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陕西省延安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5)页,433.18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2fd2cc1cf6535968f8834b2372c940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一年级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中,下列关于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杂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B.纯合子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C.隐性性状的个体不一定是纯合子D.显
性性状的个体不一定是杂合子【答案】D【解析】【分析】1、纯合子: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再由此合子发育而成的新个体。如基因型为AAbb、XBXB、XBY的个体都是纯合子。纯合子的基因组成中无等位基因
,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配子(雌配子或雄配子),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2、杂合子: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再由此合子发育而成的新个体。如基因型为AaBB、AaBb的个体。杂合子的基因组成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因
此至少可形成两种类型的配子(雌配子或雄配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详解】A、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A错误;B、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B错误;C、隐性性状的个体一定是纯合子,C错误;D、显性性状的个体不一定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如DD和Dd都可表现为高茎的显性性状,
D正确。故选D。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摩尔根利用该方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孟德尔进行的测交实验就是“演绎”过程C.“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属于“发现问题"阶段D.“若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数量相等的表型”,属
于“假说”阶段【答案】A【解析】【分析】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说一演绎推理一实验验证一得出结论。1、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2、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
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3、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4、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
等的类型。5、得出结论:即分离定律。【详解】A、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利用果蝇做杂交实验,证明了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正确:B、孟德尔进行的测交实验是“实验验证”过程,实验结果证明测交后代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B错误;C、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中,他做出的假设是:生物的性状是
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故“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属于“假说"阶段,C错误;D、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中,他的演绎推理是:如果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
数量相等的类型,故“若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数量相等的表型”,属于“演绎推理”阶段,D错误。故选A。3.豌豆种子中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用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与YYrr的个体杂交,F1的表型比例是(
)A.9:3:3:1B.1:1:1:1C.3:1D.1:1【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
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此,YyRr的个体与YYrr的个体杂交,后代基因型有YYRr、YYrr、YyRr、Yyrr,其比例为1:1:1:1,则F1的表型比例是黄色圆粒(YYRr、YyR
r):黄色皱粒(YYrr、Yyrr)=1:1。故选D。4.人类的肤色由A/a、B/b、E/e三对基因共同控制,且这三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ABBEE为黑色,aabbee为白色,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例如,基因型为AaBbEe、AABb
ee与aaBbEE等与含任何三个显性基因的肤色一样。若有一对亲本双方的基因型为(AaBbEe×AaBbee),则子代肤色的基因型和表型分别有多少种()A.27,7B.18,6C.27,9D.16,7【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
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由于人的肤色由A/a、B/b、E/e三对基因共同控制,且这三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且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若有
一对亲本双方的基因型为(AaBbEe×AaBbee),则后代中的基因型有3×3×2=18种可能;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其中AaBbEe最多产生3个显性基因,AaBbee最多产生2个显性基因,故根据其中含有的显性基因的数目来分,含显性基因数目依次为0、1、2、3、4、5,共
6种类型,即后代中会有6种表现型。故选B。5.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I时期均存在同源染色体B.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分裂I前期的染色体行为不同C.减数分裂I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均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D.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是
减数分裂II前期的4倍【答案】C【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
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
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
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有丝分裂过程和减数分裂I中都存在同源染色体,A正确;B、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分裂I前期的染色体行为不同,减数分裂I前期的染色体存在联会和交叉互换的
现象,而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的分布,B正确;C、减数分裂I后期存在姐妹染色单体,C错误;D、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减数分裂II前期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则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是减数分裂II前期的4倍,D正确。故选C。6.某哺乳动物
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某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染色体,a~h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所处时期为前期ⅡB.①与②的分离发生在后期Ⅰ,③与④的分离发生在后期ⅡC.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均为卵细胞的2倍D.a和e同时进入一个卵细胞的概率
为1/16【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两两配对联会的现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该细胞的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据此答题。【详解】A、根据形成四分体可知,该时期处于前期Ⅰ,为初级卵母细胞,A错
误;B、①与②为同源染色体,③与④为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均发生在后期Ⅰ,B错误;C、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核DNA分子数为8,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核DNA分子数为2,C错误;D、a和e进入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概率为1/2×1/2=1/
4,由次级卵母细胞进入同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2×1/2=1/4,因此a和e进入同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4×1/4=1/16,D正确。故选D。7.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摩尔根所做的一系列实验中,能够验证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
果是()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红眼个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眼,雌、雄比例为1:1B.F1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均为1:1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红眼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红眼全部为雌性【答案】D【解析】【分析】萨顿通过类比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利用测交的方式验证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A、白眼基因无论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当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红眼杂交,F1都全部表现红眼,且雌雄比例1:1,A错误;B、F1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说明这一对性状遗传与性别有关,能判断白
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是不能验证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错误;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均为1:1,则白眼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C错误;D、在摩尔根所做的一系列实验中,采用测交的方式
验证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白眼雌性与野生型红眼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红眼全部为雌性,能够验证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D。8.分析下面家族中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Ⅲ10肯定有一个致病
基因是由Ⅰ1传来的C.Ⅲ8和Ⅱ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D.Ⅲ8和Ⅲ9婚配,后代子女发病率为14【答案】C的【解析】【分析】图示是某遗传病的家谱图,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由于5号和6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10号,所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
Ⅲ10的遗传致病基因来源于5号和6号,5号的致病基因由Ⅰ2传来,B错误;C、Ⅲ8的父母表现正常,但其兄弟7号患病,所以父母的基因型是Aa,本人基因型都是1/3AA、2/3Aa,则Ⅱ5的父亲和女儿基因型是Aa,所以两者相同的概率是2/3,C正确;D、Ⅲ8和Ⅲ9的基因型都是1/
3AA、2/3Aa,所以后代子女发病率为2/3×2/3×1/4=1/9,D错误。故选C。9.如果用3H、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同位素是()A.可
在外壳中找到3H和35SB.可在DNA中找到3H和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35S和32PD.可在DNA中找到3H、32P和35S【答案】B【解析】【分析】1、DNA中含有3H、32P,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所以能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检测到3H、32P放射性。3H、35S标记了
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将外壳留在细菌外,所以在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检测不到3H、35S放射性。2、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详解】AC、由于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
白质外壳,而标记都在亲代噬菌体上,所以不能在外壳中找到3H、32P、35S,AC错误;BD、由于3H在亲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都有,32P只存在于亲代噬菌体DNA,35S只存在亲代噬菌体蛋白质;噬菌体侵
染细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其DNA进入细菌,以自身DNA为模板,利用细菌提供原料,所以可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找到3H和32P,B正确,D错误。故选B。10.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个DN
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的数目是相等的B.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氢键连接C.DNA由两条方向相同的单链盘旋而成D.磷酸与含氮碱基交替连接构成DNA链的基本骨架【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空
间结构为双螺旋结构,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详解】A、每个DNA分子由多个脱氧核苷酸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由一个碱基、一个磷酸、一个脱
氧核糖组成,因此每个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的数目是相等的,A正确;B、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磷酸二酯键连接,B错误;C、DNA由两条方向相反的单链盘旋而成,C错误;D、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链
的基本骨架,D错误。故选A。11.DNA分子中腺嘌呤的数量为M,占总碱基数的比例为q,若此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MB.(2n-1)M/(1-2q)C.(2n-1)(1-2q)M/2qD.(2n-
1)M/2nq【答案】C【解析】【分析】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
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详解】根据DNA分子中胸腺嘧啶的数量为M,占总碱基数的比例为q,可推测出该DNA分子中鸟嘌
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M/q-2M)÷2=(1-2q)M/2q;由于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为(2n-1)×(1-2q)M/2q=(2n-1)M(1-2q)/2q,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
.某DNA分子含有10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的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10%,另一条链上的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0%。该DNA分子第4次复制所需要的鸟嘌呤的数目是()A.1200个B.2400个C.4800个D.9600个【答案】B【解析】【分析】某DNA分子含
有10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的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10%,另一条链上的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0%,说明DNA中T占1/2×(10%+30%)=20%,为1000×20%=200个。T+G=A+C=50%,则G占30%,为1000×30%=300个。【详解】DNA复制3
次,得到8个DNA,DNA第4次复制,需要新合成8个DNA,每个DNA含有300个G,因此共消耗G为300×8=2400个。故选B。13.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等位基因A、a的两个DNA分子中(A+G)/(T+C)的
值相同B.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G+C=28%,则DNA分子中A占22%C.豌豆体细胞中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在产生配子时成对的基因都彼此分离D.在DNA分子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碱基【答案】A【解析】【分
析】1、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基因的主要载体。2、一个DNA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由于双链DNA分子中A=T,G=C,因此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等位基因A、a的两个DNA分子中(A+G)/(T+C)的比值都是1
,A正确;B、双链DNA分子中,若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G+C=28%,则DNA分子中C+G=28%,A+T=72%,A=T=36%,B错误;C、豌豆体细胞中的基因主要在细胞核中,但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基因,细胞核中的基因成对存在
,但细胞质中的基因不成对存在,因此豌豆体细胞中的基因不都是成对存在的,C错误;D、在DNA分子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2个磷酸基团和一个碱基,每条链一端有1个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1个磷酸基团和一个碱基,D错误。故选A。14.下列关于密码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B.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C.每种密码子都有相应的反密码子与之互补配对D.密码子的通用性可以例证生物有共同的祖先【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
质,所有已知的生命,都利用基因表达来合成生命的大分子。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RNAP)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在核糖体。【详解】A、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
密码子的排序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序,A正确;B、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与一种tRNA对应,B正确;C、终止密码子没有相应的密码子与其配对,C错误;D、密码子的通用性是指多种密码子对应于一种氨基酸,
可以例证生物有共同的祖先,D正确。故选C。15.下列关于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均相同B.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都伴随氢键的断裂与形成C.DNA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的细胞内
,而转录和翻译发生在分裂期的细胞内D.DNA复制和转录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位于DNA、RNA上【答案】B【解析】【分析】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
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DNA复制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T、T-A、C-G、G-C,转录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T-A、
C-G、G-C,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U-A、C-G、G-C,三者的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A错误;B、DNA复制、基因转录及翻译过程中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都会发生碱基对的形成和断裂,因此三者都伴随氢键的断裂与形成,B正确;C、DNA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的细胞内,转录主要
发生在分裂间期的细胞内,翻译可发生在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所有细胞内,C错误;D、DNA分子复制和转录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位于DNA上,D错误。故选B。16.下面是几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机理以及中心法则的图解。
①环丙沙星:抑制细胞DNA解旋酶的活性;②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以阻止其发挥作用;③利福平: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环丙沙星会抑制a过程B.利福平将会抑制b过程C.红霉素可以抑制b和d过程D.e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答案】C【解析】【分析】中心法则的内容:信息可以从
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RNA或DNA。中心法则的后续补充有: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这两条途径。【详解】A、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胞D
NA解旋酶的活性,a过程是DNA复制过程,该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即环丙沙星是通过抑制解旋酶的活性抑制DNA复制的,A正确;B、利福平能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该酶在转录过程中起作用,因此利福平能通过抑制RNA聚合酶活性抑制转录过程,B正确;C、红霉素能与核糖体
结合以阻止其发挥作用,而翻译过程需要核糖体,因此红霉素能抑制翻译过程,即红霉素能抑制图中的d过程,但不能抑制转录过程,C错误;D、e过程为逆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D正确。故选C。17.下列有关基因与性状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体中
一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决定B.血红蛋白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血红蛋白结构一定发生改变C.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同时受环境影响,二者共同对生物的性状起作用D.真核生物的性状从根本上来
说决定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详解】A、生物体中的一个基因可能与多个
性状有关,一个性状也可能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A错误;的B、由于多个密码子可编码同一种氨基酸,所以血红蛋白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血红蛋白结构不一定发生改变,B错误;C、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同时受环境影响,二者共同对生物的性状起作用,C正确;D、真核生物的遗传
物质是DNA,DNA中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因此,真核生物的性状从根本上来说决定于DNA上碱基的排列顺序,D错误。故选C。18.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在低等生物、高等动植物以及人体中都会发生,因此具有随机性B.基因
突变能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变C.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增添和替换中对性状影响较小的通常是增添D.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变化有明确的因果关系,【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
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详解】A、基因突变在低等生物、高等动植物以及人体中都会发生,这是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的表现,A错误;B、基因
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突变的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即改变了基因的碱基序列,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没有改变,B正确;C、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增添和替换方式中对性状影响较小的通常是替换,C错误;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能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基因突变与环境变化
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D错误。故选B。19.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C.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
【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重组是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
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详解】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基因突变才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错误;B、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只可能产生新的基因组合,但新的基因组合也不一定就表现出新的性状,B正确;C、自然情
况下,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生物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C正确;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D正确。故选A。20.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染色体组内没有同源染色体B.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二倍体C.由配子
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无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D.多倍体植株一般茎秆粗壮,果实、种子较大【答案】B【解析】【分析】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
遗传信息。2、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做几倍体。3、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单倍体。【详解】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A正确;B、由受精卵发育
而来的个体,体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做几倍体,因此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二倍体,B错误;C、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单倍体,即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无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C正确;D、多倍体植株一般茎秆粗壮,果实、种子较大,糖类等营
养物质含量比较高,D正确。故选B。21.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图中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B.
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C.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答案】C【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增加、倒位或易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个别染
色体的增加或者减少、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者减少。【详解】细胞a中某一染色体多出了一条,形成三体,为染色体数目个别增加;细胞b中一条染色体上4号片段重复出现,属于染色体片段重复;细胞c中每种染色体都是三条,含有3个染色体组,属于三倍体;细胞d中有一条染色体上缺失了3
和4两个片段,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C正确。故选C。22.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可能携带致病基因B.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其女儿均正常C.女性患者与正常男性婚配,儿子都正常,女儿都患病D.患者中女性多于男
性,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方是患者【答案】D【解析】【分析】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患者女性多于男性;连续遗传;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女患者中因可能存在杂合子,故其子女不一定患病。【详解】A、该致病基因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决定的,表现正常的夫
妇,性染色体上不可能携带该显性致病基因,A错误;B、若用A/a表示相关基因,男患者(基因型为XAY)的后代中,女儿(基因型为XAX-)全患病,B错误;C、女患者可以是杂合子(基因型为XAXa),与正常男性(基因型为XaY)婚配,其后代儿子(基因型为XAY、XaY)可能患病,女儿(基因型为X
AXa、XaXa))可能正常,C错误;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患者的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一定来双亲之一,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方是患者,D正确。故选D。2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杂合子筛查对预防各类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B.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致病
基因引起的遗传病C.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引起的D.调查人类遗传病发病率时,应以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答案】C【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
合征)。【详解】A、杂合子筛查对预防隐性致病基因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A错误;B、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错误;C、猫叫综合征是由于人的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C正确;D、调查人类遗传病发病率,
应该在人群中随机调查,D错误。故选C。24.在农业生产中,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能有效改良作物品质,提高产量。下列有关作物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A.六倍体普通小麦和二倍体黑麦杂交,选择子代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就能得到八倍体小黑麦B.青霉素高产菌株的选育原理和杂交水稻的原
理相同C.利用单倍体育种可获得能正常生殖的纯合个体,明显缩短了育种的年限D.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答案】C【解析】【分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
体数目变异。【详解】A、六倍体普通小麦和二倍体黑麦杂交后,子代是异源四倍体,含有黑麦的1个染色体组和六倍体普通小麦的3个染色体组,该异源四倍体不育,不能产生花粉,因此不能选择子代花粉进行离体培养,A错误;B、青霉素高产菌株的选育原理和培育太空椒的原理相同,都是基因突变,但杂交水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错误;C、利用二倍体培育的单倍体的细胞内不含等位基因,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加倍,形成能正常生殖的纯合个体,优点是明显缩短了育种的年限,C正确;D、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最常用的方法是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错误。故选C。25.下列关于生物育种
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杂交育种中,通过杂交、选择等手段可导致生物进化B.在单倍体育种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C.在多倍体育种中,可通过低温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D.在诱变育种中,通过紫外线照射可造成细胞内基因结构的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如下表:【详解】A、在杂交育种中,通过杂交、选择等手段可导致生物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物发生了进化,A正确;B、由于单倍体高度不育,因此在单倍体育种中,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B错误;C、在多倍体育种中,可通过低温或秋水仙素诱导细胞内染色
体数目加倍,C正确;D、紫外线照射能增加DNA分子上的碱基发生变化的几率导致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B。26.下列不属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取的药物是()A.从大肠杆菌体内获得白细胞介素B.从酵母菌体内获得干扰素C.从大肠杆菌体内获得胰岛素D.从青霉菌体内获得青霉素【答案】D【解析】【分析】基
因工程药物(从化学成分上分析都应该是蛋白质):(1)来源:转基因工程菌。工程菌是指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率表达的菌株类细胞系。(2)成果:人胰岛素、细胞因子、抗体、疫苗、生长激素、干扰素等。【详解】A、利用基因工程技
术可制取药物,如将外源白细胞介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中并表达制取白细胞介素,A错误;B、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制取药物,如使外源干扰素基因酵母菌体内表达获得干扰素,B错误;C、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制取药物,如使外源胰岛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体内表达获得胰岛素,C错误;D、青霉素是青霉菌
自身基因表达产生的,因此在青霉菌体内提取的青霉素不属于基因工程药品,D正确。故选D。27.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A.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并且可以根据环境条件的改变定向产生适应该环境的变异B.杂交育种时,通常是在子二代就能筛选出能够稳定遗传的具备优良性状的植株C.利用单倍体育种
的方法,获得的植株长得弱小且高度不育D.基因工程育种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答案】D【解析】【分析】单倍体育种的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幼苗→染色体数目加倍→纯合子→选择所需要的品种类型,最终得到的植株都是可育的纯合子,所以
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详解】A、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以提高突变率,但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不能根据环境条件的改变定向产生适应该环境的变异,A错误;在B、杂交育种时,若选育显性优良纯合子,则需从子二代中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连续
自交,直到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只选育隐性优良纯合子,子二代就能筛选出能够稳定遗传的具备优良性状的植株,B错误;C、单倍体植株往往长得弱小且高度不育。但利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获得的植株均为正常植株,均可育,C错误;D、通俗地说,基因工程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
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因此基因工程育种,既能打破生殖隔离,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D正确。故选D。28.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的是()A.生物进化的原因B.现存生物适应性的
原因C.可遗传变异的原因D.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答案】C【解析】【分析】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同时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故现代生物进化论中对
种群水平及基因水平的研究是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正与发展。【详解】A、达尔文认为,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这就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A不符合题意;B、达尔文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了现存生物适应性的原因,B不符合题意;C、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自然选择学
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不能解释可遗传变异的原因,C符合题意;D、生物生存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原因,D不符合题意。故选C。29.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
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不断发生耐药性变异的结果C.菜青虫不断变异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D.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答案】D【解析】【分析】变异与选择无关,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先有了各种类型
的变异,才能自然选择出最适于环境的变异。【详解】A、菜青虫先发生抗药性变异,农药只是起选择作用,A错误;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选择的结果,B错误;C、农药起选择作用,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C错误。D、通过选择导
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D正确;故选D。30.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生物是以种群为单位进化的B.若没有可遗传的变异,生物就不可能
进化C.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这是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的D.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着一定的方向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为,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
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详解】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B、可遗传的变异如突
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若没有可遗传的变异,生物就不可能进化,B正确;C、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但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需要长期的地理隔离,如植物中多倍体的形成,C错误;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
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31.下图为某家庭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
)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填“X”、“Y”或“常”)染色体上,是_____(填显、隐)性
遗传病。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填“X”、“Y”或“常”)染色体上,是_____(填显、隐)性遗传病。(2)Ⅱ-2的基因型为_____,Ⅲ-3的基因型为_____。(3)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
__。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答案】(1)①.常②.隐③.X④.隐(2)①.AaXBXb②.AAXBXb或AaXBXb(3)①1/24②.1/8【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Ⅱ-1和Ⅱ-2都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
病的儿子(Ⅲ-2),说明甲病是隐性遗传病,但Ⅰ-1的儿子正常,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3和Ⅲ-4都不患乙病,但他们有患乙病的孩子,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已知Ⅲ-4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说明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小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甲遗
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是隐性遗传病;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是隐性遗传病。【小问2详解】根据Ⅲ-2(aa)和Ⅳ-2(XbY)可推知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根据Ⅳ-2(XbY)可知Ⅲ-3
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Xb,根据Ⅱ-1和Ⅱ-2的基因型均为Aa可知,Ⅲ-3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或Aa,因此Ⅲ-3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小问3详解】从患甲病角度分析,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
Aa,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Ⅲ-4的基因型为Aa,可推知后代患甲病的几率为2/3×1/4=1/6,正常的概率是5/6;从患乙病角度分析,Ⅲ-3的基因型为XBXb,Ⅲ-4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Ⅲ-4的基因型
为XBY,可推知后代患乙病男孩的几率为1/4,正常的概率为3/4,因此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1/4×1/6=1/24。从患乙病角度分析,Ⅲ-3的基因型为XBXb,Ⅲ-4的基因型为XBY,可推知Ⅳ-1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XBXB、1/2XBXb,正常
男性的基因型为XBY,可推知后代患乙病男孩的几率为1/2×1/4=1/8。【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和题文信息推断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进行相关
概率的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32.图1、图2表示人体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相关过程(图2中甘、丙等表示甘氨酸、丙氨酸等),据图回答:(1)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图1、图2分别表示_______和_______过程。(2)如果②发生改变,生物的性状_______改变,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图1中②和③在组成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2中c表示_______,其功能为_________________,色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若图中多肽a由60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则①中至少含有
_______个碱基对。(4)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转录②.翻译③.不一定④.密码子的简并性⑤.②含有脱氧核糖,③含有核糖⑥.tRNA⑦.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⑧.UGG⑨.180⑩.提高
翻译效率(少量mRNA分子就能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考查对转录、翻译过程的理解。解答本题,可根据图示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判断图中转录、翻译过程的模板、原料和
产物。(1)图1表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转录过程;图2表示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翻译过程。(2)DNA中②脱氧核苷酸发生改变,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原因是突变后对应的密码子决定的氨基酸没有改变,即密码子的简并性。图1中②和③均含有胞嘧啶,但分别为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②含有脱氧核糖,③含有核糖。(3)图2中c表示tRNA,其功能为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色氨酸的密码子是mRNA上对应的三个碱基,为UGG,若图中多肽a由60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则d至少含有180个碱基,①中至少含有180个碱基对。(4)一个mRNA分
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可同时进行多条多肽链的合成,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同种蛋白质。33.农业上常用的育种方法如下:a.甲品种×乙品种→F1→F1自交→F2人工选择(汰劣留良)→自交→F3→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b.
甲品种×乙品种→F1→F1花粉离体培养得到许多单倍体小苗→秋水仙素处理→若干植株→F2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c.正常幼苗→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d.种子搭载人造卫星到太空→返回地面种植→性状稳定的新品种(1)a方法
属于常规的___________育种,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中的个体还需要经过若干代的自交、鉴别,直到不发生分离为止,这是因为新品种一定要是___________。(2)
b方法与a方法相比,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c途径获得的新品种属于_____________倍体,它们往往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育种中使用的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d方法中搭载的种子应当是________________(“干燥的”、“萌发的”、“休眠的”);此种育种的遗传学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杂交②.F2代开始发生性状分离③.纯合子④.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获得纯系植株⑤.多倍体⑥.器官粗壮,营养丰富,发育延迟、结实率低等⑦.细胞分裂时,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⑧.细胞分裂前期⑨.萌发的⑩.基因突变【解析
】【分析】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需要经过多代连续自交才能获得稳定遗传的个体;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需要处理大量的材料;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需要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分析可知:a属于杂交育种;b属于单
倍体育种;c属于多倍体育种;d属于诱变育种。【详解】(1)a方法属于杂交育种,由于F2代开始发生性状分离,故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选中的个体不一定是纯合子,还需要经过若干代的自交、鉴别,直到不发生分离为止,此时获得的新品种才是纯合子。(2)b方法单倍体育种与a方法杂交育种相比,
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获得纯系植株。(3)c属于多倍体育种,通过c途径获得的新品种属于多倍体,特点为器官粗壮,营养丰富,发育延迟、结实率低等。秋水仙素可以抑制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引起染色体数目的加倍。(4)d方法诱变育种,搭载的种子应当是萌发的种子,分裂较旺盛,容易发生变异;诱变育
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点睛】单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处理的是单倍体幼苗;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可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34.根据相关生物进化理论回答下列问题:Ⅰ.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的概念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①代表了___________。图中③是指_____________
_。图中②包括______________。图中④是指_______________。Ⅱ.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2)如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Y是指_______________。(3)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
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4)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__加剧,一部分个体被淘汰。(5)果蝇灰体(B)对黑檀体(b)为显性,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F1中灰体果蝇8400只
,黑檀体果蝇1600只。F1中b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Bb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__;如果该种群出现个体迁出现象,那么该种群会不会进化?为的什么?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②.自然选择学说③.突变和
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④.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自然选择(3)基本单位(4)生存斗争(5)①.0.4②.0.48③.会,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解析】【分析】Ⅰ、分析题图: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②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
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③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④表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Ⅱ、分析图可知:X表示变异、Y表示自然选择、Z表示隔离,这三者是生物进化
中的基本环节,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保存有利性状,淘汰不利性状,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变化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是两个物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小问1详解】分析题图可得: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②
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③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④表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小问2详解】分析题图可得:X表示变异
、Y表示自然选择、Z表示隔离。【小问3详解】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小问4详解】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生存斗争加剧,一部分个体被淘汰。【小问5详解】F1中灰体果蝇8400只,黑檀体果蝇160
0只,则F1中bb的频率=1600÷(1600+8400)=0.16,所以b的基因频率为0.4,B的基因频率为0.6,Bb的基因型频率为0.4×0.6×2=0.48。如果该种群出现个体迁出现象,因为种群基
因频率发生改变,所以该种群会进化。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