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1教案: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系列二)含解析【高考】.doc,共(7)页,261.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033eddbeb2a8076f9f993424046c73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1.3《逻辑联结词》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2.正确应用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解决问题;3掌握真值表并会应用真值表解决问题.【导入新课】情境引入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都离不开逻辑.具有一定逻辑知识是构成一个公民的文化素
质的重要方面.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的数学比初中更强调逻辑性.如果不学习一定的逻辑知识,将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常犯逻辑性的错误.其实,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开始接触一些简易逻辑的知识.在数学中,有时会使
用一些联结词,如“且”“或”“非”.在生活用语中,我们也使用这些联结词,但表达的含义和用法与数学中的含义和用法不尽相同.下面介绍数学中使用联结词“且”“或”“非”联结命题时的含义和用法.为叙述简便,今后常
用小写字母p,q,r,s,…表示命题.(注意与上节学习命题的条件p与结论q的区别)新授课阶段1.逻辑联结词“且”“或”“非”问题1:下列各组命题中,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1)①12能被3整除;②12能被4整除
;③12能被3整除且能被4整除.(2)①27是7的倍数;②27是9的倍数;③27是7的倍数或是9的倍数.问题:2:下列各组命题中的两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1)①35能被5整除;②35不能被5整除;(2)①方程x2+x+1=0有实数根.②方程x2+x+1=0无实数根.在问题1中得到:在
第(1)组命题中,命题③是由命题①②使用联结词“且”联结得2到的新命题,在第(2)组命题中,命题③是由命题①②使用联结词“或”联结得到的新命题.在问题2中得到:在每组命题中,命题②是命题①的否定.问题3:以前我们有没有学习过象这样用联结词“且”或“或
”联结的命题呢?你能否举一些例子?例如:命题p:菱形的对角线相等且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命题q:三条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或两个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定义一般地,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
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读作“p且q”.一般地,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读作“p或q”.命题“p∧q”与命题“p∨q”即,命题“p且q”与命题“p或q”中的“且”字与“或”字与下面两个命题中的“且”字与“或”字的含义相同吗?(
1)若x∈A且x∈B,则x∈A∩B.(2)若x∈A或x∈B,则x∈A∪B.定义中的“且”字与“或”字与两个命题中的“且”字与“或”字的含义是类似.但这里的逻辑联结词“且”与日常语言中的“和”,“并且”,“以及”,“既…又…”等相当,表明前后两
者同时兼有,同时满足,逻辑联结词“或”与生活中“或”的含义不同,例如“你去或我去”,理解上是排斥你我都去这种可能.说明:符号“∧”与“∩”开口都是向下,符号“∨”与“∪”开口都是向上.注意:“p或q”,“p且q”,命题中的“p”、“q”是两个命题
,而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的“p”,“q”是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两个部分.一般地,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读作“非p”或“p的否定”.2、命题“p∧q”与命题“p∨q”的
真假的规定你能确定命题“p∧q”与命题“p∨q”的真假吗?命题“p∧q”与命题“p∨q”的真假和命题p,q的真假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分析前面所举例子中命题p,q以及命题p∧q的真假性,概括出这三个命题的真假之间的关系的一般规律.3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第(
1)组命题中,①②都是真命题,所以命题③是真命题.第(2)组命题中,①是假命题,②是真命题,但命题③是真命题.pqp∧q真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假假(即一假则假)(即一真则真)一般地,我们规定:当p,q都是真命题时,p∧q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时,p∧q是假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是真命题时,p∨q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p∨q是假命题.3.“非”形式的命题的真假判定命题“¬p”与命题p的真假间的关系命题“¬p”与命题p的真假之间有什么联系?分析
前面所举例子中命题p与命题¬p的真假性,概括出这两个命题的真假之间的关系的一般规律.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第(1)组命题中,命题①是真命题,而命题②是假命题.第(2)组命题中,命题①是假命题,而命题②是真命题.由此可以看出,既然命题¬P是命题P的否定,那么¬P与P不能同时
为真命题,也不能同时为假命题,也就是说,若p是真命题,则¬p必是假命题;若p是假命题,则¬p必是真命题;4、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思考:命题的否定与原命题的否命题有什么区别?命题的否定是否定命题的结论,而命题的否命题是对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同时进行
否定,因pqp∨q真真真真假真假真真假假假p¬P真假假真4此在解题时应分请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例:如果命题p:5是15的约数,那么命题¬p:5不是15的约数;p的否命题:若一个数不是5,则这个数不是15的约数.显然,命题p为真命题,而命题p的否定¬p与否命题均为假命题.一些常见词语的否定原结论
反设词原结论反设词是不是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都是不都是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大于不大于至少有n个至多有(n-1)个小于大于或等于至多有n个至少有(n+1)个对所有x,成立存在某x,不成立p或q非p且非q对任何x,不成立存在某x,成立p且q非p或非q例1:将下列命题分别用“且”与“或”联结成新命
题“p∧q”与“p∨q”的形式,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p: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q: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2)p: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q: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3)p:35是15的倍数,q:35是7的倍数.解:(1)p∧q: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平行四边形的
对角线相等.也可简写成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p∨q: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或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也可简写成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或相等;由于p是真命题,且q也是真命题,所以p∧q是真命题,p∨q也是真命题.(2)p∧q: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菱
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也可简写成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p∨q: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或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也可简写成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或平分.由于p是真命题,且q也是真命题,所以p∧q是真命题,p∨q也是真命题.(3)p∧q:35是15的倍数且35是7的
倍数.也可简写成35是15的倍数且是7的倍数.p∨q:35是15的倍数或35是7的倍数.也可简写成35是15的倍数或是7的倍数.由于p是假命题,q是真命题,所以p∧q是假命题,p∨q是真命题.说明,在用"且"或"或"联结新命题时,如果简写,应注意保持命题的意思不变.5
例2.写出下列命题的“p”命题:(1)正方形的四边相等;(2)平方和为0的两个实数都为0;(3)若ABC是锐角三角形,则ABC的任何一个内角是锐角;(4)若0abc=,则,,abc中至少有一个为0;(5)若(1)(2)0,12xxxx−−
则且.解:(1)存在一个正方形的四边不相等.(2)平方和为0的两个实数不都为0.(3)若ABC是锐角三角形,则ABC的某个内角不是锐角.(4)若0abc=,则,,abc中都不为0.(5)若(1)(2)0,12xxxx−−==则或.课堂小结(1)掌握逻辑联结词“
或、且”、“非”的含义(2)正确应用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解决问题(3)掌握真值表并会应用真值表解决问题作业见同步练习部分拓展提升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22xyxy或xy−B.命题“a、b
都是偶数,则ab+是偶数”的逆否命题是“若ab+不是偶数,则a、b都不是偶数”C.若“p或q”为假命题,则“非p且非q”是真命题D.已知,,abc是实数,关于x的不等式20axbxc++的解集是空集,必有0a且02.已知命题p且q为假命题,则可以肯定(
)A.p为真命题B.q为假命题6C.,pq中至少有一个是假命题D.,pq都是假命题3.已知条件:12px+,条件2:56qxx−,则p是q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命题:0p不是自然数;
命题:2q是无理数,则在命题“p或q”、“p且q”、“非p”、“非q”中,真命题是;假命题是.5.命题“对一切非零实数x,总有12xx+”的否定是,它是命题.(填“真”或“假”)6.已知1:|1|23xp−−;)0(012:
22−+−mmxxq若p是q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7参考答案1.C【解析】A不正确,因为“xy或xy−”只要求其中之一成立即行,而22xy需二者都成立;B不正确,“a、b都是偶数”的否定是“a、b不都是偶数
”;D不正确,不等式20axbxc++的解集是空集还可能是0,0abc==.2.C3.A【解析】:12,31pxx+−,22:56,560,3,2qxxxxxx−−+或4.“p或q”,“非p”;“p且q”,“非q”
【解析】p假,q真.“p或q”为真,只要,pq中有一个为真即可;“p且q”必须,pq均为真.5.1,0,2xRxxx+,真命题【解析】例如:2x=−,则1,0,2xRxxx+.6.解:1:12,23xpx−−−或10x,设{|2A
xx=−或10}x,22:210,1,qxxmxm−+−−或1xm+,设{|1Bxxm=−或1}xm+.p是q的必要非充分条件,BA,即129,9110mm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