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427.313 KB
  • 2025-01-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3)页,427.313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e5adebe8d08983984807344f56fca0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荆州八县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一历史试题(测试时间:75分钟卷面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文字历史悠久

,内涵丰富。下表是关于“夏”“秋”两字甲骨文的解读。由此可知,文字的创制反映了简体汉字甲骨文文字构造文字解读夏上方的“日”代表太阳高悬;下方是一个侧面的呈半跪状态的人形人在太阳下活动,会感到非常的炎热,于是就要坐在一边

休息秋上方是由头、身、足组成的完整的蟋蟀的造型;下面的“火”由三峰焰形组成古人将蟋蟀当作秋天的代表;主火堆成“人”形,表示农耕之后人们对土地进行焚烧播种A.天文历法习惯的形成B.形神兼备的书法艺术C.华夏早

期文明的发轫D.闲暇有度的农耕生活2.下表为战国时期六国人才流动情况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人才流动战国时期六国齐国韩国魏国楚国赵国秦国人才总数623659526639流动人才数24131916141人才流

动率约38.7%约36.1%约32.2%约30.8%约21.2%约2.6%A.根源于频繁的兼并战争B.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D.适应了社会转型的时代需求3.《旧唐书》载,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

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这从侧面反映了A.皇权干预导致制度名存实亡B.制度设计具有纠错补过作用C.君主专制演进呈现强化

趋势D.事权分化影响行政效率提升4.中国古人基于对自然灾害特点、农业丰歉周期变化的朴素认知,提出设立常平仓、义仓、社仓等,提前仓储积谷,并通过“籴”“粜”等措施调节粮食资源以缓解灾荒时的粮食短缺问题。这些措施A.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B.适应了农耕

社会需要C.保障了粮食稳定供应D.巩固了封建专制统治5.阮元(1764—1849)在中国首部自然科学家传记《畴人传》中提道:“欧罗巴人自明末入中国,嗣后源源而来,相继不绝,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于推步一事,颇能深究,亦当为之作传。”这主要反映了A.中外交流助推科技发展B.史学创作体例

实现不断更新C.西学东渐冲击传统观念D.科技发展局面得到根本突破6.高中历史课上,某学习小组通过自主学习、活动探究对部分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了下图知识纲要结构。据此可知,该学习小组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中央集权制的不断发展B.中华民族共同体的

形成C.中外和平交往基本状况D.民族政权间的交流交往重要概念羁縻政策、华夏认同、大一统思想、民族迁徙、互市……一般概念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册封、和亲、土司制度、都司、戍屯政策……史实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

入藏,清朝满蒙联姻……7.下图是1862年在广州出版的被誉为“前汉英词典”的《英语集全》。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完全由国人编撰的辞典性质的教科书,由近代著名的买办和实业家唐廷枢历时两年编撰完成。该书的出版A.大幅提升了国人英文水平B.是民族危机加深的产物C.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侵略D.是近代教育发展的

成果8.1907年,学部上清廷的奏折说:“倘使女教不立,妇德不修,则是有妻而不能相夫,有母而不能训子……此先圣先王化民成俗所由,必以学为先务也。”1914年,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汤化龙说:“余对于女子教育之方针,则务在使其将来足为贤妻良母,

可以维持家庭而已。”这主要反映了A.妇女社会地位有所提高B.历届政府重视家庭教育C.近代教育转型之路艰难D.西方思想冲击传统观念9.1923年底,冯自由、谢英伯等国民党右派对“容共”持绝对反对态度;1924年6月,张继、谢持

等人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弹劾共产党案》;1925年1月中旬,以冯自由为首的极右派组建“国民党海内外同志卫党同盟会”,要求孙中山执行反共政策。这一系列举动A.导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B.映衬了民主革命道路的艰难C.是列强以华制华策略

的体现D.标志着国民党政权走向反动10.1944年5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工厂厂长及职工代表会议上讲道:“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需有工业。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毛泽东的这一讲

话A.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理念B.开辟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C.旨在揭示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D.渗透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11.山东解放区面向工农兵创作出大批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黄河南岸人民的仇恨和渴望》真实记载了黄河南岸人民饱受蒋

军和“还乡团”野蛮杀戮,解放军把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的情形。农村戏剧《依靠谁反攻》演出结束后,掀起一阵报名参军热潮,营造出“人人以参军为荣,家家以支前为乐”的良好社会氛围。这些文艺作品A.真实地反映了解放战争B.适应了民族战争需要C.旨在丰富民众文化生活D.加速了民主革命进程1

2.据统计,从1949年到196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由203.1万人增至732.13万人,11年间增加了529.03万人,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第一次人口增长的高峰。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B.计划生育

政策的放宽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升D.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1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佛教协会在喜饶嘉措的带领下,以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外交策略为契机,积极参与对外交流。1952年,中国佛教界突破阻力将一尊象征慈悲、和平和友好的药师佛像带给日本佛教界。1953年,日本佛教界朋友克服

各种阻碍,将多具中国劳工死难者遗骨送还中国。新中国初期的“佛教外交”A.贯彻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B.拓宽了对外交往空间C.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外交理念D.促成了中日正式建交14.下图为1966年3月9日关于成立中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的通知。关

于“三线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改善了我国国民经济布局B.体现了西部大开发战略C.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序幕D.改变了西部落后的面貌15.2006年至2015年,澳门特区政府先后颁布《本地学制正规教育课程框架》《澳门特别行政区非高等教育的教育制度》等制度以构建

新的教育体系,在教学中大量融入近代以来国家取得的卓越成就、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等。澳门的这一举措A.体现了一国两制政策优越性B.旨在提升澳门地区教育水平C.增强了国家认同感与归属感D.清除了殖民主义的历史残留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对外交通变迁】(14分)材料

一“万里茶道”是18世纪20年代,以山西商人为主力军开辟的一条由中国内地通往欧洲的“世纪动脉”。“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后,清代兴起的一条从中国内地到欧洲腹地的万里国际茶叶商道。随着中俄《恰克图界约》的签订,中俄通商由恰克图边境贸易,逐渐发展到深入俄境。在中俄贸易活动中,山西商人以市场为主

导,实施产购运销一条龙,以质量为前提打造商品品牌,金融机构票号与经营机构茶庄相结合,商业竞争中重视地方习俗以取得先机、以人力股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将万里茶道的贸易推向繁荣。——摘编自张舒《清代万里茶道述论》材料二今天的“新丝绸之路”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

的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在国内,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在国际,“新丝绸之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继承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

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新丝绸之路”就是要在古代中国丝绸之路轴线基础上,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如上海合作组织、亚信会议、中国—东盟等),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推进贸易、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

以及生态环保的合作,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它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也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摘编自《中国的博弈:通往新大国之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万里茶道”开辟的主要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

合所学知识,概括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之路”的发展特征,并分析建设“新丝绸之路”对当代中国的积极影响。(10分)17.【晚清军事变革】(14分)材料一“兵必土著,取具保结”。湘军规定应募者必须具有湖南户籍,且需取具保结。湘军在招募之规中明确要求,“招募兵勇须取具保结,造具府、县、

里居、父母、兄弟、妻子、名姓、箕斗清册,各结附册,以便清查”,其无保之人不予收录。湘军采取了先选将,由统将亲手选兵,兵随将转的方法,即勇丁由什长挑选,什长由哨弁选取,哨弁由营官筛选,营官由统领遴选。为提升军队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军官技能和素质,曾国藩在拟定湘军饷章时,大幅度地提高了士兵的经

济待遇。湘军是清政府出于镇压太平军的需要而组建,属于勇营性质,“临事招募,事罢遣散”。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彻底失败,在天京被占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曾国藩便下令解散湘军。——摘编自杨旭平《清末新军兵役制度研究》材料二湘淮军以前的清朝军队基本上是属于冷

兵器时代,它们配备刀矛弓箭等传统的作战武器。新军引进和利用外国先进的技术,使装备发生质的变革,军队由冷兵器时代跨入热兵器时代。新军编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仿效日本军队的。其编制之法以一军统两镇,1个镇下设2个步兵协,1

个马队标,1个炮兵标,1个工程营,1个辎重营以及1支军乐队。每个步兵协下设2标,每个标(步兵或炮兵)由3个营组成(骑兵标下设队),1镇兵力12512人。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旨在使它成为一个制定特殊军事规划的临时行政机构。练

兵处分为三个司:军政司、军令司、军学司。后来将兵部改为陆军部,并合并了练兵处和太仆司。陆军部管辖清朝所有的陆军、军事学堂、军械、军需贮藏和兵工厂等。此外还设置管理水师事务的海军处,为以后成立独立的海军部做准备。——摘编自李治涛《试论新军近代化的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湘军

的基本特征。(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军队的主要变化,并分析新军在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作用。(8分)18.【个人命运与时代脉搏】(15分)材料年广久(1937—2023),一生三次进监狱,关于他的事件,被收

录到《邓小平文选》当中。他凭借着一个铁锅一把铲子,1976年就已经是百万元户。在改革开放之初,个体户的他曾引起激烈讨论——成立公司、注册商标、“个体户”雇佣工人。他还被称作“中国第一商贩”,曾入选“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

名单。年广久主要经历主要时间主要事件1937年出生于安徽省怀远县一个贫寒农家,9岁起随父街头叫卖1963年因贩鱼被判“投机倒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1966年因为卖板栗被判“牛鬼蛇神”,被关了20多天1972年转向经营瓜子1979年注册“傻子瓜子

”商标1980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到“傻子”,就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给予肯定,并对一些人就姓“社”姓“资”的争论,表示要“放一放”和“看一看”1984年邓小平第二次提到“傻子”,“还有些事情用不着急于解决,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呀,大家担心得

不得了。……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1991年因公司经济问题被判流氓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但1年后因经济问题不成立而获释1992年邓小平第三次提到“傻子”,“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

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100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像这一类问题还有不少,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动摇我们的方针,影响改革的全局。城乡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保持长期稳定”2018年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中

2023年1月1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芜湖逝世,享年86岁—摘编自陶蓓蓓《叙事见人:统编教材中国现代史教学思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年广久“投机倒把罪”做出历史解释。(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多次提到“傻子瓜子

”的原因,并对年广久“跌宕起伏的一生”进行简要评析。(11分)19.【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12分)材料五千多年来,中华文明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文明的独特道路。这条独特道路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就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脉相承与长

期延续。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国家治理体制的探索和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产,这是当代中国制度自信的文化底气。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王朝前后更替或同时并存,但治理体系却没有因此中断,根本原因正是制度建设的承前启后。各朝各

代的国家治理都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并固化为制度。——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请以“制度建设”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多维细目表1.【答案】C【解析】本题

考查中国早期人类文明。依据材料可知,早期文字是中华先民原始活动符号化的结果,也是先民对世界万物抽象的艺术概括,它生动地反映出中华文明之初的一系列文化信息,是华夏早期文明的发轫,故选择C项。早期文字包含丰富的内容,早期文字的创制是中华

先民原始活动的反映,并不能直接体现天文历法习惯的形成,故排除A项。书法成为一种艺术是在东汉末年时期,故排除B项。文字可以反映先民的社会生活,但并不能反映农耕生活的闲暇有度,故排除D项。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

战国时期人才流动有利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推动了社会转型,故选择D项。人才流动根源于生产力发展,学术下移,故A项表述错误。人才流动体现的是人才在地域和国家上变动,并不能体现政治思想领域的思想解放

,与百家争鸣无必然联系,故排除B项。人才流动只是少数“人才”的流动,不能推动民族融合进程,故排除C项。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议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一程序分权的制度设计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故

选择B项。当时皇权干预会影响制度效能的发挥,但并非导致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前后君权的比较,不能体现君主专制加强的趋势,故排除C项。材料主旨与行政效率无关,故排除D项。4.【答案】B【解

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点。依据材料可知,设立常平仓、义仓、社仓,“籴”(买进粮食)“粜”(卖出粮食)等是为了储存粮食以应对灾荒的粮食安全举措,这些措施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和稳定社会秩序,适应了农耕经济的社会需要,故选择B项。这些措施并不能增加政府赋税收入,故排除A项。这些措施是应对灾荒的举

措,并不能保障粮食的稳定供应,故排除C项。这些措施一定程度稳定社会秩序、稳固统治,但并不能表述为巩固专制统治。故排除D项。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西学东渐。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欧洲人在中国影响力扩大使阮元为他们立

传,这改变了一般不为外国科学家立传的传统,故选择C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外交流,故排除A项。史学创作体例并未更新,故排除B项。当时中国科技仍然属于传统科技范畴,并未根本突破,故排除D项。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依据材料“重要概念”“一

般概念”“史实”中的羁縻政策、华夏认同、册封、和亲、文成公主入藏等信息,可知材料主要涉及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边疆管理,这一系列措施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和中外交流状况

,故排除A、C两项。D项主题不能涵盖整体信息,故排除。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外交流。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知识可知,该辞典是先进的中国人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为了向西方学习、便利中外交流而提供的工具书,故选择B项。英语在当时并未广泛推行,大大提升

国人英文水平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该工具书便利了中外交流,有利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并非服务于列强对华侵略,故排除C项。该工具书有利于推动近代教育的发展,但其本身不是近代教育发展的成果。故排除D项。8.【答案】C【解析】本

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女子获得教育权,体现了近代教育的发展与进步,但仍然把女子教育角色定位在维护家庭伦理而非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体现了传统观念影响近代教育发展,故选C项。材料并未体现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和政府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故排除A、B两项。材料体现的是传统观念影响近代教育,而非西方思想冲击传统观念,故排除D项。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国共关系。材料体现了国共合作过程充满坎坷和斗争,映衬了民主革命道路的艰难,故选择B项。

导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的是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故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列强以华制华策略,故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国民党内部关于合作问题存在着矛盾和斗争,并不能反映国民党政权走向反动,故排除D项。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党史。依据材料可知,毛泽东的这

一讲话从政治、军事与经济关系问题上,阐明了基础是经济,根本目的是发展经济的观点,这是唯物史观的最基本的观点,故选D项。毛泽东的这一讲话只阐述了工业的重要性,并没有重点强调重工业的地位和作用,故排除A项。开

辟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是“一五”计划,故排除B项。毛泽东的这一讲话旨在号召各边区重视工业发展,大力发展工业,故排除C项。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依据材料可知,这些文艺作品提升了民众的政治觉悟,调动了民众参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文艺的战斗作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即加

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故选D项。文艺作品属于艺术作品,带有很强主观性,不能真实地反映解放战争,故排除A项。这些文艺作品创作于解放战争期间,服务于解放战争(国共内战)而非对外的民族战争,故排除B项。这些文艺作品旨在提升群众政治觉悟,调动民众参战积极性,不以丰富民众文化生活为宗旨,故排

除C项。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政治经济形势。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北京1949年至1960年人口极其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这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动,北京作为

新中国的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故选D项。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是人口迅速增长的结果而非原因,故排除A项。当时尚未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故排除B项。材料人口增长特别迅速,并非人口自然增长的结果,故

排除C项。1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对外交往。依据材料可知,当时的“佛教外交”属于民间的对外交往行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官方外交,但它为官方正式外交开辟了通路,故选B项,排除A、C两项。中日正式建交在1972年,故排除D项。14.【答案】A【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三线建设”是基于20世纪60年代日益紧张的国际形势和战争威胁,党中央进行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它提高了我国的国防能力、改善了我国国民经济布局、推进了中西部地区的社会发展,故

A项正确。西部大开发战略是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决定,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全面启动的,时间不符合,故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经济体制改革,故排除C项。三线建设有利于促进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但不能根本改变西部落后的面貌,故排除D项。1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祖

国统一大业。根据材料可知,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教育变革通过融入国家成就、强调传统文化、加强与内地沟通等旨在根除澳门殖民主义历史残留,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故选C项,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一国两制的优越性,故排除A项。“清除了”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16.【答案】(1)主要原因: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中俄双方贸易的互补性及发展;广阔的市场和高额利润的利益驱动;晋商群体的积极推动。(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特征:涉及的地域范围更广;建立在已有合作平台基础之上;开放性更强,各国联系更为紧密;以各国利益共享为目标。(每

点2分,任答两点4分)积极影响:①经济上,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促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中东、欧洲经济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2分)②政治上,有利于增强中国与新丝路成员国家和地区的政治

互信,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2分)③文化上,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利于中国吸收人类优秀文明,丰富中国的文化内涵。(2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对外交通的变迁。第(1)问,根据材料“万里茶道”是在18世纪20年代开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该时期处于

清朝前中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与发展是对外贸易商路开辟的基本前提;再结合材料分析,中俄贸易得以开辟与俄商和晋商,特别是晋商的努力推动紧密相关,当然根本内驱动力是经济利益的刺激。第(2)问,特征,根据材料二“在

国内,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继承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可知,涉及的地域范围更广;根据材料二“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

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可知,建立在已有合作平台基础之上;根据材料二“就是要在古代中国丝绸之路轴线基础上,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可知,开放性更强,各国联系更为

紧密;根据材料二“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利益共享地带”可知,以各国利益共享为目标。积极影响,根据基础知识可从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概括,言之有理即可。17.【答案】(1)基本特征:注重士兵招募的条件;实行层层募选的办法;具有较高的经济

待遇;属于“临时招募,事罢遣散”的勇营性质;本质上仍属于旧式传统军队。(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2)变化:武器装备由刀矛弓箭冷兵器向火枪大炮热兵器转变;军队编制由封建传统编制向近代西方编制之法转变;军事管理机构由简单化、单一化向专业化、独立化转变。(每点2分,任答两点3分)作用:加速了中国军队

的现代化进程;镇压国内人民反抗,对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对抵御外侮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是倾覆清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对推翻清王朝起到了重要作用;后期随着政治军事化、军阀化,新军成为军阀统治的工具。(每点2分,任答三点5分)【解析】

本题考查晚清的军事变革。第(1)问概括湘军的主要特征。依据材料一“湘军规定应募者必须具有湖南户籍,且需取具保结。湘军在招募之规中明确要求”可知湘军对招募条件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可得出注重其招募条件;依据材料一“湘军采取了先选将,由统将亲手选兵,兵随将转的方法,即勇丁由什长挑选,什

长由哨弁选取,哨弁由营官筛选,营官由统领遴选”可知,募选有层层选取的特点;依据材料一“曾国藩在拟定湘军饷章时,大幅度地提高了士兵的经济待遇”可知,湘军经济待遇较高;依据材料一“湘军是清政府出于镇压太平军的需要而组建,属于勇营性质,‘临事招募,事罢遣散’”可知,湘军具有“临事招募,事罢遣散”

勇营性质的特征。综合以上分析,湘军仍然没有跳出封建传统军队的范畴,本质上属于旧式传统军队。第(2)问,变化,依据材料二可知,晚清军队在武器装备、军队编制、军事管理机构都有重大变化。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编练新军是清末晚清政府为挽救趋于崩溃的统治而被迫进行的变革举措之一;其在一定程

度上推进了军队的近代化、对抵御外来侵略有一定的作用;也对镇压人民反抗维护清王朝统治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后来新军成为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对推翻清王朝起了重要作用;后来又演变为袁世凯等进行军阀统治的工具,一定程度阻碍了历史进步。18.【答案】(1)

历史解释: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私营个体经济被严格限制存在和发展,年广久私人贩卖行为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相违背。(4分)(2)原因: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并不断深化,许多新的经济现象的出现;部分干部群众尚未

完全解放思想,改革面临一定的阻力;巩固改革成果,稳定人心和稳定社会的需要;邓小平高瞻远瞩、伟大魄力的体现。(每点2分,任答三点5分)评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思想,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逐步确立。年广久因经济问题多次入罪。期间还因成立公司、注册商标、“个体户”雇佣工人引起社会激烈讨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三次提到“傻子瓜子”,允许年广久经营户存在和发展。2018年,年广久入选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改

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年广久“跌宕起伏的一生”折射了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反映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并不断深化的历程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中,有年广久这样努力拼搏且不断坚持的小人物,也有如邓小平高瞻远瞩的大人物,历经艰难和曲折

,以自己矢志不渝的变革精神为那个时代书写下永恒的注脚。(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年广久贩鱼的私人贩卖行为与当时经济体制相违背。第(2)问,邓小平多次提到“傻子

瓜子”的原因,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和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阻力分析,对年广久“跌宕起伏一生”进行简要评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年广久的一生跌宕起伏与我国经济体制及改革历程紧密相连,也与伟人邓小平的伟大魄力和高瞻远瞩密不可分。评析时紧紧抓住这一主旨展开评

析,言之有理即可。19.【答案】示例:论题:制度不断创新推进国家治理发展。(2分)论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离不开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对制度不断创新以推进国家治理的不断发展。(2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隋唐时期创立的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古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高度发展,被誉为古代政治制度的巅峰之作。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分权制衡的思想,将国家权力分为决策、审议和执行三个部分,一定程度制约

了权力滥用。同时,六部各司其职,以确保国家各项事务的专业性和高效性。创立于隋唐,发展完善于宋代,注重公平、择优选才的科举制度使优秀人才进入官僚体系,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和能力。这一制度为古代中国培养了大量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等各个领域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6分)由此可

见,中国古代通过制度不断创新推进国家治理发展,使中华文明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并源远流长不断发展。(2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制度与国家治理。可围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多角度(原因、特点、影响)提出合理论题展开合理论述。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