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 Word版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30.949 KB
  • 2024-12-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 Word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 Word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 Word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 Word版.docx,共(8)页,30.949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faef848592664da2967b68526acde1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150分。考试形式闭卷。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3.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一、

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社会结构影响着文化存在的表达形态,社会结构转变了,其外在的文化形态自然也会随之改变。随着技术对人们生活空间的不断介入,人们的整体行为模式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由此而来的必然会是基于价值

观念的文化向度的改变。费孝通先生曾极为形象地将其比喻为乡村发展的“三级两跳”:从农业化到工业化,从工业化到信息化或者后工业化。第一跳的转型还没有真正完全实现,作为第二跳的由工业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就紧随其后发生

了,并叠加在了原有的乡村工业化的基础上,以极为迅捷的发展步伐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生活模态。从乡土中国到工业化中国的转变,根本上还属于物质层面的工业下乡,是实际生活的物质改变;而到了第二跳,便更多的是观念性或精神性的文化下乡了,即从曾经的物质性的“实”的层面

转换到了精神性、文化性的“虚”的层面上来,这对人自身的存在而言显然意味着一种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可以说构成了理解中国当下文化转型的一个新的维度,也意味着在乡村生活中要有更多价值和观念层面的新变化。最值得强调的是,工业或者机器、技术以及产

业的下乡,更多还是属于经济或生计意义上的。此时,乡村生活的基调或其基本结构仍旧还是以农业为主、辅之以工业的。只是先前的那种“工”的存在会更多地体现在农业以外的手工劳作上,而现在的“工”则更多是机器大生产的模式。乡村中的家庭结构依旧是相对稳固的,而乡村的工业化生

产则是离土不离乡的模式,人们在农业的基底上借助乡村工业化去实现物质生活面貌的根本改观。而一旦到了文化下乡这一新的发展阶段,那便无可避免地触及到人们的观念、价值、精神和意义诸层次。那些从城市落入乡村的事物更多会属于人的精神观念或思想意识上的,因此它显然更多地触及到了人们对于新出现

的生活方式的认同与选择。一方面,留存在村里的人会因为更多精神性意义的触动而尝试生活样式的改变;另一方面,外部世界的种种观念或思考会对乡村自身构造出来的新发展模式产生驱动和影响,使得乡村从精神意义上被重新塑造,成为有似于陶渊明所描述的“桃花源”意义上的理想生活之地

,甚至让能够在乡村的环境中生活也成了人们在精神意义上追求的对象,这种不同于农工相辅的“牛郎织女”模式的新式乡村发展模式,我们不妨称之为“桃花源模式”。这种模式更注重于精神性意义的追求,这显然也是在我们的文化观念中所旧有的、从来都不缺乏的

另一种对于乡村生活的想象。它是富有艺术以及审美情趣的,同时也无形地跟更多人所选择的闲暇生活的乡村旅游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甚至更成为新时代里一种艺术以及艺术家的乡村介入的意义引领。而所有这些从根本上而言,也是当下的人们在一种文化自觉意识的牵引之下的新乡村发展道路的选择。由此使

得文化进入到了乡村,附带着城市人的休闲旅游进入到了乡村,同时那些艺术家们也因此而介入到了乡村的生活和建设之中来。(摘编自赵旭东《从工业下乡到文化下乡》)材料二: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这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

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从农业本身看,许多人群居在一处是无需的。耕种活动里分工的程度很浅,至多在男女间有一些分工,就像女的插秧、男的锄地等。这

种合作与其说是为了增加效率,不如说是因为在某一时间里忙不过来,家里人出来帮帮忙。耕种活动中不向分工专业方面充分发展,农业本身也就没有许多人住在一起的必要了。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在中国乡下这种只有一

户人家的小社区是不常见的。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能有这类情形,而大多的农民是聚村居。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檐相接的邻舍。我们中国很少类似的情形。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社会结构影响着文化存在的表达形态,文化样态会受社会结构影响而改变。B.“三级两跳”是费孝通先生对我国乡村社会发展观察分析后做出的判断,是对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再到信息化或者后工业化的形象概括。C.属于观念性或精神性的文化下乡现象与属于物质

层面的工业下乡现象有本质的区别,对人类的贡献也有根本性的不同。D.乡土性中国体现的不流动是从人与空间的关系着眼,孤立隔膜是从社区之间的关系着眼,只有后者这个特点是相对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从过去的工业下乡到现在的文化下乡,农村经历了一个极大的质的转变,这也成为理解中国当下文化转型的新维度。B.材料一认为工业下乡前乡土中国生活方式的模式类似于“牛郎织女”模式,这种模式没有精神性意义的追求。C.在乡土社会,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是不常见的,但在四川山区种梯田的地

方可能会存在。D.费孝通所说的乡土社会的乡土性是指老根不常动,人们的活动范围有限,住在一处的集团与其他集团之间是有隔膜的。3.下列描述,最符合...材料所界定的“桃花源模式”生活的一项是()(3分)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B.夜幕降下,灯光亮起,与空中的明月交相辉映。民宿中的人们三三两两,或坐或躺,或闲聊或赏景,惬意极了!(《乡村月夜》)C.一轮满月升起来,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秋日的败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香雪手中那只发光的小盒子

。(《哦,香雪》)D.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檐相接的邻舍,保持着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乡土中国》)4.费孝通将乡村发展喻为“三级两跳”,请简要说明“两跳”及其转变特征。(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请依据材料观点,为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建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灯头蔡楠马本斋[注]

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延安,见到毛主席。而今,他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这天,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将党中央的电文交到了马本斋的手中。冀中回民支队马本斋同志:党中央问候你和全体指战员。你们以大智大勇,驰骋于华北平

原,取得了卓著战绩。为了消灭西北五马犯匪,党中央决定,命你部速来延安,接受重任……他念着电文,如沐春风,已见消瘦的脸上泛起了大团大团的红晕。他又一次哼起了那首他最喜爱的歌:山头月儿明,沙河水流涌,谁愿受这奴隶的命,谁愿看强盗横行。我们在这儿生长,

在这儿健壮,几百代了……而今我们要去远行——他在离开家乡去口外谋生时就是唱着这首歌走的,他在离开东北军刘珍年师长解甲归田的时候就是唱着这首歌走的,他在离开冀中根据地来到冀鲁豫边区时也是唱着这首歌来的。而今他又唱起了这首歌,后面的一句是他自己加的。本来他还要加上几句的,但

是他觉得从脖颈到后脑勺的部位突然疼了一下。他没在意,想站起来,这时候又疼了一下,而且是钻心的那种疼。他一下子就跌在了床上,头撞到了墙。他大喊一声,小金——警卫员小金跑进来了,扶起了他,司令员,你——药!马本斋嘴里吹出了一口气。小金觉得这气里有了

燥热的成分。他连忙从急救包里拿出了一小瓶药膏,跳上床,摘下马本斋的军帽,看到了他后脖颈上那个疮已经被墙撞破了,一股脓水流了出来。他大嚷,司令,破了,这土医生的药膏不管用,去后方医院看看吧——马本斋制止了小金,拿过小药瓶来,用手指捅出来一小块药膏,自己

抹上了。他站起来,扎上腰带,戴上军帽,将手伸了过来。司令这是要枪。每次司令一伸手,小金就赶紧将枪从墙上摘下来,快速地递过去。而这次,小金没动,说,司令,去医院吧?要不我去叫军医!马本斋一拍桌子,大声喊道,胡闹,去什么医院?喊什

么军医?不就是一个小疙瘩吗?哪个人还不长个小疙瘩?他自己取了枪,噔噔噔跑到了院里,喊道,走,咱们去找政委,通知大队以上的干部来司令部开会,我要亲自把这好消息传达到大队长这一层!还没走出司令部的院门,马本斋就

摔倒了,小金听到了他高大的身躯倒地的沉重声音。几天里,马本斋一直高烧不退昏迷着。其实,他脖颈上长的不是普通的小疙瘩,是特别厉害的对口疮,必须动手术。杨得志司令来看望马本斋了,还带来了冀鲁豫军区的指示:命马本斋去军区后方医院治疗。不能去延安了。不

能去见毛主席了。马本斋放飞的心又回到了体内。他只能在病床上想象毛主席的样子,想象延安的样子了。杨司令带领同志们去延安了。李医生、杨护士和妻子孙淑芳一起留下来照顾马本斋。同时留下的还有一个连的战士,他们护送马本斋去后方医

院。马本斋在颠簸中醒来,看着身前身后有这么多战士围着他,护送他。他命令担架停了下来,大声喊道,去,叫你们连长,叫你们连长来!连长来到了马本斋的担架前。马本斋说,我只是一个病人,一个普通的病人,不用这么多的人护送!你们立刻去追赶部队,给我留下一个班就行了。连长说,马司

令,这是杨司令的命令!马本斋说,你追上杨司令,就说是我让你归队的,到延安替我多杀几个敌人吧!连长没办法,只得留下一个班,含泪敬礼,带着其余的人踏雪追赶队伍去了。来到冀鲁豫后方医院,动了手术,马本斋的病情还是不见好转。夜深了。昏迷几天的马本斋醒

来了。妻子淑芳赶紧端过一碗水去。他喝了两口水,望着屋里的油灯,皱了皱眉。淑芳问,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马本斋嘴唇动了几动,想说话却没说出来。淑芳将耳朵凑上前去,听到了马本斋的喃喃细语,淑芳啊,现在根据地灾荒这么严重,群众非常艰苦……淑芳说,你也够苦的了,好几天没正经吃东西了。

马本斋摇摇头,我说的不是这个。我是说油这么贵,不应让灯头这么大。这是浪费啊!咱们是养病的,能替公家节省……节省一分,就会使边区人民的负担减轻一分。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淑芳拿起一根树枝,慢慢地将灯头拨到了最小。病房里暗了下来,马本斋睡过去了。桌上,灯头如豆,眨了几下眼,不甘心地灭了。(选自《小小说

选刊》,有删改)[注]马本斋(1901—1944),中国共产党党员,回族,河北沧州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他率领回民支队驰骋在冀中平原,英勇善战,威名远扬。1944年随部队赴延安途中,马本斋带状疱疹发作,又感染肺炎,病逝于山东莘县。6.下列对文本

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以第三人称叙事,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多角度表现马本斋的英雄本色。这与铁凝《哦,香雪》的叙事视角不同。B.“马本斋放飞的心又回到了体内”照应开头“他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表明马本斋见毛

主席的愿望无法实现了。C.马本斋不听警卫员小金的劝告,执意取枪,拒绝去医院,反映出他军人性格中固执鲁莽的一面。D.妻子淑芳既对马本斋照顾得十分体贴,又能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明白他的心思,他们之间的对话表现了当

时革命条件的艰苦。7.关于文中马本斋哼唱歌曲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谁愿受这奴隶的命,谁愿看强盗横行”表达了人民反抗压迫、向往美好的心声。B.马本斋接到党中央要他去延安的电文

后,唱起了多次唱过的歌,并加入自己的歌词,他每次唱这支歌的心情也不尽相同。C.小说用“唱着这首歌走的”“唱着这首歌来的”这几句,巧妙概括了马本斋跌宕起伏的一生。D.马本斋哼唱歌曲,舒缓了小说的叙事节奏,也为下文他无法奔赴延安埋下了伏笔。8.文章最后一段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

了独特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9.请简要分析本文和《百合花》在选材上的共同特点。(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

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

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余民,以封康叔于卫,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宁淮夷东

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节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材料二: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先王之索贤人,无不以也。极卑极贱,极远极劳。虞用宫之奇吴用伍子胥之言此二国者虽至于今存可也。则是国可寿也。有能

益人之寿者,则人莫不愿之;今寿国有道,而君人者而不求,过矣。贤主之于贤者也,物莫之妨,戚爱习故不以害之,故贤者聚焉。贤者所聚,天地不坏,鬼神不害,人事不谋,此五常之本事也。晋人欲攻郑,令叔向聘焉,视其有人与无人。子产为之诗曰:

“子惠.思我,蹇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叔向归曰:“郑有人,子产在焉,不可攻也。秦、荆近,其诗有异心,不可攻也。”晋人乃辍攻郑。孔子曰:“《诗》云:‘无竞惟人。’子产一称而郑国免。”(节选

自《吕氏春秋·求人》)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虞A用宫之奇B吴C用伍子胥D之言E此F二国者G虽至于H今存I可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

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践阼,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也指登基即位,文中指后者。B.定,使(自身)安定,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栗”“惊”用法相同。C.“子惠思我”的“惠”是敬辞,《短歌行》“枉用相存”的“枉”是谦

辞。D.“子不我思”,即子不思我,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多情应笑我”都是倒装句。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公在周武王驾崩后勇挑重担,却遭到了管叔等人的怀疑,受到流言的诋毁,对此周公做出了自己的解释。B.周公对待贤人非常重视,达到了“一沐三捉发

”“一饭三吐哺”的程度,这是其治国成功的重要原因。C.周公为平乱率军东征,诛杀了管叔、武庚、蔡叔,收伏了殷商遗民,分封了康叔、微子,平定了淮夷等地。D.先王寻求贤人时,不避遥远,不辞辛劳;贤主任用贤人时,尽量使其不受外物的妨害,因而能够招来贤者。13.把材料中画

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有能益人之寿者,则人莫不愿之;今寿国有道,而君人者而不求,过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14.请简要概括材料二中贤人对国家的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赤壁杜庠①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赤壁赵翼

②依然形胜扼荆襄③,赤壁山前故垒长。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④。[注]①杜庠:明代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②赵翼:清代诗人,史学家,因不满官

场的庸俗黑暗辞官归里,途经赤壁写下此诗。③荆襄:荆州和襄阳。④渔父唱沧浪:屈原被放逐后渔父唱“沧浪歌”,劝他世道清廉,就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就与世沉浮,不必过于清高。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诗开篇想象曹军顺流东下,睥睨一切的气焰和

威势,直接点明曹操席卷天下,并吞八荒,终将实现“雄图”之志;赵诗则以“依然”二字引出地势险要、故垒仍在的现实景象。B.赵诗颔联妙用典故,表面写景,实则隐含曹操在此兵败而周瑜得胜成为英雄的历史画卷。C.杜诗颈联对比强烈,出句是千帆争渡,烟焰张

天的战争场景,对句却绘出一幅清幽的长江月夜听箫图,诗境也由粗放转为凄清。D.两位诗人登山临海,思接千载,纵览古今,又都如苏东坡一样借题发挥,抒写了自己的“思古之幽情”,倾注着鲜明的个人意识,在诗歌中体现了“有我”的境

界。16.两诗的尾联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登高》中从时空两方面着笔,表达杜甫多年漂泊、老病孤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2)《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选取乡村最常见的声音展现

田园生活的生机和乐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3)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分别是“______”和“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洋槐即刺槐,是本地最常见的树种,因其树枝上长满了硬硬的针刺而得名。在植被茂密的潍河滩,河堤上下,机耕道上,你随便..一个转身,就能看见它们的身影,或挺拔,或扭曲,或旁斜,

清瘦俊逸,扶摇直上,把硕大的树冠送入空中。在沟渠,在河湾,在岭脊,在长满杂草的荒坡上,由刺槐组成的小树林到处都是,高高矮矮,长幼有序,一看就是一家人。它们朴实无华,适应性强,对土质要求不高,只要有①,就深深扎下根去,然后从脚下开始,逐渐扩大自己的队伍,越是贫瘠的土地上

,越少不了它们坚守的身影。乡人们习惯称其为“洋槐”,一直这样叫,也没觉出有什么异样,以为洋槐就是它的本名,是土著。但从字面意思看,一棵树用“洋”字来命名,像“洋油”“洋火”一样,并非②。洋槐有着美洲血统,18世纪时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入乡随俗,迅速站稳脚跟,经过三百多年的风雨磨砺,早已去掉“

洋”字,成为十足的“国货”。我们的祖先把它引种过来,定是看中了它好养活,耐干旱,繁殖快,不挑地,③的特性。在农耕时代的中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使用价值,因其木质密实而坚硬,不易腐烂,可以打制各种

农具,比如犁杖、马车、牛锁头、锄柄等生产工具。长得粗一些的大树,又可以制作房梁、门框、家具等。18.下列句子中的“随便”与文中加点的“随便”,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你随便问吧,绝问不倒我。B.我们随便聊聊,不要有什么顾虑。C.他工

作的态度很随便,一点也不严谨。D.做人随便一点,不要斤斤计较。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沟渠、河湾、岭脊、长满杂草的荒坡上到处都是由高高矮矮、长幼有序的刺槐组成的小树林,一看就是一家人”。为什么

原句更好?请说明理由。(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我国现代作家兼画家木心先生说:“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种慢时代的生活,已经成为一代人永久的记忆。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A,但书信中所传承

的文化不应该覆灭。当今之时,①互联网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②其特点是快速、便捷,与书信相比,③能使人们真切地产生“天涯若比邻”。④但也许正是缘于这一原因,⑤人们对于信息的内涵却忽略了,⑥对于传递信息的技巧更随意了,⑦远远没有古人看到手书

“见字如面”时的仪式感和亲切感,⑧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的首当其冲下,⑨传统书信所承载的思想力量和美学韵味正在消失。鉴于书信的文本格式就是古人所说的一种文体,它潜蕴着深湛的文化内涵和丰沛的历史信息,表达着社会成员的文化素质和心性品格。因而,人们在

发送电子邮件时,B,既培养“于细微处见精神”的优良习惯,也彰显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与弘扬。21.下列选项中的引号,与文中“于细微处见精神”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

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的称谓。(《喜看稻菽千重浪》)B.卢老师发现,当学生和老师进行双向选择时,有些学生可能因为选不到合适的导师而“流落街头”,有些学生因为某些原因提出转导师。(《“探界者”钟杨》)C.坚守工匠精神,不是鼓

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D.你看,他在柜台里,眼、耳、口、手、脚、脑这6部“机器”同时开动,他抬头售货,及时发现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顾客……(《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22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AB23.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高一语文教材必

修上册第三单元中,我们走近了曹操、苏轼、李白……他们不困于眼前的无奈,而是放大格局,放宽眼界,最终留下彪炳史册的佳话。可见格局和眼界决定人生的高度和境界。你是怎样理解“格局”“眼界”与“人生”的关系的呢,对此你有

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28952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