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DOC
  • 阅读 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1.303 MB
  • 2024-10-2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2 已有6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共(15)页,1.303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24c07ff0e4f61f2579feb3205a606a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练习化学试题说明: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2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2分)1.下列属于弱电解质的物质是A.NaCl

B.3CaCOC.3NHD.32NHHO2.下列各组离子在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A.Cu2+、Na+、SO24−、HCO3−B.Na+、NH4+、MnO4−、I-C.K+、Mg2+、Fe2+、Cl-D.Na+、NO3−、SO2

4−、CO23−3.下列操作可以使水离子积常数Kw增大的是A.加热B.通入少量氯化氢气体C.通入少量氨气D.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4.下列措施不能..加快Zn与1mol/LH2SO4反应产生H2的速率的是A.用Zn粉代替Zn粒B.滴加少量的CuSO4溶液C.升

高温度D.再加入1mol/LCH3COOH溶液5.下列事实可以证明氨水是弱碱的是A.0.1mol/L氨水溶液pH13B.0.1mol/L的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C.氨水与3Fe+盐反应生成3Fe(O

H)D.氨水的导电性比NaOH溶液弱6.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催化剂a、b能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的B.在催化剂b表面形成氮氧键时不涉及电子转移C.催化剂a表面发生了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极性共价键的形成D.

如果向容器中放入1molN2和3molH2,最终可以生成2molNH37.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对于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22H(g)+I(g)2HI(g),压缩容器体积,混合气体颜色变深B.把食品存放在冰箱里可延长保质期C.合成氨工业中使用铁触媒作催化剂D.配制FeCl3溶液,

常将FeCl3晶体溶于较浓的盐酸中8.在反应22HIH2I⎯⎯→+中,有关反应条件改变使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增大(HI)c,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大C.升高温度,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加D.增大压强,活化分

子的百分数增大9.2SO2(g)+O2(g)⇌2SO3(g)H<0是工业制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其他条件不变,使用催化剂能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SO2的平衡转化率B.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但SO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C.其他条件不变,通入过量空

气能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但化学平衡常数不变D.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能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SO2的平衡转化率,但生产成本增加10.向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KI溶液,反应历程是:i.H2O2+I−=H2O+IO−;ii.H2O2+I

O-=H2O+O2↑+I−,H2O2分解反应过程中不加KI溶液和加入KI溶液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KI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B.曲线②代表加入KI的能量图C.KI能增大H2O2的分解速率D.反应i是放热反应,反应ii是吸热反应11.一定温度下,100m

LN2O5的CCl4溶液发生分解反应:2N2O5⇌4NO2+O2。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换算成对应时刻N2O5的浓度如下表。t/min0102030…8090c(N2O5)/(mol·L−1)1.400.960.660.45…

0.110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N2O5)=0.044mol·L−1·min−1B.10~2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N2O5)<0.044mol·L−1·min−1C.10~20min放出的O2体积为0.336L(标准状况)D.80min后反

应达到平衡,2v正(N2O5)=v逆(O2)1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碳酸显酸性:2233HCO2HCO+−+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2323COHOHCOOH−−−++C.用()42KAlSO作净水剂:323Al3HOAl(OH)3H+++=+D.“84消毒液”中加少量醋增强漂白性:

ClOHHClO−++=13.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CH3COO-的水解程度增大B.溶液的pH减小是CH3COO-水解平衡移动的结果C.NH4Cl可促进CH3COO-的水解D.混合液中c(CH3C

OO-)和c(CH3COOH)之和大于c(Na+)A.AB.BC.CD.D14.元素铬(Cr)的几种化合物存在下列转化关系:22HOKOH23224227CrOKCrOKCrOKCrO⎯⎯⎯⎯→⎯⎯⎯⎯→⎯⎯⎯→溶

液溶液试剂A①②③固体溶液(绿色)溶液(黄色)溶液(橙红色)已知:222724CrOHO2CrO2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反应①表明23CrO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B.反应②2KCrO表现出还原性.C.反应①③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D

.反应③的颜色变化是由化学平衡移动引起的,则试剂A可以是NaOH溶液15.已知122H(g)Cl(g)2HCl(g)183kJmolH−+==−,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物质2H2ClHCl1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kJ436a431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A.a=243B.2H(g)和2Cl(g)的总能量小于2HCl(g)C.21LH完全反应放出183kJ热量D.生成2HCl(l)的能量变化小于183kJ16.ICl与2H能发生反应:()()()()22Hg2IClgIg2HClg+=+H0。已知:①该

反应由两个基元反应分步完成,第一步为()()()()2HgIClgHIgHClg+=+1ΔH②两步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a1E、a2E,且a1a2E>E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第一步为氧化还原反应B.第一步的化学反应速率大于第二步的化学反应速率

C.已知键能:HHII−−,可推知键能:HClICl−−D.第二步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IgIClgHClgIg+=+21ΔH=ΔH-ΔH17.某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

生反应22H(g)I(g)2HI(g)+,体系中各物质浓度的有关数据如下。容器起始浓度平衡浓度()()12cH/molL−()()12I/molL−c()1(HI)/molLc−()1(HI)/molLc−甲0.010.0100.

004乙0.010.020a丙0.010.010.02b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中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4K=B.乙中2H的平衡转化率等于20%C.丙中反应逆向进行D.ab0.004=18.常温下,下列

4种溶液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编号①②③④溶液氨水氢氧化钠溶液醋酸盐酸pH111133A.溶液①、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氯化铵晶体后,两种溶液的pH均减小B.溶液①、④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4ClNHOHHcccc−+−+C.等体积的③、④分别与NaOH溶液中和时

,两种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不同D.aL溶液④与bL溶液②混合后,若所得溶液的pH=4,则a:b=11:919.实验小组利用传感器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a2CO3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CO23−+Ca2+=CaCO3↓B.滴加Na2CO3溶液的pH变化曲线与滴加蒸馏水的基本重合,说明Na2CO3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时OH-未参与反应C.滴加NaHCO3溶液的pH变化与滴加Na2CO3

溶液的有明显差异,原因是滴加NaHCO3溶液的烧杯中HCO3−消耗了OH-D.NaHCO3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O3−+OH-=CO23−+H2O20.借助pH传感器测得30.1mol/LNaHCO溶液在先升

温、后降温过程中pH变化如下图所示:图1.升温过程中溶液pH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数据的分析中,不合理...的是A.图1中25℃时,溶液中存在关系:()()()23233HCOHCOCOccc−−B.图1中25~45℃过程,溶液pH逐渐减小,说明3HCO−及水

的电离平衡正移对pH影响大于3HCO−水解平衡正移对pH的影响C.图2中降温过程,溶液pH逐渐增大,可能是3HCO−或23CO−水解平衡正移所致D.图1中45~60℃过程,溶液pH逐渐增大,可能是3NaH

CO分解,()23COc−逐渐增大导致的结果21.小组同学探究盐溶液对反应Fe3++SCN-[Fe(SCN)]2+(血红色)的影响。将2mL0.01mol/LFeCl3的溶液与2mL0.02mol/L的KSCN溶液混合,分别加入等量的试剂

①~④,测得平衡后体系的透光率如下图所示。已知:ⅰ.溶液血红色越深,透光率越小,其它颜色对透光率的影响可忽略ⅱ.Fe3++4Cl-[FeCl4]-(黄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注入试剂①后溶液透光率增大,证明Fe3++SCN-[Fe(SCN)]2+

逆向移动B.透光率③比②高,可能是阳离子种类或溶液pH导致的C.透光率④比③高,可能发生了反应()24ClFeClFeSCN4SCN−+−−++D.若要证明试剂③中Cl-对平衡体系有影响,还应使用0.04mol/L的KNO3溶液进行实验第二

部分非选择题(共58分)22.工业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其反应为:223N(g)3H(g)2NH(g)Δ92.4kJ/molH+=−。(1)合成氨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①有利于提高原料利用率的措施是_______(至少写出两条,下同);②有利于提高单

位时间内氨的产率的措施有_______。(2)下图中的实验数据是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不同温度(200℃、400℃、600℃)、压强下,平衡混合物中3NH的物质的量分数的变化情况。①曲线a对应的温度是_______。②M、

N、Q点平衡常数MK、NK、QK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23.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做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CO资源化利用对缓解碳减排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在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烷的反应体系中,主要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Ⅰ:122421

CO(g)4H(g)CH(g)2HO(g)Δ164.7kJmolH−++=−。反应Ⅱ:12222CO(g)H(g)CO(g)HO(g)Δ41.2kJmolH−++=+反应Ⅲ:122432CO(g)2H(g

)CO(g)CH(g)Δ247.1kJmolH−++=−向恒压、密闭容器中通入21molCO和24molH,平衡时体系内4CH、CO、2CO的物质的量(n)与温度(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1)反应Ⅰ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2)盖斯定律

的重要价值是可以利用已知反应的反应热求得未知反应的反应热,利用上述反应计算422CH(g)HO(g)CO(g)3H(g)++的H=_______。(3)结合反应Ⅱ、Ⅲ,解释图中CO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的原因:_______。(4)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甲烷的产量,选择的反应

条件为较低温度和使用合适的催化剂,从反应原理角度说明选择较低温度的理由:_______。24.电离常数是研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重要工具。室温下一些酸的电离常数如下表所示化学式3CHCOOH23HCOHClO电离常数(aK)51.7510−7a1K4.510−=11a2

4.710K−=84.010−现有室温下,浓度均为0.2mol/L的下列五种溶液,请回答问题。①HCl②NaCl③3CHCOOH④3CHCOONa⑤23NaCO(1)上述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请结合化

学用语解释0.2mol/L的3NaHCO的pH7的原因:_______。(2)浓度相同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结合H+的能力:3CHCOO−_______3HCO−(填“<”、“>”或“=”)。(3)上述溶液的pH

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4)比较溶液③和④中-3CHCOO的物质的量浓度:③_______④(填“<”、“>”或“=”)。(5)依据上表数据,下列方程式书写合理的是_______。(填字母)(已知:22ClHOHClHClO++)a.3CH

COONa溶液中滴加次氯酸:33HClOCHCOONaCHCOOHNaClO+=+b.23NaCO溶液中滴加少量醋酸:32333CHCOOHNaCONaHCOCHCOONa+=+c.NaClO溶液中通入2CO;2223COHO2NaClONaCO2HClO++=+d.

3NaHCO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322NaHCOClNaClHClOCO+=++(6)常温下,在电离平衡体系中,含Se(+4价)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

____(填序号)。a.3NaHSeO溶液显酸性b.pH8=时,溶液中存在()()()()233HSO2SeOOHHcccc−−−+++=c.23NaSeO溶液中,()()()()233232NaSeOHSeOHSeOcccc+−−=++d3NaHSeO溶液中,()

()()()23323NaHSeOSeOHSeOcccc+−−25.燃湈、炼钢等过程会产生含有SO2、NO的烟氚,为避免环境污染,研发了多种脱硫脱硝技术。Ⅰ.活性炭脱硫脱硝技术(1)吸收塔1,在100-200℃,SO2在活性炭的吸附催化下生成硫酸,该过

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2)吸收塔2,在活性炭的催化作用下,烟气中的NO转化为无毒无害的气体排放到大.气,该过程体现了NH3具有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3)吸收塔1中若

SO2去除不彻底,进入吸收塔2,会降低NO的去除率,原因是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Ⅱ.络合吸收法脱硝技术,该技术有2种吸收NO的方法,涉及的反应如下:方法1:2+2+Fe+NO[Fe(NO)]方法2:2+2-[FeY]+NO[FeY(NO)]ƒ已知

:[FeY]2-是Fe2+与某有机化合物的阴离子(Y4-)形成的络合物(4)①方法1,pH过高不利于Fe2+与NO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②尽管生产[FeY]2-所需成本比Fe2+高,实际工业生产更多选用方

法2吸收NO,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写出1条即可)。(5)研究温度对反应()()()()2-2-FeYaq+NOgFeYNOaqΔH<0ƒ的影响,在相同时间内,测得不同温度下,NO的去除率如图所示,解释随温度变化NO去除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26.砷酸(H

3AsO4)和亚砷酸(H3AsO3)是砷的两种含氧酸,分析并测定它们的浓度对其合理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Ⅰ.常温下,H3AsO4和H3AsO3溶液中含砷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1)H3AsO4的第一步电离方程式是_______,该步电离常数的表达式是

Ka1(H3AsO4)=_______。(2)由图1中a点可知,当()()3424HAsOcHAsOc−=时,Ka1(H3AsO4)=c(H+)=10-2.2;据此类推,由图2可知,Ka1(H3AsO3)约等于_______,可判断H3AsO4的酸性强于H3AsO3。Ⅱ.测定某H3AsO3溶液(含

少量H2SO4)中H3AsO3浓度的一种方法如下。已知:用已知浓度NaOH溶液与弱酸溶液反应,一般要求弱酸的Ka>10-8。i.调pH:取VmL待测液,向其中滴入适量NaOH溶液调节pH,以中和H2SO4。ii.氧化:向上述溶液中加入适量碘

水,将H3AsO3氧化为H3AsO4。iii.滴定:用0.10mol/LNaOH溶液与ii中得到的H3AsO4溶液反应至终点,消耗V1mLNaOH溶液。(3)若无i,会导致测定H3AsO3浓度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4)iii中滴定至终点时,溶液pH为4~5,结合图1

可知,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主要是NaI和_______(填化学式)。(5)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c(H3AsO3)=_______mol/L(用代数式表示)。27.某研究小组学生探究硫酸铁溶液与铜粉的反应:实验I过程①过程②过程③实验过程①:振

荡静置后溶液颜色变为浅蓝绿色;过程②:滴加1滴0.1mol/LKSCN溶液后,溶液颜色变红并产生少量白色浑浊,振的现象荡试管后,红色消失,白色浑浊物的量增多;过程③:反复多次滴加0.1mol/LKSCN溶液,现象与过程②相同,白色

浑浊物的量逐渐增多。【资料】i.2Cu+与-SCN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可发生络合反应生成24Cu(SCN)−。ii.淡黄色、可溶的24Cu(SCN)−,与2Cu+共存吋溶液显绿色。(1)过程①溶液颜色变为浅蓝绿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是_______。(2)经x射线衍射实验检测,过程②中白色不溶物为CuSCN,同时有硫氰(2(SCN)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某同学针对过程③中溶液颜色变红且白色浑浊物增多的现象,提出一种假设;当反应体系中同时存在2Cu+

、SCN−、2Fe+时,2Cu+氧化性增强,可将2Fe+氧化为3Fe+。并做实验Ⅱ验证该假设。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Ⅱ操作1取少量胆矾晶体(42CuSO5HO)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振荡试管,静置观察现象。溶液颜色很快由蓝色变蓝绿色,大约

5分钟后,溶液颜色完全呈绿色,未观察到白色浑浊物;放置24小时后,溶液绿色变浅,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操作2_______未见溶液变红色,大约2分钟后出现浑浊,略带黄色。放置4小时后,黄色浑浊物的量增多,始终未见溶液颜色变红。操作3取少量胆矾晶体和绿矾晶体(4

2FeSOHO)混合物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振荡试管,静置观察现象。溶液颜色为浅蓝绿色,放置4小时后,未发现颜色变化。操作4取少量胆矾晶体和绿矾晶体混合物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振荡试管,静置观察现象。溶液颜色立刻变红,产生白色浑浊,振荡后红色消失。(3)操作1中现象产生

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4)通过实验操作2及现象可说明4FeSO溶液放置过程中不会生成3Fe+。写出操作2的完整过程_______。(5)由操作4可知该同学的假设正确。操作4中2Fe+被氧化为3F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已知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21.9910K=,请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实验I过程③中出现相关现象的原因_______。(6)由实验可知,影响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因素有_______。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

.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