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历史试题

PDF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356.653 K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10月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10月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10月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1.6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10月历史试题.pdf,共(4)页,356.65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e56572b484a7fb1d4c9667b10c6b09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答案第1页,共4页高中2024级10月月考试题历史命题人:钟晓燕审题人:金智楠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

位置。每小题1分,共30分)1.下列人类中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是A.龙山人B.元谋人C.红山人D.河姆渡人2.某学者指出,公元前四千年中国存在的区域文化带有内蒙古长城带、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太湖长江三角洲文化、大坌坑文化等,这些文化彼此相互作用,历经1700年,史前

“文化中国共识圈”正式形成。这表明A.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B.不同文明的交融互动最终促成了国家的形成C.地理的复杂分层奠定中华文明的基础D.中华文明由黄河流域向周边逐渐扩展3.有“江南文化之源”之称的马家浜文化遗址,出土了稻谷、米粒和稻草实物,经鉴定,

已普遍种植籼、粳两种稻。农用工具有穿孔斧、骨耜、木铲、陶杵等。还饲养狗、猪、水牛等家畜。这说明A.江南是最早出现人类文明的地区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C.江南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D.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

级社会门槛4.在大汶口晚期出土的墓葬中,既有棺椁,又有大量的随葬品,最多的达180多件,包括精美的彩陶、黑陶等,这与葬在同一墓地而几乎一无所有的墓葬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反映出当时A.发明陶器制作技术B.处于母系氏族社会C.出现财产私有现

象D.早期国家已经产生5.某学者的论文中先后呈现如下材料:“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鲧作城郭”(《世本·作篇》)这位学者引用的两段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A.早期国家的诞生B.世袭制的确立C.私有制的起源D.阶级的产生6.

关于启的继位,史书记载有所不同。《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这说明A.传说中的历史无从考证B.唯一可信的是考古遗物C.史书记载只是二手史料D.探究史事

需要多重证据7.右图为商王武丁时期的甲骨卜辞,方框中的“王占曰”三字,在甲骨卜辞中出现频率很高。从国家大事到日常生活,商王都会通过占卜以示得到上天的指引。这表明商朝A.神灵主导着一切事务B.君主专制统治已建立C.占卜是商王主要职责D.王权与神

权紧密结合8.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周初分封的主要有韩赵魏等国C.所有子弟可以获得同等分封D.目的是“封建亲戚,以

番屏周”9.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一书中指出:“所谓西周的宗法制度,就是用‘大宗’和‘小宗’的层层区别把奴隶主贵族联系起来。周王自称为‘天子’,他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答案第2页,共4页A.

皇权独尊至高无上B.封邦建国C.政权与族权相结合D.中央集权10.“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孟子.滕文公上》),关于右图所示土地制度,表述正确的是A.土地名义上为周天子所有B.属封建土地国有制C.由奴隶在土地

上个体耕种D.土地可以随意买卖11.下表中记载均出自《尚书·周书》,这说明周初“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尚书·康诰》“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尚书·梓材》A.民主观念已初现端倪B.民本思想已经萌发C.延续商

朝的治国思想D.君权受到百姓制约12.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战国时期农业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A.劳动者身份的变化B.铁犁与牛耕的使用C.郡县制的普遍确立D.土地私有制

的确立13.公元前9世纪,楚国先祖熊渠自称“我蛮夷也”;后其国君又宣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这一变化体现了A.社会秩序的崩溃B.华夏认同的观念C.诸侯争霸的格局D.楚国实力的增强14.春秋时期,楚共王去世后,诸子夺位,楚国陷入内乱。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废太子

章而传王位于庶子何,赵国政局动荡。据此可知,当时A.分封制化解了诸侯间矛盾B.传统的宗法秩序面临挑战C.中央集权出现加强的趋势D.统治阶层致力于社会变革15.春秋时期,北方有楼烦、林胡、赤狄、北戎、山戎等民族部落,而南方有巴、楚、吴、越等诸侯国;

至战国后期,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东胡,而南方也仅余楚、越两个诸侯国。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A.中原文化影响扩大B.华夏民族认同形成C.孕育着统一的趋势D.南北文化交流加强16.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各国推行变法的目的是A.

推动社会转型B.建立君主专制制度C.实现富国强兵D.顺应历史发展潮流17.西周时期,士是最下层贵族,但到了春秋时期,士的地位上升,他们当中的许多成员,凭借智力作为新的谋生手段,他们的思想主张也得到传播。这一变化A.推动了周文化的传播B.加剧了当时社会局势的动荡C.

反映了旧贵族的崛起D.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到来18.东周时期“游说之风盛行,论辩之士雄起,讲演之学开辟”,形成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群星闪耀的百家争鸣时代。对其评价正确的是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③使儒学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9.他提倡有教无类,批评礼崩乐坏的局面,主张恢复西周的等级制度,“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此外,他还主张A.兼相爱、交相利B.无为而治C

.为政以德D.相生相胜20.春秋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答案第3页,共4页相处。该思想家属于A.儒家学派B.墨家学派C.法家学派D.道家学派21.以下关于秦统一六国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人民渴望统一②实行发展经济、招揽人才的政策③

“远交近攻”的战略部署④打击匈奴势力,修筑万里长城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2.右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检索的历史知识词条,由此可知该小组研究的历史主题是A.秦朝实现全国统一的原因及其进程B.秦朝的制度建设和走向速亡的原因C.西汉的强盛与汉武帝大一

统的措施D.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2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前者是君主专制,后者是中央集权B.都是顺应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前

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D.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权力高度集中24.完成统一后的秦始皇曾多次到各地巡视,刻石宣扬自己的显赫业绩,宣称“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秦始皇此举旨在A.强化政治认同B.建立专制皇权C.消除分裂根源D.实现文化统一25.据史书

记载,秦始皇修筑长城,历时五年,动用了约三十万劳动力,这个数字相当于全国男劳动力的十分之一。秦朝有如此大规模的动员和组织能力,主要是由于A.实行思想专制的政策B.修筑通往各地的驰道C.确立中央集权制度D.制定完备严苛法律26.中国的很多历史故事演化成为成语故事,例如成

语"揭竿而起"就出自于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A.刘邦、项羽起义B.陈胜、吴广起义C.黄巾起义D.国人暴动27.汉初,“承秦制”,又“惩亡秦孤立之败”,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是A.削弱诸侯王势力B.在全国分设刺史C.

严厉打击豪强势力D.实行郡国并行制28.西汉初立,社会残破,连为皇帝套马拉车都找不到四匹同样颜色的马,将相大臣有时只能乘牛车出行。下列选项中,属于缓解当时窘境的举措是A.尊崇儒术B.与民休息C.均输平准D.北击匈奴29.汉景帝时

,窦太后欲封皇后兄王信为侯,但丞相周亚夫不同意,景帝只得“默然而沮”。汉武帝时,“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继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丘虚(墟)而已”。这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强化B.专制皇权

的加强C.诸侯势力遭削弱D.汉武帝频繁换相30.汉武帝时期封侯统计表(部分)人物功劳爵位卫青与匈奴作战,七战七捷长平侯霍去病与匈奴作战中屡立奇功冠军侯张骞出使西域,抗击匈奴有功博望侯据上表可知,汉武帝A.重视稳固边疆和开拓疆域B.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C.

加强了对西域的军政管理D.创立了军功授爵制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0分)答案第4页,共4页二、非选择题31.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夏商周三

族的起源、兴起、所在地域等皆不相同,但是夏商两族却认为他们的祖先的起源与兴起和所在的地域都是在大禹所奠定的疆域内,赞奉大禹所开拓的“禹绩”。此外,“中国”之称,最早见于周初武王和成王之时,按照《说文》的解释,“夏,中国之人也”,是指认同为夏人和继承夏文化的人。这样,“夏”到西周已

经发展为民族的名称。在西周,原属不同来源、不同部落集团的祖神,已纳入同出黄帝的谱系之中,这便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经济、文化方面,夏商周本来比较接近,都以农业为主,其先民都以粟、黍为主要农作物。

青铜技术在夏代开始发达,商周达于鼎盛。文化方面殷墟甲骨文字与周原甲骨文字及商、周铸在铜器上的铭文同属一文字体系,都是汉字构字六种方法齐备的成熟文字,呈现同一民族共同体的又一重要特征。——摘编自白至德《白寿彝

史学二十讲:上古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1)依据材料一,概括夏商周三族交融的表现。(8分)材料二秦朝为华夏与四夷的交流提供两大基础:其一谓物质基础,包括建设首都,设立郡县和修治驰道。秦吞并诸侯便将诸侯宫室仿造于咸阳,成为国家象征,起到多民族国家统一精神之作用……秦始皇五次巡狩全国,修筑

驰道,将四夷生活的区域与中原联系起来。其二谓制度基础,包括创立法制和设置机构。云梦秦简有属邦律专门调整归属秦朝的少数民族社会关系……在机构设置上,中央设典客官职,位列九卿,掌管异族归附事务,民族地方设道,“县有蛮夷曰道”。——唐勇《论中国“多民族国家”

的历史传统》(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促进民族交融的举措。(6分)材料三很多王国被撤销,余存的不仅面积减缩,而且内部的行政权也被中央政府接收,至汉武帝在位期间达到极点。汉武帝公布了帝制意识形态的立场,将所谓的“儒术”

扩展之后又延长。向商人抽资产税,政府专利于盐、酒及铁……使中央集权之趋势有进无退。——摘编自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3)据材料三,概括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6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