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10月)模拟语文试卷【精准解析】.docx,共(25)页,90.19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e8c50113d3061f9c26a169c9ea43f4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11题,共22分)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列坐其次.次:旁边B.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置:放置C.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D.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答案】B【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B项,置:丢下,放弃。句子翻译是:刘邦丢下随从的车辆、人马,自己逃脱独自骑马。故选B。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不如肉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妇女无所幸.B.何可胜.道也哉沛
公不胜.杯杓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多谢.后世人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其孰.能讥之乎【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中一词多义词含义能力。A项,幸:侥幸/幸:临幸,宠爱。封建君主对妇妾
的宠爱成为“幸”;B项,胜:尽,完/胜:承受,禁得起;C项,谢:谢罪,道歉/谢:劝告、告诫;D项,孰:谁/孰:谁。故选D。3.下列各句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B.悦亲戚.
.之情话C.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D.哀吾生之须臾..【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理解判断能力。A项,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十分,极;B项,亲戚,古义,父母以及其他有血缘关系的人;
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C项,不行,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D项,须臾,古义今义均为:极短的时间,片刻。故选D。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或命巾车,或
棹.孤舟A.反欲斗.两主B.夜.缒而出C.侣.鱼虾而友麇鹿D.籍.吏民,封府库【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活用类型判断能力。例句:棹:名词作动词,划船;A项,斗:动词使
动用法,使……相斗;B项,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C项,侣: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伴侣;D项,籍:名词作动词,登记。故选D。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吾得兄.事之A.太子迟.之B.有泉侧.出C.屈.贾谊于长沙D.晋军.函陵【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
实词的词类活用。例句“吾得兄.事之”的“兄”是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弟一样”。A项,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句子翻译:太子认为荆轲动身晚了;B项,侧:名词做状语。句子翻译:有泉水从侧面涌出;C项,屈:使动用法,使……
受委屈。句子翻译: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D项,军:名词做动词,驻军。句子翻译: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函陵。故选B。6.下列各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侣鱼虾而.友麋鹿泉涓涓而.始流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以.其求
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十年乃.成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若属皆且.为所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侣鱼虾而友麋鹿”中的“而”是连词,表并列,又;“泉涓涓而始流”的“而”是连词,表修饰
;B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中的“以”都是连词,表原因,因为;C项,“十年乃成”的“乃”是副词,才;“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的“乃”是连词,表承接,于是;D项,“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的“且”是副词,姑且;“若属皆且为所虏”的“且”是副词,将
要。故选B。7.下列各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皆出于此乎吾其.还也B.虽然.,犹有未树也其声呜呜然.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而吾与子之.所共适D.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
法掌握能力。A项,其:副词,表推测,大概/其: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B项,然:代词,这样/然:词尾,……的样子;C项,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于:介词,在/于:介词,比。故选C。8.下列各句没
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旬有五日而后反B.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C.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D.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通假字。A项,“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与零数,“反”通
“返”,返回;B项,没有通假字。C项,“孰”通“熟”,详细地;D项,“禽”通“擒”,抓住;故选B。9.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君子生非异也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宁许以负秦曲【答案】D【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的能力。A项,“颁”通“斑”,“颁白”指头发花白。B项,“生”通“性”,本性,资质。C项,“从”通“纵”,纵向联盟。故选D。10.下列各句句式特征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和判断能力。A项,被动句,“见……于”表被动;B项,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即“则无望民之于邻国多”;C项,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非抗于九国之师”即“非于九国之师抗”;D项,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即“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故选A。11.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太子
及宾客知其事者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引以为流觞曲水【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句式的能力。例句是定语后置句,意思是:寻求可以去回复秦国的人;A项,判断句,意思是:现在现在人家就像是切肉用的刀和板,我们就像是鱼和肉;B项,定语
后置句,意思是: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C项,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不懂得断句,不明白疑难问题;D项,省略句,意思是:我们引溪水把(它)作为流觞的曲水;故选B。二、现代文阅读(18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将中国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批被誉为“鸟巢一代”的奥运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展现、锻炼
和成就了自己,奥运会服务经历给“鸟巢一代”志愿者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可以发现,奥运志愿服务的实践产生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素养,志愿者分享的回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契合。他们积极投身奥运这一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典,充满了对国
家的热爱和认同,展现出这代人的社会担当和国际视野。因此,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可以作为潜在的精神遗产和志愿遗产,集体记忆的建构将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摘编自王艳等《“鸟巢一代”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与奥运
遗产》)材料二: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强调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少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在冬奥背景下的健全与发展将为青少年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志愿服务是一
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构建了以讨论志愿者行为动机为主的解释范式,比如人们可能因表达个人价值、增强自身意义、增长职业技能和强化人际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志愿服务。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志愿服
务不能简单地局限在无私奉献的框架内,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面对社会、面向人生的个体态度和公民意识,在这种层面上,志愿服务所谓“推动入类发展和促进社会
进步”的价值才得以彰显。(摘编自李佳宝等《论冬奥背景下体育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社会参与》)材料三:近两年,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的新宠。然而,在共享单车发展正盛的同时,违规停车、私自上锁、丢弃及破坏单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了规范使用,共享单车公司也尝试采取一些措施,除了运营人员加强维护之外,公司
官方平台也会以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鼓励使用者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以此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在城市中涌现出一群单车猎人,他们是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在业余时间他们也会寻找并拍照举报那些破坏共享单车正常使用秩序的行为,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
域停放以维护共享秩序,他们将此称为“打猎”。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这--行为也逐渐体现出在消费社会中使用者自下而上地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作为消费者的单车猎人也逐渐体现出一~定的公民意识,他们参与治理并形成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摘编自许金凤等
《卷入的消费者一以摩族猎人为例》)12.下列对“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对“鸟巢一代”志愿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将这段经历内化为一种志愿精神。B.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奥
运会,最终成就自己。C.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可以满足一些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建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实践的平台。D.志愿服务不能单纯理解为志愿者只有奉献,没有获得,其实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提升个人价值、增长职
业技能等会有所帮助。13.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答案】12.B13.①单车猎人和志愿者的行为都是一种不求物质回报的利他行为,彰显了“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②二者的行为均属于社会参与,体现了一种公民意识;③“新型”体现在:单车猎人属于
单车的消费者,他们是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打猎”的行为实际上是帮助公司进行运营的维护。【解析】【12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理解把握文章中重要概念含义,筛选整合文中信息以及分析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B项,“最终成就自己”无中生有,原文
说“集体记忆的建构将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但没有说最终成就自己。再根据材料二“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才得以彰显”等内容可知,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本质上是奉献的,强调社会意义。故选B。【13题详解】本
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理解归纳材料内容要点的能力。本题要寻找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的依据,其实就是在寻找单车猎人和志愿者之间的契合点,这又要从“打猎”行为的意义上去寻找。通过前两则材料可筛选志愿服务的实质和意义
,筛选出“奥运志愿服务的实践产生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素养,志愿者分享的回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契合。他们积极投身奥运这一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典,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
展现出这代人的社会担当和国际视野”“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面对社会、面向人生的个体态度和公民意识,在这种层
面上,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才得以彰显”。通过材料三可以寻找单车猎人的行为和意义,筛选出“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在城市中涌现出一群单车猎人,他们是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在业余时间他们也会寻找并拍照举报那些
破坏共享单车正常使用秩序的行为,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域停放以维护共享秩序,他们将此称为‘打猎’。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这一行为也逐渐体现出在消费社会中使用者自下而上地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作为消费者的单车猎人也逐渐体现出一定的公民意识,他们参与治理并形成网
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根据以上信息分析归纳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这一说法的根据,分析归纳时最后还要注意题目中的“新型”,主要体现在单车猎人是促进时代发展的新力量。【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
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
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
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
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阳关雪余秋雨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在官场也
是无足观的。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
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儿首不必引述的诗。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这些诗,他们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孩子们的想象,诚恳而逼真。因此,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自行搭建。待到年长,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足够脚力的时候,也就给自己负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焦渴地企
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为童年,为历史,为许多无法言传的原因。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今天,我冲着
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出发前曾在下榻的县城向老者打听,回答是:“路又远,也没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老者抬头看天,又说:“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我向他鞠了一躬
,转身钻进雪里。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折也找不到。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于是,只好抬起头来
看天。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也没有被吞食,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天竟晴了,风也停了,阳光很好
。没想到沙漠中的雪化得这样快,才片刻,地.上已见斑斑沙底,却不见湿痕。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地上的凹凸已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只可能有一种理解:那全是远年的坟堆。它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排列得又是
那么密呢?只可能有一种理解:这里是古战场。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
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我相信,死者临亡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我相信,他们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过头来,给熟悉的土地投注一个月光。于是,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远处已有树影。急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有
了高低坡斜。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而来,踉跄几步,
方才站住。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冻红了的。呵一口热气到手掌,捂住双耳用力蹦跳几下,才定下心来睁眼。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
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
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己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酒泪悲叹,执袂劝阻
。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
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途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唐人造像中的微笑,只会更沉着、更安详。在欧洲,这些艺术家们翻天覆地地闹腾了好一阵子,固执地要把微笑输送进历史的魂魄。谁都能计算,他们的事情发生在唐代
之后多少年。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阳关的风雪,竟愈见凄迷。王维诗画皆称一绝,莱辛等西方哲人反复讨论过的诗与画的界线,在他是可以随脚出入的。但是,长安的宮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历史老人凛然肃然,扭过
头去,颤巍巍地重又迈向三皇五帝的宗谱。这里,不需要艺术闹出太大的局面,不需要对美有太深的寄托。于是,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谪官逐臣。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
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极美,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兵士们
心头的哀音。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1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的三段内容,为后面的论述埋下伏笔,留给读者思考和耐人寻味的话题,让全文显得厚重大气,不同凡响。B.本文题名“阳关雪”,实际写
到雪的地方并不太多,雪只是作为一种时令的象征,画面的点缀,情调的暗示,主体是阳关,王维的阳关。C.倒数二、三段,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述,使阳关超出地域学的意义,使它和“废墟”“荒原”都成了一种象征,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和
文化的思考。D.作者由艾略特的《荒原》联想起-幅幅与古代战争有关的画面,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意象纷呈,情感丰富,简洁而有层次。15.文中画线句子“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有何作用?【答案】14.D15.内容上,作者由己及人
,写到了今人的历史文化情结,表明世界上富于文化底蕴的生僻角落,都会成为人们焦渴企盼的踏访之地。不仅为下文寻访阳关蓄势,而且暗示作者的阳关之旅也是文化之旅。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既呼应了上文古代文人诗文千古流芳的不朽,
又领起下文作者冒雪赶远路前去寻访阳关的内容。【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D项,“运用了……拟人……等修辞手法”错误,从文中来看,并没有拟人的修辞手法。本选项的设题区域在第八段,“如雨
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如雨”“如雷”等是运用比喻的修辞,“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
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运用了排比。故选D项。【15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作用能力。本题题目是“文中划线句子‘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
中的故乡’有何作用”,解答时,先到文中找到这句话,理解其意思,再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其作用。“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在文章第四段,“文人的魔力”指的是文人篇作所引发的共同的情怀,“把偌大
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结合上文第二、三段来看,这是文人的作品让世界上富于文化底蕴的生僻角落成为人们焦渴企盼的踏访之地,引发今人的历史文化情结,从“世界的生僻角落”到“心中的故乡”暗示了
从具象空间的追寻将上升到精神的追寻,这是内容上的作用;从结构上来看,第四段处于文章的中间部分,且很短小,“文人的魔力……”呼应了上文古代文人千古流传的诗文的不朽魅力,“生僻角落……心中的故乡”又领起下文作者寻访阳关的内容,故从结构上来看,这一句话又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点睛】解答句段作用这类题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然后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接着就要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最后还要把握常见的答题模式。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
情,进一步写出了什么(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要根据位置思考,开头段的作用,一般从下面几个角度思考,一是看与标题的关系,即点题,照应标题,二是看与下文的关系,引起下文,如为下文写……做铺垫(张本,埋下伏笔),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照应下文……。中
间段的作用,一般从承上启下的角度分析,结尾段主要考查与上文和标题的关联。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桑维翰,字国侨,河南人也。为人丑怪,身短而面长,常
临鉴以自奇曰:“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慨然有志于公辅。初举进士,主司恶其姓,以“柔”“丧”间音。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他求仕者,维翰慨然,乃著《日出扶桑赋》以见志。卒以进士及第。晋高祖辟为河阳节度掌书记,其后常以自从。高祖自太原徒天平,不受命,而有异谋,以
问将佐,将佐皆恐惧不敢言,独维翰与刘知远赞成之,因使维翰为书求援于契丹。耶律德光已许诺,而赵德钧亦以重赂啖德光,求助己以篡唐。高祖惧事不果,乃遣维翰往见德光,为陈利害甚辩,德光意乃决,卒以灭唐而兴晋,维翰之力也。高祖即位,以维翰为翰林..学士、礼
部侍郎。出帝即位,召拜侍中。而景延广用事,与契丹绝盟,维翰言不能入,乃阴使人说帝曰:“制契丹而安天下,非用维翰不可。”乃出.延广于河南,拜维翰中书令,复为枢密使,封魏国公.,事无巨细,一以委之。数月之间,百度浸理。维翰权势既盛,四方略遗,岁积巨万。内客省使李彦幅、端明殿学士冯玉用事,共
谗之。帝欲骤黜维翰,大臣刘晌、李崧管以为不可,卒以玉为枢密使,既而以为相,维翰曰益见疏。契丹屯中渡,破栾城,杜重威等大军隔绝,维翰曰:“事急矣!”乃见冯玉等计事,而谋不合。又求见帝,帝方调鹰于苑中,不暇见,维翰退而
叹曰:“晋不血食..矣!”自契丹与晋盟,始成于维翰,而终败于景延广,故自兵兴,契丹凡所书檄,未尝不以此两人为言。耶律德光犯京师,遭张彦泽遗太后书,问此两人在否,可使先来。而帝以维翰尝议毋绝盟而已违也,因令彦泽图其赀产。维翰状貌既异素以威严自持晋之老将大
臣见者无不屈服彦泽以骁捍自矜每往候之虽冬月未尝不流汗。初,彦泽入京师,左右劝维翰避祸,维翰曰:“吾为大臣,国家至此,安所逃死邪!”安坐府中不动。彦泽以兵入,问:“维翰何在?”维翰厉声曰:“吾,晋大臣,自当死国,安
得无礼邪!”彦泽股栗不敢仰视,乃以帝命召维翰。维翰行,遇李崧,军吏前白维翰,请赴侍卫司狱。维翰知不免,顾崧曰:“相公当国,使维翰独死?”崧惭不能对。是夜,彦泽使人缢杀之,以帛加颈,告德光曰:“维翰自缢。”德光曰:“我本无心杀维翰,维翰何必自致。”德光至
京师,使人检其尸,信为缢死,乃以尸赐其家,而赀财悉为彦泽所掠。(选自《新五代史·晋臣传第十七·桑维翰传》,有删节)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维翰状貌既异/素以威严自持/晋之老将大臣/见者无不屈服/彦泽以骁捍自矜/每往候之/虽
冬月未尝不流汗B.维翰状貌既异/素以威严自持/晋之老将大臣/见者无不屈服/彦泽以骁捍自矜/每往/候之虽冬月未尝不流汗C.维翰状貌既异素/以威严自持/晋之老将大臣见者/无不屈服/彦泽以骁捍自矜/每往候之虽冬月未尝不流汗D.维翰状貌既异素/以威严自持/晋之老将大臣见者/无不屈服/彦泽以骁捍自
矜/每往候之/虽冬月未尝不流汗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血食”,指祭祀。因祭祀必要宰杀牺牲作为供品,故以血食代称祭祀。B.翰林,唐初设翰林院,作为文人和卜医技术待诏的处所,并非中央机关。后来另建学士院,入
院的称为翰林学士,专掌皇帝的机密诏令。宋朝后翰林学士成为正式官职。C.公,文中指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D.出,表示贬官,古代表示贬官的还有“夺”“谪”“
左迁”“黜”等。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维翰长得丑陋奇特,颇有大志。有人劝他不一定考进士,可以从别的途径谋求做官,桑维翰不为所动,最终进士及第。B.晋高祖从太原调任天平,不接受任命,而别有打算,只有桑维
翰和刘知远赞成,晋高祖怕事情不成功,于是派桑维翰去见耶律德光,得到了契丹的帮助,晋高祖最终消灭唐而建立晋,桑维翰立了大功。C.桑维翰被封为魏国公后,权势日盛,内客省使李彦韬、端明殿学士冯玉当权时,一起说他的坏话,劝说皇帝立即罢免桑维翰。桑维翰于是被疏远了。后来契丹攻破栾城,他求见皇帝,皇
帝都借故不见他。D.桑维翰颇有威严气度,忠于国家,张彦泽见到他都害怕,只有以皇帝的命令召桑维翰,桑维翰临危不惧,与李崧谈话,令李崧羞愧。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帝以维翰尝议毋绝盟而已违也,因令彦泽图其赀产
。(2)“吾,晋大臣,自当死国,安得无礼邪!”【答案】16.A17.D18.C19.(1)而皇帝因桑维翰曾主张不要和契丹绝盟而自己不听他的话,因而暗示张彦泽算计他,而张彦泽也想占有他的财产。(2)我,是晋的大臣,
自应为国而死,你怎么能无礼呢!【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素以威严自持”前面省略的主语是前句的“维翰”,前面要断开,排除CD项;“每往候之”“虽冬月未尝不流汗”省略的主语是张彦泽,因此也要断开,排除B项。句意是:桑维翰的相貌怪异,又素来自恃威严,晋的老将大臣们
,见到他没有不屈服的,张彦泽自恃勇猛刚强,每次去迎候桑维翰,即使是寒冬腊月也没有不汗流满面的。故选A。【17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出’,调出京城,表示贬官,古代表示贬官的还有‘夺’……
‘黜’等”说法错误,“出”是由京官外放地方官。夺、黜都是免去官职。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内客省使李彦韬、端明殿学士冯玉当权时,一起说他的坏话,劝说皇帝立即罢免桑维翰”说法错误,内客省使李彦韬、端明殿学士
冯玉没有劝说皇帝立即罢免桑维翰。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以”,因为;“图”,算计;“利”,霸占、占有;“赀产”,财产;(2)“死”,为……而死;“安得……邪”,怎么能……呢。【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
,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
”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
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参考译文:桑维翰,字国侨,河南人。长得丑陋奇特,身材矮小而脸面很长,常常对着镜子自以为奇,说:“七尺长的身躯,不如一尺长的脸面。”慷慨激
昂地有志于作公卿辅臣。当初考进士时,主考官讨厌他的姓氏,因为“桑”和“丧”发音相同。有人劝他不一定考进士,可以从别的途径谋求做官,桑维翰慷慨激昂,于是写下《日出扶桑赋》来抒发志向。最终考中了进士。晋高祖召他任河阳节度掌书记,后来就常常让他跟着自己。
晋高祖从太原调任天平,不接受任命,而别有打算,以此询问手下的将领,将领们都恐惧得不敢说话,只有桑维翰和刘知远赞成,于是让桑维翰写信向契丹求援。耶律德光答应了,而赵德钧也用重金利诱耶律德光,请求他帮助自己篡夺唐政权。晋高祖怕事情不成功,于是派桑维翰去见耶律德光,十分雄
辩地为他陈说利害得失,耶律德光的主意才打定,终于因此消灭唐而建立晋,这是桑维翰的功劳。任桑维翰为翰林学士、礼部侍郎。晋出帝即位,召拜为侍中。而景延广当权,和契丹绝交,桑维翰的意见不被采纳,于是暗中派人劝晋出帝说:“制服契丹而安定天下,不用桑维翰不行。”于是外调景延广到河南,拜
桑维翰为中书令,又任为枢密使,封为魏国公,事情无论大小,一概托付给他。几个月内,各种事情都逐渐有条不紊。桑维翰的权势日盛一日,四处馈赠的财物,每年累积不计其数。内客省使李彦韬、端明殿学士冯玉当权时,一起说他的坏话。皇帝想立即罢免桑维翰,大臣刘晌、李崧都认为不行,最后任冯玉为枢密使,不久又任为宰
相,桑维翰一天天被疏远了。契丹驻守中渡,攻破栾城,杜重威等人的大军离得很远,桑维翰说:情况危急啊!”于是会见冯玉等人商量事情,而意见不合。又请求晋见皇帝,皇帝正在园林中训练鹰,没有空闲见他,桑维翰退下叹
息说:“晋的祖先不能再受到祭祀了!”自从契丹和晋结盟,开始时事成于桑维翰,而最终败在景延广手上,因此从两军交战以来,凡是契丹方面的书檄文告,都没有不提到这两个人的。耶律德光侵犯京师,派张彦泽给太后送信,打听这两个人还在不在,可让他们先来。而皇帝因桑维翰曾主张不要和契丹绝盟而自己
不听他的话,因而暗示张彦泽算计他,而张彦泽也想占有他的财产。桑维翰的相貌怪异,又素来自恃威严,晋的老将大臣们,见到他没有不屈服的,张彦泽自恃勇猛刚强,每次去迎候桑维翰,即使是寒冬腊月也没有不汗流满面的。当初,张彦泽进入京师,手下人劝桑维翰躲避灾祸,桑维翰说:
“我作为大臣,国家到了这种地步,到哪里逃避死呢!”静坐府中不动。张彦泽率兵进来,问:“桑维翰在哪里?”桑维翰厉声说道:“我,是晋的大臣,自应为国而死,你怎么能无礼呢!”张彦泽两腿打颤不敢抬头看,于是以皇帝的命令召桑维翰
。桑维翰出发,遇见李崧,军吏上前告诉桑维翰,让他去侍卫司狱中。桑维翰知道不能免祸,看着李崧说:“你主持国事,让我桑维翰一人去死吗?”李崧羞愧不能回答。这天晚上,张彦泽派人将桑维翰勒死,又用丝绸系在桑维翰脖子上,
报告耶律德光说:“桑维翰上吊自杀。”耶律德光说:“我原无意杀掉桑维翰,桑维翰何必自己去死。”耶律德光到京师,派人验尸,相信是吊死的,于是把尸体赐给桑维翰的家人,而他的财产都被张彦泽所掠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九日齐山登高①杜牧江
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②何必独沾衣。注释:①此诗写于杜牧被贬任池州(在今安徽南部,北临长江)刺史其间。②牛山:《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
想到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2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清照的《醉花阴》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赏菊、饮酒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同,本诗没有前者包含的相思之愁。B.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
喜爱和对隐逸的向往。C.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但将酩酊酬佳节”——斟起酒来喝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D.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只好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21.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那些情感?请结合诗句概括。
【答案】20.B21.①登高后的愉悦之情和放浪沉醉的自嘲自勉。②有被贬后的愤懑,世事沧桑,光阴易逝的的感叹。③诗人通过表面的旷达、超然物外,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内心的抑郁不平。【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内
容的能力。B项,“对隐逸的向往”理解错误。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理解为“对隐逸的向往”没有依据。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诗歌感情的能力。“尘世难逢开
口笑”表现了自己被贬后难以排遣的愁绪。但重阳与友人相聚,登高,又让作者郁闷的心情的到了暂时的排解,用菊花插满头的放浪沉醉,表现了此时作者暂得的愉悦之情。“登临恨落晖”,登临时作者有为夕阳西下、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表达了世事
沧桑,光阴易逝的的感叹,但“不用”一词,有表现了自己的旷达和自我安慰。诗人似乎想用偶然的开心一笑,用节日的醉酒,来掩盖和消释长期积在内心中的郁闷和愤愤不平。尾联,诗人进一步安慰自己:“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
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
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因此可知,作者此时的情感非常复杂。既有放浪沉醉的自嘲自勉,又有世事沧桑,光阴易逝的的感叹。诗人通过表面的超然物外,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内心的抑郁不平。(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4小题,8分)22.(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有赫赫战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庄子在《逍遥游》中阐释了真正的逍遥境界,天地万物只有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游于无穷,达到逍遥。(3)《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两句意思一致。(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歌咏周瑜在笑谈中指挥神勇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金戈铁马(2).气吞万里如虎(3
).(若夫)乘天地之正(4).而御六气之辩(5).陟罚臧否(6).不宜异同(7).谈笑间(8).樯橹灰飞烟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背诵默写能力。本题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戈、御、辩、陟、臧、樯橹。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但秉承的文明理念
,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的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
的书法所继承。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既突出周
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
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2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亘古不灭朴素无华息息相关扬长避短B.亘古不灭朴素无华休戚相关相得益彰C.亘古不变质朴无华息息相关扬长避短D.亘古不变质朴无华休戚相关相得益彰2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
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B.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C.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D.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2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B.随着青铜文明很快
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C.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抵抗的书写形式。D.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使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
抗衡的书写形式。【答案】23.C24.D25.B【解析】【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亘古不变”指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亘古不灭”指从古到今,永不绝灭,形容永久的生命力。第一处的文意是在说石头的材料气质,所以此处应该用“亘古不变”。“朴素无华”指质朴而不浮华;“质朴无华”
指人或物的内在的气质特点。此处语境用来形容石头的特性,应该用“质朴无华”。“息息相关”指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相互关联。语境指的是内容和形式的联系密切,故应该选用“息息相关”。“扬长避短”指发扬长处,避开短处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根据后文“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此处应该用“扬长避短”。故选C。【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根据对前后文文意尤其是文段总起句的理解,主动者应该是“中国人
”,故排除A、C两项;为了主动和被动的一致,B项“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不宜使用被动句模式,而要用“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这种句式,因为主动被动相结合导致与前后文语意不连贯,故排除B项。故选D。【25题详解】本题考
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结构混乱,“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其后的表述对象还应该是“青铜文明”,而原句却转向了“石头上的书法”,中途易辙,应将“在”提到开头。B项,正确。C项,结构混乱,“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其后的表述对象还应该是
“青铜文明”,而原句却转向了“石头上的书法”,中途易辙,应将“在”提到开头;同时将“唯一”提到“可以”前。D项,成分残缺,介词的滥用导致改句缺主语,去掉“使”,同时将“唯一”提到“可以”前。故选B。26.阅读下面文字,用5个四字短语概括铁路工作人员进行客车
车票团体订票的具体操作流程。铁路工作人员事先将用于团体订票的临时客车车票计划输入订票系统,然后分别使用16台电脑对企业申报的订票计划逐一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电脑界面将只显示企业申报的订票计划内容,包括申报批次、乘车日期、乘车站、到站、数量等,而企业代码、企
业名称等企业自身的资料则全部屏蔽,工作人员无法知道正在安排的订票计划是哪家企业申报的,类似于高考阅卷,因而避免了个人作弊行为,确保了安排计划时公平、公正和客观,最后交由订票服务窗口根据统一安排好的计划组织出票。【答案】输入计划→逐一审核(审核计划)→
屏蔽资料→安排计划→组织出票。【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铁路工作人员事先将用于团体订票的临时客车车票计划输入订票系统”交代“输入计划”;“然后分别使用16台电脑对企业申报的订票计划逐一进行审核”交代“逐一审核”;“审核完成后电脑界面将只显示企业申报的
订票计划内容,包括申报批次、乘车日期、乘车站、到站、数量等,而企业代码、企业名称等企业自身的资料则全部屏蔽”交代“屏蔽资料”;“确保了安排计划时公平、公正和客观,最后交由订票服务窗口根据统一安排好的计划组织出票”交代了“安排计划”“组织出票”。【
点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出文段中能概括铁路工作人员进行客车车票团体订票的具体操作流程的关键词,然后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即可。压缩语段方法:1.摘取法,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
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2.分层法,是压缩语段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步骤如下: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本题就是运用了摘取法,筛选出文段中能表现微电影本质特点的关键词,然后用简短的
语言概括。四、写作(60分)2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作文写作。有一位邮差,长年奔波在乡村的道路上,日复一日地将忧伤悲喜送到村民的家中。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十分荒凉,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这位邮差已经在这条路上奔波
了近二十年,一想到自己还要在这条无花无树的路上踩着脚踏车度过他的人生时,他的心情就低落到了极点。有一天当他经过一个花店时,心里一动,走进去买了一把野花的种子,从第二天开始,他把这些种子撒在了自己每天都要来往的路
上。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不断地撒下种子,没多久,荒凉的道路两旁,竟开起了许多美丽的小花;一年四季,季季繁花。读了这则材料你可能有自己的感悟;你也可能有类似的经历。请你根据自己的感悟或经历写一篇文章。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
袭。【答案】点化荒凉成花海邮差长年奔波在荒凉的路上,心情低落到极点,为改变这种境遇,他买野花种子播洒于路,结果收获了季季繁花。一把野花种子,一点想要快乐的心情,竟然让飞扬着尘土的乡村道路成了花的海洋。生活中有多少荒凉的道路,稍稍用一点心去改造,我们将收获意想不到的快
乐。要善于为自己寻找快乐的理由。“改变你能改变的。”你就是你自己的主人,许多时候困苦在你不设防的时候会不期而至,困难的克服需要假以时日,痛苦烦恼可以因我们的积极“点化”而成“花海”。记住你就是幸福的理由。我们要善于为自己寻找快乐的理由!善于寻找快乐只需乐观豁达的心境,只有乐观积极
才能给我们改造“荒凉”境遇的动力。因癌症去世的陆舆青在《死亡日记》里写到:不用隐讳我的病情,只是命运跟我开了个玩笑。这是何等乐观豁达,有了这份豁达,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不必怨天尤人;有了这份乐观,他给自己找到了笑到最后的理由。困苦不是永恒的,抱着乐观的心态去寻
找快乐,我们会将痛苦和不幸点化为快乐。善于寻找快乐只需从小处着眼。一把花种便可让土路有鲜花护航,可见寻找快乐并不困难,从日常点滴我们便可以收获快乐的种子。独居陋室的刘禹锡是快乐的,他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都不是什么大事,但这足以让他忘却了居室之陋,隔绝了尘世繁杂,苦中作乐。惬意的事情
随处可寻,快乐的源泉就在于你用心去挖掘。毛泽东好冬泳,陈毅喜养花,邓小平爱打桥牌,这生活中的点滴快乐,为他们暂时放下负担、缓解压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枯燥的心田会因你用乐观之水灌溉而开满鲜花。找到一切可以快乐的机
缘,播下自己喜欢的花种,幸福就在你的手边。生活本身有许多不如意,种种烦恼与不幸困扰着我们的心,抱怨、等待于事无补。幸福和快乐的天堂,要由自己积极的心态去打造。学习工作压力大,生活不顺心如意,做啥啥不行,干嘛嘛不成,都不要紧,总有一条自己的路可走
,换一种阳光的心态,为自己播撒快乐的种子,生活之路、人生之路,需要你一边走,一边为自己寻找幸福的理由,在你前行的路上,意外的美丽会因你的面向阳光而鲜花满路。朋友,你是否正走在一条荒凉的乡村道路上?快播下快乐的花种,你也可以点化荒凉成花海,得到永不枯竭的快乐源泉!!【解析】【详解】试题
分析: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写作时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把握材料中心,确定立意。本题材料中说邮差长年奔波在荒凉的路上,心情低落到极点,为改变这种境遇,他买野花种子播洒于路,结果收获了季季繁花,隐含的结果是心情转变
,获得了快乐、幸福,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材料中,荒凉的路可象征人生路上的逆境,包括挫折、困难、迷惑、苦闷、孤独等一切不顺;野花和野花种子可以象征希望、梦想、快乐、理想、信念、乐观等一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路的前后的变化明显,原来是“荒凉”的,后来是“季季繁花”,暗示着人物的心情由低落到快
乐的变化。心情的变化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变化的关键在于邮差播种了种子而收获了繁花,“播种”这一行为是心情发生变化的转折点,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材料反映出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邮差的角度来看,邮差孤独寂寞的走在荒路上近二十年,虽曾经心情低落,但他没有一味消沉,而是积极主动地
去寻求改变当前境况的途径,收获了惬意的人生,工作、生活不再单调乏味,据此可写人生境遇不顺时,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改造生活;携着希望(快乐、理想等)走好人生之路,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走出人生的困境等。从环境变化改变人的心情的角度来看,可以写良好的环境可以营造好的心态,创造美好
、幸福、快乐的人生。从“播种”这个角度来思考,可以写播种美、快乐、希望、幸福等,能够收获美、快乐、希望、幸福等。行文时可从材料分析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可以结合古今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如著名画家陈逸飞文革中被关进监狱,但他并
不颓废而是专心做画,练就了深厚的绘画功底,成为文革后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史铁生面对病魔保持乐观的心态,用笔来书写人生等,让文章有现实意义和说服力。立意角度参考: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境,改变困境;环境影响人,要创造美好环境,书写快乐人生;播种希望
才能收获幸福;等等。【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
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
据典型,论证有力。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