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单元 经济与社会生活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3 页
  • 大小 594.356 K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8.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十八单元 经济与社会生活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十八单元 经济与社会生活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十八单元 经济与社会生活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0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6.40 元
/ 3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8.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十八单元 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共(33)页,594.35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22a3fa2e9184873ce9d9e3b8d930e6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第十八单元经济与社会生活题组一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限时:33分钟满分:41分用时:分钟得分:分答案:194页一、选择题1.[2023湖北,3分]象形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创字时的生态环境、经济生活和思想观念等。下表是“农”字的演变历程

,其创意是在树木众多的地方以蜃(蚌壳)制工具从事劳作。“农”字的创制可反映当时(D)商甲骨文周金文秦小篆现在楷书A.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B.渔猎采集的劳动方式C.形神兼备的书画艺术D.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解析]“农”字的创意是在树木众多的地方以蜃(蚌壳

)制工具从事劳作,这体现了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故D项正确。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图中“农”字的创制及其演变历程并未涉及这一宇宙观念,A项错误。“在树木众多的地方以蜃(蚌壳)制工具从事劳作”讲述的是制作工具来垦荒耕种,与渔猎采集无关,B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农”字的创制与演变历程,

而不是书画艺术,C项错误。2.[2021福建,3分]据文献记载,乾隆年间,河南巡抚陈宏谋“募闽人种红薯”;江西大庾县知县余光璧也在当地大力推广种植并“告以种法”。上述史料可用来说明当时(B)A.富民思想的践行B.新农作物的传播C.饮食结构的改变D.人地矛盾的加剧[解析

]根据材料“河南巡抚陈宏谋‘募闽人种红薯’”“余光璧也在当地大力推广种植”等信息可知,当时红薯被推广种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薯是由美洲传入中国的新农作物,B项正确。材料与富民思想的践行无关,A项错第2页

误。材料反映的是红薯的推广种植,并不能说明饮食结构的改变,C项错误。高产作物红薯的引进推广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D项错误。3.[2022江苏,3分]据袁隆平回忆,位于井冈山南麓的桂东县是全国率先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的地区之一。1975年全县仅试

种水稻98.88亩,次年便在全县迅速推开。当地民谣传唱:“层层梯田持山腰……银河两岸种杂交。”这反映了(A)A.当地提高粮食产量的迫切愿望B.地方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杂交水稻试种成败取决于环境D.桂东县率先实现了粮食自给[解析]由“1975年全县仅试种水稻98.88亩,次年便在全县迅速推开”

可知,杂交水稻试种一年后,便在桂东县迅速推广,出现了“层层梯田持山腰……银河两岸种杂交”的状况,这反映了当地提高粮食产量的迫切愿望,A项正确;仅从材料不能得出地方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排除B项;环境是影响杂交水稻试种的因素之一,并不是

决定性因素,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杂交水稻在桂东县推广,无法反映桂东县率先实现了“粮食自给”,排除D项。4.[2022北京,3分]19世纪70—80年代,美国商人斯威夫特创办了肉类加工厂,把屠宰和包装分成几道独立工序,利用传送带进行流水作业,并雇用

工程师设计冷冻车厢,以便长途运输鲜肉。他还陆续开办工厂,利用肉类加工厂的下脚料生产肥料、肥皂和甘油等。斯威夫特的经营模式(A)①体现了产业分工不断细化②得益于铁路交通业的发展③成为近代机械生产的开端④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范本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由“美国商人斯威夫特

创办了肉类加工厂……利用传送带进行流水作业”“他还陆续开办工厂,利用肉类加工厂的下脚料生产肥料、肥皂和甘油等”可知,这一经营模式体现了产业分工不断细化,①正确。由“雇用工程师设计冷冻车厢,以便长途运输鲜肉”可知,②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已经开始了近代机械生产,③错误。斯威夫特的经营模

式涉及的是工业生产领域,④错误。故A项符合题意。第3页【思维拓展】冷链物流能够为人们提供更新鲜、营养保存更好的生鲜农产品;可以极大地减少农产品的损失,有效避免生鲜农产品在储备、运输过程中衍生的个别食品安

全问题;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在整体上有利于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生活水平。二、非选择题5.[2022湖北,14分][古代农书与农业]材料一古代农书是我国丰富农业技术经验的总结,也是了解农业历史的重要资料。现存农书大

约260种,在古代科技类书籍中名列前茅。以下为部分农书一览表:时间书名主要内容先秦《管子·地员》《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对土壤、农时及耕作、栽培等农业技术的初步总结。西汉《氾胜之书》记录了以区田法为核心的耕作技术。北魏《齐民要术》现存最早的综合性农书

,其内容源自前代农书和作者的生产经验,尤其注重系统总结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林牧副渔等知识。宋代陈旉《农书》现存最早总结江南水稻栽培技术的农书,依托于作者丰富的农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记述了土壤所宜以及积肥、施肥等提高地力的技术。**续表**元代王祯《农书》综合性农书,其中《农

器图谱》记述了大量农业工具。明代《种树书》专门记述果树、蔬菜、花草栽培。《农政全书》传统农书集大成者,吸收了西方传教士传入的西方农业科技,并记录了新引进的高产粮食作物。——摘编自胡道静《中国古代典籍十讲》等材料二《耕田》:“凡

美田之法,绿豆为上,小豆、胡麻次之。悉皆五、六月中䆊种,七月、八月犁䅖杀之,为春谷田,则亩收十石,其美与蚕矢、熟粪同。”说明豆类作物的轮作,起到了绿肥作用。《大小麦》:“冬雨雪止,第4页以物辄蔺麦上,掩其雪,勿令从风飞去。后雪,复如此。则麦耐旱、多实。”对降雪的利用,具

有防旱保墒的作用。——据《齐民要术》材料三《粪田之宜篇》:“相视其土之性类,以所宜粪而粪之,斯得其理矣。”主张针对不同土壤使用不同的肥料,以达到“地力常新壮”的目的,体现了“用粪如用药”的思想。《善其根苗篇》:“今夫种谷,必先修治秧田……大抵秧田爱

往来活水,怕冷浆死水……(水)深浅得宜乃善。”强调了秧田用水的重要性。——据陈旉《农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书的特点。(6分)[答案]特点:①编撰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种类繁多,既有综合性农书,也有专门性农书;在古代科技类

书籍中名列前茅。(2分)②内容丰富或范围广泛,包括农业工具、技术、作物等多个方面。(2分)③内容来源多元或兼容并包,或来自前人著述,或来自作者亲身体验和观察,或吸收西方农业科技。(2分)[解析]思路如下表所示:角度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概括特点农书历史“先秦”“现存最早的综合性农书”“现存最早

总结江南水稻栽培技术的农书”“现存农书大约260种,在古代科技类书籍中名列前茅”等编撰历史悠久农书类别数量众多,种类繁多,既有综合性农书,也有专门性农书科技地位在古代科技类书籍中名列前茅农书内容“记录了以区田法为核心的耕作技术”“《农器图谱

》记述了大量农业工具”“专门记述果树、蔬菜、花草栽培”“注重系统总结……农林牧副渔等知识”等内容丰富或范围广泛第5页内容来源“内容源自前代农书和作者的生产经验”“依托于作者丰富的农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吸收了西方传教士传入的西方农业科技”内容来源多元或兼容并包(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中国古代

北方与南方农业生产的异同。(8分)[答案]①异:北方以旱地麦作为主,注重防旱保墒;(2分)南方以水田稻作为主,注重水资源利用。(2分)②同:精耕细作,土地集约经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维持土壤肥力,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每点2分,满分不超过4分)[解析]“不

同点”抓住《齐民要术》、陈旉《农书》分别描述北方与南方农业生产的内容,从农作物种类、水分供给等角度归纳作答;“相同点”从农业技术、自然环境利用等方面概括作答。具体思路如下表所示: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答案要点异“系统

总结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林牧副渔等知识”“麦耐旱、多实”“具有防旱保墒的作用”北方以旱地麦作为主,注重防旱保墒“总结江南水稻栽培技术的农书”“今夫种谷,必先修治秧田”“强调了秧田用水的重要性”南方以水田稻作为主,注重水资源利用同

“凡美田之法……七月、八月犁䅖杀之”“针对不同土壤使用不同的肥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精耕细作,土地集约经营。“豆类作物的轮作,起到了绿肥作用”“地力常新壮”“用粪如用药”维持土壤肥力,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归纳总结】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经济布局南稻北粟(后为南稻北麦)。经济

结构以农业种植为主,家庭畜牧业为辅。耕作模式不断变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精耕细作模式日益完善。经营方式男耕女织的个体农耕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土地制度以地主土地私有为主,土地兼并盛行。第6页区域特征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区域之间

的多样性、不平衡性、互补性明显。国家干预一方面国家通过兴修水利、赈灾和救灾,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农业赋税是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6.[2022湖南,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注:按传统社会人均年需求原粮696市斤计算——改编自李小云等《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

过程及影响机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粮食供需关系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9分)[答案]趋势:秦至明供大于需,清朝供小于需;人均粮食占有量秦汉至宋元总体上升,明清下降。(4分)影响因素:人口(2分

);社会环境、气候变化、耕作技术、物种引进、水利灌溉、耕地面积等。(以上因素每点1分,总分不超过3分)[解析]第一小问,通过观察图片可分阶段总结出中国古代粮食供需关系演变的趋势,同时也需要答出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演变趋势。第二小问,可从耕地面积、人口因素、社会环境、耕作技术等角度分析。(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时段,围绕“粮食生产与社会生活”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6分)[答案]示例宋辽金元时期,粮食总产量较之前大幅增加,人均粮食占有量较高。粮食产量的增加推动了饮食的多样化,丰富了人

们的物质生活。农业的发第7页展也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进而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6分)[解析]从图中任选一个阶段,从粮食生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论述。题组二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限时:20分

钟满分:29分用时:分钟得分:分答案:195页一、选择题1.[2020年1月浙江选考,2分]根据下图所示判断,该冶铁供风形式始于(C)A.战国B.西汉C.东汉D.元代[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该图为水排鼓风冶铁图。东汉时期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出水力鼓风装置——水排,故

C项正确。2.[2022年6月浙江选考,2分]结合所学,分析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B)1895—1911年商办工业企业行业结构状况表(部分)类别1895—1900年1901—1904年1905—1911年创办企业数(家)资本额(万元)创

办企业数(家)资本额(万元)创办企业数(家)资本额(万元)轻工业1111524.8621515.84085198.1重矿业18376.720486.0772322.7交通业5362.2433459.9

1043926.9——据《中国现代化历程》整理订定A.重矿业和交通业的发展始终处于领先地位B.以轻工业为主的民族工业发展相对较快C.传统经济形式已然淡出历史舞台D.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解析]据材料可知,轻工业类的商办工业企业数和资本额总体上增长较快且处于领先地位,说明清末时期以轻工业为主

的民族工业发展相对较快,故选B项。由表中数据可知,重矿业和交通业的发展并不是始终处于领先地位,A项第8页排除。传统的自然经济在近代中国经济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C项说法错误,排除。近代中国并未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D项排除。3.[2021年1月浙江选考,2分]18世纪后

半期,韦奇伍德的陶瓷不仅迅速占据了英国市场,而且不到20年就将中国瓷器逐渐挤出欧洲,其出口率达到总销量的80%。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C)A.通用部件标准化生产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C.制陶业工厂制的建立D.自

由贸易成为英国国策[解析]根据材料“18世纪后半期”“不到20年”及所学可得出这是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制推广的结果,故选C项。1798年,惠特尼率先使用通用部件制造滑膛枪,推动了美国机床工业的诞生和工业生产的标准化,故排除A项。17世纪末英国已

经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1852年,英国议会发表原则声明,称自由贸易是英国的国策,故排除D项。【归纳总结】近代工厂制度的特征(1)动力:机械生产替代了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2)规模:形成规模化生产,生产、销售实行专业化分工,市场范围迅速扩大,生产的社会化程

度加深。(3)管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管理系统,按产品或工艺分成了生产车间、工段和班组,出现了职能化组织结构。4.[2022年1月浙江选考,2分]20世纪以来,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十分引人注目。2016—2017年,计算机顶

级人工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Go)击败了世界围棋顶尖棋手。2021年12月,浙产超导量子芯片“天目1号”“莫干1号”首发,它们可应用于经典计算机可能解决不了的前沿问题。由此可知(C)A.人类的智力水平已不如电子计算机B.计算机程序发展已对人

类构成威胁C.电子计算机推进了人类信息文明发展D.计算机系统可以代替人类各种智力活动[解析]依据材料“击败了世界围棋顶尖棋手”“可应用于经典计算机可能解决不了的前沿问题”可得出,电子计算机推进了人类信息文明发展,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第9页5.[2023年1月浙江选考,6分](节选)现代化潮

流浩浩荡荡,中国的现代化在探索中前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现代化的启动可以上溯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自强运动。从十九世纪后期的世界发展来看,以内燃机和电动机带来的“电工技术革命”正以新的力量推动现代化的第二次浪潮。从国内形势来看,这时正处于一次全国性农

民运动的平息与社会恢复时期,对外贸易大都处于顺差状态,对外关系也有新近的调整(只有中法关系趋于恶化)。这正是幸存的清王朝得以推动改革的有利时机。在陈腐土壤上,嫁接若干近代工业的植株,其前景虽然未必美妙,但启动了中国早期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

的工业化进程。——整理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九世纪后期中国开展“自强运动”的“有利时机”。结合所学,指出在这场运动中最初创办的工业企业所体现的现代化因子。(6分)[答案]有利时机:电工技术革命兴起;国内社会趋于稳定;对外贸易大都顺差;中外关系相对缓和。现代化

因子:机器大生产,工厂制度。(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电工技术革命”“全国性农民运动的平息与社会恢复时期,对外贸易大都处于顺差状态,对外关系也有新近的调整”等作答即可。第二小问,由所学可知,经济近代化包含机器化、新的管理方式等,在此基础上概括答案即可。6.[2021年1月浙

江选考,15分]科学引领发展,技术助力生活,科技史亟须全人类省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18世纪晚期,(英国)已经有了跃进的感觉。人力和畜力已经为机器和非动物的能源所代替或补充:煤、铁等产量大幅增加。促使这种变化的一个必要的杠杆,就

是发明。……没有发明的话,就不可能在产量上实现那么巨大的增长。(但发明)很少直接受益于理论科学,而更多是得益于经验。此外,像1754年在英国成立的皇家工艺、制造业与商业奖励协会这样的团体,则把发明创造的精神纳入了有用的轨道。……发明家的社会背景

很不相同,从水磨匠到牧师,应有尽有。——摘引自[英]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第10页材料二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电解定律、电磁场方程……的发现和

创立,使得电磁学理论日臻完善。19世纪6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汽轮机等的相继发明和应用,无不建筑在此理论基础之上。——引自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三美国在日本投掷的原子弹使远距离战胜敌人的梦想变为现实。不久,苏联也研制出了核弹

,开启了核竞赛的危险游戏。20世纪50年代,一方面人们只在所谓的“代表战”(冷战时期的词汇)中进行“低强度”的战斗,另一方面美苏都加强核武器研制。1952年,美国研制出了第一枚比1945年原子弹威力还强1000倍的氢弹。一年后,苏联也制造出氢弹。20世

纪60年代开始研制的弹道导弹最具毁灭性。为此,美苏还上演了一起惊心动魄的事件。20世纪70年代,双方都对对方持有的近万枚弹道导弹十分忌惮,因此建立了直接联系的热线,防止灾难发生。——摘编自[西班牙]马尔瓦莱斯《从投石索到无人机:战争推动历

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人类结束对水力、畜力和风力依赖的标志,概括18世纪英国发明成果不断涌现的原因。(4分)[答案]标志:瓦特改良蒸汽机。(1分)原因:生产的需要,经验的积累,社会的重视,发明创造的精神,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保障。(3分)[解析]第一小问,

根据材料“人力和畜力已经为机器和非动物的能源所代替或补充”并联系所学可得出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没有发明的话,就不可能在产量上实现那么巨大的增长”并联系所学可得出生产的需要;根据材料“而更多是得益于经验”可得出经验的积累;由材料“1754年在英国成立的皇家工艺

、制造业与商业奖励协会这样的团体,则把发明创造的精神纳入了有用的轨道”并联系所学可得出社会的重视,发明创造的精神;联系所学还可得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保障。(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

家,列举意大利人马可尼在通信领域的成就。根据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5分)第11页[答案]科学家:法拉第。(1分)成就:发明无线电报,横跨大西洋传送无线电信息试验成功,完成短波试验。(2分)特点:科学与技术结合的典范。(2分)[

解析]第一小问,联系所学可知科学家为法拉第。第二小问,联系所学可得出,发明无线电报,横跨大西洋传送无线电信息试验成功,完成短波试验。第三小问,根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汽轮机等的相继发明和应用,无不建筑在

此理论基础之上”等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科学与技术结合的典范。(3)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三中“代表战”及“惊心动魄的事件”名称。关于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利弊,众说纷纭,浪漫主义思潮的观点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三与所学,从人类向“距离”挑战

的角度论证此观点。(6分)[答案]“代表战”:朝鲜战争。(1分)事件:古巴导弹危机。(1分)观点:科学对人类的生活是一把“双刃剑”。(1分)论证:“缩短”人类的空间距离,推动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大大加速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也使人类面临许多共同问题,影响着全人类的根本利益。(3分

)[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一方面人们只在所谓的‘代表战’(冷战时期的词汇)中进行‘低强度’的战斗”并联系所学可知“代表战”是朝鲜战争。第二小问,由材料“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的弹道导弹最具毁灭性。为此,美苏还上演了一起惊心动魄的事件”并联系所学知识可得出该

事件为古巴导弹危机。第三小问,结合所学和“浪漫主义思潮”可得出科学对人类的生活是一把“双刃剑”。第四小问,可从“缩短”空间距离、加速人类文明进程等方面分析。题组三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限时:25分钟满分:36分用时:分钟得分:分答案:196页一、选择题1.[2022年6月浙江选考,2分]白

居易有诗云:“水市通阛阓(街市),烟村混舳舻。吏征渔户税,人纳火田租。亥日饶虾蟹,寅年足虎。……堤长簇贩夫。夜船论铺赁,春酒断瓶酤。”诗作反映出(A)A.草市渐成规模,交易商品丰富B.富商大贾辟建会馆C.商业活动未曾受到

官吏的监管D.“俞大娘航船”规模宏大第12页[解析]白居易是唐朝诗人,从“水市通阛阓”“虾蟹”“酒”等可知,唐代的草市规模较大、商品丰富,A项正确。“会馆”出现于明清时期,排除B项。C项史实错误,排除。“俞大娘航船”以规模宏大著称,水手多达数百人,但材料未反映,排除D项。2.

[2021年1月浙江选考,2分]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材料反映了北宋(A)A.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B.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吏监管C.“草市”演

进为地方商业中心D.商人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解析]根据材料“每月五次”及买卖日用品等信息可知这是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故选A项。由材料看不出“脱离了官吏监管”,故排除B项。“草市”是农村集市,汴京是都城,且由材料也看不出“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故排除

C项。材料无法体现商人与平民的地位,故排除D项。3.[2021年6月浙江选考,2分]宋代曾规定:“市舶司监官及知州、通判等,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如违,当重置之法。”据此可知当时(D)A.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B.海外商业运输发展迅速C.朝廷决定市的设立废止D

.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解析]“市舶司”是宋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等体现的是政府对海外贸易的规范管理,故选D项。4.[2019海南,2分]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

A)A.瓷器B.茶叶C.棉布D.白银[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瓷器从唐朝时开始大量外销,远达欧洲、非洲,主要渠道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条,到了宋元时期,海上交通发达,陆上丝绸之路受阻,因此大量瓷器开始通过海上运出,故选A项。宋元时期经海上丝绸之路运出的中国物品主要是丝绸和

瓷器,茶叶不是主要的物品,B项错误。棉布在宋元时期成为百姓衣料,主要内销,排除C项。中国不是世界上主要的产银国,此时期也不需要向国外购买大量商品,因此并未大量输出白银,排除D项。5.[2021年1月浙江选考,2分]有学者认为,以大历史观审视,明至清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与文化

无疑具有阶段性的总汇性质;也必须注意到,这一时期为第13页传统中国迈入近代社会培植了活性因子,准备了运作机制。下列项中,能体现“活性因子”的有(A)①市民阶层的壮大②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③商品经济的繁荣④近代民权意识的勃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结

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壮大,故选①③。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不符合材料中“迈入近代社会”的“活性因子”,故排除②。当时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的反专制思想,但它们并非近代民权意识,故排除④。故选A项。6.[2023年1月浙江选考,

2分]1896年,盛宣怀上奏:“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近年中外士大夫灼见本末,亦多建开设银行之议”“合天下之商力,以办天下之银行,但使华行多获一分之利,即从洋行收回一分之权。”据此可知,盛宣怀

建议开设银行的主要目的是(B)A.实现对外贸易垄断B.与外商争夺利权C.抵制洋货、提倡国货D.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盛宣怀建议清政府自己开设银行,认为华行多获一分之利,即从

洋行收回一分之权,这表明他建议开设银行的主要目的是与外商争夺利权,故B项正确。实现对外贸易垄断不符合当时史实,故A项排除;材料是开设银行而不是提倡国货,故C项排除;1896年时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已经产生,故D项排除。7.

[2021天津,3分]凯撒执政时期,罗马发行的一些货币上,一面是凯撒的侧面头像,另一面记载着他的功绩,且内容时有变化,可见罗马货币(A)A.兼具了经济政治功能B.彰显了皇权至高无上C.显示了铸造工艺高超D.体现了帝国实力强盛[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货币本身具有经济功能,在罗马货币上刻印凯撒的侧面头像和他的功绩,能起到政治宣传的作用,可见罗马货币兼具了经济政治功能,故选A项。8.[2021北京,3分]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D)第14页史实结论A1

6世纪,葡萄牙占据了好望角、马六甲、澳门等地葡萄牙垄断了整个欧亚大陆的贸易B1670年,荷兰商船总吨位达56.8万吨,超过了法、英、西、葡等国的总和17世纪末,荷兰开始成为海上霸主C19世纪,德国开通了通往非洲和澳大利亚的航线,还

与美国缔约通商标志着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1947—1993年,关贸总协定召开8次关税会议,议定了各会员国彼此免税的项目促进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解析]从材料“议定了各会员国彼此免税的项目”可知,免税有利于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故D项正确。16世

纪,葡萄牙虽然控制了海上航线,但欧亚贸易还有陆上路线,故A项结论错误;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荷兰逐渐丧失海上霸权,故B项结论错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20世纪初,并不以德国为中心,故C项结论错误。【思维拓展】

贸易是各国之间最古老、最重要的经济联系,也是国际关系演进的关键因素。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是二战后国际贸易体制的载体,前者规范了二战后初期和冷战时期的世界贸易,后者是冷战结束后国际贸易新格局的反映。二者

都反映了国际政治中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其在国际经济规则方面的主导权,大搞实用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国际政治格局的现实。因而尽管自由贸易在二战以后的国际贸易体制中居主流和主导地位,但现实中贸易保护主义依然存在,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发生。二、非选择题9.[2021重庆,6分](节选)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者的家庭需求发生了剧烈转变,转而用信贷方式购买耐用消费品。美国人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代替通过已赚取的收入来购买这些物品。消费者使用它们的同时,每个月需要支付一定的现金,这就降低了他们在其他商品上的消费数额。结果,消费者的

耐用消费品购买年均上升了8.3%,几乎是1922年到1929年GDP和消费增长的2倍。到了1925年,75%的汽车、70%的家具、90%的钢琴、80%的留声机、80%的家用电器等都是通过分期付款购得。第15页——摘编

自[美]乔纳森·休斯、路易斯·P.凯恩等《美国经济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20世纪20年代信贷消费的后果。(6分)[答案]后果:产生了新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促进了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带来制造业的繁荣;信贷消费也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埋下经济危机的

隐患。(6分)[解析]第(2)问,依据材料并结合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思路见下表所示: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说明后果“美国人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代替通过已赚取的收入来购买这些物品”产生了新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美国消费者……转而用信贷方式

购买耐用消费品”促进了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带来制造业的繁荣“消费者的耐用消费品购买年均上升8.3%……到了1925年……80%的家用电器等都是通过分期付款购得”信贷消费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埋下经济危机的隐患10.[2022海南,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

长率(%)①1870—1913年②1913—1950年③1950—1960年④1960—1970年法国1.60.75.05.8英国2.21.72.82.7美国4.32.93.24.0德国2.91.37.74.8——摘编自J.M.阿尔贝蒂尼《国家报

告》(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特点。(4分)[答案]①法国:1913年前较快增长;20世纪前半期增速明显下降;1950—1970年,高速增长。②英国:总体上平稳缓慢增长;20世纪前半期增速有所下降;1950—1970年,恢复增长。③美国:1913年前高速增长;20世纪

前半期增速明显下降,但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仍保持优势;1950—1970年,恢复高速增第16页长。④德国:1913年前较快增长;20世纪前半期增速下降;1950—1960年,高速增长;1960—1970年,增速有所放缓。(4分)[解析]根据各个时间段的数据变化趋势分析即可。(2)根据

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表内国家在第②时段和第③时段的经济活动对世界产生的主要经验和教训。(8分)[答案]在第②时段,两次世界大战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速普遍下降,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加大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

危机,其经济增速仍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保持优势。在第③时段,二战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借鉴罗斯福新政的经验,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稳定了国际金融和贸易

秩序,有利于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二战后,英、法、德等欧洲国家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逐步走向联合,从而促进了经济高速发展。主要经验:经济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世界各国需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实施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经

济政策;各国要加强经济交流和合作,促进国际金融和贸易的体系化和制度化建设。教训:战争和掠夺不符合本国和世界的发展利益;金融战和贸易战等反全球化措施使经济危机愈演愈烈。(8分)[解析]第一小问分阶段分析即可。在第②时段,大危机在美国爆发,并蔓延为全球性经济大危机,再加上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速普遍下降;美国通过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故其经济增速仍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保持优势。第③时段的经济活动,可从二战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借鉴罗斯福新政的经验,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

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英、法、德等欧洲国家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主要经验,应该从吸取有益经验的角度阐述,具体可从生产关系调整、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前提、国家协调机制建设等角度分析。第三小问教训,应该主要从消极的方面分析,如战争和掠夺不符合本国和世界

的发展利益、金融战和贸易战等反全球化措施使经济危机愈演愈烈等。题组四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17页限时:15分钟满分:27分用时:分钟得分:分答案:197页一、选择题1.[2022海南,3分]船型屋是海南黎族先民的住所。其形如倒扣木船,通常高2.5米左

右,“屋宇以竹为棚,下居牲畜,人处其上”。人们用树皮捆绑梁柱固定房架,以细长树枝或竹片编成网状骨架,上覆茅草制成屋顶,在前后墙壁涂上泥巴建成房屋主体。这说明船型屋的建造取决于(B)A.人们的审美观念B.经济发展水平C.集体

劳作的形式D.传统文化习俗[解析]船型屋是海南黎族先民在适应海南岛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并吸纳汉族居住方式和文化而形成的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民居类型。船型屋的建造就地取材,富饶的海南岛为船型屋提供了丰富的建材。由此可知

,船型屋的建造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B项正确。【归纳总结】世界各地民居的特点(1)重视环境、风水、落位,因地制宜,地处阳光地段。(2)就地取材,多以天然材料修建。(3)反映出各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性。(4)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点。(5)深受各地方传统思想的影响。2.[2021北京,

3分]唐中后期,官府在今福建地区大量设置税场,五代十国至宋初又将很多税场升为县,其分布状况见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①由场升县绝大部分发生在宋代第18页②增置新县与移民聚集密切相关③该地区西部经济比东

部更繁荣④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设置县是为了管理当地人民,而增置新县说明当地人口大量增加,故②正确;据材料可知,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故④正确。因此,答案为C项。从图中可以看出,由场升县多数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故①排除;从县的分布状况

来看,东部的县多于西部的县,故该地区东部经济比西部经济更繁荣,故③排除。3.[2020年1月浙江选考,2分]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B)A

.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解析]材料中宋朝的“开放的城市设计”和“全天候”的生活方式,从一个侧面证明宋朝的“市”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故

B项正确。材料突出时空上的突破,而不单是时间上的突破,故A项错误;宋朝的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而非不管,故C项错误;唐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原有“市”的管理不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需要,故D项错误。4.[2021辽宁,3分]1865年,煤气灯开始在上海使用,起初主要用

于洋行和街道,后来行栈、铺面、茶馆、戏楼以及居家竞相使用,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这反映出(A)A.近代物质文明影响社会生活B.城市化进程拓展城市公共空间C.工业革命成果催生新兴产业D.市民阶层诉求改变服务业面貌[解析

]由煤气灯开始在上海使用到上海成为“不夜城”,这反映出近代物质文明影响社会生活,故选A项。B项材料未体现;材料未涉及新兴产业,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市民阶层诉求改变服务业面貌,排除D项。第19页【思维拓展】近代工业革命以后,器物的

演变、发展呈现加速态势,新器物构成了现代化、城市化的重要元素和零件,全面、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煤气灯、电灯的引进延伸了人们的工作、休闲时间,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对于改变延续了几千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习惯起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5.

[2021年1月浙江选考,2分]下图为光绪三十四年《日新画报》刊登的画作,画中有“大姑娘拿着风筝来回奔跑,实在不好看。但分人家有点规矩,绝不能让姑娘在满街上疯跑啊!咳!此事不但因女学堂不甚发达,而于警

务亦有妨害(其害乃电线电灯等类),岂不是无形的危险吗”等字样。此画反映(C)A.近代男子传统服饰的变革B.女子普遍走出家庭步入社会C.西方文明成果已经传入中国D.新文化运动批判旧礼教和旧道德[解析]材料中的“电线”“电灯”等属于西方

文明成果,故选C项。从图片可知,男子服饰仍旧是传统的长袍马褂,并没有变革,故排除A项。“普遍”从图文中不能得出,故排除B项。光绪年间属于清末,新文化运动发生在民国时期,故排除D项。6.[2020年7月浙江选考,2分]近代有报章载,沪上“西人每于闲暇时,喜乘铁轮小车,

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下列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的信息是(B)A.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B.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C.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D.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解析]结

合报章记载的相关内容可知,其记述的“铁轮小车”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结合所学可知,自行车在中国城市广泛出现的时间大致为20世纪初,B项正确。结合“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可知,这种交通工具不需要第20页机械牵引,A项错误,排除;中

国交通事业现代化起步的标志是无轨电车、汽车以及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而不是自行车,C项错误,排除;D项中的“根本性改变”说法错误,排除。7.[2019海南,2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返乡闽南籍海外移民在厦门鼓浪屿

兴建了一批融西式风格与地方传统于一体的近代建筑,类似建筑也存在于漳州、泉州等地,逐渐形成了建筑上的特殊风格。这可以用来说明(B)A.西方文化影响遍及中国乡村B.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创新C.中国建筑风格受到西方冲击D.西式建筑仅见于通商口岸[解析]材料“兴建了

一批融西式风格与地方传统于一体的近代建筑”说明中西建筑文化很好地融为一体,故选B项;材料中“厦门鼓浪屿”“漳州”“泉州”只是部分地区,“遍及中国乡村”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西建筑风格的融合,而不是中国建筑风格受到西方冲击,排除C项;材料“类似建筑也存在于漳州、泉州等地”说明西式建

筑不仅见于通商口岸,还见于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其他地区,排除D项。8.[2020年1月浙江选考,2分]下图为1950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广告截图,仔细阅读相关信息,结合所学分析判断(A)①自50年代开始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②“大批供应市场”和“大众化”说明中国开始成为“自行车王国

”③“抗衡舶来”表明自行车系中国制造④自行车从此成为主要的代步工具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由1950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广告截图可知,上海制车厂已经制造出自行车,这说明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

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故①正确;中国开始成为"自行车王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故②错误;"抗衡舶来"表明国产自行车质量好,故③正确;自行车成为主要的代步工具也是在改革开放后,故④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

第21页9.[2022海南,3分]明代,上海只是一个小城镇,人们以说嘉兴话为尚;清代,上海属苏州管辖,人们以会说苏州话为荣;到了现代,上海已成为著名大都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上海话。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出(A(1分)B(3分)C(1分)D(0分))A.追逐新潮的心理取向B

.时代变迁的历史印记C.行政区划的变迁过程D.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解析]上海从以说嘉兴话为风尚的小城镇,到归苏州管辖说苏州话,再到最终成为大都市形成自己的上海话,从中可以看出,语言的变迁深刻反映了时代变迁的历史印记,故B项为

最佳项,选B项可得3分。语言的演变有部分追逐新潮的心理趋向,但无法完整体现材料意思,故A项不是最佳项,选A项可得1分;行政区划的变化是影响上海方言变化的客观因素之一,但C项包含在A项中,故C项不是最佳项,选C项可得1分;“必然趋势”的说法过于绝对,故选D项不得分。二、非选择题10.[2

022海南,5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5—6世纪君士坦丁堡平面图(1)根据材料,指出君士坦丁堡在城市功能上的特点。(5分)第22页[答案]兼具政治管理、商业贸易、军事防卫、居民生产生活、宗教活动等功能。君士坦

丁堡的城市布局沿主要干道和城墙分布,呈现“Y”形。(5分)[解析]解题思路如下图所示:题组五交通与社会变迁限时:25分钟满分:41分用时:分钟得分:分答案:198页一、选择题1.[2022辽宁,3分]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

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C)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D.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解析]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

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可知,近水地区便于瓷器的运输,这体现了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对南北经济状况进行比较,故A项排除;明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排除;材料未涉及瓷器对外贸易

的规模,故D项排除。2.[2022北京,3分]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D)A.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B.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C.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

流D.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解析]长安城不可能借鉴罗马城市布局,A项错误。长安和罗马两地相隔较远,“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材料与“东西方之第23页间的文化交流”无关,C项错误。罗马、长安是两大帝国的都城,由“条条大路

通罗马”“处处有路透长安”可知,两大都城都有道路通向各地,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D项正确。【归纳总结】古代水陆交通建设的作用(1)经济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影响了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2)政治上:有利于加强政府对各地区的控制,中央集权得到加强。(3)

民族关系上:扩大了交流范围,加强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4)对外关系上: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与周边国家乃至更远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文化联系。3.[2022年6月浙江选考,2分]读图阅史。下图所示系1909年上海社会之剪影。结合所学,下列项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B)①

“坐电车三更笑语”,反映交通近代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②乘坐马车仍是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③代步工具呈现出马车和电车并驾齐驱的发展趋势④新式交通工具取代传统交通工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图片反映出

上海已经有了有轨电车,且存在人们“三更笑语”的现象,故①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当时乘坐马车依然是主要出行方式,②错误。③不符合史实,错误。电车和人力车体现了传统交通工具与近代交通工具的共存,体现了近代交通的演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故④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B项。4.[2021年6月浙江选考

,2分]1910年,上海某刊载:“一车辟易人百千,双轮足值价万钱。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未过泥城尘似烟,忽来马第24页路灰扑天。……行路难,行路难,逢窄路,真可骇。”据此判断,材料中的这种交通工具是

(D)A.由英国人最早发明B.上海新推出的公共交通工具C.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D.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运输工具[解析]由“1910年,上海”“汽声”“尘似烟”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对汽车的描述,汽车是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运输工具,故选D项。汽车是德国人最早发明的,故排除A项。1924年上海开始有

公共汽车运行,故排除B项。火车、电车、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的现代化,材料仅涉及汽车,排除C项。5.[2020年7月浙江选考,2分]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有(D)1870—1900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公里)时间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大洋

洲1870年210105938221880年37316917516581890年617224331349191900年790284402602024①铁路成为欧美国家准入市场的必备要件②密切了国际经济交流③初步

形成了遍布各洲的铁路网④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从1870年到1900年,世界各大洲的铁路里程都有较大增长,铁路的修筑和铁路里程的增长初步形成了遍布各

洲的铁路网,有利于加强国际经济交流,推动世界一体化的进程,②③④解读正确,故D项正确。各洲铁路里程的增长并不能说明铁路是欧美国家准入市场的必备条件,①解读错误,故排除包含有①的A、B、C三项。6.[2021天津,3分]某学者

提出,随着交通工具的变革,人们对空间和距离的感知也会发生变化,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予以形象地展示。第25页据此可以认识到(D)A.科技发展消除了国家界限B.世界文化多样性逐渐消失C.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全貌D.人类命运关联度不断提高[解析]据材料“随着交通工具的变革,人们对空间

和距离的感知也会发生变化”及图片信息可知,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人们在空间和距离上的隔阂越来越小,人类的联系更加密切,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7.[2021重庆,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四川古代交通闭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盆地内多山地、

丘陵,将广袤的地域分隔成众多的小平坝(即小盆地),一平坝到另一平坝并不方便。四川人民为了消除空间阻隔,不断开拓交通路线。至两宋时期,由于都城都在四川东面,唯以长江水路为主体的峡路横贯东西,是四川与中央政府的唯一通

途,成为四川最重要的交通路线。峡路是转输蜀布帛、粮草、川盐和纲马的重要漕运路线,也是军事上的重要通道。但峡路转输成本高昂,民困不支,且水路险恶,事故频发。——据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等整理材料二1904年,川人设立川汉铁路公司,着手筹办铁路。虽

尝试过官办、商办、官商合办等多种方式,但至1910年,该公司只筹到所需路款的约十分之一,开工日期一推再推。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通过向四国银行团借款官办,剥夺了川汉铁路公司的筑路权,保路运动随即发生。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屡有兴工之议,但至新中国成立前,未能铺

设一寸铁轨。——据宓汝成《近代中国铁路史资料》《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1912—1949)》整理材料三为实现西南人民自清末以来40余年的愿望,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生人民政权的力量,成渝铁路于1950年6月15日正式开工修建。1952年第26页7月1日,也即

中国共产党成立31周年纪念日,新中国第一条由自己设计、自己建造,材料零件全部为国产的成渝铁路在重庆、成都两地同时举行隆重的全线通车庆祝大会。它的建成,是中国筑路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摘编自俞荣根、张凤琦《当代重庆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川古代交通状况,

说明四川峡路交通在宋代的地位与作用。(12分)[答案]交通状况:交通闭塞;多山地、丘陵,空间阻隔;以长江水路为主的峡路是最重要的交通路线。地位:四川峡路交通是四川最重要的交通路线。积极作用:改善了四川的交通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四川的有效治理;保障了物

资的漕运畅通;保障了军事的供应。消极作用:转输成本高,加重百姓负担;事故多发。(12分)[解析]见下表:材料中有效信息四川古代的交通状况作用地位“四川古代交通闭塞”交通闭塞积极作用:可以从改善交通、加强治理、保障漕

运畅通、保障军事供应等方面分析四川峡路交通是四川最重要的交通路线“盆地内多山地、丘陵,将广袤的地域分隔成众多的小平坝(即小盆地),一平坝到另一平坝并不方便”多山地、丘陵,空间阻隔“唯以长江水路为主体的峡路横贯东西……成为四川最重要的交通路线”以长江水路

为主的峡路是最重要的交通路线“但峡路转输成本高昂,民困不支,且水路险恶,事故频发”消极作用:转输成本高,加重百姓负担;事故多发(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川汉铁路在筹办过程中为何充满曲折。(6分)[答案]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

限,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有所欠缺;清政府腐败无能,无法为铁路筹办提供实质性支持;外来资本主义第27页侵略加剧,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的资本输出,对中国筹办铁路形成巨大压力;川汉铁路沿线地形复杂,修筑难度大,对技术和

资金的要求极高。(6分)[解析]先找出影响铁路修建的各种内外因素,再逐项分析,如下表所示:方面材料有效信息及所学知识作答要点国内因素“虽尝试过官办、商办、官商合办等多种方式……开工日期一推再推”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发展有限,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有所欠缺“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剥夺了川汉铁路公司的筑路权,保路运动随即发生”清政府腐败无能,无法为铁路筹办提供实质性支持结合川汉铁路沿线的地理环境川汉铁路沿线地形复杂,修筑难度大,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极高国际因素结合当时的国际环

境外来资本主义侵略加剧,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的资本输出,对中国筹办铁路形成巨大压力(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渝铁路修建的历史意义。(8分)[答案]意义:实现了西南人民对铁路发展的多年愿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新生政权的伟大力量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优势;有力地

支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经济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是中国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证明;为“一五”计划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有利于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8分)[解析]从成渝

铁路的修建对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对国家发展的影响等多个角度分析即可。题组六医疗与公共卫生限时:35分钟满分:47分用时:分钟得分:分答案:199页一、选择题1.[2021重庆,3分]下图为《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中的“历代疫病流行分布

与理论创新及人口增长对照图”。它反映出(C)第28页A.历代疫病流行频次呈现不断上升趋势B.历代疫病流行频次与人口数量成正比C.中医理论的创新多出现于疫病高发期D.明清温病学说是对《伤寒论》的扬弃[解析]从材料来看,张仲景的《伤寒论》问

世于疫病高发期,明清温病学说也产生于疫病高发期,故由此可以得出中医理论的创新多出现于疫病高发期,C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疫病流行频次有升有降,并非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故A项排除;从图上看,疫病高发期并非都对应

人口增长期,故B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明清温病学说与《伤寒论》的关系,故D项排除。【归纳总结】中国古代重大医学与抗疫成就(1)东汉至南北朝是中国瘟疫流行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张仲景和葛洪的著作都记载了伤寒、天花等疫病的防治方法。(2)辽宋夏金元时期战乱频繁,疫病

频发,金元四大家对鼠疫、天花等疫病的成因与防治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理论。(3)明清时期疫病数次大流行引发医学的突破性进展,明末吴有性探究温病病因和治疗原则,清代叶桂、王士雄等人建立了系统的温病学体系。2.[2021河北,3分]20世纪初,清政府对

城市清洁、防疫检疫等公共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个人卫生也提出了要求,疫情期间要求更加严格,居民如患病应第29页积极向医院或主管机构上报。对此,时人多有微词,而有识之士不仅积极支持,更是大力提倡。有识之士旨在(D)A.推动政府政治改革B.

促进民主思想传播C.提升居民个体素质D.唤起民族强健意识[解析]有识之士支持政府对城市清洁、防疫检疫等公共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也赞同严格管理个人卫生,其旨在唤起民族强健意识,故D项正确。3.[2020天津,3分]1910—1911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

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C)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大

公报》对鼠疫相关事项的介绍和开设专栏宣传防疫知识的做法,有利于推动民众形成预防鼠疫、加强公共卫生的思想观念,因此报刊宣传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C项正确。报刊开设防疫专栏宣传鼠疫预防知识不能等同于政府建立防疫体系,A项错误,排除;报刊从属于舆论宣传,而

对疫情的专业研究应归属于医疗卫生机构,B项错误,排除;对疫情相关知识的宣传有利于增强民众应对鼠疫的能力,但不能达到控制疫情的效果,D项错误,排除。4.[2020江苏,3分]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

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个孩子,要是在过去请‘花先生’栽‘花’,顶少也得一石来粮。”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B)A.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B.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C.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D

.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解析]由材料可知,民众对中共领导人民抗击天花等疫病取得的成果十分认同,这反映出新中国得到了民众的政治认同,B项正确。由“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可知,这与社会主义改造无关,A项错误。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包括民主制度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题干

材料与此无关,C项错误。由材料不能得出“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D项错误。第30页5.[2023年1月浙江选考,2分]尽管全球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广疟疾消灭计划,但它依然在制造令人难以想象的苦难。1967年,为了

治疗疟疾,中国启动专项计划。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取得了“一种挽救全球数百万生命的医学进步,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医学进步”是指创制出(D)A.人痘接种法B.青霉素C.牛痘接种法D.青蒿素[解析]1967年,为治

疗疟疾,中国启动专项计划,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发现了青蒿素,D项正确。6.[2021辽宁,3分]1851年欧洲国家召开第一次国际卫生大会,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建立。之后,国

际联盟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相继成为疫病防治领域技术咨询者和跨国行动计划的倡导者、领导者、协调者和实施者。在此过程中,国际卫生防疫体系(A)A.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B.阻止了流行病在全球传播C.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D.始终是以欧洲国家为主体[解析]由欧洲国家召开第一次国际卫生大会到国

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建立,再到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成立,说明国际卫生防疫体系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A项正确。“阻止了”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国际卫生防疫体系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并非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排除C项。D项缺乏材料依据,排除

。二、非选择题7.[2021海南,15分]材料明末清初,有名医吴有性、戴天章、刘奎,皆以治瘟疫名。有性推究病源,就所历验,并著论制方,一一辨别。古无瘟疫专书,自有性书出,始有发明。戴天章好学强记,尤精于医。其论瘟疫,一宗有性之说。为人疗病,不受谢。乾隆末,刘奎著《瘟疫论类编》及《松峰说疫》

二书。又以贫寒病家无力购药,取乡僻恒有之物可疗病者,发明其功用,补《本草》所未备,多有心得。所著书流传日本,医家著述,亦有取焉。——摘编自《清史稿》1907年前后,医学家丁福保将“传染病”称为新事物,“自新事物逐渐发现,而传染病之见解

,逐渐超于新方面矣”。激进人士甚至产生了:欲强国必先强种,欲强种必先研究卫生,欲研究卫生,必先注意传染病之卫生为最要。第31页中国医道晦盲,卫生一道不讲求,数千年于此。1910年丁福保撰写《急性传染病讲义》,介绍这门学科

产生的由来、代表人物以及新知识的内容。在其影响下中医界迅速接受了“细菌学”和“传染病”的学说,并把它纳入中医学知识体系中。——摘编自高晞《疫病的现代性:从“瘟疫”到“传染病”的认知嬗变》(1)根据材料,概括四位名医在医学上的贡献,并对他们予以评价。(10分)[答案]贡献:研究瘟疫的病源;

发明对抗瘟疫的药方;编纂疫病方面的专著,丰富中医学知识体系等。(答出两点4分)评价:注重继承和创新,推动了我国疫病研究的发展;展现医者仁心,树立良医典范;影响中日,贡献巨大。(6分)[解析]思路如下: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概括答案要点贡献“有性推究病源”等研究瘟疫的病源“就所历验,并著论

制方,一一辨别”“取乡僻恒有之物可疗病者,发明其功用,补《本草》所未备”等发明对抗瘟疫的药方“古无瘟疫专书……始有发明”“刘奎著《瘟疫论类编》及《松峰说疫》二书”“丁福保撰写《急性传染病讲义》”“中医界迅速接受了‘细菌学’和‘传染病’

的学说,并把它纳入中医学知识体系中”等编纂疫病方面的专著,丰富中医学知识体系评价“古无瘟疫专书……始有发明”“一宗有性之说”“以贫寒病家无力购药……补《本草》所未备,多有心得”“为人疗病,不受谢”等注重继承和创新,推动了我国疫病研究的

发展展现医者仁心,树立良医典范“所著书流传日本……亦有取焉”“在其影响下……把它纳入中医学知识体系中”等影响中日,贡献巨大(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中国传统医学自我革新的社会意义。(5分)第32页[答案]社会意义: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推动了传统中医学的发展;有利于疫病

防治。(5分)[解析]根据材料中“欲研究卫生,必先注意传染病之卫生为最要”“中医界迅速接受了‘细菌学’和‘传染病’的学说,并把它纳入中医学知识体系中”等信息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的时代特征,从公共卫生意识提高、传统中医学发展、利于疫病防治等方面进行说明。8.[2020海南,15分

]材料1979—1988年中国公立医院改革进程(摘要)时间名称备注1979年《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第一份明确提出医院经济管理的文件。该《意见》提出,医院试点方案与国企改革“放权让

利”有一定相似性。1981年《关于解决医院赔本问题的报告》建议实行价格改革,对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按不包括工资的成本收费,增加的开支由地方财政和企业单位负担;对城镇居民和农民的收费标准可以保持不变。《医院经济管理暂行办法(修改稿

)》进一步扩大医院财务管理自主权,调动医院职工积极性。1984年《关于贯彻财政部“关于控制行政事业经费和企业管理费开支的通知”的意见》卫生部从官方层面认可了承包制的做法,将“打破大锅饭”的改革意向写入了正式文件,特别指出“奖金发放要克服平均主义”。1988年《关于部属医院试

行承包责任制的意见(试行)》在坚持全民所有制基础上,参照两权分离原则,以承包合同的形式确定国家、医院的责权利关系。——摘编自昝馨《历史的往复:1978—1992年的中国公立医院改革》(1)根据材料,概括1

979—1988年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举措和特点。(6分)[答案]举措:①放权让利(扩大自主权);②双轨制。(4分,每点2分)特点:仿效国企改革(或政府主导;立法保障;内容详尽、广泛,注意民生,逐渐完善)。(2分)第33页[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逐条概括

即可,如下表所示:获取和解读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概括答案要点“医院试点方案与国企改革‘放权让利’有一定相似性”“进一步扩大医院财务管理自主权”举措:放权让利(扩大自主权)特点:仿效国企改革“卫生部从官方层面认可了承包制的做法”“在坚持全民所有制基

础上……以承包合同的形式确定国家、医院的责权利关系”举措:双轨制特点:政府主导“《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医院经济管理暂行办法(修改稿)》”等特点:立法保障获取和解读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概括答案要点“建议实行

价格改革……对城镇居民和农民的收费标准可以保持不变”“进一步扩大医院财务管理自主权,调动医院职工积极性”“将‘打破大锅饭’的改革意向写入了正式文件,特别指出‘奖金发放要克服平均主义’”等特点:内容详尽、广泛,注意民生,逐渐完善(2)根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9—1988年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背景。(9分)[答案]背景: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分)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分)②简政放权、按经济活动规律办事等举措出台;(3分)③公立医院存在需

要改革的问题。(3分)[解析]根据“1979—1988年中国公立医院改革进程(摘要)”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的工作重点发生转移、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公立医院存在问题等角度进行说明。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