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6)页,477.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362635a67467c14c52ec88cb70768b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届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HIV的遗传物质由核糖核苷酸构成B.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C.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与细胞运动、分裂等密切相关D.肺炎双球菌的蛋白质需要在其内质网上加工【
答案】D【解析】【分析】1、HIV的遗传物质是RNA,由核糖核苷酸构成。2、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其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紧密相关。3、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与细胞运动、分裂、分
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4、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除有核糖体外,没有其他的细胞器,其蛋白质的合成在核糖体上。【详解】A、HIV的遗传物质是RNA,由4种核糖核苷酸构成,A正确;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B正
确;C、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C正确;D、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内质网,D错误。故选D。【点睛】易错选项D,容易忽视“肺炎双球菌细胞内
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2.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运输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主动运输的过程B.细胞核内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C.叶肉细胞在任何浓度的KNO3溶液中都能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D.温度只能通过影响分子运动来影响物质运输【答案】
A【解析】【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此外,大分子物质
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详解】A、主动运输需要细胞膜是的载体蛋白协助和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供应才能完成,所以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主动运输过程,A正确;B、细胞核内的RNA通过核孔运输到细胞质,B错误;C、植物细胞在一定
浓度的KNO3溶液中,先通过自由扩散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再通过主动运输吸收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而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但若KNO3溶液浓度过大,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快过多而死亡,不能观察到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
原现象,C错误;D、温度除通过影响分子运动来影响物质运输外,还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能量的产生和供应,导致影响主动运输过程,D错误。故选A。3.因发现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感知氧气的基本原理,三位科学家在201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
医学奖。研究发现,缺氧诱导因子(HIF)包括两种不同的DNA结合蛋白,即HIF-1α和ARNT,HIF以依赖氧的方式与DNA片段结合。当氧气含量很低时,HIF-1α数量增加,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增加红细胞的数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缺氧诱导因子(HIF)的功能由其特定的
脱氧核苷酸序列决定B.HIF-1α数量增加,有利于氧气的运输C.HIF-1α与DNA片段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当人体缺氧时,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提供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缺氧
诱导因子(HIF)包括两种不同的DNA结合蛋白,即HIF-1α和ARNT”,说明HIF-1α和ARNT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当氧气含量很低时,HIF-1α数量增加,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增加红细胞的数量,有利于氧气的运输。【详解】A、缺氧诱导因子(HIF)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其功能由其特定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以及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决定,A错误;B、根据题意“HIF-1α数量增加,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增加红细胞的数量”,显然红细胞数量的增加,则有利于氧气的运输,B正确;C、HIF-1α的化学本质是蛋白
质,蛋白质中不含碱基,其与DNA片段结合,不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C错误;D、当人体缺氧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会产生酒精,D错误。故选B。【点睛】分析本题关键要抓住题干信息“缺氧诱导因子(HIF)包括两种不同的DNA结合蛋白,即HIF-1α和A
RNT”、“当氧气含量很低时,HIF-1α数量增加,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增加红细胞的数量”等进行判断。4.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特定情况下,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B.激
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C.肾上腺的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D.饮水不足时,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1、反射弧中效应器由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2、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3、饮水不足时,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水的重吸收,以减少尿的形成和排出。【详解】A、当反射弧中感受器是肌肉或腺体时,兴奋随传出神经纤维传到末端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相应的肌肉则引起肌肉收缩,作用于腺
体时则引起腺体分泌,A正确;B、激素是体内主要的化学信号物质,所以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B正确;C、肾上腺的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受下丘脑发出的内脏神经直接支配,C正确;D、饮水不足时,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
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加,D错误。故选D。【点睛】注意: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都可直接受下丘脑发出的内脏神经支配。5.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球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B.在利用血球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进行计数时,计算结果比实际值小C.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D.为了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应进行重复实验,求得平均值作为估计值【答案】B【
解析】【分析】采用抽样检测法使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在计数时应从以下几方面注意:1、每天同一时间,各组取出本组的试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7天。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下,这样使酵母菌分布均匀,防止
酵母凝聚沉淀,提高计数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求得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误差小。3、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对培养液进行稀释以便于酵母菌的计数。4、对于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计数同侧相邻两边上的菌体数,一般可采取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
线的原则处理,另两边不计数。5、计数一个样品要从两个计数室中计得的平均数值来计算,对每个样品可计数三次,再取其平均值.计数时应不时地调节焦距,才能观察到不同深度的菌体。按公式计算每mL(或10mL)菌液中所含的酵母菌个数。6
、血球计数板的清洁:血球计数板使用后,用自来水冲洗,切勿用硬物洗刷,洗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或用95%的乙醇、无水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脱水使其干燥;通过镜检观察每小格内是否残留菌体或其他沉淀物;若不干净,则必
须重复清洗直到干净为止。【详解】A、血球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因为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A正确;B、在利用血球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进行计数时,只要按照计数规则要求计数,由于死细胞和活细胞均被计数,计算结果可能比实际比实际值大,B错误
;C、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培养液中分布不均匀,所以吸取时要将培养瓶轻轻震荡,C正确;D、为了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可进行重复实验,求得平均值作为估计值,D正确;故选:B。【点睛】注意:在“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中没有单独设置对照组实验,不是说本实
验没有遵循对照实验。6.如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情况下,该病不可能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B.若1号个体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男女患者比例大体相同C.人类遗传病都是由于携带致病基因所导
致的D.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可有效预防遗传病的发生【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中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可知,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由于患病个体是男性,所以无法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遗传。【详解
】A、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显性遗传病,所以正常情况下,该病不可能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A正确;B、若1号个体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男女发病率大体相同,B正确;C、人类遗传病包含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
传病,其中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可能不携带致病基因,C错误;D.为了更好地有效预防遗传病的发生,常常需要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D正确。故选C。【点睛】结合题图和选项信息分析确定该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
判断本题的关键。7.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天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紧密联系,如光反应需要暗反应提供ADP、________等物质(至少
答出2种物质),在叶绿体基质中CO2首先转化为_____________,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等。(2)由图1可知,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________,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升高,
叶片光合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______和_____会增加,因为去除棉铃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进而在叶片中积累。(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光合产物被运到植物体各器官被利用,这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_____(填“促进”、“抑制”、或“没有影响”)。【答案】(1).Pi、NADP+(2).三碳化合物(C3)(3).28(4).降低(5).淀粉(6).蔗糖(7).叶片
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输出量降低(8).促进【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可以看出,随着去除棉铃的百分率的增加,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不断下降,而叶片中淀粉的含量和蔗糖的含量均有所增加,并且淀粉的增加幅度更大。【详解】(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用于还原三碳化
合物生成淀粉和蔗糖,但光反应同样需要暗反应提供的ADP、Pi以及NADP+等物质来合成ATP和NADPH。在叶绿体基质中CO2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首先与C5进行二氧化碳的固定,转化为三碳化合物(C3),进而形成淀粉和
蔗糖等。(2)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逐渐下降,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为不去除棉铃植株,由图1可知,其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28。(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淀粉和蔗糖的含量增加,因为叶片光合
产物会被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由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淀粉和蔗糖的输出量降低,在叶片积累。(4)根据图1可以看出,光合作用速率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的增加而降低,而图2则说明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在叶片中积累,
所以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反之可说明,如果叶片光合产物被及时运到植物体其他各器官被利用,则能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的进行。【点睛】关键:一是熟悉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物质变化以及二者的联系;二是结合曲线含义和小题干信息分析出导致光合作用中固定CO2的速率下降与叶片中淀粉和蔗糖的含量
上升的关系。8.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incident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1)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________________基
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癌变。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2)研究人员进行如下实验: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
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细胞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血清iPSCDB7MEF免疫
组77828空白组1089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高于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____________免疫。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具有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结合的
__________,iPSC具有潜在的预防和治疗癌症的应用前景。实验二:为了验证iPSC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细胞免疫。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下图中选择A~F
填入①~④处,则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答案】(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2).糖蛋白(3).体液(4).抗原(5).F(6).A【解析】【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免疫组的DB7和iPSC细胞与抗体结合率明显高于正常细胞,说明生
活的iPSC细胞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同样对DB7细胞起作用,说明DB7有与iPSC相似的抗原,可与iPSC刺激小鼠产生的抗体结合。【详解】(1)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癌变。与正常细胞
相比,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2)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两组的变量是:是否注射了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
。免疫组就会产生针对iPSC的抗体,该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
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高于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发生了体液免疫。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与iPSC相似的抗原,可与iPSC刺激小鼠产生的抗体结合。③综合表中全部数
据,免疫组的DB7和iPSC细胞和抗体结合率都比较高,而正常细胞和抗体结合率比较低,实验结果表明说明iPSC与癌细胞(DB7)表面具有类似的抗原,而正常细胞表面没有。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
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细胞免疫(对抗肿瘤,主要是细胞免疫起作用)。要验证iPSC与癌细胞(DB7)表面具有类似的抗原,实验过程中,一组小鼠注射DB7(标记为1组)
,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另一组(标记为2组)注射iPSC,4周后,取其T细胞(F)(这里边包含已经产生的效应T细胞)注射到1组(A),由于iPSC与癌细胞(DB7)表面具有类似的抗原,则2组产生的免疫细胞也能对抗1组小鼠的肿瘤,则1组小鼠的肿瘤
会变小,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抑制或治疗肿瘤生长。【点睛】分析解答本题关键要结合两个实验相关的题表、题图信息,明确两个实验的目的,一个是通过实验一验证体液免疫对抑制或治疗癌细胞的作用;实验二是研究细胞免疫对抑制或
治疗癌细胞的作用,进而厘清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从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入手,分析整个实验结果和得出对应的结论即可。9.某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甲所示,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图丙表示湿地中某鸟类种群一段时间内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
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请回答下列问题:(1)湿地中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物种组成的不同,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结构。(2)图甲中,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相互依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乙中,若草的总量不变,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1/2,理论上,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_____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
20%计算)。(4)图丙中,该鸟类的种群密度将会__________(填“增大”或“不变”或“减小”),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属于___________价值。【答案】(1).水平(2).分解者(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
、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4).1(5).增大(6).间接【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甲表示碳循环图解,根据A、B之间的双向箭头以及B、C、D都要指向A可知,A表示无机环境中CO2库,则B为生产者;再根据B、D都指向C,则D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①所示的生理过程是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②为消费者产生的
遗体、残骸等有机物被分解者利用。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由三条食物链构成;图丙表示湿地中某鸟类种群一段时间内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由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为增长型。【详解】(1)湿地中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是由于地势的不同
导致的物种组成不同,体现了湿地群落具有水平结构。(2)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A为CO2库,B为生产者,D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3)根据图乙分析,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1/2,理
论上,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kg,节省草(1×1/4×5×5+1×1/2×5×5×5)−(1×1/2×5×5+1×1/4×5×5×5)=25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25×20%×20%=1kg。(4)图丙中,由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该鸟类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大。湿地
生态系统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属于间接价值。【点睛】关键:一是分析图甲中碳循环图解中各种生态系统成分,突破口在双向箭头AB之间。二是(3)小题的与能量流动相关的计算,关键是要计算出
取食比例改变后与改变前相比,节省的草量,再转化为人增重。10.玉米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受其7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的控制,同时也受光照的影响。正常光照下,体细胞含2个A的植株,叶片呈深绿色;含1
个A的植株,叶片呈浅绿色;不含A的植株,叶片呈黄色,会在幼苗期后死亡。(1)正常照光下,深绿色植株和浅绿色植株杂交,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2)用射线处理一批基因型为AA的萌发种子,少部分幼苗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呈浅绿色,出现该变异的类型可能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若要进一步确定是哪种变异,在无需杂交实验前提下最简单的细胞学水平鉴定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现有浅绿色成熟植株甲,其7号染色体发生了部分缺失
,其中两种可能如图所示:若发生7号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会失去受精活力,为了进一步确定植株甲的基因A、a在染色体分布,现将植株甲进行自交得到F1,待F1长成成熟植株后,观察并统计表现型。请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①若F1成熟植株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植株
甲体细胞中基因A、a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符合图1;②若F1成熟植株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植株甲体细胞中基因A、a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符合图2。【答案】(1).AA∶Aa=1∶1(2).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数目变异或结构变异
)(3).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数目或形态)(4).深绿色和浅绿色(5).(全为)浅绿色【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正常光照下,深绿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浅绿色基因型为Aa,黄色基因型为aa(成熟时死亡)。【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在正常光照下,AA植株叶片呈深绿色,Aa植株叶片呈
浅绿色,二者杂交,F1产生AA和Aa两种基因型植株,比例为1:1。(2)用射线处理一批基因型为AA的萌发种子,少部分幼苗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呈浅绿色,出现该变异的类型可能是可能是基因突变(A→a),也可能是含A基因的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由于染色体片段缺失可在显微镜下
直接观察到,所以要进一步确定是哪种变异,可显微镜直接观察鉴定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即可。(3)浅绿色突变体成熟植株甲的体细胞基因型为Aa,如果基因A在片段缺失的7号染色体上,则基因a在正常7号染色体上,反之亦然。将植株甲进行自交得到F1,待F1长成成熟植株后,观察并统计F1表现型及比例。因
为含有片段缺失的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完成受精作用,则作为父本的植株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花粉。①若植株甲体细胞中基因A、a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符合图1,其产生的卵细胞有两种A:a=1:1,产生正常花粉只有一种A,则F1深绿色植株(AA):浅绿色植株(Aa)=1
:1;②若植株甲体细胞中基因A、a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符合图2,其产生的卵细胞有两种A:a=1:1,产生正常花粉只有一种a,则F1成熟植株全为浅绿色植株(Aa),因为aa为黄化苗死亡。【点睛】易错点:(2)小题中种子因突变而产生浅绿色(A_),容易漏掉一种可能的变
异类型;二是分析具有染色体缺失变异的浅绿色植株(Aa)自交产生的F1表现型及其比例时,一定要注意含7号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但卵细胞都是可育的。[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根据下面的实验装置图(图甲、乙)和果酒的生产工艺
流程简图(图丙)回答问题:(1)图甲所示装置可用于提取___________(填“橘皮精油”、“玫瑰精油”或“胡萝卜素”)。(2)制作果酒时可选用图乙的装置。为适当提高果酒的生产速率,进气口应_____________;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
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丙为樱桃果酒生产工艺流程简图,其中冲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樱桃榨汁前需要除去果柄,此操作是在冲洗之____________(填“前”
或“后”)进行的。为了提高樱桃的出汁率,在压榨前可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酶。(4)若是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酵母菌应使用________培养基。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分析,樱桃果汁能够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水、无机盐和_______________。(5)樱桃果酒制作是否成功
,发酵后可在酸性条件下用___________溶液来鉴定。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_____(填“能”或“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成醋酸。【答案】(1)玫瑰精油(1分)(2)先打开后关闭(少答不给分)既可以放气,又可防止污染(答出一点给1分)(3)洗去浮尘
(类似答案可酌情给分)后(1分)果胶(1分,多答“纤维素酶”不扣分)(4)选择碳源、氮源(少答给1分,错答不给分)(5)重铬酸钾(1分)不能(1分)【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详解】(1)图甲是蒸馏装
置,应是提取玫瑰精油的装置,橘皮精油提取用压榨法,胡萝卜素提取用萃取法。(2)为适当提高果酒的生产速率,进气口应先打开让酵母菌进行繁殖,然后关闭可以发酵产生酒精,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
既可以放气,又可防止污染。(3)图丙为樱桃果酒生产工艺流程简图,其中冲洗的目的是洗去浮沉;除去果柄应在冲洗之后,以防止被微生物污染;为了提高出汁率应加入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分解细胞壁,同时还可以提高澄清度。(4)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酵母菌应使用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要能有提供碳
源、氮源、水和无机盐。(5)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检测,如果出现灰绿色说明有酒精的产生;在酒精发酵旺盛时,因为是厌氧条件而醋酸菌是需氧型微生物,此时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成醋酸。[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将苏云金芽孢杆菌Bt毒蛋白基因导入
棉花细胞中,可获得转基因抗虫棉,其过程如图所示:(1)过程①所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_,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程③将棉花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共同培养,旨在让重组Ti质粒上的__________
________转移进入棉花细胞,并整合到棉花细胞的___________上。(3)若要检测转基因棉花细胞中Bt毒蛋白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用__
_____________做探针;若要鉴定转基因棉花是否被赋予抗虫特性,需要做____________实验。(4)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可以大大减少_____________的使用,以减轻环境污染。【答案】(1).限制酶和D
NA连接酶(2).作为标记基因,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3).T-DNA(4).染色体DNA(5).分子杂交(6).标记的Bt毒蛋白(目的)基因(7).抗虫接种(8).农药(杀虫剂)【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转基因抗虫棉的培
育过程图,主要包括: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采用农杆菌转化法);③将棉花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共同培养,并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④⑤再分化、发育,将离体棉花植株培育成抗虫棉还需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详解】(1)过程①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需
要同种限制酶对含有Bt基因的DNA和Ti质粒进行酶切和连接,故需要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其作用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2)过程③中将棉花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共同培养的目的是让T-DNA进入棉花细胞,并整合到棉
花细胞的染色体DNA上。(3)若要检测转基因棉花细胞中Bt毒蛋白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应采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用标记的Bt毒蛋白(目的)基因做探针;检验转基因棉的抗虫性状,常用方法是投放棉铃虫,做抗虫接种实验,若棉铃虫大量死亡,说
明转基因成功。(4)种植转基因抗虫棉能减少农药的使用,以减轻环境污染。【点睛】熟悉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和操作原理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