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辽宁省阜新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35)页,697.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d8d776c7d68c9241e94fd8e4e8b790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能判断出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①矮茎×矮茎→矮茎②高茎×高茎→304高茎+104矮茎③高茎×矮茎→高茎④高茎×矮茎→1
00高茎+99矮茎A.②③B.③④C.①③D.①②【答案】A【解析】【分析】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杂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
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详解】①矮茎×矮茎→矮茎,亲代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
,①错误;②高茎×高茎→304高茎+104矮茎,发生性状分离,所以矮茎为隐性性状,高茎为显性性状,②正确;③高茎×矮茎→高茎,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的是显性性状、没有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所以高茎为显性性状,矮茎为隐性性状,③正确;
④高茎×矮茎→100高茎+99矮茎,后代既有高茎,也有矮茎,相当于测交实验,可能是Aa×aa→Aa、aa,也可能是aa×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④错误。综上正确的选项是②③,故选A。【点睛】2.下
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水稻的早熟与晚熟B.绵羊的长毛和细毛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病D.豌豆的紫花和白花【答案】B【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
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详解】A、水稻的早熟与晚熟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绵羊的长毛和细毛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病符合“同种生物
”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D、豌豆的紫花和白花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B。【点睛】3.正常人对苯硫脲感觉味苦,称味者(T)为显性,有人对苯硫脲没有味觉,
称味盲(t)。人的正常(A)对白化病(a)为显性。有一对味者夫妇生了一个味盲白化的孩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TTAaxTTAaB.TtAaxTTAaC.TtAaxTtAaD.TtAAxTtAa【答案】C【解析】【分
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即根据分离定律来解自
由组合的题目,是解题的关键。【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对味者夫妇生了一个味盲的孩子,则该夫妇均为杂合子Tt;一对不患白化病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则该夫妇均为杂合子Aa。因此,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TtAa×TtAa,味盲白化孩子的基因型为tta
a。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解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4.将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全部让其自交,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
所占比例为()A.1/9B.3/8C.1/8D.1/6【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幼苗的基因型有AA、Aa、aa。如果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则只有AA和Aa,比例为1:2。结合前面的分析:基因
型为Aa的水稻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后,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则AA占1/3,Aa占2/3,因此全部让其自交,只有Aa上会出现aa植株,因此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2/3×1/4=1/6;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5.下列关于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纯合子自交后代全是纯合子B.杂合子自交后代全是杂合子C.两种纯合子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D.两种杂合子杂交的后代全都是杂合子【答案】A【解析】【分析】纯合子是指在
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AA(aa),杂合子是指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不相同的个体,如Aa;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详解】A、纯合子自交后代全是纯合子,不发生性状分离,A正确;B
、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B错误;C、两种纯合子杂交后代可能是杂合子,如AA×aa,C错误;D、两种杂合子杂交的后代全可能出现杂合子,也可能出现纯合子,如Aa和Aa,后代出现AA、Aa和aa,D错误。故选A。6.隐性性状是指()A.测交后代未显现的性状B.杂种F1后代未显现的性状
C.自交后代未显现的性状D.后代中始终未显现的性状【答案】B【解析】【分析】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方法很多,如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没有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同一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等。【详解】A、测交后代既会出现
显性性状,也会出现隐性性状,A错误;B、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种F1未显现的亲本性状为隐性性状,出现的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B正确;C、自交后代未显现的性状可能是显性性状,也可能是隐性性状,如AA自交后代不会出现隐性性状,aa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显性性状。而杂合子自交后代既会出现显性性
状,也会出现隐性性状,C错误;D、后代中始终未显现的性状可能是显性性状,也可能是隐性性状。如AA的后代不会出现隐性性状,而aa的后代不会出现显性性状,D错误。故选B。【点睛】7.以下选项是等位基因的是()A.D和DB.D和dC.d和dD.D和R【
答案】B【解析】【分析】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的一对基因。一般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来表示,如A和a。【详解】根据分析,等位基因通常用应为字母的大小写表示,所以选项中D和d是一对等位基因。故选B。8.下列
不属于萨顿假说中对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描述的是()A.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染色体和基因在杂交过程中均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D.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
是如此【答案】B【解析】【详解】萨顿假说提出,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A错误;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但不是萨顿假说的内容,B正确;萨顿假说提出,染色体和基因在杂交过程中均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C错误;萨顿假说提出,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
如此,D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识记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的内容,并将萨顿的假说和摩尔根的实验结论进行比较。9.下列各项中属于性状分离的是A.紫花豌豆自交后代全是紫花B.紫花豌豆自交后代有紫花和白花C.白花豌豆自交后代全是白花
D.白花豌豆与紫花豌豆杂交后代有白花和紫花【答案】B【解析】【分析】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详解】
紫花豌豆自交后代全是紫花,没有发生性状分离,A错误;紫花豌豆自交后代有紫花和白花,其中白花是新出现的性状,所以属于性状分离,B正确;白花豌豆自交后代全是白花,没有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白花豌豆与紫花豌豆杂交后代有白花和紫花,前后都是两种性状,没有发生
性状分离,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性状分离的概念,明确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再准确判断各选项是否会发生性状分离,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10.
已知番茄红果对黄果为显性,用纯合的红果品种与黄果品种杂交,所得F1基因型都为Aa,F1自交,共收获1200个成熟的番茄。从理论上分析,有红果番茄()A.1200B.900C.300D.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已知番茄红果对黄果为显
性,则纯合红果品种的基因型为AA,黄果品种的基因型为aa,F1的基因型都为Aa,F1自交后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F1自交后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其中红果占3/4
;又因为共收获1200个成熟的番茄,则理论上红果番茄有1200×3/4=900个,故选B。11.下图是某种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的遗传病的系谱图,图中8号个体患病的概率是()A.11/18B.4/9C.1/6D.1/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测,“无中生
有”是隐性,“无”指的是父母均不患病,“有”指的是子代中有患病个体;隐性遗传看女病,后代女儿患病而父亲正常则为常染色体遗传。因此,该单基因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根据系谱图,5号为患病女孩,其父母都正常,所以该单基因遗传病为常染色
体隐性遗传病。6号个体为1/3AA或2/3Aa,7号个体为Aa,则8号个体患病的概率是2/3×1/4=1/6,故选C。【点睛】12.测交不能推测被测个体()A.遗传因子的组成B.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C.产生配子的数量D.是不是纯合子【答案】C【解析】【
分析】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详解】A、测交可用于检测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A
正确;B、测交可用于检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B正确;C、测交可检测被测个体的基因型及产生配子的比例,但不能检测产生配子的数量,C错误;D、测交法可用于鉴定某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体,若测交后代均为显性个体,则其为纯合体,若
测交后代出现隐性个体,则其为杂合子,D正确。故选C。【点睛】13.下图表示DNA分子结构中的一部分,其中连接碱基A与T的是()A.肽键B.氢键C.磷酸二酯键D.二硫键【答案】B【解析】【详解】A、DNA分子结构中不存在肽键,A错误;B、DNA分子结构中连接碱基A与T的是氢键,B正确
;C、DNA分子结构中连接脱氧核苷酸的是磷酸二酯键,而连接A与T的是氢键,C错误;D、DNA分子结构中不存在二硫键,D错误故选B【点睛】14.下图中能发生基因自由组合过程的是A.④B.③C.②D.①【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
析可知:①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②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过程(受精作用);③表示子代基因型种类数;④表示子代表现型及相关比例。【详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所以基因型为
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发生于①即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15.一个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4个四分体,则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期染色体、
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依次是()A.4、8、8B.2、4、8C.8、16、16D.8、0、8【答案】A【解析】【分析】原始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
裂,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再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四个精细胞。【详解】1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1个四分体,该动物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四个四分体,故该动物有4对同源染色体,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
细胞)中期染色体数目为4,染色单体为8,每条染色体含2个DNA,所以DNA数为8。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16.果蝇的精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其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单体和四分体数目分别是()A.4和4B.8和4C.8和8D.16和4【答案】D【解析】【详
解】根据果蝇的精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可知,精原细胞中含有4对8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点不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含2条染色单体,每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1个四分体,所以果蝇的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单体和四分体数目是16和4,故选D。17.下列不属于减数分裂和受精
作用意义的是()A.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B.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C.能够保持亲本的一切遗传性状D.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答案】C【解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导致后代具有多样
性,这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A正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能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B正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不能保持亲本的一切遗传性状,C错误;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D正确。18.下图
是二倍体生物体内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核DNA数的柱形统计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空白柱形图为染色体数,阴影柱形图为核DNA数B.只能表示有丝分裂而不能表示减数分裂的是图②C.三图所示时期的细胞中都存在同源染色体D.图②、③所示时期的细胞中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答案】C【解析】【分析】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因染色体复制,导致染色单体形成,使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1:2,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使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1:1,据此可推知图示中的a即空白柱形图为染色体数,b即阴影柱形图
为核DNA数。【详解】AD、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图示中的a即空白柱形图为染色体数,b即阴影柱形图为核DNA数,图②、③所示时期的细胞中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A、D正确;B、①中染色体:核DNA=1:2,可以表示有丝分裂,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
,②中染色体数:核DNA数=1:1,且染色体和核DNA均为4N,为体细胞的2倍,只能表示有丝分裂,③中染色体数:核DNA数=1:1,且染色体和核DNA均为2N,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结束形成的体细胞,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B正确;C、处于有丝分裂的细胞中存在同
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及其结束形成的子细胞(精细胞或卵细胞和极体)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三图所示时期的细胞中,②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①和③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C错误。故选C。【点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规律,且抓住“二倍体生物体内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核DNA数的柱形统计图”这一前提,结合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准
确判断图示所处的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与核DNA数间的关系及其来源。19.下图表示同一生物内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说法不正确的是()A.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是①和③B.一般情况下,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是细胞②C.细胞③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数量之比为1
∶2∶2D.细胞③和细胞④所示过程不可能发生在同一器官中【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动物是雄性动物;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
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①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过程,②④细胞处于减数分裂过程,A正确;B、细胞②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C、细胞③处于有丝分裂
中期,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数量之比为1:2:2,C正确;D、细胞③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这两个过程可能发生同一睾丸中,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
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过程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
特殊行为。20.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着丝点的分裂分别发生在减数分裂的A.减数分裂间期、减数分裂间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C.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D.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答案】B【解析】根
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规律,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正确。【考点定位】减数分裂【名师点睛】学生对减数分裂理解不清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
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
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减半的原因是A.四分体的出现B.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着丝点的分裂D.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答案】B【解析】【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
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
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减数分裂的特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中染色体数减半。【详解】A、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不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A错误;B、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B正确;C、着丝点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导致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C错误;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不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明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再作出准确的判断。22.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上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
要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
分子含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含有许多脱氧核苷酸。【详解】A、基因绝大多数在染色体上,A错误;B、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C错误;D、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错误。故选B。23.
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且控制该性状的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通过眼色就可以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杂交组合是()A.杂合红眼(♀)×红眼(♂)B.白眼(♀)×白眼(♂)C.杂合红眼(♀)×白眼(♂)D.白眼(♀)×红眼(♂)【答案】D【解析】【分析】在伴X显性遗传中,母本是隐性纯合子时雄
性后代表现出隐性性状,父本是显性性状时雌性后代全部是显性性状。【详解】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后代中白眼都是雄性,红眼有雌性也有雄性,所以通过眼色无法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A错误;B、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后代都是白眼,有雌性也有雄性,所以通过眼色无法直
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B错误;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后代中白眼有雌性也有雄性,红眼有雌性也有雄性,所以通过眼色无法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C错误;D、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后代中白眼都是雄性,红眼都是雌性,所以通过眼色可以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
别,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规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遗传规律和遗传方式的判断能力。24.人的红绿色盲症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图是某家族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如果Ⅲ9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其子女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A.1/8B.1/
4C.1/2D.0【答案】A【解析】【详解】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分析,5号的基因型为XBXb,6号的基因型为XBY,因此9号的基因型为XBXB或者XBXb。如果Ⅲ9(1/2XBXb)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XB
Y),则其子女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2×1/4=1/8,A正确。故选A。25.下列有关红绿色盲的叙述,正确的是()A.父亲正常,儿子一定正常B.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C.母亲正常,儿子和女儿正常D.女儿色盲,母亲一定色盲【答案】B【解析】【分析】色盲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此类疾病的特点是:(1)交叉遗传(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2)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3)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详解】A、儿子的X染色体来至母亲,因此父亲正常,不能判断儿
子一定色盲,A错误;B、女儿的一条X染色体来至父亲,因此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B正确;C、双亲均正常,当母亲是携带者时,儿子有可能色盲,C错误;D、女儿的一条X染色体来至父亲,一条由母亲提供,故女儿色盲,母亲不一定色盲,可能是色盲携带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以色
盲为素材,考查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几种伴性遗传病的特点,明确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再结合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准确判断各选项。26.下列关于伴性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遗传
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C.伴性遗传也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D.表现上具有性别差异【答案】A【解析】【分析】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并随着染色体传递。【详解】A、性染色体上有很多基因
,有些基因与性别决定无关,A错误;B、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B正确;C、伴性遗传也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C正确;D、属于伴性遗传的表现型,具有性别差异,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
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27.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正常女性的基因型是()A.XdXdB.XDXdC.XDYD.XdY【答案】A【解析】【分析】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的基因
型为XDXD、XDXd,女性正常的基因型为XdXd。男性患者的基因型为XDY,男性正常的基因型为XdY。【详解】A、XdXd是正常女性,A正确;B、XDXd是女性患者,B错误;C、XDY是男性患者,C错误;D、XdY的男性正常,D错误。故选A。28.如图是人类一种
遗传病的家系图谱(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患者),推测这种病的遗传方式是()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答案】B【解析】【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
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
(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
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详解】9号和10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16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再由8号和12号的表现型关系,即“隐性看女病,女病男
正非伴性”,可确定该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综合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选B。【点睛】29.等位基因分离的原因是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发生了()A.同源染色体配对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同源染色体分离D.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同源染色体配对不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原因,A错误;BD、非
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体现的基因重组,BD错误;C、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分离,C正确。故选C。30.一
个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给孙子的几率为()A.l/8B.1/4C.0D.1/2【答案】C【解析】【分析】人类为XY性别决定,男性从父亲哪儿获得的是Y染色体,从母亲哪儿获得的是X染色体,据此答题。【详解】已知人类为XY性别决定,男性从父亲哪儿获
得的是Y染色体,从母亲哪儿获得的是X染色体。一个男子只能把X染色体传给自己的女儿,不可能传给自己的儿子,也就不可能传给自己的孙子。故选C。31.某动物体细胞中含2N条染色体,则该动物经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含染色体A.2N条B.4N条C.N条D.3
N条【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减数分裂的概念可判断。【详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某动物体细胞中含2N条染色体,则该动物经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含染色体N条,C项正确,A、B、
D三项均错误。故选C。【点睛】32.下列关于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C.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答案】C【解析】【详解】AC、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即细菌的遗传物质就是DNA,A项错误,C项正确;B、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所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B项错误;D、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也是DNA,D项错误。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生物
遗传物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33.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A.DNA是遗传物质B.RNA是遗传物质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答
案】D【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
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故选D。【点睛】34.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侵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A.DNAB.蛋白质C.DNA和蛋白质D.整个噬菌体【答案】A【解析】【分析】噬菌体属于DNA病毒,只含有D
NA和蛋白质外壳两种成分,不含有RNA。【详解】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时,蛋白质吸附在细菌外,把DNA注入进去。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35.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
入小鼠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
.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答案】D【解析】【详解】R型菌无毒,不使小鼠致死;S型菌有毒,可使小鼠致死。①S型菌的DNA被DNA酶破坏,单独加入的R型菌不转化
为S型菌,小鼠不死亡;②加入的S型菌会导致小鼠死亡;③④中高温加热后R型菌和S型菌均会死亡,而单独的S型菌或R型菌的DNA不会转化为活的S型菌,小鼠不死亡;故选D。36.如图所示,甲、乙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交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
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A.B.C.D.【答案】D【解析】【分析】阅读题干获取知识点,本题考查RNA病毒的遗传物质,然后梳理查RNA病毒的遗传物质的相关知识,根据题图及选项内容作出判断。【详解】分析题图可知“杂交病毒”丙的组成是甲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和乙病毒的RNA,又知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而不是蛋白质外壳,因此杂交病毒”丙的遗传物质是乙病毒的RNA,丙病毒的子代的蛋白质外壳是由乙病毒的RNA控制合成的,应与乙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相同,丙病毒的子代的RNA由乙病毒的RNA复制而来,与乙病毒的RNA相同
。所以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与乙病毒相同。故选D。【点睛】37.噬菌体在细菌体中合成自己的蛋白质需要:()A.噬菌体的DNA和氨基酸B.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C.细菌的DNA和氨基酸D.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答案】
B【解析】【分析】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才能存活。【详解】噬菌体利用自身的DNA为模板,以及细菌体内的原料氨基酸、核糖体等进行蛋白质的合成。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38.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A.荚膜多糖B.蛋
白质C.R型细菌的DNAD.S型细菌的DNA【答案】D【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S型细菌的荚膜不能将R细菌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A错误;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将R细菌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R型细菌的DNA不能将R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C错误;S型菌的DNA分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
验的设计思路、具体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明确S型菌的DNA分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再作出准确的判断。39.DNA的一条单链中(A+G)/(T+C)=0.4。上述比例在其互补单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为()A.0.4、0.6B.2.5、1.0C.0.4、0.4D.
0.6、1.0【答案】B【解析】【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
C+G)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C+T)/(G+A)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详解】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一条链中(A
+G)/(C+T)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若DNA的一条链中的(A1+G1)/(C1+T1)=0.4,则上述比例在其互补链中比值为1/0.4=2.5,在整个DNA分子中为1.0。故选B。4
0.已知一个DNA中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鸟嘌呤有600个,这个DNA中脱氧核苷酸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依次是()A.2000个和200个B.2000个和400个C.1000个和400个D.1000个和600个【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中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中A-T
,C-G。【详解】一个脱氧核苷酸含有1个碱基,因此DNA分子中碱基数目与脱氧核苷酸数目相同。已知1个DNA分子中有1000个碱基对,则这个DNA中含有2000个脱氧核苷酸;双链DNA中,非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已知一个DNA
中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鸟嘌呤有600个,则这个DNA中腺嘌呤的数目为1000-600=400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应用,能进行简单的计算。41.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A.性状的传递规律B
.蛋白质的传递规律C.基因的传递规律D.染色体的传递规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因此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基因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的活动规律;故选C。考点:遗传的基本规律。点评:本题相对简单,属识记内容。42.将双螺旋结构的DNA分子彻底水解,得到的
产物是A.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B.四种脱氧核苷酸C.磷酸、含氮碱基、脱氧核糖D.C、H、O、N、P五种元素【答案】C【解析】【详解】DNA分子由脱氧核苷酸构成,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构成,其中碱基有A、T、G、C4种,故DNA分子彻底水解后
得到的产物是磷酸、含氮碱基、脱氧核糖,C正确。故选C【点睛】43.如图为DNA分子中脱氧核昔酸的配对连接方式,其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是由2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对之间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
的配对原则。【详解】A、该图中的DNA片段的两条链不是反向,是同向的,A错误;B、该DNA片段的两条链是反向的,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配对原则,B正确;C、该DNA分子中的碱基对出现了A、U碱基对,DNA中没有碱基U,C错误;D、该图中碱基配对方式错误,右链中磷酸在五碳糖上
的链接位置错误,D错误。故选B。【点睛】44.DNA分子解旋是指()A.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B.DNA分子完全水解C.DNA分子断裂D.DNA分子不完全水解【答案】A【解析】【分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双链DNA中磷酸
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碱基对排列在内侧。在DNA的复制或转录的过程中,均需要进行解旋。【详解】DNA分子的解旋指打开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便于进行DNA的复制或转录。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45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会发生DNA复制B.—个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DNA的复制D.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水解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答案】A【解析】【分析】DNA的复制概念以亲代DNA
分子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Ⅰ前的间期场所主要在细胞核过程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子、母链盘绕形成子代DNA分子特点半保留复制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条件①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②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③能量:
ATP④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DNA能精确复制的原因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意义DNA分子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确保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详解】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会发生DNA复制,A正确;B、—个DN
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两个DNA分子,B错误;C、DNA双螺旋结构是边解旋边复制的,C错误;D、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D错误。46.下列关于基因的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C.基因是控
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基因是染色体上的一段【答案】D【解析】【详解】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B、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B正确,C、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
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C正确,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错误。故选D【点睛】47.由120个碱基组成的DNA分子片段,可因其碱基对组成和序列的不同而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其种类最多可达()A.4120B.1204C.460D.604【答案】C【解析】【详解】
根据数学的排列组合原理,采用分步计数的方法.因为一共有120个碱基,形成双链的DNA分子,长度为60个碱基对。因为DNA中120个碱基一共是60个碱基对,而碱基对中的碱基互相决定,所以每一对碱基只有四种情况,共60对碱基,所有可能的结果数就是60个4相乘,即4的60次方(460
),故选C。【点睛】DNA分子多样性与特异性都与DNA上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有关,只是强调的角度不同,DNA分子多样性强调的是生物界的DNA多种多样,DNA分子特异性强调的是:某个特定的DNA与其他DNA相比,有
其独有的脱氧核苷酸序列。48.分析一个DNA分子时,发现30%的脱氧核苷酸含有腺嘌呤,由此可知该分子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含量的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A.20%B.30%C.40%D.70%【答案】C【解析】【分析】在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
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与胞嘧啶配对),且互补配对的碱基两两相等,即A=T,C=G,则A+G=C+T,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详解】在一个DNA分子中,有30%的脱氧核苷酸含有腺嘌呤,即A=
3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T=A=30%,则C=G=50%-30%=20%。该DNA分子中鸟嘌呤所占的比例为20%,则该分子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占此链碱基总数的比例为:0~40%,所以该分子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含量的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40%,综上分析,C正
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重点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首先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该DNA分子中鸟嘌呤所占的比例,再进一步推断该分子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含量的最大值占此链碱基总数的比例。49.如果用32P和35S分别
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当它侵染到未标记的细菌体内后,经搅拌离心,沉淀物含有放射性同位素为()A.32PB.32P和35SC.35SD.不具有放射性【答案】A【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验材料T2噬菌体
和大肠杆菌实验方法同位素示踪法,该实验中用35S、32P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实验过程(1)标记噬菌体(2)侵染细菌实验结果分析含32P噬菌体+细菌上清液中几乎无32P,32P主要分布在宿主细胞内32P—DNA进入了宿主细
胞内含35S噬菌体+细菌宿主细胞内无35S,35S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35S—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宿主细胞,留在外面结论噬菌体中,保证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即DNA是遗传物质。【详解】32P标记在DNA上,35S标记在蛋白质上。当它侵染到未标记的细菌体内后,只有DNA会
进入细菌细胞内,经搅拌离心,细菌细胞存在于沉淀物中,因此,沉淀物含有放射性同位素为32P。故选A。50.关于DNA的复制方式是()A.全保留复制B.弥散式复制C.半保留复制D.以上都错【答案】C【解析】【分析】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DNA复制条件
: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详解】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故选C。【点睛】二.综合单项选择题如图为某家族的某遗传病的系谱图(基因B和b是一对遗传因子)51.该遗传病属于()性状A.显性B.隐性C.中性D.不确定52.Ⅱ3的基因型()A.Bb
B.BBC.bbD.不确定53.Ⅲ1是杂合子的概率为()A.2/3B.1/3C.1/2D.3/454.如果Ⅲ1与一位有此病的女性结婚,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A.2/3B.1/3C.1/2D.3/455
.根据上题可知,患者的基因型是()A.BbB.BBC.bbD.不确定56.从图中分析该病致病基因在()上A.常染色体B.X染色体C.Y染色体D.不确定【答案】51.B52.A53.A54.B55.C56.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Ⅱ3和Ⅱ4均正常,但他
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Ⅲ2),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正常为BB、Bb,患病为bb。【51题详解】根据Ⅰ1、Ⅰ2和Ⅱ1、Ⅱ2或者根据Ⅱ3、Ⅱ4和Ⅲ2,可知无中生有为隐性,则该遗传病属于隐性性状,故选B。
【52题详解】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2为bb,Ⅱ3正常,则其基因型一定是Bb,故选A。【53题详解】Ⅱ3和Ⅱ4的基因型均是Bb,则Ⅲ1为1/3BB或2/3Bb,则杂合子的概率是2/3,故选A。【54题详解】Ⅲ1与一位有此病的女性结婚,要生出患病孩子则为2/3Bb×bb,后代患
病的概率是2/3×1/2=1/3,故选B。【55题详解】由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患者的基因型是bb,故选C。【56题详解】据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运用口诀准确判断其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进而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下图表示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实验,F1都是黄色圆粒,F1自交得到F2的表现型分别是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控制黄色和绿色的基因用Y、y表示,控制圆粒和皱粒的
基因用R、r表示,控制着两对性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57.F1的基因型是()A.YYRRB.yyrrC.YyRrD.YyRR58.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数量比是()A.9:3:3:1B.1:1:1:1C.3:1:3:1D.3:3:1:1
59.F2中纯种黄色圆粒所占的比例是()A.9/16B.1/16C.3/4D.1/460.F2中杂合子的表现型共有()A.1种B.16种C.4种D.3种61.若将F1与绿色皱粒豌豆植株进行杂交,则后代的表
现型有()A.1种B.2种C.4种D.8种62.若将F1与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植株进行杂交,则后代中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大约是()A.1/2B.1/4C.1/8D.1/16【答案】57.C58.A59.B60.D61.C62.B【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为黄色圆粒,所以黄色和圆粒为显性,用Y表示黄色,R表示圆粒,所以亲本为YYRR×yyrr,F1为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YyRr,F2的表现型之比=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
1。【57题详解】通过分析可知,F1为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YyRr,C正确。故选C。【58题详解】通过分析可知,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数量比=9:3:3:1,A正确。故选A。【59题
详解】F2中黄色圆粒(9/16Y-R-)中存在四种基因型,分别是1/16YYRR、4/16YyRr、2/16YYRr、2/16YyRR,纯合子的基因型有YYRR,YYRR在F2中所占的比例是1/16,B正确。故选B。【60题详
解】F2中杂合子有YyRr、YYRr、YyRR、Yyrr、yyRr,表现型有三种,分别是黄色圆粒、黄色邹粒、绿色圆粒,D正确,故选D。【61题详解】F1的基因型是YyRr与绿色皱粒(yyrr)豌豆植株进行杂交,则后代的基因型是:YyRr、Yyrr、yyRr、yyrr四种,其表现型也是
四种,C正确。故选C。【62题详解】F1的基因型是YyRr与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植株进行杂交,则后代中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大约是1/2×1/2=1/4,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考查学生识
记基础知识的能力。如图是某链状DNA分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63.图中⑧的名称是()A.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B.胸腺嘧啶核糖核苷酸C.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鸟嘌呤脱氧核苷酸6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图中与鸟嘌呤配对的①的中文名称是()A.胸腺嘧啶B.尿嘧啶C.
胞嘧啶D.腺嘌呤65.图中①②③的名称分别是()A.胸腺嘧啶、胞嘧啶、尿嘧啶B.尿嘧啶、胸腺嘧啶、胞嘧啶C.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D.腺嘌呤、胞嘧啶、鸟嘌呤66.图中⑤⑥⑦的名称分别是()A.磷酸、含氮碱基、脱氧核糖
B.磷酸、含氮碱基、核糖C.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D.磷酸、核糖、含氮碱基67.图中DNA片段中有()对碱基对,该DNA分子应有()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8,2B.4,2C.8,8D.4,868.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碱基通过④(
)链接形成的碱基对A.磷酸二酯键B.肽键C.氢键D.高能磷酸键69.DNA分子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A.差异性B.统一性C.特异性D.流动性70.DNA复制开始时,在()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A.分解B.消化C.促进D.解旋【答案】63.
A64.C65.C66.A67.B68.C69.C70.D【解析】【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
互补配对原则(A-T、C-G)。图1中①是胞嘧啶,②是腺嘌呤,③是鸟嘌呤,④是碱基对,⑤是磷酸,⑥是胸腺嘧啶,⑦是脱氧核糖,⑧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⑨是脱氧核苷酸链。【63题详解】根据⑥是胸腺嘧啶,⑦是脱氧核糖,则图中序号⑧代表的结构的中文名称
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故选A。【64题详解】DNA分子两条链之间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配对,因此与鸟嘌呤配对的①的中文名称是胞嘧啶,故选C。【65题详解】据分析可知,图中①②③的名称分别是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故选C。【66题详解】图中⑤
⑥⑦是构成脱氧核苷酸的基本组成单位,⑤是磷酸基团,⑥是含氮碱基,⑦是脱氧核糖,故选A。【67题详解】据图可知,图中有4个碱基对,该DNA分子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故选B。【68题详解】碱基之间是通过氢键连接的,故选C。【69题详解】DNA分子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
异性,故选C。【70题详解】DNA分子双链打开需要借助解旋酶将氢键断裂,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DNA的结构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其次还要求考生理解DNA结构特点和遵循原则。如图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71.D细胞
的分裂方式()A.有丝分裂B.减数分裂C.无丝分裂D.二分裂72.以上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的细胞是()A.ABDB.DEFC.ABCD.ABCE73.以上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A.ABDB.DEFC.ABCD.ABCE74.以上细胞中,属于减数
分裂时期的细胞是()A.ABDB.DEFC.ABCED.ACDF75.若D细胞取自动物的睾丸,则该细胞的名称是()A.初级卵母细胞B.初级精母细胞C.次级精母细胞D.精原细胞76.A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答案】71.B72.C73.D74.D75.C76.B【解析】【分析】如图所示,A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B为有丝分裂中期;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D为减数第二
次分裂后期,无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E为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F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无同源染色体。【71题详解】D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向两极移动,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选B。【72题详解】图中ABC细胞中染色体均带
有染色单体,故选C。【73题详解】处于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均有同源染色体,ABCE都有同源染色体,故选D。【74题详解】属于减数分裂时期的细胞是ACDF,故选D。【75题详解】D细胞取自动物的睾丸,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应为次级精母细胞,故选C。【76题详解】
A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应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能否正确识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图像,把握每个时期的染色体形态、行为特点,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