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质量监测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2 页
  • 大小 999.094 K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苏省镇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质量监测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镇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质量监测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镇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质量监测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9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苏省镇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质量监测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2)页,999.09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d5859a7337919aba477601ae22086a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初高三历史质量监测2024.09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必须用2B铅笔

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

要求。1.周公通过制礼作乐而治理国家,正如《乐记》所言:“纪纲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这说明当时()A.礼乐教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B.儒家思想影响了治国理念C音乐艺术源于社会礼乐文明D.神权和王权统治相互结合2.下表是中国古代某时期的地方行政

区划表(部分),该时期应为()州名下辖州名下辖司州郡七,县一百零六冀州郡、国九,县一百青州郡、国六,县六十五并州郡九,县九十八徐州郡、国五,县六十二A.秦朝末年B.西汉初期C.东汉末期D.北宋初年3.下图是唐代某一时期进士籍贯分布图,观察下图结合所学,唐代进士籍贯分布

情况反映了当时().的唐代进士籍贯分布图A.南方发展后来居上B.政治经济中心仍在北方C.江浙地区人才辈出D.选官制度促进社会创新4.南宋时期江南一带,四五月间“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腰镰刈晚禾,荷锄种新麦。”当地充足的劳动力是实现一周左右完成收麦与秧稻“

双抢”的必要保证。据此可知()A.政局变动引发劳作方式变革B.地缘因素决定生产发展C.稻麦复种制提高了粮食产量D.北民南迁助推区域经济5.下图是1901年发表于西方杂志的一幅漫画《亚洲的潜在忧患》,桌上有一

大盘水果,上面标着“中国赔款”,用一根细绳悬挂在桌子上方的是一把巨大的剑,上面写着“中国的觉醒”。该漫画旨在揭示()A.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列强侵华的步伐C.清朝统治日益腐巧无能D

.列强彻底瓜分中国的图谋难以实现6.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首都计划》,提出“本诸欧美科学之原则”、“吾国美术之优点”的原则,并进行了大规模开放空间建设:一是把贵族私家花园辟为开放空间,如玄武湖、瞻园等;二是建立了一些新的开放空间,如公园、广场等。这表明当

时中国()A.自然环境影响城市建设B.公共事业立法持续完善C.城市规划理念不断进步D.治国体现中体西用思想7.1933年“红五月”一个月内,江西苏区全省就扩大红军约2.5万人,太大突破扩红1万人的计划。毛泽东对时任于都县扩红突击队队长的刘英说:“你宣传的对象是农

民,长篇大论不灵,学生腔也要不得”“要像江西老表学说话呐!”据此可知,“扩红”运动()A.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政策B.有利于长征转危为安C.促进敌后抗日力量发展D.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8.1955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对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整顿,指出

“当前合作化运动,应基本上转入控制发展、着重巩固的阶段”。区别不同地区的情况,或者暂时停止发展,或者适当收缩,或者在巩固中继续发展。该举措()A.体现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复杂B.配合了农村土地改革C.不

利于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实施D.体现了实事求是精神9.1979年7月18日,《人民日报》刊登《一条广告的启示》:“我们国家这么大,各项建设事业的需要,包括人民生活的需要,五花八门,如果单是依靠行政手段去安排组织,不免挂一漏万;利用市场经济,作一些

补充调剂,只会有好外。”这反映了当时()A.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已明确B.体制改革推动社会思想解放C.主动寻求市场成为企业共识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10.21世纪以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上,积极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的热点问题,倡导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全球治理体制改

革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体现了中国()A.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B.扩大主场外交的影响力C.展现负责任的大国担当D.谋求主导世界政治格局11.据下图信息可知,人类早期文明()的A相似性多元性并存B.都发源于大河流域C.彼此隔绝独立发展D.呈现多元一体格局1

2.从11世纪或者12世纪开始,西欧许多自治城市市民通过特许状拥有了自己立法和司法的权力,他们扫除阻碍商人经济活动的关卡,废除封建的人身奴役。因此,自治城市的特许状被珍贵地保存在市政厅内。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城市自治

()A.有利于国王权力的加强B.冲击了封建等级体系C.体现了大陆法系的精神D.导致了分裂割据局面13.宗教节庆和体育休闲曾是英国人休闲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18世纪中叶以来,英国开始实行法定周末假日,英国人逐渐适应了新的作息时间,上

班时间认真工作,休班时间才到酒馆、咖啡馆或者工人俱乐部娱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影响B.殖民扩张的推动C.启蒙运动的深入D.光荣革命的完成14.下图为《凡尔赛体系下欧洲及中东领土的变迁图》,

据图中信息可知,一战().的A.缓和了列强在远东地区的矛盾B.冲击了欧洲传统霸权C.推动了亚非国家民族解放运动D.确立了美国霸主地位15.20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价格暴涨,许多西欧国家向苏联大量购买石油。苏联凭借着“石油红利”所

带来的“优势幻觉”,雄心勃勃地推进全球争霸战略和军备竞赛,两大阵营的对抗态势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战略性逆转。这表明该时期()A.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B.石油危机促进苏联持续发展C.苏联社会经济发展潜伏隐患D.美苏争霸进入长期对抗

阶段16.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将社会福利改称工作福利,荷兰、比利时等国采取对申领福利补助的公民规定一些附加条件的办法,用以促进相关人员的劳动愿望,减少非正常失业人口。英国福利调整的主要特点是扩大福利提供领域的市场成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西方福利制度的调整

()A.试图兼顾可持续性和稳定性B.导致了西方社会经济的恶化C.进一步扩大了国家财政开支D.体现出欧美应对危机的乏力第Ⅱ卷(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礼记》云:“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

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所谓“备荒莫如裕仓储”。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推行平籴法,以稳定粮价。汉武帝时,桑弘羊发展了上述思想,创立平准法,在京师贱收贵卖以平抑物价,汉宣帝(前74年~前48年在位)元康年间连年丰收,谷价低至一石五钱,“农人少利”,宣帝采纳大司农中丞耿寿昌的建议,

在边郡普遍设置粮仓,名曰常平仓。“民便之”。——摘编自王文涛《社会救助视角下的汉宣帝中兴》材料二两宋时期,设置了从中央到地方完善的仓储系统,除继承前代常平仓、义仓外,北宋还创建了广惠仓、惠民仓,惠民仓用于城市粮价调节,功能与常平仓类似;广惠仓侧重于常规性济贫,是为配合政府

福利机构而专门设立的恤贫仓储。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行青苗法,即常平新法。具体运作是将原有常平仓、广惠仓钱谷兑换成现钱,以借贷的方式,贷给城乡居民。南宋时期,朱熹在乡里创建社仓,并由民间自主经营,之后宋廷诏行

“朱熹社仓法”于诸路。——摘编自杨芳《“国家大本,足食为先”:宋代仓储制度的发展与创新》(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宣帝建立常平仓制度的背景。(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对常平仓制度的发展。(3)综合上述

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常平仓制度的历史作用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41年6月底,遭投降派诬陷而被革职发配新疆的林则徐在路过镇江时,客居扬州的魏源特地赶来,在江边上设宴款待林则徐。此后

,两位挚友同宿一室,相与长谈。林则徐把自己多年积聚的有关《四州志》的资料交给魏源,希望魏源撰写一部《海国图志》,以唤醒国民,放开眼界,了解世情,挽救民族危亡。——摘编自林敏《魏源与镇江山水》编写一幕当时林则徐与魏源的对话场景。(要求;明确列出对话主题,主题体现历史视角;对话内容要围绕主

题展开、观点明确、逻辑清晰。)19.音乐不仅是生命中流动的旋律,更是时代精神的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改变了社会的等级秩序,贝多芬真切感到,自由将照亮一切。……1804年贝多芬曾创作《英雄交响曲》欲献给拿破仑,但当得知拿破

仑将称帝时,贝多芬立刻将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并愤怒地高喊:“这是一个独裁者!”……欧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在贝多芬的影响下,肖邦、李斯特等音乐家们以自由为旗帜,广泛搜集民歌,大量运用民间音乐元素,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语汇。……普鲁士宰相俾斯麦曾把贝多芬的音乐带到了统一德国的战

场上。——摘编自央视国际《音乐家—贝多芬》解说词材料二1934年12月6日,《桃李劫》在上海金城电影院公映,《毕业歌》的旋律从银幕飞向了大街小巷。即便是在当时较为偏远的内陆城市,《毕业歌》也在当地学生心里激起了不小的涟漪。革命家余建亭回忆:“《毕业歌》中的‘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

;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唱后或者听后使人产生悲愤的情绪……‘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歌声鼓舞着人们起来斗争,挽救危亡。”新中国建立后,《毕业歌》继续在建设岁月里熏陶着一代代青年,从血与火的战争年代,到改革开

放的新时期,《毕业歌》历久弥新,愈加嘹亮,成为一代代青年的青春必唱,更见证着他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栋梁”。——摘编自邹赜韬《从上海唱响的<毕业歌>何以激励全中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贝多

芬音乐创作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并概括其对欧洲文化产生的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毕业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并指出其能够“历久弥新,愈加嘹亮”的原因。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337年开始,英格兰与法兰西由王位而引发了

百年战争,在国王的鼓动下,系列爱国口号在英格兰流传开来。战争结束后,英法间国家界限逐渐明朗化,国家主权也逐渐清晰。由于法语成为了敌人的语言,英国人产生了创立民族语言的想法。16世纪,在宗教仪式中英语逐渐取代拉丁语的地位。15世纪,英国两大贵族家族就王

位的归属爆发了战争,他们相互残杀,贵族势力消灭殆尽。之后都铎王朝建立了绝对专制王权制度。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后,国王成为了世俗界与完救界的双重首领。同时不断推进的国家机构的改革,为英国民族国家所需要的政府管理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摘

编自袁广雪、张士昌《论英国民族国家的成因》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政府以东印度公司贸易为平台,相继征服了印度各邦。印度全境第一次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这成为印度民族主义兴起的首要条件。英语最终作为共同的交流语言,加强了各地区的相互理解和民族沟通,促使他们产生了休戚与共的认同感。最早出现的

一批懂英语的精英阶层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文化后,通过报纸、演说、编写小册子和群众集会等方式宣传民族主义和西方的民主和平等观念。他们发出了学习西方、复兴印度的呼声,成为领导民族主义运动的政治代表。——摘编自马忠玲《英

语在印度:谁的选择》(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的原因。(2)据材料二指出英语在印度的推广产生的客观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初高三历史质量监测2024.0

9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的

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周公通过制礼作乐而治理国家,正如《乐记》所言:“纪纲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这说明当时()A.礼乐教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B.儒家思想影响了治国理念C.音乐艺术源于社会礼乐文明D.神权和王权统治相互结合【答案

】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的中国。题干重点说的是通过制礼作乐实现天下大定,也就是强调了礼乐对于国家治理、社会稳定的作用,A项正确;此时儒家思想尚未形成,周公制礼作乐的时

期远早于儒家思想的产生,排除B项;题干主要说的是制礼作乐对国家治理的意义,而非强调音乐艺术的起源,排除C项;题干中并未提及神权相关内容,排除C项。故选A项。2.下表是中国古代某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表(部分),该时期应为()州名下辖州名下辖司州郡七,县一百零六冀州郡、国九,县一百青州郡、国六,县六

十五并州郡九,县九十八徐州郡、国五,县六十二A.秦朝末年B.西汉初期C.东汉末期D.北宋初年【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时空是东汉时期。据材料“司州下辖郡七、县一百零六

;青州下辖郡、国六,县六十五……”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时期设立十三州刺史;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因此东汉末期出现“州、国、郡、县”,C项正确;秦朝没有设立封国,A项不符题意,排除A项;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时期设立十三州刺史,

刺史没有行政权,排除B项;宋朝改道为路,又将隋唐时期作为军事管理机构的“府”改为一级行政区划,形成路、府、县三级制,D项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3.下图是唐代某一时期进士籍贯分布图,观察下图结合所学,唐代的进士籍贯分布情况

反映了当时()唐代进士籍贯分布图A.南方发展后来居上B.政治经济中心仍在北方C.江浙地区人才辈出D.选官制度促进社会创新【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唐朝时期

的进士在籍贯上主要来自于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政治发展情况影响教育发展情况,唐朝时期经济政治重心仍旧在北方,所以进士籍贯中北方占据多数,B项正确;据分布图可知,长江中下游等南方地区也有较大数量,说明南方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南方教育发展,进而推动了南方

进士也占据了一定比例,但唐代时期,南方发展未超过北方,排除A项;江浙地区有进士,但人才辈出的表述过重,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科举制,但材料没有社会创新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4.南宋时期江南一带,四五月间“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腰镰刈晚禾,荷锄种新麦。”当地

充足的劳动力是实现一周左右完成收麦与秧稻“双抢”的必要保证。据此可知()A.政局变动引发劳作方式变革B.地缘因素决定生产发展C.稻麦复种制提高了粮食产量D.北民南迁助推区域经济【答案】D【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南宋时期,北方人民南迁,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材料中提到当地有充足的劳动力能够在一周左右完成收麦与秧稻“双抢”,这很可能是北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增加的结果,从而助推了区域经

济的发展,D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及政局变动对劳作方式产生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劳动力对“双抢”的作用,而非地缘因素决定生产发展,此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题干重点说的是在一周左右完成收麦与秧稻“双抢”,强调的是劳动力保障,而非稻麦复种制

提高粮食产量这一结果,排除C项。故选D项。5.下图是1901年发表于西方杂志的一幅漫画《亚洲的潜在忧患》,桌上有一大盘水果,上面标着“中国赔款”,用一根细绳悬挂在桌子上方的是一把巨大的剑,上面写着“中国的觉醒”。该漫画旨在揭示()A.中

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列强侵华的步伐C.清朝统治日益腐巧无能D.列强彻底瓜分中国的图谋难以实现【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01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西方国家在开会,头上悬着一把巨大的剑,象征着在

西方侵略之下中国人民的觉醒,反映了中国的民族意识引起列强的担忧,预示着列强彻底瓜分中国的图谋难以实现,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并未阻止住列强侵华的步伐,排除B项;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王朝完全沦为了帝国主义

统治中国的工具。材料并不是强调清朝统治日益腐巧无能,排除C项。故选D项。6.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首都计划》,提出“本诸欧美科学之原则”、“吾国美术之优点”的原则,并进行了大规模开放空间建设:一是把贵族私家花园辟为开放空间,如玄武湖、瞻园等;

二是建立了一些新的开放空间,如公园、广场等。这表明当时中国()A.自然环境影响城市建设B.公共事业立法持续完善C.城市规划理念不断进步D.治国体现中体西用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

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首都计划》没有将西方的城市规划模式作为标准照搬,而是辩证看待,借鉴其科学原则,同时又融合中国美术之优点,这是一种理性辩证的态度,表明城市规划理念不断进步,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首都计划》受

到自然环境影响,排除A项;材料只有一部《首都计划》,不能得出持续完善,排除B项;中体西用指的是洋务运动时期不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此时洋务运动已破产,材料与中体西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7.1933年“红五月”一个月内,江西苏区全省就扩大红军约2.5万

人,太大突破扩红1万人的计划。毛泽东对时任于都县扩红突击队队长的刘英说:“你宣传的对象是农民,长篇大论不灵,学生腔也要不得”“要像江西老表学说话呐!”据此可知,“扩红”运动()A.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政策B.有利于长征转危为安C.促进敌后抗日力量

发展D.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33年中国。据材料可知,“扩红”运动期间,党针对农民群众的特点,采取了与之相适应的宣传动员方式,也即“像江西老表学说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上述工作方法

践行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D项正确;材料主要讲党在“扩红”运动期间的政策方法,而非强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统一战线政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1933年“红五月”的“扩红”运动主要

是为了应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而非为长征作准备,排除B项;1933年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全民族抗战尚未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公众号:高中试卷君8.1955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对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整顿,指出“当前合作化运动,应基本上转入控制发展、着重巩固的阶段”。区别不同地区的情况,

或者暂时停止发展,或者适当收缩,或者在巩固中继续发展。该举措()A.体现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复杂B.配合了农村土地改革C.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实施D.体现了实事求是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

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5年(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55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是中共中央对待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整顿,并且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措施,D项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生在1978年以后,

排除A项;我国在1952年底就已经完成了土地改革,排除B项;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促进农业发展,缓解当时农业发展中出现的农民的不满情绪,整顿农村经济,这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实施,排除C项。故选D项。9.1979年7月18日,《人

民日报》刊登《一条广告的启示》:“我们国家这么大,各项建设事业的需要,包括人民生活的需要,五花八门,如果单是依靠行政手段去安排组织,不免挂一漏万;利用市场经济,作一些补充调剂,只会有好外。”这反映了当时()A.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已明确B.体制改革推动社会思想解放C.主动寻

求市场成为企业共识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79年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此时我国提出可以利用市场经济补充调

整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体现了体制改革对社会思想解放的推动作用,B项正确;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才提出明确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排除A项;“成为企业共识”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排除D项。故选B项。10.21世纪

以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上,积极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倡导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全球治理体制改革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体现了中国的的()A.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B.扩大主场外交的影响力C.展现负责任的大国担当D.谋求主导世界政治格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

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以来(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在国际事务上提供中国智慧积极参与,体现出中国展现负责任的大国担当,C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国在整个世界的国际事务上的作用,并不

局限于邻近国家,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国的外交领域,排除B项;中国从未谋求主导世界政治格局,排除D项。故选C项。11.据下图信息可知,人类早期文明()A.相似性多元性并存B.都发源于大河流域C.彼此隔绝独立发展D.呈现多

元一体格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图示可知,古代的两河流域、古埃及、古代印度河、中国的商朝,都诞生了不同形式的文字且有些文字延续发展出更多类型文

字,这说明人类早期文明具有相似性多元性并存的特征,A项正确;古代克里特文明不是发源于大河流域,排除B项;古代文明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排除C项;人类早期文明相对独立,多元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12.从11世纪或者12世纪开始,西欧许多自治城市的市民通过特许

状拥有了自己立法和司法的权力,他们扫除阻碍商人经济活动的关卡,废除封建的人身奴役。因此,自治城市的特许状被珍贵地保存在市政厅内。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城市自治()A.有利于国王权力的加强B.冲击了封建等级体系C.体现了大陆法系的精神D.导致了分裂割

据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可知这是推断题。依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材料表明,中世纪西欧城市居民通过特许状拥有了自己立法和司法的权力,他们扫除阻碍商人经济活动的关卡,废除封建的人身奴役,这冲击了原有的封建等级

体系,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城市自治情况,没有体现国王权力加强,排除A项;材料中虽然自治城市的市民通过特许状有了自己的立法和司法权力,但是无法得出体现大陆法系的精神,大陆法系诞生于19世纪,排除C项;城市自治与地方割据是两个不

同概念,城市自治不仅不会导致地方分裂割据,反而有助于维护统一和稳定,排除D项。故选B项。13.宗教节庆和体育休闲曾是英国人休闲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18世纪中叶以来,英国开始实行法定周末假日,英国人逐渐适应

了新的作息时间,上班时间认真工作,休班时间才到酒馆、咖啡馆或者工人俱乐部娱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影响B.殖民扩张的推动C.启蒙运动的深入D.光荣革命的完成【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

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企业的规模和复杂度增加,对管理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劳动力,实行了新的假日时间规定,工

人娱乐时间业发生调整,A项正确;工人娱乐时间调整与殖民扩张无关,排除B项;启蒙运动指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欧洲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以法国为中心,其核心思想

是“理性崇拜”,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1688年光荣革命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4.下图为《凡尔赛体系下欧洲及中东领土的变迁图》,据图中信息可知,一战()的A.缓和了列强在远东地区的矛盾B.冲击

了欧洲传统霸权C.推动了亚非国家民族解放运动D.确立了美国霸主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世界。根据材料“凡尔赛体系下欧洲及中东领土的变迁图”及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力量,摧毁了地处欧洲东部的基督教东正教国家俄罗斯帝国、地处欧洲中部的基督教新教国家德意志帝国、地处欧洲中部和巴尔干西北部的基督教天主教二元制奥匈帝国等欧洲古老的封建帝国,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伊斯兰教封建军事帝国的奥斯曼帝国也宣告解体,推动了新兴民族国家的

建立,冲击了欧洲传统霸权,B项正确;材料与远东地区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亚非国家民族解放运动无关,排除C项;美国霸主地位确立是在二战后,排除D项。故选B项。15.20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价格暴涨,许多西欧国家向苏联大量购买石油。苏联凭借着“石油红

利”所带来的“优势幻觉”,雄心勃勃地推进全球争霸战略和军备竞赛,两大阵营的对抗态势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战略性逆转。这表明该时期()A.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B.石油危机促进苏联持续发展C苏联社会经济发展潜伏隐患D.美苏争霸进入长期对抗阶段【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题意可知,20世纪70年代的苏联依靠石油获得了短暂的繁荣,从而意图进行全球争霸和军备竞赛,但过度依赖能

源也潜伏着严重的隐患,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对石油经济的依赖,并不是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排除A项;石油经济并没有使苏联获得持续发展,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强调过度依赖能源对经济发展埋下的隐患,D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6.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将社会福利改称

工作福利,荷兰、比利时等国采取对申领福利补助的公民规定一些附加条件的办法,用以促进相关人员的劳动愿望,减少非正常失业人口。英国福利调整的主要特点是扩大福利提供领域的市场成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西方福利制度的调整()A.试图兼顾可持续性和稳定性B.导致了西方社会经济的恶化C.进一

步扩大了国家财政开支D.体现出欧美应对危机的乏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国家福利制度的调整即体现维护市场经济发展,又试图维护社会稳定,

兼顾稳定和效率,A项正确;这一时期西方福利制度的调整有利于经济发展,排除B项;这一时期缩小了福利规模,减少了财政开支,排除C项;欧美此时还能找到适合的方式应对危机,发展出混合经济,不能体现乏力,排除D项。故选A项。公众号:

高中试卷君第Ⅱ卷(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礼记》云:“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所谓“备荒莫如裕仓储”。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推行平籴法,以稳定粮价。汉武帝时,桑弘羊发展了上述思想,创立平准法,在京师贱收贵卖以平抑物价,汉宣帝

(前74年~前48年在位)元康年间连年丰收,谷价低至一石五钱,“农人少利”,宣帝采纳大司农中丞耿寿昌的建议,在边郡普遍设置粮仓,名曰常平仓。“民便之”。——摘编自王文涛《社会救助视角下的汉宣帝中兴》材料二两宋时期,设置了从中央到地

方完善的仓储系统,除继承前代常平仓、义仓外,北宋还创建了广惠仓、惠民仓,惠民仓用于城市粮价调节,功能与常平仓类似;广惠仓侧重于常规性济贫,是为配合政府福利机构而专门设立的恤贫仓储。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行青苗法,即常平新法。具体运作是将原有常平仓、广惠仓钱谷兑换成现钱,

以借贷的方式,贷给城乡居民。南宋时期,朱熹在乡里创建社仓,并由民间自主经营,之后宋廷诏行“朱熹社仓法”于诸路。——摘编自杨芳《“国家大本,足食为先”:宋代仓储制度的发展与创新》(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宣帝建立常平仓制度的背景。(2)据材料

二概括宋代对常平仓制度的发展。(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常平仓制度历史作用【答案】(1)背景:传统观念的影响(抵御灾荒的需要);前代的实践经验;当时连年丰收,谷贱伤农;民的本思想的影响。(2)发展:类型更多;分工更细;范围更广(体系更完善);职能进

一步扩展,如有借贷功能。(3)作用:抵御灾荒;稳定粮价;保障民生(维护粮食安全);稳定社会;为后世提供借鉴。【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背景:据材料“备荒莫如裕仓储”得出传统观念的影响(抵御灾荒的需要);据材料“汉武帝时……创立平准法”得出前代的实践经验;据材料“

连年丰收,谷价低至一石五钱,‘农人少利’”得出当时连年丰收,谷贱伤农;据材料“民便之”得出民本思想的影响。【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发展:据材料“除继承前代常平仓、义仓外,北宋还创建了广惠仓、惠民仓”得出类型更多;据材料“惠民仓用于城市粮价调节

,功能与常平仓类似;广惠仓侧重于常规性济贫,是为配合政府福利机构而专门设立的恤贫仓储”“朱熹在乡里创建社仓,并由民间自主经营”得出分工更细,范围更广(体系更完善);据材料“常平新法……将原有常平仓、广惠仓钱谷兑换成现钱,以借

贷的方式,贷给城乡居民”得出职能进一步扩展,如有借贷功能。【小问3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作用:据材料“备荒”得出抵御灾荒;据材料“平抑物价”“城市粮价调节”得出稳定粮价;据材料“济贫”“民便之”得出保障民生(维护粮食安全);结合所学,常平仓制度在稳定粮价、救济

灾荒、保障民生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据材料“继承前代”得出为后世提供借鉴。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41年6月底,遭投降派诬陷而被革职发配新疆的林则徐在路过镇江时,客居扬州的魏源特地赶来,在江边上

设宴款待林则徐。此后,两位挚友同宿一室,相与长谈。林则徐把自己多年积聚的有关《四州志》的资料交给魏源,希望魏源撰写一部《海国图志》,以唤醒国民,放开眼界,了解世情,挽救民族危亡。——摘编自林敏《魏源与镇江山水》编写一幕当

时林则徐与魏源的对话场景。(要求;明确列出对话主题,主题体现历史视角;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逻辑清晰。)【答案】对话主题如何挽救民族危亡(或如何维护清朝统治)对话内容涉及林则徐被罢职的原因涉及当时鸦片战争的形势及原因涉及撰

写《海国图志》的目的及相关内容文字表达及逻辑文字表达准确、逻辑清晰示例:如何抵御外敌、实现大清的中兴魏:都是朝中那群奸佞(投降派诬陷),让林兄遭此横祸,实在可恨可叹。林:再谈这些,还有什么用?现在,我更放心不下的是时局啊!我大清岌岌可危啊!魏:哦,却是为何?

林:英夷船坚炮利,更兼狡猾异常,我大清却是文恬武嬉,闭目塞听,军备废弛,焉有不败之理!魏:照林兄看来,吾辈当如何才能挽狂澜于既倒?林:我在广州任钦差大臣期间,已派人搜集外文资料,编译成《四洲志》一书,以期了解世界大势,悟得御敌

之道,图谋大清之中兴。可惜此书尚未编完,便要西去伊犁军前效力。现在我有意将书稿留给你,希望你能够继我未竟之志,不知你意下如何?魏:林兄如此重托,我定当不辱使命。在我看来,此书要了解域外大势,便要详查海外诸国之历史地理,不如取名《海国图志》,如何

?林:如此甚好。魏:这本书既要了解域外大势,更要学习外夷之长处,当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林:好一个“师夷长技以制夷”,真是振聋发聩,真希望此书编成之日,能一扫天下之阴霾,振奋国人之士气。(格式、逻辑)【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短文撰写类论述题。时空是:晚清(中国)。首

先,编写一幕当时林则徐与魏源的对话场景,根据材料“林则徐把自己多年积聚的有关《四州志》的资料交给魏源,希望魏源撰写一部《海国图志》,以唤醒国民,放开眼界,了解世情,挽救民族危亡”,可得出二者对话的主题为如何抵御外敌、实现大清的中

兴。其次,围绕主题进行对话内容的设计,可从林则徐被贬原因、鸦片战争的原因和过程及《海国图志》撰写的目的等角度设计对话内容,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如:魏:都是朝中那群奸佞(投降派诬陷),让林兄遭此横祸,实在可恨可叹。林:再谈这些

,还有什么用?现在,我更放心不下的是时局啊!我大清岌岌可危啊!魏:哦,却是为何?林:英夷船坚炮利,更兼狡猾异常,我大清却是文恬武嬉,闭目塞听,军备废弛,焉有不败之理!魏:照林兄看来,吾辈当如何才能挽狂澜于既倒?林:我在广州任钦差大臣期间,已派人搜集外文资料,编译成《四洲志》

一书,以期了解世界大势,悟得御敌之道,图谋大清之中兴。可惜此书尚未编完,便要西去伊犁军前效力。现在我有意将书稿留给你,希望你能够继我未竟之志,不知你意下如何?魏:林兄如此重托,我定当不辱使命。在我看来,此书要了解

域外大势,便要详查海外诸国之历史地理,不如取名《海国图志》,如何?林:如此甚好。魏:这本书既要了解域外大势,更要学习外夷之长处,当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林:好一个“师夷长技以制夷”,真是振聋发聩,真希望此书编成之日,能一扫天下之阴霾,振奋国人之士气。19.音乐不

仅是生命中流动的旋律,更是时代精神的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改变了社会的等级秩序,贝多芬真切感到,自由将照亮一切。……1804年贝多芬曾创作《英雄交响曲》欲献给拿破仑,但当得知拿

破仑将称帝时,贝多芬立刻将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并愤怒地高喊:“这是一个独裁者!”……欧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在贝多芬的影响下,肖邦、李斯特等音乐家们以自由为旗帜,广泛搜集民歌,大量运用民间音乐元素,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语汇。…

…普鲁士宰相俾斯麦曾把贝多芬的音乐带到了统一德国的战场上。——摘编自央视国际《音乐家—贝多芬》解说词材料二1934年12月6日,《桃李劫》在上海金城电影院公映,《毕业歌》的旋律从银幕飞向了大街小巷。即便是在当时较为偏远的内陆城市,《毕业歌》也在当地学生心里激起了不小的涟漪。革命家余建亭回

忆:“《毕业歌》中的‘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唱后或者听后使人产生悲愤的情绪……‘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歌声鼓舞着人们起来斗争,挽救危亡。”新中国建立后,《毕业歌》继续在建设岁月里熏陶着一代代青年,从血

与火的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毕业歌》历久弥新,愈加嘹亮,成为一代代青年的青春必唱,更见证着他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栋梁”。——摘编自邹赜韬《从上海唱响的<毕业歌>何以激励全中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贝多芬音乐创作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并概括其对欧

洲文化产生的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毕业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并指出其能够“历久弥新,愈加嘹亮”的原因。【答案】(1)时代特征: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进行资产阶级革命);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欧洲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影响:促进音乐艺术的创新发展;推动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2)背景:日本大举侵华,东北沦陷,民族危机空前加剧;国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原因:凝聚了民族精神;

能够推动民主革命进程;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第一小问特征:由材料“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改变了社会的等级秩序,贝多芬真切感到,自由将照亮一切。……1804年贝多芬曾创作《英雄交响曲》欲

献给拿破仑”及所学可得出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由材料“但当得知拿破仑将称帝时,贝多芬立刻将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并愤怒地高喊:‘这是一个独裁者!’”及所学可得出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由材料“欧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在贝多芬的影响下,肖邦、李斯特

等音乐家们以自由为旗帜,广泛搜集民歌,大量运用民间音乐元素,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语汇。”可得出欧洲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第二小问影响:由材料“在贝多芬的影响下,肖邦、李斯特等音乐家们以自由为旗帜,广泛搜集民歌,大量运用民间音

乐元素,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语汇”可得出促进音乐艺术的创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推动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背景:由材料“1934年12月6日,《桃李劫》在上海金城电影

院公映,《毕业歌》的旋律从银幕飞向了大街小巷。”“《毕业歌》中的‘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唱后或者听后使人产生悲愤的情绪……‘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歌声鼓

舞着人们起来斗争,挽救危亡。”及所学可得出日本大举侵华,东北沦陷,民族危机空前加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局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毕业歌》中的‘听吧,满耳是大众

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唱后或者听后使人产生悲愤的情绪……‘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歌声鼓舞着人们起来斗争,挽救危亡。”及所学可得出凝聚了民族精神;能够推动民主革命进程;

由材料“新中国建立后,《毕业歌》继续在建设岁月里熏陶着一代代青年,从血与火的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毕业歌》历久弥新,愈加嘹亮,成为一代代青年的青春必唱”及所学可得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1337年开始,英格兰与法兰西由王位而引发了百年战争,在国王的鼓动下,系列爱国口号在英格兰流传开来。战争结束后,英法间国家界限逐渐明朗化,国家主权也逐渐清晰。由于法语成为了敌人的语言,英国人产生了创立民族语言的想法。

16世纪,在宗教仪式中英语逐渐取代拉丁语的地位。15世纪,英国两大贵族家族就王位的归属爆发了战争,他们相互残杀,贵族势力消灭殆尽。之后都铎王朝建立了绝对专制王权制度。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后,国王成为了世俗界

与完救界的双重首领。同时不断推进的国家机构的改革,为英国民族国家所需要的政府管理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摘编自袁广雪、张士昌《论英国民族国家的成因》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政府以东印度公司贸易为平台,相继征服了印度各邦。印度全境第一次实现

了政治上的统一,这成为印度民族主义兴起的首要条件。英语最终作为共同的交流语言,加强了各地区的相互理解和民族沟通,促使他们产生了休戚与共的认同感。最早出现的一批懂英语的精英阶层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文化后,通过报纸、演说、编写小册子和群众集会等方式宣传民族

主义和西方的民主和平等观念。他们发出了学习西方、复兴印度的呼声,成为领导民族主义运动的政治代表。——摘编自马忠玲《英语在印度:谁的选择》(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的原因。(2)据材料二指出英语在印度的推广产生的客观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民族主

义思潮的影响。【答案】(1)英法百年战争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英语的形成与普及;宗教改革的影响;王权(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国家机构的日益完善。(2)促进了民族主义(民族意识)的兴起;传播了西方的民主思想;为印度的独立和统一奠定基础。(3)促进近代民

族国家形成;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凝聚民众,促进国家发展;过分强调本民族利益,导致对外侵略扩张。【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4-16世纪(英国)。根据材料一“英格兰与法兰西由王位而引发了百年

战争……战争结束后,英法间国家界限逐渐明朗化,国家主权也逐渐清晰”得出,英法百年战争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根据材料一“由于法语成为了敌人的语言,英国人产生了创立民族语言的想法。16世纪,在宗教仪式中英语逐渐

取代拉丁语的地位”得出,英语的形成与普及;根据材料一“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后,国王成为了世俗界与完救界的双重首领”得出,宗教改革的影响;根据材料一“15世纪,英国两大贵族家族就王位的归属爆发了战争,他们相互残杀,贵族势力消灭殆尽。之后都铎王朝建立了绝对专制王权制度”得出,王权(中央集权)

不断加强;根据材料一“不断推进的国家机构的改革,为英国民族国家所需要的政府管理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得出,国家机构的日益完善。【小问2详解】公众号:高中试卷君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印度)。根据材料二“英语最终作为共同

的交流语言,加强了各地区的相互理解和民族沟通,促使他们产生了休戚与共的认同感。”得出,促进了民族主义(民族意识)的兴起;根据材料二“最早出现的一批懂英语的精英阶层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文化后,通过报纸、演说、编写小册子和群众集会等方式宣传民族主义和西方的民主和平等

观念”得出,传播了西方的民主思想;根据材料二“他们发出了学习西方、复兴印度的呼声,成为领导民族主义运动的政治代表。”得出,为印度的独立和统一奠定基础。【小问3详解】本题是影响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民族主义思潮有利于促

进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凝聚民众,促进国家发展;过分强调本民族利益,导致对外侵略扩张。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