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1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课后习题:第三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docx,共(6)页,457.69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12cf6d2b050ac5de3526cf583cea9e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读碳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1.大力开发风能资源,减少CO2排放,直接影响图中的环节是()A.①B.②C.③D.④2.为维持⑤环节降
低大气中CO2含量的作用,人类迫切需要()A.开垦沼泽B.开发水能C.保护雨林D.退耕还湖解析第1题,大力开发风能资源,增加清洁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进而减少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结合图示可知应为
①环节。第2题,图示⑤表示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故人类应保护绿色植物,尤其是热带雨林。答案1.A2.C近30年来,北极地区不仅在变暖,而且变暖速度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这种加速变暖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据此完成3~4题。3.“北极放大”
效应现象的形成机制是()A.受极地高压带控制,晴朗天气多B.极昼时间长,海水热量收入多C.周边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剧增D.海冰消融,海面的反射率下降4.受“北极放大”效应的影响,下列北极地区的现象中,发生日期推迟的是()A.苔原植物开花B.沿海港口的封冻C.北极鸭的北迁D.入海河流的汛期解析第
3题,全球变暖,海冰消融,冰面变成海面,导致“地表”对太阳光的反射率下降,北极地区获得的热量较以往大大增加。第4题,受“北极放大”效应的影响,北极地区气温偏高,则沿海港口的封冻期会推迟,B项正确;苔原植物的花期会提前,A项错误;北极鸭的北迁日期提前,C项错误;
入海河流的汛期提前,D项错误。答案3.D4.B-2-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气温变化、旱涝灾害对米价指数的影响。读图,完成5~6题。5.自1950年以来,气温的变化趋势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各地区动植物数量增加B.南半球农作物分布向北移C.高纬度地区取暖能耗减少D.病
虫危害范围会明显减少6.为了应对全球变暖,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通过决议,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与前工业化时期相比控制在2℃以内,并争取把气温升幅限制在1.5℃之内。要实现这一目标,下列做法目前比较合理的是()A
.全部使用清洁能源B.提高煤炭消费比重C.植树造林,缓解升温D.全面限制工业发展解析第5题,自1950年以来,气温逐渐升高,这会使得有的地区动植物数量增加,而有的地区动植物数量会减少,故A项错;气温升高会使农作物分布向高纬度地区移动,南半球向南移动,故B项错;高纬度地区气温升高,取暖能耗减少,故C
项正确;由于气温升高,病虫害范围会明显增加,故D项错。第6题,为缓解全球变暖,植树造林,缓解升温是目前比较合理的做法。答案5.C6.C下图为我国两个时段年等温线(单位:℃)变化比较图。读图,完成7~8题。7.
我国变暖最明显的地区是()A.华北平原B.青藏高原C.南方地区D.东北地区8.全球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最可能是()A.甜菜种植区域南移B.小麦种植海拔降低C.水稻种植北界北移D.油菜开花期滞后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同一数值的等温线基本都向北移动。比
较而言,东北地区的等温线向北移的距离最远,说明东北地区全球变暖最明显。第8题,全球变暖使甜菜种植区域北移,小麦种植海拔升高,油菜开花期提前,水稻种植北界北移。答案7.D8.C-3-9.下表为我国西南某省级行政区1960—2000年各温度带面积(单位:103平方千米)数据统
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年份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北热带1960年23.237.9667.8966.8975.1963.727.841970年22.3938.2269.6568.7474.8262.486.441980年22.3637
.9867.8267.6474.7664.417.771990年23.0238.4965.0164.3574.4367.0311.342000年21.5834.0959.2164.2176.5472.2114.91(1)归纳该省级行政区气
候的主要特点,说明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2)描述该省级行政区热带面积自1960年以来的变化特点,分析推测自1970年以来其热带的空间分布变化趋势。(3)该省级行政区的气候演变趋势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是否一致?这种气候演变可能引起当地农业生产的哪些
变化?解析第(1)题,该省级行政区有一定的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北热带面积,且亚热带面积占其总面积的大部分,因此该省级行政区气候类型多样,以亚热带气候为主。该省级行政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纬度较低,气候类型多样与其面积广大、南北跨度大有关,气候的形成还与
地面状况有关,该地受复杂的地形影响也很明显。第(2)题,1960年以来该省级行政区北热带面积的变化要分段来描述,读表可得出结论。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纬度较低和海拔较低的地区,温度的变化可引起热带地区面积的扩大或缩小,
热带地区主要是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扩展。第(3)题,该省级行政区热带面积的扩大与气温升高的全球大环境一致。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气温的变化会引起热量条件变化,还会引起蒸发量的变化,进而导致农作物品种、种植界线,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答案(1)气候类型多样,以亚
热带气候为主。原因:该省级行政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纬度较低,面积广大,南北跨度大,地形复杂。(2)特点:1960年至1970年,该省级行政区热带面积变小;1970年至2000年,该省级行政区热带面积变大。趋势:该省级行政区热带地区的范围主要是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
扩展。(3)一致。变化:农作物的品种、种植界线,农业种植结构都会发生变化。素养提升读部分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影响程度对比表,完成1~2题。温室气体浓度(mg·m-3)年增长率%生存期/年温室效应强度(CO2=1
)对全球变1750年1990年-4-暖的现有贡献率/%CO22803530.550—200155氟氯烃00.000852.250—1023400—1500024CH40.81.720.912—171115N2O0.000290.
000310.2512027061.表中所列四种温室气体中,CO2对全球变暖的现有贡献率最大,主要原因是()A.CO2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B.CO2的生存期比其他温室气体短C.CO2的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D.CO2的
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2.有利于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合理措施是()A.大量进口石油,杜绝使用煤炭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C.严格限制钢铁工业、核工业的发展D.禁止乱砍滥伐,积极植树造林解析第1题,从表中可以明显看
出,氟氯烃的年增长率最大;CO2的生存期比其他温室气体长;氟氯烃的温室效应强度最大;CO2的浓度最高。故CO2对全球变暖的现有贡献率最大是由其浓度高导致的。第2题,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今后应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限制钢铁工业、核工业的发展,杜绝
使用煤炭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植树造林不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答案1.D2.B矮蒿草甸植被是高寒地区的典型植被。下表示意全球变暖下矮蒿草甸植被物候期的变化。读表,完成3~4题。物候期类型始期变化/天末期变化/天营养期+0.37-2.42**花蕾期-0.84*-0.
16*花期-1.47**+1.26**结果期+2.84**-0.42果后营养期+0.37-5.74**枯黄期+0.89*-3.00*-5-生长期+0.37*-4.58*注:“+”表示提前,“-”表示延迟,“*”表示差异显著,“**”表示差异极显著。3.全球变暖使矮蒿草甸植被()A.植物种
群平均生长期缩短B.营养期和结果期始期推迟C.花期末期延迟D.生长期比正常年份延长4.矮蒿草甸植被物候期变化,使得()A.植物提前展叶和开花,减小遭受春季霜冻的可能性B.植物成熟时期避开秋季霜冻,避免物种繁殖失败C
.各物种间物候变化不同步,物种间相互作用脱节D.减少物种间竞争,有利于减缓物种淘汰、灭亡速度解析第3题,根据表中数据和注可知,植物种群平均生长期始期提前0.37天,末期延迟4.58天,生长期比正常年份延长;营养期
和结果期始期都提前了;花期末期提前。第4题,全球气温升高,极端天气增多。展叶和开花的提前,增加了植被遭受春季霜冻的可能性。植被成熟期延迟,增加了遭受秋季霜冻的可能性,增加了物种繁殖失败的可能性。物候变化不同
步,导致物种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相互作用脱节,加快了物种淘汰的速度。答案3.D4.C201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18年10月发布报告指出,要实现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1.5℃以内的目标,人为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至2030年
要比2010年减少45%,2050年前要实现“零净排放”。下图为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统计图。读图,完成5~7题。5.下列国家中,在自然环境中削减二氧化碳贡献最大的是()A.中国B.美国C.加拿大D.巴西6.中国完成二氧化碳排放目标的可行性措施是()A.大力发展第一产业,退林(草)还耕B.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植树造林C.实施西部能源东调,发展重工业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新能源7.图示国家和地区碳排放和消费状况是()A.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碳排放量生产超过消费B.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碳排放量生产低于消费-6-C.中国生产的碳
排放量有一部分出口到他国被消费D.日本人均消费碳排放量多于美国解析第5题,四个国家中,巴西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因此其在自然环境中削减二氧化碳贡献最大。第6题,我国目前是能源消费大国,因此采取的可行性措施包括: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
化石能源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新能源。第7题,图中显示,中国生产的碳排放量大于消费的碳排放量,说明有一部分出口到他国消费。答案5.D6.D7.C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德国气象局2011年7月26日在柏林发布报告称,根据目前的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到2
050年,全球夏季将更干燥,冬季将更潮湿多雨,极端天气现象更多。随着全球气候继续变暖,预计到2100年,德国的气温将比目前升高2—4℃。材料二下图示意全球变暖对世界各地的影响。(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全球变暖的原因。(2)简要分析全球变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3)近
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低碳经济,请简要分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及可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题,全球变暖的原因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全球变暖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影响不同,如高纬度地区积温增加,作物
生长期延长,有可能提高农作物产量;低纬度地区蒸发量增加,干旱程度加重,农作物产量下降。第(3)题,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节约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延缓全球变暖。可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提高公众节能环
保意识等。答案(1)自然原因:太阳的异常活动等。人为原因: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人类过度砍伐森林,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等。(2)有利影响:全球变暖使高纬度地区积温增加,作物生长期延长,有可能提高农作物产量。不利影响:全球变
暖使不少低纬度地区蒸发量增加,从而加重干旱程度,农作物产量下降。(3)重要意义:①有利于节约资源;②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④有利于延缓全球变暖。可采取的措施: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
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站建设,多使用清洁能源);②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③提高能源利用率;④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