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七年级下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doc,共(7)页,32.5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e5f932cdd9a5e8b839ed3db6ed8fe2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说明:本练习共有6篇阅读,满分100分,60分为合格。整体的难度偏大,因为部分词语还没有积累,但文章的内容上练习较为紧密,可以猜出词义。另外,题目与实际的考试题难度相当,可以感受一下初中文言文的难
易程度。(一)师旷论学(18分)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文中加黑的词。(4分)①恐已暮矣()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③臣闻之()④善哉()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4分)………()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3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欧阳修论作文(16分)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
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4分)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②惟勤读书而多为之()③自工()④疵病不必待人指摘()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4分)①学而时习之()②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③唯勤读书而多为之()④多作自能见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自护其短(14分)3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4分)①席上啖菱()②或曰()③啖菱须去壳()④欲以清热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4分)()A
、欲以清热也。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C、以土砾凸者为丘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守株待兔(16分)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ěi)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
而身为宋国笑。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4分)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4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A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D、此何遽不为福乎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4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曾子杀猪(18分)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
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1、解释文中加黑的文言词。(4分)①女还()②顾反为女杀彘()③特与婴儿戏耳()④婴儿非与戏也()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
他三项的一项是(4分)()A、其子随之而泣B、曾子欲捕彘杀之C、妻止之D、曾子之妻之市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6分)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郑人买履(18分)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
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4分)①而置之其坐(同)②反归取之(同)2、下列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4分)……()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B、宁信度无自信也C、郑人有且置履者遂不得履D
、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4分)①反归取之()②何不试之以足()③至之市而忘操之()()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4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2分)6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①晚②怎么③听说④好2、B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太阳的光芒;壮年好学,好像中午太阳的光辉;老年好学,仿佛点燃的蜡烛的光亮。4、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二)1、①曾经②写③精,
妙④小毛病2、①指代学过的知识②他,指欧阳修③文字、文章④疵病,文章缺点3、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并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4、唯勤读书而多为之(多读书多写作)(三)1、①吃②有人③剥掉④想要2、B3、前山、后山,什么地
方没有!4、不要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否则会闹出笑话。(四)1、①跑②放下③希望④自己2、A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4、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五)1、①同“汝”,你②回来③罢了④开玩笑2
、D3、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儿子欺骗呵。妈妈欺骗儿子,儿子自然不信任自己的妈妈,不能以此作为一种教育。4、教育人要言必信、行必果(意思对即可)7(六)1、①坐座②反返2、D度3、①尺码②履③到、往、尺
码4、①(你)怎么不用其所长脚试试它呢?②(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呀。5、因为他是因循守旧的教条主义者。(言之成理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