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章章末检测.docx,共(10)页,1.50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070f00ad88e617534d206068a0b45e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章章末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聚落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1.该聚落的分布特征是()①聚落规模大②聚落规模小③呈团块状分布④呈带状沿河分布A.①③B.②③C.①④D
.②④2.该聚落最可能分布在()A.塔里木盆地B.黄土高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华北平原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该地区河网密布,耕地破碎,聚落规模小且呈带状沿河分布。故选D项。第2题,结合上题可判断,该聚落可能位于我国南方河流冲积平原地区。故选C项。答案1.D2.C垛田是沿湖或河网低湿地区用开
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而成的垛状高田。江苏省兴化市垛田镇垛田数量多,垛田星罗棋布,似千万小岛荡漾于水面之上,素称“千岛之乡”。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入围全国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下图是垛田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垛田中的网状深沟的作用不包括()A.交通B.防洪C.灌溉D.淋盐
4.甲地垛田入围“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理由是()A.人地关系协调B.自然环境优越C.机械化水平高D.推广价值大解析第3题,读图,图中垛田中的网状深沟可以行小船,有交通作用;沿湖或河网低湿地区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利于排水、灌溉,有防洪、灌溉作用;该地位于淮河以南,
属于湿润地区,很少有土壤盐渍化问题,网状深沟的作用不包括淋盐,选D项。第4题,甲地垛田入围“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理由是因地制宜改造利用环境,人地关系协调发展,选A项。答案3.D4.A读某城镇略图,完成5~6题。5.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
功能区分别是()A.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B.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C.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D.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6.若甲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A.
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B.交通便利,四通八达C.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D.视野开阔,俯瞰全城解析第5题,②功能区位于市中心,应属于商业区;①功能区在最大风频风向的上风地带且面积最大,应为居住区;③功能区位
于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地带,应为工业区。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东西均临河流,且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带,因此“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最能反映出其优美的自然环境。答案5.B6.C某城市具有环形—放射状道路系统。下图为城
市地租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从市中心到城市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a曲线B.b曲线C.c曲线D.d曲线8.在地租最高峰处和次高峰处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A.居住区B.工业区C.商业区D.文化区解析
第7题,城市地租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自市中心向外缘递减,因该城市具有环形—放射状道路系统,故在城市放射状道路与城市环路的交会处地租较高。图中c曲线整体呈下降趋势,期间出现两个次高峰,故选C项。第8题,在地租最高峰处和次高峰处由于交通较为便利,人流量大,并且便于商品的集散,一般会形成商业区
,故选C项。答案7.C8.C为解决停车难问题,2018年北京市建立了停车公共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对全市的停车资源基本信息统一监管,鼓励城市不同功能区分时段提供空余停车位,实现车位“错时共享”。据此完成9~10题。9.适合相互“错时共享”停车位的城市功能区是()A.
居住区和行政区B.商业区和行政区C.工业区和商业区D.行政区和工业区10.车位“错时共享”主要利用了城市各功能区()A.历史文化的差异B.生态环境的差异C.人口流动的差异D.风俗习惯的差异解析第9题,居住区夜晚停车多,行政区白天停车多,可以“错时共享”车位。商业区、行政区都是白天停车多,工
业区往往昼夜不息,全天停车都较多。故选A项。第10题,车位“错时共享”主要利用了城市各功能区停车位的时段差异,这种差异跟人口流动的差异有关。故选C项。答案9.A10.C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河流污染等诸多问题,为此,一些城市正在积极推进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
化”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读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完成11~13题。11.下列地区中,不适合推广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的地区是()A.塔里木盆地B.四川盆地C.长江中下游平原D.
珠江三角洲12.该系统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不包括()A.缓解城市热岛效应B.减轻城市内涝C.防止路面结冰,影响通行D.分解水中污染物,净化水体13.在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中,荷花池的核心功能是()A.调节局地小气候B.保护生物多样性C.提供观赏景观D.增加下渗量解析第11
题,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对雨水进行收集及利用,适合在降水较丰富的地区推广。塔里木盆地地处我国内陆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因此不适合推广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第12题,由图可知,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一个系统性的水处理工程,既能够改善水质,
又能够加大雨水下渗,缓解城市内涝,同时增加了绿地面积,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第13题,由图可知,荷花池的面积很大,能够实现调节局地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观赏景观的功能,但从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的角度来看,其核心功能在于增加下渗量,减轻城市内涝。
答案11.A12.C13.D下图为江苏和贵州两省级行政区城镇化水平柱状统计图。读图,完成14~16题。14.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A.城镇的用地规模B.城镇的人口数量C.大中小各级城镇总体数量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1
5.从图中可以看出()A.1990年两省级行政区城镇人口总数相同B.江苏省城镇化发展速度一直慢于贵州省C.2000年城镇化水平江苏省比贵州省高D.2000年后江苏省级行政区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16.导致江苏、贵州两省级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区域发展B.地
域文化C.气候条件D.城市布局解析第14题,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故选D项。第15题,1990年两省级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大体一致,但人口总数不一样,故城镇人口总数不相同;江苏省城镇化发展速度一直快于贵州省;2000年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约为40%,贵州省约为28%,江苏
省城镇化水平比贵州省高;2000年后江苏省城镇化发展速度减慢。故选C项。第16题,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水平高。导致二者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是区域发展的差异,故选A项
。答案14.D15.C16.A下图为2008—2018年我国不同地区的甲、乙两城市人口统计数据。读图,完成17~18题。17.影响两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常住人口出生率B.交通网络密度C.城市的区位因素D.经济发展水平18.2008—201
8年两城市人口的变化说明()A.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减小,产业类型逐渐趋同B.甲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居住环境不断改善C.乙城市资源开发力度加大,环境质量不断变差D.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城乡差距持续扩大解析第17题,题干中强调甲、乙两城市均为我国的城市,
甲城市人口规模比乙城市大,且人口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乙城市人口数量基本稳定,在短时间内还出现锐减现象。城镇化水平的原动力为经济发展水平,D项正确;出生率、交通情况也都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A、B两项错;城市区位在短时间内不会引起人口数量大
幅的变化,C项错。故选D项。第18题,甲、乙两城市人口数量差异较大,且数量差异增大,说明经济发展差距加大,A项错误;甲城市人口数量保持稳定上升,说明经济不断发展,B项正确;乙城市人口数量短时间急剧减少,可能为资源枯竭型城市,C项错误;城市经济发展
,城乡差距会逐渐缩小,D项错误。故选B项。答案17.D18.B福建土楼是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的象征,是中原汉民族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汀江等流域辗转迁徙后,将远古的土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屋顶大多采用“人”字形的双坡屋顶,墙体厚实,以圆形土楼
为主。据此完成19~21题。19.福建土楼文化,反映出历史上人口迁徙使()A.人口分布日益均衡B.中原文明得到推广C.汉族分布更集中D.人口分布更分散20.图中土楼反映了当地()A.气候湿热B.河网密布C.地势低平D.地质稳定21.与方形土
楼相比,圆形土楼()A.减少实用面积B.排水效果减弱C.防御功能增强D.通风采光减弱解析第19题,由材料“是中原汉民族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汀江等流域辗转迁徙后,将远古的土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可知,福建土楼文化反映出历
史上人口迁徙使中原文明得到推广,B项正确。第20题,由材料“屋顶大多采用‘人’字形的双坡屋顶,墙体厚实”可知,该地气候湿热,“人”字形屋顶有利于排水,墙体厚有利于隔热,A项正确。第21题,由于圆形没有死角,所以通风釆光效果
更好,实用面积更大,抵御外敌能力更强,圆形土楼和方形土楼排水效果差不多,C项正确。答案19.B20.A21.C“我是××智能配送机器人,已顺利抵达您的楼下,请凭提货码提取商品。”这是在北京海淀区一居民楼下发生的一幕。这些配送机器人可以
识别、躲避障碍物,辨别红绿灯,还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据此完成22~23题。22.这些配送机器人完成快递工作,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A.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
统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数字地球23.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未来最先可能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的是()A.道路清扫B.医疗救护C.幼儿看护D.事故处理解析第22题,从题干提取信息,机器人“抵达您的楼下”需使用地理
定位,应用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机器人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即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应用了地理信息系统,故选C项。第23题,智能机器人可以对固定不变的事物进行规划处理,所以最先被取代的可能是道路清扫,故A项正确。
医疗救护、幼儿看护和事故处理均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智能机器人暂时不能处理,还需要人为判断和处理。答案22.C23.A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湘西民居吊脚楼是中国建筑艺术瑰宝
。读图,完成24~25题。24.湘西多采用吊脚楼的建筑形式,主要原因是()A.远离地面,防寒保暖B.制造空间,利于采光C.依河而建,便于运输D.地形崎岖,开挖地基不易25.湘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以辣著称,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当地多雨潮湿,食辣可祛风湿B.当地高温,重油重辣
便于保存C.当地水土缺盐,以辣代盐D.当地原产且盛产辣椒,原料丰富解析第24题,湘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崎岖,开挖地基不易。故选D项。第25题,湘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当地多雨潮湿,食辣可袪风湿。故选A项。答案2
4.D25.A二、综合题(共50分)26.(12分)读某城镇功能区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城镇主要功能区分别为:Ⅰ区、Ⅱ区、Ⅲ区。其中用地方式多分布在城镇外围的是区(填代表数字)。(4分)(2)Ⅰ类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城镇中
心及,该类功能区的主要特点是()(4分)①人流量大②人口密度较小③交通便捷④对外联系不便⑤地租水平高⑥土地利用集约A.①②④⑤B.②③⑤⑥C.③④⑤⑥D.①③⑤⑥(3)由于经济原因,不少城镇中的Ⅱ类功能区开始出现高级区和普通
区的分化现象。如果图中城镇地区的主导风向与河流的流向大体一致,则高级区应主要分布在城镇部(按地理方位回答),试简述判断理由。(4分)解析第(1)题,根据功能区的特点和分布回答。第(2)题,商业区一般位于城镇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商业区需要便捷
的交通,位于城镇中心,人流量大,土地租金高,建筑物高大稠密,土地利用集约。第(3)题,高级居住区位于环境较好的位置,地势较高处,河流上游,盛行风向的上风向。答案(1)商业居住工业Ⅲ(2)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D(3)西南位于城镇盛行风的上风向,城镇河流上游(上风上
水处)。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聚落泛指人口聚居的社会性空间,是乡土社会的基本单元。一个聚落能否形成与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河流。故大城市必位于大川旁,而小村庄则近于小河边,“在水一方”是聚落分布的突出
特点。下面是我国长江流域聚落分布图(图1)和某山区聚落分布图(图2)。(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有何特点?(2分)(2)山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的原因是什么?(4分)(3)以雅鲁藏布江谷地为例说明高原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特点及原因。(6分)解析第(1)题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河流众多,河网密布,靠近河流,交通便利,取水方便,因此聚落大多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第(2)题,山区地形崎岖,坡度大,聚落分布呈明显的条带状,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这些地区地势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合聚落的分布。第
(3)题,雅鲁藏布江谷地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带地势低平、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合聚落的分布。答案(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聚落大多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2)冲积扇、洪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区地势
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较肥沃。(3)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原因:河谷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28.(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巴黎
地处法国北部,是法国最大的城市(见图1),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材料二巴黎地铁是法国巴黎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见图2),从1900年开始运行至今,地铁长度已超过200千米,有14条主线和2条支线,另有两条线路还在规划中,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铁之一。材料三近年
来,我国大城市地铁建设发展迅速,投入力度大,据统计大城市的地铁平均造价为7亿—8亿元/千米,有的城市甚至高达12亿元/千米。(1)从自然条件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巴黎是法国最大的城市。(4分)(2)试分析巴黎大力发展地铁的原因。(3分)(3)我国一些中小城
市欲发展地铁,但有人持反对意见,试阐述其理由。(3分)解析第(1)题,主要从地形、气候和河流等方面分析。第(2)题,大力发展地铁,使得平面交通变成立体交通,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方便人们出行,且能减少城市
污染,节约土地资源等。第(3)题,主要从中小城市发展地铁的经济可行性(地铁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交通需求的迫切性等方面分析。答案(1)地势平坦,平原面积广阔;河网密布,水资源充足,城市发展所需的用水能得到满足;位于中纬度,离海洋近,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土地资源丰富,有利于城
市空间扩展。(2)减轻地面交通拥堵;引领城市空间的扩展;方便出行(速度快、运量大、时间准);减少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节约土地资源和能源。(3)地铁建设成本高,中小城市财政支付困难;城市规模较小,人口较少,需求较小;地铁
运营成本高,盈利困难。29.(16分)阅读有关江苏省城镇化发展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受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江苏省城镇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自然增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图
1)。图11949—1978年江苏省城镇化进程材料二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苏省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级行政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被誉为“苏南模式”
。图2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镇化进程。图2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城镇化进程(1)分别说明改革开放前后江苏省城镇化进程的主要特点。(4分)(2)说明江苏省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6分)(3)江苏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
响?(6分)解析第(1)题,根据图1可知,改革开放以前,江苏省城镇化水平较低,期间出现下降,整体发展缓慢。根据图2可知,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化水平高。第(2)题,城镇化的过程是城镇规模扩大和人口由乡村向城镇集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对生态
环境、土地、交通、住房等产生很大的影响。第(3)题,要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从规划、节能、绿化、防治污染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改革开放以前,江苏省城镇化发展缓慢(有下降、停滞等),城镇化水平低;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化水平高。(2)环境污染加剧,如
空气质量下降、水质下降、噪声污染严重等;土地(耕地)资源锐减;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