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90.500 KB
  • 2024-09-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1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4)页,90.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eb188ba24de1403ed25486bd0dad6c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南阳市2019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终质量评估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选择题1.关于宗法制的行用范围,传统看法认为宗法制只行于大夫、士阶层,近来学者又多认为天子、诸侯亦行宗法制。以李学勤为代表的一部分学者进而认为,庶人亦不能被拒于宗法制门外,宗法制在当时的社会各阶层(奴婢

除外)普遍存在。据此可知宗法制的行用范围A.因众说纷纭而无法确定B.需要进行考古挖掘才能印证C.传统看法接近历史真相D.拓展研究视角可能得出真相【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传统观点和李学勤为代表的部分学者在宗法制适用范围方面存在差异,后者拓宽了研究视角,由此

可知,选项D正确;选项A陷入历史虚无主义,排除;选项B不符合历史研究的思路,并不是所有存在争论的历史议题都需要考古验证,排除;材料并未给出结论,选项C排除。2.汉代时,董仲舒、刘欲等“新儒”受到政府重视

;宋代理学家则尊“孔孟”,孟子的社会地位上升。明太祖一度撤走孟子在文庙中的配享,遭大臣反对后又收回成命,但删去《孟子》一书八十五条内容并规定所删部分“课士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这些现象说明A.君主个人意志决定了儒家地位B.多种

因素影响了儒学传承发展C.儒学自我调整以适应现实需求D.孟子是传统儒家中最大的另类【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汉代政治影响了儒家地位的变化,宋代理学家的努力使儒家复兴,社会尊崇使孟子地位上升,明太祖想要打压孟子地位受大臣抵制,于是删除《孟子》一书的部分内容并

用科举进一步巩固他的成果,反映了政治、儒家本身、历史人物、科举制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了儒家的发展,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中“决定”一词表述过于绝对,错误;C选项对材料中影响儒家发展的因素概括不全面,错误;D选项本身说法错误。故正确

答案为B选项。3.有学者指出,从唐朝到宋朝,控制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由隋唐之初的世家大族,到北宋时期的科举文官,再到南宋时期的地方士人精英,这种转变历程不可谓不深刻。这反映出唐宋时期A.世家大族丧失科举选官资格B.政治局面相对稳定C.科举创新影响社会力量变迁D.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答案

】C【解析】【详解】造成唐宋之际这种显著社会转型的核心因素,是科举制度在宋代的深入推广,故C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4.明清时期不少地区出现了永佃制,即许多地主迁居城镇从事工商业,无法

直接经营土地,把土地租给佃农后,佃农有相对的退佃、转租或者典卖佃权的自由。在法律和实际生活中,佃农和田主“平等相称”,田主不得随意役使佃客抬轿,佃户对田主只行“以少事长”之礼。由此可见,永佃制的出现A.瓦解了农村的封建生产关系B.使农民对地主依附关系松弛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D

.标志资本主义租佃关系产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永佃制下,佃农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使得农民对地主依附关系松弛,选项B正确;选项A中的“瓦解”表述绝对,排除;永佃制并不能抑制土地兼并,排除C;中国古代的永佃制不属于资本主义性质,排除D。

5.“体用之争”最初指的是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争辩,它出现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过程中。到了清末,扩展到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争论,“体用之争”有了更新的内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次“体用之争”的实质相同B.近代思想解放在曲折中发展C.后者争论清楚认识落后根源D

.争论根本目的是实现近代化【答案】B【解析】【详解】体用之争同地主阶级内部的争论扩展至维新派和洋务派之间的争论,说明近代思想解放在曲折中发展,选项B正确;地主阶级内部的体用之争争论的是要不要学习西方,洋务派和维新派之间的体用之争围绕的是学习

西方器物还是制度,因此两次争论的实质不同,选项A排除;中国落后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一次争论并未认识到这一点,排除C;争论的根本目的是救亡图存,选项D排除。6.《申报》1894年8月4日报道:“中国之地虽十倍于日本,中国之

人虽数十倍于日本,而中国不见甚强,日本不见甚弱,何也?以日本之能专心西法,一切政教号令皆一遵夫泰西之所为,自维新以来,寝寝乎称雄于东海,而泰西诸国亦皆喜其能拜下风也。”这种观点A.揭示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B.为清廷妥协派提供依据C.主张

学习日本变法维新D.反映了国人示弱怯战心理【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自维新以来,寝寝乎称雄于东海,而泰西诸国亦皆喜其能拜下风也”中可以看出,《申报》对日本采取的是膜拜态度,这为清政府中妥协派提供了一个理由,故B项正

确。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申报》对日本的膜拜,没有反映出向日本学习,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国人示弱的心态,故D项排除。7.1927年7月,根据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紧急指示,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进行了改组,陈独秀被停职。同日成立的临时中央开会讨论挽救时局的办法。重视武装斗争,抓枪杆子,针锋相对地反击蒋、汪对革命力量的镇压,成为临时中央明确的指导思想。这说明此时A.共产国际支持中共独立自主B.右倾错误导致了大革

命的失败C.国共合作关系已经完全破裂D.毛泽东成为事实上的领导核心【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1927年7月”、“陈独秀被停职”、“针锋相对地反击蒋、汪对革命力量的镇压”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蒋介石,汪精卫已经背叛了革命,国共合作已经破裂,因此C选项正

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共产国际对中共独立自主的态度;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大革命失败的原因;D选项错误,毛泽东成为事实上的领导核心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之后。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8.下图为1972—1985年中美贸易统计表(单

位:百万美元),据此可知A.文化大革命期间中美经贸往来和外交关系严重受阻B.与苏争霸处守势导致80年代美对华贸易出现逆差C.中国外交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变化推动中美贸易发展D.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动推动中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答案】C【解析】【分析】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

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详解】试题分析:文革是“1966年-1676年”,根据图表可知1975年中美贸易中中国出口和进口的数量比1972年有所增加,A说法错误;美对华贸易出现逆差题干无法体现,B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推动中美贸易发展,C正确;当时

世界格局没有发生重大变动,因为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的时间是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D错误。9.雅典陪审法庭可以根据法律来否定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因为决议虽然也是公民意志的体现,但由于它是为适应特定

具体的情势而制定的,因此可能并不符合城邦生活的真正准则,是可以取消的。这说明()A.雅典公民的利益高于一切B.权力运行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C.城邦公民主导了民主政治D.陪审法庭已成为最高权力机关【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陪审法庭可以根据法律来否定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可知,雅典陪审

法庭对公民大会权力的制约,体现了法律至上的原则,故选B;由材料“决议虽然也是公民意志的体现,但……可能并不符合城邦生活的真正准则,是可以取消的”可知,雅典公民的利益并不会高于一切,也是受到法律制约的,排除A;仔细研读材料信息可知,雅典民主政治是有法律准则的,并不是由公民主导的,排除C;雅典最高

权力机构自始至终都是公民大会,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陪审法庭可以根据法律来否定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分析解答。10.17世纪,经济发展受到专卖、土地等因素限制的资产阶级,

依靠农民群众,发动了英国阶级革命,但革命阶级内部也充满了矛盾,长老会派、独立派、平等派,分别代表了大财团、工厂主和乡绅、小手工业者和士兵等,他们之间相互制衡。据此A.可以佐证未来英国政治基本趋势B.能证明英国社会结构

有利于革命C.无法划分两大阵营最明显的界限D.能探讨光荣革命成功的主要原因【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革命阶级内部充满矛盾”可知当时革命力量不够团结,这能够用来分析英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以及君主立宪制度

最终在英国确立的一些原因,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证明英国的社会结构是否有利于革命,B项不符合题意;划分英国两大阵营最明显界限主要在于宗教信仰,C项不符合题意;光荣革命能得以成功有地缘、经济、政治、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因素,D项不

符合题意。11.工业革命广泛开展以后,英国企业家在开办棉纺工厂的同时,继续与手工生产保持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手工织布的报酬急剧下降时,企业主为了成本着想,宁肯长期使用手工而不愿采纳新技术,该现象反映了当时A.技术的推广与经济环境密切相关B.落后的观念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C.技术革新并没有满足生产的需要D.传统手工业依然占据了优势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企业主为了成本着想,宁肯长期使用手工而不愿采纳新技术”反映了“工业革命广泛开展以后”“英国企业家”为获取更多的利润而不积极进行技术革新,说明新技术的推广受到当时

经济环境的限制。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中“英国企业家”“开办棉纺工厂”说明观念并不落后,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企业家”不愿推广新技术,而不是技术革新是否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排除;D项,材料中“英国企业家”仍在使用部分“手工织布”,不能判断传统手工业、机器工

业何者在当时居于优势地位,排除。12.在国际联盟的主导下,1933年6月,66个国家的代表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重建金本位制,限制金融领域的投机,由中央银行进行合作来建立稳定的世界经济秩序。但罗斯福表示不能“听任别的国家对我们的行动强加限制”,导致会议不欢而散

,反而促使贸易战日益激化。这说明A.国际合作共赢的意识尚未产生B.英美争夺世界贸易领导权斗争激烈C.自由放任的经济理念根深蒂固D.经济民族主义不利于世界经济恢复【答案】D【解析】【详解】所谓“不能‘听任别的国家对我们的行动强加限制’”实质是经济民族主义

,从而加剧了这次经济危机,故D项符合题意;从材料无法得出国际合作共赢意识是否已经产生,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联(英法)主导,但美国奉行单边主义不予合作,材料不足以支撑美国对贸易领导权的争夺,B项不符合题意;罗斯福的意见不等同于自由放任的经济理念,C项不符合题意。第Ⅱ卷非选择题1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前期,陆、海两途的对外交流均极畅通。诸条道路中,最繁忙重要者为西北方向的陆上丝路,中亚、西亚、南亚的商旅、使团多取此路线。多载运利润高而负重轻的丝帛及小手工艺品,如回鹘人运抵中国内地的物品就是

绿珊瑚、翡翠、象牙等质轻价高的品种。安史之乱后,西北丝路被吐蕃切断,转而以海路交通为主。海运手段下,涉及唐境内的各种农牧手工业品,从广州运出的品种包括丝绸、陶瓷、铜、铁、漆器等。唐后期发展起来后的江淮八道经济强大,江淮地

区几乎是有能力独力担当国家财赋重担。南方长江流域有“天下大计,仰于东南”之说。——摘编自周尚兵《唐代对外开放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材料二1790年美国政府成立了专利局,奖励技术引进和创造发明。19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英国等国家逐步解除技术封锁,美国得

以大量引进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南北战争以后,美国先后从欧洲引进了汽油机、硬质合金等先进技术。为了解决资金的匮乏,美国各级政府努力维持国际财政信誉,建立健全的金融组织机构和信息中心。1908年美国吸收的外资达到64亿美元,除了用于铁路系统外,还进入了银行、工厂

和采矿等部门。19世纪60年代,联邦政府还颁布了《宅地法》和《鼓励移民法》,为外来移民提供保障。1860—1900年,进入美国的国外移民总数达1400余万,为美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大量劳动力。——摘编自廖君湘《对外开放与十九世纪晚期美国的经济起飞》(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

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变化,并分析唐朝对外开放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美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并简析其获得成功的原因。【答案】(1)变化:前期陆海对外交流均畅通,以西北方向的陆上丝路为主;后期西

北丝路衰落,以海路交通为主。影响:有利于西北少数民族与汉族交流,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吸收外来文明成果,促进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促进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推动经济重心南移;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推动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后世的对外开放提供了借鉴

。(2)特点:领域广,涉及资金、技术和人员等方面;具有阶段性,6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原因:政府进行系统规划;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政局稳定;英国等欧洲国家解除封锁;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形成。【解析】【详解】(1)变化依据材料一“唐朝前期,

陆、海两途的对外交流均极畅通。诸条道路中,最繁忙重要者为西北方向的陆上丝路”的信息可知前期陆海对外交流均畅通,以西北方向的陆上丝路为主;依据材料一“安史之乱后,西北丝路被吐蕃切断,转而以海路交通为主”的信息可知后期西北丝路衰落,以海路交通为主。影响:依据材料一“中亚、西亚、南亚的商旅

、使团多取此路线”的信息可知有利于西北少数民族与汉族交流,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依据材料一“回鹘人运抵中国内地的物品就是绿珊瑚、翡翠、象牙等质轻价高的品种”的信息可知吸收外来文明成果,促进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依据材料一“南方长江流域有“天下大

计,仰于东南”之说”的信息可知促进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并结合所学可知其他的答案,如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推动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为后世的对外开放提供了借鉴。(2)特点:依据材料二“美国得以大量引进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南北战争以后,美国先后从欧洲引进了汽油机、硬

质合金等先进技术”的信息可知领域广,涉及资金、技术和人员等方面;依据材料二“1860—1900年,进入美国的国外移民总数达1400余万,为美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大量劳动力”的信息可知具有阶段性,6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依据材料二“1908年美国吸收的外资达到64亿美元,除了用于铁

路系统外,还进入了银行、工厂和采矿等部门”“为美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大量劳动力”的信息可知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原因:依据材料二“1790年美国政府成立了专利局,奖励技术引进和创造发明”的信息可知政府进行系统规划;依据材料二“南北战争以后,美国先后从欧

洲引进了汽油机、硬质合金等先进技术”的信息可知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政局稳定;依据材料二“19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英国等国家逐步解除技术封锁”的信息可知英国等欧洲国家解除封锁;结合所学可知还有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世

界市场形成。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美国比较现代化学者布莱克C.E.Black)指出:在人类历史中,有三次伟大的革命性转变。第一次革命性转变发生在100万年前……出现了人类;第二次革命性转变是人类从原始状态进入文明社会;而第三次革命性转变则是……从农业文

明或游牧文明逐渐过渡到工业文明。从全球范围来看,人类的第一、二次大转变是在各个地域或各个民族相互隔绝、彼此孤立的状态下个别实现的。而第三次大转变的情形恰恰相反。由于知识爆炸、科技进步和工业革命所提供的客观要素,现代化不能不具有世界性的弥散和扩张性质。它在地球的某一区域首先突破,然后伴随着

血与火强行扩散到世界的每一角落。……现代化并非一个简单的向欧美国家的认同过程,其间必然蕴含着每个国家在各自的历史文化视野中对现代化的不同价值取向和模式选择。现代化也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或工艺技术的进步,它

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变迁过程中文明结构的重新塑造,是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诸层面在内的全方位转型。——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关于第三次转变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

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近代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促进的结果。论述:世界各国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中国近代化过程为例,中国现代化社会转型,是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明末清初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

夫之等为代表的思想家,他们批判君主专制,怀疑权威,是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先声。在经济领域,明中叶以来在手工业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明清时期继续发展。这些都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中开明士大夫率先了解世界形势。60年代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

,洋务派主导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促进了工业化发展,推动经济近代化;甲午战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推动政治近代化;民国以后,资产阶级激进知识分子发动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推动思想近代化。在这一过程

中,西方的经济、政治、思想对中国近代化产生重要影响。结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既受国内自生因素的影响,又受到西方的影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示例二论题:近代化不仅是经济方面的转型,是包括多个领域的社会转型。论述:世界的近代化进程是多方面

的社会转型。17世纪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君主立宪制逐渐确立起来。此后政治民主化、法制化不断发展,完成政治近代化转型。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加入对外殖民扩张行列,在18世纪建立海上霸权。殖民扩张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提供了条件。广阔的海外市场,刺激生产技术的革新,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完成工业化进程,也促进了城市化发展,完成了经济向近代的转型。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加速了向近代

社会的转型。结论:近代化不仅是生产方式层面的工业化,也包括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等其它方面多方面的社会转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化的原因和内容。根据材料“现代化也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或工艺技术的进步,它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变迁过程中文明结构的重新塑造,是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诸层面

在内的全方位转型”可以得出论点:近代化不仅是经济方面的转型,是包括多个领域的社会转型。论述:论证过程可以列举近代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近代化方面的转型,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及英国政治民主化完成之后的法制化进程。结合史实,从新航路开辟对英国的影响角度,分析英国通过殖

民扩展以及技术革新等手段,为英国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创造条件,最终在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完成工业化进程,也促进了城市化发展,完成了经济向近代的转型。最后从思想方面分析,英国在17世

纪出现了以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完成思想方面的社会转型,最终加速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结论部分,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升华,回归论题,即近代化不仅是生产方式层面的工业化,也包括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等其它方面多方面的社

会转型。15.材料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改广大农民获得了自己的土地,农业生产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起来。农民生产的主动性、积极性空前提高。土改后一部分农民不具备独立生产的能力,无力抵御大的自然灾害,在农民中产生了劳动互助的积极性。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农业互助合作会议,并制定了《中共

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于当年12月下发给各级党委试行,要求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按照积极发展和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和逐步推广的方法,大量地发展劳动互助组,把农业发展当作一件大事去做。到1952年底,组织起来的农户,老解放区占65%以上

,新解放区占25%左右,全国还成立了4000多个农业合作社,创办了几十个高级社。——摘编自姜帆《从农业合作化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中央确定发展劳动互助组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2年农业合作取

得成功的影响。【答案】(1)背景:土改后农民分得了土地;农民生产经营困难,劳动互助在农村中出现;政府对农业工作的重视;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开展。(2)影响: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提供经验

【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改广大农民获得了自己的土地”可知,土改后农民分得了土地;根据材料“土改后一部分农民不具备独立生产的能力,无力抵御大的自然灾害,在农民中产生了劳动互助的积极性”可知,农民生产经营困难,劳

动互助在农村中出现;根据材料“把农业发展当作一件大事去做”可知,政府对农业工作的重视;根据材料时间可知,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开展。(2)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互助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农业互助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根据材料“国还成立了4000多个农业合作社,创办了几十个高级社”可知,农业互助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提供经验。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79年12月,为从陆路南下印度洋,苏联大举

入侵阿富汗,遭到当地人民的奋起抵抗。1981年,一些抵抗组织联合成立了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并开始接受美国、巴基斯坦和埃及等国的军事援助,在全国开展抵抗苏军入侵的斗争。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即开始寻求阿富汗问题的政治解决。1988年4月,阿富汗纳吉布拉政权与巴基斯坦签订了

由苏美两国予以保证的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协议。5月15日,苏联和阿富汗发表联合声明:根据日内瓦协议,苏军从今天开始撤离阿富汗,撤军将在9个月内完成。从阿富汗撤军标志着苏联不再对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内政治过度干预。苏联撤军后,阿富汗抵抗组织形成了代表不同种族、部落、家族的相互斗争的

势力集团。本来各个势力集团长期冲突不止,加上外国势力的插手后就加深了这种仇恨。“9·11”事件后,阿富汗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焦点。——摘编自陈少晶《美国从越南和苏联从阿富汗撤军问题比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从阿

富汗撤军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影响。【答案】(1)原因: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阿富汗人民顽强抵抗;战争给苏联造成巨大经济负担;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2)影响:苏联的霸权主义受

到打击;苏联加快战略收缩,放松对东欧的控制;阿富汗重新蠃得国家独立:阿富汗陷入长期混乱:阿富汗成为恐怖主义的发源地之一。【解析】【详解】(1)由材料“苏联大举入侵阿富汗,遭到当地人民的奋起抵抗”“在全国开展抵抗苏军入侵的斗争”可以得出苏联入侵阿富汗是非正义的,遭到阿富汗人民的

顽强抵抗;由材料“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即开始寻求阿富汗问题的政治解决”结合时代背景可知此时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且此时苏联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无力继续战争;由材料“一些抵抗组织联合

成立了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并开始接受美国、巴基斯坦和埃及等国的军事援助”可知苏军的撤军也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2)由材料“从阿富汗撤军标志着苏联不再对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内政治过度干预”可知苏联的霸权主义受到打击,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由

材料“阿富汗抵抗组织形成了代表不同种族、部落、家族的相互斗争的势力集团”可知阿富汗陷入了长期的混乱;结合“9·11”事件可知阿富汗成为恐怖主义的发源地之一;苏联的撤军也标志着阿富汗重新赢得国家独立。17.材料:皇太极继位之初,后金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他虽继

承了汗位,但实际上是权力分散,事事掣肘,徒有“一汗虚名”。皇太极仿照明制,逐步建立国家统治机构,以取代八旗制度所行使的国家权力。建立了由满汉文人组成的“文馆”,职掌“翻译汉字书籍”,“记注本朝政事”,为皇太极

推行汉化运筹帷慢。皇太极执政伊始,便提出“治国之要,莫先安民”的方针,把原先努尔哈赤所推行的汉人海十三壮丁编为一庄,按满官品级分给为奴的政策改为每备御止给壮丁八人、牛二头、以备使令,其余汉人分屯别居,用汉官管理,使大量汉族奴隶取得了“民户”地位,成为后金政

权下的个体农民。皇太极注意体恤民力,凡有妨农务的工程,一律不复兴筑,使百姓能“专勤南亩,以重本务”。为了清除北方、东北方向来的威胁,皇太极加紧进行统一漠南蒙古各部的征抚工作。——陈克进《略论皇太极的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学知识,概括皇太极的施政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皇太极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答案】(1)措施:仿明制,中央集权;调和民族矛盾;务本安民;加强边疆管理。(2)评述:皇太极仿明制,建立满汉文人组成的“文馆”等,加速了满族的封建化进程;用汉人管理,汉族奴隶取得“民户

”地位等,缓和了满汉矛盾,加速了民族交融;统一漠南蒙古各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版图的拓展。【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皇太极的施政措施和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皇太极的施政措施,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皇太极仿照明制,逐步建立国家统治机构”“建立了由满汉文人组成

的‘文馆’”“皇太极注意体恤民力,凡有妨农务的工程,一律不复兴筑”“为了清除北方、东北方向来的威胁,皇太极加紧进行统一漠南蒙古各部的征抚工作”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评述皇太极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建立了由满汉文

人组成的‘文馆’…为皇太极推行汉化运筹帷慢”“用汉官管理,使大量汉族奴隶取得了‘民户’地位,成为后金政权下的个体农民”“皇太极加紧进行统一漠南蒙古各部的征抚工作”等信息分析得出。【点睛】本大题基本上属于概括类

材料解析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特别是一些关键词,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如对“概括皇太极的施政措施”的回答,就应当在理解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将材料划分层次,然后概括分析得出

具体措施,从“仿明制”“调和民族矛盾”“务本安民”和“加强边疆管理”等来回答。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