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历史 含答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841.065 KB
  • 2025-01-0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历史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历史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历史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历史 含答案.docx,共(13)页,841.065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1fb90d8e44df7337b64b273289e0e2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0学年第二学期湖州市三贤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重大的政治问

题都是依靠武力加以解决的。……不管怎样,民众对未来战争的预期,连同大规模的常备军,促成了这场1914年爆发的横跨欧洲的大战。不过,这场大战的出现,也有其他的原因。”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A.“一战”是多种因素综合促成的B.武力解决政治问题是欧洲的传统C.民族主义思

想是“一战”的主因D.军备竞赛直接促成“一战”爆发【答案】A2.一战期间,梁启超曾建议政府,“今日则德在东亚之势力,已达零度。……中国所托命之均势,则英俄法美日五国均之而已,而当欧战疲敝之余,能生死我者尤莫如美日。我若能提絜美日,而自伍于此五国之林,

虽进无所获,而退焉必足以自保。”梁启超此番言论的目的在于A.揭示美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B.中国的战争态度应跟随美日C.预测战争将使欧洲普遍衰落D.中国对世界大战要保持中立【答案】B3.下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交战国伤亡人数统计。表中数据

表明国别中国苏联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伤亡人数3500万3000万100余万120万990万500万①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②苏联对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仅次于中国③美国因本土远离二战战场使得伤亡相对

较少④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交战双方带来了巨大损失-2-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4.下图是二战期间某区域战役形势图。对该图形势解读正确的是①作战双方是英法联军与德国②标志着绥靖政策的彻底破产③德军在这场战役中是进攻方④英法联军在此战中宣而

不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5.纽伦堡审判依据下述4条罪行起诉和定罪:①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战争罪。②参与实施战争的共同计划罪。以上两条罪行合起来被称为破坏和平罪。③战争罪(指违反战争法规或战争惯例)。④违反人道罪(指对平民

的屠杀、灭绝和奴役等)。这些起诉和定罪依据A.为以后对破坏和平罪的审判奠定了基础B.有助于还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C.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对战败国的严正告诫D.为将“闪电战”列为战争罪提供了依据【答案】A6.唐太宗在《帝范》中写到,“夫食为人天,农为政本。仓廪

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廉耻。故躬耕东郊,敬授天时。国元九岁之储,不足备水旱;家无一年之服,不足御寒暑。”材料突出反映他的治国理念是A.崇儒尊孔B.刑罚为末C.以农为本D.文德治国【答案】C7.1899年,克伦威尔诞辰3

00周年之际,时任英国首相提议在英国议会大厦前竖立克伦威尔雕像,此提议在议会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不少议员表示反对,但最后克伦威尔的雕像还是被竖了起来。-3-据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反对理由之一是克伦

威尔驱散议会实行独裁统治B.赞成理由之一是克伦威尔结束了英国的君主制度C.雕像被竖说明克伦威尔是英国历史进步的推动者D.雕像被竖的不同意见折射出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答案】B8.甘地曾说,“有人告诉我,不合作违反宪法。我敢否认这是违反宪法的。相反,我确信,不合作是正义的,是

一条宗教原则,是每一个人的天赋权力,它完全符合宪法。……当政府不但不保护你,反而剥夺你的尊严时,不合作就是你的天职。”由此可见,甘地不合作思想的理论依据是A.宪法允许不合作行为B.印度的民族独立意识C.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D.宗教原则与天赋权力【答案】D9.孙中山先

生曾经说过“帝国主义……不仅是我们走向独立自由的道路上的主要障碍,而且是我国的反革命中最强有力的因素。”孙中山为解决“主要障碍”A.创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领导组建南京临时政府C.组织发动反袁二次革命D.积极促成革命统一战线【答案】D10.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现在中国革命的

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也是弱的。当前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但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对反革命力量的估量,决不可只看它的现象,要去看它的实质。这篇文章论述的是A.抗日

战争的前途问题B.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C.中国革命新道路问题D.社会主义的改造问题【答案】C11.以下在历史上先后出现的建筑,都是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对它们的评述正确的是-4-①都具有宗教或祭祀活动功能②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③柱式建

筑是它们的共同特点④建筑过程中都使用了大理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12.“13~17世纪,意大利美第奇家族(著名富有家族)同一些伟大贵族家族一起推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诞生。他们是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艺术赞助人。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

都与之密不可分。这些有才华艺术家在其家族资助和庇护下,创造了大量的传世杰作。”结合所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第奇家族是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B.富有家族资助是文艺复兴兴起的因素之一C.艺术家创作突出个性,充满浪漫主义风格D.意大利

文化艺术发展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答案】B13.长城,作为中国古代复杂、完备的综合性军事防御工程,由诸多功能不同的工程组成。其中,修筑于险要地段,又称后方小城堡,供官兵驻守戍边,具有纵深防御功能的工程是

A.城障B.敌台C.关城D.烽燧【答案】A14.在《汪公锡文运熙家抄》中,引用了点评古水系的话来评价宏村水圳,“引水入室掘井家中,防祝融之肆虐,取汲浣之便利,求滚滚之财源,荡里中之秽气,灌村外之良田”。这段评价表明宏村水系①是自然水系与人工水系的完美结

合②使村落聚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相结合③运用独特的生态平衡思想规划水系④符合现代人类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答案】D15.嘉庆三年(1798年),苏州清朝官府在苏州立了一块《钦奉谕旨给示》碑,指斥:“苏州、扬州向习昆腔,近有厌旧喜新,皆以乱弹

等腔为新奇可喜,转将素习昆腔抛弃。”这一现象表明,昆曲衰落的原因是A.政府扶持力度低B.民众的喜新厌旧C.昆腔与现实脱节D.昆曲艺术性不强【答案】C16.下表为“中国古代儿童称谓简表”,由表中信息可知年龄段称谓称谓由来(摘自《礼记》等)10岁以

前孺子孺子早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满10岁幼学人生十年曰幼,学15岁左右(男)束发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15岁(女)及笄十有五年而笄(笄礼)满20岁(男)弱冠二十曰弱,冠(冠礼)A.礼乐制度是西周推行的一种社会等级制度B.古代儿童在

礼乐制度的方面男女一视同仁C.宗法制度是古代实行礼乐制度的基本前提D.先秦时礼乐制度已渗透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答案】D17.有西方学者认为,“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

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该学者认为科举制①使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以确立②考查范围只限定在儒学经义之内③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④确保了中华文明稳定性和连续性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6-【

答案】B18.在近代中国与列强签订某一条约附件中规定:三、每值使臣呈递敕书或国书时,大皇帝必遣加用黄袢如亲王所乘之绿轿到馆,将使臣迎入大内,礼成后,仍一体送回,来往之时,必派兵队前往使馆迎送。……五、使臣所递敕书或国书,皇帝必亲手

接收。上述规定表明A.当时中国在外交上处于屈辱的地位B.列强通过武力监督方式控制清政府C.晚清政府外交礼仪被迫与国际接轨D.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列强的统治工具【答案】A19.侵华日军在百团大战后记载,今后应在华

北地区“以治安为第一基调”,“一切施策均集中于剿灭中共势力”。从中可知百团大战A.给在华北地区的日军以沉重打击B.直接改变了日本既定的侵华政策C.敌后战场已成为中国抗战主战场D.进一步加剧了日本国内经济危机【答案】A20.据《大公报》(创办于1

902年)统计,1905年至1911年,全国共创办报刊933种,其中上海214种,华南124种,江南102种,西南53种,华北168种,西北15种,东北50种。这一现象A.说明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B.有助于武昌起义

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C.是革命党人利用媒体宣传革命的结果D.是上海作为辛亥革命舆论中心的体现【答案】B21.解放战争时期,我军著名将领粟裕曾指出:这次战役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大进军,等于最后挖取敌人心脏,对完成中国革命有决定性的意义。以下四副图中,直接反映该“战

役”形势的是A.B.C.D.【答案】C-7-2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是我国一项重要外交原则。以下外交文件或决议中,明确这一原则的是①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②上海《中美联合公报》③《中日联合声明》④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

公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23.我国某部宪法规定: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其他生产资料所有权。国家指导和帮助个体农民增加生产,并且鼓励他们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国家对富农经济

采取限制和逐步消灭的政策。上述规定表明我国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正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C.统一战线进入了新阶段D.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答案】B24.邓小平曾指出,“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也考虑到解决国际争端应该采取什么办法”,“所以,我们就是要找出一个能为各方所接

受的方式,使问题得到解决”,以求“消除爆发点,稳定国际局势”。由此可见“一国两制”的提出A.充分考虑了国内与国际的现实B.以稳定国际局势为基本出发点C.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而广泛响应D.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指导思想【答案】A25.中国古籍没有类似今天标点,汉代出现断句“、”和“?”,称之

为句读,宋代出现了“,”“。”。正因为如此,《论语•乡党》云:“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有人认为这体现了孔子的人本主义观念。但唐代韩愈却认为末句当断为“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样变成了既问人,又问马,并说“圣人岂仁于人不仁于马?”上述现象表明A.不同的历史史料,会得出完

全不同的结论B.阶级立场的不同,对人物的评价会有区别C.同一历史事件,因理解角度而至解读不同D.对历史真相的了解,应尽可能多占有史料【答案】C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材料一

1.缔约国“相互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2.“如上述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行为的威胁时”,缔约国应进行协商,以便达成协议,联合或单独地采取最有效的措施;3.从条约开始生效起,英日同盟即宣告“终止”。——《美英法日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

属地和领地的条约》材料二日本武力南进的升级,对美英在南洋的既得利益构成严重威胁,美国不能不做出强烈反应……提出严重警告……但是,侵略成性的日本军阀对美国政府的要求充耳不闻,反倒在(1941年)8月6日的提案中要求美国取消禁运,撤除设在南洋的

美军基地,停止援助中国,承认日本在印支的特殊地位。8月17日,罗斯福发表对日声明:“如果日本政府采取任何进一步行动来推行以武力或以武力威胁手段对邻国实行军事统治的政策或计划,美国政府将不得不立即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方连庆主编《国际关系史》(现代卷)(1)指

出材料一“条约”的简称及签订年份。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除上述条约外限制日本的举措。(2)根据材料二,指出“日本武力南进”的战略目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立即采取的“必要手段”并说明及其对日本政局的影响。【答案】(1)简称:《四国条约》;

(缺书名号不得分)年份:1921年;举措:通过《五国条约》,限制了日本海军的扩张;通过《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2)目标:南洋手段: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其中包括日本急需的钢铁、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冻结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资产。影响:日本主战派代表东条英机组阁,积极准备进行战争。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地理大发现和海外殖民地的开辟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社会的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和设想提出了挑战。与之相似,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导致技术上的进步;技术进步转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受到科学的促进。远洋贸易引起

对造船和航海业的巨大需求……出现了一批新的,有才智的,数学上受过训练的工匠。——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9-材料二牛顿的伟大科学成就的根本实质,就在于他自觉和不自觉地依托了他所处地社会条件,认真地和彻底地刻苦学习前人各方面的成果,特别是先进的和前沿科学的新知识。敢于

思考怀疑和突破。提出新的观念和严格论证的新的理论,形成新的理论体系,然后从视野和观测上予以论证和实现。——摘编自胡康华《论牛顿科学发现的社会背景》(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科学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2)根据材料二,概述牛顿取得伟大成就的主观原因

。结合所学,列举牛顿继承了前人的哪些成果。【答案】(1)原因:地理大发现和殖民地的开辟;商业和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远洋贸易的发展;两大基石:相对论和量子论。(2)主观原因:勤奋的探索精神;严肃的科学态度(回答“归纳——演绎”法也可得分)前人成果: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笛卡尔对碰撞运动的研究;开普勒等人有关天体力学的研究;伽利略制作的天文望远镜28.边疆民族关乎国内民生与主权得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弥勒佛殿上面的“观音拂水”浮雕,具有古代美术风格,主殿门框和斗拱上的供奉天女形象,具有古代木刻特点,这

些都具有敦煌石刻的笔法。整个佛殿表现了汉族工匠的高超石刻技艺,值得建筑、美术家们研究。西藏历史资料中说:“文成公主也从内地招来许多木匠、神象塑匠”,他们在这些建筑物上留下了功绩是毋庸置疑的。——《大昭寺史实叙略》材料二从云南各少数民族上层政治首领的角度来

看,除了不愿意接受大一统的政治统治之外,也还有文化冲突的问题,《明史·四川土司传一》记载说各少数民族的土官:“皆据险阻深,与中土声教隔离。”……因此,整个明代,云南都不断发生少数民族首领与朝廷的矛盾冲突。——王文光《论明代的改土归流》材料三清朝边疆政策在……顺、康、雍

时期为发展阶段。随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边疆政策也发生了变化。由于西北地区准噶尔问题还没有最终解决,其边疆政策仍然处于进一步发展之中。……清代边疆政策的基本内容大体有以下几项:从政教制度方面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开发和建设;从国防方面

加强对边疆地区的保卫;上述内容虽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补充。围绕这些内容,清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摘编自督辉《清朝边疆政策的宏观考察》-1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

内地工匠在大昭寺留下的功绩。从文物的角度论证大昭寺是汉藏两族友好团结的见证。(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推行改土归流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该措施的意义。(3)阅读材料三,在下列两种观点中选择一种观点进行论证。①蒙古在清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试从政教制度的角度例举清朝管理蒙古的举措。

②边疆稳定关乎国家主权得失。结合所学,说明清政府捍卫边疆地区国家主权的措施。【答案】(1)功绩:大昭寺殿顶覆盖着鎏金铜瓦;殿内的梁架、斗拱和澡井等,均采用汉族建筑风格。文物的角度:经堂大殿供奉着文成公主进藏时带来的释迦牟尼鎏

金铜像;四周墙壁上绘有《文成公主进藏图》;大昭寺前矗立着刻有汉藏两种文字的“唐蕃会盟碑”。(2)原因:土司地区不愿意接受中央政府的统治;土司地区与中原文化上的差异;意义: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观点①设置理藩院管理蒙古事务;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活佛;多伦会盟,接受全体咯尔喀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设立木兰围场作为处理民族事务的特殊场所;建立避暑山庄邹威处理民族事务的政治中心。观点②筑城屯田、派兵驻守,如康熙帝在黑龙江两岸的举措;组织自卫反击战,如雅克萨之战,左宗棠收复新疆等;签订

条约,以法律规定中国边界,如中俄《尼布楚条约》,《改订条约》;设立行省,如1884年于新疆设立新疆行省。29.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本党纲领如下:(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

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4)联合第三国际。——《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1921年)材料

二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现状之下,在中国的无产阶级现状之下,我们认定民主的革命固然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于无产阶级也是有利益的。因此我们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我们应该号召全国工人、农人在

本党旗帜之下去加入此种战争。-11-——中共二大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1922年)材料三党必须为国家民主生活的更加发展和民主制度的更加完善而斗争。党必须从各方面巩固工人和农民的兄弟联盟,巩固一切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巩固同各民主

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关系。帝国主义和反革命残余分子是要破坏我国人民的事业的,因此,党必须提高革命警惕性,同危害我国独立和安全的势力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分子进行严肃的斗争。——中共八大通过

的《中国共产党章程》(1956年)(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这次大会规定中共成立后的任务及其直接结果。(2)结合所学知识,一句话概括中共二大提及的中国“现状”,并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

相关史实,分析说明中共针对此种“现状”所采取的斗争举措及其成果。(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共八大召开的历史背景。【答案】(1)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结果:1922年

至1923年,领导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但在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下,工人运动遭受严重挫折。(2)现状: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能用简称“半半社会”或“两半社会”)举措:参加国民党一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发动国民革命。成果: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侵略势力;动摇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3)任务: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统一战线,巩固工农联盟;维护国家独立、主权与安全。(抓住“民主”、“统一战线”、“国家独立”三个点)背景:政治层面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经济层面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取得全面胜利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抓住“民主制度”“社会主义改造”两个点)-12-13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