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版,人教版2019选必1全册)03(全解全析)(新高考通用)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1.995 MB
  • 2024-10-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多选版,人教版2019选必1全册)03(全解全析)(新高考通用)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多选版,人教版2019选必1全册)03(全解全析)(新高考通用)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多选版,人教版2019选必1全册)03(全解全析)(新高考通用)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7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多选版,人教版2019选必1全册)03(全解全析)(新高考通用).docx,共(20)页,1.99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3ca6b9179fe6fa47ea39a90ce6a298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模拟卷03(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全册。5.难度系数:0.76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体液是指机体内所含有的大量水分以及溶解在这些水中的各种物质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下图是人体体液中的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A.图中a、b、c、d分别为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b中的蛋白质含量比d高B.口腔上皮细胞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b、c、dC.人取食酸杨梅时内环境的pH能维持稳态与a中NaHCO3、Na2HPO4相关D.d中含有碱性磷酸酶、乳

酸脱氢酶、丙氨酸转移酶、尿素、尿酸等物质【答案】D【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构成内环境。组织液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详解】A、分析图可知,图中

a、b、c、d分别为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液、血浆,b(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比d(血浆)低,A错误;B、口腔上皮细胞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b(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b(组织液)和c(淋巴液),B错误;C、人取食酸杨梅时内环境的pH能维持稳态与d(血浆)中NaHCO3、Na2

HPO4等缓冲物质有关,C错误;D、d(血浆)中含有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转移酶、尿素、尿酸等物质,D正确。2.丙型肝炎患者会出现肝水肿和转氨酶升高等表现。临床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同时还需关注

转氨酶、血氧饱和度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根据资料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保证细胞正常氧化分解有机物,避免出现乳酸性酸中毒B.转氨酶是肝细胞中重要的肝酶,内环境中出现转氨酶就表明肝脏细胞存在一定的损伤C.维持内环境的稳态需要各个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共

同工作才能实现D.患者的肝功能受损引起了肝水肿,可通过注射一定浓度的白蛋白溶液缓解【答案】B【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

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详解】A、血氧饱和度正常,确保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提供能量,可以避免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而出现酸中毒现象,A正确;B、转氨酶是肝细胞中重要的肝酶,是细胞内液物质成分。细胞衰老等正常条件下,内环境中

也会出现转氨酶,正常人内环境中转氨酶的参考值是0~40U/L,内环境出现转氨酶并不一定就表明肝脏细胞存在一定的损伤,B错误;C、维持内环境的稳态需要各个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共同工作的结果,C正确;D、患者的肝功能受损引起了

肝水肿,可通过注射一定浓度的白蛋白溶液,提高血浆渗透压,促进组织液回渗至血浆,从而缓解肝水肿,D正确。3.胃肠道又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原因是胃肠道中存在着一套由大量神经元构成的相对独立的内在神经系统。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人体

的自主神经对胃肠道的内在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但是在切除自主神经后,内在神经系统依然可以独立调节胃肠道的运动、分泌等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以引起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加强,进而提高消化吸收速率B.神经冲动沿神经元的轴突传

递时,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切除自主神经后,内在神经系统独立调节肠道运动的过程是一种反射活动D.自主神经系统属于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可以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答案】C【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

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

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详解】A、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以引起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加强,进而提高消化吸收速率,A正确;B、神经冲动沿神经元的

轴突传导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未兴奋部位(膜外正电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外负电位),膜内则相反,B正确;C、反射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和完整的反射弧结构,由内在神经系统独立调节肠道运动的过程不属于反射,C错误;D、自主神经系统属于支

配内脏活动的传出神经,内脏运动神经纤维一般由两个神经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组成,一个神经细胞的胞体在脑和脊髓的灰质里,另一个神经细胞的胞体在神经节中,自主神经的活动可以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D正确。4.先天性无痛症是一种遗传性感觉自律神经障碍。这种疾病类型的患者,其

痛感的传导受到阻滞,即丧失了痛觉,但智力及冷热、震动、运动感知等感觉能力则发育正常。下列关于无痛症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产生痛觉的场所是大脑皮层,但无痛症患者不一定是大脑皮层痛觉中枢受损B.患者的脊髓中有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C.患者的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了外周神经系统D.患者完全丧失痛觉意味着对有害刺激丧失了警觉,无法对痛觉作出正常反应以避开危险【答案】C【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详解】A、人体产生痛觉的场所确实是大脑皮层,特别是大脑皮层的痛觉中枢。然而,无痛症患者并非一定是大脑皮层痛觉中枢受损,也可能是由于痛感的传导在之前的某个环节

(如感受器、传入神经等)受到阻滞,导致痛觉信号无法到达大脑皮层,A正确;B、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它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B正确;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主要组成的是自主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包

括脊神经和脑神经,C错误;D、痛觉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机制,它能够帮助我们感知并避开有害刺激。无痛症患者由于完全丧失了痛觉,因此无法对有害刺激产生警觉,也无法通过痛觉来作出正常的反应以避开危险。这可能导致他们在面对伤害时无法及时作出反应,从而增加受伤的风险,D正确。5

.取两个蛙的心脏(A和B,保持相同的活性)置于成分相同的营养液中,A有某副交感神经支配,B没有该神经支配;刺激该神经,A心脏的跳动减慢;从A心脏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心脏的营养液中(如图),结果B心脏跳动也减慢。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人在剧烈运动过程中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B.A和B两个心脏的活性保持相同属于无关变量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组成了自主神经系统D.A心脏所处的营养液中含有某种神经递质,B心脏所处的营养液中

初期不含该神经递质【答案】A【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解】A、人在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A错误;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两个蛙的心脏是否有神经支配,心脏的大小、活性等无关变量应尽量保持

相同,B正确;C、结合分析可知,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组成了自主神经系统,C正确;D、A心脏所处的营养液中含有某种神经递质,B心脏所处的营养液中初期不含该神经递质,因此,在该神经递质的作用下B心脏跳动也减慢,从而证

明了副交感神经兴奋能使心脏跳动变慢是副交感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的作用导致的,D正确。6.阿尔茨海默症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逐渐丧失记忆和语

言功能、抽象思维和计算能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阿尔茨海默症丧失的记忆、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阿尔茨海默症的形成可能与脑内某些神经递质、蛋白质的合成受阻有关C.阿尔茨海默症轻度患者看不懂文字、不

能讲话,说明大脑言语区出现功能障碍,其中的V和S区受损D.脑的高级功能可以使人类能主动适应环境,适时调整情绪【答案】A【分析】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详解】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但记忆功能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错误;B、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逐渐丧失记忆,人类的记忆可能与脑内某些神经递质的作用、蛋白质的合成有关,B正确;C、看不懂文字说明V区受损,不能讲话说明S区受损,C正确;D、脑的高级功能可以使人类不断的学

习与记忆,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能主动适应环境,适时调整情绪,D正确。7.下列是促胰液素发现过程中的一些实验操作。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血液→“?”;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A.①与②对比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不是稀盐酸直

接作用的结果B.①与③之间两组对比说明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受神经调节C.该实验的现象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②中“?”应为“胰腺不分泌胰液”D.斯他林和贝利斯在验证其假设时,设计了“小肠黏膜+稀HCl+砂子→研磨→制成提取液→小

肠肠腔”的方案【答案】A【分析】分析实验:①与②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起作用。【详解】A、实验中,稀盐酸被注入静脉血液后,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胰

腺处,而此时胰腺并不能分泌胰液,这与①对比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并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A正确;B、①与③的共同前提条件是稀盐酸刺激,故两组对比只能说明稀盐酸刺激导致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可以不受神经调节,至于胰腺是否还直接或间接受神经调节,无法通过①与③的对比得出,还需进一步探究,B错误;C、该实验

的现象是胰腺是否能分泌胰液。胰液是消化液,分泌后进入消化道而非血液,所以不能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C错误;D、斯他林和贝利斯在验证其假设(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时,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将制成的提取液注入狗的静脉血液而非小肠肠腔

中,D错误。8.如图为人体血糖调节示意图,X、Y和Z表示相关信息分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X为胰岛素,该激素的受体几乎遍布人体组织细胞B.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的信息分子有葡萄糖、Y和XC

.Z激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D.与受体3受损患者相比,受体4受损患者注射胰岛素治疗效果更好【答案】D【分析】1、胰岛素的作用: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等;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

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2、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液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详解】A、据图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的信息分子X表示胰岛素,胰岛素可

以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所以受体几乎遍布人体组织细胞,A正确;B、下丘脑分泌的信号分子Y表示神经递质,葡萄糖浓度、神经递质和胰岛素等信息分子均影响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B正确;C、Z是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来升高血糖,C正确;D、受体4受损进而引起糖尿病的患者,胰岛素不能

被组织细胞识别而发挥作用,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D错误。9.梅尼埃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听力下降,并伴有内耳淋巴水肿。检测正常人及该病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中相关激素水平的结果如下表,临床上常用利尿剂(促进尿液产生)进行治疗。下列关于该病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组别抗利尿激素

浓度/(1ngL−)醛固酮浓度/(1ngL−)正常对照组19.8398.40急性发病组24.93122.82A.内耳的听觉感受细胞生存的内环境稳态失衡会影响听力B.发作期抗利尿激素水平的升高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C.醛固酮

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钠离子D.急性发作期使用利尿剂治疗的同时应该保持低盐饮食【答案】B【分析】抗利尿激素: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吸收,减少尿量。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

的重吸收,维持血钠的平衡。【详解】A、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耳的听觉感受细胞生存的内环境稳态失衡会影响听力,A正确;B、发作期抗利尿激素水平的升高,促进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吸收

,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错误;C、醛固酮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的平衡,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C正确;D、利尿剂能促进尿液产生,急性发作期使用利尿剂治疗的同时应该保持低盐饮食,

避免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不利于尿液的排出,D正确。10.下图为布鲁氏杆菌进入人体后,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⑥既不能识别抗原,也不能继续增殖B.人体再次感染布鲁氏杆菌时,⑦能快速增殖分化C.⑤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④结合,是激活

④的第二个信号D.细胞⑩可接触、裂解靶细胞,使病原体暴露出来【答案】C【分析】特异性免疫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重要防线。在特异性免疫中,涉及到多种免疫细胞的协同作用。抗原呈递细胞能够摄取和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细胞免疫中,T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体液免疫中,B细胞

在接受抗原刺激和辅助性T细胞的作用下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详解】A、⑥是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已经高度分化,不能继续增殖,A正确;B、⑦是记忆T细胞,人体再次感染布鲁氏杆菌时,记忆T细胞能快速增殖分化,B正确;C、细胞④(辅助性T细胞)和⑤B细胞结合是激活⑤B细胞的第二

个信号,C错误;D、细胞⑩是细胞毒性T细胞,可接触、裂解靶细胞,使病原体暴露出来,D正确。11.为研究化合物Y的抗炎效果,研究人员以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炎症小鼠为空白对照,以中药复方制剂H为阳性对照,用相关淋巴细胞的增殖率表示炎症反应程度,进行相关

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LPS诱导的急性炎症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失调所引起的机体反应B.中药复方制剂H可以缓解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C.化合物Y可以减弱急性炎症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反应D.中药复方制剂H比化合物Y具有更好的抗炎效果【答案】A【分析】据图所示,使用中药复方制

剂H和化合物Y均能降低淋巴细胞的增殖率,且中药复方制剂H抗炎效果更好。【详解】A、以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炎症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失调所引起的机体反应,A错误;B、据图所示,使用中药复方制剂H,淋巴细胞的增殖率明显

降低,淋巴细胞的增殖率越高说明炎症反应程度越大,因此表明中药复方制剂H可以缓解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B正确;C、使用化合物Y后,淋巴细胞的增殖率降低,特异性免疫反应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因此化合物Y会减弱急性炎症小鼠的特异性免疫反应,C正确;D、使用中药复方制剂H淋巴细胞增殖率小于使用

化合物Y,而淋巴细胞的增殖率越高说明炎症反应程度越大,因此说明中药复方制剂H比化合物Y具有更好的抗炎效果,D正确。12.免疫耐受是指对抗原特异性应答的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不能被激活,从而不进行正常免疫应答的现象。而免疫抑制通常是指机体对各种抗

原均呈无反应或反应低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分别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由题可知,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均具有特异性C.过敏患者经过治疗对虾脱敏是因为机体出现了免疫抑制D.使用免疫抑制剂使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能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答案】D【分析】特异

性免疫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主要依靠T淋巴细胞,针对细胞内的抗原;体液免疫主要依靠B淋巴细胞的作用。【详解】A、T淋巴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A错误;B、由题可知,免疫耐受是指对抗原特异性应答的T淋巴细胞与B淋

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不能被激活,免疫抑制通常是指机体对各种抗原均呈无反应或反应低下,因此,免疫耐受具有特异性,免疫抑制无特异性,B错误;C、过敏患者经过治疗对虾脱敏,属于免疫耐受,C错误;D、使用免疫抑制剂使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能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D正确。13.

如图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B.b中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通过琼脂片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D.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答案】D【分析】据图分析:a由于尖端被玻璃片隔开,单侧光无法使生长素跨过玻璃片横向运输到背光侧,故尖端两侧生长素向下运输分布均匀,直立生长。图b单侧光使生长素在尖

端横向运输到背光侧,生长素可以透过琼脂块向下运输,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故b向光弯曲生长。c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单侧光一侧,生长素集中向下运输分布在向光侧,向光侧生长快,故背光弯曲生长。图d中固定植株,旋转纸盒,则植株尖端右侧可间断的接受光照,会

使生长素在尖端左侧分布较多,故弯向右侧生长,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光只能从开口进入,因此植株弯向纸盒开口方向生长。【详解】A、a中由于生长素不能透过玻璃片,故a直立生长,A错误;B、生长素通过琼脂片的方式属于扩散,不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C、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则只有

纸盒开口转向单侧光一侧,才能使尖端右侧接受光照,使左侧生长素分布较多,植株向右侧弯曲生长,C错误;D、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光只能从开口进入,且只能照射到朝向开口一侧的尖端,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因此植株弯向纸

盒开口方向生长,D正确。14.薄皮甜瓜口感甜脆爽口、深受人们的喜爱、但在贮藏过程中易软化、失重和腐烂、使得货架期缩短、给薄皮甜瓜的商品化带来重大影响。近年来褪黑素(一种激素)对果实贮藏保鲜的调控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某实验小组进行相关实验、用浓度

200μmol/L的褪黑素溶液浸泡薄皮甜瓜果实后检测甜瓜中乙烯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褪黑素发挥作用的基础是薄皮甜瓜细胞核中必须具备与之结合的受体B.由实验结果推测,随着褪黑素溶液

浓度的增加、内源乙烯的合成量逐渐减少C.褪黑素对薄皮甜瓜内源乙烯合成的影响效果在时间上存在短时促进长时抑制的特点D.200μmol/L的褪黑素可通过抑制内源乙烯的合成来延长薄皮甜瓜的货架期【答案】D【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

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着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在器官水平上则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乙烯的作用有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

、果实脱落。【详解】A、褪黑素作为信息分子发挥作用的基础是靶细胞必须具备与之结合的受体,但无法确定褪黑素受体分布的位置,A错误;B、本实验仅研究浓度为200μmol/L的褪黑素溶液对薄皮甜瓜的作用效果,并未进行其他浓度的实验,无法得出随褪黑素溶液浓度的增加,内源乙烯的合成量逐渐减少的结论,

B错误;C、由实验结果可知,褪黑素对乙烯合成的影响与其作用时间长短有关,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着褪黑素作用时间的延长,乙烯合成量逐渐增加,超过一定时间,乙烯合成量逐渐下降,但仍是促进乙烯合成,并未表现为短时促进

长时抑制的特点,C错误;D、由实验结果可知,200μmol/L的褪黑素可通过降低内源乙烯的合成来延长薄皮甜瓜的货架期,D正确。15.下列关于“探究2,4-D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和处理插条的方式B.预实验所使用的2,4-D浓

度梯度比正式实验的浓度梯度要小C.本实验可能观察到不同浓度的2,4-D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D.实验中用2,4-D处理插条的任意一端不会影响插条生根的效果【答案】C【分析】题意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2,4-D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

为2,4-D的浓度,因变量为生根数,其他每组选取的枝条数量相同、生长状况、芽的数量、浸泡时间等,均属于无关变量。【详解】A、本实验是探究2,4-D对插条生根的作用,故自变量是2,4-D浓度,处理插条的方式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A错误;B、预

实验所使用的2,4-D浓度梯度比正式实验的浓度梯度要大,才能大致判断适宜浓度的范围,以缩小梯度精准实验,获得最适浓度,B错误;C、本实验可能观察到不同浓度的2,4-D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这是因为生长素浓度过高会导致促进生根作用减弱,会抑制生根,C正确;D、为

了有助于生根,应该用2,4-D处理插条时应处理插条的形态学下端,D错误。二、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6.为了研究肾脏的功能,科学家利用微穿刺法将显微操纵仪插入肾小囊腔中进行微量化学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与①中液体相比,等量的④末端液体中尿素的含量增加B.与②相比,①内流动的液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明显下降C.③中的液体是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的D.正常情况下,微吸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答案】ACD【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是出球小动脉,②是入球小动脉,③是肾小囊,④是

肾小管。【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图中①是出球小动脉,②是入球小动脉,③是肾小囊,④是肾小管;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物质被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量的水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与①中液体相比,等量的④中液

体尿素的含量增加,A正确;B、血液经过肾小球时没有发生气体交换,因此①出球小动脉、②入球小动脉都流动脉血,流动的液体含有相同的二氧化碳,B错误;C、③是肾小囊腔,④是肾小管,③内含有的液体是原尿,原尿是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的,C正确;D、经

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物质被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可见,正常情况下,微吸管提取的液体内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D正确。17.如图1是神经元之间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

后,测得C点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图3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图1中各突触性质一致,则兴奋经该结构传导后持续时间将延长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较高浓度Cl-溶液中重复实验,图2中B点将上移C.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时,将使下一个神经

元兴奋或抑制D.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答案】ABC【分析】题图分析,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图2是在图1所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膜内外电位随时间变化图,分析可知B点

表示产生的动作电位最大值;图3为突触结构的亚显微模式图。【详解】A、图1中共有3个完整突触,由于神经元之间形成了环状结构,因此若图1中各突触性质一致,兴奋经该结构传导后持续时间将延长,A正确;B、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较高浓度的Cl-溶液中,会导致产生动作

电位时Na+内流增多,从而使图2中B点纵坐标数值(动作电位峰值)变大,B点将上移,B正确;C、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时,由于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是兴奋性或抑制性的,因此将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正确;D、反射

活动要依靠反射弧完成,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即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D错误。18.健康志愿者参与两次血糖调节相关实验。第一次口服葡萄糖,检测其血糖和胰岛素

浓度变化;第二次以静脉注射葡萄糖模拟口服葡萄糖后血糖浓度的改变程度,检测血浆胰岛素浓度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给志愿者注射的葡萄糖总量和口服的葡萄糖总量不相同B.曲线Ⅰ在a时之后下降的原因是血糖在肾脏中进入尿液排出体外C.给志愿者口服葡萄糖

比注射葡萄糖能更有效地促进胰岛素的分泌D.志愿者血糖浓度既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又受到胰岛素作用的调节【答案】ACD【分析】题图分析:正常人口服葡萄糖与持续静脉注射葡萄糖比较,血浆中葡萄糖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后者高于前者;而血浆中胰岛素浓度的变化,前

者急剧升高,下降也较快,后者变化较平缓,并且前者胰岛素水平比后者高。【详解】A、口服葡萄糖后需要经过吸收进入血浆后才成为血糖,又口服自发引起胰岛素急剧升高,说明给志愿者注射的葡萄糖总量和志愿者口服的葡萄糖总量是不同的,口服的葡萄糖总量明显多于注射的葡萄糖总量,A正确;B、曲线Ⅰ在a后下降的

原因是胰岛素作用的结果,B错误;C、根据右图曲线可知:给志愿者口服葡萄糖比注射葡萄糖能更有效地促进胰岛素的分泌,C正确;D、根据曲线图可知:志愿者血糖浓度既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又受到胰岛素降血糖作用的调节,D正确。19.进入2022年,全球多地新冠疫情在奥密克戎的影响下汹涌重燃。被寄

予厚望的新冠疫苗,能够减少重症风险,在国内外都是防疫的重点。面对来势汹汹的变异病毒,为了能够达到更优的保护效果,新冠疫苗的类型和接种方案也在不断迭代、调整。部分新冠疫苗生产的途径及原理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的4类疫苗

均可引起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注射核糖核酸疫苗后,该疫苗能直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C.如果受种者曾经感染过腺病毒,不会影响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功效D.大规模人群免疫接种,群体免疫力增强,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可能会上升【答案】ABC【分析】传统疫苗为灭活疫苗,

灭活病毒失去了侵染特性,但保留了抗原特性;核糖核酸疫苗和病毒载体疫苗在细胞中表达形成病毒蛋白,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重组蛋白疫苗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详解】A、传统疫苗、重组蛋白疫苗不能侵染细胞,不会引起细胞免疫,A错误;B、注射核糖核酸疫苗后,mRNA在细胞中表

达形成病毒蛋白,分泌到内环境中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B错误;C、如果受种者曾经感染过腺病毒,则体内已有的抗体会特异性结合腺病毒,使其不能侵染细胞,影响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功效,C错误;D、大规模人群免疫接种,群体免疫力增强,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为表现病症可能已被消灭,表现为

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可能会上升,D正确。20.光敏色素的感光区域有两种分子结构,分别为Pr(失活型)和Pfr(激活型),如图1所示,其中Pfr会抑制PIFI蛋白的合成。PIFI蛋白会参与赤霉素信号调节,有抑制赤霉素合成基因转录、促进赤霉素代谢

基因转录的作用,相关过程如图2所示,已知这两种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研究发现,较强的自然光中远红光的比例较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IFI蛋白作为信息分子在细胞质基质中起作用B.用较强的自然光照射植物种子,能促

进其萌发C.光敏色素接受远红光刺激后其空间结构会改变D.在红光照射条件下,细胞分裂加快,幼苗株高较高【答案】CD【分析】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

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详解】A、与赤霉素合成或代谢有关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PIFI蛋白能调节这两种基因的转录,因此PIFI蛋白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A错误

;B、题干信息:较强的自然光中远红光的比例较高;题图可知,当远红光的比例较高时,更多的光敏色素处于失活状态,有利于PIFI蛋白的合成,导致GA4含量减少,GA34含量增加,从而不利于种子萌发,B错误;C、题干信息:光敏色素的感光区域有两种分子结构,分别为Pr(失活型)和Pfr(激活型),题图

可知,光敏色素接受远红光刺激后,激活型转变成失活型,该过程光敏色素接受远红光刺激后其空间结构会改变,C正确;D、在红光照射条件下,光敏色素由失活型转变为激活型Pfr,会抑制PIFI蛋白的合成,导致GA4含量增加,GA34含量减少,从而有利于幼苗长

高,D正确。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共计55分)21.(12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

呋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乙醇⎯⎯⎯⎯→乙醇脱氢酶乙醛⎯⎯

⎯⎯→乙醛脱氢酶二氧化碳和水(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和。(2)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血浆中的pH呈降低趋势。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

织细胞的原因是,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离子主要有(写一种即可)等。(3)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壁细胞受损后,出现肺水肿的原因是。(4)酒精过敏的人在饮酒后可能出现皮肤发痒的现象,某科研小组以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PTEN蛋白

和TRPV1蛋白对痒觉的影响。用组胺刺激正常小鼠产生痒觉,引起抓挠行为。用组胺刺激PTEN基因敲除小鼠、PTEN基因和TRPV1基因双敲除小鼠的皮肤,结果如图。请推测:PTEN蛋白(填“促进”或“减弱

”)(1分)痒觉的产生,TRPV1蛋白(填“促进”或“减弱”)(1分)痒觉的产生。【答案】(12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1)组织液血浆(2)组织细胞是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其中二氧化碳浓度高,且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HCO3-或HPO42-(3)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壁细胞受损后,细胞内液和血浆蛋白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4)减弱(1分)促进(1分)【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内环境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1)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肌肉注射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静脉滴注药物首

先进入血浆,即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依次为组织液和血浆。(2)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血浆中的pH呈降低趋势。CO2的产生部位是线粒体,即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进而通过自由

扩散方式进入到组织液中,即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浓度高,且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需要顺浓度梯度进行,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需要血浆中缓冲物质的参与,则参与调节的离子主要有HCO3-、HPO42-等。(3)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泡上皮细胞

及肺毛细血管壁细胞受损后,细胞内液和血浆蛋白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组织液渗透吸水,出现肺水肿。(4)某科研小组以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PTEN蛋白和TRPV1蛋白对痒觉的影响。根据实验目的可知该实验的自变

量是两种蛋白的有无,因变量是30分钟内抓痒的次数;因此实验中采用了敲除相关基因的方式进行设计实验,而后用组胺刺激正常小鼠和实验鼠,检测痒觉的产生情况。即用组胺刺激PTEN基因敲除小鼠、PTEN基因和TRPV1基因双敲除

小鼠的皮肤,结果如图。图中显示,PTEN基因敲除小鼠30分钟内抓痒的次数最多,据此推测,PTEN蛋白可减弱”痒觉的产生,而PTEN基因和TRPV1基因双敲除小鼠30分钟内抓痒的次数较少且接近正常鼠,说明TRPV1蛋白可“促进”痒觉的产生。22.(10分,每空1分)痒觉是一种区别于

痛觉、触觉、嗅觉、温觉等的感觉。当机体大量出汗招来蚊子叮咬后,机体有关细胞释放组织胺引起了被叮咬部位的反应,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现象,同时痒觉信号通过一系列中间神经元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痒觉,并产生抓挠行为。“抓挠止痒”的神经机制(部分)如图所示。(1)结合内环境的相关知识分析,叮咬部位出现

红肿的原因可能是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血管壁通透性,液体和(选填“血红蛋白”或“血浆蛋白”)渗出,导致组织间隙液体增多。(2)人感觉痒的神经中枢位于。被叮咬者会不自觉地用手指触摸叮咬部位,该行为的神经中枢位于,被叮咬

者感觉到叮咬部位发痒而主动去挠痒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填“双”或“单”)向的。(3)皮肤痒觉神经元的轴突处于静息状态时,主要靠维持外正内负的膜电位。若给予皮肤痒觉感受器适宜有效的刺激,a、b两个神经元上检测到的膜电位变化

的是。(4)疼痛可以抑制痒觉。据图分析,痛觉神经元释放的Glu(谷氨酸)是一种(填“兴奋”或“抑制”)性神经递质,“抓挠止痒”的原理:痛觉感受器接受疼痛信号产生的冲动传递到时,会抑制兴奋,进而抑制痒觉信号的传递。【答案】(10分,每空1分)(1)增大血浆蛋白(2)大脑皮层

脊髓单(3)K+外流a和b神经元上均检测到膜电位变化(4)兴奋中间神经元大脑皮层【分析】1、静息电位形成原因: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K+外流,最终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形成原因: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最终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2、由

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详解】(1)蚊子叮咬后,有关细胞释放的组织胺作用于毛细血管,会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中的

血浆蛋白质和液体渗出使得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水分较多地从血浆进入组织液,局部组织间隙液体增多,从而出现局部红肿现象。(2)人体的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被叮咬者不自觉地用手指触摸叮咬部位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中的突触处是单向

传递的,因此被叮咬者感觉到叮咬部位发痒而主动去挠痒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3)神经元轴突处于静息状态时,主要靠K+外流维持外正内负的膜电位;若给予皮肤痒觉感受器适宜有效的刺激,由于在突触处兴奋只能单向传递,故此过程中,a、b细胞能检测到膜

电位变化,具体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4)据图分析可知,痛觉神经元释放的Glu能使中间神经元c兴奋并释放神经递质,故Glu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抓挠止痒”的原理是抓挠之后,痛觉感受器接受痛觉信号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递到

中间神经元c之后会抑制痒觉相关的中间神经元b兴奋,进而抑制痒觉信号的传递,导致大脑不能产生痒觉。23.(11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抑郁症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功能亢进,表现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

RH)、糖皮质激素(GC)等的分泌量异常增多。海马区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参与HPA轴的负反馈调节。海马区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NE)作用于下丘脑的β受体,抑制下丘脑分泌CRH,其调节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垂体受损会引起CRH的分泌量。(1分)弥散在血浆中的CRH被运输到

全身,但只作用于垂体细胞,原因是。(2)NE是一种神经递质,细胞释放过多的NE会激活细胞膜上的α2受体,导致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NE减少。a2受体位于突触结构中的上,该调节机制的意义在于。(3)刚出生受到良好照顾的幼鼠(对幼鼠进行大量的抚摸和舔舐)在成长过程中不易抑郁,结合图示分

析,原因是。(4)结合以上信息,提出一条开发抗抑郁药物的思路:。【答案】(11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1)增多(1分)只有垂体细胞有CRH的受体(2)突触前膜维持突触间隙中NE含量的相对稳定(3)对幼鼠进行大量的抚摸和舔舐会导致海马区分泌的NE增多,对HPA轴的抑制作

用增强,从而避免HPA轴功能亢进(4)增加突触间隙NE的含量(或增加海马区GC受体基因的表达或抑制CRH受体的活性)【分析】由图可知,海马区对下丘脑具有抑制作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通过分级调节控制GC的分泌,GC对海马区、下丘脑、垂体均有抑制作

用。【详解】(1)垂体受损会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的GC减少,并通过反馈调节使CRH的分泌量增多。只有垂体细胞有CRH的受体,因此CRH只作用于垂体细胞。(2)神经元释放的过量NE能激活a2受体,通过反馈抑制突触前神

经元释放NE,从而维持突触间隙中NE含量的稳定,因此a2受体位于突触前膜上。(3)对幼鼠进行大量的抚摸和舔舐最终会引起海马区分泌的NE增多,抑制HPA轴的活动,从而避免HPA轴功能亢进,因此幼鼠在成长过程中不易抑郁。(4)抑制HPA轴功能亢进

,避免CRH和GC等激素的分泌量异常增多,从而避免抑郁。因此为了开发抗抑郁的药物,可以增加突触间隙NE的含量或增加海马区GC受体基因的表达或抑制CRH受体的活性。24.(9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引发的下呼吸道感染,临

床表现为发热、咳嗽,严重时可造成多个脏器受到损害,下图为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示意图。研究发现,P₁蛋白与人体的心脏、肠道等器官的部分细胞表面蛋白具有相似性。回答下列问题:(1)支原体侵入人体需要突破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其中第二道防线主要由和

构成,第二道防线属于(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2)支原体入侵后,机体会发生一系列免疫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功能。支原体肺炎可引发心脏、肠道等器官的并发症,从免疫学的角度,由题推测引起并发症的原因是。(2分)(3)某研究团队发现药物A对支原体肺炎有较好的疗效。为探究药

物B的作用效果,该研究团队利用感染了支原体肺炎的肺炎模型鼠开展了以下实验(“+”越多,表明咳嗽频率越大)。表中的X是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2分)组别处理方式实验结果(引咳后一段时间内的咳嗽次数)A正常鼠不做处理不咳嗽B肺炎模型鼠不做处理++++++C肺炎模型鼠+灌胃药物A

+++D肺炎模型鼠+灌胃X++++【答案】(9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1)杀菌物质吞噬细胞非特异性免疫(2)免疫防御人体的多器官细胞表面具有和P1蛋白相似的抗原,感染机体产生的抗体可攻击这些部位,造成引发心脏、肠道等器官的并

发症(2分)(3)药物B药物B对支原体肺炎有好的疗效,但疗效低于药物A(2分)【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2)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体液中的溶菌酶等)、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3)第三道防线: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详解】(1)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作非特异性免

疫。(2)支原体入侵后,机体会发生一系列免疫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体液免疫浆细胞产生抗体,与P1蛋白结合。由于人体的多器官细胞表面具有和P1蛋白相似的抗原,感染机体产生的抗体可攻击这些部位,造成引发心脏、肠道等器官的并发症。(3)为探究药物B的作用效果,自变量为药物B,所以表中的X

是指药物B,从表中可以看出,D组小鼠,咳嗽频率低于B组肺炎模型鼠不做处理,高于肺炎模型鼠+灌胃药物A,所以可以得出结论,药物B对支原体肺炎有好的疗效,但疗效低于药物A。25.(13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为研究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在草莓果实发育至成熟过程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做

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ABA和IAA等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的,这些激素含量很少但作用显著,体现了激素调节的特点。在植物体内,ABA的合成部位有(答出2点)等。(2分)(2)科研人员测量草莓果实发育至成熟过程中果实内IAA和ABA含量,结果如图1所示。图1据图1可知,IA

A在果实发育初期含量迅速升高,原因可能是。从大绿果到全红果的过程中,两种激素含量发生的变化是,从而使果实逐渐成熟。(3)为了进一步研究ABA和IAA在草莓果实成熟中的相互作用,用大绿果期的草莓进行实验(ABA和IAA的浓度均为50μmol/L),结果如图2所示。①据图2分析可知,IAA会抑制果

实成熟,理由是与对照组相比,IAA处理组。②结合图2和图3推测,果实成熟后期,ABA能够通过,使果实由纯白变为全红。③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若草莓运输过程中利用激素进行保鲜,可选用的激素是。(4)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体调控,是

由调控、激素调节和调节共同完成的。【答案】(13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1)微量、高效(2分)根冠、萎蔫的叶片(2分)(2)草莓发育中的种子能产生IAA(2分)ABA含量增多,IAA含量减少(或两者含量呈负相关)(2分)(3)绿果较多(或没有

多红果)抑制IAA产生IAA/生长素(4)基因表达环境因素【分析】脱落酸:①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②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详解】(1)植物激素含量很少,但作用明显,体现了植物激素微量

、高效的特点。ABA主要在根冠、萎蔫的叶片等部位合成,具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等功能。(2)幼芽、幼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可产生IAA,果实发育初期,由于草莓发育中的种子能产生IAA,故IAA在果实发育初期含量迅速升高。据图

1可知,果实由大绿果到全红果的过程中,ABA含量增加,IAA含量减少,两者含量呈负相关,从而使果实逐渐成熟。(3)①据图2分析,与对照组相比,IAA处理组中绿果较多(或没有多红果),说明IAA抑制果实成熟。②据图3分析,与对照组相比,ABA处理组

中IAA含量降低,故结合图2和图3推测,果实成熟后期,ABA能够通过抑制IAA的合成,使果实由纯白变为全红。③IAA可抑制果实成熟,而ABA可促进果实成熟,故草莓运输过程中利用激素进行保鲜,可选用的激素是IAA。(4)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体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