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1)页,2.45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f81869a2ad0475347895b455d12d66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三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模拟一)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
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4.考试范围:历史高考范围。5.考试模式:参照2021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学科。6.考试结束后2-4天可登录微信公众号
“重庆一诊”查询考试成绩。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效律》,详细规定了核验各级官府物资账目的一系列制度,特别是对于度量衡器规定了误差的限度,如果超过限度,就要加以处罚。据此可知,秦朝A.对经济领域管理严格B.推
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奉行严刑酷法的理念D.立法以经济领域为主【答案】A【解析】【详解】云梦秦简中《效律》关于物资管理特别是度量衡的误差的规定非常严格细致,反映了秦朝通过律法来严格管理经济。A项正确;中国古代基本上实行的都是重农抑商的政策
,主要表现是①统治者反复强调以农为本,工商业为末业;②推崇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小农经济,靠天吃饭,财政也主要依赖于对农业和农民的剥削。材料中并未体现重农业、轻商业,排除B项;材料论述的是秦朝经济制度的相关内容,不是刑
法相关的内容,无法体现秦朝奉行严刑酷法的理念,排除C项;材料只谈及当时的一种法律,用以说明秦朝对度量衡的管控非常严格,而不是说制定法律以经济领域为主,排除D项。故选A项。2.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朝廷召集各地著名儒生
于洛阳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由各家儒生讨论形成共识后,再由章帝亲自裁决,会后班固将会议内容编订为《白虎通义》刊布于世。据此可知,这次会议A.推动学术的自由发展B.强化了思想大一统C.带来思想活跃的局面D.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这次会议是在儒学不同学术流派讨论基础上,达成共识后,再由皇帝裁决刊布于世,确立了君主的思想权威地位,巩固了自西汉武帝以来的儒学独尊地位,从而强化思想大一统局面,B项正确;会议只是在儒学范畴内的讨论,而且最终由皇帝定夺,不是学术的自由发展,也不会带
来思想活跃,排除AC项;西汉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3.隋文帝采纳高颖的建议,行输籍之法,“定其名,轻其数,使人知为浮客,被强家收太半之赋;为编氓、奉公上,蒙轻减之徵(征)。”后人认为“隋代之盛,实由于斯”,这是由于输籍法的推行A.促进了人口流动B.调整了租佃关系C.增
加了政府编户D.稳固了均田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为编氓,奉公上,蒙轻减之徴”可知,有户口的人有可能会被征收少一点的赋税,所以大家争相落户,所以隋朝的编户增加,C正确;由材料可知,没有户口的人,“被强家收太半之赋”所以大家争相落户,没有促进人口流动,
排除A项;输籍法是隋代制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利用这一手段搜刮隐藏户口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士族、豪强占有劳动人口从而确保政府收入,没有调整租佃关系,排除B项;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
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材料中输籍法是为了征收税赋,与均田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4.宋代湖州出产的一些铜镜(照子)上铭刻制镜店铺的名号,如“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石家念二叔是当时的制镜名家。这说明当时A.手工业质量管理严格B
.铜镜制作技术的先进C.湖州是制镜业的中心D.民众消费观念影响生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兴盛,民众在消费中注重品牌,生产商家也有了一定的品牌意识,在产品上特别标注店铺名号,强调真品,以区分假冒伪劣者,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民众消费观念影响
生产,未体现手工业质量管理严格,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铜镜制作技术,排除B项;材料内容不能反映湖州是制镜业的中心,排除C项。故选D项。5.孟子认为“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在王阳明看来,“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
,商以通货……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据此可知,王阳明A.背离了先秦儒学传统B.试图重建社会经济伦理C.批判道德沦丧的现实D.发展了孟子的民本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明代商品
经济的不断发展给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王阳明将士农工商同等对待,认为工商业者“终日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突破了“惟士为能”的传统观念,意图构建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形势下的伦理规范,B项正确;王阳明是发展了儒学,而非背离,排除A项;王阳明意
图构建新的社会经济伦理,不是在批判社会现实,更不是发展孟子的民本思想,排除CD项。故选B项。6.1864年京师同文馆翻译了美国律师惠顿所著欧美国际法权威著作《万国公法》,总理衙门刊印300部,颁发给各省督抚备用。这说明当时清政府A.已经放弃传统朝贡体制B.
注重维护国家主权C.逐步接受近代外交理念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总理衙门刊印国际法权威著作《万国公法》给各省督抚备用,这是为了方便处理中外交涉事务,是逐步接受近代外交理念的表现,C项正确;放弃传统朝贡体制和维护国家主权都是对材料的过度解读,从材料中并无具
体的体现,排除AB项;此时的清政府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并没有学习西方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7.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8月通过的决议案中指出:“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
利用今年秋收时期农村中阶级斗争剧烈的关键。”这反映出中共中央A.从国民大革命中汲取了教训B.主张农民起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C.认识到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D.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答案】A【解析】【详解】
根据材料“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利用今年秋收时期农村中阶级斗争剧烈的关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共产党从国民革命中吸取教训发动武装起义夺取政权,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工人运动,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领导阶级的问题
,排除C项;1927年8月中共中央仍然走的是城市中心的道路,排除D项。故选A项。8.下图是反映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经典美术作品《转战陕北》(1959年石鲁创作),对这幅作品的解读正确的是①反映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②该作品属于现代主义绘画风格③突出领袖的运筹帷幄指挥若定④受到了中国
传统山水画的影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转战陕北是1947年3月,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主动放弃延安、转战陕北的军事举措,绘画《转战陕北》突出了革命
领袖的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同时该绘画受到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影响,运用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方式和笔法,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转战陕北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①错误;现代主义绘画多采用夸张、抽象的表现方法,这与绘画《转战陕北》不符,②错误;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9.1949年七八月间,
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陈云在上海主持召开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全国支援上海,上海支援全国”的方针,开始探索全国财政经济的统一。这一方针的制定意在A.稳定全国经济形势B.加快解放战争进程C.平衡全国工业布局D.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答案】
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全国支援上海,上海支援全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刚刚解放时出现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此时陈云制定这一方针就是稳定上海的经济形势,进而稳定全国经济形势,A项正确;此时的国民党主义已经被基本消灭,国家的重心已经
开始转向了经济方面,并且陈云制订的方针与解放战争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1964年开始的大三线建设是为了平衡全国的工业布局,排除C项;计划经济开始于1953年,排除D项。故选A项。10.橙子辅导认为,在古希腊人看来,自然的神和神话中与人“同形同性”的神不同,它是自
然运动变化的法则。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秩序不是任何神或人创造的,它在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这表明古希腊哲学A.充满浓郁的宗教气息B.着力关注社会现实C.具有鲜明的理性精神D.尊
重人的主体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古希腊人认为的自然的神,是宇宙自然运动变化的法则规律,既不是神也不是人创造的。赫拉克利特相信世上具有“广泛性的理性”来引导自然万物运动,这表明古希腊哲学具有鲜明的理性精神,C项正确;材料
反映了古希腊哲学对神的理解,并不能体现浓郁的宗教特色,排除A项;材料中是对神进行区分阐述,并不是在着力关注社会现实和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排除BD项。故选C项。11.17世纪中后期,英国每年印花棉布的进口量从1万匹增加到125万匹,以至于“所有
卑微的人,包括女仆都穿上了棉布服饰”;同一时期,糖在英国的人均消费量也增加了4倍,零售价格则降了一半。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工业革命成果显著B.海外市场不断扩大C.政治革命促进生产发展D.社会贫富差距日益
缩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英国每年印花棉布的进口量从1万匹增加到125万匹,”“糖在英国的人均消费量也增加了4倍,零售价格则降了一半。”说明,17世纪中后期,英国不断进行殖民扩张,扩大海外贸易,棉布、蔗糖进口增加,B项正确;工业革命爆发于18世纪中后期,排除A项;材
料反映的是经济领域,无法看出政治革命,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贫富差距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12.橙子辅导研究发现,19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东南部佐治亚州的社会思想家乔治·费佐出版了《关于南方的社会学——或者自由社会的失败》《都是人吃人——或者是没有主人的奴隶》两本书。
他在书中提出:人类社会本来就是不平等的,哪里都有最底层的劳动者;资本主义的自由制度已经失败,它给人的自由不过是使得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这些看法意在A.维护南方黑人奴隶制B.呼吁政府干预经济C.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D.缓和南北方的政治对立的【答案】C【解析
】【详解】材料主要说明这位社会学家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不利于社会的公平,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C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到这位学者对南方黑人奴隶制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中未提到对经济政策的建议,排除B项;材料意在说明资本主义的缺陷,而
不是缓和政治对立,排除D项。故选C项。13.1871年英国政治家本杰明·迪斯累利说,普法战争是一场“比法国大革命影响更大的政治事件……遭受损失最大、受到影响最严重的当属英国”。1936年,丘吉尔在一次演说中指出,“英国的政策并不考虑企图称霸欧
洲的国家究竟是哪一个国家……我们不要怕别人说我们亲法反德。如果情况有变,我们同样可以亲德反法。”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英德矛盾是欧洲主要矛盾B.英国无意卷入欧洲事务C.英法结盟是英国外交重点D.英国奉行大陆均势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
】英国的欧洲大陆均势政策的核心就是,英国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反对一个最强大的国家或者几个国家的联合”,欧洲大陆两个及多个力量的均衡有利于英国的欧洲利益。因此根据题意中英国政治家的论述可知英国是意图维持欧洲大陆的平衡,奉行大陆均势政策,D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突出英国与德国的矛盾,排除A项
;英国奉行大陆均势政策,并积极使欧洲大陆国家之间形成平衡,并不是不卷入欧洲事务,排除B项;英国奉行大陆均势政策,并没有和法国结盟,排除C项。故选D项。14.20世纪70年代,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多次提出,要加强成员国在贸易、工业化等领域的合作
,并成立了原料生产和出口者协会、经济和社会发展团结基金会等机构,组织了共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策略等活动。这些举措A.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B.保障了新兴国家的经济主权C.加速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D.有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
序【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只讲述了不结盟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发展,未包含发达国家,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世界处于两极格局之下,发达国家操控全球大部分经济走向,不结盟运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新兴国家的经济主权,排除B项;题干未涉
及区域经济,排除C项;到20世纪70年代,不结盟运动从政治领域拓展到经济领域,加强经济合作,共同发展。这有助于打破由西方大国主导的旧有经济秩序,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D项正确。故选D项。15.下表是重庆市“橙子辅导”历史兴趣小组统计的表格:“
橙子辅导”兴趣小组统计——美苏军事支出统计数据(1980—1988)单位:10亿美元年份19801982198419861988美国军事支出144196237281308苏联军事支出280189297
306300美国军事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5.36.26.36.66.3苏联军事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12.912.912.812.6119据此可知:①苏联丧失了军事优势②美苏经济实力发生了变化③美苏调整了对外政策④美苏关系从紧张走向缓和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
④【答案】B【解析】【详解】由表格,美国前期军费远远支出少于苏联,其军费占GDP比例也比苏联小;但到了后期,美国军费与苏联军费相差不多,但其军费占GDP比例仍远小与苏联,说明后期美国经济实力远强于苏联,美苏经济实力发生变化,②正确,排除C项、排除D项;由表格,后期苏联开始缩减军费开支,但美国开
始扩张军费开支,反映了美苏调整了对外政策,③正确,排除A项;表格内容无法反映苏联丧失了军事优势,①不选;美苏两国均增加军费开支,反映美苏关系仍然紧张,④不选;综上,②③正确,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乡约形成于北宋年间,由陕西蓝田的吕大钧四兄弟著述、推行,史称《吕氏乡约》。乡约规定:“凡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德”主要指一些关乎民众日常生活的常见德
行,涉及个人日常生活、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等;“业”主要指农业活动如“治田“营家”“务农”等。“过失相规”,即民众自发地维护乡风文明,使得邻里之间相互规劝,以纠正过失、淳化风俗;“礼俗相交”,即根据儒家经典中的礼治规范条文并结合当地习俗形成一套遵循礼制的村落内部交往法则,如婚姻、丧葬、祭祀、帮
工等。微博橙子辅导认为,凡是加入乡约的村庄应互相帮..在助,对面临的风险灾难需要村民共担。南宋时期的理学大家朱熹对其改进,明朝时期《吕氏乡约》被明成祖颁降天下,乡约在农村治理和教化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摘编自包智俊《蓝田吕氏乡约的历史价值与社会治理影响
研究》(1)根据材料分析《吕氏乡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吕氏乡约》的社会价值。【答案】(1)特点:以儒家思想的道德规范为指导;由乡民自发组织,带有乡民自治的色彩;乡约规定贴近民众日常生活。(2)价值:维护乡村社
会秩序,促进乡村和谐发展;有利于国家对乡村治理教化;推动儒学的发展,儒学的平民化;为后世乡村治理提供借鉴。【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乡约形成于北宋年间…史称《吕氏乡约》”“凡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可分析出以
儒家思想的道德规范为指导;根据材料“民众自发地维护乡风文明,使得里之间相互规劝,以纠正过失、薄化风俗”可分析出乡村社会自治性;根据材料“南宋时期的理学大家朱嘉对其改进,明朝期《吕氏乡约》被明成祖颁降天下,”可分析出得到国家(或政府)认可;根据材料“乡
约在农村治理和教化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分析可知它的特点有重视道德教化。(2)根据材料“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乡约形成于北宋年间…史称《吕氏乡约》"可知文化价值,《吕氏乡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乡约;根据材料“凡同约
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可分析出推动儒学的发展,儒学的平民化;根据材料“乡约在农村治理和教化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可知《吕氏乡约》规范了乡村秩序;根据材料“民众自发地维护乡风文明,使
得邻里之间相互规劝,以纠正过失、薄化风俗”可知《吕氏乡约》推动了地方自治。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从中国近代史长时间段来看,同光时期(指1862年—1908年)中国社会的总体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关键词:危机、开放、自强与觉醒。这四个关键词相互引领,相互激荡。——摘编自熊月之《西风东渐与近
代社会》根据材料提供的关键词围绕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演进拟定一个观点,并用中国近代历史知识予以阐述。(观点明确,阐述逻辑清楚,史论结合。)【答案】论题:自强与觉醒体现近代中国人的抗争探索。阐述: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的失败,刺激了知识分子中的有识之士,开始有了朦胧
的民族觉醒意识,林则徐成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甲午战败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促进了中华民族真正的觉醒,各阶层纷纷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如维新变法和义和团运动。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传播,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辛亥革
命的失败,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思想革命才能真正救国。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的传播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促进了中华民族新的觉醒。以后,中国共产党登上了政治舞台,将领导中国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取得
最后的胜利。总结:因此,民族意识的兴起和演变推动着社会的革命和变革,与近代中国的进步息息相关。【解析】【详解】首先需要理解四个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危机刺激觉醒,危机促使自强;开放有助于觉醒,开放关乎自强。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在对中
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总体特征理解的基础上,拟定观点,观点拟定需要围绕材料提供的关键词。观点示例:19世纪晚期的民族危机刺激民族觉醒;同光时期的对外开放推动自强运动;自强与觉醒体现近代中国人的抗争探索。结合所学知识,
可从近代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史实和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运动等方面论述。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是全国棉纺织业中心,其手工业产值占当地经济的七成以上。在松江府、苏州等地棉纺织作坊众多,坊主置杼机数具,佣工多人。脱棉籽搅车、脚踏多锭纺车、新式缎织机等器械被广泛使用。明政府
规定,有地5亩以上的至少植棉半亩,“十亩以上倍之”,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江南的棉布产品各具特色,上海乌泥泾的棉布“紧细若绸”,无锡棉布“坚致耐久”,“南京布”质地坚实,海外畅销。明清两代,中国每年生产约6亿匹棉布,商品值近1亿两白银,总产量是英国工业革命早期的6倍。——摘编自杜君立《明清时期
的棉花革命》材料二17世纪中期,印度的棉布进入英国市场,迅即对传统的羊毛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出于对传统羊毛业的保护,英国议会颁布法案限制棉布进口。但由于消费者对棉织品的需求,18世纪中后期英国的棉纺织业进行了一系列技术革新。数以百万计的工人流入新建的工厂,操作生产棉线和布料的机器。18世纪末,英国国
内制造商对于棉花的需求急剧增加,但英国并不出产棉花,1791年至1800年间,美国向英国出口的棉花增长了93倍。到19世纪中期,英国、美国、埃及、印度以及中国进入了由棉花所连接在一起的全球棉花产业,而英美和欧洲大陆的工业帝国纷纷
建立起棉花纺织工业,并确立了它们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领先地位。——摘编自橙子辅导《棉花:理解资本主义的最佳作物》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棉花革命”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美是如何借助棉纺织工业确立其
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领先地位的。(3)综合上述材料,对于棉花和棉布创造的世界,你得到了哪些认识?【答案】(1)表现: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革新,产生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棉布产量增加,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棉纺织业推动江南地区经济结构变动、对外贸易发展。(2)确
立:在政府保护下发展棉纺织业;科技进步促进棉纺织技术革新;率先采用机器化大生产;对外殖民扩张,扩大原料和销售市场。(3)认识: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等。人类社会的纵向发展和横向交流相互影响。【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在松江府、苏州等地棉
纺织作坊众多,坊主置杼机数具,佣工多人。”可分析出此时出现雇佣制,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根据材料“脱棉籽搅车…被广泛使用”可知,手工业逐渐出现技术革新;根据材料“有地5亩以上的至少植棉半亩,‘十亩以上倍之’,”
可分析出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根据材料“海外畅销,明清两代,中国每年生产约6亿匹棉布,商品值近1亿两白银,总产量是英国工业革命早期的6倍。”可分析出棉纺织业推动江南地区经济结构变动、对外贸易发展。(2)根据材
料“英国议会颁布法案限制棉布进口。”可知在政府保护下发展棉纺织业;根据材料“18世纪中后期英国的棉纺织业进行了一系列技术革新。数以百万计的工人流入新建的工厂,操作生产棉线和布料的机器。”科技进步促进棉纺织技术革新、率先采用机器化大
生产;根据材料“但英国并不出产棉花,1791年至1800年间,美国向英国出口的棉花增长了93倍。到19世纪中期,英国、美国、埃及、印度以及中国进入了由棉花所连接在一起的全球棉花产业,”可知英国对外殖民扩张,扩大原料和
销售市场。(3)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世界市场的形成、东方和西方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回答。19.回望20世纪,中华民族由沉沦走向复兴。下表为20世纪中国外交历程中的部分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时间事件1900年代1901年,清政府与英
、美、俄、日等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1910年代1920年代1922年,华盛顿会议与会九国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1930年代1933年,国联大会通过关于中日争议报告书1940年代1943年,蒋介石
出席开罗会议,签订《开罗宣言》1950年代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60年代1964年,中国与法国正式建交1970年代1980年代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0年代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
EC)2000年代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为1910年代和1970年代的中国外交补充一件大事,并说明理由。【答案】示例(70年代):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签署《联合公报》。理由:中美两国由此结束了二
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解析】【详解】从表中看大约以40年代为分界点40年代以前中国的外交是不平等的
40年代以后大都是平等的,因此,1910年代选取一个不平等的外交史实,1970年代选取一个平等外交史实。如1910年代: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巴黎和会是指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战后协约会议
。巴黎和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作为弱国、半殖民地国家,不可能通过它达到自己的目的。日本借对德宣战之名侵入中国山东,造成强占山东的事实,又利用北洋政府的私心,强迫、引诱其签订“条约”获得所谓“法理’依据,还与列强相勾结,获得列强的认可。1970年代:结合60年
代的中法建交成功,所以选取20世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美建交。中美两国于1979年1目1日正式建交从而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