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86.500 KB
  • 2024-10-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云南省保山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云南省保山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云南省保山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2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云南省保山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doc,共(15)页,86.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548ee7053f8dca2ecb384f3a949fd9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多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1.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察,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

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A.秦统一六国B.光武中兴C.西晋统一D.开元盛世【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秦朝的统一结束了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故A符合题意。B、C、D都是短暂的,没有恒久的意义。2.柳宗元在

《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A.推行分封制B.设立郡县制C.废除郡县制D.废除行省制【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故B正确;秦朝废除分封制,故A排除;秦朝推行郡县制,故C排除;行省制在元朝才出现,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学生

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秦朝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3.秦能完成统一的历史原因有①秦国经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②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③长期战争使人民渴望统一;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

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①秦国经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这是其能够实现统一的前提条件,②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使诸候国数目减少为秦国实现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③长期战争使人民渴望统一这是秦国能够实现统一的历史根

源,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是秦国能够实现统一的主观原因,所以①②③④说法均正确答案选A。考点:秦统一六国的原因点评:秦朝能统一六国有着积极负责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客观条件同时秦皇个人能力也得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要持辩证的眼光看待此问题,要对秦统一六国的原因进行分类

整理,如下图所示:统一条件:(1)春秋战国,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民族、地区联系加强。客观条件(2)人民苦于长期战乱,渴望统一。(人民需要)(3)秦国变法彻底,实力最强。(秦的实力)主观条件:(4)秦王赢政具有雄才大略:增强了军队战斗力,广泛吸引各国

人才,制定正确的统一战略。(个人适应潮流)4.“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引用此语的原因是A.唐太宗任贤纳谏B.唐太宗遍读诸子百家之书C.隋朝灭亡的教训D.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含义和分析借鉴历史经验的能力。依

据所学可知,亲眼目睹隋末农民起义强大威力的唐太宗深知民众力量之强大,时刻告诫自己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也经常告诫臣下吸取隋亡的教训:“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故应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的统治政策5.唐太宗时蒙古高原

一带最强大的少数民族是()A.鲜卑B.突厥C.回纥D.吐蕃【答案】B【解析】【详解】唐太宗时蒙古高原一带最强大的少数民族是突厥,原先是匈奴族的一枝。B正确;A位于黄河流域少数民族;C是云南地区少数民族;D是西藏地区。6.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B.国家统一与安定为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条件C.唐太宗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出现的决定性因素D.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为盛世奠定了物质基础【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治世局面的出现是多种

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非决定因素,故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国家统一与安定为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条件,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为盛世奠定了物质基础,都是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ABD。

点睛:中国古代治世局面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唐太宗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出现的因素之一,不能夸大个人的作用。7.1683年,康熙帝命清军进入台湾,对此事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坚持了国家统一的立场B.消灭了明朝的残余势力C.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区域D.驱除了外来势力的入侵【答案】D【解析】【详解】

台湾当时是被郑成功占据,并不是外来势力,D错误,符合题意;1683年,康熙帝命清军进入台湾,坚持了国家统一的立场、消灭了明朝的残余势力以及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区域,A、B和C正确,不符合题意。8.康熙帝亲政后在巩固国家统一方面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鳌拜专权B.台湾问题C.“三藩”割据D.沙俄侵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康熙帝亲政后在巩固国家统一方面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的“三藩”割据对中央的威胁,故C项符合题

意;鳌拜专权是在康熙帝亲政之前,故A项错误;台湾问题和沙俄侵略不是首要问题,故B、D两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9.17世纪末,康熙帝面临的维护国家统一的问题有①地方叛乱②台湾割据③西藏独立④外来侵略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17世纪末,康熙帝

面临的维护国家统一的问题有,①地方叛乱②台湾割据④外来侵略,当时并没有西藏独立的问题,故B正确。10.孔子、孟子、董仲舒思想一致的地方是()A.克己复礼B.性本善思想C.仁的思想D.君权神授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仁礼”为核心,孟子提倡实行“仁政”,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以限制君主暴政,都体现了以对人民仁爱思想,故C项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11.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

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答案】B【解析】孔子所主张的“仁”,在春秋战国这样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并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不为统治阶级所认可,故A错误;这种主张对于限制统治者的残暴,体贴民情起了一定的积极

作用,故B正确;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是法家思想,故C错误;“非攻”的思想主张属于墨家的主张,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孔子思想的影响,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

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12.某人画了一副《孔子编书图》,图中内容有历史错误的是()①房间里面烧着木炭取暖②墙上挂着一柄铜剑③墙上挂着“兰亭序”④墙上用楷书

写着“仁者,爱人”A.①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④【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为春秋时期人物,木炭及青铜皆产生于春秋前,而“兰亭序”为东晋王羲之书法作品,楷书在汉代出现,故根据题意,①②错误,③④

正确,B项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3.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其意思是指亚里士多德A.求知欲强B.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C.忘恩负义D.敢于挑战权威【答案】D【解析】“小马驹吃足了奶

就会踢它的母亲”说明小马驹不服从于权威,体现出了亚里士多德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故D项正确;A属于知识的渴求;B和C显然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14.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学术成就不正确的是A.建立较完整的学科体系B.大多数自然科学成就后被证

明是错误的C.其伦理学成就如三段论至今被奉为权威D.为后世的科研提供了一些方法论【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亚里士多德对所有学科均有涉猎,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故A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科学研

究受时代的局限,大多数被证明是错误的,故B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三段论,至今被逻辑学界奉为权威,故C项错误,符合设问。亚里士多德建立的科学研究体系为后世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些方法论,故D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点睛:本题属于否定式(或逆向型)选择题,抓住设问要求“不正确”,

紧扣关键信息“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学术成就”,运用亚里士多德的相关内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5.中国著名学者所翻译的众所周知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以下哪个先哲的名言?A.柏拉图B.亚历山大C.亚里士多德D.孔子【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亚里士多德师从于柏拉图学习哲学

,在很多方面他与柏拉图的观点不同,他的学说是从批判他的老师开始的,他的这句话说明勇于打破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故排除ABD,C项正确。点睛:本题是记忆型题目,紧扣材料即可知道“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亚里士多德的名言。16.拿破仑帝国与反法联盟

的战争,以拿破仑帝国的失败而告终,它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这是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落后的法国的胜利B.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严重损害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失去了国内支持C.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激起了被占领区人民的民族复仇情绪D.在欧洲,

资本主义还不具备战胜封建主义的力量【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统治时期的措施是为了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拿破仑帝国是资产阶级军事帝国,据此分析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并不是所有反法同盟国家都是拿破仑的占领区,如英国,排除C;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是在1840年

左右,与拿破仑时代不符,再排除A;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说明,在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具备战胜封建主义的力量,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必须首先明确拿破仑统治时期的措施是为了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拿破仑帝国是资产阶级军事帝国。1

7.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拿破仑对欧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A.强化君主制度,此后俄德意均保留君主制B.重创俄国势力,使它向西扩张受到遏制C.以武力及法典推广法国大革命的观念D.刺激法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条件【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时期,欧

洲大陆盛行封建君主专制,拿破仑进行武力扩张、颁布资产阶级法典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促进了欧洲封建专制制度的瓦解,使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欧洲大陆扩散,推动了欧洲历史的进步,故C项正确;拿破仑建立的是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主张推翻俄德意保留的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拿破仑

重创俄国不是对整个欧洲历史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故B项错误;法国工业革命和拿破仑执政同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不具有因果关系,故D项错误。18.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不同于革命前的波旁王朝,主要是因为:A.它所代表和捍卫的依

然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和革命果实B.它的皇帝是拿破仑,不是路易十六C.它同英国始终处于敌对状态D.它不断进行对外战争【答案】A【解析】波旁王朝是封建专制王朝,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法兰西第一帝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实行了一系

列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B、C、D项也是原因之一,但只有A项是主要原因。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19.英国革命中出现克伦威尔任护国主的军事独裁统治,法国大革命中出现拿破仑称帝。这主要()A.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妥协B.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不充分C.维护资本

主义统治秩序的需要D.防止封建王朝的复辟【答案】B【解析】【分析】两个类似现象的出现,表明了资产阶级民主发展还不充分。所以答案选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欧美代议制的确

立与发展条件【详解】20.《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主要因为它A.最早阐明了天赋人权的政治纲领B.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C.是争取民族独立战争胜利的旗帜D.与法国《人权宣言》相同【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独立宣言》的中心思想是宣布美国独立,它深刻地阐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原则,如天赋人权学说、自由平等学说、主权在民学说和人民革命权利学说,因此被称为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是《独立宣言》发表的影响,不能体现“人权宣言”,排除;民族独立战争与“人权宣言

”无关,C选项排除;法国的《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与《独立宣言》的内容不一样,因此D选项排除。21.恩格斯说:“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有另外一个人扮演的,这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即每当

需要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恺撒、克伦威尔等。”这段话的含义是A.英雄人物应时代需要而产生B.英雄人物的出现完全是历史的偶然C.英雄人物的活动是受历史规律支配的D.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重要【答案】A【解析】【详解】“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

,那么他的角色会有另外一个人扮演的”说明英雄人物应时代需要而产生,不是历史的偶然,A正确;英雄人物的出现不是历史的偶然,B错误;英雄人物的活动是受历史规律支配的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D错误。22

.对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B.未能有效地防止独裁和专制C.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D.没有废除奴隶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这就有

效地防止了独裁和专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排除C项。在规定公民资格时规定,印第安人不享有公民权,黑人只按五分之三折算,故A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在该宪法中,承认了奴隶制的存在,因此D项的叙述也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故排除。23.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A.成立时间最早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C.使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D.有明确纲领、全国性组织系统【答案】D【解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明确的纲领、孙中山为公认领袖、是全国性的组织系统,因此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故答案为D项;成立时间最早的是1894年的兴中会,排除A项;B项说法错在“所有”,应该是大部分,排除;C项说法是五四运动,它是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开端,排除。24.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A.辛亥革命爆发B.清朝统治被推翻C.中华民国成立D.《临时约法》颁布【答案】C【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1912年”“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创举”等信息可知,此事件1912年发生、既是变局又是创举,由此推断,它指的是中华民国成立,故选C;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与题干不符,故排除A;清朝被推翻是

变局,但不是创举,故排除B;颁布《临时约法》是创举,但不是变局,故排除D。25.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段话所反映的思想是

()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B.“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孙中山所说的“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的是实现三民主义的方法、途径,不是反帝反封的革命目标,不是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也不是对同志们的勉励,ABD三项不符合题意。26.1920年,印度国大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其根本目的是A.扩大国大党的势力B.反对英国殖民统治C.取得印度自治

D.提高民族自尊心【答案】C【解析】印度在殖民体系崩溃前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派驻总督来统治印度,一战后落后国家与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所以印度出现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根本目的显然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取

得印度的自治,故C项正确;AB两项不是根本目的,D项是这场运动的影响。点睛: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由圣雄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其特点就是非暴力和不合作,而在这场运动中印度国民大会党逐渐成为了领导者,并从1947年开始在印度的长期以来的统治。这场运动一方面打击了英国

殖民统治鼓舞人民士气,而另一方面其妥协性也使得取得的成果并不彻底,不利于人民真正的觉醒。27.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善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是指A.英、法、德B.英、法、美C.法、德、俄D.美、德、俄【答案】A【解

析】【详解】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在英法德三个最先进国家、三种主要思潮(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和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主义,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与美国无关,与美国的组合的BD两项错误;俄国在一战前是资本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故C错误。故选择A。28.

“无产阶级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到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宣言》中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A.夺取国家政权B.发展社会

生产力C.无产阶级掌握政权D.夺取生产资料【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到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可得出其强调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作用,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无,排除。29.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

样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政策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取消了自由贸易C.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D.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答案】D【解析】从材料来看,苏俄时期人们对政府的

经济制度是十分不满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主要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容易挫伤农民的积极性,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与实际不符;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一点;C选项与材料含义相悖。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我们注意材料给出的时间“1920年”,而且这一时期还不是苏联,是苏俄,由此联

系当时的经济制度,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材料会如此形容农民与国家的关系。30.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一“伟大传奇”最终完成的标志是()A.陕北会师B.会宁会师C.延安会师D.吴

起镇会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材料中提到的战略转移指是1934至1936年中共中央和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

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是长征胜利完成的标志性,故排除。故选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本大题共4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0分,第33题10分,第

34题10分,共计4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肤必躬自断之。”——《东华录》(清)材料二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

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人们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权利的共同庇护。—

—约翰·洛克《政府论》(英)材料三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2.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3.议

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4.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权利法案》(1689年)(英)请回答:(1)概括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观点的不同之处。(2)结合时代背景比较这一历史时期中、英政治体制的不同特点。(3)分析中英不同的政治体

制给两国历史发展所带来的不同影响。【答案】(1)不同:材料一认为皇帝应总揽全国一切大权;材料二认为权力来自人民,反抗强暴统治,是上帝赋予人民的权利。(2)不同特点: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趋势衰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英国资

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3)不同影响:中国的政治体制虽然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它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英国的政治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政治民主化

进程。【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关键信息“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人们就无须再予以服从”

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归纳、概括出材料一、材料二关于权力的观点。A.材料一的观点:认为皇帝应总揽全国一切大权。B.材料二的观点:认为权力来自人民,反抗强暴统治,是上帝赋予人民的权利等。(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关键信息“今天下

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权利法案》(1689年)”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出这一时期,即17世纪末。结合所学知识,联系17世纪末的时代背景,不难得出当时中英两国的政治体制迥然不同,具体

体现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君主专制政体空前强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正式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体——君主立宪制等。(3)根据题干信息,本问考查中英两国政治体制带来的不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国

不同的政治体制所带来的影响也截然不同,具体可以这样来认识:•中国自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一直在加强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切虽然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它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中

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是一种落后的政体。‚英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上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符合世界潮流,具有进步性,是一种进步的政体等。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人民主权学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影响32.康熙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试结合史实概述康熙时期面临哪

几个方面的民族问题?康熙为此又采取了哪些举措?【答案】(1)满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尊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即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加速满族封建化进程。(2)同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矛盾:先后平定了葛尔丹的叛乱,设

置四大活佛管理蒙藏民族事务,加强对蒙古、西藏等重要边境地区的有效管辖,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3)同外国殖民势力的矛盾:坚决回击沙俄的入侵,签订平等的《尼布楚条约》,捍卫了国家主权。【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康熙帝的相关知识,关于面临的民族问题,结合康

熙帝的相关史实,可以回答出满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同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矛盾、同外国殖民势力的矛盾;然后再根据每一方面的矛盾,列举出所学的相关的史实来进行说明即可。33.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

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回答:(1)简述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2)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3)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方面,孔子的哪些主张对你有所启发?【答案】(1)仁、礼。(2)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教学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教学目标上

主张培养学生成人,成君子。(3)启示:在学习态度上,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在学习方法上,学思结合,独立思考,注重复习等。(答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有“仁”,即仁者爱人

;“礼”,即贵贱有序。(2)根据所学知识,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从教育的对象、教学的方法、教学的目标三个角度来回答即可。(3)根据所学的孔子的相关史实,结合题干的要求“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方面”的启发。可以从在学习态度上,要实事求是,不吃下问;在学习方法上,要学思结合,

独立思考,温故而知新,注重复习等,答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34.法国大革命开始乃至拿破仑帝国覆灭的二十余年中法兰西不曾间断战争。先有普奥联军的武装干涉,继而是欧洲反法同盟的进攻。拿破仑帝国时期又频繁对外战争,直到莱比锡战争,拿

破仑帝国开始走向瓦解。请回答:(1)英国参加和组织“反法同盟”是为了什么?(2)如何认识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3)拿破仑对外战争对法国有何影响?【答案】(1)同法国争夺市场和霸权。(2)拿破仑对外战争早期具有进步性(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抗

击反法同盟对法国的进攻);后期具有侵略性(奴役了欧洲很多国家和人民);与英、俄战争则具有争霸性(对欧洲大陆霸权的争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3)防止波旁王朝的复辟,捍卫了法国大革命成果;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前进步伐;战争使帝国的经济和财富陷入困境;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和痛苦。【解析】【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和法国同是欧洲强国,为了削弱法国,以便自己在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中保持优势,英国积极参和组织反法同盟。故英国的目的是为了同法国争夺市场和霸权。(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对外战争具有多重性质,在战争

早期具有捍卫革命成果和国家安全的进步性,在战争后期则具有奴役他国的侵略性。此外,拿破仑与英俄的战争,则具有争夺霸权和市场的争霸性。(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对外战争对法国的影响时要一分为二,从防止波旁王朝复辟、捍卫法国大革命成

果、加速资本主义的前进步伐等方面分析其积极影响;从战争使经济和社会陷入困境、给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等方面分析其消极影响。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21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