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福建省泉州市平山中学、内坑中学、磁灶中学、永春二中、永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共(15)页,673.54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21723c398cefd93fc6a198f190891f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年秋季期中联考高二年历史科试卷一.本卷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道:“(一战)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五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
和势不两立的民族愿望和不可逆转的军事时间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欧美列强在一战前已经制定军事时间表B.世界性经济危机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C.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D.巴尔干地区的民族矛盾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即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不可逆转的军事时间表”是指一战前欧洲列强通过军备竞赛和军事扩张形成的军事态势,是一种已经形成的客观形势,排除A项;“经济上的竞争”并不是经济危机,排除B项
;巴尔干地区的民族矛盾是一战爆发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排除D项。故选C项。2.1917年8月,中国政府对德、奥宣战前,一战华工被定义为附属于招募国家的契约性质的劳力;宣战后,被定义为中国派往协约国的“参战代表”;一战
结束,中国获得战胜国身份后,一战华工被认为是国家的“功臣”。一战华工角色的变化反映出()A.历史研究有助历史记忆修复B.历史事实具有不确定性C.文字记载决定历史客观存D.时局变化影响历史解释【答案】D【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17年8月,中国政府对德、奥宣战前,一战华工被定义为附属于招募国家的契约性质的劳力;宣战后,被定义为中国派往协约国的‘参战代表’;一战结束,中国获得战胜国身份后,一战华工被认为是国家的‘功臣’。”并结合所学可知,华工角色从普
通劳力变为国家“功臣”可见在庆祝协约国胜利的氛围之下,华工对国家和世界所作贡献也为社会舆论所肯定,这体现了时局变化影响历史解释,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历史记忆的修复,排除A项;历史事实客观存在,历史的客观性是由历史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排除B项;历史
客观存在并非是文字记载决定的,排除C项。故选D项。3.下表所示是某学者对一战后二战前的英法政治、经济状况的概括。这可用于说明()在英国一战后,英国国务总的来说……被托付给其中的格外庸碌之辈,至少就关乎整个世界安全的外交事务来说是如此在世界贸易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14.15
%下降到1937年的9.8%;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从1913年的14%下降到9.2%法国20世纪20年代后期,整个法国社会“被阶级和意识形态问题搞得四分五裂”;政坛斗争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愈演愈烈,党派的分化组合与内阁
的更换更为频繁1938年的法郎价值是1928年的36%,工业产值仅为1929年的83%,国民收入比1929年减少18%A.英法存在难以调和的分歧B.一战后欧洲经济复苏迟缓C.英法无力维系凡尔赛体系D.西方绥靖政策的历史根源【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表格信息
可以看出一战后到二战前,英法两国政治存在问题,经济发展迟缓,这说明两国实力下降,凡尔赛体系是维护英法两国的工具,随着两国实力下降,该体系无法维持,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一战后到二战前,英法两国政治存在问题,经济发展缓
慢,没有体现英法存在难以调和的分歧,排除A项;B项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不全面,排除;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与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4.1921~1928年,新经济政策
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工业制品价格居高不下,工农业“剪刀差危机”出现了。为应对“不利”形势,农民开始联合起来囤积粮食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这给苏联实施的农业控制计划和工业化战略带来了不利影响。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A.新经济政策遭到农民抵制B.社会主义建设理
论较为成熟C.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D.农业占据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由于工业制品价格居高不下,工农业‘剪刀差危机’出现了。为应对‘不利’形势,农民开始联合起来囤积粮食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这给苏联实施的农业控制计划和工业化战略带来了不利影响”信息可知,在新经济政策的
影响下,苏联工业制成品价格居高不下。农民纷纷联合起来提高农产品价格,这不利于苏联工业化运动的开展,因而农业集体化的施行是必然的,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较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受到农民的支持,仅根据工农业出现“剪刀差危机”不能得出农民“抵制”新经济政策
,排除A项;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尚不成熟,正处于探索实践阶段,排除B项;在苏联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工业不是农业,而且题干中并无次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5.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从提出到实施历经3年时间(1941—1944
年),美英苏三国存在分歧。这样的分歧()国家态度苏联提出尽快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缓解在东线的压力英国确保战略重点地中海区域,提出持久消耗战和打击敌人“柔弱腹部”计划,主张在地中海东部巴尔干登陆,抢先楔入东南欧美国与英国达成
妥协,延迟第二战场开辟,力图扩大在北非、中东、地中海的影响;实施“两洋战略”,亚太战场希望得到苏联对日作战保证A.是战胜德国法西斯策略的分歧B.因战争战场形势的变化而产生C.突显苏联在欧洲战场的重要性D.埋下了二战后冷战对峙的隐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
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据表格材料“主张在地中海东部巴尔干登陆,抢先楔入东南欧”“延迟第二战场开辟,力图扩大在北非、中东
、地中海的影响”可知,在二战期间,英美就开始为抢占势力范围做准备,埋下了二战后冷战对峙的隐患,D项正确;英美苏三国关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如何更好地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对于战胜德国法西斯的目标都是一致的,排除A项;美苏英基于各自的
国家利益,对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存在分歧,与战争战场形势变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重要性,并未强调苏联战场的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6.“尽管冷战的参与者都不想要冷战,冷战最后还是发生了。这是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使苏联和美国决策者都感到对自己不利,他
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的威胁。”这段材料旨在说明,冷战的发生A.美苏之间缺乏沟通导致的误判B.是由雅尔塔体系建立而导致的C.实际上与美国没有直接的关联D.与美苏双方的主观意愿相违背【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战后的国际体
系使苏联和美国决策者都感到对自己不利”可知战后的国际体系是雅尔塔体系,材料认为是雅尔塔体系导致了冷战,故B正确;冷战前美苏不缺乏沟通,故A错误;冷战与美苏双方都有关系,故C错误;D项不是材料主旨,故D错误。7.阅读1901—1999
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者不同时段的国别分布图表,从中可以看出A.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处于主导地位B.二战前后科学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C.科技的创新与进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D.二十世纪以来科学中心集中在欧洲【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
主要考查世界科技的知识点。根据表格内容可知,1926年后,美国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数量不断增加,且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说明二战前后科学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故B正确;根据题干“1901~1999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者不同时段的国别分布表”,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
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在二战以后,这一说法不符合1901-1925年间的史实,故A错误;表格内容无法体现科技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故C错误;根据表格内容可知,1926年后,美国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数量不断增加,且远远超过
其他国家,说明二战前后科学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因此不能得出二十世纪以来科学中心集中在欧洲,D错误。8.观察下图,对20世纪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中数量变化的表述,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大了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B.西方国家已经放弃了对亚非拉国家的扼制政策C.广大亚非拉国家的
力量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迅速崛起D.所有亚非拉国家都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答案】ABD【解析】【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曾长期被国民党集团窃据,因此至70年代前中国是不可能壮大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力量的。亚非拉国
家的发展是因为民族解放运动的推动,而非西方国家放弃扼制亚非拉国家的政策;根据图示中的折线走向可以看出,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力量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迅速崛起;并非所有的亚非拉国家都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如中国就不是其成员。综上所述,ABD符合题意,排除C。故选ABD
。9.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孤独的超级大国》中说:“当前我们处于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极的世界格局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世界新秩序已经形成B.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C.世界有多个权力中心D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答案】D【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当前我们处于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极的世界格局中”说明当前格局是一超多强,即多极化趋势加强,故D项正确;世界新秩序还远未形成,故A项错误;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不
符合“单极+多极的世界格局”信息,故B项错误;世界有多个权力中心也不符合“单极+多极的世界格局”信息,故C项错误。.【点睛】由材料中的“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极的世界格局中”说明当前格局是多极化趋势加强,由此排除即可。10.2008年11月,美国国家
情报理事会发表的《2025年的全球趋势》坦承:“今后15~90年里,对于国际制度的演变,美国将发挥比任何其他国际行为者更大的影响,但在一个多极世界上,它将拥有的力量要比数十年来所曾拥有的要小。”这一观点的提出主要基于当
时A.“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B.霸权主义影响力减弱C.多极政治格局已经形成D.国际关系实现民主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所以说“美国将发挥比任何其他国际行为者更大的影响”,但是日本、俄罗斯、中国、
欧洲联盟等国家和国家联盟也是多极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又说“它将拥有的力量要比数十年来所曾拥有的要小”。这一观点的提出正是基于当时“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发挥着比任何其他国
际行为者更大的影响,其霸权主义影响力并未削弱;C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当今世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尚未真正建立。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1.21世纪初,首次将巴西、俄罗斯、印
度和中国并称为“金砖四国”。2005年,高盛集团又提出“新钻十一国”,包括埃及、韩国、墨西哥、尼日利亚等11国。2007年,日本学者门仓贵史提出“展望五国”概念,即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
这些新概念的不断出现表明()A.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危机B.亚洲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崛起C.新兴国家呈群体性崛起态势D.国际格局中心转移到第三世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
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结合所学,其中的印度、中国、埃及、墨西哥、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等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材料中“金砖四国”“新钻十一国”“展望五国”等新概念的不断出现表明新兴国家呈群体性崛起态势,C项正确;新概念的不断出现
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是否陷入危机无必然关系,排除A项;材料不仅涉及亚洲国家,排除B项;D项不符合史实,国际格局中心并未转移到第三世界,排除D项。故选C项。12.马克思、恩格斯所认为“随着贸易自由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隔
绝和对立日的益消失了。”在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时“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据此可知经济全球化A.消除了世界各地区间的民族差异B.有助于形成世界性的
利益共同体C.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均衡发展D.推动了世界性阶级斗争不断深入【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隔绝和对立日益消失了”、“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可知,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有助于形成世界性的利益共同体,因此
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隔绝和对立日益消失,不是民族差异的消失;C选项错误,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获益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各地区不是均衡发展的;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阶级斗争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3.阅读《2013—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表》,从中可知年份世界经济增长率(%)发达经济体增长率(%)新型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增长率(%)20133.31.15.020143.41.84.620153.11.94.020163.21.94.1A.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低于新兴经济体B.世界经济
增长的动能不断弱化C.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业已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增长率远远超过发达经济增长体,体现了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上升,因此说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C正确
;据材料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低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增长率,而不是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A错误;据材料不能反映世界经济增长的动能不断弱化,B错误;据所学可知,当今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D错误。14.票拟作为内阁的一
项基本职权,皇帝可以干预,但不能废除;皇帝可以改票,但他在形式上还是要尊重内阁票拟。内阁常常在与皇帝意见不一时,有一票、再二票三票,乃至四五票,而不是皇帝亲自票拟批出。依据材料可以得出()A.票拟赋予内阁职权提升其政治地
位B.票拟有可能架空皇权弱化君主专制C.票拟对皇权滥用有一定的约束力D.票拟有可能激化君相之间的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皇帝可以干预,但不能废除”这一信息可得出,内阁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的约束作用,这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强
调内阁政治地位的提升,故排除A项;内阁是皇权加强的产物,不会架空皇权,故排除B项;明代已经没有丞相,故排除D项。故选C。15.西周时期,每年秋冬之交,周天子会颁布第二年的历书给诸侯,叫作“班朔”。诸侯接受历书后收藏于祖庙,每逢初一杀羊祭庙,叫作“告朔”;春秋时,许多
诸侯不再亲临祖庙“告朔”,只是杀只羊应景。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A.周礼无法规范社会秩序B.宗法分封制失去了推行的基础C.礼的标准发生重大变化D.礼的破坏促成了地方割据局面【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告朔”是西
周礼制,其规定诸侯每逢初一定期杀羊祭庙,春秋时许多诸侯“只是杀只羊应景”,违背“告朔”这一礼制规定,说明周礼遭到破坏,已无法规范当时的社会秩序,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宗法分封制的推行情况,且宗法分封制到春秋时期只是开始瓦解,排除B项;材料的意思是春秋时期诸侯违背了周礼,而
不是“礼”的标准发生变化,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地方割据,排除D项。1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为B更有利于实行分封制C.秦朝实现宗法制D.根据才干政绩任免
官吏【答案】D【解析】【详解】秦统一六国之后,实行郡县制,百姓虽不是封君的属民,但依然是皇帝的属民,不能体现“公天下”之开端,故A错误。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排除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春秋战国以来宗法制已经逐渐崩溃,排除C;郡县制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相比于之前的分封
世袭和世卿世禄制,更有利于国家政局的稳定,体现出了一定的“公天下”性质,故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17题8分,第18题20分,第19题12分,第19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图1图1解释:在
意大利罗马郊区法勒斯纳别墅发现,在著名画家拉斐尔(1483—1520年)画的壁画,周围的垂花饰中,有画家达·乌迪内于1515——1517年画的几支玉米苞(棒)。材料二:图2为1542年出版的《植物志》中
的玉米植株图.图2解释:这幅图是画家阿·米耶尔直接采画(写生)自生长着的玉米,再由一位素描师把彩图转化为黑白线图,1542年,被录入在德国植物学家廖恩哈德·福克斯编纂的《植物志》中印刷出版。福克斯在《植物志》中记述:“它现在生长在所有的庭院中,几乎到处都是
。”材料三:1582年威尼斯贵族孔塔里尼家的一份“田地播种计划”表明,他们家的佃农已在一块夏季遭涝的田地上种玉米。1584年,玉米出现在威尼斯一个农民死后的农场财产清单中。1588年,玉米成为一个农场主送给修道院礼品的一部分。1601年的一份
威尼斯市场交易所的官方文献说,“玉米被最贫穷可怜的人们购买,对于他们来说玉米是一种具有便宜市价赖以维生的资源”。(1)以上三则材料涉及哪些史料类型?它们对研究玉米在欧洲的传播有哪些价值?(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玉米在欧洲传播的特点。【答案】(1)史
料类型:实物史料、文献史料(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研究价值:说明玉米的种植与传播,成为重要粮食作物,并对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特点:由观赏植物变为农作物;由在个别地区传播变为在欧洲广泛传播。【解析】【小问
1详解】本题是列举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5——17世纪欧洲。第一小问史料类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实物史料、文献史料;第二小问价值,据材料一“有画家达·乌迪内于1515——1517年画的几支玉米苞(棒)”、“《植物志》中的玉米植株图”、“它现在生长在所有的庭院中,几乎到处都是。”、材料三
“他们家的佃农已在一块夏季遭涝的田地上种玉米。1584年,玉米出现在威尼斯一个农民死后的农场财产清单中。1588年,玉米成为一个农场主送给修道院礼品的一部分。”、“玉米被最贫穷可怜的人们购买,对于他们来说玉米是一种具有便
宜市价赖以维生的资源”和所学知识可知,三则材料说明玉米的种植与传播,成为重要粮食作物,并对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5——17世纪欧洲。根据材料一“有画家达·乌迪内于1515——15
17年画的几支玉米苞(棒)”、“他们家的佃农已在一块夏季遭涝的田地上种玉米。”可概括由观赏植物变为农作物;据图2解释“它现在生长在所有的庭院中,几乎到处都是。”可得出由在个别地区传播变为在欧洲广泛传播。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地缘上与中、苏临近的韩国,是美国亚洲冷战
前沿阵线的重要选择。因此,韩国一直是美国军事和经济重点援助的国家。1961年,美国对外援助政策调整,加强了对韩国经济建设的干预,促使韩国政府有计划地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改善和日本关系,以及敦促韩国早日实现经济自主。1962年
起,韩国政府开始制定并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形成由强有力的政府主导的工业化模式,建立自立的经济基础。——摘编自谢桂花等《二战后韩国经济起飞与国际机遇的利用》材料二1965年,韩日双方签订了《韩日基本关系条约》及有关协定,韩日两国在互相尊
重主权和平等互惠的原则基础上实现了关系正常化,随后韩日签订《韩日经济合作协定》。与此同时,韩国凭借其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抓住以美日为首的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国际机遇,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的重要承接地,至20世纪70年代,鉴于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韩国开始对国家的产业发展战略进行重大调整,转型为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重化学工业,这一转变有力地激发了韩国经济的增长点。——摘编自张仁宝(现代韩国经济》(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韩国20世纪
六七十年代经济起飞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韩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起飞的影响。【答案】(1)原因:美国的援助及政策干预;韩日外交关系改善;日本经济援助;政府主导,实行经济计划;丰富廉价的劳动力;抓住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机遇;适时调整国家经济发展战略。(2)
影响:建立了自立的经济基础,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优化了国民经济结构;提升了韩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推动了世界经济多极化发展;引领了二战后亚洲经济增长;为第三世界国家经济腾飞提供了借鉴。【解析】【详解】(1
)根据材料一“……韩国一直是美国军事和经济重点援助的国家。1961年,美国对外援助政策调整,加强了对韩国经济建设的干预……”,可得出,韩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起飞的原因是:美国的援助及政策干预;根据材料一“……1962年起,韩国政府开始制定并执
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形成由强有力的政府主导的工业化模式……”,可得出,韩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起飞的原因是:政府主导,实行经济计划;根据材料二“1965年,韩日双方签订了《韩日基本关系条约》及有关协定,韩日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平等互惠的原则基础上实现了关系正常化,随后韩日签订《韩日经济合作协
定》……”,可得出,韩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起飞的原因是:韩日外交关系改善;日本经济援助;根据材料二“……韩国凭借其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抓住以美日为首的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国际机遇,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重要承接地……”,可得出,韩国2
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起飞的原因是:丰富廉价的劳动力;抓住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机遇;根据材料二“……至20世纪70年代,鉴于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韩国开始对国家的产业发展战略进行重大调整,转型为资本、技术密集
型的重化学工业……”,可得出,韩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起飞的原因是:适时调整国家经济发展战略。(2)根据材料一“……1962年起,韩国政府开始制定并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形成由强有力的政府主导的工业化模式,建立自立的经济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韩国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立了自立的经济基础,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从优化了国民经济结构、提升了韩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推动了世界经济多极化发展、引领了二战后亚洲经济增长、为第三世界国家经济腾飞提供了借鉴等方面简析韩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起飞的影响。19.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一战中,军人死亡超过1000万,战争耗费近36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
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由于战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战后,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维持战后的世界和平。——摘编自卢文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材料二(1)根据
材料一,概括“一战”的历史影响。(2)如图是某同学构建的单元知识结构图。请你在C处填写一项符合单元学习的主题,并说明理由。【答案】(1)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削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改变国际格局;推动民族解放运动与和平运动。(任答三点)(2)示例1主题:社
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理由: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从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国家经历艰难改革发展,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变化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示例2主题: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理
由:二战后,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从1945年到1991年全世界共有90多个国家获得独立,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独立后的新兴民族国家走上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解析】【小问1详解】影响:根据材料“一战中,士兵死亡上千万,战争
耗费近3600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可知,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根据材料“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可知,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或德意志、奥匈帝国战败,英法受到重创);根据材料“美国则从债务
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剥削的中心”可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根据材料“由于战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可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根据材料“战
后,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维持战后的世界和平”可知,战后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小问2详解】主题:根据单元知识结构图可以看出,其主题是战后世界的变化,其中已经罗列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因此可以提炼主题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理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形
成(从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国家经历艰难改革发展,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变化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20.建国后民主法制的建设人物观点出处观点概括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
史》中国古代诸王朝的兴亡根本在于经济管理的循环(安宁繁荣、国力增强—政府开拓、财政困难—提高赋税、贫富分化—内忧外患、走向覆灭)。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中国历史自秦汉后,即入于一治一乱之循环,而不见有革命。历来大乱之所由兴,要
不外“人心放肆”那一句老话。人心放肆即不易尊重对方,更不易节制自己,更要紧的,乃为人心放肆便是其礼俗失效之征。黄炎培1945年与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毛泽东的对话有,总
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建国后的政治探索来答复黄炎培关于“历史周期律”的话题。(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语言流畅。)【答案】示例:论点:建国后的民主法制建设使中国历史发展跳出了周
期律支配。阐述:建国后,195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新中国的国家治理提供了基本的法律基础;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大成为最高权力机关,有效避免了个人“求荣取辱”的可能性;改革开放后通过一系列法律,实行依法治国的方略,形成了具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新时代以来中共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净化政治空气,确保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这些探索都是中国共产党力求跳出“历史周期律”的表现,也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民主法制是新中国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解析】【分析】【详解】根据“中共诸君
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以及题目要求“以建国后的政治探索来答复黄炎培关于‘历史周期律’的话题”,结合所学新中国的知识,可以提出论点:建国后的民主法制建设使中国历史发展跳出了周期
律支配。阐述:根据所学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就,从建国初期的三大民主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新时代中共反腐倡廉等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跳出“历史周期律”,通过民主法制使新中国的长治久安得到保障。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
文,语言流畅即可。【点睛】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