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2021届高三高考模拟猜想卷语文试题 含答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53.062 KB
  • 2024-10-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云南省昆明市2021届高三高考模拟猜想卷语文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云南省昆明市2021届高三高考模拟猜想卷语文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云南省昆明市2021届高三高考模拟猜想卷语文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5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云南省昆明市2021届高三高考模拟猜想卷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共(18)页,53.06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dd4c138d63ea417162a3d08ae95ada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云南省昆明市2021届高考模拟猜想卷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既源自历史长河中各民族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也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铸牢中华民

族共同体意识,应注重从中华文化发展传承的视角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演进过程,进而深度把握其理论内涵。从社会心理学视角看,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有其固有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研究认为,这种文化心理结构是民族历史地形成的生存

条件的内化和观念形态的文化在民族心理中的凝结沉淀,是由共同的民族文化背景所塑造和陶冶而成的共同的基本人生态度、情感方式、思维模式、致思途径和价值观念诸方面所组成的有机的总体结构。换言之,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形成的过程是族群文化符号在

漫长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由族群内部传递、整合、固化的心理过程,一经形咸就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思维特征与价值取向,制约着群体内部的思维和行为,并诉说着它的历史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在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多元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诸如“具象”“比类”“自反”等思维特征,文化心理在代

际发展的进程中凝结为“天人合一”“物我统一”等文化规律、“中庸”“礼”“仁”等文化品质、“崇德求善”等心理准则,这造就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的民族性格,以及追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秉持诚信、守则、求和的心理特征。通常来说,民族文化心理传递

着民族文化精神和文化特质。文化认同心理越是趋于“求稳”,民族文化认同感就越为强烈。钱穆曾提出,中华民族是信奉“和”的民族,“和”即是“和谐”,“和”的文化传递着“合”的精神。“合”的古汉字由食器与盖子组成,有闭合、合拢的意思,民族

之合是自然规律,民族和谐亦是国家追求,中华民族的血液中自古流淌着和谐统一的文化认同的基因。伴随历史发展,“合”的意识不断加强并形成自觉,民族文化亦随之凝聚与沉淀,再通过文化符号的承载与流传,成为当今民族团结与进步的源泉。儒家文化倡导“礼之用,和为贵”,“中庸”

思想进一步传递了“和谐求稳”的文化认同心理。无论是朴素的辩证法,还是“阴阳道合”的规律总结,都是去两极化的、稳定的文化追求、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劳作实践中,集所有物质与精神的传承和积淀,逐步形成了稳定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在漫长历史中守护与传承着中华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和突出各

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历史书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基础。纵观历史,在延续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

文化认同也便植根于中华民族心理之中,并进一步加固了民族共同体。(节选自张健《文化符号、文化心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就离不开文化的认同。B.一个民族固有的民族

文化心理结构决定着这个民族的思维特征、价值取向以及行为。C.“中庸”“礼”“仁”等文化品质造就了中华民族秉持诚信、守则、求和的心理特征。D.儒家文化侣导的“礼之用,和为贵”就反映出民族文化特质及强烈的文化认同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着重从民族文化

心理的角度论述文化认同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问题。B.文章用钱穆提出的中华民族信奉“和”来论证中华民族追求和谐统一的文化心理。C.文章开头提出论题之后横向分层论述了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问题,最后总结论述。D.本文基于中华民族特有文化这一背景着重从理论上分析论证,说理透彻,令人信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B.一个民族固有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是由情感、态度等多种元素组成是有机总体结构。C.随着中华民族“合”的意识不断加强及

文化传递便形成了“和”的文化认同心理。D.只要延续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联合国相关报告显示,全球所有塑料制品中,近八成被填埋或散落在环境中,可能200年也无法降解。

因此,我国在2008年开始施行“限塑令”,以期通过价格杠杆,提高塑料袋的成本,从而激发公众环保意识,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实现环境友好。走过十余年,“限塑令”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我国塑料袋使用量年均增速已由2008年前一度超过20%下降为目前的3%以内。很多人环保理念

增强,养成了自带购物袋、小推车的习惯。但“限塑令”的执行效果还难言理想。一些大超市、连锁便利店,仍大量提供“限塑令”范围之外的保鲜膜、保鲜袋等塑料制品;在一些店面,“限塑令”被简化执行为“卖塑令”。在菜市场、小超市等场所,塑料袋则是随意取用。“限塑令”不断遭遇新难题。(摘编自寇江泽《让

“限塑”成为一种自觉》,《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4日)材料二: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堪称“禁塑令”。在强力“禁塑”措施的影响下,塑料制品产业必然会受到冲击。那些从事塑料生产加工的企业,必须及

时转变经营方向。比如,将生产重点转向可降解材料。只有全产业形成了推广环境友好型材料的意识,才能从源头减少塑料污染。现阶段,减少塑料制品使用,对普通人而言,多少会增加生活习惯上或生活成本上的麻烦。不过,环保不仅是一句口号,践行环保理念、维护生态环境确实是需要成本的。面对塑料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可

逆转的破坏,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让“禁塑”措施落到实处,离不开其他措施的配合。例如,落实垃圾分类也有利于减少塑料污染。只要塑料得到集中处理,而不是流入自然环境,其危害就是可控的。(摘编自王钟《“禁塑令”让治理塑料污染走出疲态》,《光明日报》2020年7月22

日)材料三:2018年,中国全面禁止“洋垃圾”,东南亚成了“接盘侠”。但不到一年,激增的洋垃圾数量让东南亚等国面临严峻的塑料垃圾治理挑战,2019年,东南亚国家也纷纷向洋垃圾说“不”。同年联合国通过《巴塞尔公约》,控制塑料跨

境转移。“无处可逃”的塑料垃圾正在倒逼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强环保治理。在过去的一年,各国或启动立法,或继续扩大禁令范围。如,阿尔及利亚将对塑料袋征收更高的税金,法国公布“无塑海滩”宪章,纽约市内的餐饮店将不能再使用一次性的泡沫塑料餐盒……除此之外,各国还各有妙招。

如,印度的阿克萨尔学校用废塑料“抵学费”,规定全校学生每人每周必须从自家或当地收集20件塑料废品并上交学校,凭此免除学费;哥伦比亚陶氏公司同非营利组织一起利用废塑料制成砖块建造学校;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去年6月开发出一种可以将日常塑料垃圾转化

为航空燃料的技术……智慧的人类正在巧妙利用废旧塑料,相信人类能应对塑料污染带来的挑战,守护好绿色家园。(摘编自《2019年全球十大塑战指南,让禁塑不再难!》,《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公众号2020年1月1

日)4.下列对治理塑料污染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提高塑料袋的使用成本,发挥价格杠杆作用,让消费者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以此达到保护环境的效果,是我国2008年出台“限塑令”的初衷。B.国家发展

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发布《通知》,明确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从“限塑”到“禁塑”,应对塑料污染的管理措施进一步升级。C.由于塑料垃圾治理形势严峻,以及联合国通过《巴塞尔公约》给予法律支撑,截至2019年,亚洲多国纷纷加强环保治理,对洋垃圾说“不”。D.提高征税额度、公布宪章、停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塑料

餐盒等措施的出台,反映出各国对塑料制品的危害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也正在积极应对。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的限塑令施行十余年,在减少塑料袋使用和培育公众环保理念方面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新难题不断出现,并未达到预期效果。B.在“禁塑”措施落实过程

中,只要有其他措施的配合,比如落实垃圾分类,减少塑料垃圾流入自然环境的数量,就能使塑料污染的危害可控。C.中国全面禁止“洋垃圾”,说明中国治理塑料污染的压力不仅仅来自国内塑料制品的过度使用,也有从国外“舶来”的大量塑料垃圾

的侵扰。D.印度、哥伦比亚、美国等对塑料垃圾巧妙利用,其实质正是推进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是人类应对塑料污染带来的挑战的智慧体现。6.塑料污染治理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和配合,各方应该做出哪些改变?请结合材料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

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小英凌叔华自从三姑姑的婆家送了好日子来,小英每天早上总忘不了拉着她妈问“还有几天三姑姑才做新娘子?”或是说“妈妈,三姑姑怎么还不装新娘子?”有一晚上小英做梦见三姑姑

装新娘子向着她笑,把她倒笑得羞了。裁缝天天抱着一大包新做好的衣服送到祖母房里,小英常跟着进去,三姑姑站在玻璃柜前面试穿新衣服,有粉红的,有淡绿的,紫的,花的,镶着金边银边同各色花边的,小英看得妈妈叫都听不见了,挨在祖母身边只说,“多好看!多好看!”老太太看她那付

羡慕神情,便搂着她笑问,“你也想做新娘子,是吗?”好了,今天妈妈告诉小英还有三天,三姑姑就做新娘子了。家内各人更忙起来,早上爸爸去衙门转个圈儿就回来忙着吩咐事了。未来的三姑丈也时常来,笑嘻嘻的冲着人,三姑姑也不出门,整天躲在

房内收拾东西。好容易忙过三天,这天早上家里各人都比往常起得早,母亲同小英换上一身新做的粉红衣服,小英跑出跑进的看大门前的扎彩,门口的板凳坐满了人。吃了午饭不多时,花车军乐队都到了,客厅里,祖母和姑姑的房里也满了客人。一会儿奏起军乐,大家拥着三姑姑出来,她果然

也同张阿姨一样,披着长纱,抱着鲜花,上了花马车了。晚上舅舅和舅妈,大姑妈和姑丈都在家吃饭,人虽多总觉不出热闹,祖母时时望着三姑姑卧房的门帘出神,大家说话常常听不见。晚饭后祖母吩咐大家早些休息,张妈就领小英去睡。“你来,张妈!”小英作出撒娇的声音,“我怕得睡

不着。”“三姑姑打扮的多好看!”她把夹被拉了拉,似乎带羞的问:“张妈,你想我还有多少日子才做新娘子?”到了第三天的早晨,因为夜里母亲告诉小英第二天早上父亲带她去接三姑,她在天没亮就醒了。马车进了一条胡同,在一家大门前停

住。门口站着两三个穿长褂的男人,见车停下,那个胖子立刻上前开车门,迎着父亲面就是请一个安,嘴说着“请进去。”在一间大厅子里,彼此行完礼,大家坐下吃茶说话,三姑姑却站在一边,后来还替那老太婆装烟袋。小英想“装烟,姑妈的秋杏才做这样事。”她和三姑姑,父亲坐车回到家里,大家

迎上堂屋去了。一会儿小英走进祖母卧房的后面小屋子找东西,从门缝里望见三姑姑拉着祖母的手坐在床上哭,一边说,“三天都是站着,腰脊骨都酸痛起来,他们晚上打牌到一两点都不睡觉,我也伺候到那时分,……吃饭也不许坐到桌上吃,女婿同他母亲坐着吃,叫我站在一边伺候,这是什么道理?”三姑姑

说着,祖母搂着她,叫她躺下歇歇。母亲由后院过,招手叫小英出来,吩咐她到自己屋里玩去。吃午饭时,祖母和三姑的眼都红红的。她们吃了半碗饭便放下了,父亲也只吃了一碗。预备的许多好菜都没吃多少。下午太阳还没下去,三姑丈来了,说是接三姑姑回去。不知因为什么,小英很不喜欢三姑丈的样子,她

想起那个可怕的老太婆,就是他的母亲,那个母亲待她姑姑很不好。“母亲说没下太阳前就回去。你快收拾走吧。”三姑丈向三姑姑说。小英望着三姑姑默默走去洗脸,擦粉的时候,眼泪一滴滴流下来。合家怏怏的送三姑姑上车走了。

母亲出门买东西,祖母躺在床上拿手绢盖着眼睛睡,小英也觉冷静得难过,走到下房看张妈补袜子去。她翻着张妈的碎布包找好看的零碎布片,也盘腿坐在床上。一会儿她找出一块尺来宽的大红绸子,说:“这块给我好罢?”张妈看了看红绸说:“啊,这块好,美得很,替你的娃娃做

一件做新娘的衣服罢。”听说“新娘子”三个字,忽然触动她今天好久要说没人可说的话。“张妈,今天奶奶哭了,你看见没有?三姑姑也哭了,她为甚么哭?”“因她舍不得离开家,舍不得离开奶奶,舍不得离开你。”“不是。”她想了一想才说,“她是

怕那个老太婆,一定那个老太婆欺侮她了。”张妈向她瞪了一眼,她不敢再说了。可是从张妈的脸色,她知道她没有猜错,静默了一会,她一面弄那块红绸子,一面又开了口:“张妈……”“唉?”“三姑姑不做新娘子行吗?”(摘编自《小哥儿俩》,1935年10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

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粉红的,有淡绿的,紫的,花的”一句用精短的句子和词语,从颜色的角度、从小英的视角描写三姑姑衣服的颜色,表现了小英观察关注的重点。B.故事的转折点是小英到三姑丈家看到三姑姑给她婆婆装烟袋的细节,小英认为这是下人的工作,小说以此表达对封建伦理道德对孩

子危害的愤懑之情。C.张妈对小英既有慈爱和耐心也有严格要求,如称赞小英找到的大红绸子美、解释三姑姑哭的具体原因,还有小英乱说话时,张妈瞪她,让她不再这样说。D.小说主要讲述三姑姑出嫁前后的故事,对三姑姑的描写主要使用语言、动作等手法体现其情

感波澜,表现出作者对时代特有的敏感和独特的审美眼光等。8.小说开篇写小英急着让三姑姑当新娘子,到后来不想让三姑姑当新娘子。小说为何这样安排?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9.文中有两个“世界”——小英的“儿童世界”和姑姑的“成人世界”,结合文本谈谈你

对这两个“世界”的理解,并指出这样写的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钟离意字子阿。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曰:“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太守甚贤之,遂

任以县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二十五年,迁堂邑令。县人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

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肚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哋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曰:“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

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车驾数幸广成苑,意以为从禽废政,常当车陈谏般乐游田之事,天子即时还宫。时诏赐降胡子缣,尚书案事,误以十为百。帝见司农上簿,大怒,召郎,将笞之。意因入叩头曰:¨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乃解衣就格。帝意解,使复冠而贳郎。帝性

褊察,好以耳目隐发为明,故公卿大臣数被诋毁,近臣尚书以下至见提拽。尝以事怒郎药崧,以杖撞辶。崧走入床下,帝怒甚,疾言曰:“郎岀!”崧曰:“天子穆穆,诸侯煌煌。未闻人君自起撞郎。”帝赦之。朝廷莫不悚栗,争为严切,以避诛责;惟意独敢谏争,数封还诏书,臣下

过失辄救解之。会连有变异,意复上疏,帝虽不能用,然知其至诚。意视事五年,以爱利为化,人多殷富,以久病卒官。遗言上书陈升平之世,难以急化,宜少宽假。帝感伤其意,下诏嗟叹,赐钱二十万。(选自《后汉书·钟离意传》)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B.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C.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

臣/臣当先坐D.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督邮汉代郡府属吏。职掌督送邮书,并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B.显宗,帝王谥号名。谥号是指古代帝王

、贵族等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C.胡,古代泛称北方边地和西域的民族为“胡”,后也泛指一切外国为“胡”。D.疏,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一种文件,也称“奏疏”。12.下列对原文有关

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钟离意富有仁德。会稽发生大瘟疫时,钟离意亲自照看病人;后来任堂邑县令时又同情防广,允许他离开监狱替其母亲办丧事。B.钟离意不受脏秽。朝廷下诏将张恢贪污的财物分给大臣,钟离意分到珠宝,但他把珠宝放地上表示不接受,皇帝改用库钱赏赐给他和其余大臣

。C.钟离意敢于谏言。皇帝多次到广成苑打猎,钟离意认为这样做会荒废政务,经常挡住皇帝车马进行劝谏,皇帝每次当即回宫。D.钟离意忠心可鉴。钟离意在遗书中向皇帝陈述太平盛世、宽以执政的道理,皇帝对他的心意

既感动又伤感,下诏感叹,赐给他二十万钱。13.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2)意视事五年,以爱利为化,人多殷富,以久病卒官。(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早夏寄元校书司空曙独游野径送芳菲,高竹林居接翠微。绿岸草深虫入遍,青丛花尽蝶来稀。珠荷荐果香寒簟,玉柄摇风满夏衣。蓬荜永无车马到,更当斋夜忆玄晖①。注:①玄晖:

南朝谢眺,字玄晖,善为诗,后常以此指有文采的人,此处借指元校书。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题目中的“早夏”点明此诗写的是早夏之景,同时从诗中的“花尽”“夏衣”两处也能够看出。B.首句中的“芳菲”描写了早夏的美景,作者借景抒发自己因年老而一事无成的伤感之情。C.“

高竹林居接翠微”是说种着高大竹子的居所紧挨着青翠的山峰,写出了居所环境的清幽。D.“玉柄摇风满夏衣”中的"满"字,将扇子摇出的无形凉爽的风化为有形,写出了风入衣襟之态。15.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氓》集中体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的对比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屈原在

《离骚》中诉说许多小人嫉妒他的德行而且诽谤他淫荡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桃花源记》中表现桃源里老人和孩子幸福愉快生活的语句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文物是历史的“活化石”,是传承文化最好的物质载体,生动体现着祖先创

造的优秀传统文化,_________着古人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让文物“活起来”,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作为文物收藏的博物馆_________。在中国的博物馆拥有的文物资源极为丰富,应广泛探索让文物发挥更大作用的方式和方法

。故宫博物院利用曾是明清皇宫这一_________的优势,开发出系列文创产品,他们的思路值得其他博物馆借鉴。通过旅游放松心情、释放压力,在旅游中增加对各种文化的了解,已成为当下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使旅游的品质得到提

升,旅游使文化得以广泛传播,文化和旅游的产业融合成为了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博物馆深厚的文化底蕴_________了游客对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日渐成为国人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文化热、旅游火”成为了一个最鲜明的特点。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蕴含责无旁贷得天独厚契合B.蕴藏责无旁贷天时地利契合C.蕴含义不容辞天时地利迎合D.蕴藏义不容辞得天独厚迎合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拥有极为丰富的文物资源的中国博物馆,应广泛探索让文物发挥更大作用。B.在中国的博物馆拥有极为丰富的文物

资源,应广泛探索让文物发挥更大作用。C.在中国博物馆极为丰富的文物资源,应更广泛探索让文物发挥更大作用的方式和方法。D.中国的博物馆拥有极为丰富的文物资源,应广泛探索让文物发挥更大作用的方式和方法。19.高一语文备课组这学期开展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你读得认真吗?回忆一下,下面所列《红楼梦

》中的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林黛玉潇湘妃子《葬花吟》脖子上有金锁共读《西厢记》B.薛宝钗薛蟠之妹丰年好大雪金玉良缘魁夺菊花诗C.王熙凤贾琏之妻弄权铁槛寺凡鸟偏从末世来协理宁国府D.晴雯宝玉的丫鬟病补雀金裘拒绝给贾赦做妾撕扇

子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如果没有节俗带来的仪式感,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便会与普通的假期无异。仪式感犹如生活的调味剂、文化的倍增器,它让普通的日子增添意义,①__

________,让平庸的生命懂得庄重。仪式感是元宵观灯的喜乐祥和,②_______,是中秋赏月的千里相思,是重阳登高的健康企盼。因为阖家团圆、守岁祈福、拜年贺岁等的仪式感的存在,春节成为我们复苏文化记忆、确认精神归属的重要时刻。我们重视过年,正是为了③__________,触发文化意义上的深层

感念。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5分)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文物局称,文物工作人员新近发现9处烽燧遗址,根据地表采集标本可以判断其为汉代列燧,西夏时期有沿用,部分有近代使

用痕迹。烽燧也称烽火台,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夜晚放火,这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方法。它与长城并存,组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列燧是指排列起来,连点成线的烽火台。新发现9处烽燧遗址,激活了人们对于阿拉善中部地区历史文化的认识和思考,对于理解当地雅布赖手

印岩画、曼德拉山岩画,以及近期在该区域发现的多处人面像岩画,青铜器时代早期聚落遗址等具有重要意义。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朋友圈流传着一个“稻草定律”:路边的一根稻草如果没人理会,它永远只是一根稻草。但如果卖白莱的人用它捆绑白

菜,它的价值就与白菜一样;卖螃蟹的人拿它去掴绑螃蟹,它就与螃蟹的价值一样了。人的价值有时也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在一起。但也有人觉得“稻草定律”并非人生宝典,稻草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稻草,螃蟹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螃蟹。螃蟹的美味是稻

草永远不会具有的。稻草不应通过攀附他人来提升自己的价值,稻草的价值在于它是稻米成长的母体,而它孕育的稻米的价值也是螃蟹所不具备的。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表达你的观点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以及解析答案:1.A;2.C;3.D解析:1.B项曲解文意,民族文化心理结构“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思维特征与价值取向”,而非“决定着这个民族的思维特征、价值取向以及行为”;

C项以偏概全,“中庸”“礼”“仁”等文化品质只是条件之一;D项曲解文意,“礼之用,和为贵”只是一种倡导,不能就此说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2.“横向分层论述”说法错误。3.表述绝对化。答案:4.C;5.B;6.①国家:要加强监督管理,让“限塑”“禁塑”措施落到

实处;要采取其他措施与“禁塑令”配合,控制塑料垃圾流入自然环境:要借鉴他国有效经验,开拓新思路,巧妙利用废旧塑料。②塑料制品产业:要树立环保意识,转变经营方向,从源头上减少塑料污染。③普通消费者:要改变生活习惯,在生活成本上有所付出。解析:4.C项,因果不当。亚洲各国禁止“洋垃圾”和联合国《巴塞尔

公约》的出台无关。5.B项,“只要有其他措施的配合……就能使塑料污染的危害可控”推断太绝对,其他措施的配合只是一方面。落实垃圾分类只是有利于减少塑料污染,并不能控制塑料不流入自然环境。6.作答此题,可从国家、塑料制品产业

、普通消费者三个角度考虑。从国家的角度考虑,依据材料二第一段“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堪称‘禁塑令’”,可知“要加强监督管理,让‘限塑禁塑’措施落到实处”;依据材料二第四段“让‘禁塑’措施落到实处,离不开其他措施的配合。例

如,落实垃圾分类也有利于减少塑料污染。只要塑料得到集中处理,而不是流入自然环境,其危害就是可控的”,可知“要采取其他措施与‘禁塑令’配合,控制塑料垃圾流入自然环境”;依据材料三第一段“2019年,东南亚国家也纷纷向洋垃圾说‘不’。同年联合国通过《巴塞尔公约》,控制塑料跨境转移”,材料三

第二段“各国或启动立法,或继续扩大禁令范围……纽约市内的餐饮店将不能再使用一次性的泡沫塑料餐盒”,材料三第三段“各国还各有妙招……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去年6月开发出一种可以将日常塑料垃圾转化为航空燃料的技术”,可知“要借鉴他国有效经验,开拓新思路,巧妙利用

废旧塑料”。从塑料制品产业的角度考虑,依据材料二第二段“那些从事塑料生产加工的企业,必须及时转变经营方向。比如,将生产重点转向可降解材料。只有全产业形成了推广环境友好型材料的意识,才能从源头减少塑料污染”,可知“要树立环保意识,转变经营方向,从源头上减少塑料污染”。从普通消费者的角

度考虑,依据材料二第三段“减少塑料制品使用,对普通人而言,多少会增加生活习惯上或生活成本上的麻烦”,可知“要改变生活习惯,在生活成本上有所付出”。答案:7.B;8.①结构:开头写小英羡慕三姑姑当新娘子,结尾写小

英不愿意让三姑姑当新娘子,首尾呼应,同时也给人强烈的反差。②形象:新娘子作为一种象征,是一种美好生活的体现,而文中的新娘子却很痛苦,让人深思。③主题:小英的思想变化引发读者对旧式婚姻给女性带来危害的深入思考。9.①小英的儿童世界是纯美、明净的,是作者美好

的理想体现。②姑姑的成人世界是凄凉、寒冷的,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是作者批判的对象。③小英的世界和姑姑的世界交织,把作者的主观追求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有利于故事的叙述和人物的刻画,也有利于读者从不同的层面得到启示。解析:7.“小说以此表达对封建伦理道德对孩子危害的愤懑之情”说法错

误。小英看到三姑姑给婆婆装烟袋,认为三姑丈家把三姑姑当成下人看待,而不是小英看不起下人。8.回答问题注重分析小英对三姑姑当新娘子的心理变化体现的情感变化,同时思考这种变化在刻画人物和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可以思考为何小英着急让三姑姑当新娘子,这体现的是小英把“新娘

子”作为一种美好生活的象征;从结构上看,这种前后态度的变化体现的是呼应等;从主题上看,主要体现的是三姑姑的悲剧或者说旧式婚姻中女性的辛酸等。9.注重思考小英的世界和三姑姑的世界的不同,即小英的世界是美好理想的体现,而三姑姑的世界是现实的世界,二者结合主

要体现的二者的区别;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中,作用主要是二者结合,能更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也能够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些情节等。答案:10.D11.B12.B13.(1)防广安葬母亲后,果然回来坐牢

。钟离意暗中将此事上报,使上司知道此事,防广最终按照免除死罪判决。(2)钟离意任职五年,用仁爱利益作为教化,百姓都很富裕,但他因长久生病而死在任职上。解析:10.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11.显宗是庙号名,不是谥号12.“皇帝改用库钱赏赐给

他和其他大臣”分析错误,根据文中“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的信息可知,改用库钱赏赐的人只有钟离意13.【参考译文】钟离意字子阿。年轻时做过部府督邮,当时他管辖的县里有个亭长受人酒礼,府史下文书追查此事。钟离意将文书封好寄回,进郡府对太守说:“现今应当先清理府肉,并且宽大处理边远县细小

的过失。”太守认为他很能干,就委任他管县里的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发生大瘟疫,死的人以万计算,钟离意独自一人亲自照着病人,分发医药,所属地区的百姓大多数受到了他的救济。建武二十五年,钟离意调任堂邑县令,本县百姓防广为父报优,被捕入狱,他的母亲病死了,防广更泣不吃东西。钟离意哀怜他,于是允许

防广归家,使他能为母亲办丧事。属下都规谏钟离意,钟离意说:“罪名由我承担,绝不连累你们。”于是就放防广走了。防广安葬母亲后,果然回来坐牢。钟离意暗中将此事上报,使上司知道此事,防广最终按照免除死罪判决。显宗即位,钟离意被征拜为尚书。这时交吐太守张恢,因犯贪赃千全的

罪,被追究押回京师伏法,将贪贿的钱物登记在册,交给大司农,朝廷下招按等级将这些财物分赐给群臣。钟离意分得珠室,但他将珠宝全部放到地上而不接受赏赐,显宗感到奇怪便问他这样做的原因。钟离意回答说:“这是贪污来的

珠宝,我确实不敢接受。”显宗感叹道:“尚书的话真清廉啊!”于是改用三十万库钱赐给钟离意。皇帝车驾多次到广成苑,钟离意认为打猎会荒废政务,常常挡住车马陈述劝谏设乐游玩田猎的事情,天子每次当即回营。当时,天子下诏赐给投降的胡子细绢,尚书经办此事,误以十为百。皇帝见

到司农呈上的记事簿,大怒,召来郎官将要鞭打他。钟离意乘机入朝叩头说:“固过失造成的失误,一般人可以容忍。如果是因松懈怠慢造成失误,则我的职位高,罪重;邮官职位低,罪轻。错误全在我的身上,我应当先受到处罚。”于是解开农服接受惩罚,皇帝怒气消除,

让他重新穿戴好并宽恕了郎官。皇帝性情狭隘,喜欢把派人探听他人隐私当为圣明,固此公卿大臣多次被诋毁,近臣尚书以下官吏甚至受到殴打。皇帝曾经因事迁怒郎官药崧,用杖撞击他。药餐逃到床下,皇帝更加情怒,大声喊叫:“郎官出来!

”药崧说:“天子穆穆,诸侯煌煌。没有听说过君王亲自起来打郎官的。”皇帝便赦免了他。朝廷百官没有不惊恐害怕的,争着表现出严厉恳切,以此避免惩罚责备;唯有钟离意收于劝球争执,多次将诏书封好奉还给天子,臣下有过失便去解救他们。正

赶上接连出现异常现象,钟离意再次上疏,皇帝虽然没有接受他的建议,然而知道他的至诚之心。钟离意任职五年,用仁爱利益作为教化,百姓都很富裕,但他因长久生病而死在任职上。他留有遗书向天子陈述太平盛世的道理,

不要用急迫的教化,应该稍稍宽松宽容。皇帝对他的心意既感动又伤感,下诏表示感叹,赐给他二十万钱。答案:14.B;15.①对居处环境的喜爱之情。野径芳菲、林居翠微、风送虫鸣等画面,透露出作者对居所环境清幽的自得之意。②深居僻处,无

人造访的孤独伤感之情。“蓬荜”自写居处的简陋,“无车马”写出了没有人来光顾。③对元校书的思念和赞美之情。“忆玄晖”中的“忆”字写出对元校书的思念之情,作者将元校书比作谢眺,含赞美之意。解析:14.B项,从全诗看,作者没

有感叹因年老而一事无成的伤感之情。15.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

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

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答案:16.(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答案:17.A;18.D;19.C解析:17.蕴含:包含。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语

境重在“含”而非“藏”应填“蕴含”。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强调的是“责任”。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强调的是“道义”。语境中博物馆应具有相关“责任”而非“道义”,应填“责无旁贷”。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也指

所处的环境特别好。天时地利:指有利的自然条件。语境中的不是“自然条件”,故不用“天时地利”,应填“得天独厚”。契合:符合;合得来,意气相投。迎合:有意使自己的言语或举动适合别人的心意。根据语境,应填“契合”。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语病在于“文物资源应探索方式和方法”主谓搭配不当,句子的主

语应为“中国的博物馆”,所以应将前句改为“中国的博物馆拥有极为丰富的文物资源”。且滥用介词“在”,造成语意不畅。综上所述,修改最恰当的为D项。19.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高一语文备课组这学期开展了《红楼梦》整本

书阅读,你读得认真吗?回忆一下,下面所列《红楼梦》中的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红楼梦》中人物的特点和相关的事例进行辨析选择。“贾琏之妻”是指王熙凤,“弄权铁槛寺”和“协理宁国府”是王熙凤在《红楼梦》中的两次非常重要的事件,“凡鸟偏从末世来”是曹雪芹给王熙凤的判

词。故选C。答案:20.①让潦草的生活焕发温馨。②是清明祭祖的慎终追远。(写“端午”亦可)③温热内心的仪式感。解析:2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照应前后文,注意语意的提示。①处,根据上下文“让普通的日子增添意义”“让平庸的生命懂得庄重”可知,这是一个排比句,中

间句子结构也应是“让……”,再根据语意推断由“日子”到“生命”,是逐层递进的关系,故这里应该可以填“让潦草的生活焕发温馨。”②处,根据上下文“元宵观灯的喜乐祥和”“中秋赏月的千里相思”可知,这是一个排比句,且提到了一种介于元宵节和中秋节之间传统节日,故这里可以填“是

清明祭祖的慎终追远。”③处,根据上下文内容,该句是一个总结句,再根据上文强调“仪式感”这里可填“温热内心的仪式感。”答案:21.关键信息:①内蒙古阿拉善盟新近发现9处烽燧遗址,②为汉代列燧,③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有重要意义。解析

:21.新闻报道点明主要事件即可,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文物局称,文物工作人员新近发现9处烽燧遗址,根据地表采集标本可以判断其为汉代列燧”我们就能提炼出主要事件: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发现9处烽燧遗址,根

据地表采集标本可以判断其为汉代列燧。后面关于列燧的介绍则不需要保留,读者在自己也可以找到相关资料。根据最后一句话我们能提炼出这一事件的意义:对于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有重要意义。据此整合成一个不超过字的段落即可。答案:22.略解析:22

.材料介绍了“稻草定律”和人们对“稻草定律”的看法。“稻草定律”的内涵是人的价值有时与自身无关,就看与谁在一起;但有人却不认同“稻草定律”,即稻草本身有着自己的价值,稻草没有必要攀附别人。从“稻草定律”的角度分析,立意有:环境决定事物(人)的价值

;从稻草具有自己的价值,无须攀附别人的角度分析,立意有:成功需要找对平台;依附他人不可取;人的价值取决于自我的品质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9331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