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元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共(12)页,423.5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1be7060919d037c03d0709d5dd4099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0年元月调考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4O-16C1-35.5Ca-40Cu-64一、选择题(每小题只一个正确答案,3分×8=24分)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冷
藏食品B.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C.氧气用于气割、气焊D.活性炭用于净水【答案】C【解析】【详解】A、干冰易升华吸热,用于冷藏食品,选项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B、金刚石硬度大,用于切割玻璃,选项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C、氧气支持燃烧,用于气割、
气焊,选项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于净水,选项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2.下图图标警示的是A.当心火灾——易燃物质B.当心挥发——有毒气体C.当心受伤——腐蚀品D.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答案】A【解析】【详解】由图可知,图中警示为
当心火灾,属于易燃物质的标志,故选A。3.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收集H2B.收集O22C.验证CO2的性质D.验证CH4的性质【答案】B【解析】【详解】A、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导管应伸入容器底,选项能达到实验目
的,故不符合题意;B、因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若用排水气法收集氧气,瓶内先装满水,氧气应该“短进长出”,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C、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选项能达
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D、甲烷有可燃性,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以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壁是否有水珠,检验水的生成,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4.C60向人类展示了一个全新的碳世界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C6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0B.C60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D.保持C60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碳原子【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
等于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C6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ⅹ60=720,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与碳的化学性质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金刚石、石墨和C60
都是由一种元素-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碳单质,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3D、C60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C60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60分子,选项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5.已知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且x-y=9,该粒子符号可能为A
.K+B.Cl―C.ClD.Ar【答案】B【解析】【分析】当x-y=9时,即x=9+y,核外电子数为2+8+y,两者不相等,且2+8+y>9+y,所以该粒子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详解】A、K+属
于阳离子,由分析可知,题中需要阴离子,故不符合题意;B、Cl―属于阴离子,由分析可知,题中需要阴离子,故符合题意;C、Cl属于原子,由分析可知,题中需要阴离子,故不符合题意;D、Ar属于原子,由分析可知,题中需要阴离子,故不符合题意。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高锰
酸钾中锰元素为+7价②不同的纯净物可能由相同的元素组成③由一种反应物生成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④灭火必须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⑤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⑥混合物的组成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A.①③④B.②③⑥C.①②③⑤D.①②⑤【答案】D【解析】【详解】①高锰酸钾中,
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锰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K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1)+x+(-2)ⅹ4=0,则x=+7;故选项说法正确;②不同的纯净物可能由相同的元素组成,例如:H2O和H2O2,都是由氢元素和氧
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③根据分解反应的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可得,分解反应的生成物是多种物质,4故选项说法错误;④根据灭火原理可得,灭火必须只需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故选项说法错误;⑤根
据质量守恒定律宏观实质可得,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⑥根据混合物的定义可得,混合物的组成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的可以是纯净物,例如:KMnO4,故选项说法错误
;因此,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⑤,故选D。7.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选用不同可燃物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起始时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五等份。将燃烧匙内的可燃物加热至燃烧或红热后,伸入瓶中塞紧瓶塞。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记录数据如下表(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编号可燃物进入集气瓶中水的高度①镁带等于3格②铁丝几乎为0③红磷约为0.6格④红磷约为1.5格下列有关解释不合理的是A.实验①可能原因是:镁带除与氧气反应外,还能与空气中的其他气体
反应B.实验②可能原因是:铁丝燃烧消耗的氧气与生成的气体体积相等C.实验③可能原因是:红磷量太少,集气瓶中的氧气未完全反应D.实验④可能原因是:红磷点燃后,插入燃烧匙时,未迅速塞紧瓶塞,有部分空气逸出【答案】B【解析】【详解】A、由表可知,当可燃物是镁带时,实验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高度3格,大于集
气瓶中氧气所占5体积比例,而镁除了跟空气中氧气反应,一定条件下,它还与空气中氮气发生反应,因此,实验①可能原因是:镁带除与氧气反应外,还能与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反应,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之所以实验②进水高度为0,原因是: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不消
耗空气中氧气,选项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C、根据导致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小的原因可知,实验③进水高度偏小的可能原因是:红磷量太少,集气瓶中的氧气未完全反应,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根据导致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大的原因可知,实验④进水高度偏大的可能原因
是:红磷点燃后,插入燃烧匙时,未迅速塞紧瓶塞,有部分空气逸出,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8.一定质量的某纯净物Z与16.0g氧气恰好反应,生成X、Y、W的质量分别为8.8g、5.6g和l0.8g。反应中除氧气外,相关物质的
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其中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物质XYZW分子微观示意图——相对分子质量————46——A.Z的化学式为C2H6OB.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9.2gC.该反应中Z和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D.反应中所涉及的物质均含有氧元素,且共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
物【答案】C【解析】【分析】一定质量的某纯净物Z与16.0g氧气恰好反应,生成X、Y、W的质量分别为8.8g、5.6g和l0.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8.8g+5.6g+10.8g-16.0g
=9.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则可得,由于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因此,反应生成物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是反应物Z提供的,由分子微观示意图可得,生成物为CO2、CO、H2O,其中水中的氢元素质量为:10.8g
×218×100%=1.2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8.8g×1244×100%=2.4g,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65.6g×1228×100%=2.4g,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原则可知,反应
物Z中含有1.2g氢元素,2.4g+2.4g碳元素,由于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9.2g大于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和,因此,反应物Z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其质量为:9.2g-1.2g-2.4g-2.4g=3.2g,反应物Z中碳元素
、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8g:1.2g:3.2g=12:3:8,假设Z的化学式为CmHnOp,则12m:n:16p=12:3:8,m:n:p=2:6:1,因此Z的化学式为C2H6O;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9.2g,氧气16.0g,其中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ⅹ2=32,从表中可得
,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假设氧气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为x,Z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为y,根据反应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总量比=反应物的实际质量比可得,46y32x=9.2g16g,y:x=2:5,由此思路进行解析。【详解】A、由分析可知,Z的化学式为C2H6O,故不符合题意;B、由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Z的
质量为9.2g,故不符合题意;C、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中Z和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5,故符合题意;D、由分析可知,Z的化学式为C2H6O,由三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而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由表可知,生成物为:CO
2、CO、H2O,都是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因此,反应中所涉及的物质均含有氧元素,且共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点睛】该题的解题关键是:牢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宏观实质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原则。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6分)9.水是一切生命之源,节约用水就是珍惜生命。(1)如果一只用坏的水龙头每秒钟漏一滴水,假设平均每20滴水为1mL,该水龙头一昼夜漏水的体
积为_____L(保留2位小数)。(2)生活污水处理流程如下图所示。图中步骤I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_____(填操作名称),加絮凝剂的作用是_____,所得的初净水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3)水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资源。下列反应都有水参加,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
____(填序号)①CO2+H2O==H2CO3②2Na+2H2O==2NaOH+H2↑7③2H2O通电2H2↑+O2↑④NH3+H2O==NH3•H2O【答案】(1).4.32(2).过滤(3).吸附杂质,使之沉降(4).混合物(5).①④【解析】【详解】(1)一昼夜为24小时,即24×60
×60=86400秒,如果一只用坏的水龙头每秒钟漏一滴水,一昼夜漏86400滴水,假设平均每20滴水为1mL,86400滴为8640020=4320mL,该水龙头一昼夜漏水的体积为4320mL1000=4.32L,故填写:4.32
;(2)由图可知,步骤I使用了粗栅格网,它可以将生活污水中的较大颗粒不溶物与液体分离,利用了固液分离的原理,与化学实验中过滤操作原理相同,故填写:过滤;絮凝剂可以吸附污水中无法用过滤除去的某些微小颗粒,使其被吸附而变大,最终沉降下来,故填写:吸附杂质,使之沉降;初净水仍含有可溶的杂质,以及一些没
被处理的有色物质,属于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填写:混合物;(3)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反应物生成一种生成物的化学反应,由选项可知,①CO2+H2O=H2CO3,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由一种,属于化合反应,④NH3+H2O==NH3•H2O,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一种,属于化
合反应,故填写:①④。10.“分子运动现象”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图1是27℃时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微观示意图;图2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1)图1说明:温度相同时,气体分子的质量越大,分子运动越_____(填“快”或“
慢”)。(2)已知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与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相遇时会产生白烟,该变化属于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图2中A、B、C三处最先产生白烟的是_____处。【答案】(1).慢(2).化学变化(
3).C【解析】8【详解】(1)由图1可知,27℃时氢分子的平均运动速率为氧分子的平均运动速率快,而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氧分子小,因此得出,温度相同时,气体分子的质量越大,分子运动越慢,故填写:慢;(2)已知浓氨水挥
发出的氨气与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相遇时会产生白烟氯化铵,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写:化学变化;氨气(NH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氯化氢(HCl)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5,由(1)的
结论可得,氯化氢分子运动比氨气慢,因此,氨气与氯化氢气体会在靠近氯化氢处相遇,故填写:C。11.甲、乙、丙、丁、戊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丙是一种温室气体。它们之间部分转化关系如图
所示。提示1:碳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提示2:“→"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1)丙的名称为_____。(2)丁的化学性质之一是___
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丙→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4)若甲为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a.戊→丁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b.戊→丁的反应可能是放热反应c.乙一戊的反应
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d.丙是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答案】(1).二氧化碳(2).2CO+O2点燃2CO2或CO+CuO高温CO2+Cu(3).CO2+C高温2CO(4).abc【解析】【分析】9由题干文字可知,丙是一种温室气体,因此丙为二氧化碳;由图可知,丁
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戊和乙都能生成丁,且二氧化碳和丁都含一种元素,所以丁为一氧化碳;戊能与分别与甲和乙反应,能生成分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故戊为碳;甲和乙能相互转化,二氧化碳能生成甲,碳与甲能反应,且二氧化碳和甲都含一种元素,碳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所以甲为水;乙
能生成一氧化碳,且一氧化碳和乙都含一种元素,因此,乙为氧气,据此思路进行解析。【详解】(1)由分析可知,丙为二氧化碳,故填写:二氧化碳;(2)由分析可知,丁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在氧气条件下点燃生成二氧化碳,还具有还原性,将金属
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并生成二氧化碳,故填写:2CO+O2点燃2CO2或CO+CuO高温CO2+Cu;(3)由分析可知,丙为二氧化碳,丁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在碳还原下,可以生成一氧化碳,故填写:CO2+C高温2CO;(4)由题干文字可知,丙是一种温室气体,因此丙为二氧化碳;由图可知,丁和二
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戊和乙都能生成丁,且二氧化碳和丁都含一种元素,所以丁为一氧化碳;戊能与分别与甲和乙反应,能生成分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故戊为碳;甲和乙能相互转化,甲为单质,二氧化碳能生成甲,碳与甲能反应,且二氧化碳和甲都含一种元素所以甲为氧气
;碳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且一氧化碳和乙都含一种元素,因此,乙为水;a、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因此,戊→丁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b、碳在氧气不足时,点燃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戊→丁的反应可能是放热反
应,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c、乙一戊的反应为碳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其中碳元素化合价由0变为+2,氢元素化合价由+1变为0,氧元素化合价没变,因此,该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d、二氧化碳目前没有被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abc
。【点睛】该题为图形推断,解题关键是:认真审题,寻找题中突破口,本题突破口为:丙是一种温室气体,因此丙为二氧化碳,推断出丙物质后,再结合文字和图形推出剩余物质,最后,根据问题,解答。12.某兴趣小组对氧化铜与过量碳粉充分反应后的混合物重新进行实验,以测定混合物中铜的
质量分数(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铁架台等固定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10【查阅资料】①浓硫酸不与CO2反应,具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②碱石灰主要成分为CaO和NaOH,可吸收H2O和CO2。【供选药品】铜粉(含碳)样品、二氧化锰、碱石灰;浓硫酸、5%
过氧化氢溶液、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实验步骤如下:I.在硬质玻璃管中加入质量为m的铜粉(含碳)样品,丁中装入药品后的质量为m1。Ⅱ.控制甲中的装置,缓缓产生气体。Ⅲ.点燃酒精灯,当玻璃管中的药品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灯。Ⅳ.继续通入气体,直
到玻璃管冷却,称量丁的质量为m2。试回答下列问题:(1)甲处方框内应选用下列装置中的_____,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2)装置戊的作用为_____。(3)样品中铜的质量的表达式为_____。(4)若无装置乙,会导致测得铜的质量分数_____(填“偏小’’‘‘偏大"或“无
影响")。【答案】(1).c(2).22222MnO2HO2HO+O(3).避免丁装置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4).m-()213m-m11(5).偏小【解析】11【详解】(1)该实验要测定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硬质试管中装有铜粉(含碳)样品,而碳只与氧化铜反应,不与铜反应,需将铜
转化为氧化铜,氧气和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因此,甲装置产生气体为氧气,由供选药品可知,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产生氧气,反应不需要加热,但要控制反应速率,只有分液漏斗能控制反应速率,因此,发生装置选择带有分液漏斗的c装置,故填写: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产生氧气和水,故填写:22222
MnO2HO2HO+O;(2)装置戊安装在丁装置碱石灰的后面,避免丁装置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使测定结果更准确,故填写:避免丁装置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3)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m2-m1,根据质量守
恒定律的宏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则,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来自于铜粉(含碳)样品中碳,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m2-m1)×1244×100%=311(m2-m1),因为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所以,样品中碳的质量为:311(m2-m1),样品中铜
粉的质量为:m-()213m-m11,故填写:m-()213m-m11;(4)乙中装有浓硫酸,可以吸收甲中产生的氧气中的水蒸气,若无装置乙,水蒸气会被丁装置吸收,使反应后丁的质量比只吸收二氧化碳增加的多,导致m2-m1的值变大,从而导致计算出
的碳粉质量增大,铜粉质量减小,会导致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小,故填写:偏小。13.将2.60g含有杂质的氢氧化钙样品平分为五等份。将其中一份全部溶于水配成稀溶液,再缓缓通入足量的CO2气体,先有白色沉淀X生成,后白色沉淀X逐渐消失。AB段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X+CO2+H2O=Ca(HCO3)2,生成沉淀的质量与通入CO2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杂质可溶于水,但不参加反应)。(1)氢氧化钙可由_____与水反应得到。(2)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_____(计算结果保留到0
.1%)。【答案】(1)氧化钙(2)71.2%【解析】【详解】(1)氧化钙与水反应可以生成氢氧化钙,故填写:氧化钙;(2)由图可知,当消耗0.22g二氧化碳时,产生的沉淀X质量最大,此时,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发1
2生了产生沉淀的反应,该反应是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即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钙,根据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可得:解:设消耗0.22g二氧化碳时,消耗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2232CO+=+HOCaOHCaCO44740.22gx4474
=0.22gxx=0.37g将2.60g含有杂质的氢氧化钙样品平分为五等份,每一份的质量为:2.60g5=0.52g;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0.37g0.52g×100%≈71.2%答: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71.2%。【点睛】该题为图像计算
题,解题关键是:认真观察图形,找到当沉淀值达到最大时,消耗的二氧化碳质量,再通过二氧化碳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消耗氢氧化钙的质量,在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时,要注意: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的氢氧化钙质量是1/5样品中含有的氢氧化钙质量,而2.60
g是样品的质量,要将其转化为1/5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