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58.297 KB
  • 2024-10-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7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docx,共(20)页,58.29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dce94b5864a1160a266c3ccb1f8f34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2025届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总29分)(一)现代文阅读I(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青年工作,

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肩负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必须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

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对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年成就梦想的时代。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当代中国青年生逢

盛世,肩负重任;身处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把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方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广大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

献的坚定理想;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要擦亮奋斗这个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

就一番事业,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见《人民日报》社论材料二青春因磨砺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一百

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一代代中国青年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以血肉之躯、忘我情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英雄壮歌,用青春浇灌热血,用行动诠释理想信念的力量。当代青年

生逢伟大盛世,肩负伟大使命,应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当代青年要传承好光荣的五四精神,以“小我”融入“大我”的历史担当,继续保持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全力以赴,以青春之火,肩负使命,不断在摸爬滚打中砥砺初心,在基层历练

中坚定信仰,在火热实践中升华思想,让青春的价值在推进民族复兴伟业中充分彰显。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面对新的时代使命和改革任务,传承“五四精神”最好的方式就是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

怀,接受红色教育、走红色道路,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将奋斗作为青春底色。要时刻兼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紧迫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使命感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以敢闯敢争的锐气、自我超越的勇气、不懈奋斗的朝气,学会在急难险重中磨炼自己,从而更好地

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争先、贡献力量、建功立业,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谱写新的青春之歌。——《让青春的价值在奋斗中彰显》,见《中国青年报》青年锐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整个社会里最有生气、最为积极的社会力量。B.作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青年要努力放飞青春梦想,谱写青春之歌。C.共青团是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肩负引领凝聚青年、组织

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D.当代青年生逢盛世,要把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引用习主席的观点,突出强调了青年工作对于国家、民族当下与未来的重要影响。B.材料一主要用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证了新时代青年须在

矢志奋斗中谱写时代的青春之歌。C.材料二回溯青年的历史性贡献,生动形象地呈现了他们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英雌壮歌。D.材料二指出传承五四精神,“小我”融入“大我”,是青春的价值得以充分彰显的基础。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属于“青春的价值在奋斗中彰显”中“奋斗”的一项

是()A.青年人要时刻秉持“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使命感,谱写新的青春之歌。B.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C.青年以敢闯敢争的锐气、自我超越的勇气、不懈奋斗的朝

气,在踏实肯干中,实现自我脱贫。D.在基层历练中坚定信仰,在火热实践中升华思想,让青春的价值在民族复兴中充分彰显。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答案】1.B2.D3.C4.材料二运用了举例论证/事例论证的方式,第一段以百年来青年人的理想壮歌为例,说明了传承“

五四”精神,彰显青春价值的非凡意义,论据典型,具有说服力。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方式,第二段引经据典,将古代诗文穿插入现代的青春奋斗历程,凸显青年应有之品格,使文章更具文采和说服力。运用了因果论证,说明了传承“五四精神”的必要做法和非凡意义,使文章更具有启发性。【解析】【1题详解】本题

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作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错。材料一第一段“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可看出并不是已“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故选B。【2题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是青春的价值得以充分彰显的基础”错,材料二第一段“当代青年要传承好光荣的五四精神,以‘小我’融入‘大我’的历史担当,继续保持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全

力以赴,以青春之火,肩负使命,不断在摸爬滚打中砥砺初心,在基层历练中坚定信仰,在火热实践中升华思想,让青春的价值在推进民族复兴伟业中充分彰显”,可看出不是“基础”,而是“方式”或“做法”。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的能力。根据材料二第一段“以‘小我’融入‘大我’的历史担当,

继续保持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全力以赴,以青春之火,肩负使命,不断在摸爬滚打中砥砺初心,在基层历练中坚定信仰,在火热实践中升华思想,让青春的价值在推进民族复兴伟业中充分彰显”,可看出此处“奋斗”是个人理想与国家和社会发展前途的紧密

结合。C.“青年以敢闯敢争的锐气、自我超越的勇气、不懈奋斗的朝气,在踏实肯干中,实现自我脱贫”,其中“奋斗”仅针对个人自身。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的材料二第一段“一百年来,从

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一代代中国青年前赴后继……”,据此看出运用了举例论证/事例论证的方式,第一段以百年来青年人的理想壮歌为例,说明了传承“五四”精神,彰显青春价值的

非凡意义,论据典型,具有说服力。材料二第二段“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面对新的时代使命和改革任务,传承‘五四精神’最好的方式就是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接受红色教育、走红色道路,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将奋斗作为青春底色”“要时刻兼持‘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的紧迫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使命感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据此看出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的方式,第二段引经据典,将古代诗文穿插入现代的青春奋斗历程,凸显青年应有之品格,使文章更具文采和说服力

。材料二第一段“当代青年生逢伟大盛世,肩负伟大使命,应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即因为“当代青年生逢伟大盛世,肩负伟大使命”,所以“应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在实现中国

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第二段“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面对新的时代使命和改革任务,传承‘五四精神’最好的方式就是……从而更好地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争先、贡献力量

、建功立业,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谱写新的青春之歌”,即因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所以“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面对新的时代使命和改革任务,传承‘五四精神’最好的

方式就是……从而更好地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争先、贡献力量、建功立业,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谱写新的青春之歌”。两段都采用了因果论证的方法,说明了传承“五四精神”的必要做法和非凡意义,使文章更具有启发性。(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阅读下

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铁盒里的秘密朱士元(一)雪停了,太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路面被一层薄冰覆盖着,车子行驶在上面发出“咔咔”的响声。真是不巧啊,刚到淮阴就一连下了几天雪,今天终于可以出门啦。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

人显得很兴奋。爷爷,我们还得等一等,路面现在有点滑,车子不能开。孙子华振不打算急于现在就开车走。孙子啊,我真的有点等不及了。您别急,我们到了这里不就是等于到了卫爷爷的家了吗?不是还有20里的行程吗?20里转

眼间就到了。好,好,那就再等一会儿吧。这个雪,和我们那年在战场上一样,一下就是好几天啦,雪停了以后,地面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二)华伟是1949年2月参军的,那年他刚满20岁。到了部队,他认识的第一个人就是班长卫国。解放家乡的战斗打得很激烈,捷报也频频传来。华伟跟在比自己大两岁的卫国身

后,学会了很多打仗的本领。战斗休息期间,卫国教华伟识字,还教他打枪扔手榴弹,还为他补衣服。很快,华伟视卫国为亲哥哥,卫国也视华伟为亲弟弟。要去海南了。部队离开家乡的前一天晚上,华伟的母亲煮了20个鸡蛋送了过来,她要儿子不要饿着。华伟无法面对母亲,劝她连

夜回去了。华伟把20个鸡蛋分给了全班人,班长让他留着自己吃,华伟一个也没留。那么多的战斗,华伟经历了。他看着好多战友离开了他,心里想起来就会难受。(三)华伟,我们马上要去朝鲜参加抗美援朝的战斗了。你怎么想?卫国问。保家卫国,这是七尺

男儿的担当,我一定去!华伟毫不犹豫地回答道。高望山战斗是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进行的。战士们已经断粮两天了,粮食还是送不上来,雪是他们唯一充饥的来源。敌人再一次反扑过来,战士们怒目圆睁,等待敌人靠近些,再靠近

些。打!首长一声令下,敌人倒下了一片,余下的缩着头拼命往回逃窜。轰!一颗炮弹落在华伟身旁炸响。班长卫国掸了掸身上的泥土和雪花,睁眼看了看,只剩下他一个人能够站起来了。他看了看华伟正在向他招手,已不能说话。班长卫

国走到华伟身边一看,伤情十分严重。他立即叫来担架,要他们立即将华伟送到战地医院。雪还在下着。雪花打得人眼睛睁不开。华伟对卫国说,你也负伤了,要去,你去,我在这里守着。你在这里已无意义了,得赶快走,有我在,敌人就别想上

来。卫国坚定地说。哥哥,我是含不得你啊!华伟流泪了。弟弟,有军人在战场上流泪的吗?我委托你一件事,把我这枚军功章送到我淮阴老家,也好让爹娘高兴一回。卫国说。接了卫国的军功章,华伟便被担架队抬走了。(四)卫国在那场战斗中牺牲的消息是连长告诉华伟的。这时,正是

“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的那一年。华伟离休以后,写了无数封信去查询卫国的家乡,可一个回音也没有。66年过去了,老人的心愿一直没有了却,这早已成了他心头的一块病。华伟的叹息声,唤起了孙子的一种想法。孙子对爷爷说,爷爷,我上网给您查询,再请志愿者们帮忙,一定能带来希望的。孙子,这有可能吗?华伟用疑惑

的目光看着孙子。试试吧!好!3个月过去了,华伟老人的孙子收到一条信息,上面显示的与老人要找的卫国的家乡和家人完全吻合。路面上的冰雪融化了。老人坐的车启动了。卫国的侄儿已是年近80的老人了,见到华伟老人后泣不成声,说,叔叔有下落了,叔叔有下落了。华伟老人从小包中取出一个小

铁盒递到卫国侄儿的手中,说,这是一枚军功章。卫国的侄儿用手轻轻地打开小铁盒一看,只见那枚军功章熠熠生辉。爷爷,这么多年,您一直不让我们看这个小铁盒,原来藏的是这么大的秘密啊。华伟老人的孙子既惊讶又感慨地说。是的,这个秘密可以洗清我叔叔那些传说中的不白之冤啦。卫国的侄儿用

颤抖的手抚摸着那枚军功章。这么多年了,真的难为你们啦。华伟老人把卫国侄儿的手紧紧地握在自己的手中。谢谢您啊,华叔!您的小铁盒藏了我叔叔的一生啊。卫国的侄儿忍不住流下泪来。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郑重地说,我的任务

完成了。卫国的侄儿向华伟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2期)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雪停后,爷爷一刻也不愿意等待,不顾路滑,急于让孙子开车上路,是想早点见

到班长卫国的家人。B.解放家乡的战斗取得胜利后,经历了多次战斗的华伟又跟随班长卫国投入到海南的解放战争中去了。C.华伟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流泪,主要是感动,他和卫国都受伤了,卫国却把去战地医院的机会让给了他。D.文章的结尾卫国的侄儿向华伟老人深鞠一躬,是感谢其不负重托,时隔多年

送来一枚军功章为叔叔正名。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和思想情感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在叙述时以卫国为主、华伟为辅,讲述了华伟老人历经半个多世纪寻找班长卫国的家人,终如愿将军功章交到其家人手中的故事

。B.小说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中间插叙回忆,娓娓道来,质朴的语言中流露出对二人革命友谊和华伟一生信守承诺的赞美。C.班长卫国教华伟打仗、识字,华伟把母亲煮的20个鸡蛋分给全班的人吃,突出表现了在战争年代战士们所结下

的浓浓战友情与兄弟情。D.小说以“小铁盒里的秘密”为标题,既设置了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与故事的情节相关,到最后真相大白,更升华了小说的主旨。7.文中华伟老人为送军功章,在寻找、找到、见到卫国家人后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分析。8.文中对“雪”的描写看似不经意实则别

有深意,请结合三处划线的句子分别分析其作用。【答案】5.C6.A7.(1)寻找卫国的家人无果时:惦记/焦急/心病;(2)找到卫国家人准备出发时:兴奋/迫不及待;(3)见到卫国的家人时:激动/如释重负。8.第一处(人物、情节、结构考虑〉:雪

停,烘托人物兴奋的心情,引出华伟老人对往事的回忆;第二处(环境考虑):雪大,交代了战斗环境的恶劣,渲染战斗紧张的氛围;第三处(主旨、情节、结构考虑):雪化,揭示主旨/推动情节发展/与开篇呼应,暗示华伟老人将完成心愿。【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

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华伟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流泪,主要是感动”错。原文“你在这里已无意义了,得赶快走,有我在,敌人就别想上来。卫国坚定地说。哥哥,我是含不得你啊!华伟流泪了”,可看出流泪的主要原因是不舍卫国。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

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小说在叙述时以卫国为主、华伟为辅”错。小说是以华伟为主来叙述故事的,如开头写华伟老人要去寻找卫国的后人,然后又写华伟的战斗经历,以及与卫国深厚的战友情谊。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本题

要求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中华伟老人在送军功章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分析小说中华伟老人在送军功章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需要结合文章对华伟老人在送军功章的过程中的介绍,华伟老人的行为神情心理描写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本题要注意文章中插叙部分,华伟老人寻找卫国家人未果要放在前面。比

如,文章第四部分“66年过去了,老人的心愿一直没有了却,这早已成了他心头的一块病”,华伟老人一直寻找卫国家人,寻找了66年没有结果,心里惦记,成了心病。文章第一部分,“真是不巧啊,刚到淮阴就一连下了几天雪,今天终究可以出门啦。

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显得很兴奋”“爷爷,我们还得等一等路面现在有点滑,车子不能开。孙子华振不打算急于现在就开车走。孙子啊,我真的有点等不及了。您别急,我们到了这里不就是等于到了卫爷爷的家了吗”表现了快见到卫国家人时兴奋和迫不及待的心情。文章第五部分“华伟

老人把卫国侄儿的手紧紧地握在自己的手中”“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郑重地说,我的任务完成了”表现了见到了卫国的家人,把卫国的军功章给了卫国家人激动和如释重负的心理。【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第一处,人物

、情节、结构方面,对雪的描写在文章第一部分,“雪停了,太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根据后文“刚到淮阴就一连下了几天雪,今天终于可以出门啦。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显得很兴奋”可知此处的对雪停后太阳露出笑脸的雪景的描写,烘托了雪停了华伟老人终于可以

去看卫国家人,完成卫国交给自己嘱托的兴奋心情,同时也引起华伟来人对往事的回忆。第二处,环境方面,对雪景的描写在文章第三部分,华伟老人回忆自己与卫国当年参加高望山战斗时情景,“高望山战斗是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进行的。战士们已经断粮两天

了,粮食还是送不上来,雪是他们唯一充饥的来源”“雪还在下着。雪花打得人眼睛睁不开”,结合当时的战斗情景“一颗炮弹落在华伟身旁炸响。班长卫国掸了掸身上的泥土和雪花,睁眼看了看,只剩下他一个人能够站起来了。他看

了看华伟正在向他招手,已不能说话”,可知此处雪景交代了战斗环境的恶劣,渲染了悲壮的气氛。第三处,主旨、情节、结构方面,雪景描写在文章第五部分,该部分写华伟老人经过66年的寻找,终于找到了卫国老人的家人,此时“路面上的冰雪融化了”,华伟老人坐的车子启动了,此时雪景的描

绘交代了华伟老人见卫国家人的场景,冰雪融化暗示了华伟老人将要见到卫国家人将完成心愿,也就是完成卫国老人交给自己任务——把卫国军功章交给卫国家人。雪化,揭示主旨(推动情节发展/与开篇呼应),暗示华伟老人将完成

心愿。二、古代诗文、现代诗阅读(总47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也。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

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余人,就.温募兵,得庐江上甲二千人,东到丹杨复得数千人,与太祖会龙亢。太祖征徐州,张邈举兖州叛迎吕布。时大饥荒,洪将兵在前,先据东平、范,聚粮谷以继军。太祖讨邈、

布于濮阳,布破走.,遂据东阿,转击济阴、山阳、中华、阳武、京、密十余县,皆拔之。以前后功拜鹰扬校尉,迁扬武中郎将。天子都许,拜洪谏议大夫。别征刘表,破表别将于舞阳、阴叶、堵阳、博望,有功,迁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文帝即位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益邑千户,并前二千一百户,位特进;

后徙封都阳候。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救莫能得。卞太后谓郭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于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土。洪先帝功臣,时人多为缺望。明帝即位,拜后将军,更封乐

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薨。(选自《三国志·曹洪传》,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文帝即位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益邑千户/B.文帝即位/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益邑千户/C.文帝即位/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

封野王/侯益邑千户/D.文帝即位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益邑千户/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就,意为“到”。文中“就温募兵”与《伤仲永》“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中的“就”含义不相同。B.走,意为“逃跑”。

文中“布破走”与《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中的“走”含义不同。C.当,意为“将,将要”。文中“下狱当死”与《出师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中的“当”含义相同。D.“邑”意为“食邑”,即为古代

君主赐予臣子作为世禄的封地。文中“邑千户”与《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邑”含义不同。1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洪识大体,忠心护主。在太祖失马被贼追的危急关头,主动把自己的战马让给太祖骑,自己步行跟随。B.曹洪善于利用人脉办事。他凭借与扬州刺史陈温的交情,

亲自带领家兵到扬州,在那一带招募到士兵数千人C.曹洪作战勇敢,能抓住关键。当时大饥荒,他冲在前面,率先占领东平、范县,搜集粮食接济大军。D.曹洪屡建战功。随太祖在东阿征讨张邀、吕布,吕布战败,于是占领了濮阳,并乘势

连克十多个县。1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2)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救帝废后矣。【答案】9.B10.C11.D12.(1)文帝年轻时向他借钱没能满足,常常怨恨他。(2)“如果曹洪今天被处死,我明天就让皇帝废除你这个皇后。”【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

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文帝即位,曹洪担任卫将军,又升迁为骠骑将军,晋封为野王侯,增加食邑一千户。“为卫将军”主语应为“曹洪”,前应断开,排除AD;“野王侯”是一个专有名词,中间不可以断开,排除C。故选B。【10题详解】本题

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到;/完成。句意:到陈温那里招募士兵。/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B.正确。逃跑;/跑。句意:吕布败逃。/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着去还书。C.错误。判决,判处;/将要。句意:把曹

洪关进大牢并判处死刑。/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D.正确。食邑,即为古代君主赐予臣子作为世禄的封地;/同县、同地方。句意:食邑一千户。/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亲们来到这块

和外界隔绝的地方。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随太祖在东阿征讨张邈、吕布,吕布战败,于是占领了濮阳”错误,由原文“太祖讨邈、布于濮阳,布破走,遂据东阿”可知,“东阿”与“濮阳”地点应互换。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少”,年轻;“假”,借;“称”,满意、满足;“恨”,怨恨。(2)“令”,假如,如果;“死”,处死;“敕”,让、命令;“废”,废除参考译文:曹洪字子廉,是太祖的堂弟。太祖率领义军讨伐董卓,大军行至荥阳,被董卓部将

徐荣打败。太祖失去了战马,敌兵追赶得很急,曹洪下马,把自己的战马给太祖,太祖推辞不要。曹洪说:“天下可以没有的我曹洪,但不可以没有您。”曹洪就步行跟从太祖来到汴水岸边,水太深不能过河,曹洪就沿着河边找到了船只,与

太祖一同渡过汴河,逃回谯郡。扬州刺史陈温向来与曹洪交好,曹洪带着自己的家兵一千多人,到陈温那里招募士兵,招到庐江上甲兵两千人,向东到丹杨又招到几千人,与太祖在龙亢会合。太祖征讨徐州,张邈背叛太祖,把整个兖州拱手献给了吕布。当时正赶上大饥

荒,曹洪率兵在前面,率先占领了东平、范县,征集粮食来接济大军。太祖在濮阳一带征讨张邈、吕布,吕布败逃,曹洪于是占领了东阿一带,转而攻打济阴、山阳、中牟、阳武、京、密等十多个县,把它们全部攻打下来了。曹洪因为前后的功劳被授

予鹰扬校尉一职,又升迁为扬武中郎将。天子迁都许昌,授予曹洪谏议大夫的官职。曹洪单独带兵征讨刘表,在舞阳、阴叶、堵阳、博望打败了刘表派出的独立作战的将领,有战功,迁升为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文帝即位,曹洪担任卫将军,又升迁为骠骑将军,晋封为野王侯,增加食邑一千户,加上以前的共两千一

百户,加位特进;后来又改封为都阳侯。当初,曹洪家里富裕但本性吝啬。文帝年轻时向他借钱没能满足,常常恨他,于是借曹洪的门客犯法之机,把曹洪关进大牢并判处死刑。众大臣一同营救没能成功。卞太后对郭皇后说:“如果曹洪今天被处死,我明天就让皇帝废除你这个皇后。”于是皇后

多次哭着向皇上求情,曹洪才得以免去官职、削去爵位和封地(而不死)。曹洪是先帝的有功之臣,当时很多人对此感到不满。明帝即位,授予曹洪后将军之职,又改封为乐城侯,食邑一千户,加位特进,又授予骠骑将军之职。太和六年去世。(二)古、现代诗歌阅读(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船秋色”由作者的感受着笔,勾勒出时令特征。一、二句表面上看

纯属写景,实际上作者欣悦之情尽在其中,即所谓景中有情。B.“斜阳”点明时间是傍晚,以“细浪”说风波骤起,和“五岭逶迤腾细浪”所传递的心态有异曲同工之妙C.三、四句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把现实与想象、幻觉心理与天气变化,非常和谐地描绘在一幅画面上,使人感到似幻似真,增强了词的艺术魅力。D

.“准拟”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愿望,即定要登上岳阳楼望洞庭湖的风光,去听听“水晶宫”传出的《霓裳》曲。14.作者张孝祥是南宋豪放词派的奠基人之一,本词虽不是豪放词的经典之作,但其语言风格已有豪放的特点,请结合

诗句对此进行分析。【答案】13.D14.张孝祥的语言风格已呈现豪放的特点:①描景境界开阔。“十里”写出湖面宽广,“满载”和“平铺”相对,写出了水光山色,交相辉映平铺十里之外,场景开阔。②抒情积极豪放。词中作者用积极乐观、广阔的胸襟来面对风波险阻,抒发了一种旷达豪迈之

情,旷达亦是豪放的体现。(或答出作者有坚定的信念准能登上岳阳楼赏洞庭湖美景的豪迈之气也可)③运用奇妙的想象,词人将大风所阻想象为“波神”留他赏夕阳;将波涛声,想象成龙宫里奏响的《霓裳》曲,这奇妙的想象也是豪放词在

语言风格的一个特点。【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曲解原文,“水晶宫里奏《霓裳》”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浪涛声音比喻成《霓裳》曲,写出了波涛声的美妙动听

,而非去听听“水晶宫”传出的《霓裳》曲的意思。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本词豪放之风一方面体现于语言浅近平直,摄取内容题材不受限,境界开阔,是典型的诗文笔法,“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风光”直接点名描写对象在户外,写的是词人外出游玩的所见所感,突破了词作意境婉约的局限

,且场景开阔,行文直白措辞简易;另一方面体现在情感抒发上,上片的“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讲天气乍变,行船受阻,但词人并未因此沮丧,而是以幽默的笔法反衬出此刻安闲自在的心境,乐观豪迈不言而喻;接着下片又有“今宵露宿何妨”,明明是无可奈何的停船处

境,却被词人轻描淡写地带过,充分体现了他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露宿”时的豁达胸襟,足以说明本词基调的豪迈奔放。想象奇妙。“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水神有意留住我观看夕阳西下美丽景色,放起鱼鳞般的波纹;“水晶宫里奏《

霓裳》”美妙的波涛声仿佛在水晶宫里奏起《霓裳曲》,驰骋想象,造景奇特,照应“波神”,眼前似乎是水府鱼宫伴着秋风,轻打着木船,发出阵阵声响,就像是水族们演奏的《霓裳羽衣曲》,美妙动听。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下面小题。春艾青

春天了的的龙华①的桃花开了在那些夜间开了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那些夜是没有星光的那些夜是刮着风的那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而这古老的土地呀随时都像一只饥渴的野兽舐吮着年轻人的血液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于是经过了悠长的冬日

经过了冰雪的季节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在神话般的夜里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爆开了无数的蓓蕾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人问: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1937年4月【注】①龙华位于上海郊外,是看桃花的名

所,在当时又是著名的屠场。1931年春,柔石、殷夫、胡也频、李伟森、冯铿五位年轻的革命者、作家和诗人,在龙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血斑点点”“没有星光”“刮着风”,能听到“寡妇咽泣”的夜是现实的黑暗和残酷的写照。B.对“土地”的描写,用了比喻

的手法,写出了烈士流血之多,反动派之残忍,表达了对烈士的怜惜以及对反动派的愤怒和仇恨。C.三个“经过了……”写出了革命的道路是漫长而又曲折的,却又是有期待的,“经过了”之后将会迎来一个美好灿烂的春天作为报偿。D.

诗歌的末尾用设问引发读者思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揭示了主旨,“春天”是流血牺牲换来的。16.桃花因其独有的特征和意蕴成为了文人墨客的钟爱之物,沉淀为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请结合诗中对“桃花”的描写,概括其特征并

分析其意蕴。【答案】15.D16.参考答案:①生长环境恶劣:桃花开的地方在龙华(屠场),表达了对烈士们深切的思念。也表现出革命的环境的残酷以及革命者的百折不挠。②鲜血为养料:桃花是革命的鲜血孕育出的,

是革命烈士的鲜血的象征,亦是美好生活的象征。③开放状态热烈:“爆开”让人感到一种绚烂之美,暗含了流血牺牲的壮烈,表达出对烈士们牺牲的赞美。④开放数量之多:“无数”“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还有无数的“蓓蕾”,暗示出一种光明和希望。【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

的能力。D.“用设问引发读者思考”说法有误。设问是自问自答,而诗歌中作者用的是“人问……我说……”的主客问答形式,并非设问。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意象及意蕴的能力。对于诗歌中“桃花”的特征,可结合诗句中对于桃花的描写得出。①根据

诗句注释“龙华位于上海郊外,是看桃花的名所,在当时又是著名的屠场”可知,桃花开在龙华屠场,生长环境恶劣。②根据诗句“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爆开了无数的蓓蕾”可以看出,桃花以牺牲革命者的鲜血为养料。③诗人对桃花开放状态的描述,用了“

爆开”一词,极具力量感,由此可见,桃花开放状态热烈,具有一种绚烂之美。④根据诗句中“无数”“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等语句,可以看出桃花在这个地方开得遍地都是,由此可见其开放数量之多。而对于桃花的象征意蕴,则要结合诗人写作诗歌的现实背景来展开理解。1931年2月7日,柔石、

殷夫、胡也频、李伟森、冯铿,这五位年轻的革命者、作家和诗人,在龙华被国民党反动派无情地杀害。这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在当时震撼了全国。面对这一残酷的严重事件,革命的诗人、文学家们无不满腔怒火、义愤填膺。当时作为一个年轻诗人

的艾青,他有他的认知世界的方法,但他同样也是怒不可遏。因此,1937年4月,诗人为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创作了这首诗。根据诗歌内容可知,龙华的桃花开放时,是五烈士牺牲的时间,并且是在夜间开放的,这不是自然意义上的夜间,在这里夜间象征着黑暗的社会环境,

而“桃花”也就有了象征意。结合诗句“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爆开了无数的蓓蕾”“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可知,“桃花”象征着革命烈士的鲜血,光明,象征着新的社会。所以,“桃花”这一意象表达了向往光明,歌唱理想的主题。(三)名篇名

句默写(10分)17.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3)______________

____,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5)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描写了当地人民忘记了战败的耻辱,在侵略者的祠堂前祭祀供奉的场景。(6)《登高》中,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融入了诗人异客悲秋、病势缠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酒向来与中国文人创作有密切的联系。《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词人借酒感怀,寄情明月,以排解心中的苦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榆柳荫后檐②.万类霜天竞自由③.契阔谈讌④.使我不得开心颜⑤.佛狸祠下⑥.一片神鸦社鼓⑦.万里悲秋常作客⑧.百年多病独登台⑨.人生如梦⑩.一尊还酹江月【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荫、檐、竞、契、佛狸祠、尊、酹。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武昌红巷,位于长江之滨、黄鹤

楼下,武汉革命博物馆就坐落在这条小巷里。武汉革命博物馆下辖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纪念馆等革命旧址和红色场馆,是武汉最负盛名的红色文化圣地。走进红巷,青砖灰瓦的檐墙、苔藓青石的路面、

光影摇曳的大树,仿佛都在诉说那段风雷激荡的①。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创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亲自倡议由国共两党共同筹办,1927年3月7日开始上课,4月4日举行开学典礼,6月19日毕业,共招收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800多人。讲课最多的是毛泽东,据学员回忆,毛泽东讲课②,往往用浅显的例子

道出深刻的含义,很受大家欢迎。学员们听了他形象生动的阐述之后,许多重要问题有了准确的理解,一些混乱思想得以解决。在武汉革命博物馆,收藏着两张珍贵的照片。其中一张照片下方用俄文标记着“1927年4—5月中共五次代表大会”,另一张照片则是与会代表们③地听取大会报告。这两张中共五大现场照片

,是从俄罗斯的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复制而来,填补了国内党史档案的空白。农讲所的作息生活完全军事化,半天理论课半天军事训练,学员们要到野外进行作战演习和实弹射击,还要学习炸弹制作等技能。可惜,好景不长。1927年7月,国民党宣

布与共产党决裂,武昌农讲所也随着国共合作的破裂而停办。而对于这800多名学员来说,他们的革命之路才刚刚开始。他们奔赴全国各地“农运”一线,像星星之火撒向神州大地,形成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18.请在文中横线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

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8.①峥嵘岁月②通俗易懂/深入浅出③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全神贯注19.改法一:(1)听了他形象生动的阐述(之后)

,学员们对农民运动中的许多重要问题有了准确的理解,一些混乱思想得以厘清。改法二:(2)学员们听了他形象生动的阐述(之后),对农民运动中的许多重要问题有了准确的理解,一些混乱思想得以厘清。20.①句中把学员

比作星星之火,把中国革命的前景比作可以燃烧起来的原野。②这些学员,他们刚刚走上革命之路,和小火星相似,虽是新生事物,却有旺盛生命力和强大的力量。③当时的中国革命前途,和燃烧的原野一样一片光明,革命力量一定会壮大。④这体现了对中国革命形势的自信和乐观。

【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空根据原文“仿佛都在诉说那段风雷激荡的”时光,可知,这里是概括性后文“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革命历史,在这里可以填入“峥嵘岁月”。峥嵘岁月:意思是形容不平凡的年月。第②空根据原文“往往用浅显的例子道出深刻的含义,

很受大家欢迎”可知毛泽东讲课的特点,在这里可以填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等词。通俗易懂: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深入浅出:指言论或文章的观点主题意义深刻,但在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上却浅显易懂。第③空根据原文“珍贵的照片”“与会代表们听

取大会报告”,可知这里代表听取报告时的应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在这里可以填入“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等词。聚精会神:集中精神;注意力高度集中。专心致志:形容一心一意,精神高度集中地做事。全神贯注:全副精神

高度集中。【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第一,中途易辙,“学员们听了他形象生动的阐述之后”句子不完整,导致主语与“许多重要问题有了准确的理解”无法衔接,故可改为“听了他形象生动的阐述(之后

),学员们对农民运动中的许多重要问题有了准确的理解”或“学员们听了他形象生动的阐述(之后),对农民运动中的许多重要问题有了准确的理解”;第二,搭配不当,“解决”和“思想”搭配不恰当,应改为“厘清”思想,故可改为“一些混乱思想得以厘清”。【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

法的能力。他们奔赴全国各地“农运”一线,像星星之火撒向神州大地,形成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①“他们……,像星星之火撒向神州大地”,句中把“他们”(学员)比作“星星之火”,“形成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把中国革命的前景比作

可以燃烧起来的原野。②“像星星之火撒向神州大地”可看出,这些学员,他们刚刚走上革命之路,和小火星相似,虽是新生事物,却有旺盛生命力和强大的力量。③“形成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写当时的中国革命前途,和燃烧的原野一样一片光明,革命力量一定会壮大。④“星星之火”“形成中国

革命的燎原之势”,这体现了对中国革命形势的自信和乐观。(二)语言文字运用Ⅱ(3分)21.国家航天局将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本捐赠给国家博物馆。展览筹委会为该展拟写对联,拟定的上联是“嫦娥飞天书写华夏神话”,请你依据下面的材料补写下联。国家航天局将重100克的

“月壤”样本捐赠给国家博物馆,作为展品向公众展出。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表示,嫦娥五号携带中国人的第一份“月壤”样本返回地球,圆了中华民族飞天揽月的千年梦想,“月壤”样本在国家博物馆的展出,是讲好中国故事、航天故事,传承优良传统,弘扬伟大精神的又一重要举措。国家航天局将始终把科学普及放

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让社会公众了解和走近航天,激发青少年的科学梦想,切实展现航天人的科学担当和社会责任。下联:【答案】示例一:月壤亮相铸就中华辉煌;示例二:桂壤亮相谱写崭新篇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撰写对联的能力。本题在拟写时首先要理解材料的主要信息,概括主要信

息,再根据上联内容及结构进行下联的补写。材料由三句话构成,主要事件是“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要面向社会公众展出”。所以提炼出关键词“月壤”,与上联中的“嫦娥”对应,“飞天”可对应词语“展出或亮相”,“书写华夏神话”是动宾短语

,且宾语为“定中”结构,下联也要写一个定中结构的动宾短语,且最后一个字要压平声韵。根据“是讲好中国故事、航天故事,传承优良传统,弘扬伟大精神的又一重要举措”“让社会公众了解和走近航天,激发青少年的科学

梦想,切实展现航天人的科学担当和社会责任”内容可写出“铸就中华辉煌”或“谱写崭新篇章”等短语。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今年8月,重庆持续极端高温、干早,多地山火肆虐,各方力量集结于重庆。在这场有些悲壮的救援中,人民子弟兵

、消防人员、蓝天救援队,烈火英雄日夜鏖战,在大火中逆行;还有超过500名越野摩托车爱好者组成的“摩托车大军”,不分昼夜往返奔波,将人员和物资运送上山;更有上千的志愿者自发地帮助救援人员清理道路,挖掘出延绵数公里、宽达几十米宽的隔离带……不到10天时间,本轮山火明火全部扑灭,无人员伤亡和重要设施

损失。在重庆的火场,置身其中的人们,在以实际行动证明:英雄,就是身边的凡人!在我们古老的华夏大地上,从来不缺英雄的基因与火种!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进行思考,以“平凡人也能成真英雄”为题,写一篇规范的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少干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全命题材料作文。材料呈现重庆山火中涌现出的平凡英雄,他们来自各行各业,都在为扑灭山火拼尽全力。在这场灭火斗争中令人感动的,既有消防队员的挺身而出、义无反顾,也有各界群众的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材料进一步指出

,英雄就是身边的平凡人,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新时代的英雄,可能是亲密的邻居亲友,可能是陌生的路人过客,可能一身尘土、一脸朴实,但他们用寻常的言行、真挚的情感,书写了属于当下、属于我们的英雄史诗。在中华大地上,英雄的基因与火种从来不缺,中国人历来抱有家国情怀,崇尚天下为公、

克己奉公,奉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准则,崇尚和衷共济、风雨同舟。每逢危急时刻,总有无数平凡人无惧风浪、慷慨前行。这是中华民族穿越风雨的文化基因,也是我们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平凡人也能成真英雄”这个题目是观点性的,但思路可以发散,可写的内容比较多。如:哪些平凡人成了真英雄

,平凡人怎样才能成为真英雄等等。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平凡的英雄,临危不惧,视死如归,没有人生而英勇,平凡英雄选择无畏。二、平凡英雄以

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逆流而行。三、平凡英雄,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辛勤耕耘。最后总结,对英雄最好的致敬,除了崇尚,还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进的力量,用英雄的壮举激励我们勇毅前行

。立意:1.英雄从来出自民间,凡人亦有英雄气。2.热忱奉献祖国,平凡可成英雄。3.“平凡英雄”构筑精神基座。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9331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