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空中课堂效果检测(4月)语文试题.pdf,共(25)页,335.98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1968c93181d1bb624828fccb6670d8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江苏省泰州中学空中课堂效果检测高一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读小说就是为了读故事?故事与叙事是不同的,叙事才更接近小说的本质。正如托马斯•曼所
说,小说家既要通晓现实,也要通晓魔力。故事所描述的是一种现实,而叙事则是一种语言的魔力。应该说,从先锋小说发起叙事革命开始,小说写作就不仅是再现经验、讲述故事,它还是一种形式的建构、语言的创造。写作再也不是简单的“讲故事”了,只有建构起自己的叙事
方式的作家,才称得上是一个有创造性的作家。可是,这个经过多年探索所形成的写作难度上的共识,开始被文学界悄悄地遗忘。更多的人,只是躺在现成的叙事成果里享受别人的探索所留下的碎片,或者回到传统的叙事道路上来;故事在重获小说核心
地位的同时,叙事革命也面临着停顿。这种停顿,表明艺术惰性在生长,写作和阅读耐心在日渐丧失。讲述一个有趣而好看的故事,成了多数作家潜在的写作愿望。然而,文学一旦丧失了语言冒险的乐趣,只单纯地去满足读者对趣味的追逐,它还是真正的文学吗?说到底,文学的独特价值,许多时候正是
体现在语言的冒险、叙事的探索上;这样往往能开辟出一条回归文学自性的道路。可是,在这样一个喧嚣、躁动的时代,有谁愿意去做那些寂寞的叙事探索?短篇小说艺术在近年的荒芜,或许可以作为讨论这个问题的另一个旁证。以前的作家,常常将一个
长篇的材料写成短篇,现在却恰恰相反。如今,长篇小说盛行,短篇小说则已退到文学的边缘,核心原因还是故事与叙事之间的较量。长篇小说的主题词是故事和冲突,读者对长篇的毛病是容易原谅的,篇幅长了,漏洞难免会有,但只要故事精彩,就能让人记住。对短篇,要求就要严格得多。叶灵
凤说,现代的短篇小说“已经不需要一个完美的故事”,写短篇就是要“抓住人生的一个断片,爽快的一刀切下去,将所要显示的清晰地显示出来,不含糊,也不容读者有呼吸的余裕”。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没有生活的丰盈积累,没有在叙事上的用心经营,再好的断片,一些作
家也是切割不好的。因此,在这个长篇小说备受推崇的时代,中短篇其实更能见出一个作家的叙事功底和写作耐心。如今,翻开杂志等出版物,举目所见,艺术、叙事、人性和精神的难度逐渐消失,读者也慢慢习惯了在阅读中享受一种庸常的
快乐——这种快乐,就是单一阅读故事而来的快乐。或许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英国文学批评家迈克尔•伍德才有了这样的论断:“小说正在面临危机,而故事开始得到解放。”很多人都会感到奇怪,小说的主要任务不就是讲故事么,-2-为何要将小说与故事对立起来?按照德国文化批评家、哲学家本雅明的说法,小说诞生于“孤独
的个人”,而故事的来源则是生活在社群中、有着可以传达经验的人——故事的旨归是经验和社群,所远离的恰恰是“孤独的个人”。故事并不一定就是小说。但在这个崇尚经验、热衷传递经验的当代社会,故事正日渐取代小说的地位。(摘编
自谢有顺《当代小说的叙事前景》)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事描述一种现实,叙事则是一种语言魔力;为了使读者享受到故事带来的阅读乐趣,小说家就要构建自己的叙事方式。B.尽管如今多数作家力图去讲述一个有趣而好看的故事,但是许多时候,文学的独特价值还是体现在语言的
冒险、叙事的探索上。C.与侧重故事和冲突的长篇小说相比,短篇小说虽然更能见出叙事的功底,但如今在故事和叙事的较量中日显颓势。D.短篇小说创作要达到叶灵凤所提到的境界,即透过人生的一个断片清晰地显示作家的写作意图,必须在叙事上用心经营。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小说创作
需要形式的建构,语言的创造,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作家要建构自己的叙事方式,而不能简单地再现经验、讲述故事。B.现成的叙事成果、传统的叙述模式助长了作家的艺术惰性,叙事革命面临停顿,文学的独特价值难以显现。C.当下故事之所以重获小说的核心地位,是因为作家对叙事艺术的追求会增加创作
的难度,尽管叙事艺术更能体现小说的本质。D.在喧嚣躁动的时代,人们迫求单一阅读故事所带来的庸常快乐,缺少了对艺术、叙事、人性和精神的深度思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的独特价值往往体现在语言的冒险、叙事的探索上,如果单纯地追求故事
的有趣和好看,那么小说写作的意义值得怀疑。B.叙事艺术正经受时代的考验,放弃对它的探索,把故事的趣味和吸引力奉为创作的旨归,必然会引起短篇小说创作的危机。C.短篇小说的创作要有丰盈的生活积累,要有较强的叙事功底;若断片切割不好,语言若无-3-创造性,就无多少文学价值。D.小说不一定是故事
,小说诞生于“孤独的个人”,故事的旨归是经验和社群,所以小说被故事取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答案】1.A2.C3.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曲解原意。原文第1段的表述是“只有建构起自己的叙事方式的作家,才称得上是一个有创造性的作家”,而
不是“为了使读者享受到故事带来的阅读乐趣,小说家就要构建自己的叙事方式”。故选A。【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因果混乱。原文第1段说“故事在重获小说核心地位的同时,叙事革命也面临着停
顿”,选项错在强加因果。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那就要求考生应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
。【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以偏概全。由原文最后一段“故事并不一定就是小说。但在这个崇尚经验、热衷传递经验的当代社会,故事正日渐取代小说的地位”可知“小说被故事取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说法太绝对。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一:中国从“墨子号”的投资中获得了回报,完成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以及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中国凭借在《自然》周刊上发表的这两项成果确保了在量子通信这一未来通信技术领域的至上地位。该技术主
要可以提升通信过程中的安全性。这枚科研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发射,在距离地球500公里至1200公里处的低轨运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带领的团队完成了三大实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密钥分发,此前这些
实验仅在地面的光导纤维中完成过。(摘编自《中国已成量子通信技术先驱》,2017年8月16日《参考消息》)材料二:中国仅用一年时间完成既定二年的科学目标,“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取得的成绩-4-让科学家们备受鼓舞。他们提出新目标:构建量子通信全球组网。量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
元,具有不可克隆和不可分割的特性。换句话说,若以量子作为载体来传递密钥,窃听必然会被发现。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团队提出利用卫星实现星地间量子通信、构建覆盖全球量子保密通信网的方案。2016年8月16日成功发射的“墨子号”是这项计划的“第一步”。卫星已相继完成星地高速量子密钥
分发、量子纠缠分发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三大科学目标,成为量子通信通向实用化的“关键一步”。潘建伟说,“墨子号”的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是由卫星发射量子信号,再由地面接收。实验结果表明,在1200公里的通信距
离上,卫星平均每秒发送4000万个信号光子,一次实验可生成300千比特的密钥。这项成果为构建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奠定了技术基础。“墨子号”的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则是由地面发射纠缠光子,再由卫星接收。这项成果为未来开展空间尺度量子通信网络研究等奠定了技术基础。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王建宇说,实现量子通信全球组网所需的卫星个数取决于用户需求和卫星轨道,“如果是在地球同步轨道,理论上有3颗卫星就能覆盖全球”。他认为从实用角度来说必须要构建由高、中、低轨道卫星组成的量子星座,卫星发送密钥的时间也将从当前“墨子号”每次过境开展实验的10分钟延长到数个小时。潘建伟说:“如
果国家支持发射多颗量子通信卫星,那么有希望到2030年左右,建成全球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面向全球,中国科学家正在基于“墨子号”与国际同行开展合作,下一步将与欧洲量子通信团队联合进行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地面站也正在为与“墨子号”对接做准备(摘自《中国
科学家提出构建“量子通信全球组网”》,2017年8月10日《中国新闻》)4.下列有关科学家对量子通信技术应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家利用量子不可克隆和不可分割的特性,以量子作为载体来传递密钥,从而构建的量子通信网可以提升通信过程中的安全性
。B.“墨子号”量子通信实验进一步论证了量子通信无法被窃听,所取得的成绩让科学家们备受鼓舞,于是他们提出了“构建量子通信全球组网”的新目标。C.早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之前,中国科学家就提出了利用卫星实现星地间量子通信、构建覆盖全球量子保密通信网的方案。D.有科学
家认为,理论上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发射3颗由高、中、低轨道卫星组成的量子星座,就可以构建覆盖全球的量子通信网络。-5-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潘建伟带领的团队完成了“墨子号”通信实验中的“量子隐形传态、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密钥分发”三大
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中国在《自然》周刊上发表的两项成果包括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确保了中国在量子通信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C.我国如果要建成全球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
络,就要发射多颗量子通信卫星,这样才有希望在2030年之前继续保持这一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D.卫星由于具有方便覆盖整个地球的独特优势,是在全球尺度上实现超远距离实用化量子密码和量子隐形传态最有希望的途径,这在“墨子号”量子通信试验中得到了验证。【答案】4.B5.C【解
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先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再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最后
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项,“‘墨子号’量子通信实验进一步论证了量子通信无法被窃听”错误,材料二“他们提出新目标:构建量子通信全球组网。量子是构成
物质的最基本单元,具有不可克隆和不可分割的特性。换句话说,若以量子作为载体来传递密钥,窃听必然会被发现”,可知应该是“窃听必然会被发现”。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
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在2030年之前继续保持这一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错误,无中生有,相关信息材料二最后一段“如果国家支持发射多颗量子通信卫星,那么
有希望到2030年左右,建成全球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可知选项内容无中生有。-6-故选C。【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
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施圣水的人莫泊桑修车匠比哀尔和他的妻子贞妮上了饭桌后,发现唯一的儿子让
不在家,他们到园子里去找,没有找到5岁的儿子。这位父亲在路边使劲喊着:“让!”——夜来临了,天边充满棕色的雾气,一切都隐进阴暗怕人的远处,没有一点声音回答,但空气里隐约有呻吟声。这位父亲听了很久,总觉得听到什么东西,于是昏头昏脑地在黑夜里不断地叫着:“让!让!”他这样一直叫到天明。他的妻子
则坐在门前石头上,一直啜泣到天明。他们卖掉了房子,动身去找儿子。很快他们就没有钱了,他们白天靠别人的剩饭过日子,晚上睡在地上忍受风寒。有一天,一个听他们申诉过不幸的旅馆老板对他们说:“我知道有个人丢失了女儿,后来在巴黎找着了。”他们立刻上路去巴
黎。当他们走进那个大城市的时候,被它的庞大和往来行人的熙攘骇呆了。他们不知道如何着手寻找,还有,他们怕认不出儿子来,因为已经有15年没有见到他了。他们访问了所有的地方,所有的街道,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停留。他们常常漫无目的地朝前走,互相依傍而神情那么忧郁。有几次他们相信认出让了,但总是错了。
在一个教堂门口,一个施圣水的老人成了他们的朋友,他的身世也很悲惨,他们对他的同情使他们之间产生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三个人一起住在一所破烂房子里。有几次,当老人病了的时候,修车匠便去替代。冬天里,托圣水器的老人死了,教区神甫指定修车匠来顶替——神甫听过他的不幸。修车匠每天早晨坐在教
堂门口的同一把凳子上,定定地看着进去的那些人。-7-他变得很老了,在拱门的潮湿下变得更虚弱。有一天,来了两位太太。一位年老,一位年轻。她们后面出现了一个男子。男子在献过圣水后,挽了那位年老太太的胳膊。这个修车匠一直到晚上都在从记忆里搜寻,以前在哪儿可能见过一些像这
位男子的人。可是他想起的人现在应当是老人了,因为那人像是他年轻时在老家那边认识的。这遥远而又熟悉的隐约相似,竟使这位老人烦扰不安,他找来妻子帮助恢复衰退了的记忆。一天太阳落山的时候,这三个陌生人又来了。当他们走过的时
候,施圣水的老人问道:“喂,你认识他吗?”妻子心绪不宁地尽力回忆。忽然间,她用很低的声音说:“是……是……只是他更黑更大了,更结实了,穿着得像个先生。可是,你瞧,就是你年轻的样子。”这个老人吓了一跳。这确实,是像他,并且像他死去了的兄弟。他们如此地激动,找不出什么话来说。这
三个人下来了要出去了。那位男子用手指碰了一下圣水器。这位老人的手抖得这么厉害,圣水洒了一地,他叫道:“让?”那个男子站住了,看着他。他压低了一点声音说:“让?”那两个女人看着他,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他第三次
抽噎着说:“让?”那个男子弯下身,弯得很低很低,距离老人的脸很近很近,于是一缕童年的回忆点醒了,他回答道:“爸爸比哀尔,妈妈贞妮!”他完全忘记了家乡的名字,但是他总是记着曾经反复叫过的这两个名字:爸爸比哀尔,妈妈贞妮!他跪下来,脸贴在老人
的膝上,哭了,一个接着一个地拥抱他的爸爸和妈妈,他因为无法衡量的欢乐而透不过气。他们到了让的家里,让讲述他的故事。一个杂耍班子将让拐走了。三年之间他跟他们跑了许多地方。后来那个班子散了。一个宅邸里的老太太出钱把他留下了,因为看到他可怜。
那位老太太没有孩子,给让留下了她的财产。他也找过他的双亲,但是因为只记得这两个名字:爸爸比哀尔,妈妈贞妮,没有能找到他们。当这两位老人述说他们的痛苦和疲劳时,让又拥抱了他们一次。他们这一晚一直不敢躺-8-下,怕抛弃了他们这么久的幸运会在他们酣睡的时候悄悄
逃离。(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介绍事件的起因和修车匠夫妇寻找儿子的情景,突出他们丢失儿子的痛苦,为下文寻找儿子作了铺垫。B.“这位老人的手抖得这么厉害,圣水洒了一地,
他叫道:‘让?’”写了老人不相信面前的男子是自己离散多年的儿子。C.相认情节中,老人第三次抽噎着说“让”,写了男子一片茫然,老人因失望而痛苦,但没有放弃希望,哭泣着再试探。D.莫泊桑在刻画小说中的人物时采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
理描写等多种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活生动。7.小说中的修车匠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答案】6.B7.修车匠是一位重亲情、爱儿子、坚忍顽强、永不言弃、身世悲惨的父亲形象。儿子不见了,他和妻子卖掉房子,访问所有的地方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停留,不断寻找;没钱之后,他和妻子白天靠别人的
剩饭过日子,晚上睡在地上忍受风寒;即使身体虚弱,记忆衰退,他仍不放弃找儿子,看到可能是儿子的人,再三确认。【解析】【6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
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B项,“写了老人不相信面前的男子是自己离散多年的儿子”错误,老人在妻子的提醒下,认出面前的男子是已经长大的离散多年的儿子,内心激动,大声叫嚷儿子的名字。故选B。【7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
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这位父亲听了很久,总觉得听到什么东西,于是昏头昏脑地在黑夜里不断地叫着:‘让!让!’他这
样一直叫到天明”“他们卖掉了房子,动身去找儿子。很快他们就没有钱-9-了,他们白天靠别人的剩饭过日子,晚上睡在地上忍受风寒”,可知修车匠重亲情、爱儿子、坚忍顽强;“他们立刻上路去巴黎。当他们走进那个大
城市的时候,被它的庞大和往来行人的熙攘骇呆了。他们不知道如何着手寻找,还有,他们怕认不出儿子来,因为已经有15年没有见到他了。他们访问了所有的地方,所有的街道,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停留。他们常常漫无目的地朝前走,互相依傍而神情那么忧郁。有几次他们相
信认出让了,但总是错了”“这个修车匠一直到晚上都在从记忆里搜寻,以前在哪儿可能见过一些像这位男子的人。可是他想起的人现在应当是老人了,因为那人像是他年轻时在老家那边认识的。这遥远而又熟悉的隐约相似,竟使这位老人烦扰不安,他找来妻子帮助恢复衰退了的记忆”,可知修
车匠永不言弃、身世悲惨。【点睛】人物形象分析类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
括与主要情节和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时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程师孟,字公辟,吴人。进士甲科。累知
南康军楚州提点夔路刑狱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乃至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师孟曰:“必俟报,饿者尽死矣。”竟发之。徙河东路.。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
,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溉灌。师孟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裒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为度支判官,知洪州,积石为江堤,浚章沟,揭北闸以节水升降,后无水患。判三司都磨勘司。接伴契丹使,萧惟辅曰:“白沟之地当两属,今南朝植柳数里,而以北人渔界河为罪,岂理也哉?”师孟曰:“两朝当守誓约
,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滕口说,遽欲生事耶?”惟辅愧谢。出为江西转运使。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加直昭文馆、知福州,筑子城,建学舍,治行最东南。徙广州,州城为侬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城。及交阯陷邕管,闻广守
备固,不敢东。时师孟已召还,朝廷念前功,以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判都水监。贺契丹主生辰,至-10-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介东向。师孟曰:“是卑我也。”不就列。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于
是更与迎者东西向。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涿人移雄州,以为言,坐罢归班。复起知越州、青州,遂致仕,以光禄大夫卒,年七十八。师孟累领剧镇,为政简而严,罪非死者不以属吏。发隐擿伏如神,得豪恶不逞跌宕者
,必痛惩艾之,至剿绝乃已,所部肃然。洪、福、广、越为生立祠...。(节选自中华书局《宋史·程师孟传》)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累知南康军/楚州/提点路刑狱/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
远/有警率浃日乃至/师孟奏徙于渝/B.累知南康军/楚州/提点路刑狱/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乃至/师孟奏徙于渝/C.累知南康军/楚州/提点夔路刑狱/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
去远有警/率浃日乃至/师孟奏徙于渝/D.累知南康军/楚州/提点菱路刑狱/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乃至/师孟奏徙于渝/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路
,宋代行政区划名,初为征收赋税、转运漕粮而设,后逐渐带有行政区划和军区的性质,全国分为若干路,如河东路。B.南向,面向南,古代堂上的坐位以室的户牖之间朝南的方向为尊。而宋使者坐东向位,为卑位,有失礼仪,有伤国体,故力争。C.日昃,太阳偏西,约未时,即下午一点至三点。古人根据天
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时段,如太阳正中叫日中,将近日中的时间叫隅中。D.生立祠,即立生祠,为活着的人修建祠庙加以奉祀,是古代的一种民俗,其对象都是爱护百姓、深得民心、政绩卓著的官员。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程师孟为政灵活
变通,敢作敢为。在渝州任职时,他上奏建议设置常平仓,恰逢灾年歉收,他不顾劝阻,违规发放其他储粮救济百姓。B.程师孟兴修水利工程,注重民生。在洪州开渠筑堰,淤积良田,并将治水经验编辑成书向州县颁发;筑江堤,疏章沟,修北闸,消除水患。C.程师孟处理外交事务,以理服人。任三司都磨勘司时,面对契丹使
节萧惟辅的质疑诘问,-11-他以誓约为据,有力反击,使萧惟辅惭愧道歉。D.程师孟治理繁忙政务,简易严明。对犯法不够死罪的人,不交给执法官吏处理;对不法骄纵的人,严厉惩办,直到禁绝,所辖之地安定。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现代汉语。(1)吏惧,白不可,师孟曰:“必俟报,饿者尽死矣。”(2)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答案】8.B9.D10.B11.(1)主管的官吏很害怕,上言说不可如此,程师孟说“假如一定要等回报后才能开放,挨饿的人都
死了。”(2)况且当时假托皇帝命令颁发的的诏书纷纷传出,对受株连的东林党人的逮捕遍于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愤怒一击,使阉党不敢再株连治罪。【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
语等断句。句意:历任南康军知军、楚州知州,提点夔州路刑狱。泸戎多次侵犯渝州,边境官府本设在万州,距离远,有警报常要十天才能传到。程师孟奏请把治所迁到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注意地名变化,“所”是“……的地方”,表示边境官府本设在万州,不应该断开,排除
AD;“有警率浃日乃至”中,“有警”是有警报的意思,如果“有警”,那么“率浃日乃至”,之间不断开,排除C项。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
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其对象都是爱护百姓、深得民心、政绩卓著的官员”错误,古代信仰民俗,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官员。但其下级官员也能出于阿谀奉承的目的为上级官员立祠,所以其对象不一定都
是深得民心的官员。故选D。-12-【10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
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在洪州开渠筑堰,淤积良田,并将治水经验编辑成书向州县颁发”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溉灌。师孟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分析可知,
“在洪州”错,应为“在晋地”。故选B。【11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本题注意(
1)“白”:上言、禀告;“必”:假如;“俟”:等到;“报”:回复、回报。(2)“矫诏”:假托皇帝命令颁发的的诏书。“钩党”:受株连的东林党人。“以”:因为。“发愤一击”:愤怒一击。“株治”:株连治罪。【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
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
行比较,辨析异。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程师孟,字公辟,吴人。进士甲科及第。历任南康军知军、楚州知州,提点夔州路刑狱。泸戎多次侵犯渝州,边境官府本设在万州,距离远,警报常要十
天才能传到。程师孟奏请把治所迁到渝州。夔州部境没有常平仓粮,他建议设置常平仓,恰逢灾年,为了赈济灾民的不足,就诈称命令发放其他储粮,不等候批复。主管的官吏很害怕,上言说不可如此,程师孟说:“假如一定要等回报后才能开
放,挨饿的人都死了。”终究发放了这些储粮。调任河东路。晋地土山多,山旁靠着河流,春夏大雨,水和黄河一样混浊,俗称“天河”,可以用来灌溉。程师孟出钱开渠筑堰,淤积成良田一万八千顷,编集这些事写成《水利图经》,分发给州县。任度支判官、洪州知州,堆砌石头修成江堤,疏通章沟,筑北闸来调节
水位升降,此-13-后没再发生水灾。兼任三司都磨勘司。接待契丹使者,萧惟辅说:“白沟地区应由两国共管,现在宋朝在那里种植了几里长的柳树,却认为契丹人在界河里捕鱼有罪,难道是合理的吗?”程师孟说:“两国都应当信守盟誓所约定的分界,涿郡有档案可以拿来查阅,您
不管文书,光凭口说,难道要挑起事端吗?”萧惟辅惭愧谢罪。出京任江西转运使。袁州发生盗案,州中官吏是盗匪的耳目,所以长久抓捕不到。程师孟把几名官吏上了镣送进监狱,盗匪就被抓获。加官为直昭文馆、福州知州,修筑子城,兴建学校,治理成绩在东南最好。移任广州,广州州城被依智高所毁,后来有警报,百姓惊
骇逃窜,地方官相继来到,都说这里土质疏松恶劣不可筑城。程师孟在广州六年,筑了西城。等到交阯攻陷邕管,听说广州守备坚固,不敢东进。当时程师孟已被召还,朝廷念他以前的功劳,任命他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兼任都水监。被
派去祝贺契丹国主生日,到了涿州契丹方面安排席位,迎接的人向着正南方而坐,涿州官员向西坐,宋朝使者和副使向东坐。师孟说:“这是轻视我们。”不就位。从下午一直争到傍晚,随从的人惊恐失色,程师孟言语声气更加严厉,喝令导引者更换位置,于是改为参加迎接的人东西相向。第
二天,州人在郊外为他饯行,程师孟骑马疾驰而过不予理睬;涿州人移文到雄州,以此上告,程师孟因此被处分罢官。后又起用为越州、青州知州,于是退休,以光禄大夫的头衔去世,享年七十八岁。程师孟多次主管政务繁剧的州府,办理政事简易而严明,犯法不够死罪就不把他
交给执法官吏处理揭发潜藏的罪恶敏捷如神,查到恶劣的土豪行为不法而骄纵的人,一定严厉惩办,直到禁绝方罢,所辖之地安定。洪、福、广、越四州都为他立了生祠。(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太白峰①李白西上太白峰,夕阳
穷登攀。太白②与我语,为我开天关③。愿乘泠风④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⑤去,何时复更还?[注]①本诗作于由于朝廷昏庸、权贵排斥,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背景下。②太白:这里指太白星,即金星。③天关:古星名,又名
天门。④冷风:和风,清风。⑤武功:地名,一说山名,在今陕西省武功县。-14-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运用了开门见山的手法,为下面写星与月作了准备;第二句中的“穷”字,从侧面烘托出太白山的雄峻高耸。B.第三、四句运用以实
写虚的手法,写面对诗人的主动问好,太白星与诗人交谈,表示愿为他打开通向天界的门户。C.第五句虽然化用《庄子·逍遥游》中“夫列子御风而行,然善也”的语意,但用得更灵活自然,没有显出斧凿痕迹。D.第七、八句写诗人满怀豪情逸志,飞越层峦叠嶂,举起双手,向着明月靠近飞升,幻想
着超离人间,摆脱尘世俗气。13.下列对这首诗思想感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两句以极力攀登来烘托太白峰的高峻,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勇敢登攀的精神。B.“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等句中描绘游仙意境,表现了诗人追求自由、向往光明的理想。C.五、六句有出世思想,末二句写诗人思想又
回到现实,反映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D.全诗描写诗人登山并幻想神游天界的情景,直接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诗人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惆怅愁闷心情。【答案】12.B13.D【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
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B项,“以实写虚的手法”错误,三、四两句运用化实为虚以虚写实的手法,
诗人并没有直接刻画太白峰的高峻雄伟,只是写他和太白星侧耳倾谈,悄语密话的情景,就生动鲜明地表现出太白山高耸入云的雄姿;且“诗人的主动问好”错,应是太白星主动向诗人问好,同他攀谈,并愿为之“开天关”。故选B。【
13题详解】-15-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
,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D项,“直接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错,应是含蓄地表达。《登太白峰》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描写作者登上太白山和太白星悄语密话,并幻想神游天界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太白山高耸入云的雄姿壮景
,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无法实现政治理想的愁闷心情。故选D。【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
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三)名篇名句默写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君人者,诚能见可欲,_________
_。(2)源不深而望流之远,___________,德不厚而思国之安。(3)__________,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4)终苟免而不怀仁,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
______,能克终者盖寡。(6)_______________,今守之而不足,何也?(7)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_______________。(8)怨不在大,_______________;载舟覆舟,所宜深慎。(9)_______________,择善而从之。(10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_______________。(11)文武争驰,君臣无事,_______________,可以养松乔之寿。【答案】(1).(1)则思知足以自戒(2).(2)根不固而求木之长(3).(3)人君当神器之重(4).(4)貌恭而不心服(5).(5)有善始者实繁(6)
.(6)昔取之而有余(7).(7)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8).(8)可畏惟人(9).(9)简能而任之(10).(10)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1).(11)可以尽豫游之乐-16-【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
此题属于直接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恭”“善”“惟”“豫”的书写。【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
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三、语言文字运用15.对“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
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翻译正确的一项的是A.即使督责(人们)用了严酷的刑罚,吓唬(人们)用了威风怒气,(人们)最终苟且以求免于刑罚,但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B.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以求免于刑罚,但不怀
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C.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以求免于刑罚,但内心不怀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D.即使督责(人们)用了严酷的刑罚,吓唬(人们)用了威风怒气,(人们)最终苟且以求免于刑罚,但内心不
怀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
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以严刑”“以威怒”,状语后置句式,排除AD;“不怀仁”: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排除C。故选B。【点睛】
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17-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
,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今老矣,无能..为也已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古今异义词做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意义不同,学习过程注意识记,解题注意调动知识积累
、结合句意辨识。A项,行李:古义,指外交使节;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B项,东道主:古义,指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今义,指请客的主人。C项,无能:古今意义一样,没有能力。D项,夫人:古义,指那人,此句中代指秦穆公;今义,指对一般人的妻子的
尊称。故选C。【点睛】所谓古今异义词,指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一致,但意思不同。古今异义词往往是双音节词,所以看到这种词,就要仔细区分,一般可以用逐字组词的方式来区分,因为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
加以注意,平时注意多积累。17.下列各句中,与“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夫晋,何厌之有D.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
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18-****所***”结构和“
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例句与A项均为判断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B、D均为状语后置句。故选A。18.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C.夫
晋,何厌之有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六大类文言句式的特点,理解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记住标志,能准确快速判断。本题C项是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故选C。19.对“越国以鄙远,君知
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B.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C.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
道那是很困难的。D.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
,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国以鄙远”中,“国”指的是晋国,排除CD;“君知其难也”中,“君”是对国君的尊称,可以翻译为“您”,排除AC。故选B。20.下列各句翻译无误的一项是-19-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货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译文:我们(复)社(里那些)道
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行,哭声震天动地。B.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译文:这时以大中丞官衔作苏州巡抚的是魏阉的私党毛一鹭,周公出主意逮捕了他。C.有贤士大
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译文:有几位贤士大夫给他们下发了五十两金子,买了五人的首级,用匣子盛好,终于同尸身合在一起。D.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译文:而(这)五(个)人都是行伍出身,平时
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回头,(这)又(是)什么缘故呢?【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
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B项,“周公出主意逮捕了他”错误,“公之逮所由使也”周公被捕(是)由他主使的。C项,“下发了五十两金子”错误,“发五十金”是拿出五十两银子。D项,“行伍出身”错误
,“生于编伍之间”是出生在民间。故选A。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非常..之谋难于猝发B.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吴之民方痛心..焉C.郡之贤士大夫于当道..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D.吾社之行为..士先者激昂大义
..,蹈死不顾【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中古今异义词含义能力。所谓古今异义词,指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一致,但意思不同。古今异义词往往是双音节词,所以看到这种词,就要仔细区分,一般可以用逐字组词的方式来区分,因为古汉
语主要是单音节词。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20-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平时注意多积累。A项,私人:古义,心腹、党羽;今义,指个人和个人之间,②非公家的。非常:古义,不同寻常;今义,十分,很。B项,颜色:古义,脸色;今义,①色
彩,②严厉的脸色或行动。痛心:古义,痛恨;今义,极端伤心。C项,当道:古义,当权者,文中指当地的行政长官;今义,路中间。首领:古义,指头颅;今义某些集团的领导人。D项,行为:古义,品行成为;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大义:古今同义,都是指大道理、
正义。故选D。2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佯狂不知所之者A.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B.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C.辍耕之垄上D.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积累,尤其是常见虚词的用法要多积累。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例句,之:动词,往,到……去。A项,之:结构助词,“的”。B
项,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项,之:动词,往,到……去。D项,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故选C。【点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
,要根-21-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23.对下列句子中“于”字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既而以民之乱请于朝②且立石于其墓之门③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④不以容于远近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⑥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⑦贤士大夫请于当道⑧列其姓名于堤上⑨良曰:“长于臣”⑩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A.①⑦⑩/②⑤⑧/③⑥/④⑨B.①③/⑤⑦⑧⑩/④⑥/②⑨C.①⑦/②⑤⑧⑩/④⑥/③⑨D.①⑤⑦/②⑤⑧/④⑩/③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积累,尤其
是常见虚词的用法要多积累。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①⑦于:向;②⑤⑧⑩于:在;④⑥于:被;③⑨于:比。故选C。2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景:大B.能克.终者盖寡克:克制,
克服C.有善.始者实繁善:好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兴建。指兴建宫室一类事情【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辨析能力,涉及课本中的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牢记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对活用、通假、古今异义等特殊词
语要多加复习。阅读文言文中,不要死记硬背,要做到字不离句,通过培养语感以加深理解记忆。B项,句意为:能够善终的却很少。克:能够。故选B。-22-【点睛】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一定要以熟悉课本为前提。课本的注释
要认真看,课后的练习要认真做。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积累词语,并能举一反三,灵活理解,从而提高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四、写作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②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③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⑤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带领我们体味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境界。以上诗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
,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为生命配乐淋过一场大雨,期待着雨里洗过的太阳。——题记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路平坦的,更多的是充满荆棘的森林,是身陷囹圄的
沼泽,更有迷失自我的荒漠。“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当然,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用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直面人生,学会为自己的生命配乐!在“文革”中,一位老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料,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的发现
他没有憔悴,没有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老音乐家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难道不值得我们钦佩?他为生命配乐的旷达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官场失意
的挫折后,他并没有沉寂,更没有因此而消沉。“长安市上酒家眠”,面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莫使金樽空对月”,笑看人生,面对失意他转身离去,尽览胜景,最终为自己的生命谱写出一曲千古飘逸又充满浪漫情怀的绝唱。-23-他,一
个乐观、旷达又不乏可爱的老者。乌台诗案没有使他沉沦,被贬黄州更没有让她泄气。反而,这一切却使他更加成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更成熟于懂得为自己的生命配乐。若不如此,绝不会有“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的潇洒,更不会有“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情。没错,是东坡,在给我们展示他那抑扬顿挫的乐章啊!“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由此看来,面对挫折不应垂头丧气,面对磨难不应颓废懊恼,面对失意更不应后悔自责。我们要做的只是直面人生,
笑看人生,懂得谱写生命的旋律,学会为自己的生命配乐。为生命配乐吧,它将教会我们。遇到挫折就当它是一首曲中不可或缺的高音,给听者美的享受。为生命配乐吧,它将教会我们,遭遇磨难就当它是一首歌中无法取代的歌词,给听者心灵的慰藉。为生命配乐吧,它
将教会我们,遭遇失意更要当他是一首交响曲的指挥,是他无可代替的位置与不容出错的决心,给观众呈上华丽的听觉盛宴!朋友,为生命配乐,你准备好了吗?【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名言类材料作文的写作。(1)①②⑥组合可以写退隐、出世的主旨。可赞同,也可反对。(2)②③组合可以写
积极入世,有所作为,实现人生价值。(3)在“①②⑥”和“②③”中各取一个,两相对比,可以写“出世与入世”、“积极与消极”等。(4)①②⑤组合可以写面对困顿挫折的态度和选择。其它组合只要具有内在逻辑性,言之成理即可。点睛:
命题明确要求考生“合理引用”名句,既呼应了中国诗词大会引发的诗词记诵热,更隐含了“文化传承不应只是静态记忆”的认知。“引用”,可以是名句字面意义的简单借用,也可以是名句哲理的深度化用;可以是正引,也可以是反用。合理引用名言警
句,能使语言表达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和说服力;将名句自然融入文章、与全文浑然一体,对考生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写作要求中的“引用”指令,暗含了文化传承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丰富期待。同时,这一任务型
材料作文的创新,也为辨识考生水平高下、强化区分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此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诗歌表达的主题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诗句中心意,找出三句组合成逻辑关系,确定立意角度。-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