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4届浙江省高三生物选考考前必刷模拟卷02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3)页,1.053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eaac3f8e9f9b6d7e637c1ca4a1c7ad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届浙江省高三生物选考模拟卷(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水是生命的源泉,节约用水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下列有关水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是酶促反应的环境B.参
与血液中缓冲体系的形成C.可作为维生素D等物质的溶剂D.可作为反应物参与生物氧化过程答案C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进行,水是酶促反应的环境,A正确;人体血浆中有很多缓冲对,如HCO3−/H2CO3、HPO42−/H2PO4−
等,这些缓冲对的形成需要水的参与,B正确;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物质,水不能作为维生素D的溶剂,C错误;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都需要水的参与,水可作为反应物参与生物氧化过程,D正确。2.鱼腥蓝细菌分布广泛,它不仅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还具有固氮能力。关于该蓝细菌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A.属于自养生物B.可以进行细胞呼吸C.DNA位于细胞核中D.在物质循环中发挥作用答案C蓝细菌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A正确;蓝细菌为原核生物,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
胞核,DNA位于拟核中,其质膜上含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故蓝细菌可进行细胞呼吸,B正确,C错误;蓝细菌通过光合作用,可将CO2转变为有机物,在物质循环中发挥作用,D正确。3.下列关于腺苷三磷酸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1个脱氧核糖、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B.分子中与
磷酸基团相连接的化学键称为高能磷酸键C.在水解酶的作用下不断地合成和水解D.是细胞中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答案D1分子的ATP是由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基团组成的,A错误;ATP分子的结构可以简写成A—P~P~P,磷酸基团与磷酸基团相连接的化学键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即高能
磷酸键,磷酸基团与核糖相连接的化学键为普通化学键,B错误;ATP的水解与合成由不同的酶催化,C错误;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分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故D正确。4.很久以前,勤劳的中国人就发明了制饴(麦芽糖)技术,这种技术在民间
沿用至今。麦芽糖制作的大致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麦芽含有淀粉酶,不含麦芽糖B.麦芽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结合而成C.55~60℃保温可抑制该过程中细菌的生长D.麦芽中的淀粉酶比人的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低答案C麦芽中的淀粉酶可将淀粉催化水解为麦芽糖,A错误;麦芽糖由两分子葡萄糖
脱水缩合而成,B错误;55~60℃是麦芽中的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比人的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高,该温度可抑制细菌的生长,C正确,D错误。5.植物成熟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以不同。现将a、b、c三种细胞液浓度不同的某种植物成熟叶肉细
胞,分别放入三个装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当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观察到:①细胞a未发生变化;②细胞b体积增大;③细胞c发生了质壁分离。若在水分交换期间细胞与蔗糖溶液没有溶质的交换,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合理
的是()A.水分交换前,细胞b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B.水分交换前,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为细胞b>细胞a>细胞cC.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D.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外
界蔗糖溶液的浓度答案C蔗糖溶液初始浓度相同,实验结果显示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细胞a未发生变化、细胞b体积增大、细胞c发生了质壁分离,说明水分交换前,细胞a、b、c的细胞液浓度分别等于、大于和小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A、B不符合题意。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初始外界蔗糖溶液浓度;细
胞c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导致细胞c的外界蔗糖溶液浓度下降,小于初始浓度,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c的外界蔗糖溶液浓度等于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但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6.如图为两种细胞代谢过程的
示意图。转运到神经元的乳酸过多会导致其损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抑制MCT可降低神经元损伤B.Rheb蛋白失活可降低神经元损伤C.乳酸可作为神经元的能源物质D.自由基累积可破坏细胞内的生物分子答案B题图中,胶质
细胞中的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后可在Rheb蛋白的作用下,进入线粒体彻底分解供能,也可在细胞质基质转变成乳酸,乳酸经MCT进入神经元,在神经元线粒体中分解产生自由基和ATP,结合题干“转运到神经元的乳酸过多会导致其损
伤”,可推测自由基可攻击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分子导致细胞受损,故抑制MCT可降低神经元的损伤,A、D正确;若Rheb蛋白失活,则进入胶质细胞线粒体的丙酮酸会减少,丙酮酸会产生更多的乳酸进入神经元,使神经元损伤增加,B错
误;乳酸可在神经元的线粒体中分解产生ATP,可作为神经元的能源物质,C正确。7.二甲基亚砜(DMSO)易与水分子结合,常用作细胞冻存的渗透性保护剂。干细胞冻存复苏后指标检测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指标冻存剂合成培养基+DMSO合成培养基+DMSO+血清G1期细胞
数百分比(%)65.7879.85活细胞数百分比(%)15.2941.33注:细胞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DNA复制期)和G2期A.冻存复苏后的干细胞可以用于治疗人类某些疾病B.G1期细胞数百分比上升,导致更多干细胞直接
进入分裂期C.血清中的天然成分影响G1期,增加干细胞复苏后的活细胞数百分比D.DMSO的作用是使干细胞中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答案B有着自我更新能力及分化潜能的干细胞,与组织、器官的发育、再生和修复等密切相关,故冻存
复苏后的干细胞可用于治疗人类的某些疾病,A正确;G1期细胞数百分比上升,说明有更多干细胞处于G1期,其尚未通过S期、G2期进入分裂期,B错误;对比两组数据可知,血清中的天然成分使干细胞复苏后G1期细胞数百分比及活细胞数百分比均增加,C正确;寒冷环境下,细胞中自由水会转化为结合
水,DMSO可与水分子结合,作细胞冻存的渗透性保护剂,可推知DMSO可使干细胞中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从而帮助细胞冻存,D正确。8.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
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A.与R型菌相比,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B.S型菌的DNA能够进入R型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C.加热杀死S型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D.将S型
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与R型菌混合,可以得到S型菌答案D与R型菌相比,S型菌有毒且菌体有荚膜多糖,推测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A正确;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中,并将部分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因为加热后蛋
白质会变性而DNA热稳定性高,所以加热杀死S型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C正确;由于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NA结构和功能仍能保持,因此推测S型菌的DNA能够进入R型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DNA酶可以把S型
菌的DNA水解,因此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的产物不能将R型菌转化成S型菌,D错误。9.酗酒危害人类健康。乙醇在人体内先转化为乙醛,在乙醛脱氢酶2(ALDH2)作用下再转化为乙酸,最终转化成CO2和水。头孢类药物能抑制ALDH2的活性。ALDH2基因某
突变导致ALDH2活性下降或丧失。在高加索人群中该突变的基因频率不足5%,而东亚人群中是30%~5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相对于高加索人群,东亚人群饮酒后面临的风险更高B.患者在服用头孢类药物期间应避免摄入含酒精的药物或食物C.ALDH2基因突变人群对酒精耐受性下降,表明基因
通过蛋白质控制生物性状D.饮酒前口服ALDH2酶制剂可催化乙醛转化成乙酸,从而预防酒精中毒答案D乙醇在人体内先转化为乙醛,ALDH2可催化乙醛转化为乙酸,ALDH2基因突变会导致ALDH2活性下降或丧失,使乙醛代谢减慢,并在
体内积蓄,从而引起人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由题意可知,东亚人群中ALDH2突变基因的频率大于高加索人群,所以相较于高加索人群,东亚人群饮酒后面临的风险更高,A正确;头孢类药物能抑制ALDH2的活性,从而使乙醛的代谢过程减慢,
所以患者在服用头孢类药物期间应避免摄入含酒精的药物或食物,B正确;ALDH2是一种蛋白质类酶,由上述分析可知,ALDH2基因突变会使ALDH2活性下降或丧失,从而使人的酒精耐受性下降,这表明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类酶的活性来控制(并非是直接控制,而是间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
状,C正确;ALDH2酶制剂口服后会被消化酶水解,不能再催化乙醛转化成乙酸,D错误。10.(2023湖南,4,2分)“油菜花开陌野黄,清香扑鼻蜂蝶舞。”菜籽油是主要的食用油之一,秸秆和菜籽饼可作为肥料还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油菜花通过物理、化学信息吸引蜂蝶B.蜜蜂、蝴蝶和油菜之间
存在协同进化C.蜂蝶与油菜的种间关系属于互利共生D.秸秆和菜籽饼还田后可提高土壤物种丰富度答案C黄色的油菜花吸引蜂蝶属于物理信息,而释放的清香气味为挥发性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A正确;油菜的花色及释放的气味吸引蜂蝶的同时,也有利
于油菜的传粉受精,它们之间存在协同进化,B正确;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至少一方不能独立生活,而蜂蝶与油菜并非此关系,C错误;秸秆和菜籽饼还田后可被分解者利用,进而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分解者类
群的数量,增加物种丰富度,D正确11.缺氧是指组织氧供应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通气量(基本通气量为1)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动脉血氧分压从60
mmHg降至20mmHg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以增加组织供氧B.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过度通气可使血液中CO2含量降低C.缺氧时,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D.缺氧
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答案D观察图示,动脉血氧分压从60mmHg降至20mmHg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迅速增加,吸入的氧气增多,以增加组织供氧,A正确;高原上缺乏氧气,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动脉血氧分压会降低,肺泡通气量会快速增加,过
度通气排出CO2,使血液中CO2含量降低,B正确;缺氧时,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释放能量,C正确;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D错误。12.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在离体条件下对单个细胞或细胞团进行培养使其增殖,可获得植物细胞的某些次生代
谢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该技术可获得某些无法通过化学合成途径得到的产物B.植物细胞体积小,故不能通过该技术进行其产物的工厂化生产C.次生代谢物是植物所必需的,但含量少,应选择产量高的细胞进行培养D.
该技术主要利用促进细胞生长的培养条件提高单个细胞中次生代谢物的含量答案A某些次生代谢物合成过程很复杂,难以通过化学合成途径得到,而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可获得,A正确;可以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大规模培养植物细胞,
来大量获取次生代谢物,B错误;次生代谢物不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含量很低,C错误;该技术主要利用促进细胞增殖增加细胞数量,来提高次生代谢物的产量,D错误。13.甲状旁腺激素(PTH)和降钙素(CT)可通过调节骨细胞活动以
维持血钙稳态,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CT可促进成骨细胞活动,降低血钙B.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可引起骨质疏松C.破骨细胞活动异常增强,将引起CT分泌增加D.长时间的高血钙可导致甲状旁腺增生答案D据题图可知,CT分
泌增加可使成骨细胞活动增强、破骨细胞活动减弱,导致骨量增加、血钙减少,A正确;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分泌PTH增加,可使破骨细胞活动增强,导致骨量减少,引起骨质疏松,B正确;当破骨细胞活动异常增强使血钙过度升高时,会促进甲状腺C细胞分泌CT增加,使血钙降低,C正确;由题图可知,长时间的高血钙
会导致甲状腺C细胞增生,D错误。14.空腹血糖是糖尿病筛查常用检测指标之一,但易受运动和心理状态等因素干扰,影响筛查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空腹时健康人血糖水平保持恒定B.空腹时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不分泌激素C.运动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只消耗没有补
充D.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糖水平升高答案D在神经—体液调节的作用下,空腹时健康人的血糖水平保持相对稳定,但不是恒定不变的,A错误;空腹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也会降低,胰岛A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提升血糖,B错误;运动
时葡萄糖消耗增加,机体通过分解肝糖原形成葡萄糖、将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来维持血糖水平,C错误;人在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心跳加快、代谢增强等,此过程中肝糖原分解会使血糖升高,D正确。15.关于物质提取、分离或鉴定的高中生物学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研磨肝脏以破碎细胞用于获取含过氧化氢酶的粗提
液B.利用不同物质在酒精溶液中溶解性的差异粗提DNAC.依据吸收光谱的差异对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D.利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变化的反应来鉴定蛋白质答案C肝细胞里含过氧化氢酶,A正确;DNA不溶于酒精,但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B正确;不同色素在层析
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即依据溶解度的差异对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C错误;蛋白质含肽键,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D正确。16.病原体感染可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图示某人被病毒感染后体内T细胞和病毒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b期间辅助性T细胞
增殖并分泌细胞因子B.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C.病毒与辅助性T细胞接触为B细胞的激活提供第二个信号D.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刺激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形成答案Ca-b期间,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
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A正确;b-c期间,大量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使病原体暴露出来,进而可被抗体结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使病毒数量大量减少,B
正确;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C错误;B细胞、T细胞在病毒、细菌等抗原刺激下可分别分裂、分化产生记忆B细胞、记忆T细胞,D正确。17.日常生活中有许多
说法,下列说法有科学依据的是()A.食用含有植物生长素的水果,植物生长素会促进儿童性腺过早发育B.酸奶胀袋是乳酸菌发酵产生CO2造成的C.食用没有甜味的面食,不会引起餐后血糖升高D.接种疫苗预防相应传染病,是以减毒或无毒的病原体抗原激活特异性免疫答案D激素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调节作用,植
物生长素在人体内没有特异性受体,所以食用含有植物生长素的水果,植物生长素不会促进儿童性腺过早发育,A错误;乳酸菌是厌氧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不会使酸奶胀袋,B错误;面食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食用面食后,在人体消化道中淀粉会被消化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后可引起餐后血糖升高,C错误;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D正确。18.对某地灰松鼠群体中某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逐年观察,并统计了这些灰松鼠
的存活情况,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观察的这些灰松鼠构成一个种群B.准确统计该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数量需用标记重捕法C.据图可推测出该地的灰松鼠种内竞争逐年减弱D.对灰松鼠进行保护时应更加关注其幼体答案D种群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整体,题中
所观察的这些灰松鼠只是该地灰松鼠种群的部分个体,不是全部个体,A错误;标记重捕法是一种估算法,不能进行准确的统计,B错误;据图可推测该地灰松鼠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种内竞争逐年增强,C错误;据题图分
析,0~1岁的幼小灰松鼠存活数下降明显(曲线斜率大),所以保护时应更加关注其幼体,D正确。19.研究者检测了长期注射吗啡的小鼠和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如图。由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吗啡减缓伤口愈合B.阿片受体促进伤口愈合C.生理
条件下体内也有吗啡产生D.阿片受体与吗啡成瘾有关答案A相比于注射生理盐水的野生型鼠,注射吗啡的野生型鼠创伤面积减小得更慢,说明吗啡能减缓伤口愈合,A的结论可以得出;阿片受体缺失鼠无论注射生理盐水还是吗啡,都与注射生理
盐水的野生型鼠的创伤面积减小速度相近,说明吗啡可能通过作用于阿片受体减缓伤口愈合,但是不能证明阿片受体能促进伤口愈合,也不能证明其与吗啡成瘾有关,同样不能证明生理条件下体内有吗啡产生,B、C、D的结论不能得出。20.减数分裂Ⅰ时,若同源染色体异常联会,则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
可进入1个或2个子细胞;减数分裂Ⅱ时,若有同源染色体则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若无同源染色体则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异常联会不影响配子的存活、受精和其他染色体的行为。基因型为Aa的多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时,仅A、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异常
联会且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上述精原细胞形成的精子与基因型为Aa的卵原细胞正常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已知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不考虑其他突变,上述精子和受精卵的基因组成种类最多分别为()A.6;9B.6;12C.4;7D.5;9答案A①若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进入1个子细胞且
发生交换的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上无A、a,初级精母细胞(AAaa)经减数分裂Ⅰ得到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aa和O(不含A、a),减数分裂Ⅱ时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可得到AA、aa和O三种精子;若发生交换的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上有A、a,初级精母细胞(AaAa)经减数分裂Ⅰ得到的两个
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Aa和O,减数分裂Ⅱ时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可得到Aa和O两种精子。②若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进入2个子细胞且发生交换的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上无A、a,则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
和aa,形成的精子有A、a两种;若发生交换的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上有A、a,则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和Aa,形成的精子有A、a两种。综合分析题述精原细胞可形成AA、aa、Aa、A、a、O共6种精子
,基因型为Aa的卵原细胞正常减数分裂形成A、a两种卵细胞,故受精卵的基因组成有AAA、AAa、Aaa、aaa、AA、Aa、aa、A、a,共9种,A正确。二.非选择题(60分)21.(10分)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往往非常
复杂。如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据图回答:(1)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__________释放___________,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Ca2+通道开
放,使BC释放的谷氨酸____________(增加/减少),最终导致GC兴奋性降低。(2)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还能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___________(升高/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与BC间突触的突触
前膜为_______膜。(3)上述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功能密切相关。(4)正常情况下,不会成为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_______(多选)
。A.谷氨酸B.内源性大麻素C.甘氨酸受体D.Ca2+通道答案(1)突触小泡谷氨酸减少(2)降低丙(3)负反馈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4)CD解析(1)由题图可知,当BC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突触小泡与甲膜融合,释放谷氨酸,且Ca2+的内流可促进谷氨酸的释放。谷氨酸与乙
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GC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与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Ca2+通道开放,进而对Ca2+内流促进谷氨酸释放过程起到抑制作用,BC释放谷氨酸减少,导致GC兴奋性降低。(2)由题图可看出,GC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还可以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
从而抑制AC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降低,进而导致Ca2+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释放的甘氨酸与甲膜上相应受体结合,说明AC与BC组成的突触中丙膜为突触前膜。(3)BC兴奋时释放的谷氨酸引起GC兴奋,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通过与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Ca2+内流,进而
抑制BC释放谷氨酸;内源性大麻素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可抑制AC释放甘氨酸,进而导致甲膜上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降低,使Ca2+内流受阻,最终抑制BC释放谷氨酸,这两条途径均体现了神经调节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保证了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与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
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两种功能密切相关。(4)甘氨酸受体与Ca2+通道属于细胞膜的结构成分,而谷氨酸、内源性大麻素可由细胞释放到细胞间隙(组织液中),故A、B会成为内环境成分,而C、D不能成为内环境成分。22.(10分)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者将20个人工淡水池塘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保持环境温度,实验组始终比对照组高4℃(利用温控装置),并从附近淡水栖息地搜集水生生物投入池塘。连续多年观测发现,池塘逐渐形成主要由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组成的群落。第15年时
,池塘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单位体积水体中生物体的质量)的检测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池塘生物群落区别于湖泊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池塘生物群落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
发生了_____________演替。(2)某种水生生物被投入池塘后,其种群数量将呈____________型增长,若该生物种群密度在较长时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______________。(3)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升温导致该生态系统总生物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_______________形式存在,在池塘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_________的形式传递,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答案(1)群落的物种组成次生(2)“S”环境容纳量(K值)(3)升温可能降低了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使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减少,或者升温提高了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呼吸作用速率,使
二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减少,最终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降低(4)二氧化碳(含碳)有机物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流动,大气中的CO2能够随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解析(1)一个群落区别于另外一个群落最显著
的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池塘生物群落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主。简单的池塘生物群落保留了植物的繁殖体等,所以池塘生物群落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发生了次生演替。(2)某种水生生物被投入池塘后,由于池塘中可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其种群数量呈“
S”型增长,当该生物种群密度在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时,即达到了一定的环境条件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该种群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即K值。(3)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取决于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的差值,输入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等实现的
,而输出则是通过呼吸作用等实现的,升温导致总生物量降低的可能原因是升温降低了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使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减少,或提高了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呼吸作用速率,使二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减少,最终使该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降低。(4)在生物群落
内部生产者被消费者捕食,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部分有机物流入分解者,这些过程中碳元素都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的。由于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流动,而大气中的CO2能够随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23.(12分
)科学家发现,光能会被类囊体转化为“某种能量形式”,并用于驱动产生ATP(图Ⅰ)。为探寻这种能量形式,他们开展了后续实验。ⅠⅡ(1)制备类囊体时,提取液中应含有适宜浓度的蔗糖,以保证其结构完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避免膜蛋白被降解,提取液应保持________
___(填“低温”或“常温”)。(2)在图Ⅰ实验基础上进行图Ⅱ实验,发现该实验条件下,也能产生ATP。但该实验不能充分证明“某种能量形式”是类囊体膜内外的H+浓度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为探究自然条件下类囊体膜内外产生H+浓度差的原因,对无缓冲液的类囊体悬液进行光、暗交替处理,结果如图Ⅲ所示,悬液的pH在光照处理
时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类囊体膜内外的H+浓度差是通过光合电子传递和H+转运形成的,电子的最终来源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4)用菠菜类囊体和人工酶系统组装的人工叶绿体,能在光下生产目标多碳化合物。若要实现
黑暗条件下持续生产,需稳定提供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2分)。生产中发现即使增加光照强度,产量也不再增加,若要增产,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答案(1)保
持类囊体内外的渗透压,避免类囊体破裂低温(2)实验Ⅱ是在光照条件下对类囊体进行培养的,无法证明某种能量是来自光能还是来自膜内外H+浓度差(3)升高类囊体膜外H+被转移到类囊体膜内,造成溶液pH升高水(4)NADPH、ATP和CO2增加二氧化碳的
浓度和适当提高环境温度解析(1)制备类囊体时,提取液中需要添加适宜浓度的蔗糖,这样可保持类囊体内外的渗透压,避免类囊体破裂。低温可抑制蛋白酶的活性,避免膜蛋白被降解。(2)图Ⅱ实验中,光照条件下,将类囊体置于pH=4的提取液中培养,将平衡后的类囊体转移到pH=8的提取液中,在黑
暗条件下培养并加入ADP和Pi,可产生ATP,该实验无法排除ATP的生成所需的能量来自光能的情况,若实验全过程都在黑暗中进行才可证明ATP生成所需的能量来自膜内外H+浓度差。(3)对无缓冲液的类囊体悬液进行光、暗交替处理,悬液pH在光照时升高
,可推测是因为光照下类囊体膜外的H+被转移到类囊体膜内,使溶液pH升高。光反应中水的光解反应式为H2O1/2O2+2H++2e-,电子的最终来源物质是水。(4)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故要实现黑暗中使
人工叶绿体持续生产,需要提供光反应产生的物质NADPH和ATP,以及暗反应的原料CO2。生产中发现即使增加光照强度,产量也不再增加,说明此时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以外的因素,如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和适当提高环境温度可有效提高光合效率。24.(14分)改良水稻的
株高和产量性状是实现袁隆平先生“禾下乘凉梦”的一种可能途径。研究人员克隆了可显著增高和增产的eui基因,并开展了相关探索。步骤Ⅰ:步骤Ⅱ:(1)花药培养能缩短育种年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在步骤Ⅰ的花药培养过程中,可产生单倍体愈伤组织,将
其培养于含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可促进产生二倍体愈伤组织。Ⅰ中能用于制造人工种子的材料是__________。(2)步骤Ⅱ中,eui基因(源于真核生物)克隆于cDNA文库而不是基因组文库的原因是(写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2分);需将eui基因插入Ti质粒的_______序列中形成重组Ti质粒;除抗生素抗性基因外,表达载体还包括___________,从而使转录在需要的地方停下来;在构建重组Ti质粒时使用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_
。为筛选含重组Ti质粒的菌株,需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___。获得的农杆菌菌株经鉴定后,应侵染Ⅰ中的_____________,以获得转基因再生植株。再生植株是否含有eui基因,可用_____________方法鉴定,移栽后还需检测稻株的_______和。答案(1)花药
培养获得的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所得植株均为纯合子,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秋水仙素胚状体(2)cDNA文库是由编码蛋白质的mRNA逆转录来的基因导入受体菌群而获得的,所含基因数比基因组文库少,筛选简单易行;cDNA不含启动子和内含子,DNA序列比基因短,更易扩增和连接载体T-DNA终止子限
制酶和DNA连接酶抗生素愈伤组织DNA分子杂交株高产量解析(1)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单倍体,再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所得植株均为纯合子,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故将单倍体愈伤组织培养于含秋水仙素的培养基上,可促进
产生二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可分化形成根、芽,常用于制造人工种子。(2)cDNA文库是由编码蛋白质的mRNA逆转录来的基因导入受体菌群获得的,而基因组文库包含了本物种的全部基因,在cDNA文库中容易筛选获
得目的基因。在构建重组Ti质粒时,需使用一定的限制酶切割质粒,再使用同种限制酶或能产生相同末端的限制酶切割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之后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质粒连接成重组质粒。重组Ti质粒中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在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可以筛
选获得含重组Ti质粒的菌株。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用含eui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愈伤组织,可将eui基因导入愈伤组织,获得转基因再生植株。可采取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再生植株是否含有eui基因。25(14分).荠菜的
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形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P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F1三角形果实↓⊗F2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301株)(20株)(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
实形状的遗传遵循。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
型仍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3)荠菜果实形状的相关基因a、b分别由基因A、B突变形成,基因A、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的特点。自然选择可积累适应环境的
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导致生物进化。(4)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圆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
。实验步骤:①;②;③。结果预测:Ⅰ.如果,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Ⅱ.如果,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Ⅲ.如果,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答案(1)AABB和aabb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三角形∶卵圆形=
3∶1AAbb和aaBB(2)7/15AaBb、Aabb和aaBb(3)不定向性(或:多方向性)定向改变(4)答案一:①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②F1种子长成的植株自交,得F2种子③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
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Ⅰ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15∶1Ⅱ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27∶5Ⅲ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3∶1答案二:①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②F1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
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2种子③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Ⅰ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为3∶1Ⅱ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5∶3ⅢF2三角形与卵圆形果实植株的比例约为1∶1解析(1)根据F2的分离比15∶1
,结合经典实验中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9∶3∶3∶1)可判断出性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根据表现型及其比例可知,子代个体中只要含有一个显性基因就表现出三角形果实性状,只有完全不含有显性基因的个体才表现出卵圆形
果实性状;根据F2代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故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F1测交后得到的子代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表现型分别为三角形果实、三角形果实、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比例为三角形果实∶卵圆形
果实=3∶1;要保证F1的基因型是AaBb,亲本的基因型可以是AAbb和aaBB。(2)不管自交多少代,子代的表现型始终是三角形果实,说明其基因型中不同时含有a、b或不含有a和b,故其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自交后发生了性状分离,
说明基因型中同时含有a和b。(4)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要通过杂交和自交,根据子代果实的形状和分离比判断出种子的基因型,三种种子得到的植株先与卵圆形果实个体杂交,得到的子代只有三角形果实一种表现型,对杂交得到的子代个体再进行自交处理,根据子代的分离比,可
判断出其基因型;杂交和自交处理时,不同种子要单独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