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品解析: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共(23)页,3.15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df838619e46ef2b8e7962d3b3f55af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三明一中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北京时间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
昌航天发射场(19°N,110°E)发射升空,5月18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在轨测试验证。下图为天和核心舱图。天和舱太阳能发电效率远高,主要是由于()A.距离太阳近B.太阳高度大C.受人类影响小D.无大气削弱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与日地距离相比,天和舱距日距离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距离太阳近不是主要太阳辐射强的原因,A错误;天和舱太阳高度与地表对应相同的纬度太阳高度相同,B错误;人类活动对太阳辐射影响小,C错误;天和舱位于太空中,无厚厚的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削弱,太阳辐射强,D正确;故选
D。2.下图为“地球自转速度示意图”。完成有关图中A-F,说法正确的是()的A.自转速度都相等B.C点与D点地方时相同C.ACE三点一定同时看到日出D.从北极上空看都作逆时针旋转【答案】D【解析】【详解】据图可知:地球自转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由赤道向两
极逐渐减小,A错误;地方时与经度有关,同经同时,异经异时,C点与D点经度不同,地方时不相同,B错误;位于晨线上的点能够同时看到日出,图中不能判断ACE三点是否在晨线上,所以ACE三点不一定同时看到日出,C错误;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都作逆时针旋转,D正确;故选D。我国某中
学(29.5°N)地理兴趣小组研究教室的采光节能问题,大部分学校教室采用南向侧窗设计,依据以下提供的资料(教室侧窗顶部高2.4米,进深8米,tan37°=0.7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冬至日正午太阳光线可以照进教室内的范围约是()A.2.8米B.3.2米C.4.3米D.
5.2米4.目前该中学教室()A.夏季时窗前较为凉爽B.冬季时室内光照面积小C.夏季时教室内光照均匀D.冬季时日光灯照明时间较长5.为了增加教室内的光照面积,地理兴趣小组提出以下方案,其中最有效的是()A.B.C.D.【答案】3.B4.
D5.B【解析】【3题详解】冬至日该中学所在地的正午太阳高度=90°-(29.5°+23.5°)=37°,根据tan37°计算冬日正午太阳光线可以照进教室内的范围约是3.2米,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4题详解】29°N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夏季时阳光斜射角度较大,窗前接受阳光照射强度大,较热;A错误;冬季时阳光斜射,太阳角度较小,室内光照面积大;B错误;夏季时教室内窗前接受的光照较多,其它地方相对较少,光照不均匀;C错误;冬季时日光灯照明时间较长,D正确,故选D。【5题
详解】采光窗置于原侧窗下方不能获得良好的采光效果,可排除C;只增加采光窗的效果比不上增加采光窗与反光板的效果,可排除D;夏季太阳高度大,太阳光可以被室外反光板直接阻挡,对原侧窗起到遮阳作用,同时,室外反光板将太阳光反射到室内天花板,改善了室内深处的采光条件;冬
季太阳高度小,太阳光可以直接进入室内,以增加室内所需的热量。B选项正确。故选B。【点睛】北回归线以北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室内光线面积最大。2022年2月4日(立春)晚20:00时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
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盛大开幕。二十四节气每相邻两个节气相差一般为15天左右。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开幕式开始时,下列城市属于2月4日日期的有()①北京②莫斯科③伦敦④纽约⑤悉尼A.2个B.3个C.4个D.5个7.开幕式当天,北京太阳()A.东
南升,西南落B.东北升,西北落C.正东升,正西落D.正北升,正北落8.下列四个节气中,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与开幕式当天正午太阳高度最接近的是()A.立夏B.立秋C.立冬D.冬至9.下图是位于我国四个不同城市的同学在开幕式当天通过手机查询
得到的当地日出日落时刻图,甲、乙、丙、丁分别对应城市正确的是()A.乌鲁木齐、昆明、广州、北京B.北京、广州、昆明、乌鲁木齐C.乌鲁木齐、昆明、北京、广州D.北京、广州、乌鲁木齐、昆明【答案】6.D7.A8.
C9.B【解析】【6题详解】考查日期的计算首先确定两条日界线,人文日界线固定180°经线,自然日界线为0时(24时)所在的经线。根据材料可知开幕式时120°E为20:00,0时(24时)与北京时间相差4小时,相差60°,即0时(24时)所在经线与180°经线重合,此时全
球同属一天,因此五个城市都同属于2月4日,D正确,排除ABC;故选D。【7题详解】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之外,太阳东北升,西北落,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
除极昼极夜之外,太阳东南升,西南落,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正东升,正西落。2月4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A正确,BCD错误;故选A。【8题详解】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纬度差,推断所求地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等于
两地的纬度差。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立春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与下一次直射该纬线的日期,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据"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可知,立春日在冬至日之后3个节气,那么另一个日期是以冬至日为对称在冬至日之前3个节气,即立冬日,这两个日期太阳直射点在同一纬线之上,这两个日期北
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C正确,ABD错误;故选C。【9题详解】2月4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此时越往南白昼时间越长,因此广州和昆明昼长比北京和乌鲁木齐长,据图可计算四个城市的昼长:乙>丙>甲>丁,乙和丙可能为广州和昆明,甲和丁可能是北京和乌鲁木齐,而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方,
北京时间比乌鲁木齐早日出早日落,所以甲为北京,丁为乌鲁木齐;同理,广州比昆明早日出早日落,因此乙为广州,丙为昆明,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日出日落方位规律(1)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升起,在西北落下。(极昼
极夜地区除外)(2)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升起,在西南落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3)太阳直射赤道,太阳从正东升起,在正西落下(极点除外)。10.某地质考察队对我国某地进行考察,测得同一剖面上500米范围内甲、乙、丙三地的一月份平均气温和同一岩层的海拔高度
(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该区域地貌类型为()A.背斜谷B.背斜山C.向斜山D.向斜谷【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由甲乙丙三地的1月气温高低可知,该地地势中间低、南北两侧高,为山谷地形;图中显示该地同一
岩层中间低,两侧高,为向斜构造,所以区域地貌为向斜谷,D正确,ABC错误,故本题选D。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河流流向大致是()A.西北流向东南B.东南流向西北C.西南流向东北D.东北流向西南12.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是()A.80mB.100m
C.120mD.140m13.图示河流岸边N处的居民观察日出的最佳时间(地方时)最可能为()A.春分前后6时左右B.冬至前后7时左右C.秋分前后7时左右D.夏至前后5时左右【答案】11A12.B13.B【解析】【11题详解】河流的流
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可知,该地区的河流应该是从右上方流向左下方。再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以推断出,图中河流流向大致是西北流向东南。A符合题意,排除BCD。选A。【12题详解】图中区域最高处位于左上角的
山峰处,海拔范围360m-380m,最低处位于河流下游地区,.海拔范围260m-280m,两地相对高差为80m<H<120m,所以,最大高差可能是100m。排除ACD,选B。【13题详解】图示河流岸边N处的居
民观察日出的最佳时间最可能是冬至前后7时左右。日出方位分为东北、正东、东南,而N处东北和正东方向被山峰阻挡,无法观看日出。只有日出东南时,可以顺着河谷观看到日出。我国南方地区,在一年当中只有冬半年才能看到日出东南。春分日和秋分日前后日出正东,排除AC;夏至日日出东北,排除
D;冬至日日出东南,而且昼短夜长,7时左右日出也符合实际情况;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选B。【点睛】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除极昼极夜区外,全球各地:春分日秋分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
西南。下图为2019年12月某时刻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此时刻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15.此时乙地的风向最不可能是()A.西北风B.正西风C.西南风D.东北风【答案】14.A15.D【解析
】【分析】【14题详解】等压线密集的区域,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较大;等压线稀疏的区域,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较小;由等压线分布图可知,甲地的等压线分布最密集,故选A。【15题详解】读图可知,此时乙处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大致由西南指向东北,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偏转角度小则形成西南风,偏转角度中则形成正西风,偏转角度较大(小于90°)则形成西北风,因此乙地的风向有可能
是西北风、正西风和西南风,不可能是东北风,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北半球锋面气旋是一个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涡旋,中心气压最低,在低压中心东侧形成暖锋,在低压中心西侧形成冷锋,冷暖锋面以南是暖空气,冷暖锋面以北是冷空气。某地质考察队在我国某岩层中发现了不同的古生物化石。读不
同古生物化石分布示意图及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6.依据当地岩层新老关系推断a-b-c之间山地类型可能为()A.背斜山B.向斜山C.断块山D.火山17.该地岩石类型属于右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答案】16.A17.C【解析】
【16题详解】题据左图可以判断,三叶虫化石比较老,恐龙化石比较新,可以得出a-b-c之间岩层的关系为中间老,两翼新,符合背斜地质构造,所以A正确。向斜山对应岩层的新老关系应该是中间新,两翼老,与图中信息不符,B错误。断块山对应有断层,图示信息未显示,C错误。火山对应的有火山活动,图示信息未显示
,D错误。故选A。【17题详解】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转化关系得出,甲由变质作用生成为变质岩,丁为其余三种物质转变应为岩浆,乙为岩浆转变应为岩浆岩,则丙为沉积岩。左图岩层含有化石,故为沉积岩,C正确,排除ABD,故选C。的【点睛】判读岩石圈的物质循
环图的要领:①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源于岩浆,终止于岩浆,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在地下重熔再生形成岩浆,所以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②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③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
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加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
湖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多的是()A.云贵高原B.东北平原C.东南丘陵D.塔里木盆地19.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D.湖水蒸发下渗,
植被发育覆盖【答案】18.B19.D【解析】【分析】【18题详解】牛轭湖是平原河流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湖泊,随着流水对河岸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
故称之为牛轭湖,因此牛轭湖最可能出现在东北平原。故选B。【19题详解】由图示信息可知,牛轭湖形成后,与原有河道断开,很少有湖水流出,也不受上游河道淤积影响,A、C错误;人类过量引水不属于自然状态,B错误;牛轭湖形成后,不再有河
流的水源补给,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使得牛轭湖面积缩小直至消亡,D正确。故选D。【点睛】牛轭湖的形成过程:1、河流摆动形成河曲;2、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3、河曲愈
来愈弯;4、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5、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6、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20.喜马拉雅山脉的成因为()A.B.C.D.21.下列地质作用与图中板块运动能量相同的有()①岩浆活动②风化作用③风力作
用④变质作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20.A21.D【解析】【20题详解】喜马拉雅山脉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印度洋板块地势较低,俯冲到亚欧板块下部,在消亡边界隆升形成喜马拉雅山脉,A正确,排除BCD,选A。【21题详
解】板块运动属于内力作用,四个选项中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同属于内力作用。所以①④正确;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都属于外力作用,②③错误;综上所述,故选D。【点睛】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堆积。足迹化石是
动物在湿度、黏度、颗粒适中的地表留下足迹后,逐渐干燥硬化再被沉积物掩埋所形成的化石。2020年4月,河北省宣化区发现约1.5亿年前的大型恐龙足迹化石群,恐龙足迹有4300多个,涉及大量植食性恐龙和肉食性恐龙。下图为河北省宣化区大型恐龙足迹化石图。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22.足迹化石常见于地质时期的()A.高原边缘B.山坡地带C.河湖沿岸D.沙漠腹地23.足迹化石的形成过程中常伴随着()A.地壳上升B.地壳下降C.板块挤压D.岩石重熔24.宣化恐龙足迹形成时,
该地()A.气候干旱B.地形复杂C.土壤贫瘠D.植被茂盛【答案】22.C23.B24.D【解析】【22题详解】足迹化石是动物在湿度、黏度、颗粒适中的地表留下足迹后,逐渐干燥硬化再被沉积物掩埋所形成的,所以需要有充足的堆积物,河湖沿岸有大量的泥沙堆积,有
利干足迹化石的形成,C正确;高原边缘地势落差大,以侵蚀为主,A错误;山坡地带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以侵蚀为主,B错误;沙漠腹地气候干燥,食物短缺,不利干恐龙生存,无恐龙足迹,D错误。故选C。【23题详解】地壳上升有利于侵蚀,不利于堆积,A错误;地壳下降有利于堆积,而沉积
物往往堆积在地势低的地方,B正确;板块挤压会使岩石发生弯曲变形,足迹被破坏,C错误;岩石重融会形成新的岩浆,不能形成化石,D错误。故选B。【24题详解】据材料得知,恐龙足迹形成时涉及大量植食性恐龙和肉食性恐龙,得知当时应该植被茂盛,食物充足,D正确;
而气候干旱、土壤贫瘠、地形复杂均不利于植被生长,ABC错误。故选D。【点睛】恐龙足迹化石,是恐龙行走于未完全固结的沉积物表面时留下来的脚印,后经成岩作用而保存下来形成的化石。由于是原地形成,所以它最能反映原始的沉积环境,可以指示湖岸
和近岸古环境。此外,它也是研究恐龙生理和生活习性的重要材料。形成和发现恐龙足迹化石是低概率事件,它至少要满足以下条件:1.恐龙将要经过的地面泥沙软硬适度,方便留下足迹,并保存一段时间。2.恐龙刚好从这样的地方路过,并把脚印留在软硬适度的地面上。3.脚印被破坏之前,迅速覆埋
,形成化石。4.埋藏在岩石的脚印被现代人发现。下表为某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岩石特征的变化”实验时的记录单。读表完成下面小题。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岩石样品(砂岩、页岩、石灰岩、石英岩、枝岩、大理岩);水;放大镜;纸;天平;100ml带刻度的烧
杯(能盛下岩石样品)实验步骤1.制作一个数据表格。2.计算每个岩石样品的密度,并将这些信息记录在数据表中。3.测量岩石的体积。4.测量岩石的质量。5.观察每个岩石样品的外观特征(颜色、颗粒大小、质地等),将观察结果记
录在数据表中。25.该实验目的最有可能是探究()A.从岩浆岩到变质岩特征的变化B.从沉积岩到岩浆岩特征的变化C.从变质岩到沉积岩特征的变化D.从沉积岩到变质岩特征的变化26.记录单中,实验步骤记录混乱,其正确排序是()A.1、3、5、4、2B.1、5、4、3、2C.3、4、
1、2、5D.1、4、3、2、5【答案】25.D26.D【解析】【25题详解】根据实验材料提供的岩石样品可知,砂岩、页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而石英岩、枝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按照样品顺序,实验目的最可能的是探究从沉积岩到变质岩特征的变化,D正确;C错
误;样品中没有岩浆岩,AB错误,故选D。【26题详解】根据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内容可以推测,实验的核心步骤是测算岩石的密度,而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因此正确的步骤应该是先制作一个数据表格,然后测量岩石的质量,测量岩石的体积,计
算每个岩石样品的密度,并将这些信息记录在数据表中,同时观察每个岩石样品的外观特征(颜色、颗粒大小、质地等),将观察结果记录在数据表中。因此正确排序是1、4、3、2、5,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岩浆岩包括侵入岩,是
地下岩浆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结晶颗粒较大;密度大,坚硬。还包括喷出岩,是地下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沿岩石圈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矿物结晶颗粒较小;有流纹或气孔。
沉积岩是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变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成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非金属矿物。变质岩是岩石受到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
新岩石,具有片理构造;富含金属矿物。图为我国一条河流某处河谷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新。图中河流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是由地壳运动和河流共同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河谷谷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图示该处河谷()A.东岸为凹岸,流水侵蚀
强烈B.西岸坡度小,利于泥沙沉积C.东岸沉积物颗粒差异较大D.西岸河漫滩大,汛期时易被淹没28.图示该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①地壳间歇性抬升②地壳持续性下沉③河流堆积作用强④河流下切作用强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29.图示该处河谷最可能分布在(
)A.河流入海口B.河流中上游地区C.下游平原地区D.“地上河”地带【答案】27.C28.A29.B【解析】【27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东侧河谷坡地更为平缓,且沉积物较多,西侧坡地更陡,可知东侧应为凸岸,即沉
积岸,流水沉积作用显著,A选项错误。西岸的坡度较东岸更大,B选项错误。在图中可以看到东岸有不同种类的岩石在此沉积,其沉积物的颗粒差异较大,C选项正确。西岸与东岸比较,河滩面积更小,D选项错误。故选C。【28题详解】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地壳的抬升,使上下游之间的落差增大,河流流速加
快,河流下切作用增强,使原来的河漫滩抬高到洪水以上,从而使靠河一侧形成了陡坎的河流阶地,原先宽广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多级阶地说明地壳多次抬升,故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受地壳间隙性的抬升和河流下切作用的影响,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故选A。【29题详解】河流入海口处一般地势更为低平,不易形成下切的阶地地貌,A选项错误。河流中上游地区地势高差相对更大,河流的下切作用在此可以形成更多的阶地景观,B选项正确。下游的平原地区地势低平,下切作用比河流中上游更差一些,C选项排
除。地上河以沉积作用为主,河流下切作用较弱,难以形成阶地,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受河流下切侵蚀和堆积交替作用,河床加深,使原来的河漫滩抬高到洪水以上,从而使靠河一侧形成了
陡坎的河流阶地。河流下切,原先宽广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宽广的河谷底,大部分是河漫滩,河床只占小部分。下图示意某气旋(较稳定)经过我国江西省某城市前后该城市的气压、风向和最高气温随时间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0.推测该天
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为()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南向北D.自东南向西北31.假如该城市6日的日温差为5℃,则该城市7日的最低气温最有可能是()A.16℃B.14℃C.12℃D.10℃32.该城市6日气压最低的原因是()A.大气降水较多B.受冷气团控制C.盛行上升气流D.地面
辐射强【答案】30.A31.D32.C【解析】【分析】【30题详解】由图可知,该城市3—5日为东南风,说明该气旋(低压中心)位于城市西部,6日城市无明显风向,可能位于气旋中心,7—9日该城市为西北风,说明气旋位于城市东部,则该气旋移动方向是自西向东,A正确,BCD选项错误
。故选A。【31题详解】由题意可知,该地6日的日温差为5℃。读图可知,该地7日的最高气温约为16℃,由于晴天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且有西北风,故该地7日的日温差大于5℃,其最低气温应在11℃以下;结合选项,D正确。故选D
。【32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地6日无明显风向,可能因盛行上升气流,而无水平方向大气运动所致,C正确;气流上升运动最强烈而导致近地面气压最低,此时大气降水最多是盛行上升气流的结果,而不是气压最低的原因,A错误。受冷气团控制形成高压,与图
不符合,B错误;地面辐射与6日气压最低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纬度、季节、地形、下垫面性质、天气、地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3.有关图示天气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B.乙:降水区域主要在冷气团一侧C.丙:图示虚线表示的是高压脊D
.丁:北半球气旋34.丁图所示的天气系统()A.只能受地形阻挡形成B.常常出现阴雨天气C.一般只有冬季出现D.降水历时长、强度大【答案】33.C34.B【解析】【33题详解】读图甲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温上升,气压下降,与暖锋过境前后天气变化相似,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锋
面符号判断,图乙为准静止锋,降水区域主要在冷气团一侧,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图丙虚线两侧风向辐合,则虚线表示的是低压槽,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读图丁可知,水平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风向向右偏,应表示北半球气旋,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34题详解】读图丁可知,水平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
合,风向向右偏,应表示北半球气旋,气旋成因是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A错误;气旋气流上升,遇冷易形成阴雨天气,B正确;气旋易出现在夏季,C错误;气旋移动速度快,降水历时短,D正确。故选B。【点睛】当冷、
暖气团的势力相当,或冷空气南下势力减弱并受到地形的阻挡,使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呈静止状态时,会形成准静止锋。有时锋的移动缓慢或在冷暖气团之间作来回摆动。中国的准静止锋多为冷锋移动中受地形阻挡作用而形成,常出现在华南的南岭一带、云贵高原及天山地区,分别称为江淮准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
和云贵准静止锋。登山气象指数是根据不同的天气条件,如降水、风力、湿度、气温等对登山产生的影响确定出来的。登山气象指数共分5个等级,指数越高越不利于登山。天气对登山活动影响较大,选择好登山时机可使人的身心得到很好的调节。读“202
1年9月20日8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5.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登山指数值最低的是()A①B.②C.③D.④36.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自驾游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是()A.气温:
暖—冷—暖B.气压:低—高—低C.降雨:雨—晴—雨D.风向:西南风—西北风—东南风【答案】35.A36.C【解析】【3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天气条件越好,登山指数越低①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
天气条件良好,有利于登山,A正确;②地位于冷锋锋后,.。易出现降水,B错误;③地位于冷锋锋前区,即将受到冷锋影响,未来易出现降水,等压线较密集,风力相对较大,C错误;④地位于暖锋锋前,易出现降水,不利于登山,指数较高,D错误。故答案选择A。【36题
详解】由图中锋面可判断,②④都在冷气团一侧,气温相对较低,③位于暖气团一侧,气温相对较高。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气温变化为冷—暖—冷,A错误;气温低,气压相对较高,故该区域冷气团气压相对高于暖气团,所以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气压变化为高—低—高,B
错误;锋面降水主要出现在冷锋锋后区和暖锋锋前区,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为雨—晴—雨,C正确;由图锋面位置和移动方向可知,该锋面气旋风向为逆时针方向辐合,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风向变化为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D
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关键在于掌握冷暖锋符号及特征,结合天气系统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天气条件越好,登山指数越低。锋面降水主要出现在冷锋锋后区和暖锋锋前区。二、综合题:共4大题,共46分。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我国某地的学校操场,某天文爱好者小组观察太阳视运动
和旗杆影子的变化。图示意该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轨迹,∠POA=50°,且之后三个月内逐渐变大。(1)该地的纬度为____,图中A、B、C、D四点代表正北方的是____,该日地理爱好者观测到的旗杆日影在地表的变化幅度为____。(2)判断图示日期,并说明该日后一周内该地昼夜长短
的变化情况。(3)绘制一年中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曲线。【答案】(1)①.40°N②.C③.180°(2)日期:春分日。变化情况:由昼夜等长变为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3)绘图如下所示:【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某地某日太阳视
运动轨迹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位置判断、方位判断、昼夜长短变化状况及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状况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和绘图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P点为该日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为正午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50°,此
时太阳位于我国正南方向,即A为正南方向,B为正东方向,D为正西方向,太阳正东日出,正西日落,太阳直射赤道。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算出当地纬度为40°N。根据图示方位可知C为正北方向。该日太阳正东日出时
,日影朝正西,太阳正西日落时,日影朝正东,变化幅度达180°。【小问2详解】根据上题,太阳直射赤道,由材料“之后三个月内逐渐变大”可知该日为春分日,该日后一周内太阳直射点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动,该地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由昼夜等长变为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
渐短。【小问3详解】根据第1小问可知该地为40°N,由此可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可算出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50°,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3°26′,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26°34′,用线段连接即可。结果如图:【点睛】3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
下列要求。渭河的形成是区域地质、地势、岩性、洪流(降雨后沿沟谷及河道流动的暂时性线状流水)对沟谷的冲蚀和稳定的地下水补给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图左示意渭河流域,下图右示意该区域地质构造。(1)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简述渭河的形成过程。(2)与
渭河平原南侧相比,指出北侧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并分析原因。【答案】(1)地壳运动形成断层,断层线处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搬运,形成沟谷,沟谷内雨水汇集形成洪流,洪流不断下蚀,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
补给,从而发育成河流。(2)北侧颗粒物较小。北侧河流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颗粒小;河流流程长,落差小,流速慢,泥沙搬运能力弱,故沉积物颗粒小。【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黄土高原及渭河流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内外力作用等相关内容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从内力的角度来说,渭河所在地区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断层,断层附近岩石破碎,为外力侵蚀搬运提供了前提条件;从外力的角度来说,区域属季风气候,夏季降
水集中,易形成洪流,而断层附近岩石破碎,易被流水等外力作用侵蚀、搬运,形成较深的沟谷,加剧流水下蚀,下蚀至地下含水层以后,可获得稳定的地下水补给,发育成为河流。所以渭河的形成是受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小问2详解】根据图片分析
,北侧沉积物主要来自于黄土高原地区,本身的黄土颗粒较小,同时,北侧河流长,河床比降较小,河流的搬运能力较弱,沉积物颗粒较小;而南侧沉积物主要来自秦岭北侧山区,河流短小,比降大,河流的搬运能力强,沉积物颗
粒较粗。39.下图示意亚洲东部某地地质构造。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简述图中a山峰海拔高于b山峰的原因。(2)推测图中群岛形成的两种可能的方式。【答案】(1)a、b两山峰之间有一断层,a山峰位于断层上升的
地块,海拔高;a山峰位于向斜的核部,岩性坚硬,抗蚀力强,而b山峰位于背斜的顶部,岩层受张力破碎,抗蚀力弱,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变得较低矮。(2)第一种:群岛原为亚洲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群岛与大陆之间的陆地下沉,被海水淹没形成群岛。第二种: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方,
亚欧板块的边缘被迫抬升隆起形成群岛。【解析】【分析】本题以地质构造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山地地貌的形成、岛屿的形成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由图中信息可知,a、b两山
峰之间有一断层,a山峰位于断层相对上升的地块,海拔高;且a山峰位于向斜曹部位,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抗蚀力强;b山峰位于断层相对下降的岩块,且b山峰位于背斜的顶部,岩层受张力破碎,易受外力风化侵蚀,抗蚀力弱,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变得较低矮。【小问2详解】一种是群岛原为亚欧大陆的一部分,
后来由于内力作用,群岛与大陆之间的陆地下沉,海水入侵,被海水淹没形成群岛。一种是结合板块运动构造学说,该岛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方,亚欧板块的边
缘被迫抬升隆起,出露于海平面,形成群岛。4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年11月7日前后,我国东部地区经历了一场大范围的降水过程。下图示意该地区海平面天气形势。(1)判断图示锋线处锋面的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2)环境质量检测报告,当日南京市的
大气质量有所好转,呼和浩特大气污染加重。分析原因。【答案】(1)冷锋。依据:锋线北侧为冷气团,等压线密集,风力大,为主动气团。(2)南京风力大,大气污染物扩散快;降水多,使大气污染物沉降;呼和浩特受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解析】【分析】本题目以海平面天气形势为背景材料,
涉及锋面、大气污染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此时时间为11月,亚洲高压势力强盛,冷空气易南侵,图中呼和浩特附近受高压系统影响,锋线西北侧气压较高,等压线
密集,表明风力大,受冷气团控制,冷气团向东南侧移动,锋线东南侧等压线稀疏,气压相对较低,为暖气团,所以在锋面附近,冷气团向暖气团底部插入,暖气团被迫抬升,锋面附近的类型为冷锋。【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南京附近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水平气
压梯度力大,风力强劲,大气污染物扩散更快,同时,南京处于冷锋锋后,降水较多,有利于大气中的污染物沉降,而呼和浩特附近等压线稀疏,风力小。同时,呼和浩特受高压系统影响,气流下沉,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所以南京的空气质量比呼和浩特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