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西省大同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32)页,681.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ea52f5183e8cbc2e09130fc9dd1630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大同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合考试(市直)生物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B.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和胆固醇等C.蛋白质中的N都存
在于肽键中,核酸中的N只存在于碱基中D.某些核酸可为化学反应提供所需的活化能【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质中能转运氨基酸的物质是tRNA。2、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3、细胞中的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4、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
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详解】A.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A错误;B.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包括脂质和蛋白质,脂质中含有磷脂和胆固醇等,B正确;C.蛋白质中的N还可存在R基和游离的氨
基中,C错误;D.核酸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B。2.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有关疟原虫和幽门螺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都含细胞壁,但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同B.两者都含有与细
胞呼吸有关的酶,都可以产生ATPC.两者都遵守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两者的遗传物质均主要是DNA,但存在部位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疟原虫是单细胞动物,属于真核生物。幽门螺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
真核生物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只有一种核糖体细胞器。只要具备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据此答题。【详解】A.疟原虫是动物,没有细胞壁,A错误;B.疟原虫和幽门螺杆菌都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能进行细胞呼吸作用,都含有细
胞呼吸有关的酶,且都可通过细胞呼吸产生ATP,B正确;C.幽门螺杆菌没有细胞核,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两者的遗传物质均是DNA,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识记和理
解真核生物中动物没有细胞壁以及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和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均是DNA等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解释叶绿体和线粒体起源的内共生学说认为“蓝藻被真核细胞吞噬后经过共生变成叶绿体,好氧细菌被真菌吞噬后经过共生变成线粒体”。下列
有关这两种细胞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均可产生ATP和[H]B.均具双层膜,就内膜成分而言,线粒体与细菌细胞膜相似,叶绿体与蓝藻细胞膜相似C.均与能量转换有关D.均为半自主细胞器,但其中都不含核糖体,没有蛋白质
的合成【答案】D【解析】【分析】叶绿体和线粒体是具有双膜结构的细胞器,内含少量DNA、RNA和核糖体,是能进行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据此答题。【详解】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反应过程有ATP和[H]的生成,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一
和第二阶段都有ATP和[H]的生成,A正确;B.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具有双层膜,由内共生起源假说可知,关于内膜成分,线粒体与细菌细胞膜相似,叶绿体与蓝藻细胞膜相似,B正确;C.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细胞中都与能量转换有关,C正确;D.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含有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
考查的是线粒体和线粒体两种细胞器的知识,识记和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
变,丙的浓度变大。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C.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子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
的移动引起的D.当甲、乙、丙的浓度不再变化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将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
变,丙的浓度变大。说明甲溶液吸水,即甲浓度>细胞液浓度,乙的浓度不变说明乙浓度=细胞液浓度,丙的浓度变大,丙溶液失水,则丙浓度<细胞液浓度。【详解】A.根据试题分析,生理状态相同的叶片的细胞液浓度是相同的,甲浓度>细胞液浓度,乙浓度=细胞液浓度,丙
浓度<细胞液浓度,则实验前甲的浓度>乙的浓度>丙的浓度,A错误;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水分进出平衡,细胞内细胞液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B错误;C.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渗透作用引起的,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C正确;D.甲、乙、丙的浓度不再变化时,依然有水分子进出细胞,水分子进出细胞达到
平衡状态,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是对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5.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体的运输障碍。如图为核孔复合
体的模式图,其选择性的运输机制与中央运输蛋白有关。下列有关核膜和核孔的说法正确的是A.核膜由双层磷脂分子组成,具选择性B.人成熟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少,影响核质间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因而代谢慢C.mRNA在细胞核内合成后,通过核孔运出细胞核不需要消耗能量D.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
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体的基因发生突变【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核孔是R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通过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详解】A.核
膜为双层膜,包含四层磷脂分子,A错误;B.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核孔,B错误;C.核孔是大分子进出的通道,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最根本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的,D正确。故选D
。6.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蔗糖溶液为底物B.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淀粉酶分别催化底物淀粉、蔗糖,用碘液检测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D.鉴定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A
液与B液要均匀混合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答案】C【解析】【分析】淀粉酶催化的底物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也会发生水解反应;酶的高效性是相对于无机催化剂而言的;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用碘液进行检测时,实验结果
均相同。【详解】A.淀粉酶不能分解蔗糖,故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能选择蔗糖溶液为底物,再有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宜选用淀粉水解,因为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也会发生水解反应,A错误;B.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
究酶的专一性时,不宜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因为用碘液进行检测时,实验结果均相同,不能说明蔗糖是否被水解,B错误;C.酶的高效性是相对于无机催化剂而言的,所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时,可选无机催化剂作对照,C正确;D.鉴定蛋白质时,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再加双缩脲试剂B液4滴,D错
误。故选C。7.科学家发现某些蚜虫能合成类胡萝卜素,其体内的类胡萝卜素不仅能吸收光能,传递给负责能量生产的组织细胞,而且还决定蚜虫的体色。阳光下蚜虫的ATP生成量将会增加,黑暗时蚜虫的ATP含量会下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情况下蚜虫在黑暗
中合成ATP时会伴随着02的消耗B.蚜虫合成ATP时所需能量仅仅来自呼吸作用C.蚜虫做同一强度的运动时,阳光下和黑暗中的ATP消耗量不一样D.蚜虫ATP含量在阳光下比黑暗时多,说明其体内的ATP含量不稳定【答案】A【解析】【详解】黑暗中蚜虫合成
ATP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伴随着氧气的消耗,A正确;蚜虫合成ATP时需要的能量不仅来自光能,还来自呼吸作用释放的化学能,B错误;蚜虫做同一强度的运动时,消耗的ATP只来自于呼吸作用,故在阳光下和黑暗中的ATP消耗量相同,C错误;蚜虫ATP含量在阳光下比黑暗时多,但消耗也增加,
处于动态平衡中,故体内的ATP含量处于稳定状态,D错误。【点睛】易错点分析:植物体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动物细胞合成ATP的过程是呼吸作用,由题意可知,蚜虫中含有类胡萝卜素能吸收、传递光能产生ATP,因此蚜虫细胞ATP中的能
量来源是光能和化学能。8.阳光穿过森林中的空隙形成“光斑”,图表示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一片叶子在“光斑”照射前后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CO2和释放O2的有关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实线代表二氧化碳吸收速率B.“光斑”照射开始时,二氧化碳吸收速率慢于氧气释放速率C.“光斑”移开后,虚线立即下
降,一段时间后,实线才开始下降,这是因为“光斑”照射产生的ATP和[H]还可以继续还原C3D.B点以后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①光反应阶段:
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水的光解:2H2O4[H]+O2b.ATP的生成:ADP+Pi+光能ATP。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CO2的固定:CO2+C52C3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CH2O)+C5【详解】A、当“光斑”开始
照射叶片时,光照强度突然增高,光反应首先增强,因此突然升高的应当是氧气释放速率,当光反应增强后,促进暗反应的增强,所以二氧化碳吸收速率稍慢,故虚线为氧气释放速率,实线为二氧化碳吸收速率,A正确;B、当“光斑”开
始照射叶片时,光照强度突然增高,光反应首先增强,因此突然升高的应当是氧气释放速率,当光反应增强后,促进暗反应的增强,所以二氧化碳吸收速率稍慢,B正确;C、光斑移开后,氧气释放速率马上下降,二氧化碳吸收速率过一段时间才开始下降,
因为光反应产生的ATP与[H]还可以继续进行C3的还原,C正确;D、B点后,实线和虚线重合,依然有氧气释放,因此还可以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故选D。9.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
重组最可能发生在CD段B.只有AB段和EG段细胞内可能含有2个染色体组C.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时期在EF段D.此图中既有卵原细胞的有丝分裂也有减数分裂【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是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在细胞分裂过成中的变化曲线,虚线之前A
F段为有丝分裂,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加倍。虚线之后FI段表示减数分裂,其中FG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HI段表示减数二次分裂。【详解】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所以最可能发生在F
G段,A错误;B.除AB段和EG段细胞内可能含有2个染色体组外,HI段中处于减数二次分裂后期时,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加倍,也含有2个染色体组,B错误;C.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时期在CD段,此时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加倍,染色体数目
是体细胞的两倍,C错误;D.此图中既有卵原细胞的有丝分裂(AF段)也有减数分裂(FI段),D正确。故选D。10.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的个体发育与细胞分化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实现与细胞分化
无关B.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多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C.细胞凋亡不受基因的控制,与细胞凋亡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是溶酶体D.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遗传物质一定发生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1、细
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
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全能性的实现伴随细胞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过程,因而与细胞分裂和细
胞分化有关,A错误;B.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B错误;C.细胞凋亡受相关基因的控制,与细胞凋亡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是溶酶体,C错误;D.癌变是基因突变形成,遗传物质一定发生了改变,D正确。
故选D。11.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属于其研究过程中“演绎”的是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C.若
F1进行测交,则分离比为1:1D.测交结果:30株高茎,34株矮茎【答案】C【解析】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这属于假说内容,A错误;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假说内容,B错误;F1测交预期结果,高茎与矮茎分离比为1:1,这属于“演绎”
,C正确;测交结果,30株高茎,34株矮茎,这是实验验证,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解题关键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采用的方法及步骤,掌握假说—演绎法的内容。12.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色,等位基因B
、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A.①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B.③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C.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
点,各2个D.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答案】C【解析】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每一极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基因,因此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A错误;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期,根据精细胞的基因组成可知,此时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A)、蓝(B)、绿色(b)荧光点,各1个,B错误;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中的基因数目加倍,因此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C正确;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异常
,D错误.故选C.1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部分DNA片段进入R型菌内并整合到R型菌的DNA分子上,使这种R型菌转化为能合成荚膜多糖的S型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进入R型菌的DNA片段上,可以有多个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B.R型菌转化成S型菌后的DNA中,嘌呤碱基总比
例会改变C.整合到R型菌内的DNA分子片段,表达产物都是荚膜多糖D.S型菌转录的mRNA上可有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一条多肽链【答案】A【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
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即一个DNA分子中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都具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因此进入R型菌的DNA片段上,可有多个RNA聚合酶结合位点,A正确;B、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DNA都是双链结构,其中碱
基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的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不会改变,依然是占50%,B错误;C、整合到R型菌内的DNA分子片段,其表达产物不都是荚膜多糖,C错误;D、S型菌转录的mRNA上可有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多条多肽链,D错误。故选A。14.某同学研究了一个涉及甲、乙
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如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甲、乙两种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Ⅰ-1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卵细胞D.Ⅱ-5不可能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答案】D【解析】【详解】分析图形,由Ⅰ-3和Ⅰ-4正常但Ⅱ-8为女性患者,可知乙病是常染色
体隐性遗传病;则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甲、乙两种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B正确;Ⅱ-6为患两种病的男性,设甲病由b基因控制,乙病由a基因控制,则Ⅰ-1的基因型为AaXBXb,根据自由组合定律,Ⅰ-1能产生AX
B、AXb、aXB、aXb四种卵细胞,C正确;上述分析可知,Ⅰ-2的基因型为AaXbY,则Ⅱ-5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Ⅱ-5一定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D错误。15.假如某植物茎卷须的长短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单杂合植株的茎卷须中等长度,
双杂合植株的茎卷须最长,其他纯合植株的茎卷须最短;花粉是否可育受一对等位基因C—c控制,含有C基因的花粉可育,含有c基因的花粉败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茎卷须最长的植株自交,子代中茎卷须中等长度的个体占3/4B.茎卷
须最长的植株与一茎卷须最短的植株杂交,子代中茎卷须最长的个体占1/4C.基因型为Cc的个体连续自交2次,子代中CC个体占1/4D.如果三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该植物种群内对应基因型共有27种【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某植物茎卷须的长短受两对独立
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单杂合的茎卷须中等长度,双杂合植物的茎卷须最长,其他纯合植物的茎卷须最短”可知,茎卷须中等长度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茎卷须最长的基因型为AaBb;茎卷须最短的基因型为AAB
B、AAbb、aaBB、aabb.根据题干中“花粉是否可育受一对等位基因C-c的控制,含有C的花粉可育、含c的花粉不可育”可知,父本只能产生含有C的花粉.【详解】茎卷须最长的基因型为AaBb,其自交后代
中中等长度的个体(AaBB、Aabb、AABb、aaBb)占总数的1/2×1/4+1/2×1/4+1/2×1/4+1/2×1/4=1/2,A错误;茎卷须最长的(AaBb)与最短的(AABB、AAbb、aaBB、aab
b)杂交,子代中茎卷须最长的(AaBb)个体占1/2×1/2=1/4,B正确;基因型为Cc的个体自交1次,由于父本只能产生含有C的花粉,子一代中CC个体占1/2,Cc个体占1/2,子一代自交,由于父本只能产生含有C的花粉,子二代
中CC占1/2×1+1/2×1/2=3/4,C错误;如果三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逐对分析可知,茎卷须的长短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型有3×3=9种;花粉是否可育受一对等位基因C-c的控制,含有C的花粉可育、含c的花粉不可育,基因型只有CC和Cc两种.因此该
植物种群内对应的基因型有9×2=18种,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有关知识及概率计算,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以致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基因的自
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因此在解答本题时,首先利用分离定律对两对基因逐对考虑,然后再利用乘法法则进行组合.16.下图为某哺乳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中部分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甲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交换B.乙
细胞包含了4对同源染色体和2个染色体组C.丙图①②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未发生重组D.丁细胞形成的配子基因型为AXb或aXb【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甲细胞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
中,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乙细胞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进行均等分裂,说明该哺乳动物为雄性;丁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详解】A、甲细胞中只有一条染色体
上有A、a基因,另外一条同源染色体相应基因为aa,且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因此其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不可能是染色体片段的交换,A错误;B、乙细胞包含了4对同源染色体,有4个染色体组,B错误;C、据图丙可知,①②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但由甲图可知,若发生交换的均是含a的染色单体,则①②
染色体上的基因未发生重组,C正确;D、据分析可知,该个体为雄性,且丁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因此配子中一定会含有Y,D错误。故选C。17.某单子叶植物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易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
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选择①和③为亲本进行杂交,可通过观察F1的花粉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B.任意选择上述亲本中的两个进行杂交,都可通
过观察F1的花粉粒形状来验证分离定律C.选择①和④为亲本进行杂交,将杂交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蓝色花粉粒∶棕色花粉粒=1∶1D.选择①和②为亲本进行杂交,可通过观察F2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
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
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根据题意,①是非糯性抗病圆粒②是非糯性染病圆粒③是非糯性染病长粒④是糯性染病圆粒。【详解】A、自由组合定律在子代表现型中体现,不
能在配子中体现,错误;B、由于染病与抗病基因的表现型不在配子中表现,所以不能用花粉来观察这一基因的分离现象,错误;C、选择①和④进行杂交时,因为都是纯合子,所以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Ttdd,而其花粉经减数分裂得到,所以其中带有a、A基因的花粉数相等,所以蓝色
花粉粒:棕色花粉粒=1:1,正确;D、①和②进行杂交,子一代为AATtdd,是非糯性抗病长粒,由于只有抗病基因和染病基因杂合,所以只能观察到这一基因的分离现象,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
实质,能选择合适的组合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再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18.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
患病率高于女性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可能不等于女性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D.由于X、Y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图示分析可知: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
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女患病率不一定相等;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均为男性,即伴Y遗传。【详解】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X染色
体隐性遗传病,该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A正确;B.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性女性患病率通常相同,但是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如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
个体均为女性;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B正确;C.Ⅲ片段是男性特有的区域,其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C正确;D.X、Y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D错误。【点睛】本题结合性染色体图,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
伴X染色体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和X、Y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特别是X、Y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要求学生理解相关遗传病的发病情况,最好能举例说明,作出准确判断。19.如图代表人体胰岛细胞中发
生的某一过程(AA代表氨基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能给该过程提供直接遗传信息的是DNAB.该过程合成的产物一定是酶或激素C.有多少个密码子,就有多少个反密码子与之对应D.该过程有水产生【答案】D【解析】图示为翻译过程,而翻译的直接模板是mRNA,因此能给该过程直接提供遗传
信息的是mRNA,而不是DNA,A项错误;该过程合成的是多肽,经过加工成为蛋白质,而蛋白质不一定都是酶或激素,B项错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没有与之对应的反密码子,C项错误;图示表示翻译过程,该过程中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因此有水产生,D项正
确。20.关于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并加速了生物进化B.共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长期自然选择和共同进化的结果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群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C【解析】【分析】不
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经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详解】A、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并加速了生物进化,A错误;B、共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错误;C、长期自然选择和共同进化的结果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正确;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故选
C。21.如图为人体内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图解,其中a、b、c、d表示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过程需要用到某种蛋白质的催化功能,c过程需要用到某种核酸的运输功能B.据图推测,b过程为RNA的加工过程,剪切掉了部分脱氧核苷酸C.基因1的某次表达过程中可同时进
行a过程和c过程,从而提高多肽的合成效率D.d过程形成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同时作用于甲状腺和垂体【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表达过程,由图可知,包括转录、RNA的剪切修饰、翻译过程。【详解】a过程为转录,c过程为翻译,
在转录过程中需要用到RNA聚合酶的催化功能,在翻译过程中需要tRNA运转氨基酸,A正确;RNA1比RNA2长,推测b过程进行了mRNA的剪切修饰,即剪掉了一部分核糖核苷酸序列,B错误;由基因1的表达产物及b过程知基因1为细胞核基因,其表达过程
为先在细胞核发生转录,然后在细胞质基质的核糖体完成翻译过程,C错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为垂体,且只能作用于垂体,D错误;综上所述,选A正确。【点睛】本题解答过程中的难点:需准确提取图示信息,
再结合教材中有关基因表达的知识进行分析,找出与教材中基因表达过程差别之处,然后推断得出b为RNA的剪切过程。22.下列对该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下丘脑,a为寒冷刺激,b、c分别代表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产生冷觉B.甲为农田害虫,a为喷施农药,b
、c分别代表产生抗药基因,种群数量减少C.甲为生态系统,a为滥砍滥伐,b、c分别代表抵抗力稳定性减小,恢复力稳定性增强D.甲为同化量,a为太阳能,b、c分别代表呼吸作用热能散失,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答案】C【解析】【详解】A.如果甲是下丘脑,在寒冷刺激下,下丘脑可以产生促甲状腺
激素释放激素,但产生冷觉是大脑皮层,故A错误。B.甲为农田害虫,在喷施农药后,b可以表示种群数量减少,但抗药基因产生是原本就存在的,故B错误。C.如果对生态系统进行滥砍滥伐,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减小,恢复力稳定性会增强,故C正确。
D.甲是同化量,a是太阳能,说明甲是生产者,生产者同化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一部分是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故D错误。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23.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Art)能治疗疟
疾与另外两名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研究机构开展了青蒿素和地塞米松(Dex)抑制T细胞增殖的研究,相关数据整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不同浓度的青蒿素对T细胞
的增殖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B.青蒿素除用于治疗疟疾外,还可以用于治疗艾滋病C.达到200μmo·L-1时,Art的免疫抑制效果强于DexD.与低剂量处理比,25~200μmol·L-1的Art和Dex的抑制率差异显著【答案】B【解析】【分析】1、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
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2、分析曲线图:不同浓度的青蒿素对T细胞的增殖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与低剂量处理比,25-200umo
l/L的Art和Dex的抑制率差异显著。【详解】A.由图可知,不同浓度的青蒿素对T细胞的增殖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A正确;B.青蒿素对T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其不能用于治疗艾滋病,B错误;C.由图可知,达到200umol/L时,Art的免疫抑制效
果强于Dex,C正确;D.由图可知,与低剂量处理比,25-200umol/L的Art和Dex的抑制率差异显著,D正确。故选B。24.寒冬时节某健康人在28℃的空调室内补充足量米饭和饮用水后休息10min即进入零下5℃的环境中工作。如图表示该人体内生理指标的相对变化趋势,下列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可表示血糖含量变化,P点时胰岛素含量较Q点增加B.曲线可表示人体体温变化,P点时毛细血管中血流量较Q点增加C.曲线可表示血浆渗透压变化,P点时抗利尿激素含量较Q点减少D.曲线可表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P点时骨骼肌产热量小于Q点【答案】A【解析】【详解
】A.饭后血糖含量升高,P点时胰岛素含量较Q点增加,A正确;B.人体体温在寒冷环境中通过调节变化不大,P点时毛细血管中血流量较Q点减少,B错误;C.饮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P点时抗利尿激素含量较Q点减少,C错误;D.进入寒冷环境中甲
状腺激素含量将增加,P点时骨骼肌产热量多于Q点,D错误。故选A。25.如下图所示,人在饥饿状态下体内血糖调节的两条途径,图中A、B、C、D代表具体的结构。A表示胰岛内的细胞通过分泌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引起靶细
胞代谢活动的改变,从而导致血糖含量升高,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血糖含量降低刺激B导致其膜电位改变,由B到C的信号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B.由B到A过程中,信号的传递是双向的,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两种形式C.A表示胰岛A细胞,释放的物质被靶细
胞识别引起靶细胞内相应代谢活动加强D.A释放的物质是胰高血糖素,若发生效应后不能被降解将导致血糖持续升高【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A表示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是能够升高血糖含量的激素,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因素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条途径。直接途径为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可直接促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间接途径为: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一区域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详解】A.血糖浓度降低刺激血糖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A正确;B.由B到A过程中,信号
沿着反射弧单向传递,B错误;C.A代表的是胰岛A细胞,释放的物质为胰高血糖素,被靶细胞识别引起靶细胞内相应代谢活动增强,C正确;D.胰高血糖素发挥作用后若不分解,则会使血糖浓度持续升高,D正确。故选B。26.我国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球表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搭载
嫦娥四号上月球的“罐子”中有土壤、空气、水和透明设备等,搭载着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果蝇和酵母菌六种生物。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这个“罐子”能形成一个简单、微型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罐子”中的的六种生物分属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罐子”生态系统的
结构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C.“罐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D.“罐子”登月为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础和经验【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详解】A、棉
花、油菜、土豆、拟南芥属于生产者,果蝇属于消费者,酵母菌属于分解者,A正确;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B错误;C、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罐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C正确;D、月球生物科普实验
,为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础和经验,D正确。故选B。27.B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会发生两次选择:在骨髓中分化时经历第一次选择,凡是不能识别自身抗原的B淋巴细胞会凋亡,保留下来的B淋巴细胞一般不会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在
外周免疫系统中,B淋巴细胞识别特异性外来抗原后发生第二次选择。凡是能表达高亲和力抗原识别受体的保留下来,其余的几天后死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B淋巴细胞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成分发生了变化B.B淋巴细胞经
过第二次选择后保留下来的是浆细胞C.自身组织如果因为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其抗原性改变,则可能罹患自身免疫病D.B淋巴细胞的凋亡是受环境影响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淋巴细胞分化前后识别的物质不同,所以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不同,A正确;B淋巴细胞经过第二
次选择后保留下来的是B细胞,然后增殖分化得到浆细胞,B错误;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发起攻击,C正确;细胞的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受环境影响,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
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8.肾上腺素既可由肾上腺分泌,也可由支配肾脏的肾交感神经分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反射弧的结构中,肾交感神经属于传入神经B.肾上腺素既可参与体液调节,也可参与神经调节C.由肾上腺分
泌的肾上腺素需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D.由肾交感神经分泌的肾上腺素作用范围比较局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反射弧的结构中,肾交感神经支配肾脏的活动,属于传出神经,A叙述错误。由题意知,肾上腺素即可做为激素,参与体液调节,也可做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调节,B叙
述正确。参与体液调节的激素等信息分子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C叙述正确。由肾交感神经分泌的肾上腺素属于神经递质,参与神经调节,其作用范围比较局限,D叙述正确。考点: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29.如图是同一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随时间变化
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t2→t4,甲种群的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B.t1→t4,乙种群的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C.t2和t4时刻,甲、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D.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有甲与乙是捕食关系【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曲线表示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随时间的变化,当出生率/死亡率>
1时,种群数量增加;当出生率/死亡率=1时,种群数量不变;当出生率/死亡率<1时,种群数量减少,据此分析。【详解】A.t2→t4时段内,甲种群出生率/死亡率先大于1后减少到小于1,故种群密度先上升后减少,A正确;B.在t1~t4时段内,乙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大于1,
说明乙种群的数量在不断增加,B错误;C.在t2~t4时段内,由于无法确定甲乙两种群的具体数量,所以无法比较甲乙两种群的种群密度大小,C错误;D.图中信息不能确定甲乙两种群的关系,D错误。30.在分析某野生生物种群年龄结构时,将种群分为生殖前期(甲)
、生殖期(乙)及生殖后期(丙)三个年龄层,统计各年龄层成员数量所占比例。当年龄结构处于下列哪项时,预示该种群需要加强保护A.甲>乙>丙B.丙>乙>甲C.乙>甲>丙D.甲=乙=丙【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
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分为三种类型:①增长型:年龄锥体呈典型的金字塔型,基部宽阔而顶部狭窄,表示种群中有大量的幼体,而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②稳定型:年龄锥体大致呈钟型,说明种群中幼年个体和老年个体量大致相等,
其出生率和死亡率也大致平衡,种群数量稳定。③衰老型:年龄锥体呈壶型,基部比较狭窄而顶部较宽,表示种群中幼体所占比例很小,而老年个体的比例较大,种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是一种数量趋于下降的种群。【详解】当甲>乙>丙时,幼年个体较多,种群为增长型,该种群不需要加强保
护,A错误;当丙>乙>甲时,老龄个体较多,种群为衰退型,该种群需要加强保护,B正确;当乙>甲>丙时,成年个体较多,种群为增长型,该种群不需要加强保护,C错误;当甲=乙=丙时,各年龄个体数量相对,种群为稳定型,该种群不需要加强保护,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
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以及各年龄结构类型的特点和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再根据题意作答。二、非选择题(一)必考题:31.研究发现,植物的Rubisco酶在CO2浓度较高时能催化C5与CO2反应生成C3(磷酸丙糖,题图中用“TP”表示);而在O2浓度较高时却催化C5与O2反应,反应产物经一
系列变化后到线粒体中氧化分解成CO2,这种植物在光下吸收O2产生CO2的现象称为光呼吸。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与光呼吸相区别,研究人员常把有氧呼吸称为“暗呼吸”。暗呼吸发生在___________中。(2)如图为叶肉细胞中部分代谢途径示意图
。淀粉是暂时存储的光合产物,其合成场所应该在叶绿体的_________中。由图可知,淀粉运出叶绿体时应先水解成磷酸丙糖或_________,后者通过叶绿体膜上的载体运送到细胞质中,合成由_________糖构
成的蔗糖,再运出细胞。TP载体只能运输磷酸丙糖而不能运输其他需跨膜运输的物质,其原因是_________。(3)Rubisco酶是一种可溶性蛋白质,热稳定性较好。若用某种化学试剂降解这种可溶性蛋白质,则叶绿体中的[H]
含量会_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4)如图表示测定某一植物每1cm2叶片的重量(mg)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的操作流程及结果。据此分析该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_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Y+2x)mg·cm-2·h-1。【答案】(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2).基质(3).葡萄糖(4).葡萄糖和果(果糖和葡萄)(5).载体具有特异性(或专一性)(6).增加(7).大于【解析】【分析】图1所示的生理过程为卡尔文循环,该循环的关键步
骤是三碳酸的还原,即CO2的还原、每个三碳酸分子接受来自NADPH的氢和来自ATP的磷酸基团,形成三碳糖,NADPH含有高能量并是强还原剂,因此在该循环中的作用为供氢(作还原剂)和供能。图2中:X表示呼吸作用速率,(M+Y)-(M-X
)=Y+X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2X+Y表示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真正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据此分析作答。【详解】(1)有氧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2)淀粉是暂时存储的光合产物,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
段产生,暗反应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由图可知,淀粉运出叶绿体时应先水解成磷酸丙糖或葡萄糖,葡萄糖通过叶绿体膜上的载体运送到细胞质中,合成蔗糖。蔗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组成的。TP载体只能运输磷酸丙糖而
不能运输其他需跨膜运输的物质,其原因是载体具有特异性(或专一)。(3)Rubisco酶被降解后,导致三碳化合物的合成减少,[H]的消耗减少而增加。(4)图中叶片净光合速率为(M+Y)-(M-X)=Y+X,叶片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Y+X+X=Y+
2X。而有的植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该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大于Y+2X。【点睛】熟记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场所,正确识图,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细胞的物质变化,理解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之间的关
系,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32.若某昆虫体色(黄色、褐色、黑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B/b、D/d)决定,如图为基因控制相关物质合成的途径,a基因、b基因、d基因没有相应的作用。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昆虫作为亲本(
其中之一基因型为aabbdd)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由题可知,基因A对基因B的表达有____________作用(填“促进”或“抑制”)。(2)为了验证
控制体色的三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与双亲中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杂交,若子一代的性状及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体色的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F2中黄色昆虫有_________种基因型。若让F2褐色个体自由交配,则子代性状及分离比为___________。【答案】(1).抑制(2).F1(3).aabbdd(4).黄色:褐色:黑色=6:1:1(5).
21(6).褐色:黄色=8:1【解析】【分析】由题意知,子二代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黑色个体的比例是9/64,可以写成1/4╳3/4╳3/4,子一代黄色的基因型是AaBbDd。【详解】(1)由题意知,子二代中毛色表现
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黑色个体的比例是9/64,可以写成1/4╳3/4╳3/4,又由代谢途径可知,黑色物质的形成必须含有B、D基因,因此黑色个体的基因型是aaB_D_,子一代黄色的基因型是AaBbDd,亲本黄色的基因型是AAB
BDD、aabbdd,三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A与B基因之间的关系是A抑制B基因表达。(2)由分析可知,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Dd,若要验证3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常用测交实验,可以选用F1个体与双亲中基因型为aabbdd个体进行测交实验,若3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
合定律,子一代产生比例相等的8种类型的配子,ABD:ABd:AbD:Abd:aBD:aBd:abD:abd=1:1:1:1:1:1:1: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
aBbDd:aaBbdd:aabbDd:aabbdd=1:1:1:1:1:1:1:1,其中A_____、aabbD_、aabbdd表现为黄色,aaBbDd为黑色,aaBbdd为褐色,黄色:褐色:黑色=6:1:1。(3)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Dd,表现为黄色的是A___
__、aabb__,共有2×3×3+1×1×3=21种;子二代褐色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dd:aaBbdd=1:2,让其自由交配,相当于让BB:Bb=1:2的个体自由交配,bb=2/3╳2/3╳1/4=
1/9,B-=8/9,因此褐色个体自由交配后代aaB-dd:aabbdd=8:1,分别表现为褐色、黄色。【点睛】识记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以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结合题干情境准确作答。33.某弃耕农田
多年后形成灌木丛,下图表示灌木丛某阶段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下表为该灌木丛第一、二、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单位为百万千焦),“?”表示能量暂时不详,但可以计算出来。营养级同化量未利用量分解者分解量呼吸量一2.
48×10112.0×10111.69×10102.8×1010二3.1×1094.6×1086.6×1081.53×109三?8.0×1074.0×1072.3×108(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和________。(2)图中虚线表示__
_________,N点时出生率_____________(选填“>”、“<”或“=”)死亡率。(3)第二、三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点)。(4)在灌木丛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
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5)该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的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农田内很少有一年生草
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成分(2).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3).环境容纳量(K值)(4).=(5).14.5%(6).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7).次生(8).一年生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解析】【详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
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成分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2)甲图中虚线表示环境容纳量(K值),N点时种群数量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出生率等于死亡率。(3)能量在二、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3.1×109-(4.6×108+6.
6×108+1.53×109)]÷3.1×109=14.5%。(4)该灌木丛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生物
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5)该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的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农田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一年生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
能34.植物的根是合成激素的主要器官之一,又是植株生长发育的基础。请回答相关问题:(1)当研究水稻幼苗的向光生长时,发现根具有背光生长的现象,经研究该现象也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现已测得图一中A、B、C、D四处生长素浓度,请在图二坐标曲线上标出A、B、C、D对应的位点__________
_____。根的背光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2)将水稻幼苗培养在适宜浓度的完全培养液中,进行黑暗及强光、弱光的两种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的处理,分别测得图三所示生长素的分布情况,一定范围内,水稻根弯曲的角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
,如果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191.2mg/L时,弯曲角度应__________(大于或小于或等于)17.5°,其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光照加快了_____________。【答案】(1).(2).两重性(3).增大(4).大于(5).向光侧生长素的分解【解析】【详解】(1)由
于光照的作用使茎部A侧生长素浓度小于B侧,B侧生长较快从而导致茎向光弯曲,说明较高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茎的生长;在根部,光照使D侧生长素浓度小于C侧,D侧生长较快从而导致根背光弯曲,说明较高浓度的生长素能抑制根的生长,这也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如图:(2)据图分析,一
定范围内,水稻根弯曲的角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则如果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191.2mg/L时,弯曲角度应大于17.5°,其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光照加快了向光侧生长素的分解。【定位】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二)选考
题:【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35.大肠杆菌是寄生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的细菌,其代谢产物能与染料伊红美蓝反应,使菌落呈黑色。下面是其培养基配方:成分蛋白胨乳糖磷酸二氢钾琼脂蒸馏水2%的伊红水溶液0.5%的美蓝水溶液含量10g10g2
g20~30g1000mL20mL13mL回答下列问题:(1)该培养基中,蛋白胨为大肠杆菌提供的主要营养有______________和维生素。(2)在接种大肠杆菌前,需先将灭菌后的空白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菌落生
成,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检测严重污染水体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将水样适当稀释后,取样涂布在上述平板培养基中,应选择颜色为________的菌落进行计数。该方法是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来推测样品中的活菌数,其原理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1mL水样稀释10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
活菌数为____________。(5)除利用特定培养基选择鉴定某种细菌外,还可以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细菌进行初步的鉴定和分类。【答案】(1).碳源、氮源(2)
.检测培养基制备是否合格(或灭菌是否彻底)(3).黑色(4).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5).3.8×108(6).菌落的形状、大小等菌落特征【解析】【分析】蛋白胨来源于动物原料,含有维生素、糖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为了检测培养基
平板灭菌是否合格,在接种培养物前,可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能与培养基中的染料伊红美蓝反应,使菌落呈黑色。计数的关键是经梯度稀释后的稀释倍数要合适,计数时通常选择
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这些菌落特征包括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方面。【详解】(1)蛋白胨含有维生素、糖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可为大肠杆菌提供碳源、氮源和维生素。(2)为了
检测培养基制备是否合格(或灭菌是否彻底),在接种大肠杆菌前,需先将灭菌后的空白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菌落生成。(3)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能与培养基中的染料伊红美蓝反应,使菌落呈黑色。因此,为检测严重污染水体中大肠
杆菌的数量,将水样适当稀释后,取样涂布在上述平板培养基中,应选择颜色为黑色的菌落进行计数。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因此可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来推测样品中的活菌数。(4
)将1mL水样稀释10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39+38+37)÷3]÷0.1×1000×1000=3.8×108个。(5)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因此可
以依据菌落的形状、大小等菌落特征对细菌进行初步的鉴定和分类。【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清培养基的营养、菌落的含义、微生物的培养与计数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对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6.研究发现,从锥形蜗牛体内
提取出的锥形蜗牛毒蛋白(Con-InsGI)能加速受体细胞信号转换,比人类胰岛素更加快速的发挥作用,因此制造这类“速效胰岛素”以及利用转基因技术实现批量生产为Ⅰ型号糖尿病治疗的新思路。(1)利用基因工程制造速效胰岛素过程中,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一般包括目的基因、启动
子、______、标记基因和复制原点,标记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获得目的基因,可以通过提取分析毒蛋白中的_________序列推知毒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再用DNA
合成仪直接合成。基因工程中需要DNA连接酶,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分为两类,其中“缝合”双链DNA片段平末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人工合成的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体内,一般先用_______处理大肠杆菌使之成为_________细胞,再将重组表达
载体DNA分子溶于_________中与该类细胞混合,在一定温度下促进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4)经过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获得Con-InsGI毒蛋白活性未能达到期待的“速效胰岛素”的生物活性,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终止子(2).鉴别和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3).氨基酸(4).T4DNA连接酶(5).Ca2+(6).感受态(7).缓冲液(8)
.大肠杆菌中基因表达获得的蛋白质未加工【解析】【分析】1、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以及标记基因等;2、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
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3、原核生物体内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通过转基因工程,将真核生物的基因导入到原核生物体内,其基因表达出来的蛋白质一般没有生物活性,因为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详解】(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内容,一个
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有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和复制原点,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所以说标记基因的作用是鉴别和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2)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就是蛋白
质的组成分子,即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为了获得目的基因,可以通过提取分析病蛋白中的氨基酸序列推知毒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再用DNA合成仪直接合成。基因工程中需要DNA连接酶,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分为E·coliDNA连接酶和T4DN
A连接酶两类,E·coliDNA连接酶只能连接黏性末端,而T4DNA连接酶既可以连接黏性末端,也可以连接平末端。(3)用Ca2+处理细胞,使细胞处于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这种细胞称为感受态细胞。将人工合成
的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体内,一般先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该类细胞混合,在一定温度下促进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4)大肠杆菌细胞内没有复杂的细胞器,不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不能形成具有功能的蛋白质,获得Con-InsGI毒蛋白活性未
能达到期待的“速效胰岛素”的生物活性,所以是大肠杆菌中基因表达获得的蛋白质未加工。【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将目的基因导入到原核细胞的过程,再根据题意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