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3课后作业: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含解析.docx,共(7)页,72.49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13afdf208ea92f0dff81b61209f506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他的民权思想,能与黄宗羲等人的反思相应,民生的主张也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平均主义相应。民族主义的诉求,则触动当时全民悲愤的心弦。”这里的“他”是指()A.魏源B.康有为C.孙中山
D.陈独秀解析:分析材料可知,主要强调了“民族”“民权”和“民生”的主张,符合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张,C项符合题意。答案:C2.孙中山在天下为公的理念下,发展出自己的三民主义理论:民族、民权、民生,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但其民生主张带
有“空想”色彩。“空想”主要是因为()A.基本上不变更土地所有性质B.根本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C.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D.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解析:孙中山民生思想中平均地权并未涉及改变土地所有性质,因此无法根本上改变农民的被剥削地位,也无法解决农民的根本问题,因此具有“空想”色彩,
故A项正确;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非地主阶级,故B项错误;民生的“空想”色彩,不是孙中山不重视民生,而是民生主义本身具有局限性,故C项错误;民生主义也有具体的措施,即平均地权,但它并没有真正满足农民要求,所以得不到农民响应,故D项错误。答案:A3.“如果不用
国家的力量来经营,任由中国私人或者外国商人来经营,将来的结果,也不过是私人的资本发达,也要生出大富阶级的不平均。”这反映出孙中山()A.实行平均分配的思想B.消灭私人资本的思想C.发展国家资本的思想D.实行社会主义的思想解析:孙中山旨在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而非平均分
配,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由材料“如果不用国家的力量来经营,任由中国私人或者外国商人来经营,将来的结果,也不过是私人的资本发达”可知孙中山强调发展国家资本,故C项正确;孙中山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故D项错误。答案:C4.孙
中山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这体现了孙中山()A.社会革命思想B.民权革命思想C.民族革命思想D.政治革命思想解析:题干中“孙中山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
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此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即三大革命的社会革命,故A项正确;三大革命中无民权革命思想,故B项错误;民族革命即民族主义,意为用革命暴力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故C项错误;政治革命即民权主义,意为推翻帝制,建
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D项错误。答案:A5.孙中山:“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习近平则提出了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位一体”发展目标,他们共同主张()A.重视公有经济,反对私人资本B.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生产C
.倡导市场经济,防止两极分化D.发展社会经济,倡导社会公平解析:“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是资产主义的产业,故A项错误;“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不能体现历史的机遇性,故B项错误;“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
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不能体现对两极分化的防范,故C项错误;“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位一体’发展目标”体现了社会公平,故D项正确。答案:D6.孙中山把西方的“博爱”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天下为公”思想加以糅合,把“大同”视
为自己的理想国。为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粹主义D.民生主义解析:孙中山把西方的“博爱”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天下为公”思想加以糅合,把“大同”视为自己的理想国,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民族主义主要是推翻清朝的统治,故A项错误;
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B项错误;民粹主义不是三民主义的内容,故C项错误;民生主义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答案:D7.1912年,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
,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体现了孙中山()A.重申“排满驱胡”革命誓言B.反对帝国主义的政治立场C.宣示民族革命目标业已达成D.实现民族统一的政治追求解析:“排满”与材料中“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不符,故A项错误;B项应是新
三民主义,与材料中“1912年,孙中山”不符,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已达成与材料中“1912年,孙中山”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相符,故D项
正确。答案:D8.有学者认为:“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已超越了满汉他我之辩,而将重心放在抵抗帝国主义的诉求上。”下列最能反映该观点的历史事件是()A.同盟会的成立B.武昌起义C.颁布《临时约法》D.国民革命解析:材料内容与三民主义有关。1924年国民党一大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在民族主
义中增加了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和对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内容,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故选D项。答案:D9.20世纪是革命的世纪,一场前所未有的国民革命曾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这场革命运动的“旗帜”是()A.“民主共和”B.“革命统一战线”C.“新民主主义”D.“工农武装割据”解
析:20世纪的革命是指1924~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国民大革命是在革命统一战线的形式下,以国共合作为内容,在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旗帜指引下,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共同进行的,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故选C项。
答案:C10.《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上述主
张意在()A.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B.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C.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D.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解析:材料中主要提到保障工人、农民的权益,并未提到通过立法方式保障农民的权利,故答案为C项。答案:C11.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
办法不同。”这里的“办法”是指()A.“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B.发达资本,振兴实业C.构建福利国家,实现共同富裕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解析:1924年孙中山重新阐发三民主义,材料符合“民生主义”基本内容,故D项正确。答案:D12.1894年11月,
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其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国”的“中国”主要是指汉族,1895年2月,香港兴中会成立,其宗旨改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中华”不仅包含汉族,也包括其他少数民族。这一变化反映了()A.三民主义思想已经成熟B.孙中山民族思想实现新的超越C.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纲领D.各族人
民反抗清政府统治的愿望解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仅指三民主义中的“民族”思想,故A项错误;从“‘中国’主要是指汉族”到“‘中华’不仅包含汉族,也包括其他少数民族”可知孙中山的民族思想实现了新的超越,故B项正确;三民主义中的“民族”思想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故C项错误;从“中国
”到“中华”的转变只是表明孙中山个人“民族观”的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
年1月)“要之,异族因政治不平等,其结果惟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1912年9月)“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材料二2010年10月,全国政协通过了关于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的决定。在筹划过程中,武汉、南京等多个城市展开了举办权的大力争夺。材料三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
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1)根据材料一说明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民族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观又有何新的发展?(2)阅读材料二,如果你作为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组委会成员,你支持武汉、南京中的哪一个城市举办此次纪念活动?为什么?(
3)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毛泽东所说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要“从辛亥革命说起”?解析:(1)第一小问考查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民族观的内容及意义:据材料一中“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
人”“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可得出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观是民族统一、民族平等;意义在于化解民族矛盾,团结各民族进行革命。第二小问考查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内容,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华民族解放。(2)此问为
开放型问题,两地对辛亥革命而言均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任一个城市并列举相关史实即可。(3)此问实际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陈述相关意义即可。答案:(1)主要内容:民族统一(“五族共和”)、民族平等。意义:有利于化解民族
矛盾、团结各民族进行革命。新发展:国民革命时期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华民族解放。(2)武汉。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或辛亥革命首先在此发动)。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或在南京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任意一种观点即可)(3)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
了工人阶级;其失败促使先进中国人探索新的革命道路。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吾人当此民族、民权革命成功之时,若不思患预防,后来资本家出现,其压制手段恐怕比专制君主还要甚些,那时杀人流血去争,岂不重罹其祸么!……如有一工厂,
佣工数百人,人可生二百元之利,而工资所得不过五元,养家糊口,犹恐不足,以此不平,遂激为罢工之事……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务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摘自1912年4月1日孙中山的演说《为国利民福而努力奋斗》材料二实业之范围甚广,农工商矿,繁然待举,而不能偏
废者,指不胜屈。然负之而可举者,其作始为资本,助之而必行者,其归结为交通……苟无铁道,转运无术,而工商皆废,复何实业之可图?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摘自1912年6月22日孙中山与《民立报》记者的谈话(1)根据材
料一,分析孙中山认为应该要预防什么问题?(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这一时期孙中山的主要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孙中山的上述认识和活动进行评价。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若不思患预防,后来资本家出现,其压制手段恐怕比专制君主还要甚些,那时杀人流血去争,岂不重
罹其祸么!”“如有一工厂,佣工数百人……养家糊口,犹恐不足,以此不平,遂激为罢工之事……国家一切大实业……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分析概括孙中山所认为应预防的具体社会问题。第(2)问,根据材料一的出处及材料二信息的分析概括孙中山在这一
时期的主要活动;综合两则材料的时代背景及对孙中山具体活动的认识理解,结合所学辩证地评价孙中山上述认识和活动。答案:(1)问题:贫富悬殊,阶级分化和对立,社会矛盾加剧。(2)活动:致力于宣传实现民生主义(或社会革命);呼吁优先发展交通业,修筑
铁路。评价:注意吸取欧美国家的教训,重视民生问题;体现了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错误地认为民族、民权革命已经成功;民生设想基本停留于演讲和规划层面,实际进展不大,在当时的中国难以真正实现。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