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3届北斗新盟高三5月联合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8 页
  • 大小 1.156 MB
  • 2024-10-2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江省2023届北斗新盟高三5月联合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2023届北斗新盟高三5月联合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2023届北斗新盟高三5月联合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5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江省2023届北斗新盟高三5月联合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8)页,1.15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38cb1631080e68029d78083d0a7c0a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三生物学科试题一、选择题1.水和无机盐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将农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其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B.微量元素Mg和Fe分别参与构成叶绿素和血红蛋白C.适当补充I-

,可预防缺碘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呆小症D.人体内Na+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起肌肉酸痛、无力等【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

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

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

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详解】A、将农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其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A错误;B、Mg大量元素,Fe是微量元素,B错误;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故适当补充碘,可以预防因缺碘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

退症,呆小症是幼年缺乏甲状腺激素引起的,不一定预防呆小症,C错误;D、由于Na+内流,会产生动作电位,所以人体内Na+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等,D正确。故选D。2.主动运输的能量除来自AT

P外,还可依赖顺浓度差提供能量。图1为某动物细胞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图2为植物细胞液泡膜上离子跨膜运输机制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和Ca2+进入液泡的方式相同是B.图1中载体蛋白甲和钠钾泵同时运输两种物质,说明不具有专一性C.图

2中H+进出液泡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可维持液泡内外pH差D.血红蛋白结构异常不会影响钠钾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答案】A【解析】【分析】1、图1分析:载体蛋白甲将Na+运入细胞的同时,将葡萄糖运入细胞,钠钾泵通

过消耗ATP将Na+运出细胞同时将K+运入细胞。2、图2分析:液泡膜上具有多种载体蛋白,有的可同时运输钠离子和氢离子,有的可以水解ATP并将氢离子转运至液泡内,钙离子可以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液泡,也可以通过协助扩散排出液泡。【详解】A、图1中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和Ca2+进

入液泡的方式相同,二者均为主动运输,前者依赖顺浓度差提供能量,后者靠水解ATP提供能量,A正确;B、图1中载体蛋白甲和钠钾泵同时运输特定两种物质,但不能运输其他物质,体现了载体蛋白的专一性,B错误;C、图2中H+进入液泡需要消耗A

TP,属于主动运输,出液泡为顺梯度的协助扩散,可维持液泡内外pH差,C错误;D、钠钾泵通过消耗ATP将Na+运出细胞同时将K+运入细胞,血红蛋白结构异常将导致氧气运输速率降低,细胞呼吸产生ATP速率减慢,因此血红蛋白结构异常会影响钠钾泵跨膜运输离

子的速率,D错误。故选A。3.叶绿体运动在藻类、苔藓类和高等植物叶片中广泛存在,下图表示的是浮萍叶肉细胞在不同蓝光强度处理后叶绿体的分布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条件是黑暗、弱蓝光、强蓝光B.浮萍用于观察质壁

分离时,和黑藻一样可通过观察液泡颜色的深浅来判断C.在①②条件下,叶绿体定位在细胞的上表面附近,可以最大程度的吸收光能D.在③条件下,叶绿体的分布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保护措施【答案】B【解析】【分析】叶绿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叶绿体基质中类囊体薄膜上分布着光

合作用有关的色素,与光的吸收、传递和转化有关。【详解】A、叶绿体在弱光下正面接受光源,以便更好的利用光能,在强光下侧面朝向光源,以便减少灼伤,故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条件是黑暗、弱蓝光、强蓝光,A正确;B、黑藻细胞的液泡没有颜色,B错误;C、在①②条件下,叶绿体定位在细胞

的上表面附近,以便更好的利用光能,可以最大程度的吸收光能,C正确;D、在强光下侧面朝向光源,以便减少灼伤,故在③条件下,叶绿体的分布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保护措施,D正确。故选B。4.在使用酵母进行淀粉发酵的工业生产中,需要

先将淀粉糖化,这一过程常使用糖化酶和α-淀粉酶。为研究不同温度对糖化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分别进行甲、乙、丙、丁共4组实验,每组实验各取4支试管,编号1、2、3、4,每支试管中均加入1mL淀粉溶液,1号不加入酶为空白对照,2、3、4号分别加入10万活性糖化酶、5万活性糖化酶、5万活性α-淀粉酶

各0.5mL;检测试剂选用碘液。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不同温度下糖化酶和α-淀粉酶实验效果组别反应温度(℃)1号2号3号4号甲冰浴++++++++++-乙室温++++++++++-丙60++++---丁85++++++++-注:“+”表示溶液显蓝色;“+”的数目表示蓝色的深浅

;“-”表示不变蓝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和温度B.冰浴和室温条件下,糖化酶和α-淀粉酶催化效率差异不明显C.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α-淀粉酶对温度不敏感,各个温度下都表现出强大的活性D.本实验检测试剂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斐林试剂)替代检测淀粉是否水解生产还原糖【答案】C【解析】【分析】

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温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率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当温度升高到最适温度,酶促反应速率会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温度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温度过高可能使酶永久失活;低温下抑制酶的活性,但不会使酶失活。2、用淀粉酶作用于淀粉和蔗

糖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可用斐林试剂检测,不能用碘液,因为蔗糖及其分解产物葡萄糖和果糖与碘液不发生颜色反应,不能确定蔗糖是否水解。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底物选择淀粉溶液时,检测试剂不宜用斐林试剂,因为使用斐林试剂需要进行水

浴加热,而实验需要严格控制温度。【详解】A、人为控制的对实验现象进行处理的因素叫作自变量,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糖化酶的浓度和温度,A错误;B、表中结果显示,甲组的反应温度是冰浴,乙组的反应温度是室温

。在冰浴和室温条件下,3号(加入了5万活性糖化酶0.5mL)实验结果都是“+++”,呈现蓝色;检测试剂选用的是碘液,碘液能让淀粉溶液呈现蓝色,淀粉越多,蓝色越深,说明甲组和乙组的3号试管酶促反应过后仍然有较多的淀粉存在,糖化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效率

较差;在冰浴和室温条件下,4号(加入了5万活性α-淀粉酶0.5mL)实验结果都是“-”,证明在酶促反应过后淀粉基本上被水解,等量的α-淀粉酶在同样的条件下比糖化酶的催化效率明显更好。所以,冰浴和室温条件下,糖化酶和α-淀粉酶催化效率差异明显,B错误;C、从甲、

乙、丙、丁4组实验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加5万活性α-淀粉酶0.5mL的4号管在冰浴、室温、60℃、85℃条件下的实验结果都是“-”,即不变蓝,证明淀粉基本上被水解,α-淀粉酶催化效率都较高,说明α-淀粉酶对温度不敏感,各个温度下都表

现出强大的活性,C正确;D、因为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生成需要水浴加热,会影响对反应温度的控制,影响实验结果,所以本实验检测试剂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斐林试剂)替代检测淀粉是否水解生产还原糖,D错误。故选C。5.所有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下列关于细

胞呼吸过程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适时中耕可疏松表土、改善通气状况,有利于农作物根系进行有氧呼吸和生长B.油菜播种时宜浅播有利于满足其种子萌发时对氧气的需求C.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可以避免厌氧病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愈合D.过期酸奶出现“胀袋”现象可

能是乳酸菌细胞呼吸产生气体造成的【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主动吸收。(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

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的(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防止因剧烈运动导致供氧不足,导致部分肌细胞因缺氧而进行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详解】A、适时中耕可疏松表土、改善通气状况,有利于农作物根系进行有氧呼吸和生长,防止无氧呼吸烂根,A正确;B、油菜是油料种子,对氧气的需求高,油菜播种时宜浅

播有利于满足其种子萌发时对氧气的需求,B正确;C、由于氧气的存在能抑制厌氧病菌的繁殖,所以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可以避免厌氧病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C正确;D、乳酸菌细胞呼吸不产生气体,D错误。故选D。6.为了更好的理解有丝分裂过程,某同学绘制了如下相

关模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①代表的是前期,此时最重要的变化是染色体的出现B.由于图②时期纺锤丝的牵拉,核DNA最终被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C.图②相较图①染色体组数加倍,染色单体数不变D.图③可

表示洋葱外表皮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图【答案】B【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染色质丝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记忆口诀:膜仁消失显两体)。(3)中

期:染色体的着丝粒两侧都有纺锤丝附着,并牵引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这个时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同时注意赤道板并不是一个具体结构,是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记忆口诀:形数清晰赤道齐)。(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分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记忆口诀:粒裂数增均两极)。(5)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二个子细胞。(记忆口诀:两消两现重开始)

。【详解】A、图①代表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不会出现四分体,A错误;B、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核DNA最终被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B正确;C、图②相较图①染色体组数加倍,染色单体消失,C错误;D、洋葱外表皮

细胞的高度分化的细胞,不会发生细胞分裂,D错误。故选B。7.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某研究成果表明,科学家发现了HIV也许可以通过形成一个三聚体构象(被称为statel)躲避免疫系统的检测。探索statel的结构,有助于人们防治艾滋病。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艾滋病是遗传病,患艾滋

病的母亲生出的孩子患艾滋病的可能性较大B.HIV可能通过改变三聚体构象躲避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特异性识别C.切断性接触传播途径、血液传播途径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D.HIV直接利用辅助性T细胞内的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艾滋病

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

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详解】A、艾滋病是传染病,不是遗传病,可通过母婴传播,因此患艾滋病的母亲生出患艾滋病孩子的概率较大,A错误;B、浆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B错误;C、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

婴传播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切断这些传播途径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C正确;D、ATP是直接能源物质,HIV直接利用辅助性T细胞内的ATP作为能源物质,D错误。故选C。8.为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某同学用燕麦胚芽鞘、琼脂块等材料做了如下图所示的两组实验,最终通过检测并比较空白琼脂块

中生长素含量得出结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切除苗尖端是为了排除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后续实验的干扰B.甲图中含生长素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可运输至下面的空白琼脂块C.若最终测到甲图空白琼脂块有生长素,乙图没有,则说明生长素是极性运输的D.如果将乙图整体转180°,实验结果与甲图不

同【答案】C【解析】【分析】生长素的产生和运输1、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2、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详解】A、实验中切去尖端的目的是ab段不能从尖端获得生长素,只

能从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处获得,排除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后续实验的干扰,A正确;B、生长素在胚芽鞘处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a处表示形态学的上端,b处表示形态学的下端,因此,甲图中含生长

素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可运输至下面的空白琼脂块,B正确;C、该实验没有排除重力因素对生长素运输的影响,即使最终测到甲图空白琼脂块有生长素,乙图没有,该实验结果到实验结论之间的逻辑推理不严谨,不能说明生长素是极性运输的,C错误;D、如果将乙图整体转18

0°,生长素在胚芽鞘处的运输是极性运输,生长素不能从b段运输至a段,空白琼脂块中没有生长素,实验结果与甲图不同,D正确。故选C。9.马铃薯是一种分布广泛、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培育脱毒和抗毒的马铃薯品种是解决马铃薯质量退化和产量下降的有效方法。马铃薯茎尖病毒极少甚

至无病毒,茎尖离体培养大致过程如图1所示,马铃薯茎尖外植体大小对苗的脱毒率和成苗率的影响如图2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马铃薯脱毒苗培养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植物细胞核全能性B.图1中都必须保持在无菌无毒环境下培养C.可采用抗原-抗体分子杂交方法检测病毒蛋白质基因D.由图2可

知,应选大小为0.27mm的茎尖外植体进行马铃薯脱毒苗的培养【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1表示培养马铃薯脱毒苗过程,该过程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图2表示茎尖外植体大小对苗的脱毒率和成活率的影响。茎尖越小,脱毒率越高,成苗率越低。【详解

】A、马铃薯脱毒苗培养主要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的原理,A错误;B、为避免杂菌污染,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提供无菌无毒的环境,但在育苗过程中,不需要保持无菌无毒的环境,B错误;C、对脱毒苗进行病毒检测时,可采用DNA分子杂交、分子杂交

的方法检测病毒蛋白质的基因,C错误;D、由图2可知,根尖越小,脱毒率越高,成苗率越低。在茎尖外植体大小为0.27mm时,脱毒率和成苗率均较高,因此马铃薯脱毒培养中茎尖外植体的适宜大小为0.27mm,D

正确。故选D。10.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相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R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催化反应时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逆转录酶、RNA聚合酶和DNA聚合酶均由核酸编码并在核糖体上合成C.无需解旋酶的协

助,RNA聚合酶从模板单链DNA的3’端移向5’端D.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病毒自身携带逆转录酶【答案】D【解析】【分析】中心法则中酶的作用:1、DNA连接酶:主要是连接D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起连接作用,在基

因工程中起作用。2、DNA聚合酶:主要是连接DNA片段与单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在DNA复制中起做用。3、限制酶:从DNA链的内部进行切割,分为限制性内切酶和非限制性内切酶。4、逆转录酶: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既可以用DNA为模板,也可以用R

NA为模板进行互补链的合成。基因工程中主要功能是利用真核mRNA为模板反转录cDNA,用来建立cDNA文库,进而分离为特定蛋白质编码的基因。5、RNA聚合酶:主要连接R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用于转录使DNA双链分开以及某条D

NA单链转录出RNA,其结合位点在DNA上。【详解】A、RNA聚合酶催化RNA的复制,逆转录酶以RNA为模板合成DNA,则催化反应时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B、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

质,因而都是以核酸编码并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正确;C、RNA聚合酶具有解旋功能,故不需要解旋酶的参与,即可以单链DNA为模板转录合成多种RNA,RNA聚合酶从模板单链DNA的3’端移向5’端,C正确;D、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但不是逆转录病

毒,没有逆转录酶,D错误。故选D。11.植物产生的酚糖能作为防御昆虫的“铠甲”,但过量酚糖对植物本身生长发育不利,于是植物利用PMaT酶将酚糖降解为无毒物质。烟粉虱“盗用”了植物的PMaT基因,所以烟粉虱能吃600多种植物的原因是能够抵御酚糖的

毒害。科学家对植物、烟粉虱和白粉虱(烟粉虱的近亲)三者进行基因组测序,发现白粉虱中无PMaT基因,烟粉虱中含有PMaT基因,且与植物中的PMaT基因序列相同,烟粉虱PMaT基因所在染色体上除该基因外的其他DNA序列与白粉虱相似度极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酚糖通过直接作用于烟粉虱的表型

对其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B.烟粉虱中含有PMaT基因可能是吞噬植物后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C.烟粉虱与植物DNA的双螺旋结构是烟粉虱能拥有PMaT基因的原因之一D.拥有PMaT基因具有明显的环境生存优势,说明基因和环境共同导致了烟粉虱的

进化【答案】B【解析】【分析】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详解】A、抗酚糖的烟粉虱能将酚糖降解为无毒物质,酚糖可以将抗酚糖的烟粉虱选择出来,所以酚糖通过直接作用于烟粉虱的表型对其变异进行了定向

选择,A正确;B、白粉虱中无PMaT基因,烟粉虱中含有PMaT基因,且与植物中的PMaT基因序列相同,烟粉虱中含有PMaT基因可能是吞噬植物后基因重组的结果,B错误;C、烟粉虱和植物的DNA分子结构都是双螺旋结构,因此烟粉虱直接“盗用”植物PMaT基因变成自身基因而不

会改变原DNA分子的基本结构,C正确;D、烟粉虱“盗用”了植物的PMaT基因,能吃600多种植物,烟粉虱拥有PMaT基因具有明显的环境生存优势,说明基因和环境共同导致了烟粉虱的进化,D正确。故选B。12.牛胚胎移植的基本

程序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表示超数排卵,一般通过促性腺激素处理后才能达到B.d表示将原肠胚等早期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牛中C.图示过程属于牛无性繁殖技术,可加快良种牛的繁育速度D.通过图示技术分娩的牛犊也称为试管牛【答案】A【解析】【分析】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

: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详解】A、图中a表示超数排卵,一般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供体母牛,A正确;B、一般采用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葚胚或囊胚进行胚胎移植,B错误;C、图示过程利用了精子和卵细胞的融合,属于

有性繁殖技术,可加快良种牛的繁育速度,C错误;D、试管牛的培育需经过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以及在母体中发育和分娩等过程,图示没有经过体外受精等,分娩的牛犊不是试管牛,D错误。故选A。13.南非

葵(一种多年生半灌木植物)入侵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用本地物种对南非葵进行控制是一种较好的控制方法。为了筛选目标植物,科研人员选择本地物种南酸枣(落叶乔木)、假地豆(小灌木)和狗尾草(禾本植物)进行了相关研究。下表为南非葵单种和混种时的南非葵的株高、生物量。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的处理方式南非葵单种南非葵与南酸枣混种南非葵与假地豆混种南非葵与狗尾草混种生物量(g)4260818株高(cm)82704258A.南非葵属生产者,其同化的能量除释放到非生物环境外,还有流向下一营养级B.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在南非葵和非生物环境之间进行往复循环C.南非葵的引

入导致某些植物种群消失从而使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下降D.根据实验结果,优先选择南酸枣作为目标植物【答案】C【解析】【分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

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详解】A、南

非葵属生产者,其同化的能量除释放到非生物环境外,还有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和未被利用,A错误;B、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南非葵和非生物环境之间进行往复循环,B错误;C、南非葵的引入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导致某些植物种群消失,则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下降,C正确;D

、优先选择假地豆作为替代植物,依据是南非葵与假地豆混种时,南非葵的生物量和株高显著下降,说明假地豆能有效抑制南非葵的生长,D错误。故选C。14.下列关于“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与技术”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尿素固体培养基因为含有葡萄糖,所以不能用高压蒸汽灭菌B.取适量自来水经高压蒸

汽灭菌后,可获得本实验所需的无菌水C.若使用同一移液管吸取菌液用于涂布时,应按照菌液稀释度由小到大的顺序D.应在酒精灯火焰旁,用涂布器将稀释液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答案】D【解析】【分析】1、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中,需要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计数的关键是经梯度稀释后

的倍数要合适,计数时通常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2、高压蒸汽灭菌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灭菌方法,适用于培养基,生理盐水,各种缓冲液及玻璃器皿的灭菌。常用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详解】A、尿素在高温下会分解,尿素固体培养基中除尿素外的其它成分用高压

蒸汽灭菌,A错误;B、无菌水通常是通过高温蒸汽法、UHT热法、化学法、臭氧方法和物理过滤法将水中微生物杀死或过滤掉而得到的水,B错误;C、不能用同一移液管吸取不同稀释度菌液用于涂布,会导致实验结果受到影响,C错

误;D、为防止杂菌污染,应在酒精灯火焰旁,用涂布器将稀释液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D正确。故选D。15.下图甲曲线代表的生物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扩散能力弱,生殖率低,但有较高的竞争力;乙曲线代表的生物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

扩散能力强,有较高的生殖率。在人工纯松树林区,大山雀对防控松毛虫灾害有重要作用,甲、乙两条曲线表示松毛虫和大山雀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P表示Nt+1=Nt。不考虑种群的迁入和迁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乙曲线

代表松毛虫种群数量变化B.C点表示乙曲线代表的生物种群数量达到K值C.甲曲线代表的生物种群数量若超过B点,则下一年会下降D.甲曲线代表的生物在低于A点时,种群数量会快速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信息可知,当Nt+1/Nt>1时,种群数量逐渐增加;

Nt+1/Nt=1时,种群数量不变;Nt+1/Nt<1时,种群数量逐渐减少。由直线p表示Nt=Nt+1可知,甲、乙曲线上的点在直线p上方时,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在直线p上时,种群数量不变;在直线p下方时,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松毛虫生物个体小,寿命短,存活

率低,扩散能力强,有较高的生殖率,对应曲线乙,A正确;B、环境容纳量指长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由曲线可知,B点、C点对应的种群数量Nt+1=Nt,分别是甲、乙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正确;C、B点对应的种群数

量Nt+1=Nt,生物种群数量若超过B点后,曲线在直线p下方,故Nt>Nt+1,表示种群数量下降,C正确;D、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在甲生物对应的曲线中,当Nt小于A点时,Nt+1与Nt比值小于1,说明甲种群数量的变化

趋势是逐年下降,甚至灭绝,D错误。故选D。16.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践行生态理念,各地积极探索“稻虾”、“稻鳖”、“稻鱼”等“稻+N”综合种养新模式。如稻鳖共生的稻田里不能打农药也不能施化肥,鳖主要以稻田里的虫、草等为食,排泄物又可以增强土壤肥力,因其24小时不间断活动,干扰了害

虫的繁殖,有效提升了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鳖在该生态系统中至少占有2个营养级B.稻田养鳖,降低了害虫的环境容纳量C.鳖的排泄物为微生物和水稻提供物质和能量D.稻鳖共生模式能实现高

产的原因之一是鳖吃草减少了草与水稻的竞争【答案】C【解析】【分析】题干分析,稻鳖共生模式比水稻单作产量高的原因至少有三个:①鳖的排泄物被微生物分解,可为水稻生长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②鳖吃草,减少了草与水稻的竞争。③鳖

吃虫,减少了虫对水稻的捕食。【详解】A、鳖主要以稻田里的虫、草等为食,可以为初级消费者,也可以为次级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至少占有2个营养级,A正确;B、稻田养鳖,成为害虫的天敌,降低了害虫的环境容纳量,B正确;C、水稻为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光能,鳖的排泄物能为

水稻提供物质,但不能提供能量,C错误;D、鳖能吃草,而草与水稻属于竞争关系,因此稻鳖共生模式能实现高产的原因之一是鳖吃草减少了草与水稻的竞争,D正确。故选C。17.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下图甲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

示兴奋区域,a、b代表测量电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未刺激时,图甲装置测量的是该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B.若如图甲刺激点给予适宜刺激后,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可用图乙表示C.若适宜刺激点移至ab的中点,兴奋双向传递,电位变化可用图乙表示D.若没有适宜刺激,a、b两电极处对K+的通透性

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主要原因是静息时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原因是Na+内流,使兴奋部位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的外侧。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

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详解】A、测量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时需要一个电极接在膜内,零一个电极接在膜外,所以图甲(两个电极都接在膜外)不能测量静息电位,A错误;B、若如图甲刺激点给予适宜刺激,受

刺激时,兴奋没有到达电极所在位置,开始时是零电位,随后兴奋传到b电极,电表指针向右偏转,当兴奋在两电极之间传导时,是零电位,接着兴奋到达电极a,电表指针向左偏转。因此膜电位变化可以用图乙表示,B正确;C、若适宜刺激点移至ab的中点,兴奋双向传递,电极ab可

同时兴奋,所以电位一直为零电位,不能用图乙表示,C错误;D、若没有适宜刺激,神经元处于静息电位,原因是K+外流,a、b两电极均位于膜外,对K+的通透性大致相同,D错误。故选B。18.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的某动物(2n=4)基因型为AABb

,其体内一个性原细胞(核DNA被32P全部标记)在含31P的培养液中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1个如图所示细胞,其中①②分别代表染色体(不考虑染色体畸变)。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①和②分别含有A和a,一定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该细胞中一定有5条染色单体含有32P标记C

.图中细胞一定为初级精母细胞,含有4套遗传信息D.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一定经历了1次胞质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

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经常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

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A和a属于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题干中给

出该动物基因型为AABb,新出现的a一定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正确;B、DNA全部被32P标记的含有4条染色体的性原细胞在含31P的培养液中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产生新的性原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都是一条

链含32P,一条链含31P,该性原细胞再进行减数分裂,图示说明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为图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含32P的DNA有4或5条,B错误;C、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

质均等分裂,一定为初级精母细胞,含有4套遗传信息,C正确;D、体内一个性原细胞(核DNA被32P全部标记)在含31P的培养液中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则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一定经历了1次胞质分裂,D正确。故选B。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剂量补偿效应指

的是在XY性别决定机制的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在两种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剂量补偿的一种情况是雌性细胞中有一条X染色体随机失活。研究表明,X染色体的失活起始于“X染色体失活中心”的Xist基因转录产生长链非编码XistRNA分子。Xis

tRNA聚集的因子可能促使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的发生。失活的X染色体比细胞内其他染色体的乙酰化程度要低很多,而组蛋白的去乙酰化与基因组不转录的区域相关。XistRNA招募的修饰因子促使H3组蛋白第27位赖氨酸甲基

化,可以诱导染色质高度螺旋形成巴氏小体。19.己知猫的毛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黑色)对b(橙色)为完全显性,毛色表现为黑、橙斑块的混合体,取名“玳瑁猫”(如图0表示橙色区域、H表示黑色区域)。依据材料结合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玳瑁

猫”可以为雌性,也可以为雄性B.若观察到一只橙黑相间的雄猫体细胞核中有一个巴氏小体,则该雄猫的基因型为XBXbYC.XBXbY的产生是由于其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B、Y染色体没有分离形成异常的生殖细胞D.表示形成O区域的细胞示意图可以用图乙表示20.材料中提到的与X染色体失活机制

相关的表观遗传方式不包括()A.DNA甲基化B.非编码RNA的调控C.组蛋白的乙酰化D.组蛋白氨基酸的甲基化修饰【答案】19.B20.C【解析】【分析】猫的毛色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黄色b)

。B对b为完全显性,但杂合子的毛色却表现为黑、黄斑块的混合体,取名“玳瑁猫”,由于雄性个体中不含B或b等位基因,所以玳瑁猫只出现在雌猫中。【19题详解】A、雌性有两条X染色体,雄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所以正

常“玳瑁猫”是雌性,不能是雄性,A错误;B、现观察到一只橙黑相间的雄猫体细胞核中有一个巴氏小体,说明该猫多了一条X染色体,且携带的基因不同,所以该雄猫的基因型为XBXbY,B正确;C、XBXbY的产生可能是由于该猫的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B、

Y染色体没有分离或者是该猫的母方XB、X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没有分离,形成异常的生殖细胞,C错误;D、如图O表示橙色区域,橙色由b基因控制,形成O区域说明XB形成巴氏小体,则细胞示意图可以用图丁表示,D错误

。故选B。【20题详解】A、根据题意“研究表明,X染色体的失活起始于“X染色体失活中心”的Xist基因转录产生长链非编码XistRNA分子。胚胎发育早期,Xist基因在一条X染色体上强烈表达,并包裹该染色体。XistRNA本身并不

能引发沉默,但它聚集了其他修饰和浓缩染色质的因子,这些因子可能促使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的发生,A不符合题意;B、通常在失活的染色体上,会有许多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而失去了转录活性,而Xist基因却没有被甲基化,可以持续产生

XistRNA,而另一条有活性的X染色体可以转录形成TsixRNA,TsixRNA可以与XistRNA互补配对,抑制XistRNA的转录调控,B不符合题意;C、与细胞内其他染色体相比,失活的X染色体的乙酰化程度要低很

多,而组蛋白的去乙酰化与基因组不转录的区域相关,C符合题意;D、XistRNA招募的修饰因子促使H3组蛋白第27位赖氨酸甲基化,可以诱导异染色质(转录活性低)的形成,从而抑制该区域基因表达,D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非

选择题21.COVID-19病毒主要侵害患者的呼吸道,对患者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损伤,但近日,哈佛大学神经病学权威专家表示,COVID-19病毒不仅会损伤人体的消化和呼吸系统,还会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大脑功能损伤,一批研究神经病学专家和神经系统科学家对CO

VID-19病毒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综述,将COVID-19病毒导致的脑损伤分为了三个阶段。回答下面问题。(1)COVID-19病毒I期:病毒损伤局限于舌、鼻上皮组织,由此预测I期主要症状为______,病毒导致这些症状出现可能

的原因是______(A.病毒导致分散在上皮组织中的嗅觉和味觉感受器受损B.病毒导致嗅觉和味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纤维)受损C.大脑皮层中央后回受损D.传出神经受损)。(2)COVID-19病毒II期:病毒引发炎症,发展成为细胞

因子风暴,从肺部开始,通过血液传送影响全身所有器官,这种影响类似于______调节。细胞因子风暴促使血凝块形成,导致中风,其分子机制是作为______的细胞因子和凝血酶原结合,使其被______(抑制/激

活),从而加快血液凝固。(3)COVID-19病毒III期:爆炸性水平的细胞因子风暴破坏了血脑屏障,由此引发的结果是血液、炎症标志物和______侵入大脑组织,病人会出现癫痫、神志不清、昏迷或脑病。据此分析,血脑屏障是血浆与______之间的屏障,这些屏障的功能是阻止某些

物质特别是有害的物质由血液进入脑组织从而保持脑组织______的基本稳定。【答案】(1)①.(短暂的)嗅觉和味觉丧失②.AB(2)①.体液②.信号(分子)③.激活(3)①.(COVID-19)病毒②.脑细胞/脑组织③.内环境【解析】【分析】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是一种R

NA病毒,其遗传物质RNA可以复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和繁殖,必须寄生于活细胞;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发生的特异性免疫是体液免疫,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再由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病毒侵入细胞后会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中

的细胞免疫,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与被病毒侵入的靶细胞结合,使得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小问1详解】COVID-19病毒I期,病毒损伤局限于舌、鼻上皮组织,预测I期主要症状为(短暂的)嗅觉和味觉丧

失,病毒导致这些症状出现可能的原因是病毒导致分散在上皮组织中的嗅觉和味觉感受器受损,病毒导致嗅觉和味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纤维)受损。【小问2详解】COVID-19病毒II期,从肺部开始,通过血液传送影响全身所有

器官,这种影响类似于体液调节。细胞因子风暴促使血凝块形成,导致中风,其分子机制是作为信号(分子)的细胞因子和凝血酶原结合,使其被激活,从而加快血液凝固。【小问3详解】COVID-19病毒III期,细胞因子风暴破坏了血脑屏障,由此引发的结果是血液、炎症标志物和(COVID-19

)病毒侵入大脑组织,病人会出现癫痫、神志不清、昏迷或脑病。血脑屏障是血浆与脑细胞/脑组织之间的屏障,这些屏障的功能是阻止某些物质特别是有害的物质由血液进入脑组织从而保持脑组织内环境的基本稳定。22.(一)以下是人工养

殖鱼塘各部分能量记录表。养殖的草鱼除饲料外还以轮叶黑藻和苦草为食。科研人员对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所示。(字母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轮叶黑藻和苦草同化的能量草鱼摄入食物中的

能量草鱼同化饲料中的能量草鱼粪便中的能量草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草鱼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abcde?(1)据表分析,草鱼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是______kJ/(cm2·a)(用表中字母表示),从轮叶黑藻和苦草到草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100%

(用表中字母表示)。(2)池塘养鱼,可采取鳙鱼、鲢鱼、草鱼、青鱼四大家鱼为主的多鱼种混养模式,这是利用了它们在池塘中占据不同______鳙鱼和鲢鱼喜欢在上层水域活动,青鱼则喜欢在底层水域捕食,草鱼主要在中间水域活动,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3)在人工鱼塘中种植莲藕可以增加经济效

益,但是种植过多会导致草鱼减产,请分析草鱼减产原因______。(二)科研人员采用去除取样法对一个封闭状态下的某哺乳动物种群进行数量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所对应的数据为6次实际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4)图示内容表示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称为_

_____模型。(5)结合图中信息,估算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为______只。(6)参照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的要求,为使调查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去除取样法调查时需要提出合理的假定条件:在调查期间,______(回答2点)。【答案】(1)①

.b-d-e②.(b-d-c)/a(2)①.生态位②.垂直结构(3)由于莲藕的竞争,轮叶黑藻和苦草数量下降,草鱼的食物减少(4)数学(5)101(6)①无出生和死亡个体;②无个体迁入和迁出;③每次捕捉时每只动物被捕捉的概率一样【解析】【分析】1、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

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2、标记重捕法(1)前提条件: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重捕的概率相等。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无迁入和迁出。(

2)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3)计算公式: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标志数M×再次捕获总数目n÷重捕的标志个体数m。【小问1详解】草鱼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草鱼摄入食物中的能量-草鱼粪便中的能量-草鱼生

长发育繁殖的能量=b-d-ekJ(cm2•a)。能量传递效率是本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草鱼的同化量包括草鱼同化的饲料中的能量和同化的轮叶黑藻和苦草的能量,所以从轮叶黑藻和苦草到草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d-c)/a×100%。【小问2详解】生态位是指物种利

用各种资源的幅度以及该物种与种群中其他物种关系的总和,则采取鳙鱼、鲢鱼、鱼、青鱼四大家鱼为主的多鱼种混养模式利用的是它们在池塘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混养可以更好的利用池塘中的食物和空间。青鱼喜欢在底层水域捕

食,草鱼主要在中间水域活动,这体现了群落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小问3详解】草鱼以轮叶黑藻和苦草为食,种植过多的莲藕,与轮叶黑藻和苦草形成竞争,使轮叶黑藻和苦草数量下降,草鱼的食物减少,从而导致草鱼减产。【小问4详解】用

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称为数学模型,如曲线,公式等。【小问5详解】当单次捕获数降到0时,捕获的总累积数就等于该种群的总个体数,即Y=0时求X,得X≈101,则估算该动物种群的数量约为101只。【小问6详解】为使调查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去除取样法调查时需要在调查期

间,①无出生和死亡个体;②无个体迁入和迁出;③每次捕捉时每只动物被捕捉概率一样。23.北方红叶李是公园里常见的树种,它枝繁叶茂,红叶、红枝,生长迅速,且喜光也稍耐阴、抗寒,适应性强,全年都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某研究小组以北方红叶李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其中图1是北方红叶

李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2表示在一定CO2浓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强度对北方红叶李光合速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的(1)由图1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植物的光合产物主要以__

____形式提供给各器官,与葡萄糖相比,其作为运输物质的优点是______。(2)据图2分析,40%光强处理下的光合速率与100%光强处理的差别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光照从15%光强度突然变为40%,红叶李叶肉细胞中三碳酸的

合成速率将会______(增大/减小/基本不变)。(3)图2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在100%光强下,限制红叶李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为红叶李提供C18O2,叶肉细胞中C18O2被还原为______,在对释

放的氧气进行同位素的检测,发现含有18O2,请解释原因:______。【答案】(1)①O2②.NADP+、ADP(和Pi)③.蔗糖④.非还原性糖较稳定(2)①.弱光下叶绿体色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有利于弥补光照强度的减弱对光合速率的影响②.增大(3)①.光合速率②.

CO2浓度③.三碳糖④.C18O2参与碳反应产生H218O,H218O再通过光反应产生含18O的氧气【解析】【分析】1、分析图1上侧为类囊体膜上进行的光反应,因此甲为释放的产物氧气,下侧为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暗反应,光反应

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而暗反应将其合成原料乙NADP+以及ADP和Pi运回至类囊体膜。2、分析图2柱形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因变量为光合速率,据图可知,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而升高,

二氧化碳吸收速率素随光强降低而升高。【小问1详解】图1中上侧为类囊体膜上进行的光反应,因此甲为释放的产物氧气,下侧为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暗反应,.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而暗反应将其合成原料乙NADP+以及ADP和Pi运回至类囊体膜。植物体内,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以淀粉

形式储存或以蔗糖形式运输至各器官,相比于葡萄糖用蔗糖作为运输物质的优点是,蔗糖为非还原性糖较稳定。【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40%光强处理下的光合速率与100%光强处理相比,弱光下质体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有利于弥补光照强度的减弱对光合

速率的影响。光照从15%光强度突然变为100%,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数量增多二碳化合物还原速率增快,叶绿体内三碳化合物含量减少,会加快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三碳化合物合成速率增加。【小问3详解】图2柱状图的纵坐标即为因变量—光合速率。在100%光强下,红叶李光反应足够,限制红叶李光合速率

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暗反应的限制因素—二氧化碳浓度。光合作用中CO2参与暗反应先被五碳化合物固定,产生三碳化合物,再被还原成三碳糖。C18O2中的18O要进入O2中,需要先参与碳反应产生H218O,H218O再通过光反应产生含18O的氧气。24.Bt基因为苏云金芽胞杆菌基因,因其表达产物

Bt毒蛋白具有杀虫效果好、安全、高效等优点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杀虫基因。以下为培育转Bt基因抗虫棉幼苗的基本操作过程:请分析回答:(1)目的基因的获取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建立基因组文库需用到______酶:也可以从cDNA文库中获取,从其中获

取的Bt基因因为缺少______而不利于其在受体细胞中表达;还可以提取______作为模板,通过PCR技术获得。(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基因表达载体应具有______有利于整合Bt基因。为了方便筛选含有

Bt基因的细胞以及使Bt基因能独立复制并稳定存在细胞中,作为表达载体应含有______及______。(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通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将______的农杆菌与棉花的愈伤组织细胞混合进行转化,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有______(A

.重组Ti质粒大小B.愈伤组织的生理状态C.培养基的物理性质D.农杆菌的活性)。然后用______处理以去除农杆菌及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愈伤组织细胞。也可将愈伤组织细胞放在较高渗透压甘露醇溶液内,通过机械法或酶解法获得______,采用_

_____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4)检测目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可制备______作为基因探针,利用______技术检测棉花细胞中是否存在Bt基因。利用______作为抗原,制备单抗来检测Bt基因是否表达。【答案】(1)①.DNA连接酶、限制酶②.启动子和终止子③.苏云

金芽胞杆菌的(总)DNA(2)①.特定的限制酶识别序列②.标记基因③.复制原点(3)①.含有重组质粒/已转化②.BCD③.抗生素④.原生质体⑤.显微注射法(4)①.带有放射性或荧光分子标记的抗虫(Bt)基因中的一段特

定序列②.DNA分子杂交③.Bt毒蛋白【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

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

: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小问1详解】构建基因组文库时,需要

用到的酶主要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用限制酶处理苏云金芽胞杆菌的全部DNA,用DNA连接酶将处理后的基因与相关质粒连接起来。cDNA文库由m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没有非编码区,不含位于非编码区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不利于表达。也可提取苏云金芽

胞杆菌基因的总DNA,用限制酶处理后,通过PCR技术获得。【小问2详解】基因表达载体应具有特定的限制酶识别序列,便于Bt基因与之整合到一起。表达载体应含有标记基因和复制原点,前者的作用是用于筛选含有Bt基因的细胞,后者用于保证Bt基因能独立复制并稳定存在细胞中。【小问3详解】将含有重组质粒的农

杆菌与棉花的愈伤组织细胞混合,是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用Ca2+处理受体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以提高转化效率,重组质粒的大小不影响转化率,而愈伤组织的生理状态、培养基的物理性质、农杆菌的活性均影响转化率,一般情况下,生长旺

盛的愈伤组织、在液体培养基中、农杆菌活性较强时转化效率较高,故选BCD。抗生素可杀死农杆菌(原核生物)而不伤害真核生物,所以可以用抗生素处理去除农杆菌选含有目的基因的愈伤组织细胞。由于去除细胞壁后获得的原生质体无细胞壁保护,所以要放在较高渗透压甘露醇溶液内培养,然后再采

用显微注射法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中。【小问4详解】可制备带有放射性或荧光分子标记的抗虫(Bt)基因中的一段特定序列作为基因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棉花细胞中是否存在Bt基因,若能形成特定的杂交带,说明转基因成功,否则,未转成功。也可

再利用Bt毒蛋白作为抗原,制备单抗来检测Bt基因是否表达,其原理是抗原-抗体检测。25.某卵生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眼色的红眼与紫红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1号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

在含有基因A、a的同源染色体上,有一条带有致死基因,另一条有其等位基因(用R或r表示),且致死基因的表达会受到性激素的影响。请根据下列杂交组合及杂交结果回答下列问题:杂交组合PF1♀♂甲红眼(♀)、红眼(♂)红眼43

9红眼218乙红眼(♂)、紫红眼(♀)红眼224,紫红眼223红眼225,紫红眼227丙乙组的F1红眼相互交配红眼684,紫红眼227红眼449,紫红眼226(注:表申中雌雄个体的同源染色没有发生交叉互换)(1)据表可以判断出致死基因是_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且与控制__

____眼色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2)表中甲组红眼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丙组F1的雌、雄个体中红眼与紫红眼的比例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早______。(3)若甲组亲本在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致死基因与眼色基因之间

发生了交叉互换,则甲组F1雌雄个体中红眼与紫红眼的比例变化情况______。(4)已知2号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与雌性的生殖有关,雌性bb个体产生的卵细胞因缺乏某种物质,导致受精后在胚胎发育早期死亡。则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个体交配,子一代

继续自由交配,子二代受精卵中一定无法正常发育为成体的比例约为______。(不考虑发生交叉互换情况)(5)该动物丢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2n-1),虽然能够存活,但是其丢失一条染色体的精子不育。已知控制有眼性状的基因E位于3号常染色体上、基因D位于4

号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基因。现有有眼雌性纯合品种EEXDXD,如果基因E突变成e,可以得到较为普通的无眼品种eeXDXD;如果基因D突变成d,可以得到珍贵的无眼品种EEXdXd;如果将该有眼品种

的卵在50℃左右的高温下孵化,也可孵化出假冒无眼品种(EEXDXD)。现有有眼和无眼3号染色体单体的雌雄品种若干,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购买的无眼雌性品种是否是珍贵的无眼雌性品种。①实验思路:第一步:选择______和该购买的无眼雌性品种个体进行杂交,并______。第二

步:观察记录后代表型情况,并做统计分析。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I:若统计后的表型情况为______,则购买的品种是假冒品种(EEXDXD)或普通无眼品种(eeXDXD)。II:若统计后的表型情况为______,则购买的品种是珍

贵的无眼品种(EEXdXd)。【答案】(1)①.隐性②.红色(2)①.AaRr②.由于致死基因的表达只受到雄性激素的影响,所以F1红眼纯合雄性个体致死/由于致死基因的表达只受到雄性激素的影响,F1红眼纯合雌性个体不致死。(3)不变(4)1/12(5)①

.有眼3号染色体单体的雄性品种个体②.把产出的卵在正常温度下孵化③.若后代全为有眼④.若后代雌性全部有眼、雄性全部无眼【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杂交组合丙中乙组的F1红眼相互交配,后代出现了紫红眼,说明紫红眼是隐性性状,红眼是显性性状。由此也可以得出丙组的亲本个体都为

杂合子(Aa),其子代中红眼与紫红眼的比例应为3:1,这在子代雌性个体中得到验证,且子代红眼个体的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比例为1:2.但在丙组子代的雄性个体中,红眼与紫红眼的比例为2:1,其原因是子代红眼雄性个体中的个体(基因型为AA

)可能带有致死基因而死亡,故致死基因与A在一条染色体上。假设致死基因为显性性状,不致死基因为隐性,则丙的亲本的基因型为AR//ar(♀)×AR//ar(♂),亲本中的雄性个体不存在,AR//ar致死。故致死基因为隐性性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r//aR(♀)×Ar//aR(♂),在

雄性个体中,Ar//Ar(致死):Ar//aR:aR//aR=0:2:1,与题干相符,故致死基因为隐性性状。【小问1详解】杂交组合丙中乙组的F1红眼相互交配,后代出现了紫红眼,说明紫红眼是隐性性状,红眼是显性性状。由此也可以得出丙组的亲本个体都为杂合子(Aa

),其子代中红眼与紫红眼的比例应为3:1,这在子代雌性个体中得到验证,且子代红眼个体的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比例为1:2。但在丙组子代的雄性个体中,红眼与紫红眼的比例为2:1,其原因是子代红眼雄性个体中的个体(基因型为AA)可能带有致死基因而死亡,故致死基因与A在一条染色体上。假设致死

基因为显性性状,不致死基因为隐性,则丙的亲本的基因型为AR//ar(♀)×AR//ar(♂),亲本中的雄性个体不存在(AR//ar致死)。故致死基因为隐性性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r//aR(♀)×Ar//aR(♂),在雄性个体中,Ar//

Ar(致死):Ar//aR:aR//aR=0:2:1,与题干相符,故致死基因为隐性性状。【小问2详解】由(1)可知,致死基因是为隐性,且与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甲组的子代中,只有红眼,说明甲组的亲本至少有一个个体是显性纯合子,但亲本中雄性红眼个体不可能是纯

合子(Ar//Ar致死),因此甲组红眼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Ar//aR(AaRr)、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Ar//Ar(AArr)。由于致死基因的表达只受到雄性激素的影响,所以F1红眼纯合雄性个体致死/由于致死基因的表达只受到雄性激素的影响,F1红眼纯合雌性个体不致死,因此丙组

F1的雌、雄个体中红眼与紫红眼的比例不同。【小问3详解】甲组亲本的基因型为Ar//aR(♂)、Ar//Ar(♀),若甲组亲本在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致死基因与眼色基因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则Ar//aR(♂)能产生AR、ar两种配子,Ar//Ar(♀)能产生Ar一种配子,子代雌性个体

的基因型为AR//Ar(红眼)、ar//Ar(红眼),子代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R//Ar(红眼)、ar//Ar(致死),甲组F1雌雄个体中红眼与紫红眼的比例不变。【小问4详解】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个体交配,

当AA纯合时雄性致死,bb纯合时雌性致死。将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分离定律分别分析,雄性个体中AaBb→[AA(致死)、2Aa、1aa]×[1BB、2Bb、1bb],雌性个体中AaBb→[AA、2Aa、1aa]×[1BB、2Bb、1bb(致死)]

,雄性个体产生配子A:a=1:2,B:b=1:1;雌性个体产生配子A:a=1:1,B:b=2:1;F2为(1AA:3Aa:1aa)(2BB:3Bb:1bb),含有AA的雄性个体在受精卵时已经死亡,含bb的雌性个体在受精后在胚胎发

育早期死亡,因此子二代受精卵中一定无法正常发育为成体的比例约为1/6×1/2=1/12。【小问5详解】买来的无眼雌性品种的基因型为可能是EEXDXD,有可能是EEXdXd或eeXDXD,可以用3号染色体单体的有眼雄性品种,即基因型为EOXDY,和该购买的无眼雌性品种个体进行杂交,并把产出

的卵在正常温度下孵化。如果无眼雌性品种的基因型为EEXDXD,则与EOXDY交配,子代的基因型为EEXDXD、EEXDY,均表现为有眼;如果无眼雌性品种的基因型为eeXDXD,则与EOXDY交配,子代

的基因型为EeXDXD、EeXDY,均表现为有眼;如果无眼雌性品种的基因型为EEXdXd,则与EOXDY交配,子代的基因型为EEXDXd、EEXdY,雌性全部有眼、雄性全部无眼。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

.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