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2020届高三考前演练(三)理综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doc,共(14)页,198.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52f95b02d3070b437dd2c92f149670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核酸、蛋白质和脂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B.DNA是人体的主要遗传物质C.mRNA与ATP的组成
元素种类不相同D.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脂肪耗氧量多,放能多【答案】D【解析】【分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同糖类相比较,脂肪比相同质量的糖彻底氧化产能多,消耗的氧气多。【详解】A、蛋白质的结构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
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有关,故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A错误;B、DNA是人体的遗传物质,不是主要遗传物质,B错误;C、mRNA与ATP的组成元素种类相同,都是C、
H、O、N、P,C错误;D、脂肪含氢量高于糖,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时,脂肪耗氧多,放能多,D正确。故选D。2.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溶酶体能合成水解酶用于分解衰老的细胞器B.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
类有差异C.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D.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1.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2.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
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3.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
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再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分泌蛋白有消化酶、抗体和蛋白质类激素都是分泌蛋白。【详解】A、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但不能合成水解酶,水解
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错误;B、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如糖蛋白只位于细胞膜的外侧,B正确;C、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虽然具有双层膜结构,但其不是细胞器,C错误;D、消化酶、抗体和蛋白质类激素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D错误。故
选D。【点睛】3.下列关于植物的顶端优势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顶端优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顶芽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不同B.从顶端优势来看,只有顶芽才能产生生长素,侧芽不能产生生长素C.顶端优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两重性的作用特点D.去除顶芽后,离顶芽最近的
侧芽将首先解除抑制【答案】B【解析】【分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等。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
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详解】A、顶端优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顶芽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不同,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高,A正确;B、顶芽和侧芽都能产生生长素,B错误;C、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两重性的作用特点,C正确
;D、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所以去除顶芽后,离顶芽最近的侧芽将首先解除抑制,D正确。故选B。4.如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乙产生淋巴因子,在体液免疫中能促进细胞甲的增
殖、分化B.过程④是通过主动运输完成的C.当同种抗原再次进人机体时,细胞丙能产生抗体D.细胞丁可以识别抗原【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这是体液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甲为B细胞,乙为T细胞,丙为记忆细胞,丁为浆细胞,过程①为T细胞呈递抗原给B细胞和分泌淋巴因子的过程,过程②是B细
胞的增殖、分化,过程④为浆细胞分泌抗体,过程③为二次免疫。【详解】A、细胞乙为T淋巴细胞,其产生的淋巴因子可促进B淋巴细胞(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A正确;B、过程④是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该过程为胞吐,B错误;C、细胞丙为记忆B细胞,而产生抗体的细胞为浆细胞,C错误;D、细胞丁为浆细胞,浆细胞不能
识别抗原,D错误。故选A。5.下表为物种、种群和群落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A为某种植物,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B.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分布最广的物种是A。群落物种丰富度相对最高的是IC.若II为林
木群落,该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其意义在于提高了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D.种群是物种存在和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答案】B【解析】【分析】由表格分析可知,A物种包含四个种群,B物种包含三个种群,C物种包含三个种群,D物种包含三个种群。
群落Ⅲ含有四个物种,是丰富度最高的群落。任何群落都存在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详解】A、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所以若A为某种植物,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A正确;B、物种A包含四个种群,分布在四个群落中,是分布最广
的物种,群落Ⅲ含有四个物种,是丰富度最高的,B错误;C、若II为林木群落,该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其意义在于提高了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B正确;D、种群是物种存在和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正确。故选B。6.生物实验中往往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以下对照设置合理的是()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同一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B.在验证酶的高效性实验中,设置肝脏研磨液和等量清水的对照实验C.研究细胞核功能的实验中.用头发丝将蝾螈受精卵缢成
有核与无核两部分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只需设置0°C和100°C对照即可【答案】C【解析】【分析】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
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5S、32P分别标记两组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A错误;B、验证酶的高效性实验中,设
置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的对照实验,B错误;C、研究细胞核功能的实验中,将蝾螈受精卵缢成有核和无核两部分,以设置有核与无核的对照,C正确;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需设置0°C、最适温度和100°C对照,D错误。故选C。【点睛】7.正常土壤盐分含量约为2g/kg,土地盐碱化已成为全球性
危害。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的韭菜均分为5组,实验处理及测得的结果如下表(各植株生长状况良好且一致,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组别一二三四五土壤盐分含量/(g•kg-1)23456光合速率/(µmol•m-2•s-1)24.423.321.016.58.4请分析回答:(1)上表中“光合速率”是在
__________(写出2条)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得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__________的释放量。(2)随土壤盐分含量升高,韭菜光合速率逐渐降低,一方面是由于缺水会导致气孔开度降低,____供应不足,影响了光合作用的_____
_,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另一方面是由于叶绿素活性降低,导致用于暗反应的______减少。(3)科学家认为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有关。请你利用刚剪掉叶片的韭菜根(已知去叶的韭菜根在适宜条件下可再长出叶片)和必要的材料、工具,设计一个实验证实光照是
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说明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答案】(1).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2).O2(3).CO2(4).暗反应(5).[H]和ATP(6).实验思路:将韭菜根随机均分成两组:一组遮光处理,一组正常见光,种植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长
出的韭菜叶颜色预期实验结果:见光组长出的韭菜叶是绿色,遮光组长出的韭菜叶是淡黄色(非绿色)【解析】【分析】分析实验: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盐分含量,因变量为某品种韭菜的光合速率,无关变量有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据表格数据可知,随着土壤盐分含量升高,韭菜光合速率在下降,据此答
题。【详解】(1)据上分析可知,上表中“光合速率”是因变量,要在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无关变量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得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氧气的释放量。(2)随土壤盐分含量升高,一方面是由于缺水会导致气孔开度降低,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影响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另
一方面是由于叶绿素活性降低,光反应减弱,导致用于暗反应的[H]和ATP减少。(3)要用实验证实光照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需要控制的自变量是有无光照,具体实验思路如下:将韭菜根随机均分成两组:一组遮光处理,一
组正常见光,种植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长出的韭菜叶颜色。预期实验结果:见光组长出的韭菜叶是绿色,遮光组长出的韭菜叶是淡黄色(非绿色)。【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掌握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影响,同时能够根据表格信息准确答题。8.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__________,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2)图中表示血糖
补充速率的是曲线_____。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_______(填“变快”或“变慢”);随着曲线b的上升,葡萄糖转变成肝糖原和肌糖原的速度____(填“变快”或“变慢”)。(3)甲同学认为:“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
/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其说法是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4)另取一只小鼠,给其注射葡萄糖溶液,会导致其血糖水平上升,引起小
鼠产生相应的激素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的水平,其中神经调节部分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答案】(1).蛋白质(2).拮抗(3).a(4).变慢(5).变快(6).错误(7).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血糖消耗速率大于血糖补充速率,血糖不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
稳定(8).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岛B细胞【解析】【分析】生物实验中经常要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实验鼠是健康的,并能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达到稳态.本题的自变量是血浆胰岛素含量,包括胰岛B细胞的分泌量和体外注射剂量两部分;因变量是血糖含量,观测指标是血糖补充速率和血糖的消耗
速率。胰岛素是哺乳动物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横坐标从左到右,血浆胰岛素含量不断增多,说明血糖浓度从高到低,血糖的补充速率逐渐下降和血糖的消耗速率升高也加以印证。随着胰岛素含量增加,血糖含量下降,所以a曲线为血糖补充速率、b曲线为血糖消耗速率。【详解】(
1)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胰岛素具有降血糖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血糖作用,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2)据上分析可知,图中表示血糖补充速率的是曲线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
萄糖转化的速率变慢;图中b曲线为血糖消耗速率,随着曲线b的上升,葡萄糖转变成肝糖原和肌糖原的速度变快。(3)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血糖消耗速率大于血糖补充速率,血糖不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故甲同学的说法是错误。(4)另取一
只小鼠,给其注射葡萄糖溶液,会导致其血糖水平上升,引起小鼠产生相应的激素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的水平,其中神经调节部分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岛B细胞。【点睛】本题重点考查胰岛素降低血糖的功能。本题考查了学生如何通过曲线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综合应用能
力,具有一定的难度。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请分析回答问题:(1)果蝇的某种突变体在21°C条件下,生存能力很差;但当气温上升到25.5°C时,突变体生存和繁殖能力大大提高,甚至高于野生型。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
2)植物学家野外调查发现草原上有两个相近的植物种群,它们的植株形态和花色都不相同,但在种群相遇处它们却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两个种群是同一物种吗?________(填“是”或“否”),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我国云南“澄江动物群”的发现有力证实了“寒武纪大爆发”事件,该事件标志着生态系统的第三极,即_________的出现。生态系统第三极出现在生物多样性形成中的意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
境条件(2).是(3).这两个种群相互交配能产生可育后代,没有出现生殖隔离(4).消费者(5).使生态系统具有更复杂的结构,对植物的进化产生重要影响【解析】【分析】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
物。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详解】(1)果蝇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活能力很差,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大大提高,说明果蝇的突变体在这种温度环境条件下是适应其生存的,但其不一定能适应其它条件,即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
条件。(2)两个相近的植物种群相遇处,能通过杂交产生可育的后代,即没有产生生殖隔离,故说明两个种群属于同一个物种。(3)寒武纪大爆发之前,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这一时期的生态系统被称为二极生态系统。动物出现以后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第
三极。因此“第三极”是指消费者。生态系统第三极的出现使生态系统具有更复杂的结构,对植物的进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进化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10.果蝇是遗传学常用
的实验动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野生型果蝇(纯合子)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方式,设计了如图甲所示实验。雄果蝇染色体的模式图及性染色体放大图如图乙所示。①若F2
中圆眼:棒眼≈3:1,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②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可能位_____,也可能位于______(2)已知果蝇的暗红眼由隐性基因(r)控制,但不知控制该性状的
基因(r)是位于常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请你根据调查方案把调查结果补充完整。方案:寻找暗红眼的果蝇进行调查,统计具有暗红眼果蝇的性别比例。结果:①__________
____________,则r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②_______________,则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③若具有暗红眼的个体全是雄性,则r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答案】(1).常(2).X染色体的Ⅱ区段(3).X和
Y染色体的I区段(4).若具有暗红眼的个体,雄性与雌性数目差不多(5).若具有暗红眼的个体,雄性多于雌性【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
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图甲中,圆眼与棒眼杂交,后代全为圆眼,说明圆眼为显性性状;子一代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图乙中,同源区段Ⅰ上存在等位基因,Ⅰ片段上基因控制的性状,雌雄性可能不等;Ⅱ片段上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
,其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雄性患病率高于雌性;Ⅲ片段是位于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Y遗传,患病者全为雄性。【详解】(1)圆眼与棒眼杂交,后代全为圆眼,说明圆眼为显性性状,棒眼为隐性性
状,①若F2中雌、雄性的性状分离比是3∶1,没有性别的差异,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应该在常染色体上;②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表现为与性别相关联,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的Ⅱ区段上,也可能位于X和Y染色体的I区段。(2)已知果蝇的
暗红眼由隐性基因(r)控制,但不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r)是位于常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根据分析中染色体各区段的基因控制性状的表现分析如下:首先对暗红眼的果蝇进行调查,统计具有暗
红眼果蝇的性别比例。结果:①若表现暗红眼性状的个体中雌雄比例均等,则r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暗红眼个体中雄性数目多于雌性,则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③若具有暗红眼的个体全是雄性,则r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点睛】熟知位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和X、Y同源区各个区段上的
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表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与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大肠杆菌是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细菌,请回答有关检测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问题:(1)检测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含量时,某同学采用图1所示的接种微生物的方法,这种方
法称为___________。判断下面图2所示的4个菌落分布图中,不可能是用该方法得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接种操作要在火焰附近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在微生物培养
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器皿进行_____________(填“消毒”或“灭菌”)处理。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其原因是紫外线能使其内蛋白质变性,还能损伤它的_______________结构。(3)大肠杆菌分解乳糖产生酸,因细菌带正电会被伊红染成红色,再与美蓝
结合会形成紫黑色菌落,并带有绿色金属光泽。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加入一定量的伊红一美蓝溶液,这样的培养基是_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中国的卫生标准是每1000mL饮用水中大肠杆菌不得超过3个,但是在培养基上每1000mL合格饮用水形成的菌落数大于3个,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稀释涂布平板法(2).D(3).火焰附近属于无菌区域(4).灭菌(5).DNA(6).鉴别(7).饮用水中还有其他细菌,在伊红一美蓝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紫黑色菌落不超过3个,
但形成的菌落数远大于3个【解析】【分析】(1)据图2分析:A、B、C三个培养皿属于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D培养皿是平板划线法接种。(2)消毒是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灭
菌是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详解】(1)对微生物的分离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但只有稀释涂布平板法适用于微生物的计数。所以检测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含量时,应采用图1所示的稀释涂布平板法。图2所示的4个菌落分布图中,D不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得到的,而是由平板划线法接种得到的。(2)接种操作要在火焰附近进行的原因是火焰附近属于无菌区域。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器皿进行灭菌处理。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其原因是紫外线能使其内蛋白
质变性,还能损伤它的DNA结构。(3)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加入一定量的伊红一美蓝溶液,可以鉴别培养基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这样的培养基是鉴别培养基。中国的卫生标准是每1000mL饮用水中大肠杆菌不得超过3个,但是在培养基上每1000mL合格饮用水形成的菌
落数大于3个,原因是饮用水中还有其他细菌,在伊红一美蓝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紫黑色菌落不超过3个,但形成的菌落数远大于3个。【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与计数,识记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消毒和灭菌的比较、培养基的分类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生物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
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子β肽链第6位氨基酸谷氨酸被缬氨酸所代替,导致血红蛋白分子功能异常。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病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检测。(2)为了筛选出血红蛋白基因.需要从正常人的
_________(填“成熟红细胞"或“未成熟红细胞”)中提取______为模板,在___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再用____________的方法,对所得的cDNA进行检测,筛选出血红蛋白基因。(3)将正常的血红蛋白基因导入患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中,再将导入成功的造
血干细胞重新输入患者体内即可成功治疗该病,该治疗过程属于_______(填“体内”或“体外”)基因治疗。此操作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蛋白质工程,理由是该操作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能(2).未成熟红细胞(3).mRN
A(4).逆转录(5).DNA分子杂交(或基因检测)(6).体外(7).不属于(8).没有对基因进行修饰,也没有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解析】【分析】体外基因治疗:先从病人体内获得某种细胞进行培养,然后再体外完成转移,再筛选
成功转移的细胞增殖培养,最后重新输入患者体内,如腺苷酸脱氨酶基因的转移。体内基因治疗: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直接向人体组织细胞中转移基因的方法。【详解】(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由圆饼型变成了镰刀型,所以该病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检测。(2)由
于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能进行转录过程形成RNA,所以需要从正常人的未成熟红细胞中提取mRNA作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作用下反转录合成cDNA。再以RNA分子杂交的方法,对所得的cDNA进行检测,筛选出血红蛋白基因。(3)将正常的血红蛋白基因导入患
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中,再将导入成功的造血干细胞重新输入患者体内,可以合成正常血红蛋白达到治疗目的。该治疗过程属于体外基因治疗。由于没有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也没有对基因进行修饰,因此不属于蛋白质工程。【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
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了解基因工程技术的相关应用;尤其是基因治疗的相关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