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1)页,637.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eadac345249376182b6afbc3d06087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1.某负一价阴离子的核外有10个电子,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二周期第IA族B.第二周期第ⅦA族C.第三周期第IA族D.第三周
期第ⅦA族【答案】B【解析】【分析】某元素简单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元素负一价阴离子的核外有10个电子,则该元素的质子数为10-1=9,该元素为F,在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ⅦA族。【详解】由分析知
该元素为F,位于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ⅦA族,B符合题意;答案选B。【点睛】某元素简单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某元素简单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2.某元素阳离子(X+)的质量数为23,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该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
13B.12C.11D.10【答案】D【解析】【分析】该阳离子X+带一个正电荷,含有的质子数=质量数-中子数=23-12=11,再根据X+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计算。【详解】阳离子X+带1个正电荷,含有的质子数=
质量数-中子数=23-12=11,X+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11-1=10,答案选D。3.下列关于原子的几种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18O与19F具有相同的中子数B.16O与17O具有相同的电子数,互为同位素C.15N与14N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是同
种核素D.12C与13C具有不同的质量数,属于同种元素【答案】C【解析】【详解】A.O、F的质子数分别为8、9,故18O的中子数为10,19F的中子数为10,A正确,不选;B.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
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故16O与17O具有相同的电子数,互为同位素,B正确,不选;C.15N与14N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它们不是同种核素,它们互为同位素,C不正确,选;D.元素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
同一类原子的总称,D正确,不选;答案选C。【点睛】在区分元素、核素、同位素时,要理解它们的定义。元素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指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
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B.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变浅C.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D.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的单质的熔、沸点均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升高
【答案】C【解析】【详解】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A错误;B.同主族的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B错误;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故钾与水的反应比钠
与水的反应更剧烈,C正确;D.碱金属元素的单质的熔、沸点均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降低;卤族元素的单质的熔、沸点均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升高,D错误;答案选C。5.若把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号取消,由左到右按原顺
序编为18列。如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计算机芯片的组成元素Si位于第14列B.第10列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C.第18列元素单质在常温下全部是气体D.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答案】D【解析】【分析】长式周
期表中各族元素的排列顺序为ⅠA、ⅡA、ⅢB→ⅦB、Ⅷ、ⅠB、ⅡB、ⅠⅡA→ⅦA、0族,其中第Ⅷ族包含8、9、10三列。【详解】A.计算机芯片的组成元素Si位于第ⅣA族,为第14列元素,正确,A不选;B.第10列元素为过渡区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正确,B不
选;C.第18列元素均为稀有气体元素,故单质在常温下全部是气体,正确,C不选;D.第2列元素为碱土金属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是元素He及多数过度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也是2,不正确,D选。答案选D。6.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通常情况下,甲烷跟强酸、强碱、强氧化剂都不反应B.甲烷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能被任何氧化剂氧化C.甲烷跟氯气反应无论生成CH3Cl、CH2Cl2、CHCl3还是CCl4,都属于取代反应
D.甲烷的四种有机取代物都不溶于水【答案】B【解析】【详解】A.甲烷的性质比较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反应,故A正确;B.甲烷的性质比较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反应,但甲烷能在空气中燃烧,故B错误;C.甲烷在光照条件
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四种有机产物,分别是CH3Cl、CH2Cl2、CHCl3和CCl4,故C正确;D.甲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CH3Cl、CH2Cl2、CHCl3和CCl4均不溶于水
,故D正确;故选B。【点睛】甲烷的性质比较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反应,但甲烷能在空气中燃烧是解答关键。7.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7853IB.CO2的结构式为O—C—OC.Ca2+的结构示意图为D.NH4Cl的电子式为
【答案】C【解析】【详解】A.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13153I,A错误;B.CO2的结构式为O=C=O,B错误;C.Ca的核电荷数为20,Ca2+的核外电子数为20-2=18,C正确;D.NH4Cl的电子式为,D错误;答案选C。8.下列实验不能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
依据的是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钠和镁的金属性强弱B.根据Mg(OH)2和Al(OH)3的碱性强弱C.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判断碳酸与硅酸的酸性强弱D.根据HF和HCl的水溶液的酸性强弱判断氟与氯的非金属性的强弱【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钠
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的快慢,反应剧烈的金属性强,A可以作为判断钠元素和镁元素的金属性强弱的依据;B.根据Mg(OH)2和Al(OH)3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B可以作为判断镁元素和铝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C.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依据强酸制弱酸原理,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的
酸性,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C可以作为判断碳元素和硅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D.根据气态HF和HCl的稳定性,可以判断氟元素和氯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但是HF和HCl的水溶液的酸性强弱不能判断氟元素与氯
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D不能作为判断氟元素与氯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的依据;答案选D。9.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12C和14CB.CH3—CH2—CH2—CH3和(CH3)2CHCH3C.CH3—
CH3和CH3—CH2—CH3D.和【答案】B【解析】【详解】A.12C和14C互为同位素,A不符合题意;B.和(CH3)2CHCH3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故和(CH3)2CHCH3互为同分异构体,B符合题意;C.和互为同系物,C不符合题意;D.甲烷的分子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甲烷的二氯代物只有一种,故和是同一种物质,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点睛】考生在做该题时,一定要熟知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位素的概念。同分异构体指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物质;另外甲烷的分子构型为正四面体形而不是平面四边形,故甲烷的二氯代物只有一种。10.如下性质的递变中,不正确的是A.H
Cl、H2S、PH3的稳定性依次减弱B.HClO4、H2SO4、H3PO4、H2SiO3的酸性依次减弱(相同条件下)C.Na+、Mg2+、Al3+的氧化性依次减弱D.CsOH、KOH、LiOH的碱性依次减弱【答案】C【解析】【详解】A.P、S、Cl三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随着核电荷数
的增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故HCl、H2S、PH3的稳定性依次减弱,A正确,不符合题意;B.Si、P、S、Cl四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HClO4、H2SO4、H3PO4、H2Si
O3的酸性依次减弱(相同条件下),B正确,不符合题意;C.Na、Mg、Al三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故Na+、Mg2+、Al3+的氧化性依次增强,C错误,符合题意;
D.Li、K、Cs三种元素位于同一主族,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故CsOH、KOH、LiOH的碱性依次减弱,D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点睛】同主族、同周期元
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11.原子的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n2-1。下列有关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X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2周期ⅤA族B
.X元素有-3、+5两种化合价C.X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序数肯定为奇数D.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表示为H3XO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
,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子核内质子数是2n2-1.假设n=1时,最外层电子数为3,不符合题意;n=2时,最外层电子数为5,质子数为7,符合题意;n=3时,最外层电子数为7,质子数为17,符合题意,所以X为N或Cl元素;【详解】A.X为N或Cl元素,X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2
周期ⅤA族或第3周期ⅦA族,故A错误;B.X元素为N时,有-3、+3、+5等多种化合价,当X元素为Cl时,有-1、+1、+7等多种化合价,故B错误;C.X为N或Cl元素,X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序数肯定为奇数
,故C正确;D.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表示为HXO3(X为N)或HXO4(X为Cl),故D错误;故选C。12.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B.同周期主族元素性质
的递变,主要是原子半径变化和核电荷数变化双重作用的结果C.农药中常含有的元素通常在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区域内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能找到作催化剂的元素【答案】B【解析】【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
,A错误;B.同周期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主要是原子半径变化和核电荷数变化双重作用的结果,B正确;C.农药中常含有的元素,如硫、氯、磷等,通常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方区域内,C错误;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能找到作半导体的元素,D错误;答案选B。【点睛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启发人们寻找新的物质:①半导体元素在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②农药中常含有的元素通常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方;③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合金材料主要在过渡元素中寻找。13.下列说法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原子
半径:Na>OB.H2CO3酸性比H2SiO3强C.HCl是强酸而H2S是弱酸D.Cl2可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答案】C【解析】【详解】A.O与S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同主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
径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S>O,Na与S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周期,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原子半径:Na>S,所以原子半径:Na>O,A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B.C与Si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同主族元素,随着核电荷
数的增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越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弱,故H2CO3酸性比H2SiO3强,B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C.HCl是强酸而H2S是弱酸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元素周期律能解释
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C符合题意;D.Cl与I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同主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D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答案选C。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碳间以单键结合,碳原子剩余价键全部与氢原子结合的烃一定是
饱和链烃B.分子组成符合CnH2n+2的烃一定是烷烃C.正戊烷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均在同一条直线上D.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3的烷烃有两种【答案】B【解析】【详解】A.碳碳间以单键结合,碳原子剩余价键全部与氢原子结合的烃可能是饱和链烃,也可能是环烷烃,A错误;B.分子组成符合
CnH2n+2的烃所有的化学键都是单键,含氢量达到最大,一定属于烷烃,B正确;C.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正戊烷分子中存在与甲烷相似的四面体结构,故正戊烷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C错误;D.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3的烷烃为C2H6,只有一种结
构,没有同分异构体,D错误;答案选B。15.元素周期表中前三周期部分元素的原子序数与常见价态的关系图如下。若用原子序数表示对应元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与d的非金属性比较:a>dB.原子半径大小:b>c>a>d>eC.a可以形成两种氢化物D.b、
c、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均可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a为O,b为Na,c为Al,d为P,e为Cl。【详解】A、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加,得到S>P,根据同主族,从
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得到O>S,所以非金属性比较:O>P,故A正确;B、根据层多径大,核多径小(同电子层结构),原子半径大小:Na>Al>P>Cl>O,故B错误;C、O可以形成两种氢化物,水和过氧化氢,故C正确;D、Na、Al、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铝、
高氯酸,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高氯酸反应生成高氯酸钠和水,氢氧化铝和高氯酸反应生成高氯酸铝和水,故D正确;答案为B。16.A、B为两种主族元素,A2﹣与B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半径:A2﹣>B3+B.原子半径:A>BC.原子
序数:A>BD.A、B可形成化合物A2B3【答案】A【解析】【分析】A、B为主族元素,A2﹣与B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二者核外电子数总数相等,A位于ⅥA族,B位于第ⅢA族,且B位于A的下一周期,则原子序数、原子半径:A<B。【详解】根据分析可知,A
位于ⅥA族,B位于第ⅢA族,且B位于A的下一周期:A.电子层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A2﹣>B3+,A正确;B.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A<B,B错
误;C.B位于A的下一周期,则原子序数:A<B,C错误;D.A2﹣与B3+形成的化合物为A3B2,D错误;答案选A。【点睛】在比较粒子半径大小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①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
子半径逐渐增大;③当电子层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④当核电荷数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17.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见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元素代号XYZLMQ原子半径/10-10m0.1600.1430
.1020.0990.0770.074主要化合价+2+3+6、-2+7、-1+4、-4-2A.Z的氢化物的还原性弱于M的氢化物B.Y与Q形成的化合物不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在化学反应中,M原子与其他原子易形成
共价键而不易形成离子键D.等物质的量的X、Y的单质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H2一样多【答案】C【解析】【详解】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O、F例外),其最低化合价=族序数-8,H元素例外;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
数的增加,原子半径减小。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X位于第ⅡA族、Y位于第ⅢA族、Z和Q位于第ⅥA族、L位于第ⅦA族、M位于第ⅣA族,根据原子半径可知,X为Mg、Y为Al、Z为S、L为Cl、M为C、Q为O。A.Z
的氢化、M的氢化物分别为H2S、H2O,O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S元素,故H2S的还原性强于H2O,A错误;B.Y与Q形成的化合物为Al2O3,Al2O3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错误;C.在化学反应中,M为C元素,C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所以C元素易
和其它元素形成共价键,C正确;D.等物质的量的X、Y的单质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与其转移的电子数成正比,等物质的量的铝失去的电子数比镁失去的电子数多,所以等物质的量的Mg、Al的单质与足量的盐酸
反应,铝生成的H2的物质的量多,D错误;答案选C。18.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H2O2和C2H6中都只存在极性键B.在氧化钠中,只存在氧离子和钠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C.熔融态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D.PCl3、Cl2及Cl2O三种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答案】D【解析】【
详解】A.H2O2和C2H6中分别存在O-O、C-C非极性共价键,A错误;B.在氧化钠中,存在氧离子和钠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和静电排斥作用,B错误;C.液态的金属也能够导电,故熔融态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C错误;D.PCl3分中P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Cl原子中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P与Cl原子形成3个共用电子对,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Cl2分子中2个Cl原子形成1个共用电子对,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Cl2O分子中O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可以形成2个共用电子对,
故Cl2O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D正确;答案选D。19.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关于元素X、Y、Z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Z的原子序数比Y大19B.Z的单质常温下是深棕色液体,具有氧化性C.同浓度的Y、Z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Y>ZD.X的气态氢化物
与Y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能发生反应生成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X是N,Y是S,Z是Br,R是He。A.Z(Br)的原子序数为35,Y(S)的原子序数为16,大19,正确,A不选
;B.Z的单质(Br2)常温下是深棕色液体,具有氧化性,正确,B不选;C.Y的氢化物(H2S),Z的氢化物(HCl),HCl为强酸,而H2S为弱酸,因此同浓度的Y、Z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Z>Y,错
误,C选;D.X的气态氢化物(NH3)与Y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H2SO4)的溶液稀硫酸能发生反应生成盐硫酸铵,正确,D不选;答案选C。20.X、Y、Z为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4,
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X、Y、Z三种元素可形成化合物X3YZ4B.氢化物的熔沸点:Y<ZC.X、Y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只能为离子化合物D.氢化物的稳定性:Y>Z【答案】B【解析】【分析】X、Y、Z为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X可为H、L
i、Na等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4,则Y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则Y为S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三倍,则Z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Z为O元素。【详解】A.X为H、Li
、Na等元素,Y为S元素,Z为O元素,硫元素有化合价为问+6、+4等,三者可以形成X2SO4或X2SO3,如H2SO4、Na2SO3等,但不能形成X3YZ4,A错误;B.Y为S元素,Z为O元素,H2O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故氢化物的熔沸点:H2S<H2O
,B正确;C.若X为H元素,则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H2S,为共价化合物,C错误;D.因为O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故氢化物的稳定性:H2S<H2O,D错误;答案选B。21.在光照条件下,CH4与Cl
2能发生取代反应。使1molCH4与Cl2反应,待反应完全后测得四种有机取代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n(CH3Cl)∶n(CH2Cl2)∶n(CHCl3)∶n(CCl4)=3∶2∶1∶4,则消耗的Cl2的物质的量为A.
1.0molB.1.8molC.2.2molD.2.6mol【答案】D【解析】【详解】在光照条件下,1molCH4与Cl2能发生取代反应,得四种有机取代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n(CH3Cl)∶n(CH2Cl2)∶n(CHCl3)∶n(CCl4)=3∶2∶1∶4
,由碳原子守恒可知:n(CH3Cl)+n(CH2Cl2)+n(CHCl3)+n(CCl4)=1mol,所以n(CH3Cl)=0.3mol,n(CH2Cl2)=0.2mol,n(CHCl3)=0.1mol,n(CCl4)=0.4mol,该四种取代物中取代的n(H)=n(Cl)=0.3m
ol×1+0.2mol×2+0.1mol×3+0.4mol×4=2.6mol,根据取代反应的特点可知,取代1molH原子,消耗1molCl2,则消耗的n(Cl2)=n(H)=2.6mol,D正确;答案选D。22.C5H12有3种不同结构:甲CH3(
CH2)3CH3,乙CH3CH(CH3)CH2CH3,丙C(CH3)4。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属同系物,均可与氯气、溴蒸气发生取代反应B.C5H12表示一种纯净物C.甲、乙、丙中,丙的沸点最低D.丙有3种不同沸点的二氯取代物【答案】C【解析】【详
解】A.甲、乙、丙的结构不同,分子式相同,属于同分异构体关系,不属于同系物,A错误;B.C5H12有3种结构,可以代表3种物质,所以不能表示纯净物,B错误;C.同分异构体中,支链越多,沸点越低,丙的支链最多,所以沸点最低,C正确;D.丙中的4个甲基是等效的,C(CH3)4的二氯
取代物有2种:CHCl2C(CH3)3、(CH2Cl)2C(CH3)2,所以只有2种不同沸点的二氯代物,D错误;故答案选C。23.下列变化中,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A.氯化氢溶于水B.加热氯酸钾使其分解C.烧碱溶于水D.液溴受热变为气体【答案】D【解析】【详解】A.氯化氢溶
于水在水分子作用下电离出H+、Cl-,所以化学键被破坏,A不符合题意;B.加热氯酸钾使其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所以化学键被破坏,B不符合题意;C.烧碱溶于水在水分子作用下电离出Na+、OH-,所以化学键被
破坏,C不符合题意;D.液溴受热变为气体,使溴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是范德华力改变了,是物理过程,不需要破坏化学键,D符合题意;答案选D。【点睛】可溶性的电解质溶于水,在水分子作用下发生电离,破坏的是化学键是离子键或共价键或破坏的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24.X、Y、Z、M、G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
次增大。X、Z同主族,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Y、M同主族,M原子的核电荷数是Y的2倍,可形成MY2、MY3两种分子;G的单质可作水消毒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元素M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G的弱B.化合物Z2M、MY2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C.ZX与水的反
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X<Y<Z<M<G【答案】C【解析】【分析】X、Y、Z、M、G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M同主族,M原子的核电荷数是Y的2倍,可形成MY2、MY
3两种分子,故Y为O、M为S;X、Z同主族,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故X为H、Z为Na;G的单质可作水消毒剂,G为Cl。【详解】由分析知,X为H、Y为O、Z为Na、M为S、G为Cl:A.元素M(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G的弱,但没有指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A错误;B.化合物Z2
M、MY2分别为Na2S、SO2,Na2S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SO2中的化学键为共价键,化学键类型不同,B错误;C.ZX为NaH,NaH+H2O=NaOH+H2↑,氢的化合价发生改变,该反应为氧化还原
反应,C正确;D.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时,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H+<Na+<O2-<Cl-<S2-,D错误;答案选C。25.8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所示,,其中D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
子数的3倍.表中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GHABCDEF(1)D、B的元素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2)元素A与元素B相比,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填字母)。A.A单质的熔点比B单质低B.A的化合价比B低C
.A单质与水反应比B单质与水反应剧烈D.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比B的强(3)G、H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G、C、F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
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4)F元素的单质可以用来制取漂白液,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5)E和H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在170~190之间,且E的质量分数约为70%.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
______。【答案】(1).磷(2).铝(3).Na(4).CD(5).NH3˃CH4(6).HClO4˃H2CO3˃H2SiO3(7).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8).S4N4【解析】【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D位于第三周期,D元素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令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2+8+x=3x,解得x=5,即D为P,结合其他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为Na、B为Al、C为Si、E为S、F为Cl、G为C、H为N。【详解】(1)由分析可知:D为P、B为Al,元
素名称分别为磷、铝;(2)A为Na、B为Al,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的减弱,故金属性较强的是Na。A.A、B金属性的强弱与金属单质熔点的高低没有关系,A错误;B.A、B金属性的强弱与金属元素化合价的高低没有
关系,B错误;C.金属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Na与水反应比Al与水反应剧烈可以证明Na的金属性比Al的强,C正确;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N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比Al
的强,可以证明Na的金属性比Al的强,D正确;答案选CD。(3)G、H的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为CH4、NH3,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G、H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
的顺序是NH3˃CH4;G为C、C为Si、F为Cl,非金属性Cl˃C˃Si,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即HClO4˃H2CO3˃H2SiO3;(4)F元素的单质为Cl2,其用来制取漂白液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
O;(5)E为S、H为N,形成的化合物中S的质量分数为70%,则S和N的原子个数比为70%30%3214:≈1:1,其相对分子质量在170~190之间,设化学式为(SN)x,当x=4时,(32+14)×4=184,满足相对分子
质量在170~190之间,所以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S4N4。26.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相关信息如表所示:元素WXYZ相关信海水中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其为非金属元素,简单气态氢化物溶于水所得溶液呈碱性M层比K层少1个电子其简单离子是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
息(1)W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2)上述元素可形成含有共价键的常见二元离子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该化合物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数目比为________。(3)实验室用X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制取Z的氢氧化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4)W、X的氢化物H2W2、X2H4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得到一种单质和常温下为液体的物质,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答案】(1).二(2).ⅥA(3).(4).2:1(5).Al3++3NH3•H2O═Al(OH)3↓+3NH4+(6).2H2O2+N2H4=N2↑+4H2O【解析】【分析】海水中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为O元素,故W为O;X其为非金属元素,简单气态氢化物溶于水所得溶液呈碱性,该简
单气态氢化物为NH3,X为N;Y的M层比K层少1个电子,则含有11个电子,即Y为Na;Z的简单离子是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则Z为Al。【详解】由分析知:W为O、X为N、Y为Na、Z为Al:(1)W为O,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二
周期第ⅥA族;(2)Na与O形成Na2O2,Na2O2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通过其电子式可知,该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数目比为2:1;(3)X的氢化物为NH3,W的氢氧化物为Al(OH)3,用氨水制取Al(O
H)3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4)W、X的氢化物H2W2、X2H4分别为H2O2、N2H4,H2O2与N2H4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2、H2O,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N2H
4=N2↑+4H2O。27.周期表中短周期7种主族元素A、B、C、D、E、F、G,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原子半径最小,A和D、C和F分别同主族,F的单质是淡黄色固体,B所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E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1)F的离
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C、D、E、F四种元素所形成的简单离子中,离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填微粒符号);A、C元素组成的10电子阴离子的电子式________,A、G、C元素组成具有漂白性的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2)用电
子式表示B的简单氢化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E的单质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写出铜单质与F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答案】(1).(2).Al3+(3).(4).(5).(
6).2Al+2OH-+2H2O=2AlO2-+3H2↑(7).Cu+2H2SO4(浓)CuSO4+SO2↑+2H2O【解析】【分析】周期表中短周期7种主族元素A、B、C、D、E、F、G,原子序数依次增大。F的单质是淡黄色固体,F为S,C和F同主族,C为O;B所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
多,B为C;E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E为Al;A的原子半径最小,A为H,A和D同主族,D为Na;因为G的原子序数比F(S)的原子序数大,所以G为Cl。【详解】由分析可知,A为H、B为C、C为O、D为Na、E为Al、F为
S、G为Cl。(1)F为S,S2-的结构示意图为:;C、D、E、F四种元素所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为O2-、Na+、Al3+、S2-,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当电子层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C、D、E、F四种元素所形成
的简单离子中,离子半径最小的是Al3+;A为H、C为O,A、C元素组成的10电子阴离子为OH-,OH-的电子式为;A、G、C元素组成具有漂白性的分子为HClO,其结构式为;(2)B的简单氢化物为CH4,用电子式表示CH4的形成过程为;(3)E的单质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F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2SO4,铜单质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SO2↑+2H2O。28.某校化学学习小组分别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第
一小组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其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装置来一次性完成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探究。[查阅资料]Ⅰ.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Ⅱ.H2SiO3难溶于水。实验药品:大理石、碳酸钠粉末、稀硝酸、硅酸钠溶液。[探究过程](1)第一小组为比较N、C、Si的非
金属性强弱,以图中装置进行实验:①烧杯C中现象为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预期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存在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第二小组设计了下图装置来验证卤素单质的氧化性,A、B、C三处分别是蘸有溴化钠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湿润的红色纸条。①写出A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②B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实验预期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存在问题: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溶液变浑浊(2).CO2+SiO32-+H2O=H2SiO3↓+CO32-(3).非金属性:C>Si(4).稀硝酸有一定的挥发性,影响C和Si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5).Cl2+2Br-=Br2+2Cl-(6
).试纸变蓝(7).氧化性:Cl2>Br2>I2(8).无法判断Br2和I2的氧化性【解析】【分析】(1)验证元素的非金属性与其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可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反应原理,用稀硝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再将二氧化碳通入
硅酸钠溶液中,生成硅酸沉淀,由此可说明硝酸、碳酸及硅酸酸性的强弱,但硝酸有挥发性,影响了最后结果的判断;(2)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溴和氯化钠,说明氯气氧化性强于溴,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碘,碘遇淀粉变蓝色,说明氯气氧化性强
于碘,但无法判断Br2和I2的氧化性。【详解】(1)①烧杯C中硅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和碳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32-+CO2+H2O=H2SiO3↓+CO32-;②实验预期结论是同主族元
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C>Si,故答案为:非金属性:C>Si;③硝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硝酸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沉淀,会干扰C和Si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故答案为:稀硝酸有一定的挥发性,影响C和Si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2)①A处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发生置
换反应生成单质溴和氯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故答案为:Cl2+2Br-=Br2+2Cl-;②B处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碘,碘遇淀粉变蓝色,故答案为:试纸变蓝;③实验预期结论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单质的氧化性Cl2>Br2>I2,故答案为:氧化性:Cl2>Br2>I2;④实验中没有设计溴与碘化钾淀粉溶液的反应,无法判断Br2和I2的氧化性,故答案为:无法判断Br2和I2的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