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2(讲义+测试)》第二单元 第4课 课后素能精练

DOC
  • 阅读 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36.727 KB
  • 2024-12-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语文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2(讲义+测试)》第二单元  第4课  课后素能精练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语文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2(讲义+测试)》第二单元  第4课  课后素能精练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语文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2(讲义+测试)》第二单元  第4课  课后素能精练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9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语文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2(讲义+测试)》第二单元 第4课 课后素能精练.docx,共(8)页,36.727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221e99b3458d9300fef2245f446999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沉溺C.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聘:问D.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疚:内疚答案D解析“疚”的意思

是“痛苦”。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②信誓旦旦,不思其.反C.①既.见复关,载笑载言②戎车既.驾,四牡业业D.①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②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答案C解析C.“既”,都是“已经”的意思,指动作已经完成。A.“以”,①介词,把;②连词,表目的,用来。B.“其”,都是代词,①他的,作定语;②他,作“反”的主语。D.“之”,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②助词,的。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岂敢..定居?一月三捷B.言既遂矣,至于..暴矣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D.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答案B解析“至于”,现代汉语中是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这里的意思是“就”

,表顺承关系。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A.其黄.而陨B.二三..其德C.岂不日.戒D.雨.雪霏霏答案D解析D.雨:名词活用作动词,下。A.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变黄。B.二三:数词活用作动词,有时二,有时三。意思是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C.日:名词活用作状语,每天。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

的乐歌;“颂”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风格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D.《诗经》中句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重章叠句是其章法上的重要特征。答案B解析应该是“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多为

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日夜操劳,勤奋不已的诗句是:“,。”(2)《氓》结尾“,”两句表现了女主人公对负心丈夫不再存有想法,对婚姻果断作了结的刚强性格。(3)《采薇》中写战场上将帅在车上指挥,士兵以车作掩护的诗句是:“,。”答

案(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2)反是不思亦已焉哉(3)君子所依小人所腓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风雨①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②。既见君子,云胡不夷③?风雨潇潇,鸡鸣胶胶④。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⑤?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注]①选自《诗经·郑风》。②喈喈(jiē):鸡叫的声音。③夷:平,指内心平静。④胶胶:鸡叫声。⑤瘳(chōu):病愈,指心情好。7.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三章。第一章从感觉寒意写风雨;第二章从

听觉来写风雨;第三章视觉、听觉一齐感受风雨之苦,渴盼之苦。B.每章首二句,都以风雨、鸡鸣起兴,这些兼有赋景意味的兴句,重笔描绘出一幅寒冷阴暗、鸡声四起的背景。C.诗篇的结构是单纯的,三章叠咏;诗人的易词

写景却是讲究的,它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的不同感受。D.本诗的景物描写,以哀景写哀情,衬托出女子等到丈夫后的喜悦之情。答案D解析D.景物描写应是以哀景写乐情,反衬出女子等到丈夫后的喜悦之情。8.诗人在三章中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情感变化的?答:答案诗中变换使用了三个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夷”“瘳”“喜

”。由“夷”,内心平静,到“瘳”,心情马上好转,再到“喜”,惊喜若狂,表现了思妇见到丈夫后的复杂情感变化过程。解析这是一首情景描述诗,在一个风雨飘摇,天气很不好的日子里,一个人的心情自然是不太好的,尤其是在这种日子里怀念亲人,心情很难好起来。但诗人没有描

写不好的心情,而是通过她朝思暮想的丈夫突然的出现,描写了她惊喜的心情。透过惊喜,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平时相思的忧愁和痛苦。使人难过的天气没有变化,而她的心情却有了根本的转变。这种艺术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白话诗歌风吹雨打多凄凄,雄鸡啼叫声不

息。既已见到意中人,心中怎能再平静!风吹雨打多潇潇,雄鸡啼叫声不已。既已见到意中人,心病怎能不痊愈!风吹雨打天地昏,雄鸡啼叫声不止。既已见到意中人,心中怎能不欢喜!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四牡《诗经·小雅》四牡①,周道倭迟②。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四牡,啴啴③骆④马。岂不怀归?王

事靡盬,不遑启处。翩翩者⑤,载飞载止。集于苞栩⑥,王事靡盬,不遑将父。翩翩者,载飞载下。集于苞杞⑦,王事靡盬,不遑将母。驾彼四骆,载骤骎骎⑧。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⑨。[注]①(fēi):马行走不停的样子

。②倭迟:道路迂回遥远的样子。③啴啴(tān):喘息的样子。④骆:黑鬃的白马。⑤(zhuī):一种短尾的鸟,又名夫不,即斑鸠,鹁鸪。俞樾《群经平议·毛诗》:“夫不乃孝鸟,其载飞载下,或以恋其父母使然。”⑥苞:茂密。栩(yǔ):柞树。⑦杞:灌木,即枸杞树。⑧骎骎(qīn):马快速奔跑的样子。

⑨谂(shěn):思念。9.对《四牡》一诗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这首诗的首章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在“王事靡盬”与“岂不怀归”一对矛盾中展现了人物“我心伤悲”的感情世界。B.全诗有三章写到马,马是诗中主人公出

行的唯一陪伴;有两章写到鹁鸪鸟,是诗人行途所见。写景随意而又自然。C.马儿气喘吁吁地在迂回遥远的周道上奔跑是缘于“王事靡盬”,“我”的“伤悲”和“不遑启处”也是因为“王事靡盬”。D.鹁鸪鸟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和随意栖止,与“我”和“我”的马儿不停奔波形成对比,增加了“我”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E.“将母来谂”是全诗的关键句,本句揭示出诗人“怀归”和“伤悲”的根本原因,也表现了连年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答案BE解析B项,“写景随意而又自然”不当,这是诗人精心筛选出的能表达自己情感的一个意象。通过注⑤可知,鹁鸪是一种孝鸟,诗人有意择取

以表达对父母的忆恋。E项,从原诗看不出“王事”是指“连年战争”。“将母来谂”意思是寄托“我”对母亲深深的怀想,篇末揭示主旨,道出“我”不能尽孝的悲哀。10.这首诗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例并加以简要分析。答:答案全诗五章,基本上都采用“赋”的手法。铺陈了“我

”的伤悲和“怀归”之情。除采用“赋”的表现手法之外,诗人还借景抒情,用鹁鸪鸟的自由自在与“我”的奔波劳顿形成对比,加深了“我”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解析《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在这首诗中也可以略

见一斑,全诗共五章,每章五句,交互使用赋和兴两种手法,叙其事,抒其情,写诗人的所见所想,表达了奔波在外的辛劳和不能在父母身边奉养的遗憾。此外还用鹁鸪鸟与“我”和“我”的马儿对比。选取两点,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即可,参照《氓》《采薇》分析赋兴手法。

白话诗歌四匹马儿跑得慌,大路弯曲远又长。难道不想回家乡?王家差事没个完,我的心里多悲伤。四匹马儿快如飞,黑鬃白马直喘气。难道不想回家去?王家差事没个完,哪有闲暇得休息。鹁鸪鸟儿翩翩飞,时上时下任翱翔,

落在丛生柞树上。王家差事没个完,老父无暇来奉养。鹁鸪鸟儿翩翩飞,时而飞来时而止,落在丛生杞树枝。王家差事没个完,老母无暇来侍奉。四匹白马驾车行,马儿快快奔前方。难道不想回家乡?因此作了这首歌,深深怀念老亲娘。三、语言表达11.根据语境,请写出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句子的顺序。《诗经》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故乡,,,;但《诗经》的传唱,使原本遥远的地域变得可以想象,可以亲切地感知,,因此说,。①这当然不利于人们建立地理意义上“天下”的概念②春秋战国时期乃至更早,《诗经》就为凝聚我们的民族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

的作用③在当时,由于相距遥远,交通不便,普通人的旅行范围都是非常有限的④《诗经》在当时各国之间,缔造了宝贵的文化亲缘⑤齐国的海、宋国的河、秦晋的高山,他乡丰富的物产、奇异的风情,都因《诗经》的描绘而进入人们视野答:答案②③①⑤④解析由时间的逻辑关系“春秋战国时期乃至更早”及“在当

时”可知,②③是连在一起的;由“但”的转折,可确定其前应选①句,其后宜填⑤句,且与④句衔接紧密;最后一个横线处的句子,是对“但”后内容进行小结的句子,故选④。12.学校组织“诵《诗经》,品经典”活动。请为这一活动写一则宣

传语。要求:体现活动主题;语言表达简明、连贯;不超过20字。答:答案(示例)聆听诗风神韵,感受文化芬芳。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综合能力。题目要求为“诵《诗经》,品经典”活动拟写宣传语,具体解答时,可以围绕活动的主题,以整齐的语言形式拟写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以达到宣传的目的。13.《采薇》最

后一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将征人昔时出征风光与归时景象做了对比描写,情景交融,被推为千古名句。请描写诗中征人归家时的情景。要求:(1)符合原诗诗意,侧重心理描写。(2)使用第一人称和比喻修辞手法。(3)200字

左右。答:答案(示例)想当年我出征的时候,杨柳婀娜多姿,柔美的枝条拂过我的衣袖,仿佛是父母兄弟的手要留住我的脚步。现在我回来了,大雪如飞絮般飘飘洒洒,纷纷扬扬。道路泥泞难行,我又渴又饿。看那远处渐渐清晰的村庄轮廓,

那就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啊。生我养我的父母,你们是否也在望眼欲穿,一日日一夜夜盼望我的归来?我九死一生,满身伤痕孤独地回来了,而和我同乡的战友却埋骨他乡。多年的征程就像这脚下难行的路,多少辛苦,多少悲伤啊,有谁知道我的哀痛呢?写作提示注意审清题意,“侧重心理描写”“第一人称和比喻”“200字左右”

,根据题干“将征人来时风光与归时景象做了对比描写”的提示,将诗句中景物生动描写,但不可过多展开,要将“我”归来时的心理描写作为重点,这要根据全诗内容、主题来合理想象。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8675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