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试(五)生物试题.doc,共(33)页,525.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f4a460bd70690add43d9ce1293e7e6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模拟(五)生物第I卷选择题1.高等植物与高等动物相比,不具有的生命系统层次是()A.系统B.细胞C.组织D.器官【答案】A【解析】【分析】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最小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组成的群体。2.对于绿色植物来讲其具有的生命系统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3.对于高等动物来讲其具有的生命系统层次为:细
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4.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讲其具有的生命系统层次为:细胞即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详解】高等植物的生命系统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高等动物的生命系统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
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二者相比,不难看出系统是植物细胞不具有的,即A符合题意,A正确。故选A。2.某学生睡觉时出现腿抽筋的现象,可能是血液中缺少哪种无机盐离子()A.碘离子B.钾离子C.铁离子D.钙离子【答案】D【解析】【分析】无机盐的功能存在方式生理作用无机盐
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如K+、Ca2+、Mg2+、Cl--、PO42-等1.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2.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缺钾不仅精
力和体力下降,而且耐热能力也会降低,使人感到倦怠无力。严重缺钾时,可导致人体内酸碱平衡失调、代谢紊乱、心律失常、全身肌肉无力、懒动。此时,有些人为了使自己少出汗而过量地饮用盐开水。殊不知,这样做又容易加重心脏负担,使体内钾、钠失调。【详解】A、碘离子参与人
体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若缺少该离子会引起甲状腺激素缺乏,进而引起大脖子病,A错误;B、血液中缺少钾离子缺乏会引起心律失常,B错误;C、血液中缺少铁离子缺乏会引起缺铁性贫血,C错误;D、血液中缺少钙离子缺乏会引起肌肉抽搐,如腿抽筋的现象,D正确。故选D
。3.水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不包括A.作为良好溶剂B.参与化学反应C.运输养料和废物D.提供能量【答案】D【解析】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许多化学反应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A正确;自由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B正确;自由水的自由流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
要作用,C正确;水在生物体内不能提供能量,D错误.【考点定位】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名师点睛】水在细胞内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许多化学反应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自由水是化学
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自由水的自由流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4.豌豆叶肉细胞中,含有的碱基是()A.A、T、G、C共4种B.A和T共2种C.G和C共2种D.A、T、G、C、U共5种【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生
物体内含有两种核酸,DNA中含有四种碱基,分别是A、T、G、C;RNA中也有四种碱基,分别是A、U、G、C。【详解】由分析可知,豌豆属于细胞生物,其叶肉细胞含有两种核酸,故含有的碱基是A、T、G、C、U共5种,D正确。故选D。5.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A.脂质和糖类B.蛋白质和糖类C.胆固醇
和蛋白质D.脂质和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详解】由分析可知,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D正确。故选D。6.下列不属于细胞核功能的是()A.遗传物质贮存的场所B.细胞代谢和遗传的
控制中心C.遗传物质复制的场所D.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双层膜,分开核内物质和细胞质(2)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流(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4)染色质:由DN
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2、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贮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详解】A、DNA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故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的场所,A正确;B、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B正确;C、遗传物质DNA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C正确;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这不是细胞核的功能,D错误。故选D。7.高等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是指()A.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B.细胞质C.细胞膜和液泡膜这两层膜D.细胞壁内的所有部分【答案】A【
解析】【分析】原生质层可以看成是一层半透膜,其组成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详解】A、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就是原生质层,A正确;B、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不是原生质层
的含义,B错误;C、细胞膜和液泡膜这两层膜还要包括二者之间的细胞质才能构成原生质层,C错误;D、细胞壁内的所有部分都具有活性,属于原生质体,不同于原生质层,D错误。故选A。8.下列各项中,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A.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B.
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C.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得多D.酶是蛋白质【答案】C【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
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
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详解】A、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这是酶具有专一性的表现,A错误;B、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不符合题意,B错误;C、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
高得多这是酶具有高效性的表现,与题意相符,C正确;D、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不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C。9.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A.间期B.后期C.中期D.前期【答案】B【解析】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选B。【点睛】有丝分裂分裂期
各期特征速记:(1)前期:乱。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2)中期: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3)后期:分。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之下向细胞两极运动。(4)末期:隔。细胞质被分隔,一个细胞分为两个细胞。10.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中,不
正确的是()A.癌变细胞可以无限增殖B.某些病毒可以导致细胞癌变C.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突变D.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有:在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表面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粘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
散转移。2.癌变的外因和内因:外因是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详解】A、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A正确;B、某些病毒作为生物因子能够诱发基因突变,进而可以导致细胞癌变,B
正确;C、细胞癌变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所致,C正确;D、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D错误。故选D。【点睛】熟知癌变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癌细胞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1.下列哪项不是细胞衰老的特征()A.细胞呼吸速率加快B.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C.
细胞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细胞内的色素积累较多【答案】A【解析】【分析】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内的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某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
陈代谢减慢。【详解】由分析可知:A、细胞呼吸速率加快不是衰老细胞的特征,A错误;B、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是衰老细胞的特征,B正确;C、细胞物质运输功能降低是衰老细胞的特征,C正确;D、细胞内的色素随着细胞衰老积累较多,D正确。故选A。12.有关细胞分化过程中的
叙述正确是()A.遗传物质发生改变B.细胞体积变大C.细胞中出现染色体D.基因选择性表达【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
可逆性和不变性;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的种类增多,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细胞功能趋于专门化。【详解】A、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B、
在细胞分裂间期细胞体积变大,这不是分化的特征,B错误;C、在细胞分裂期细胞中出现染色体,细胞分化过程中不会出现染色体,C错误;D、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
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3.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兔的长毛和短毛B.猫的黑毛和狗的白毛C.豌豆的绿色和皱粒D.人的身高
和体重【答案】A【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生物体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详解】A、兔的长毛和短毛指的是毛长度的两种表现类型,属于性对性状,A正确;B、猫的黑毛和狗的白毛,猫和狗是两个物种,因此猫的黑毛
和狗的白毛不是相对性状;B错误;C、豌豆的绿色和皱粒指的是种子的颜色和形状两种性状,C错误;D、人的身高和体重,是人的身体高矮和体重的大小,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A。14.杂合子高茎豌豆(Dd)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是()A.高茎B.中等高度C.矮茎
D.高茎和矮茎【答案】D【解析】【分析】杂合子高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可知D对d表现为完全显性,即D决定高茎,d决定矮茎。【详解】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表现为高茎的豌豆Dd自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为:DD、Dd、dd三种类型,比例为1:2:1;表现型比例为高:矮为3:1。即D正确。故选D。15.豌
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将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自交,子代基因型的种类为()A.4种B.6种C.3种D.9种【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分析: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圆粒(R)对皱粒(
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这就意味着控制两对性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自交,根据分离定律可知Yy自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为YY、Yy、yy3种类型,同理Rr自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
也为3种类型,由于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推测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自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的种类数为3×3=9种,D正确。故选D。16.下图中一定属于精子形成过程示意图的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减数第一次分
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
染色体消失。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题图
分析,A为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B为精细胞经过变形产生的精子;C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D细胞表现为不均等分裂,故为初级卵母细胞。【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上图细胞中一定属于精子形成过程的图示为B。即B与题意相符。
故选B。17.有关DNA分子复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全部解旋后再复制B.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C.需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D.半保留复制【答案】A【解析】【分析】半保留复制:一种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复制模型,其中亲代双链分离后,每条单链均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因此,复制完成时将有两个子
代DNA分子,每个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与亲代分子相同。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另一条链为新合成的链。这是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在DNA双螺旋结构基础上提出的假说,1958年得到实验证实。【详解】A、DNA复制
时是边解旋变复制,不是全部解旋后再复制,A错误;B、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B正确;C、由于DNA复制的产物是DNA,故需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C正确;D、DNA复制的特点表现为边解旋变复制,且为半保留复制,D正
确。故选A。【点睛】熟知DNA复制的过程、特点、场所以及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8.某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A)占全部碱基的30%,则胞嘧啶(C)占全部碱基的()A.20%B.30%C.10%D.40%【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
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在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A+G)等于嘧啶数(C+T)等于全部碱基的50%,而且腺嘌呤(A)等于胸腺嘧啶(T);胞嘧啶(C)等于鸟嘌呤(G),现有腺嘌呤(A)占全部碱基
的30%,则鸟嘌呤(G)的数目占全部碱基总数的比例为50%-30%=20%,又因胞嘧啶(C)等于鸟嘌呤(G),故胞嘧啶(C)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也为20%,A正确。故选A。【点睛】熟知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以及相关的计算是解答本
题的关键!19.人的白化病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这种遗传病的类型是()A.单基因遗传病B.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C.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D.多基因遗传病【答案】A【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的类型人类
遗传病是因为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如21三体综合征)。人的白化
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人的白化病是单基因遗传病,A正确;B、人的白化病不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B错误;C、人的白化病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C错误;D、人的白化病不属于多基因遗传病,D错
误。故选A。20.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B.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免疫调节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很强,不会遭到破坏D.内环境稳态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内容包括pH、渗透压、温度的动态平衡。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
件。【详解】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处于相对稳定状态,A错误;B、目前认为,人体的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B错误;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调节能力,内环稳态就会遭到破坏,C错误;D、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
换的媒介,故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D。21.图表示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图中①、②表示的过程分别是()A.转录、翻译B.转录、复制C.复制、转录D.翻译、转录【答案】C【解析】【分析】中心法
则的证内容: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RNA或DNA。中心法则的后续补充有: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
这两条途径。【详解】图中①为DNA复制;②为转录;③为翻译过程,故图中的①、②表示的过程分别是复制和转录,即C正确。故选C。【点睛】熟知中心法则的内容以及其中包含的各个生理过程的特点、进行的场所和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下列物质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是()A.生长素B.秋水仙素C
.健那绿D.甲基绿【答案】B【解析】【分析】秋水仙素作用的机理: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低温处理,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
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将来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详解】A、生长素能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A错误;B、秋水仙素能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与题意相符,B正确;C、健那绿是一种活体染料,能
把线粒体染成蓝绿色,与题意不符,C错误;D、甲基绿能使DNA染成蓝色,不会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故选B。23.由四倍体西瓜产生的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是()A.四倍体B.二倍体C.三倍体D.单倍体【答案】D【解析】【分析】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染色体数目的个
体称为单倍体,换句话说就是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详解】由分析可知,由四倍体西瓜产生的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单倍体,尽管其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依然称为单倍体,D正确。故选D。24.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染色体
图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此图表示的是雌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B.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对性染色体C.此图表示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D.此图表示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有6条【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中显示的是雄性果蝇的
染色体组成,有8条染色体,组成两个染色体组,其中II、III、IV分别表示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X和Y为性染色体,改组染色体决定了该果蝇为雄性。【详解】由分析可知:A、此图表示的是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
成,A错误;B、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一对性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B正确;C、此图表示果蝇的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D、此图表示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有8条,D错误。故选B。25.果蝇的体色灰色(G)对黑色(g)显
性,在某果蝇种群中,基因型GG的个体占60%,Gg的个体占30%,gg的个体占10%,则g的基因频率是()A.75%B.60%C.25%D.10%【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GG=60%,Gg=30%,gg=10%,则g的基因频率=10%+1/2×3
0%=25%,故选C。【点睛】本题根据种群的基因型频率来计算种群的基因频率,对于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方法规律如下: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的基
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26.下列可以降血糖的激素是()A.肾上腺素B.胰岛素C.胰高血糖素D.生长激素【答案】B【解析】【分析】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
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长骨的生长。【详解】由分析可知: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故能降血糖的激素是胰岛素,即B正
确。故选B。27.下列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与其分泌的激素的搭配中,正确的是()A.甲状腺——促甲状腺激素B.垂体——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胰岛B细胞——胰高血糖素D.性腺——性激素【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A错误;B、促甲状腺激
素释放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激素,B错误;C、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C错误;D、性激素是由性腺合成并分泌的,D正确。故选D。28.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体的本质是核酸B.溶菌酶可由淋巴细胞产生C.淋巴因子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D.抗体能与抗原
发生特异性结合【答案】A【解析】【分析】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核其他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和淋巴因子等。【详解】A、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A错误;B、溶菌酶可由淋巴细胞产生,B正确;C、淋巴因子能刺激B细胞增殖
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D、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D正确。故选A。29.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以下关于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艾滋病毒遗传物质是DNAB.艾滋病毒感染的是T细胞C.艾滋病毒感染细胞后,只会导致人的细胞免疫
丧失D.与艾滋病人握手可能感染艾滋病【答案】B【解析】【分析】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症,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艾滋病人的直接死因是往往是由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详
解】A、艾滋病毒遗传物质是RNA,A错误;B、艾滋病毒感染的是T细胞,而T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中心细胞,故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症,B正确;C、艾滋病毒感染细胞后,只保留部分体液免疫,其他免疫功能全部丧失,C错误;D
、与艾滋病人握手不能感染艾滋病,D错误。故选B。30.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植物激素()A.乙烯B.生长素C.生长激素D.赤霉素【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
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体内的激素主要有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和乙烯等。【详解】由分析可知,乙烯、生长素和赤霉素都是植物激素,而生长激素是人和动物的垂体分泌的一种促进生长发育的激素,即C不是植物激素。故选C。31.从种群的数量特征分析,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死亡率
B.降低出生率C.改变性别比例D.提高迁入率【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
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详解】A、降低死亡率会提高我国的人口数量,A错误;B、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少生优生,目的是控制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B正确;C、我国性别比例改变能降低出生率,但会引发社会问题,实行计划生育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改变性别比例,C错误;D、提高迁
入率会提高我国人口数量,不是实行计划生育的主要目的,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特征,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2.下列哪项是种群呈“S”型增长的条件A.食物充足B.资源空间有限C.没有天敌D.空间充裕【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①
“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理想条件下,实验室)无限增长曲线,呈指数增长的曲线,与密度无关②“S”型增长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与密度有关用N表示种群数量,当N=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理论上最适合捕捞(图中C点)N>K/2时,种群增长率降
低,N<K/2时,种群增长率增大联系实际:保护珍贵动物及消灭害虫时,注意K值,即在保护(消灭)种群数量的同时还要扩大(减小)他们的环境容纳量。【详解】由分析可知:食物充足、没有天敌和空间充裕都是生物生长的理想条件,在该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
呈“J”型,而资源空间有限是现实条件,在该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即B符合题意。故选B。33.下列哪一项是植物激素脱落酸的作用()A.抑制细胞分裂B.促进细胞伸长C.促进果实发育D.促进种子萌发【答案】
A【解析】【分析】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详解】由分析可知:A、抑制细胞分裂是脱落酸的作
用,A正确;B、促进细胞伸长是生长素和赤霉素的生理作用,B错误;C、促进果实发育不是脱落酸的生理作用,C错误;D、促进种子萌发是赤霉素的作用,脱落酸能抑制种子萌发,D错误。故选A。34.在1公顷范围内对某种鼠的数量进行调
查,第-次捕获并标记50只鼠,第二次捕获40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0只。则该鼠的种群密度是每公顷()A.50只B.15只C.250只D.200只【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通常用样方法。而许多动物的活动能
力强,活动范围广,常用标志重捕法法来调查他们的种群密度。具体操作为: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
例来估计种群密度。【详解】由题意分析,该鼠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根据题意可知该鼠种群数量为:第一次捕获量×第二次捕获量除以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50×40/10=200只/公顷,即D正确。故选D。35.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的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以下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光照C.湿度D.地心引力【答案】B【解析】【分析】1、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线明暗、地形起伏
、湿度的高低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2、群落的空间结构能够使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彼此相互融洽,从而能够更好的利用无机环境中的空间和资源。【详解】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光照条件和矿质营养,而光照是引
起森林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即B正确。故选B。36.下列属于次生演替的是()A.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B.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沙丘上进行的演替【答案】C【解析】【分析】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类型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在一个从
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时间经历的时间漫长经历的时间短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
、冰川泥、火山岩上的演替火灾后的草原、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详解】A、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与题意不符,A错误;B、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与题意不符,B错误;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显示的是次生演替,C正确;D、沙丘上进行的演
替属于初生演替,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C。【点睛】熟知演替的概念和类型,并能正确辨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7.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A.二氧化碳B.碳酸盐C.有机物D.碳酸【答案】C【
解析】【分析】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碳酸盐和二氧化碳;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含碳有机物;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4.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详解】由分析可知:在
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即C正确。故选C。38.下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A.草原B.热带雨林C.池塘D.农田【答案】B【解析】【分析】抵抗力稳定性大小由生态系统的组分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和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抵
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如:森林),抵抗力稳定性越弱恢复力稳定性越强(如:草原、北极冻原)。【详解】A、草原生态系统中群落生长发育受到雨水的影响,还没有大面积的形成乔木和灌木,因此营养结构不太复杂,抵抗力稳定性不太高,A错误;B、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动植
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高,B正确;C、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池塘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比较简单,故抵抗力稳定性较低,C错误;D、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类的作用非常关键,动植物种类单一,主要是农作物,则抵抗力稳定性较低,D错误。故选
B。【点睛】熟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概念,并熟知影响抵抗力稳定性高低的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9.下列措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的是()A.适度利用生态系统B.减少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C.过度开发生态资源,发展经济D.植树造林【答
案】C【解析】【分析】抵抗力稳定性大小由生态系统的组分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和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如:森林),抵抗力稳定性越弱恢复力稳定性越强(如:草原、北极冻原)。【详解】A、适度利用生态系统会使得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能够和谐相处,不会导致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减少,也不会影响营养结构的变化,故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错误;B、减少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也不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营养结构发生大的变化,故不会导致抵抗力稳定性下降,B错误;C、过度开发生态资源,发展经济会导致生
态系统的物种减少,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进而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C正确;D、植树造林使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提高,使得营养结构变得复杂,故抵抗力稳定性提高,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C。40.以下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A.仿生学的应用B.春暖花开激发了诗
人的创作灵感C.森林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D.苎麻的纤维可以用来织衣服【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
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详解】A、仿生学的应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错误;B、春暖花开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C、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D、苎麻的纤维
可以用来织衣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故选C。【点睛】熟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的种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辨析生物多样性的各类价值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第I卷非选择题41.紫色洋葱是生物学中
常用的实验材料。如图1所示,它的叶分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以洋葱为主要材料进行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1)观察根的切片:实验中用同一个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四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细准焦螺旋,结果如图2所
示,其中视野最暗的是________(填图中序号)。(2)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该部分细胞一般呈_______形。图3中A、B对应的有丝分裂时期分别是________(3)利用洋葱管状叶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从
叶片中提取色素,层析法分离后得到4条色素带(如图4)。其中叶绿素a对应的色素带为________(填图中序号)。(4)若利用洋葱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的现象,理想的实验材料为________【答案】(1).D(2).正方(3).中期、后期(4).c(5).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解析】【分析】1.洋葱是比较好的实验材料:①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②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色素含量较多,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③洋葱的绿叶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叶肉细胞做细胞质流动实验。④洋葱的内表皮细胞颜色浅、
由单层细胞构成,适合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2.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
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详解】(1)用同一个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四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细准焦螺旋,结果如图2所示,图2
中D图细胞最大,因为是同一个装片,故可知图D的放大倍数最大,而实际观察到的面积最小,故图D的视野最暗。(2)显微镜下看到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一般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图3A细胞中的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
部位,故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B细胞中的着丝点分裂,分开的子染色体相互分离并移向细胞两极,故该细胞对应的是有丝分裂后期。(3)利用洋葱管状叶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后得到4条色素带,由于叶绿素a在叶绿体中含量大,故对应的色素带应该最宽,并且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较低,故在色
素带的分布位置处于最下端,据此推知图4的色素带中代表叶绿素a是条带c。(4)由于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液泡呈紫色,能观察到更明显的原生质层伸缩现象,故通常用该部位的细胞为材料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的现象。【点睛】熟知洋葱的形态结构,
并能分析洋葱在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如洋葱的叶片分两种,一种是管状叶,绿色,可进行光合作用;另一种是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观察。其外表皮紫色,适于观察质壁分离复原,内表皮浅色,适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是根尖,一是色浅,无
其他色素干扰;二是此处细胞处于分裂周期中,能找到进行分裂的细胞等等特性可以和学生总结。42.下图是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A和B表示细胞膜的两种主要成分,其中A表示的是_________分子,B表示的是_________分子,A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2)图甲所示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填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3)图乙所示跨膜运输方式和图甲相同的是:物质都是________(填顺或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不同的是:图乙所示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还需
要________(填物质名称)的协助。(4)从图丙可以看出,该图中的物质是________(填顺或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因此需要消耗________。下列物质进出细胞属于此方式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A.O2B.Na+【答案】(1).磷脂(2).蛋白质(
3).自由扩散(4).顺(5).载体蛋白(6).逆(7).ATP(或能量)(8).B【解析】【分析】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
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人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特点、举例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运输方向(逆、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是否需要载体不需要不需要需要是否消耗细胞的代谢的能量不需要不需要需要代表例子水、氧气、二氧化碳、甘油、乙醇等葡萄糖通过红细胞等Na+、K+等离子通过细胞膜;葡萄糖、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详解】(1)图中的A和B表示细胞膜的两种主要成
分,其中A表示的是磷脂分子,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B表示的是蛋白质分子,以三种形式存在于磷脂双分子层中。(2)图甲所示的物质顺浓度梯度进行,不需要载体,故甲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3)图乙所示跨膜运输方式和图甲相同的是:都是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不同的是
:图乙所示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还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故乙图所示的方式为协助扩散。(4)从图丙可以看出,该图中的物质是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因此需要消耗能量,并且还需要载体,图丙所示的方式为主动运输。由分析可知,O2出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而无机离子出入细
胞的方式多数为主动运输。故Na+靠主动运输方式出入细胞,即B正确,故选B。【点睛】熟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辨析图中各种跨膜运输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43.根据所学的免疫调节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有三道防线抵御病原体的攻击,其中皮
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________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________(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2)参与特异性免疫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其中浆细胞主要靠产生______
__(填“抗体”或“淋巴因子”)“作战”,这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________(填“浆”或“靶”)细胞“作战”,这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3)艾滋病(AI
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侵人人体后主要破坏________________(填B或T)淋巴细胞.逐渐使人体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4)人体接种乙肝疫苗时,一般要分三次接种,目的主要是获得________(填“更多”或“更少”)的记忆细胞和抗体。【答案】(1).一(2
).特异性(3).抗体(4).体液免疫(5).靶(6).细胞免疫(7).T(8).更多【解析】【分析】1.人体抵御病原体的攻击通常有三道防线,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也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
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2.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如果这两道防线被突破,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就发挥作用了,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详解】由分析可知:(1)人体有三道防线抵御病原体的攻击,其中皮
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是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2)参与特异性免疫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其中浆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这种
方式称为体液免疫;通过体液免疫能够阻止病菌在体液中的扩散和黏附,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主要针对的是细胞内的抗原。(3)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侵人人体后
主要破坏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不仅是细胞免疫的主要细胞,还参与体液免疫,故T细胞被破坏后,人体的免疫系统逐渐瘫痪,只能保留部分体液免疫功能。(4)人体接种乙肝疫苗时,一般要分三次接种,多次接种的主要目
的是获得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以便应对真正的病毒的侵袭。【点睛】熟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区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44.假设小麦的低产基因用A表示,高产基因用a表示;抗病基因用B表示,不抗病基因用b表示,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如图是利用
低产抗病小麦(AABB)及高产不抗病小麦(aabb)两品种,通过多种育种方式培育出高产抗病小麦(aaBB)新品种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1)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高产抗病小麦(aaBB)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原理是__
______。(2)经过⑥过程的育种方法叫做________。除利用X射线等物理因素处理生物外,还可利用亚硝酸盐等________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________,但利用这种方法不一定能获得高产抗病小麦(aaBB)新
品种,因为这种变异是________的。(3)经过④⑤过程的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从育种周期来看,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能明显________(填“延长”或“缩短”)育种年限。⑤过程使用了秋水仙素处理,其作用是___
_____。【答案】(1).杂交育种(2).基因重组(3).诱变育种(4).化学(5).基因突变(6).不定向(7).单倍体育种(8).缩短(9).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解析】【分析】育种类型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
变染色体数目变异处理方法先杂交后连续自交,选优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处理生物花药离体培养,染色体加倍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优点将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能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可获得纯合体,明显缩短育种年
限器官巨大,营养价值高等优良性状缺点育种年限长需处理大量生物材料技术难度大发育迟缓,结实率低题图分析:①表示杂交获得子一代;②表示自交获得子二代,并从子二代中选出目标性状;③表示连续自交,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④表示子一代个体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并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培养获得单倍体的过程;
⑤表示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获得纯种;⑥表示诱变育种的过程。【详解】(1)经过①②③过程表示的育种方法叫杂交育种,该过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2)经过⑥过程的育种方法叫做诱变育种。诱变的方法有物理的射线、某些化学物质和生物诱导因子等,如X射线等物理因素,还可利用亚硝
酸盐等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故利用这种方法不一定能获得高产抗病小麦(aaBB)新品种。(3)经过④⑤过程的育种方法称为单倍体育种,这种育种方法的典型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⑤过程使用了秋水仙素处理,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进而使得分开的染色体不能移动到两极,进而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点睛】熟知各种育种方法的流程、原理、以及优点和缺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别辨图中显示的育种方法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45
.如图为两条结合的核苷酸链片段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若该图为DNA分子片段图。由图可知[①]________和[2]________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③、④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排
列在内侧。若③表示腺嘌呤(A),则④应该是________不同DNA分子________和排列顺序不同,构成DNA分子的多样性。(2)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其解旋过程是在________酶的作用下进行的复制时以甲、乙两链为模板,利用细胞中的四种游离
的________为原料合成子链,并进一步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3)若该图表示子代DNA分子,则甲、乙两链中,一条链为亲代母链,另-条链为新合成子链,双链DNA分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________。正常情况下,此子代DNA分子与亲代DNA分子所蕴含的遗传信息___
_____(填“相同”或“不同”)。(4)若甲表示脱氧核苷酸链,乙表示核糖核苷酸链,则图示表示遗传信息表达中的________过程。乙链中不同于甲链中的碱基是________。【答案】(1).磷酸(或磷酸基团)(2).脱氧核糖(或五碳糖)(3).胸腺嘧啶(T)(4).碱基对数目(5
).解旋(6).脱氧核苷酸(或脱氧核糖核苷酸)(7).半保留复制(8).相同(9).转录(10).尿嘧啶(或U)【解析】【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
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题图分析,图示为D
NA的平面结构,①表示磷酸;②表示脱氧核糖;③、④表示碱基,二者组成碱基对。【详解】(1)由分析可知:图中的①磷酸和②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③、④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排列在内侧。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若③表示腺嘌呤(A),则④应该是胸腺嘧啶,不同
DNA分子碱基对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构成DNA分子的多样性。(2)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开始时,首先需要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使氢键断裂,进而使DNA分子的双链解开,并以分开的两条单链,即图中的甲、乙两链分
别为模板,利用细胞中的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链,并进一步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3)若该图表示子代DNA分子,由于新合成的子代DNA分子的两条链中,即甲、乙两链中,一条链为亲代母链,另一条链为新合成子链,即新合成的DNA分子中保留了亲代
DNA分子的一条链,故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由于复制过程中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故正常情况下,子代DNA分子与亲代DNA分子所蕴含的遗传信息相同。(4)若甲表示脱氧核苷酸链,乙表示核糖核苷酸链,则图示表示遗传信息表达中的转录过程。
由于转录过程的产物是RNA,RNA不同于DNA的碱基是尿嘧啶,故乙链中不同于甲链中的碱基是尿嘧啶(或U)。【点睛】熟知DNA的结构特点和复制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明确转录过程和DNA与RNA的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46.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图解:(1)光能属于生态
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2)流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此图中获得能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_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3)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碳进人生物群落的途径是绿色植物的
________。(4)该系统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蛇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5)绿色植物开花需要光的刺激光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信息。该信息传递的作用是影响生物种群的____
____。【答案】(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3).蛇(4).单向流动,逐级递减(5).CO2(6).光合作用(7).1(8).五(9).物理(10).繁衍【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
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2.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
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能量流动的途径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通常为10%~20%之间,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有三类,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4.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的稳定。【详解】(1)光能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
向流动、逐级递减,故此图中获得能量最少的生物是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即图中的蛇。(3)碳元素以CO2形式不断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碳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4)该系统中有1条食物链,即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蛇属于第5营养级。(5)绿色植物开花需要光的刺
激光属于物理信息。这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点睛】熟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利用能量流动的特征实际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