文化传统,通过弘扬儒家道统礼仪的方式进行统治;同时皇帝又尊崇藏传修救,在蒙古和西藏等毒部地区实施其宗

教化的治理策略。清朝实现了“大一统”三要素的整合,即拥有广阔的疆域,对前朝正统性的合理继承并加以变通,创造性地建立起了"二元正统性",以及对德性民心的占有和收束。——以上材料摘编自杨念群《“大一统”的命运:从“康乾盛世”到“晚清变革”》(1)根据材料一,指出

早期的文化交流与晚期的有什么不同。(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军事和生产方式的角度,指出明朝与北方少数民族对峙中北部疆界的分界依据,并概括明朝北方防御构架的表现。(4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写出清朝主管“渴部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名称,并概述康熙帝时期对这一

地区宗教化治理的措施。(6分)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为了避免法令违背这个法则,宗教绝不能禁止或部分废止它,我们也无权通过元老

院或人民使我们自己不受约束。"材料二法律始终把它的作者的世界图景包含在抽象的形式中,而每一历史的世界图景都包含一种政治、经济的倾向,这种倾向依据的不是这个人或那个人所想的事物,却依据的是事实上掌握政权并因之掌握立法的阶级所实际打算造成的事物。每一种法律都是由一个阶级以大多数的名义建立起来的。——摘

编自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著,齐世荣等译《西方的没落》(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塞罗对法律的基本认识。(4分)(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的观点进行论述。(8分)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06年8月,

一位英国人在信中说道:"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日本的胜利似乎已对这个东方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影响……此外,俄国革命也在这里产生了极为惊人的影响……他们厌恶统治者,并以俄国为例,开始认为有可能得到另一种较好的政体……看来东方正从旧啥梦中觉醒,在中国,爆发了一与著名的排外运动……在

埃及和北非,觉醒突出地表现为狂热行为的明显增加……这些动乱症状的同时出现太惊人了,不能完全归因于巧合。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确实正从其长久的睡眠中觉醒……"——摘编自【英】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国家(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一中的

观点。(6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中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6分)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发展观指标比较永提取上表中的若干信息,围绕“中国发展观”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

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月考试卷(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C【解析】西周初年,对原来商朝统治区以同代法令约束,同时保留“商之正朔”,这些举措既顺应了民俗;又强化了

对相关地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C项正确;周初因俗而治顺应而非挑战了分针制,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周朝因仁义统一天下,排除B项;家国一体的民族心理与“顺从当地的民俗,奉商之正朔”不符,排除D项。故

选C项。2,D【解析】材料“功其女功,极技巧,通渔盐……海岱之间敛秧币往朝焉”的意思是:姜太公鼓励女子纺织,极力提倡工艺技巧,把鱼、盐运到别处去销售。这样其他地方的人民归附于他,像车辆一般向这里集中,所以,齐国生产的帽子、衣服、鞋子畅销天下,从海滨到泰山之间的诸侯都整行衣袖

来齐国朝拜。由此可知多国采用发展工商业的方法成就了霸业,D项正琐;材料仅涉及齐国的经济政策对本国的影响,无法说明交法运动推动了社会转型,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排除B项;厦商周统治者采取"工商食官"的政策,

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项。3.D【解析】律文对百姓扩展宅地的买卖进行了详细规定,即百姓所想买入的宅地必须要和原有宅地相连,否则不予准许;但官吏及宦皇帝不在此列,体现了等级差异。故选D项。4.A【解析】结合材料与所学内容可知,宋代的起诉方式考虑到普通民众自身文化因素,故允许“听讼”与“白纸诉讼

”,弄明悉官员在起诉中应受理和不应受理责任,体现了民本思想。故选A项。5,B【解析】朝贡贸易是指古代中国的封建王朝与周边及海外各国建立起来的一种寓政治和经济为一体的对外政策,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明朝的朝贡贸易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故选B项。6

.B【解析】这些“乡里之选避粮差者,往往携妻家眷,相依相往”,他们“或创造房舍”成为建筑工匠,“或开张店铺,冒作义男女婿,代与领牌上工"而变为工贸的佣者。很显然,明清时期的江南工商业逐渐发展,已经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

——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故选B项。7.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福州成为“世界茶都”,而厦门则成为当时最大的契约劳工出洋中心,这体现了分工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则迎合了世界市场国际分工的需要,D项正确;这种分工无法体现中国传统商业经营形式的变化,无法体现列强对华

商品输出,排除A、B两项;"积极加入"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8.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50—1899年之间的587种译著当中,应用科学和自旅科学等科技类译著在当时译著中占主导,反映了中国学习西方停留于器物层面和技术层面,还没有上升到制度层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C项正确;从材料

中可知当时中国学习的内容有应用科学、自然科学、文史哲等多个方面,可知其学习范围并不秩窄,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西学东渐抵起高潮,也没有由器物层面进一步深入到制度和思想层面,排除B项;中国的翻译人才算出、翻译事业高涨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9.B【解析】本题考查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材料中邓中夏等人将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对象定位为下层工人阶级,说明当时开始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体现了救亡之路出现转向,B项正确;提升国民党悟是"平民教育

讲演团"的宗旨,但不能说明国民的觉悟得到提升,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进步知识分子和工人结合加深,并不能说明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排除C项;虽然环中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创始人,但材料现象并不是在筹建政党,排除D项。故选B项。10.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5

7年到1950年中国经济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经济发展异常快速,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当时中共缺乏对国情的认识,犯了"左"倾错误,C项正确;材料出现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中共犯了"左"倾错

误导致的,不是"一五"计划的刺激,不是建设热情高涨,排除A、B两项;学习苏联模式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1.A【解析】材料中2019和2020年中国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说明了中国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A项正确;中国专利

申请量两年维持世界第一不能说明中国知识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排除岛项;材料中体现不出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排除C项;当今世界仍然是“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排除D项故选A项。12,C【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卡

诺莎之辱”体现的是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阿维农之四”体现的是王权加强,这有利于促进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卡诺莎之辱"到"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排除A项;"专制王权日益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

主要发生在启蒙运动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宗教改革兴起于16、17世纪,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3.C【解析】根据题干成斯特伐利亚体系中关于国家主权的规定逐渐演变成国家主权原则,但在现实中欧洲却经常出现大国无视小国主权的情况,由此可知国际关系体系遭遇现实情况的挑战,C项

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后半部分,即大国无视小国国家主权,不能说明国际治理体系已经形成,排除A项;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早就出现,但其在理论上是错误的,样除B项;国家主权原则并非缺乏基础,而是被一些大国无视,排除D项。故选C项。14.A【解析】根据“以宣传美国对外政策和

传播美国价值观、生活方式为主”通过捏造和散布虚假信息打击对手,主要由美国中央情报局实施""及共"等宣传内容可得出,美国的对外宣传主要是服务于当时的冷战需要,成为政治和意识形态斗争工具,A项正确;三种宣传手段并

没有相互制约,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隐蔽性、诱惑性,排除B项;"操纵他国奥论"并不是主要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15.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13年苏俄辣食产量高于1908—1913年粮食年均产量,说明1913年相对丰收;1953年苏联粮食产量低于1951—1955

年年均产量,说明1953年相对歉收,西方学者有意选取沙像统治下的一个招对丰收年和苏联时期的一个相对歉收年进行比较,进而得出"苏联计划经济导致农业落后"的结论,明显受意识形态影响,C项正确:材料与政权更迭无关,排除A项;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农业持续发展,排除B项;材料

与管理体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6.B【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果的重要标志,加强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B项正确;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排除A项;C项"根本动力"应该是生产力,排除C项;庆祝民族节日有利于

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而非文化遗产的保护,D项是关于民族节日的说法,与文化遗产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6分,第18、19、20题12分,共52分)17.(1)不同:早

期中国主要是内部民族之间的交流,晚期主要是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早期是中国文化向外输出,晚期是双向交流;早期以纯文化为主,晚期掺杂了自然科学的交流与学习。(每点2分,共6分)(2)依据:实际控制,游牧区与农耕区的分界。(2分)表现:大规模修建长城,设置军事重镇,

派驻重兵。(2分)(3)名称:理著院。措施:尊重喇嘛款;多伦会组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特封活佛,四大活佛直辖于中央;特派工匠扩建布达拉宫。(6分)18,(1)认识:法律具有广泛性:法律是理性的表现

(法律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法律独立于宗教和政治之外。(任答两点4分)(2)任何一种法律都是一定政治、经济基础的反映。罗马共和国建立后,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激化,产生了第一部成义法《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建立后,统治

的区域空前扩大,商品经济发展,为了适应新的政治、经济需要,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11世纪,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起,王权逐渐强大,大学的兴起,教会法和日耳曼法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学者对罗马法的注释、研究和实践,罗马法出现了复兴

。综上所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律作为上层建筑,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论述法律为统治阶级服务也可以)(8分)19.(1)对东方的预见是正确的。但材料认为东方觉隆主要是受日本和俄国革命的影响,这种说法不全面,东方觉醒最主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东方各国的民族危机,东方国

家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民族资产阶级形成,民族民主意识增强。(6分)(2)总体看更为广泛、激烈和彻底,发展到更高的层次。具体国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大部分国家是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争取物立、建立民主政府;有的国家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寻求独立解放的道路;企划国家的民

族民主运动与反法西斯斗争交织在一起。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多样性,主要是争取或捍卫独立主权并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武装斗争,有的则引向现代发展道路。(6分,答出三点即可)20.论题:中国发展观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2分)论述: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业熟后,

受到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威胁。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国发展观以工业化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经济的增长,增长方式较为粗放。为了释放发展动力,国家进行了三大改造,重视积累。(2分)20世纪8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假化以及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现象突出,人民生活水平承待提高,

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国发展观以“四个现代化”为目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动力,农、轻、重全面发展,积累与消费并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社会发展。(2分)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省了很大提升,人民群众对物质、柑神生活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中共

中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国发展观更加全面合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动力,强调协调式、均衡式、内涵式和集约式的发展,注重经济、社会、人与生态的和谐。(4分)综上

所述,时代的变迁深刻塑造了中国的发展观,使其在不同的时代表现为不同的内涵。(2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225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