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新高考Ⅰ卷通用02)(考试版A3).docx,共(5)页,41.34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429224f18a5ab64eaa6ebfa1305bd0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02高三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
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
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在既有模型的基础上,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根据数据训练和引导不断更新模型,初步展现出类人的创造性。这种强大的理解分析综合能力,不仅代表着技术上的突破,更是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定冲击。关于技术对人类的取代过程,法国著
名的技术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认为,技术对人的取代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对人技艺知识的剥夺,对人生活知识的剥夺,对人理性知识的剥夺。整个剥夺过程被斯蒂格勒称为人的“无产阶级化”。在斯蒂格勒看来,“无产阶级化”并非指人的经济状况的贫穷,而是指
技术的“智能化”导致的人的“愚钝化”,抑或“废人”化。也就是说,技术发展不仅能够取代人类身体,代替人类的生产劳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人类提供生活选择设计选项让人们在其中作出价值选择,甚至代替人们选择如何生活。那些失去知道“怎么做”的知识的
人会被视为“废人”,因为他们不再拥有可以自给自足的知识,甚至也失去了“生活的知识”。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理性思考能力以及逻辑判断能力会不断下降,越来越趋于平庸化、扁平化。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对人的取代已逐渐接近斯蒂格勒描述的第二、三阶段——越发剥夺人的理性知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人
的理性判断能力。生成式人工智能已能够取代很多重复性脑力劳动和简单分析综述工作,越发展现出技术由替代体力劳动逐渐深入到对脑力劳动的替代。这对于不少知识生产者或脑力劳动者都带来了一定威胁。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所从事的并不见得都是具有创造
性的工作。根据库恩的范式理论,甚至科学研究的大部分时间段都处于常规时期,这一阶段并不需要很强的创造性(只有在范式转换的时期,才是创造性较强的时期)。如果按此推论,可能多数人的多数时期的脑力劳动都有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可能。所以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重大挑战。但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带来了机遇。生成式人工智能催生了人们的危机意识,使人的自主性、人与他者关系、人与世界关系等问题变得越发重要。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协助人类进行知识生产,甚至能够生成新的“思想”。面对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需要去思考作为人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是什么,应如何调整自身状态迎接未来的智能时代。对于个人而言,或许培养自身的灵活性、创造力和理解能力会变得越发重要。人类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能够根据特定情境调整自身的沟通方式和行为方式,可以使我们能够不断根据时代与环境的发展重新调整自身的
知识结构和学习方式,探寻新的机遇,积极把握主动权,发挥主体性优势。并且,对于需要综合判断和组织沟通的工作,或者说需要展现“人格魅力”的工作,目前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尚不能胜任。人所特有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使得需要人在场才能激发出更好效果的工作或许都难以被代替。因此,在平时的
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锻炼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以及情绪管理能力等。人类有着对于世界的认知,能够根据自身与世界的关系构建稳定的模型。梅洛·庞蒂对人的认知进行过深入探讨,认为人的知觉形式是依据当下情境而存在的,人在所处的情境世界中
充分调用所有的身体官能,并使知觉在身体中得到综合体现。身体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形式,我们能够通过身体调动所有感官和情绪,在与世界的交流中形成知觉。人的认知会塑造人的价值观,从而沉淀在人的发展状态中。这种沉淀属于每个
个体的情感记忆以及理性思维,人的当下状态与过去状态密切相关。这种基于情绪、非扁平化、带有个体独特记忆的认知,恰恰是目前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所不能替代的。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学习和答题能力培养,而应
更加注重亲身观察和体验,在此过程中激发主观能动性与实践理性,在场景中学习,并主动培养多视角理解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此外,我们要保持对于知识的热爱与自由探索。在未来的智能时代,或许当下越是被视为“实用”的知识和岗位越容易被替代。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回归
。我们不应局限于实用、可计算性的视角,而是要在理解学习的过程中,更多思考知识的建构方式和深层次思维中那些“为何产生”“如何产生”等问题。对于知识的自由探索,能够充分调动深入思考能力和批判推理能力,有助于培养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总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不
仅提示我们要改变自身学习状态和知识结构、回归人类的本然状态,更是提示我们要改变教育模式、调整社会结构。对于目前的情况,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曾前瞻性地提到,未来我们的体力劳动以及绝大多数脑力劳动都会被人工智能替代。未来智
能社会对于工作价值和意义的定义会发生很大改变,需要多学科共同研究携手应对。在此过程中,哲学和伦理学的深刻思考方式和追问方式,能够更好地让我们认清楚自己究竟是谁、如何应对变化。哲学和伦理学要想更好地发挥这种作用或功效,就不能仅局限于思考
过去和当下,而是要面对未来和可能性,做未来之学。“面向未来”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能够预判问题、直面解决问题的态度。唯有如此,才能在未来的技术发展与应用中全面思考、快速反应,充分调动人类的本然特性,促使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美好生活。(摘编自唐兴华《生成式人工
智能的“危”与“机”》)1.(3分)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斯蒂格勒将技术对人的取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人的取代已逐渐接近他说的第二、三阶段。B.作者认为人具有灵活性和
开放性,能通过身体来调动所有感官和情绪,形成知觉,并提出知觉依据当下情境而存在。C.我们如果一直局限于课本知识学习和答题能力培养,局限于实用、可计算性的视角,那将难以适应未来的智能社会。D.哲学和伦理学研究要秉持预判问题、直面解决问题的态度,做好“面向未来”的各种准备,这样才可能
成为未来之学。2.(3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技术的发展定会使人“无产阶级化”,即人会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中变得越来越“愚钝”甚至逐步沦为一个“废人”。B.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
,多数人多数时期的脑力劳动都可能被取代,这是因为他们从事的是不具创造性的工作。C.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还无法胜任需展现“人格魅力”的工作,且无法替代人类带有独特情感记忆和理性思维的认知。D.未来智能社会对
于工作价值和意义的定义会发生很大改变,人们唯有运用哲学、伦理学的思考方式才能从容应对。3.(3分)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A.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普罗大众改善生活,减少不平等现象。同时,世界
需要建立规则,尽可能地让它的好处掩盖过它的缺点。B.英国学者玛格丽特·博登在其作品《AI:人工智能的本质与未来》中将人工智能定义为“让计算机完成人类心智能做的各种事情”。C.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强调,生成式人工智能同时具有行善与作恶的巨大潜能,如不采取措施防范风险,将是对当代和后代
的失职。D.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雅各布·福斯特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让人们有机会对智力和创造力等事物展开反思,并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4.(4分)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文章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论述的?请简要说
明。5.(6分)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作为普通个体的青年学生该如何应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玉兰吾妻乔叶奶奶说自己是文盲,我原本是信的。直到在村小上了学,才发现她也能识些字。有一次,我在写天字,写得马虎,那一
竖便往上顶破了横。她路过时看了一眼便站住,问,你写的这是个啥。我说是天。她说我看像是夫。我说就是天。她说天字出头就是夫。我不耐烦地说夫什么夫,她说丈夫的夫。①我翻眼看她,她却突然红了脸,疾步离开了。再后来我才知道
,在同村的老太太里,只有她识些字。她不仅会写自己的名字,还认识和自己名字相近的字,即自己名字的周边。和玉长得像的王,主,甚至圭,和兰形貌近的羊,美,竺。家这个字她也认识,还知道女和子凑在一起是个好。村里刷标语,她能准确地读出“农村”“形势”“建设”“贡献”之类的词。我写作业时她常在
旁边入迷地看着,很喜欢听我念书,念得越大声越好。有时我故意扯破了喉咙念,然后喊累,让她给我烙鸡蛋饼,要油大的,层多的。她一边骂一边做,骂时做时却都是喜滋滋的。②那个初秋的中午,院子里晒满了预备过冬的被褥枕头,屋子里的箱柜也都大敞着口。奶奶和七娘在院子里说话,我吃完
饭,还不到上学时候,有些无聊,也有些好奇,便往箱柜里翻看。就看到一个卷得很紧的包袱,便一层层打开,是一件大红碎花的棉袄,虽是一股子陈气,颜色却还很艳。我想试试,便抖开,就掉出了一个牛皮纸信封。很自然地就拆开了里面的信。屋里光线昏暗,我便拿到堂屋去看,不自觉地念了出来:玉兰
吾妻:见字如面。我这里都还顺利。勿念。你在家照顾老小,我知十分辛苦,实为不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农村很需要建设,你要多参加新社会的学习,要多做贡献。现在形势大好,我估计最迟到明年春天就能完全胜利,安心等我回来就好。
夫绍功即日有些字我还不认得,就只能蒙个音儿。正磕磕巴巴地念着,奶奶就跑了进来,边跑边骂,你个鳖孙在那儿干啥哩?我就堂皇回答,认字呢。这是信吧?我念念咋啦?她伸了伸手,似乎想要夺过来,又缩回去,似乎是怕把信扯坏了。瞪了我好一会儿,方才抖着手说,你给我搁桌上,赶紧爬去上学。我便
搁桌上,爬去上学。她激烈的反应让我越发好奇,就总想再去偷看,她却换了地方。我找了又找,终于发现她藏在了枕头里,便故意拿到她跟前抖搂,这回她好像没那么生气了,温言款语地哄着我,叫我把信还她。然后她再藏起来,我就再找。像捉迷藏似的,我们俩玩了好几个回合
。每到天气转凉,她就会开始泡脚,也让我一起泡。一个晚上,我们俩又泡脚时,她问了一番我的功课,我的语文刚考了个满分,看她喜悦,便顺势吹牛,说老师夸我在全班识字最多,普通话最标准。就知道俺萍精能得很。她摩挲着我的脸。你把那信拿出来,让我给你念念。我大喇喇地说。她似乎是
寻思了一会儿,方才把信从贴身小衣的口袋里拿出来。信纸摸起来已经润润的了。她说,你爷爷就写了这么一封信,就这一封。你仔细拿着,好好给我念一遍。她说。③不要声高。她又说。被她的郑重拘着,我便好好念了一遍。也没有声高。念完才看见她满脸的泪。奶奶,你咋啦?被她的泪吓着,我瞬
间也哭起来。乖啊,不哭。她把我抱过来,却依然无声地哭着,哭着。我在她的怀里,也哭着。不明白她为什么哭,便哭得茫然。又因她的哭而难过,便也哭得恳切。我们两个就这么哭了好一会儿,她方止住。拍了一下我的脑袋说,这封信连你爸你叔
都没看过,咱家只有你看过,只有你啊你个小鳖孙。我家大门的门楣上被钉上了一个长方形的小木牌,用红漆正楷写着“光荣烈属”。日子好起来后,每年春节村里都会送来两斤五花肉,很久之后我才发现,用这两斤肉做的菜,奶奶从来没有动过一筷子。④从来没有。小鳖孙到底是小,她的悲伤对我而言难以理解,那便不
去理解。能确凿理解的是我已经掌握了她的核心机密,这让我越发有恃无恐,恃宠而骄,不知分寸在作死的边缘反复试探,时不时地以这封信为把柄戏弄戏弄她。比如我会偶尔冷不丁地喊一声,玉兰吾——她便又气又笑地骂,你个小鳖孙。玉兰吾妻——童年的记忆里,我从来只知道她叫玉兰。什么时候她还被叫
作迎春呢?迎春,其实这是她出嫁前的闺名。那么便可以就此推断,玉兰肯定是爷爷在婚后给她起的新名。迎春和玉兰,这两样花开的时令也一样。相较而言,迎春更偏乡土,玉兰更偏雅致。在那个年代,给妻子取一个新名,是不是相当于送上了一件非物质的爱情礼物?后
来回想起来,那时的我,其实是奶奶的小闺蜜,最小最亲的闺蜜。她给我的,是至高的闺蜜待遇,才会对我分享这封信。只是这个小闺蜜实在是太小了,太糊涂了。以至于多年后的现在我才意识到,这封信就是她这辈子唯一的情书。而这封信对她的意义,却绝不仅仅是情书。(节选自《宝水》,有删改)6.
(3分)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村里与奶奶同辈的老太太都不识字,而“我”能在村小上学,两代女性的缩影,折射出中国农村的发展与变化。B.奶奶藏信的地方换了几处,棉袄、枕头、贴身小衣的口袋等
,每处都隐秘、私人且妥帖,如同她对爷爷的感情。C.我无法理解奶奶的悲伤,甚至恃宠而骄,借信中的内容来戏弄奶奶,这暗示奶奶把我当作小闺蜜其实是个失误。D.“我”对奶奶的回忆有着丰富的细节,蕴含着“我”对亲人、故居与童年的深情,也包含着“我”对成长的反思
。7.(3分)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①中“红了脸”和“疾步”是奶奶心绪翻涌的外在表现,为下文写到信做了铺垫。B.句②再现了初秋农村小院的生活场景,既是一幅农村风情画卷,又使小说真实可信。C.句③“不要声高”与前文奶奶喜欢听我大声念书形
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奶奶此刻羞涩不安的心理。D.句④与前句重复,却独立成句,短促有力,强调对爷爷牺牲的事,奶奶悲伤的心情始终难以平复。8.(4分)奶奶说自己是文盲,为什么却认识那么多的字?从中可以看出什么?9.(6分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迎春·玉兰·奶奶,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书信。请任选一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材料一:以全.举人固难
,物之情也。人伤尧以不慈之名,舜以卑父之号,禹以贪位之意。由此观之,物岂可全哉?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自责则以义。责人以人则易足,易足则得人。不肖者则不然。责人则以义,自责则以人。责人以义则难瞻,难瞻则失亲。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
先王知物之不可全也,故择物而贵取一也。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闻之,曰:“异哉!
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桓公赐之衣冠,将见之。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也。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而固贤者也用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
也已。”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当举也。(节选自《吕氏春秋·举难》)材料二:或曰:“人材有能大而不能小,犹函牛之鼎不可以烹鸡。”愚以为此非名也。岂有能大而不能小乎?凡所谓能大而不能小,其语出于性有宽急。性有宽急,故
宜有大小。宽弘之人,宜为郡国,使下得施其功,而总成其事。急小之人,宜理百里,使事办于己。然则郡之与县,异体之大小者也。以实理宽急论辩之,则当言大小异宜,不当言能大不能小也。若夫鸡之与牛,亦异体之小大也,故鼎亦宜有大
小。若以烹犊,则岂不能烹鸡乎?故能治.大郡,则亦能治小郡矣。推此论之,人材各有所宜,非独大小之谓也。(节选自《人物志·材能》)10.(3分)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卫之去A齐B不远C君D不若使人问
E之F而固贤者G也H用之未晚也。11.(3分)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指完美、十全十美,与成语“求全责备”中的“全”词义相同。B.任车,文中指装载货物的车,与下文宁戚乘坐的“后车”意思不同。
C.权,衡量、比较,与《过秦论》中“比权量力”的“权”词义相同。D.治,指治理,与道家的核心思想“无为而治”中的“治”词义不同。12.(3分)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尺长的树木必定会有节结,一寸大的玉石必定会有瑕疵,即使古代圣贤——尧、舜、禹等,也有
受人诋毁之处。B.君子得到人民拥护,不贤的人失去亲情,其根本在于要求不同,君子用义的标准要求自己,用一般标准要求别人。C.齐桓公没有接纳群臣的建议,不调查宁戚品行就准备对他加以重用,是因为担心会查出宁戚的小恶从而失去人才。D.材料二将性情宽宏的人与急狭的人进行对比,认为前者意义价值更大,因为性情宽
宏的人能统筹大事,治理郡国。13.(8分)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2)若以烹犊,则岂不能烹鸡乎?14.(3分)学校将举行模拟招聘会,请从招聘者或应聘者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材料对你的启
发。(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次韵和杨伯子主簿见赠陆游文章最忌百家衣,火龙黼黻①世不知。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予使江西时以诗投政府丐湖湘一麾会召还不果偶读旧稿有感陆游文字尘埃我自知,
向来诸老误相期。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注】①火龙黼黻,《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15.(3分)下列对这首诗
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前两句直击为文之弊,写诗作文不要一味因袭拼凑,不要刻意雕琢字句。B.第二首前两句,诗人自知自己文章价值不高,以致诸位前辈向来对自己不抱希望。C.“养气塞天地”中“养气”,与孟子“我善养吾浩
然之气”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义。D.两首诗的标题中“次韵”“见赠”“以诗投”等用语体现了古代诗歌的交际功能。16.(6分)古人常以诗歌的形式论诗,陆游的这两首诗阐发了怎样的诗歌创作主张?请结合两首诗的三、四句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
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两句明确表明了当时社会中人们违背道德准绳,把苟合取悦他人奉为法度。(2)杜鹃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蜀道难》中“”一句渲染蜀道夜晚空寂苍凉的气氛;《琵琶行》中的“”表现了作者被贬江州内心的孤寂悲愁。(3)《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与《小石
潭记》一文中的“,”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借鱼儿的游弋,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亚运赛事正酣,中秋佳节共度,A,尽显“中国式浪漫”。通过亚运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呈现在世界面前。B。人文盛会、江南情致,杭州亚运会体现着
独特的中国气派,为世界打开了一扇观察中华文化的时代新窗。特别是开幕式上,国风少年以地为画、踏墨而舞,“一抹丹青”将时光拉回千年前;地屏上,在水光潋滟的江南画境中,宋韵女子的清雅身姿和芭蕾舞步相互映衬……“中国风”贯穿始终,“中国味”融入细节,“中国情”感动人心,
中国元素刷新了体育盛会的审美,拨动着无数人的心弦。文化是岁月的陈酿、时间的沉淀,不仅关乎过去,更关乎现在与未来。可以说,透过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人们既能思接千载,感受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能视通万里,看见中国的时代风采,见证新时代中国
的发展进步和精神风貌。①杭州亚运会如同一座桥,不仅让不同文化以体育为媒交流互鉴,更让活跃在某一地区的特色项目进入大众视野。②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③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下篇《携手同行》中,“白鹭精灵”遨游星海,数百名大学生手持发光金桂点亮绵延悠
长的“金桂之江”,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标性建筑共同呈现,构成美轮美奂的亚洲画卷。④亚运火炬,点亮夜空江南;亚洲宾朋,齐聚钱塘内外。⑤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杭州亚运会把“你”“我”汇聚成了“我们”,架起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沟通的方式,为多样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舞台,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大动力。18.(4分)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19.(6分)文中第三段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序号并
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完整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网络文学从1998年始,以“另类”“边缘”的姿态进军中国文坛,如今
不仅登上文学正殿,而且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学在创新性上要高于传统文学,尤其是对未知世界的开掘。网络文学作者一般更喜欢去尝试带有试验性质的新内容、新形式的写作,利用已有的知识储
集,通过①的想象,创造出全新的人物和情节。表达新的主题和思想,使网络文学的表现空间在心灵的自由开发中得以无界限地延伸和拓展。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学已触及天花板:出彩的作品很多;成就了众多作家的声名;在虚构的世界中创造了多种类型化的作品。但高产、速成的写作,近乎
透支了一些网络作家的创意思维和精力。近几年网络文学明显地在向现实转向,切入当下时代、贴近现实生活的作品开始多了起来。从文学网站的发帖,再到电子书、电影、电视剧、网游、手游、动漫、短视频等多种艺术和娱乐形态,网络文学已形成了一条相对完整的文艺产
业链。像当下在播的影视剧目中,改编自网络文学的就占据着重头。不少网络文学改编的电视剧不仅收视率②,而且重播率极高,在经济方面的回馈是很高的。网络文学广阔的市场前景毋庸置疑,但前行之路也存在着各种难以预测的不确定性。但不论怎样,顺应着新技术潮流而不断地扩展自己领地的网络
文学,终会繁荣有序地向前走去,跨越语言、文化的界限而影响世界。20.(3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1.(4分)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加点词语“天花板”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22.(3分)请将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改成几个
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扫码点餐、扫码排队、扫码开门……如今,二维码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拿出手机“扫一扫”也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习
惯。数字技术赋能未来,点亮你我的美好生活。不过,随着应用场景的增多,本该是方便快捷的“扫码”,却在有些时候变为一种负担,给个人生活带来困扰。网友方女士说:“越来越多的地方要扫码才提供服务,参观买票要扫码、去银行办
业务要扫码、停车缴费要扫码,甚至回家进出单元门也要扫码。”方女士说,什么时候扫码变成了生活的“必选项”?一些扫码行为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在使用手机扫码后,有的会跳转到“关注”“注册会员”等页面,有的还要提供身份证、住址等敏感信息。联合国副秘书长曾在202
2年北京网络安全大会呼吁:警惕数字技术风险的潜在危害。这一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联系现实撰写一篇发言稿,在班级的“每周时评”讨论会上发言,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
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