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日照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共(13)页,4.54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d247f210c048863824848d16c1e411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22级高三校际联合考试地理试题2024.09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
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张同学经常在图甲所示篮球场(110°E,20°N)练习投篮,图乙为该球
场篮球架侧视图,M、N分别为某日及半月后该地地方时12:00篮板上沿在球场的投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寒假期间张同学在下午练习投篮。为减小刺眼阳光对投篮影响,应避开的投篮地点是()A.aB.bC.cD.d2.篮板上沿投影从M移动到N的时间最可能为
()A.立夏—芒种B.芒种—夏至C.夏至—小暑D.大暑—立秋【答案】1.D2.B【解析】【1题详解】寒假期间,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下午时,太阳位于西南方,由图可知,d点正对太阳,眼睛受阳光照射,
影响投篮,故应避开d点,D正确,ABC错误,故选D。【2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20°N,北回归线以南,赤道以北,篮板上沿投影在M处时,太阳直射该地,位于N处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且位于该地以北,CD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C
D错误;立夏—芒种,经过的时间大约是1个月,不符合题干(半月后),A错误;芒种—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且时间相隔大约半个月,B正确,故选B。【点睛】日影移动要考虑太阳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北半球夏季除了极昼和极夜的地区以外,都是日出东北,日
落西北;北半球冬季除了极昼和极夜的地区以外,都是日出东南,日落西南。由于湖陆热力差异,鄱阳湖周边形成明显的湖陆风环流。湖陆风起止时刻具有季节变化。下图是鄱阳湖某监测站2010~2015年湖陆风起止时刻及其频次统计图,四条曲线表示湖风开始、湖风停止、陆风开始、陆风停止时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四条曲线中,表示陆风开始和陆风停止时刻的分别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与夏季相比,鄱阳湖冬季湖风起止时刻()A.开始早,结束晚B.开始早,结束早C.开始晚,结束晚D.开始晚,结束早【答案】3.A4.D【解析】【3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一般而言,白天湖面
为高压,陆地为低压,吹湖风,夜间相反吹陆风;从图中可看出,①曲线从傍晚开始,说明为陆风开始时刻曲线,③曲线从早晨开始,12点之前达到峰值,说明为陆风在12点前停止,为陆风停止时刻曲线,④曲线从日出后开始,说
明为湖风开始,到12点后达到峰值;②曲线在21时左右开始,说明应为陆风开始之后的湖风停止时刻曲线。A正确,BCD错误。故选A。【4题详解】湖陆风的转变,实际上是由湖与陆的温度变化而导致的,白天陆地升温
快,温度高于湖泊,陆地气压低于湖泊,以湖风为主;夜晚陆地降温快,温度低于湖泊,陆地气压高于湖泊,以陆风为主。冬季昼短,日出较晚,陆地升温后温度高于湖泊的时刻较晚,即湖风开始晚;日落较早,陆地降温使得温度低于湖泊的时刻较早,即湖风结束早,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海陆风,是出
现于近海和海岸地区的,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风。海陆风在近地面有两个局地环流组分,即日间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和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陆风。锢囚锋是由冷锋追上暖锋或由两支冷锋迎面相遇,将锋前的暖气团抬离地面,近地面由原来的两个锋面合并后形成的新锋面。2024年3月29日,我国东北地区经历一次典型的锢囚
锋形成过程,天气变化明显。下图示意该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及天气系统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能反映图示冷暖锋重合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的是()A.B.C.D.6.与单一的冷锋或暖锋过境相比,图中锢囚锋过境时降水特征是
()A.降水量小,降水区域广B.降水量大,降水区域广C.降水量大,降水区域小D.降水量小,降水区域小【答案】5.A6.B【解析】【5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暖锋重合处冷锋已经追上暖锋,将暖气团抬升至上空,近地面被冷气团控制,CD错误;
由于是冷锋追上暖锋,故近地面的冷气团运动方向是一致的,B图冷气团是相对运动,B错误,A正确。故选A。【6题详解】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单一的冷锋或者暖锋,降水是锋后和锋前,范围有限,降水量较小;而图示锢囚锋主要是由冷锋移动速度较快,追上了暖锋,把暖气团抬升的更高,使暖气团在高空
影响的区域范围更大,水汽分布也广,导致云层更厚且控制范围更广,因此使降水量更大、降水范围更广,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睛】锢囚锋形成主要有三种情况:(1)由锋面受山脉阻挡形成的地形锢囚;(2)两条
冷锋迎面相遇;(3)温带气旋中冷锋追上暖锋这几种情况下,冷锋前的暖空气都被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因此把冷锋后面的冷气团和暖锋前面冷气团的交界面称为锢囚锋。城市内涝是指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下表为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水
循环数据表(单位:m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转化为径流的总降水量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年平均蒸发量城市中心区67540533768270郊外平原区644.526796171377.57.与郊外平原区相比,该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内涝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水多②蒸发量小③地表径流量大④城区排水能力差⑤路面硬化多,下渗量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③④⑤8.为缓解城市内涝,该城市增建了数个湿地公园。公园建成后,该城市中心区显著增多的是()①年平均降水量②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③年平均蒸发量④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A.①②B
.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7C8.B【解析】【7题详解】结合图表信息可知,城市中心区受热岛效应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但由于城市建设,多水泥柏油.路面,地表硬化,下渗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多,降水量超过了城市的排水能力,形
成内涝,①③⑤正确;中心城区蒸发量较小,但不是产生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②错误;与郊外平原区相比,城区地区排水能力并不差,④错误。故选C。【8题详解】增建了数个湿地公园,年平均蒸发量会显著增加;湿地可以蓄积雨水并将雨水通过下渗转化为地下径流,从
而可以减少内涝,③④正确,蒸发量增大,区域的降水不一定会明显增加,①错误;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减少,②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
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巴芬湾位于北美洲东北部巴芬岛与格陵兰岛之间,通过戴维斯海峡和大西洋相通,其两侧海水性质存在明显差异。1616年5月,为探寻北极西北通道,航海家威廉·
巴芬从戴维斯海峡进入海湾,沿格陵兰岛西岸北上,历经3个月完成了环绕巴芬湾一周的航行。下图示意巴芬湾海域及其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威廉·巴芬环湾航行途中()A.北上时顺风逆水B.北上时逆风逆水C.南下时逆风顺水D.南下时顺风顺水10.与同纬度西
侧海域相比,巴芬湾东侧海域()A.盐度更高B.降水更少C.蒸发更少D.结冰更早【答案】9D10.A【解析】.【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芬湾东侧海域洋流是从南向北的洋流,是暖流,巴芬湾西侧表层洋流受极地东风影响,为由北冰洋巴芬
湾西部沿着巴芬岛向南流的洋流,为寒流,因此,威廉·巴芬环湾航行途中,北上时逆风顺水,南下时顺风顺水,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题详解】根据图文材料信息可知,巴芬湾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与同纬度西侧海域相比,巴芬湾东侧海域是从南向北的洋流,是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作用,蒸发更多,向大气输送
水热多,表层海水盐度较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洋流即海流,也称洋面流,是指海水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的具有相对稳定速度的水平流动,是从一个海区水平或垂直地向另一个海区大规模的非周期性的运动,
是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洋流根据流动海水温度(洋流本身与周围海水温度)的高低,可以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比流经海区的水温高,寒流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中生代时期埃塞俄比亚高原曾为海洋,古近纪时期地壳断裂隆升,熔岩涌出阻塞河道后形成了塔纳湖,湖南端出水
口成为青尼罗河的重要源头。据研究,塔纳湖面积曾达6602km?,现面积约3041km?,湖泊萎缩过程中沉积环境发生变化。下图示意塔纳湖岸线变化、水系分布及表层沉积物性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中生代以来,图中M地所经历的沉积作用()A.海洋
沉积、河流沉积、湖泊沉积、河流沉积B.海洋沉积、湖泊沉积、河流沉积、湖泊沉积C.湖泊沉积、河流沉积、湖泊沉积、海洋沉积D.河流沉积、海洋沉积、河流沉积、湖泊沉积12.塔纳湖湖岸线退缩空间差异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地壳构造运动②湖底地形分布③区域气候变化④河流泥沙淤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11.A12.D【解析】【1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中生代时期埃塞俄比亚高原曾为海洋,最早发生海相沉积;古近纪时期地壳断裂隆升,熔岩涌出阻塞河道后形成了塔纳湖,形成湖泊之前M地为河流,发
生河流沉积;后来转变为湖泊,发生湖泊沉积;湖泊萎缩,河流入湖,带来泥沙形成河流沉积,故经历的沉积作用为:海洋沉积、河流沉积、湖泊沉积、河流沉积,BCD错误,A正确。故选A。【12题详解】由图可知,湖泊发生萎缩最大的区域为与湖泊相连的区域,
主要与河流带来的泥沙淤积关系密切,④正确;与地壳运动关系不大,①错误;湖泊底部的地形不同,会影响沉积的快慢,②正确;区域气候的变化的影响是相同的,不会造成萎缩的差异,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熔岩台地或称熔岩高原,是火山熔岩构成的台地。大规模的熔岩
溢流覆盖所形成的平坦高地,组成物质主要是玄武岩。按规模大小可以分为熔岩台地和熔岩高原。当熔岩流流入低缓地区,熔岩从中心向四周运动,形成广阔的熔岩原野,称熔岩盖。熔岩流还可以流入洼地形成熔岩湖,流入河谷内形成陡坎或熔岩瀑布等。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天山山地自然带分
布发生了变化,图中丙与乙过渡带的草类植株密度减小。下图示意天山垂直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甲、乙、丙的植被类型分别是()A.草原、云杉、草甸B.草甸、云杉、草原C.草原、草甸、云杉D.云杉、草原、草甸14.随着气候变暖,乙自然带()
A.上界下降,下界上升B.上下界线整体上升C.上界上升,下界下降D.上下界线整体下降15.导致该山丙与乙过渡带的草类植株密度减小的直接原因是()A.蒸发增强B.湿度减小C.光照减少D.降水减少【答案】13A14.B15.C【解析】【13题详解】由图可知,甲自然带的降水大约介于100-40
0mm,且位于荒漠带之上,应为草原带;乙位于北坡,降水量最多,其自然带为森林带,丙海拔高,降水少,为高山草甸带,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乙为云杉林,植被带界限受山地温度影响显著,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积温上升,云杉林带其上界限会向上运动,全球变暖,蒸发加强,
草原带上限会向上发展,导致森林带下限也会向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题详解】从材料可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草甸与云杉林过渡带的草类植株密度减小,是因为云杉林上界有向上变动的趋势,过渡地带森林开始逐渐增多,而随着森林增多,光照被大量阻拦,到达地面的阳光进一
步减少,使得草类植株密度有明显的减少趋势,C正确;森林增多,林下光照减弱,蒸发不一定增强,湿度也不一定减少,AB错误;林下光照少,植物蒸腾作用可能使得空气中水汽多,降水也不一定减少,D错误,故选C。【点睛】水分和温度
及其相互配合构成水热条件是影响植被分布的主因素,因水热条件的有规律变化,植被的分布也出现地带性规律。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和雨量等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植被。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海雾是指在海洋的影
响下,在海上、岛屿或沿海地区形成的雾,一般持续时间长.我国黄海是海雾发生最为频繁的海区。黄海海雾在每年3月开始逐渐增多,4~7月是高发月份,8月之后海雾明显减少。某日黄海西海域发生一次持续时间较长的浓重海雾,下图示意该次海雾发生时的天气状况。.的(1)简述此
次海雾形成的原因。(2)分析黄海海雾在每年8月之后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答案】(1)充足暖湿气流;低温冷凝作用;低层大气逆温层。(2)8月以后,偏南风势力减弱,水汽输送明显减少;黄海偏北风势力增强,海气界面不稳定;由于海水
储热多,降温慢,海水温度高于气温,逆温不易形成。【解析】【分析】本题以海雾图文资料为背景,涉及海雾形成的原因及海雾出现时间发生变化的原因,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海雾是发生在海洋上、岸滨地区或岛屿上空低层大气的一种
凝结现象,大量水滴或冰晶悬浮于大气边界层中。海雾的形成需要有低温冷凝作用;海上大气逆温层是海雾形成、维持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海雾的形成需要有低层大气逆温层;暖湿空气水平流经寒冷地表陆地或海面时,因暖湿空气受冷的地表影响,底层空气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离地表远降温少,这样就在近地面层形成
逆温,逆温的形成需要有充足的暖湿气流。【小问2详解】每年8月之后黄海海域海雾日数急剧减少,主要是由于8月以后,因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减弱并向东南方向回撤,偏南风势力也随之减弱,黄海偏北风势力增强,水汽输送明显减少。8月之后,大气温度下降,但由于海水储热多,降温慢,海水温
度高于气温,海气界面不稳定,对流发展强烈,不易形成逆温,因此,8月之后海雾减少,雾季终止。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孟加拉湾南部冷池(下图中的虚线框内)是北印度洋重要的海洋现象,主要表现为表层海水温度低于相邻海区,通常
出现在夏半年。2018年,西南季风的势力偏强,使孟加拉湾南部冷池水温降低。(1)从海水运动角度推测孟加拉湾南部冷池的形成原因,并分析冷池水温降低对西南季风的影响。(2)根据大气受热过程与海——气相互作用原理,分析2018年孟加拉湾南部冷池水温比往年偏低的原因。【答案】(1
)夏半年盛行西南季风,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呈顺时针运动,可将印度和斯里兰卡以南的冷海水输送至孟加拉湾南部。夏半年陆地气温高、气压低。近海面气温偏低,与孟加拉湾北部的气温差异扩大,水平气压梯度增大。(2)降水增多,大气削弱作用增强,冷池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风力增强,
促进海面蒸发,加快潜热输送释放热量。【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孟加拉湾南部冷池为背景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冷池的成因、大气受热过程、海气相互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
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小问1详解】据材料“研究表明,孟加拉湾南部冷池较强的年份,西南季风势力也随之增强”可知冷池与西南季风关系密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半年盛行西南季风,受西南风的影响,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
,由西南流向东北,呈顺时针运动,可将印度和斯里兰卡以南的较冷的海水输送至孟加拉湾南部,形成冷水池。西南季风出现于夏半年,夏半年陆地相比于海洋增温快,气温高、气压低;近海面气温增温较陆地慢,气温偏低,气压高,与孟加拉湾北部的气温差异扩大,水平气压梯度增大,西南季风增强。【小
问2详解】西南季风的势力偏强,带来的降水增多,多阴雨天气,大气削弱作用增强,到达海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冷池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西南季风的势力偏强,风力增强,海面蒸发加大,加快潜热输送释放热量,故2018年孟加拉湾南部冷池水温比往年偏低。18.阅读图文资料,完
成下列要求。嘉陵江青居曲流弯道处的青居江心洲(下图),整体呈现三角形,洲上不同部位的沉积物颗粒大小各不相同。青居曲流颈部建有水电站,于2004年开始运行,水电站发电尾水排放位置正对洲尾(1)为提高水电站
发电效率,在嘉陵江上同步建设了大坝。在图中用“”符号标注出大坝合理位置。(2)说明在水电站运行前,青居江心洲从洲头到洲尾的沉积物粒径变化规律及原因。(3)分析水电站运行后对青居江心洲形态造成的影响。【答案】(1)(2)由粗变细;洲头受阻挡,沉积物
颗粒较粗;而洲尾部分水流速度减缓,沉积的主要是细颗粒物质。(3)青居水电站发电时会对江心洲北部岸线冲刷,造成其侵蚀后退萎缩;发电尾水将侵蚀后的泥沙物质,携带向上游洲头和下游洲尾运移;洲头沉积物细颗粒增多,洲尾粗颗粒物增多;江心
洲的形态由三角形向狭长状转变。【解析】的【分析】本题以青居江心洲为材料设置两小问,涉及曲流、水电站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信息获取和知识运用分析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大坝应建在水电站的下游位置,应有一定的
距离,这样可以提高蓄水量,位置如图所示:【小问2详解】沉积物的颗粒由洲头到洲尾由粗变细。原因:洲头部分水流速度较快,携带的沉积物颗粒较粗,由于受阻挡而沉积;而洲尾部分水流速度减缓,沉积的主要是细颗粒物质,
故沉积物由粗变细。【小问3详解】水电站建成之后,在嘉陵江上还修建了大坝,使水位升高,并从水电站处流向江心洲,由于落差较大,流速较快,对江心洲的a处有一定的冲击作用。而江心洲处地形平坦,且江心洲北侧通道较为狭
窄,所以从水电站流下来的水会被受江心洲影响,分成东西向水流,使泥沙向洲头和洲尾处流去,进而改变江心洲的延申方向,使江心洲由三角形向狭长状演变。且由于水流改变,洲头沉积的泥沙对比之前的泥沙颗粒较细,而周围离水流开始沉积处近了,对比之间,周围处的泥沙颗粒粒径变粗了。19.阅读图文资
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内蒙古北部自然地理环境东西差异大,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较为肥美的草原,大兴安岭东部以森林植被为主。左图示意呼伦贝尔草原的地理位置,右图示意甲乙两地土壤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垂直变化。(1)甲地对应的土壤有机质垂直
变化曲线为_____。(2)描述Ⅰ类土壤有机质含量垂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材料二: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地势低洼的地方分布着一些钠、钾等元素含量较高的盐碱地,这些盐碱地的植被状况与周围草原明显不同,看上去好像是
镶嵌在草原上的斑块。(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呼伦贝尔草原上斑块形成过程。【答案】(1)Ⅰ(2)随深度的增加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向下则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有机质含量减少。(3)地形:
地势低洼,容易聚集含有钠、钾等元素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排水不畅;气候: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加速盐分的积累。【解析】【分析】本题以内蒙古北部自然地理环境东西差异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为背景,涉及土壤有机质垂直变化及原因、整体性原理等相关知识,考查对
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地理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甲处为草原,其有机质的含量总体大于森林,且随深度的变化较小,对应Ⅰ。【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Ⅰ类有机质的含量随深度
增加而降低,降低的幅度小。原因是草原土壤的有机质主要来自草的根系,草根系发达,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使土壤的浅层有机质含量多。【小问3详解】呼伦贝尔草原上斑块形成过程主要受地形和气候影响。形成斑块的地区地势相对低洼,容易聚集含有钠、钾等元素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这
些地区形成了盐碱地。地势低洼的地方由于排水不畅,使得盐分在土壤中积累,导致土壤盐碱化;呼伦贝尔草原地处内陆,蒸发强烈,这加速了盐分的积累过程。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得土壤中的盐分无法通过水分带走,从而加剧了
土壤的盐碱化程度,进一步影响了植被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