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125.171 KB
  • 2024-10-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6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共(9)页,125.17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3dce43aee2ff044af6d46e3d9b3713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初测试高二语文试卷出题人:刘明娜审题人:高莹一、现代文阅读(22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材料一: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艺工作,但是这个了解人熟悉

人的工作却是第一位的工作。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对于这些,以前是一种什么情形呢?我说以前是不熟,不懂,英雄无用武之地。什么是不熟?人不熟。文艺工作者同自己的描写对象和作品接受者不熟,或者简直生疏得很。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不熟悉工人,不熟悉农民,不熟悉士兵,也

不熟悉他们的干部。什么是不懂?语言不懂。就是说,对于人民群众的丰富的生动的语言,缺乏充分的知识。许多文艺工作者由于自己脱离群众、生活空虚,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且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

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

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摘编自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二: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

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曹雪芹如果没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做过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就不可能完成《红楼梦》这种百科全书式巨著的写作。鲁迅如果不熟悉辛亥革命前后底层民众的处境和心情,就不可能塑造出祥林嫂、闰土、阿Q、孔乙己等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

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有一位苏联诗人形容作家坐在屋里挖空心思写不出东西的窘态是“把手指甲都绞出了水来”。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正所谓“闭门觅句非诗法,只

是征行自有诗”。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最终都是为内容服务的,都是为了更鲜明、更独特、更透彻地说人说事说理。背离了这个原则,技巧和手段就毫无价值了,甚至还会产生负面效应。(摘编自2014年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三:中国影视剧作品的美学变化呼应着时代

大潮,与共和国的发展阶段密不可分。正如新中国的历史以1978年为界,可以明确区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阶段,在美学上,前后两个阶段的差异也明确可感。其中前一阶段,基本延续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艺术家和理论家们反复摸索出来的“人民美学”范

式。这个范式,是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指导的,它在要求艺术家“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的同时,更要求“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因此,“人民美学”范式下的创作,以塑造英雄形象、先进人物形象为目标,以此作为教育和引导人民的模范。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一

范式一度走向了极端,削弱了现实主义灵魂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改革开放后,文艺创作恢复了对“人性、人情和人道主义”的描写,但也随着市场经济时代到来,文艺和知识界一度出现过“告别理想、躲避崇高”的极端之论。经过1990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论”的反拨,容纳

娱乐和消费合理诉求,形成了由先进的“人民美学”和多元的“消费美学”共同构成的、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共和国美学”。值得强调的是,在建党百年之际,中国电视荧屏上出现了《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山海情》等一批让人耳目

一新的影视剧佳作。它们将镜头对准了工人、农民、士兵和革命者,表现的重心也从都市日常生活和儿女情长转移到工人、农民、士兵和革命者们的生产、生活和斗争。扭转了塑造都市瑰丽新人物、平民小人物、世俗人物的潮流,转而刻画先进人物和英雄,展现他们的崇高美。《跨过鸭绿江》洋溢着革命的英雄

主义、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山海情》的扶贫干部们虽然面临着艰苦的自然环境,但同样有着必胜的信心;《觉醒年代》表现中共建党的初心时刻,充满革命激情和“社会主义绝不会欺骗中国”的必胜信念。这批作品在新时代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背景下,显示了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是“共和国美学”的典型作品。(摘编自刘海波《<觉醒年代>等热播主旋律剧的启示》,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许多文艺工作者的作品语言无味,夹着一些不三不四的词句,是因为他们脱离群众,生活空虚,不熟悉人民的语言。B.人民

生活存在着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文学艺术原料,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C.只有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深入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并完全消化了,文艺工作者才能创作出激荡人

心的作品。D.“人民美学”范式在改革开放时期一度走向极端,主要表现在削弱了现实主义灵魂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了解人熟悉人是文艺工作者的首要工作,在此基础上,他们才能做好自己的文艺工作。B.从论证语言角度来看,材料一相

对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材料二相对典雅凝练,生动形象。C.在“共和国美学”的范式下,刻画先进人物和英雄的作品优于塑造世俗人物的作品。D.中国影视剧作品美学从“人民美学”到“共和国美学”的变化,与共和国的发展密切相关。3.

下列选项,最符合改革开放前“人民美学”范式的一项是()(2分)A.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B.陆柱国的长篇小说《上甘岭》。C.埃德加•斯诺的纪实文学《红星照耀中国》。D.铁凝的短篇小说《哦,香雪》。4.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

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小题。狩猎阿来军分区的侦察参谋,银巴;农牧局的小车司机,秦克明;我呢,专业给文工团歌手填写歌词。我们是偶然凑在一起的狩猎伙伴,因为大家的身份脾气极不相同,更何况因为野生动

物保护法,几乎我们渴望到手的飞禽走兽都受到法律保护了。我们沿着小径向深山里进发。四周一片静谧,在树林变得稀疏的地方,出现了黑色圆润的新鲜獐子粪便。再后来,就看到了那个棚寮,那个以前许多猎手相继过夜,相继修缮过的棚寮。我们坐下来歇气,突然,一只獐子从棚子里飞蹿而出,连银

巴也来不及举枪就蹿下山坡了。它站在对面一座孤立的小山冈上向我们瞭望,距离太远了,超过了枪的射程。天很快就黑了。还有只獐子在周围逡巡不去,一直弄出许多声响。银巴说:“要出来你就出来吧。”不久,那獐子果然就从一团灌木后探出了脑袋,双眼十分明亮。我端起小口径运动步

枪,瞄准致命的额头的中央。勾动枪机,一声枪响,獐子纵身一跃,黑暗中传来一串树枝摇动的声音。“是只母獐。”秦克明很有把握地说。“算了,睡吧。”我躺上了吊床,秦克明裹件大衣半倚在底下藏过獐子的松枝上,银巴钻进了睡袋。睡着一阵,醒来。天上的星光消失了,下雨了,只听到树叶在雨声中沙沙

作响。恍惚中,我还看到了雾气从谷底慢慢升向我们过夜的这个地方。轰然一声枪响,把我从似梦似醒的状态中彻底震醒了。“麝香!”银巴端起枪大叫,显出一副极不平静的样子:“我都看到它的獠牙了!”“公獐子都有獠牙,它们的肚脐眼就是价比黄金的麝香。”我觉得他大惊

小怪。而经常为一点小事神经过敏的秦克明这时倒过分平静了。他们两人重新拨燃火,默无声响地喝起酒来了。我的吊床在轻轻地左右摇晃。他们好像有心事。而我能深入他们的内心吗?我们只是在狩猎时建立起一种短暂的伙伴关系……终于,那些松鸡嘎嘎地叫开了,天就要

亮了。雨仍然下着,雨水渐渐被天色照亮,被雨水淋湿的树叶也被渐渐照亮了,那是一种柔和、纯粹、圣洁的光亮,竟然令人产生置身于仙境的感觉。我们附近的潮湿的泥地里,一夜之间长出了蘑菇!银巴说:“我打个赌,你吃不完这些蘑菇。”说完,他就提枪钻进了

树林。果然,周围地上,那些被松针覆盖的土正被一点点拱起,开裂,最多半个来小时,一群蘑菇又破土而出了。我们背后突然传来羊子似的哀叫声。一声,两声,焦灼、悲哀、凄凉。那羊子似的叫声渐渐近了。终于一只母獐子从雨水中走了出来,

它被雨水完全淋湿了,丰满的乳房里奶水自己渗漏出来。看来,它很久没有给幼獐喂奶了。棚寮深处的干枯松枝底下传出了一个幼獐的声音,它和我们悄然过了一夜而我们竟然毫无知觉。我们两人同时跃起扑向那堆松枝,底下传来一声惨叫。我们抱出那只哆嗦不已的幼獐,它的

一只腿在我们的扑击下折断了。那只母獐仍然在前后左右奔窜跳跃,用越来越凄凉的叫声搅得我们心烦意乱。秦克明端起了他的大口径双筒猎枪,子弹射到獐子的脚下,掀翻了一大片泥土,獐子也被翻了个肚子朝天,滚下了山坡。我们两个一人削好一个桦木片,再把这木片当成夹板固定到幼

獐的断腿上,用不久就会腐烂的棉布条扎好。棉布条用去了我内衣上的两个袖口。也就是这个时候,雨水渐渐停了。一抹阳光终于钻破了云层,照亮了我们,照亮了周围的景物。银巴回来了。他遇见一只狼,它吃掉了昨晚那头麝香,

他又打死了那头狼。他把那只麝香捣出来,放在我们面前,他想我们会吃惊的。后来倒是他吃惊地看到我们把饼干泡软一点点喂那只小獐,呆立一阵,从我手中接过茶缸细心地喂了起来。小獐子像小羊一样叫了一声,真像是小小羔羊的声音。我禁不住也学叫了两声。“不要叫了,”秦克明说,

“母獐子就要来了。”我和银巴大笑起来。说话间,母獐真就来了,我们听见它穿过树林时一路碰掉露水的声音,很快就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一伸手摸枪,它就跳开了。秦克明说:“叫它来吧,没听说过哪个真正的猎手要杀喂奶的东西。”我和银巴又笑,听从他的吩咐放下了枪。我们躲到低处的一个山洼里,并肩在温煦的阳光中

坐了下来,等那只母獐来领走它的孩子。突然,秦克明说:“看呐!”我们抬头仰望,先看到山包上棚寮的剪影,继而看到那头母獐正在给受伤的小獐子哺乳。此情此景确实有些令人胸口发紧发热。银巴对獐子挥挥手,说:“回你家里去吧。我们也

要走了。”一路上,我们不断回头,望到的都只是满眼夕阳下熠熠生辉的绿树的不可思议的光芒。(选自《阿来作品集》,有删改)5.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天黑之后,母獐之所以在我们周围“逡巡不去,一直弄出许多声响”,是因为幼獐就在附近,

母獐不忍离去。B.天快亮的时候,银巴提枪钻进树林去了,“我”和秦克明呆在原处,后来就听到了幼獐“羊子似的哀叫声”。C.银巴看到“我”和秦克明用饼干喂幼獐,虽有些吃惊,但也很快理解并接纳了我们的做法,并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D.当我们看到母獐给幼獐哺乳的情景后,感到“胸口发紧发热”

,说明我们被动物间的母子之情深深地打动了。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小说注重伏笔、照应。如开头交代“我们是偶然凑在一起的狩猎伙伴”,后文写发现公獐时三人分别“极不平静”“觉得他大惊小怪”“过分平静”,具有逻辑合理性。B.小说略写公獐,详写母獐;写母獐,略述天

黑时在棚子周围逡巡不去的情形,详写天亮后在雨中哀叫着接近幼獐的样貌。这样处理,各得其宜、各尽其妙。C.银巴是军分区的侦察参谋,打死了吃掉公獐的狼;“我”是文艺工作者,秦克明是小车司机,枪法都不够好,不能命中,母獐两次逃生。

这样写,切合人物的身份。D.小说语言自然而不求绚丽,简约、朴素而充满艺术魅力。如写蘑菇雨后生长,“那些被松针覆盖的土正被一点点拱起,开裂”,描写细微、妥帖,富有动作性。7.从三次开枪射击獐子到放下枪,狩猎者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

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8.小说围绕“狩猎”设置三人狩猎经过和獐子命运变化两条线索,使作品主题意蕴丰厚。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6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甲文)苏洵《六国论》(节选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

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乙文)李桢《六国论》(节选)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

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所以

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刈①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

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

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注】①刈:杀戮。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都B.思厥.先祖父厥:相当于“其”,他们C.兵连祸结,曾.无虚岁曾:曾经D.而彼.不用也彼:他们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B.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C.

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D.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11.下列对甲乙两文

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苏洵《六国论》第一节直截了当提出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先否定而后肯定,从正反两面作判断,以加强语言力量。B.苏洵的《六国论》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来阐述观点;李桢的《六国

论》主要运用了概括性的事例来论证,无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手法。C.苏洵的《六国论》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中心观点;李桢的《六国论》在开头引述宋二苏的观点作为发端,认为二者都是厚六国二薄秦的偏颇之论。D.李

桢认为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除了其本身实力比较强以外,还有拥有有利的地理和得天助两个重要的因素。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2)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13.从文中看,苏洵和李桢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筹笔驿①[唐]李商隐猿鸟犹疑畏简书②,风云常为护储胥③。徒令上将④挥神

笔,终见降王⑤走传车⑥。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⑦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注①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事。大中九年(855)冬,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创作此

诗。②简书:军令。③储胥:军用的篱栅。④上将:诸葛亮。⑤降王:后主刘禅。⑥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⑦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说他们至今还畏惧诸

葛亮治军的神明,以此衬托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为下文做铺垫。B.颔联采用对比手法,说明诸葛亮尽管有运筹帷幄之才,但还是无法挽救蜀国的败亡,不争气的后主刘禅最终还是投降做了俘虏。C.颈联分析蜀国败亡的原因——尽管诸葛亮才比管仲和乐毅,但无奈大将关羽和张飞命短,只凭诸葛

亮一人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D.尾联交代写作缘由,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庙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亮的《梁父吟》,顿时觉得遗恨无穷。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运用衬托的艺术手法,通过对猿鸟和风云的描写,显示出诸葛亮治军有方。B.颔联肯定了诸葛亮指

挥若定的军事才能,在他的指挥之下,敌人最终投降归顺。C.本诗打破时空界限,既凸显了诸葛亮的才能堪比管仲、乐毅,又交代了蜀国败亡的原因。D.作者怀古咏史,借诸葛亮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和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16.最

后一句中“恨有余”的“恨”包含了作者哪些感情?除了“恨”,该诗还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2小题,30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必修上)。(16分)(1)陶渊明《归园

田居》中,妙用叠词,描写乡村寻常景象,展现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状态的两句是:,。(2)如果说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误落尘网中”和都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由来已久的厌倦。那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则表现出作者对权贵的蔑视。(3)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两句用侧面烘

托手法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曲罢,江水映月,四下无声,令人陶醉。(4)杜甫《登高》中的“”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都是用猿猴的悲鸣声来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5)苏轼《赤壁赋》中一句言及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周

瑜围困的事,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对此事的结局是这样写的:。(6)李清照《声声慢》的开头三句连用七组叠词,不仅使诗词的音律和谐,还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作者的心境。这三句中的后两句是:,。(7)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中运用典故痛惜北方沦陷区的宋朝百姓,已经安于北方统治的两句是:,。(8)《登泰山记》中描写刚登上山顶时看到的冰雪覆盖、雪光耀眼的景象的两句是:,。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必修下)。(14分)(1)《子路、

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2)《谏逐客书》中作者认为秦王选取人才的原则是,。如此重物轻人,决非一代英主所当为。(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境界是:,。(4)《答司马谏议书》中:,两句

,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概括。(5)《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嘈杂的音乐声。(6))杜甫《登岳阳楼》颔联,。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千古传诵。(7)《念奴娇·过洞庭》中的“”一句写词人以

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一句则通过冰雪来比喻自己的襟怀,表现了词人高洁的人格。(四)基础知识考察(本题共10小题,10分)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0.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雁荡具体而微者。C.不如登高之博见也。D.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B.作《师说》以贻.之(赠送)是故无.贵无贱(没有)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士大夫之族.(类、辈)D.彼.童子之师(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22.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

..的一项()①而耻学于.师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于.其身也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不拘于.时⑥学于.余A.全相同B.各不相同C.只有①⑥相同D.只有②③⑤相同23.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A.其.皆

出于此乎?B.吾未见其.明也C.其.可怪也欤D.吾其.还也2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何陋之有B.洎牧以谗诛C.苟以天下之大D.虽董.之以严刑25.选出不属于...

宾语前置句的一项()A.而今安在哉B.何为其然也C.而又何羡乎D.渺渺兮予怀2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属于..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其实..亦百倍B.可谓智力..孤危C.以有尺寸..之地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

故事..2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若属皆且为.所虏B.暴秦之.欲无厌杳不知其所之.也C.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举匏尊以.相属D.赵尝五战于.秦师不必贤于.弟子28.下列选项有关《共产党宣言》的说法错误..的

一项是()A.《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1848年2月24日《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B.《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

运用这种武器的人”,即现代产业工人。C.《共产党宣言》的七篇序言,指明《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全面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D.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分析了

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的界限。三、作文(60分)2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苦海中翻腾,未尝不是人生极乐——抗倭名将任环。在漫长的人生中,我们也许会

经历许多苦处和不幸。个人的苦痛和挫败已经让人失意,难过和悲伤。但在华夏的漫长岁月中,无数仁人志士把个人的得失荣辱置之度外,他们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岳飞,是“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林则徐,是“愿得

此身长报国”的陈京莹……他们的“苦”和民族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他们的“苦”深深打上了中华儿女家国大义的清晰烙印。请就材料中的“苦”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高二上开学前测答案1.答案:D解析:D.“‘人民美学’……主要表现在削弱了现实主义灵魂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错误,材料三原文为“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一范式一度走向了极端,削弱了现实主义灵魂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由此可知,这并不是“人民美学”的主要表现,而是在种种原因的作

用下导致的极端表现。2.答案:C解析:C.“在‘共和国美学’的范式下,刻画先进人物和英雄的作品优于塑造世俗人物的作品”错误。材料三原文为“……表现的重心也从都市日常生活和儿女情长转移到工人、农民、士兵和革

命者们的生产、生活和斗争。扭转了塑造都市瑰丽新人物、平民小人物、世俗人物的潮流,转而刻画先进人物和英雄,展现他们的崇高美”,由此可知,材料中并没有将“先进人物和英雄的作品”和“塑造世俗人物的作品”进行比较,评判优劣。3.答案:B解析:材料三原文为

“‘人民美学’范式下的创作,以塑造英雄形象、先进人物形象为目标,以此作为教育和引导人民的模范”。A.《骆驼祥子》描写的是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辛酸故事,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小说没有塑造英雄形象来以此作为

教育和引导人民的模范。因此不符合改革开放前“人民美学”范式。B.《上甘岭》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生活的长篇小说,再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热情讴歌了志愿军战士为追求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符合“人民美学”的范式。C.《红星照耀中国》是外国记者记录了自

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但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记者。因此不符合改革开放前“人民美学”范式。D.《哦,香雪》是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

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小说中未塑造英雄形象,不属于前期“人民美学”范式下的创作。因此不符合改革开

放前“人民美学”范式。故选:B。4.答案:①引用论证法。如引用诗句“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增强了文章的文采,使论证更有吸引力。②假设论证法。针对曹雪芹和鲁迅的事例,从反面进行假设,有力地证明了文艺

创作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观点。③举例论证法。鲁迅写出祥林嫂、闰土、啊Q等形象。解析:“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引用论证。“曹雪芹如果没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做过全景式

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就不可能完成《红楼梦》这种百科全书式巨著的写作。鲁迅如果不熟悉辛亥革命前后底层民众的处境和心情,就不可能塑造出祥林嫂、闰土、阿Q、孔乙己等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举例论证。5.答案: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的能力。B.“幼獐‘羊子似的哀叫声”错误。“羊子似的哀叫声”是母獐发出的。故选B。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的能力。C.“枪法都不够好,不能命中”错误,文中“我”不能

命中是因为獐子动作敏捷,秦克明没有命中是为了吓跑獐子。故选C.7.答案:①“我”发现獐子(猎物)想要击毙獐子(猎物)时的欣喜、果断、冷静。“我”看到獐子后“端起”“瞄准”“扣动”一系列动作,写出了“我”当时的欣喜、果断、冷静。②银巴发

现公獐子时的激动、兴奋。“麝香!”“我都看到它的獠牙了!”银巴的语言、“显出一副极不平静的样子”的神态,写出他看到公獐子时激动、兴奋。③秦克明把子弹射到母獐子脚下时的烦乱、不忍。秦克明“端起”“射到”“掀翻”的动作,“心烦意乱”的心理,表现了秦克明当时的烦乱、不忍。④狩猎者放下枪时的怜悯、同情、感

动。“我们放下了枪”的动作、“笑了笑”的神态、“叫它来吧,没听说过哪个真正的猎手要杀喂奶的东西”的语言,表现了我们对獐子的怜悯、同情和被他们所感动。8.答案:①三人本是相处不深的短暂的伙伴关系,狩猎过程中三人的思想情怀、价值观逐渐趋同。这个故事启发我们思考人与人

如何越过隔阂,进入相互的内心,从而建立和谐的关系。②公獐、母獐对幼獐充满爱意,母獐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照顾幼獐。獐子在危难中表现出的执着而深沉的情感,启发我们用心灵体察动物的情感世界,深入认识万物共生的世

界。③獐子命运的变化推动人与人的关系演进,动物的灵魂深处的爱意推动了人的互相理解和体认。(从狩猎经过谈人的关系,从獐子命运谈生命与爱,从两者关系谈动物之爱对人的启迪。)李桢《六国论》节选译文:宋朝苏洵和苏辙认为六国只会割地贿赂秦国,(六国的割

地)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他们)不知道坚守合纵盟约的重要;齐国、楚国、燕国、赵国不知道帮助韩国、魏国来(一起)抵抗秦国(的重要):认为必须像他们所说的这样,秦国的威胁(就)可以消除。后人痛恨秦国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秦国统治者的残暴吗?据我看来,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

未必只是因为秦国有罪。在这个时候,山东诸侯六国中,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实力)能超过秦国的啊,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战争连续不断,战祸竟连年不绝。假使以前拥有的地理形势有利如秦国(那样有利),并且得到上天的帮助,那么六国当中的一国也

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中国。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因此(六国)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错在想做秦国所做的事。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而秦国独做了,而且成功了,这就是所说的得到了上天的帮助啊。唉!自春秋以来,战祸一

天天的严重;到战国,老百姓被残害的情况,有的(已经)到了不忍说的地步了。上天很爱人民啊!难道它能使六七个君王,临驾于人民之上,天天驱赶无辜的人民,使他们手足长满老茧、小腿暴露在外,而最终被虐杀吗?它一定不想这样啊!因此秦国不极强盛,就不能灭六国而称帝,不称

帝,那么它的罪恶(就)不能达到极点,秦国没有恶贯满盈,也就不会迅速灭亡。这一切,都是天意,也是秦国和六国自己造成的结果啊。后人的评论,为什么偏重六国,而一定要他们存在呢!(有人)说:“如果这样,那么六国就没有办法来保存自己了吗?”回答说:哪里是他们没有办法啊!岂止是保存下来,即使

称王(也)可以。孟子(就)曾经用仁义游说梁国、齐国的君王,而他们都不采纳,可叹啊!9.C曾:竟,竟然10.A注意翻译:之所以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呢?而遂焉者:并且还就成功了11.B李桢的六国论也有对比论证: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12.(1)那么

,诸侯的土地有限,暴秦的欲望没有满足;谁送给它土地越多,它侵犯谁就越急。(2)据我看来,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未必只是因为秦国有罪。13.苏洵的观点:六国割地赂秦,自己削弱了国力,导致灭亡。李桢的观点:

六国互相争斗,不行仁政,自取灭亡。14.A“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错,应是把猿鸟、风云人格化。15.B“在他的指挥之下,敌人最终投降归顺”错,“终见降王走传车”是说“后主刘禅最终却乘坐驿车去投降”。16.(1)对诸葛亮未能实现

统一愿望的遗憾之情;自己怀才不遇(或抱负无法得到实现)的苦闷之情。(2)对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的崇敬(或赞赏);告诫当朝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解析:此诗同多数凭吊诸葛亮的作品一样,颂其威名,钦其才智,同时借以寄托遗恨,抒发感慨

。末句中的“恨”,既是写诸葛亮之“遗恨”,又是作者“隐然自喻”。首联、颈联写诸葛亮出众的军事才能,表达了作者的赞美崇敬之情。以其威治才略,却未捷身死,告诫当朝统治者应吸取其教训。17.(16分)(1)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2

)“久在樊笼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4)“风急天高猿啸哀”“杜鹃啼血猿哀鸣”(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樯橹灰飞烟灭。”(6)“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7)“佛狸祠下,一

片神鸦社鼓”。(8)“苍山负雪,明烛天南”。18.(14分)(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非秦者去,为客者逐。(3)鸣琴垂拱,不言而化。(4)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也(5)多于机上之工女,多于市人之言语(6)吴

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7)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19.DA:博学—形作动B:上下—名作状C:水—名作动20.C其余都是定后21.B无贵无贱的无是无论22.C①和⑥的“于”都是:跟随,向23.BA大概B他C难道D还是24.A只有A有何陋和例句一样都是宾语前置B被动C定后D

状后25.DD是主谓倒装26.CA古义:那实际上B古义:智谋和力量D古义:旧事旧例27.AB:的/到,往C:用/来D:和/比A都是为所表被动28.D(第三章内容是批判各种假社会主义的)29作文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

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225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