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测历史试题

PDF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338.888 KB
  • 2024-09-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测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测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测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测历史试题.pdf,共(7)页,338.88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ea3f4fb1f9d2e5e5dddc0a0c2f6f16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1届高三历史周测(二)(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社是土地之神,稷是五谷之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社稷祭祀反映的观念是(

)A.以民为本B.以农立国C.封建迷信D.重农抑商2.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A.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B.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C.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D.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3.“其车之制,车身用板作槽,槽中架行道板一

条。同行道板上下通周,以龙骨板系其在上。两边各带拐木置于岸上木架之间,人凭架上踏动拐木,则龙骨板随转,循环行板刮水上岸……”材料所述工具()A.两汉时期已经广泛使用B.标志着古代水利设施的完善C.开启了农具自动化先河D.是农业灌溉工具的重大改进

4.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面积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国家授田B.豪强地主拥有强权C.土地私有D.土地兼并5.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

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6.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

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

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7.《国语·齐语》:“工之子恒为工。”《荀子·儒效》:“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古代手工业这种传承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促进生产力进步的必然要求B.古代手工业没有面向市场导致

C.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狭隘性D.力求保证官营手工业主导地位28.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

挫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9.鸦片战争以后,由通商口岸发展壮大的城市,呈现出快速繁荣的景象。但这些繁荣的城市不仅没有承担起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责任,相反“它们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出现这一局面

的原因是()A.中国城市职能发展不完善B.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增加城市负担C.中国沦为西方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D.欧美列强控制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10.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

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11.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

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他看来()A.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C.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D.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12.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

或者即将被废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是和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这次会议是()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八大13.1961年6月,中共

中央对精减职工工作进行了部署。精减的对象主要锁定在“1958年1月以来参加工作的来自农村的新职工(包括临时工、合同工、学徒和正式工),而原先就是城市居民的职工,不论新老,一般的都不精减”。这种精减安排意在()A.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B.稳定城乡二元经济结构C.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D.推动了农

村城镇化进程14.以下为建国以来我国农业产量的增长率统计(以年增长%计)项目年份1953—19571958—19651966—19781979—1982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甘蔗肉类3.54.707.93.303.1-1.83.

24.13.50.22.83.63.43.913.522.715.012.1农业总产值(不包括副业产值)5.20.93.16.1影响中国农业产量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是()3A.国内政治环境的状况B.农业生

产关系的调整C.经济建设的国际环境D.农业领域的劳动投人15.右图是创作于1964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A.宣传党开展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政策B.表达农业服务国家工业建设的诉求C.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

社会风尚D.说明青年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16.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调整优先发展重

工业战略17.邓小平在1979年11月的一次谈话中谈道,“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这说明()A.我国已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确立C.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是发展生产力D.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已解决18.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

国家()A.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19.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

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该讲话的意义是()A.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B.标志着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完全形成C.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

书D.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20.1984年,国家允许城镇居民个人出资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不准雇工),劳动所得收入除向国家交纳一定的工商税外,全部归自己,时称“个体户”。当时的城镇个体户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民相比()A.都属于私有经济

B.都获得经营自主权C.都属于商品生产D.都获得相同的劳动所得21.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宣布从明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的“卑职”等用语。其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仿效。这

种现象说明在当时()A.平等观念在一定范围内传播B.辛亥革命革除社会传统陋习C.传统儒家思想受到严重冲击D.近代文明礼仪被国人普遍接受22.“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

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右图文字:跟前辈学习把青春献给农业423.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

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B.开启了对疫情

的专业研究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D.控制了疫情的爆发和扩散24.荷兰海运博物馆馆长舍肯伯鲁克说,16世纪荷兰商船大约有1800多艘,“从造价上看,荷兰一条商船的造价差不多是英国的60%—65%”,“在英国商船上,水手都带着武器,所以他们的船需要坚硬的木头,而荷兰商船是没有武器装备

的”。这说明()A.英国工业发达,荷兰造船业较落后B.荷兰以商业为主,英国海外贸易规模大C.荷兰远洋海运成本低,但是风险大D.英国靠海盗抢掠起家,荷兰以贸易获利25.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接近30种。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也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

等输入美洲。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主要表明()A.新航路开辟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B.殖民

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D.欧洲殖民活动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26.1873年12月,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

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约有1150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当时来到伦敦的一位作家在给友人的信中抱怨:“我本应继续在伦敦演讲,但雾快要捏碎我的心脏。”这位作家的抱怨()A.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B.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罪恶C.表现出西方社会精神危机D.是由于汽车尾

气污染环境27.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A.废除“中

立法案”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C.立即对日本宣战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28.不同的经济模式折射出不同经济学派的经济学说。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始终存在着两大相互对立的经济学说——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他们()A.看似相互矛盾但目的一致B.对国家干预经济看法一致C.加强了国

家对经济的干预D.始终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29.据统计,在纽约,1930年至1935年连续跟踪调查中,经济公寓出生的人口中有3/4因缺乏光照或营养不良而患有软骨病,那些人均不到一间住房的家庭,婴儿死亡率为9.4%,而在每间居住2人以上的家庭,则

为13.5%。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新政时期的住房改革成效不大B.政府坚持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C.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D.贫富差距导致了经济危机发生30.努力工作、个人奋斗、节制物欲、反对浪费的清教传统对美国民众的价值观影响深远,但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投机活动受到推崇、

享乐之风盛行、精神文化浮浅粗鄙的趋势。这种价值观念()5A.反映出人们对经济“繁荣”缺乏理性认识B.客观反映了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C.说明凯恩斯主义已被社会大众普遍接受D.反映了民众寻求慰藉及时行乐的心理31.斯大林指出,把国内矛盾看作要靠世界革命才能解决的问题,这是对本国工人和农民

革命力量的忽视,必然导致对革命前途的悲观失望。如果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迟迟不来,苏维埃政权岂不是只有在同农民的矛盾中“苟延残喘”或在等待世界革命中“连根腐烂”!斯大林意在()A.强调世界革命的紧迫性B.坚定实现现代化的信心C.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D.缓和与西方国家的矛盾32.

有学者在评价苏联某一领导人时说,“他在经济战线的最大失误是丧失了改革的良机,为后来的领导人篡改改革的方向创造了条件;他又是幸运的,在炸弹没有爆炸之前就把它传了出去。”这里的“他”()A.把农业作为其改革的重点B.实施经济“加速发展战略”C.推行多党制和

政治多元化D.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33.20世纪70年代末,苏联出现“夜间人”现象。“夜间人”指白天注意与官方保持一致,夜间则阅读地下出版物,交流政治笑话,议论时政,抨击权贵,发泄对现实的不满。从以史为鉴角度看,“夜间人”现象表明()A.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导的必

要性B.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潜伏着失败的危机C.强化社会主义国家监察体制的重要性D.苏联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战略改革失败34.汪闻涛在《历史变迁视角下的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一文中提到,“新保守主义继承发扬了斯密的自由放任经济学,认为国家干预政策,力图调节人们收入的差距,得到结果平等,这反过

来必然危及机会平等和人们自由竞争的权利,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并且使那些辛苦劳作的人去养活那些靠社会福利而生活的人,这也是极不公道的。”这里所说的“新保守主义”实施的的时间是()A.19世纪中期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40、50年代D.20世纪70、80年代以后35.二十世纪90

年代,美国总统克林顿率先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将信息技术正式在全国范围推广,在政策上支持高新技术大规模应用。同时以工作福利制度代替旧福利制度,减轻了企业的福利支出,降低了企业劳动成本,还减半征收小企业长期投资的资本收益税。这主要表明()A.“新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

长新模式B.“福利国家”制度已使美国财政不堪重负C.美国在宏观调控基础上实行企业微观自主D.美国加大政府管制力度促进经济持续增长36.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英国外交官对英国代表团主要成员凯恩斯低声耳语:“他们是有钱袋子,但是我们有的是脑瓜子。”这表明(

)A.英国不甘心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B.美国需要采纳英国的方案C.美国尚不熟悉国际经济运营体系D.美英两国结成了利益共同体37.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履行美元按固定比价兑换黄金的义务。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达

成了“牙买加协议”:确认浮动汇率制合法性,会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承认黄金非货币化,使黄金逐步退出国际货币体系。由此可见,该协议的签署()A.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B.造成了国际金融秩序的混乱C.提升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地位D.实质上维护了美国既得

利益38.《欧共体条约》第65条第(b)项规定:为了实现欧洲内部市场的正常运转,欧共体机构有必要在涉及具有跨越国境影响的民事事项的司法合作领域采取措施,其中包括促进成员国有关法律冲突适用规则方面的协调兼容……。该条款()6A.推动欧盟达成司法合作协议B.进一步

促进西欧经济一体化C.表明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D.标志西欧经济一体化的开启39.1910年,英国某作家认为:由于全球化,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存,战争行为已经变得“无利可图”,即使对于胜利国来说也得不偿失,因为通过战争掠夺

的有限战利品和领土,远远无法抵消商贸信用的毁灭。他的观点()A.认为全球化抑制了国家间的冲突B.被第一次世界大战证明是错误的C.符合和平发展是世界潮流的判断D.忽略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40.下图是全球贸易发展阶段的简表。下列项中,每一阶段的特征与之相吻合的是()A.①形成了欧洲列强支配的资本

主义世界体系,世界连接成为一个整体B.②世界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的方向发展,诞生了一系列区域集团化组织C.③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并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D.④构筑起了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世界诸多领域的单边贸易体制的大框架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41题2

0分、42题20分,共40分)41.(20分)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

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

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材料二(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

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8分)

(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6分)(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6分)742.国家经济政策的背后总是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1782年,马萨诸塞州首次为了保护本州内的国内生产

者抵制英国进口,提高了州关税率。1784年,纽约州政府规定,进口货物如果由外国船只运至纽约,将被收取比美国船只运送高出一倍的进口税,并且对外国船只征收的吨位税也比美国船只高。1787年宪法规定“一切关税、输入税、货物税应全国统一……对于任何一州输出的货物,不得

课税或征收关税”。第一届联邦国会于1789年7月通过了第一个关税法案,征税商品81种,对部分货物如布匹、烟草、靛蓝、食盐等则征收高达50%的关税。1816年又颁布了新的关税法案,对铁制品征收30%的关税,对棉织品和毛织品征收

25%的关税,而且对部分工业原料进口征收较高的关税或特别关税。——据李江《铜墙铁壁保护下的美国崛起之路》、邓峰《论美国关税法的演变》等整理材料二罗斯福虽然坚信平衡预算的所谓“健全财政”,但在出现大量失业和饥寒交迫的人群时,他仍然不顾强大政敌的反对,实现大规模的赤字开支。……(有些学者将罗斯福的

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①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运营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②改进和补充。”—

—《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材料三克林顿政府实行了以新贸易主义为核心的外贸政策一一“战略性贸易政策”。此政策既强调维持开放的贸易体系,又积极帮助美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为此,克林顿政

府积极推进区域经贸合作及全球经济合作。其目的是为了利用美国的经济优势,通过全球化进程谋求美国经济利益。克林顿时期美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为美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活力。研究者后来把克林顿推行的一系列振兴美国经

济的政策称为“克林顿经济学”。——据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第6卷)》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建国初期主要的内外经济政策,并分析其历史背景。(7分)(2)指出材料二中①、②两处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点“改进和补充”的表现。并简要分析“改进和补充”对美国经济的影响。(7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克林顿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概括其积极影响。(6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