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15 牛顿第一定律与二力平衡(解析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科学尖子生通关重难点集训(浙教版).docx,共(22)页,550.14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d1aa49589241180ed148b73f0cf077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浙教版7年级下册尖子生通关重难点集训15牛顿第一定律与二力平衡一、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1.如图所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在车上竖直向上跳起,则他将落在()A.仍在起跳点B.在起跳点前C.在起跳点后D.都有可能【答案】A【解析】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
和汽车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关系,即他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与汽车相同;当小明在车上竖直向上跳起后,虽然与汽车不再接触,但由于惯性,他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速度和汽车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内,汽车前进的距离和小明前进的距离相同,因此他将落在原来的起跳点。故选A。2.在链球比赛中,小雄
逆时针方向快速旋转抛掷链球,如图所示,若他的位置在图中的O点,则他最适合在链球到达图中甲、乙、丙、丁的哪一个位置时放开链球,才能让链球飞得远,又落在有效区内()A.甲B.乙C.丙D.丁【答案】B【解析】小雄逆时针方向快
速旋转抛掷链球,当他在甲、乙、丙、丁四个点放开链球时,链球的运动方向如下图所示:观察上图可知,当链球在乙处放开时飞得又远且在有效区内。故选B。3.车厢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厢内一水平桌面上放着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物体,且M>m。设物体与桌面之间无
摩擦,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两个物体在离开桌面之前将()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不一定相碰D.无法判断是否相碰【答案】B【解析】车停止前,物体M、m和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两物体和车具有共同的速度,当车突然停止时,由于物体在光滑的桌面上,因此两
物体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两个物体间的距离不变,一定不会相碰。故答案为:B4.一杯水放在做直线运动的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情形如图所示,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A.列车向左匀速运动B.列车向右匀速运动C.列车向左运动
时突然刹车D.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答案】D【解析】AB、由图可知:水面向右倾斜.水面发生倾斜的原因是由于水具有惯性,说明列车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了变化,故AB错误;C、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杯子由于受到桌子的摩擦力,会随列车突然停止,水由于惯性还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左运动,所以此时水面会向左
倾斜,与图不符,故不合题意;D、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杯子由于受到桌子的摩擦力,会随列车突然停止,而杯子中的水由于惯性还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右运动,所以此时水面会向右倾斜,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5.
运输机参加抗震救灾,在沿水平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间隔相同时间从飞机上静止释放四个相同的物资.如图能正确表示物资着地位置的是(地面水平,空气阻力不计)()A.B.C.D.【答案】C【解析】飞机沿水平
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间隔相同时间从飞机上静止释放四个相同的物资,物资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继续向前飞行,投掷四件救灾物资在下落过程中,都是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因此落到地面上后间隔的距离也相等,按照落地先后顺序排列是①②③④;故选C
。6.如图所示(俯视看)以速度V匀速行驶的列车里有一水平桌面,桌上有一静止的小球A,突然沿图中的虚线所示路线运动到B,这时列车正在()A.减速行驶,向北转弯B.减速行驶,向南转弯C.加速行驶,向北转弯D.加速行驶,向南转弯【答案】B【解析】小球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可以不计,所以
小球在水平面内不受力作用,始终与列车一起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小球沿如图(俯视图)中的虚线从A点运动到B点;知列车和桌子的速度慢下来,小球要保持以前的速度继续运行,所以会向前运动.出现如图的曲线,是因为桌子跟着列车向南拐弯,而小球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故选B。7.(
2021七下·仙居月考)如图所示,小球从斜面由静止自由滑下,运动到O点时,若所有外力都消失,则小球的运动路径将是()A.沿OA运动B.沿OB运动C.沿OC运动D.沿OD运动【答案】D【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当小球运动到O点时,它的运动方向水平向右,沿OD方向。若此时所有外力消失,那么它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即沿OD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D。8.(2020八上·慈溪月考)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当物体不受力时将如何运动”,设计并进行了如
图所示的实验。为了进一步得出结论,他必须再次进行的实验步骤是()A.加大小车的总质量,其他条件不变,再做几次实验B.改变斜面的倾角,其他条件不变,再做几次实验C.用更光滑一些的材料替换毛巾,其他条件不变,测出小车前
进的距离D.变换小车的初始高度,其他条件不变,再做几次实验【答案】C【解析】探究物体不受力时将如何运动,这种状态用实验不能模拟,只能逐渐的减小物体受到的摩擦力,通过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进入进行科学推测。为了使物体受到的阻力不断减小,因此就要用更光滑的材料替换毛巾,其它条件不变,测出小车前进的距离即可
,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9.(2020八上·镇海期中)对生活中一些惯性现象的解释:①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②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③小汽车配置安全气囊,可以减小惯性带来的危
害;④抛出去的实心球还会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是因为实心球受到惯性力的作用。以上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④C.只有②③D.只有①③【答案】D【解析】①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故①
正确;②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起跳时的初速度,而不是增大惯性,故②错误;③小汽车配置安全气囊,可以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故③正确;④抛出去的实心球还会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是因为实心球有惯性。那么正
确的是①③。故选D。10.(2020七下·乐清期末)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小徐用细绳拉动木块。(1)拉动一段时间后松开细绳,发现木块继续向前运动了一段距离才停下来,具原因是________。(2)若运动的木块能够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那么
说明木块的受力情况是________。【答案】(1)木块具有惯性(2)不受任何外力作用(受平衡力作用)【解析】(1)拉动一段时间后松开细绳,发现木块继续向前运动了一段距离才停下来,具原因是木块有惯性;(2)若运动的木块能够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说明木块的受力情况是;不受任
何外力作用(受平衡力作用)。11.(2020七下·温州期末)为了研究牛顿第一定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三次实验中,都要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为了________(2)
实验中,在阻力的作用下,小车最终都会静止下来。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________。(3)“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批判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观点,从而帮助人们建立起“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正确认知。根据牛顿第
一定律的研究方法并结合分析上述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可多选)A.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常常需要经历一个过程B.牛顿第一定律完全揭示了物体运动的本质,是一个事实C.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也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的
一种方法D.科学的发展会让人们不断接近事物的本质【答案】(1)使小车刚进入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A,C,D【解析】(1)三次实验中,都要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刚进入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2)实验中
,在阻力的作用下,小车最终都会静止下来。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A.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经历几代科学家的辛苦研究,因此得出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常常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故A正确;B.牛顿第一定律只是揭示了物体在不受力时
的状态,而且是通过科学推理得到的,故B错误;C.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也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方法,故B正确;D.科学的发展会让人们不断接近事物的本质,故D正确。故选ACD。12.(2020七下·上虞期末)小梦乘坐竖直升降电梯从一楼到六楼,刚上升时
有一种向下沉的的感觉,快到六楼时却有一种向上飘的感觉。小梦猜想这种感觉应该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大小有关。于是小梦把压力传感器放在电梯地板上,将一物体放在压力传感器上,探究电梯上升过程中压力传感器示数变化,每隔1s记录一次数据,记
录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t/s01234567891011压力F/N10.011.511.010.510.010.010.010.09.59.08.510.0(1)根据上表数据,请在图中绘制出电梯整个上升过程中压力传感器示数F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2)分析图象可知物体的重力为________N,由图象还可以获取的信息有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答案】(1)(2)10;在0-1S,地板对物体向上的支持力大于重力,做加速运动;4-5S地板地板对物体向上的支持力等于重力,做匀速直线运动等。【解析】(1)从方格纸上找到
与每组数据中对应的点,然后将相邻的点连接起来即可,如下图所示:(2)根据表格可知,当时间为0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10N,电梯还没有启动,那么此时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即物体重力为10N。在0~4s内,因为11.5N>
10N,所以地板对物体向上的支持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与运动方向一致,做加速运动;在4~7s内,地板对物体向上的支持力等于物体重力,合力为零,做匀速直线运动;在7~10s内,地板对物体向上的支持力小于重力,合力向下,与运动方向相反,做减速运动。13.(2020七下·余
杭期末)(1)电影《流浪地球》中描述了一个场景,为了将地球推离太阳系,先要使地球停止自传,所以人类制造了上万台行星发动机来给地球刹车,地球停止自转后惯性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领航员号”国际空间站中处
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其身体________惯性。(填“没有”或“仍具有”)。(2)在地球上,氢气球带着物体一起上升的过程中,若拴着物体的绳子断了,刚脱落的物体会________(填“立即下落”、“静止不动”或“向上运动”)。【答案】(1
)不变;仍具有(2)向上运动【解析】(1)地球停止自转后,它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它的惯性不变。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时,处于失重状态,但是质量不变,所以仍然有惯性;(2)若拴着物体的绳子断了,那么物体不再受向上的拉力,由于惯性,物体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当速度
减小为零时,开始向下运动。14.(2020七下·乐清期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国涌现了一大批高科技成果,充分彰显了大国力量。(1)华为手机以其可靠、先进的产品质量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手机来电提醒的声音是由内置的喇叭________而产生。(2)近年,我国航母电磁弹射技术取得了突
破。如图所示,飞机与牵引装置通过牵引杆连为一体在起飞前加速滑行的过程中,以牵引装置为参照物,飞机是________的。(3)如图3是无人机进行交通执法时的情景。己知该无人机质量为2kg,悬停在空中时,只受到重力和升力(使无人机上升的力)的作用,则升力的
大小为________N。【答案】(1)振动(2)静止(3)20【解析】(1)华为手机以其可靠、先进的产品质量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手机来电提醒的声音是由内置的喇叭振动而产生。(2)飞机与牵引装置通过牵引杆连为一体在起飞前加速滑行的过程中,以牵引装置为参照物,飞机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
飞机是静止的;(3)无人机悬停在空中时,它受到的升力和重力相互平衡,即升力F=G=mg=2kg×10N/kg=20N。15.(2020七下·云和月考)当汽车刹车时,车内的人会向前倾倒,请用你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为避免因上述现象而出现安全事故,请你给车内乘客和驾驶员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答案
】原来人和车都处于向前运动状态,当汽车刹车时,汽车的速度突然减少,人的脚与车厢地板之间由于存在摩擦而与汽车同时减速,而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人的上身要继续向前运动,而使人向前倾倒。建议:车内乘客和驾驶员都要系上安全带(合理即可)【解析】(1)原来人和车都处于
向前运动状态,当汽车刹车时,汽车的速度突然减少,人的脚与车厢地板之间由于存在摩擦而与汽车同时减速,而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人的上身要继续向前运动,而使人向前倾倒。(2)建议:车内乘客和驾驶员都要系上安全带。16.(2020七下·温州月考)运输机参加抗震救灾,在沿水平
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间隔相同时间从飞机上静止释放四个相同的物资。物资在空中下落(地面水平,空气阻力不计)。救灾物资会出现如上面哪副图中所示的排列情况相似?请你结合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做出解释。【答案】甲,物体由于惯
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继续向前飞行,同时受到重力的作用,救灾物资会向下运动,且向下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投掷的四件救灾物资在下落过程中,呈直线排列且物资间距离变大。【解析】救灾物资会出现如上面甲图中所示的排列情况
相似,理由是:物体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继续向前飞行,同时受到重力的作用,救灾物资会向下运动,且向下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投掷的四件救灾物资在下落过程中,呈直线排列且物资间距离变大。17.(2018七下·温州期末)我国是汽车拥有量最多的国家.为了保护人体安全,汽车中常设有安全带、头
枕、气囊等安全装置。当两车在城市道路上发生追尾事故时,前方车辆内首先能够保护人体的装置是头枕,而后方车辆内首先保护人体的装置是安全带,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答案】前方车辆被撞时速度会加快,车中的人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状态(原来的速度或静止),人相对于车身向后运动
,所以后方的头枕首先起保护作用。后方车辆在撞击时速度会减慢,车中的人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状态(原来的速度或静止),人相对于车身向前运动,所以系在前方的安全带首先起保护作用。18.(2020七下·温州月考)“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科
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1)伽利略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的先后顺序:________(用字母表示)。(2)笛卡尔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果运动
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点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________。【答案】(1)CAB(2)没有涉及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解析】(1)伽利略
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的先后顺序:CAB;(2)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不足之处为:没有涉及静止
的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19.(2019七下·三门期末)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小敏进行了如下实验: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让同一辆小车在同一斜面的A、B、C处分别由静止开始下滑,观察小车在
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记录在表中,实验重复三次。表面小车运动的距离/厘米材料从A处下滑从B处下滑从C处下滑毛巾444545272827141313棉布505150313031161516木板676868414041212021(1)实验中,让小车在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
滑的目的是:________。(2)比较实验数据发现,小车在________表面上运动时,运动状态最不容易改变。(3)从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可以证明的是()。A.物体运动需要力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牛顿第一定律(4)通过该实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运用到的科学方法有()。A.控制变量法B.模型C.推理D.分类【答案】(1)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2)木板(3)B(4)C【解析】(1)实验中,让小车在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的目的是:控制
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2)根据表格可知,当小车的速度相同时,它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长,因此得到: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时,运动状态最不容易改变。(3)A.小车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最小,但是运动的距离最长,此时小车没有受到外界的推
力或拉力,因此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的维持,故A错误;B.小车在毛巾上受到的阻力最大,运动的距离最短,运动状态的改变最大,因此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C.牛顿第一定律得到了物体在不受力时的状态,而这个实验无法做到,故C错误。故选B。(4)要得到牛顿
第一定律,还要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受力的情形进行推理,因此运用到的科学方法是推理,故选C。20.(2019七下·丽水月考)相关资料表明,大部分重大交通事故都是因为汽车超载超速造成的,兴趣小组决定对超载超速问题进行一次模拟探究,经过讨论
后认为,可以用小球作为理想模型,代替汽车作为研究对象。如图,将小球从高度为h的同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推动同一小木块向前移动一段距离s后停下来。完成甲、乙、丙三次实验,其中h1=h3>h2,mA=mB<mC。(1)把小球放在同一高度并由静
止开始沿斜面滚下是为了控制________相同;(2)实验中超载超速带来的危害程度用________表示;(3)研究超载带来的危害时,选择甲、乙、丙三次实验中的________进行比较;(4)为比较超载超速带来的危害程度,兴趣小组利用上述器材进行定量研究。得到数据如下
表:小球质量/克高度/厘米木块移动距离/厘米A10510B20518C30529D101038E101586请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货车超载20%与超速20%两者相比,潜在危害大的是________。【答案】(1)小车刚到水平面的初速度(2)小木块移动的距离s(3)甲、丙(
4)超速20%【解析】(1)把小球放在同一高度并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是为了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2)实验中超载超速带来的危害程度用小木块移动的距离s表示;(3)研究超载带来的危害时,必须改变质量控制速度相同,
即小球在斜面上的高度相同,故选甲和丙;(4)比较AC两个实验可知,当小球的速度相同时,质量变为原来的2倍,木块移动距离变为原来的1.8倍;比较AD两个实验,当小球的质量相同时,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木块移动距离是原来的3.8倍;可见,当汽车的质量和速度增大相同的幅度时,潜在危
害大的是超速20%。二、平衡条件与探究21.用轻质细线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右图所示。今对小球a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并对小球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最后达到平衡。平衡后状态可能是图()A.B.
C.D.【答案】B【解析】将小球a、小球b以及它们之间的细线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向左的恒力和向右的恒力相互平衡;竖直方向上细线的拉力和整体的重力平衡,如下图;因为重力竖直向下,所以拉力肯定竖直向上,故B正确。故选B。22.质量为m的
物体受到拉力F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为其受到拉力F的示意图,其中可能的是()A.只有甲B.只有乙、丙C.只有甲、丙D.甲乙丙均有可能【答案】C【解析】甲图拉力向左,如果此时物体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向右,并且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F;因此甲图的
物体可能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图拉力向右,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只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并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其拉力F和摩擦力大小相等;丙图拉力向上,当拉力F和物重相同时,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若水平方向受平衡力的作用,则
物体可能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C。23.(2020七下·乐清期末)下列各图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照像装置分别拍摄所得的小球四种运动情形,图中箭头表示运动的方向。其中小球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A.B.C.D.【答案
】D【解析】A.时间相同时,相邻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可见小球在做加速运动,古A不合题意;B.时间相同时,相邻距离的间隔越来越小,可见小球在做减速运动,故B不合题意;C.时间相同,相邻距离间隔相同,那么小球在做匀速运
动,由于它的运动轨迹是曲线,因此没有处于平衡状态,不受平衡力,故C不合题意;D.运动轨迹为直线,且在相同的时间内相邻的距离间隔相等,即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故D符合题意。24.(2020
七下·柯桥期末)今年2月11日,网上传言“这一天地球的引力最小,最容易将扫帚竖立”。于是,大量如图所示的“立扫帚挑战”照片占领了微信朋友圈。其实,扫帚能竖立的原因是它所受的重力与________二力平衡。要进一步通过实验证明传言的错误,你的建议________。【答案】支持力;在其他日
子仍然尝试这个实验,看扫帚能否成功站立或者在不同日期测量出同一把扫帚的重力【解析】(1)竖立在地面上的扫帚,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和同一直线上,因此扫帚能竖立的原因是它所受的重
力与支持力二力平衡;(2)要进一步通过实验证明传言的错误,我的建议是:在其他日子仍然尝试这个实验,看扫帚能否成功站立或者在不同日期测量出同一把扫帚的重力。25.(2017七下·杭州月考)某次演练中,直升飞机悬停于高空,一伞兵(含伞)跳伞后竖直降落,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在0
~t1内,伞兵处于________运动状态,此时伞兵受到的重力________阻力(选填“<”、“=”或“>”);在________(选填“t1~t2”或“t2~t3”)内,伞兵受到的阻力保持不变,此时受到的重力
________阻力(选填“<”、“=”或“>”)。【答案】加速;>;t2-t3;=【解析】(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0~t1,速度在增大,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2)从t1~t2,速度减小,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从t2~t3,速度不变,重力等于阻力,重力不变,
阻力不变。26.(2020七下·拱墅期末)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目的是探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F1、F2的关系实验中,小车应该处于________状态。
(2)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松手后瞬间,小车不能保持平衡状态。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充二力平横时,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________(选填“物体”或“直线”)上,物体
才能平衡。(3)实验时使用小车而不使用木块,是因为小车与桌面用的________更小,从而减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4)小车在桌面上受到________(选填“1”、“2”、“3”或“4”)对平衡力的作用【答案】(1)静止(2)直线(3)摩擦
力(4)2【解析】(1)实验目的是探充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关系实验中,小车处于平衡状态时可以是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小车后受到摩擦力,此时应该是三个力的平衡,因此小车
应该处于静止状态;(2)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松手后瞬间,小车不能保持平衡状态。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充二力平横时,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物体才能平衡。(3)实验时使用小车而不使用木块,是因为小车与桌面用的
摩擦力更小,从而减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4)在竖直方向上,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即支持力和重力相互平衡;在水平方向上,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即两个拉力相互平衡,因此小车在桌面上受到2对平衡力的作用。27.(2020七下·椒江
期末)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柯和小妍分别设计了甲、乙两个方案(如图所示)。(1)同学们一致认为小妍的方案更好。为什么?(2)若使卡片在图乙位置失去平衡,可以用________方法来实现(写出一种方法即可)。(3)用小妍的方案进行实验时
,有同学发现两细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丙),卡片也能静止,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另有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两边钩码数量不同时(如图丁),小卡片也能静止,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
_______。(4)当实验现象与理论不匹配时,下列做法中可取的是()。A.否定相应的理论B.放弃实验,直接认同相应的理论C.查阅资料,了解理论的适用条件D.认真分析,寻找原因【答案】(1)小柯的方案中,木块受到桌面
的摩擦力,当它平衡力是,其实是两个拉力和摩擦力形成的三力平衡,而小妍的方案中,卡片不会受到摩擦力(2)扭转卡片(3)卡片受到重力,此时是两个拉力和重力形成的三力平衡;滑轮和转轴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从而形成两个拉力和摩擦力的三力平衡(4)C
,D【解析】(1)同学们一致认为小妍的方案更好,理由是:小柯的方案中,木块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当它平衡力是,其实是两个拉力和摩擦力形成的三力平衡,而小妍的方案中,卡片不会受到摩擦力;(2)若使卡片在图乙位置失
去平衡,可以用扭转卡片方法来实现;(3)用小妍的方案进行实验时,有同学发现两细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丙),卡片也能静止,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卡片受到重力,此时是两个拉力和重力形成的三力平衡;另有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两边钩码数量不同时
(如图丁),小卡片也能静止,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滑轮和转轴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从而形成两个拉力和摩擦力的三力平衡。(4)当实验现象与理论不匹配时,下列做法中可取的是:查阅资料,了解理论的适用条件;认真分析,寻找原因,故选CD。28.(2019七下·台州期末)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
。(1)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________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由此,小科提出,能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中力的大小相等的这一条件。小妍则认为,此方案不能探究该条件,理由是_
_______。(2)两人又设计了另一个方案,如图乙所示,可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卡片两端受到的拉力大小。(3)在图乙装置中,要继续验证二力平衡的另一条件是两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具体操作是________。【答案
】(1)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由于只能测出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无法测量物体自身的重力大小,故无法得出。(2)钩码的数量(3)将卡片扭转一个角度再释放,观察卡片是否保持静止或观察卡片是否恢复原状【解析】(1)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明这
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由此,小科提出,能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中力的大小相等的这一条件。小妍则认为,此方案不能探究该条件,理由是:由于只能测出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无法测量物体自身的重力大小。(2)两人又设计了另一个方案,如图乙所示,可通过调整钩码的数量来改变卡片
两端受到的拉力大小;(3)在图乙装置中,要继续验证二力平衡的另一条件是两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具体操作是:将卡片扭转一个角度再释放,观察卡片是否保持静止或观察卡片是否恢复原状。29.如图甲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
)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__,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定角度,松手
后小卡片________(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如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
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A.小卡片容易扭转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答案】(1)相反;钩码个数(2)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
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3)把小卡片剪成两半(4)D【解析】(1)由图甲可知,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且能通过调整钩码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定角度,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因为这
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故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要满足其他三个条件,只改变一个物体这个条件,下一步的操作就是把小卡片剪成两半就可以了。(4)由图乙可知,木块与桌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摩擦力会影响
实验结果,故选:D。三、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对比30.质量相同的M、N两件货物在两台吊车钢索的牵引力作用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A.两件货物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前6秒货物M的速度小于货物N的速度C.吊车钢索对货物M的拉力大于货物M的重
力D.货物N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答案】B【解析】甲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说明货物M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中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变小,说明货物N不做匀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前6秒内,sM=0.4米,sN=
0.6米,根据v=𝑠t可知,货物M运动的速度小于货物N运动的速度,B符合题意;货物M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重力和钢索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C不符合题意;货物N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所受重力和钢索对它的拉力不
是一对平衡力,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31.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静止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跳板被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跳板被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C.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和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和
运动员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B【解析】解:(1)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静止不动,跳板被压弯,是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改变了跳板的形状,故A错误,B正确;(2)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与运动员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D错误.故选B.32.(2020七下·拱墅期末)2020年2月11
日一则“由于地球引力作用,2月11日是全年中唯一可将扫把立起来的一天”的消息席卷各大社交平台。朋友圏被“立扫把”的图片和视频刷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找重心的游戏。与“地球引力作用在一年中的某一天”没有任何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扫把受到的重力和扫
把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B.扫把受到的重力和扫把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扫把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扫把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地面对扫把的支持力和扫把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D【解析】A.扫把受到的重力作用在扫把上,扫把对地球的吸引力作用在地球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肯定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B.扫把受到的重力作用在扫把上,扫把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地面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扫把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扫把的支持力都作用在扫把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D.地面对扫
把的支持力作用在扫把上,扫把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地面上,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和两个物体上,肯定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故选D。33.(2020七下·萧山期末)小金同学在科技馆观摩自行车走钢丝表演后回家做了一个模型,把挂了
一个钩码的小自行车放在钢丝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行车的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自行车和所挂钩码总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自行车对钢丝的压力与钢丝对
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自行车对绳的拉力与钩码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B【解析】A.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等于自行车和钩码的总重力,肯定大于自行车的重力,那么它们肯定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B.自行车和所
挂钩码总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二者都作用在自行车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肯定是平衡力,故B正确;C.自行车对钢丝的压力作用在钢丝上,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作用在自行车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D.自行车对
绳的拉力作用在绳子上,钩码的重力作用在钩码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故选B。34.(2019七下·丽水月考)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A,B,C三个石块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石块受到A石块的重力和压力的作用B.B石块受到三个力的作用C.C石块
对B石块的支持力和A石块对B石块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地面对C石块的支持力和C石块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B【解析】A.A石块的重力作用在A上,肯定不能作用在B上,故A错误;B.B保持静止状态,它受到A
向下的压力,B向上的支持力和自身的重力,故B正确;C.C对B的支持力等于A和B的重力之和,A对B的压力等于B的重力,二者大小不同,因此它们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D.地面对C的支持力等于A、B、C的重力之和,C石块的重力比这个支持力小,因
此它们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故选B。35.(2019七下·余杭月考)北京时间2019年3月21日,在日本埼玉举行的2019年花样滑冰世界锦标赛双人滑比赛中,中国选手隋文静/韩聪以234.84分的总成绩获得冠军。如图是他们比赛的图片。请判断下列的几对
力,哪一对是平衡力()A.隋文静对韩聪的压力与韩聪对隋文静的支持力B.隋文静的重力与韩聪对隋文静的支持力C.韩聪的重力与韩聪对隋文静的支持力D.韩聪的重力与隋文静对地球的吸引力【答案】B【解析】A、隋文静对韩聪的
压力与韩聪对隋文静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两人分别互相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符合题意。B、隋文静的重力与韩聪对隋文静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是同一个受力物体,是一对平衡力,符合题意。C、韩聪的重力与韩聪对隋文静
的支持力受力物体分别是韩聪和隋文静,不是平衡力,不符合题意。D、韩聪的重力与隋文静对地球的吸引力受力物体分别是韩聪和地球,不是平衡力,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36.(2019七下·丽水月考)“春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到来之际,我国许多地方都要举行“竖蛋”的游戏。下
列关于竖立的鸡蛋说法正确的是()A.鸡蛋受到的重力和鸡蛋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鸡蛋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鸡蛋受到的重力和鸡蛋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鸡蛋受到的重力和
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D【解析】鸡蛋的重力和鸡蛋对桌面的压力方向相同,不是相互作用力也不是平衡力,故A、D错误;鸡蛋的重力和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平衡力不是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D正确。故选D。37.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
下列各对力中,(1)属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的是________;(2)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________.①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②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③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④课桌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答案】①;②【解析】解:①书对桌面的压力
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即相互作用的力;②书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两者都作用在书上,并且两者大小相等、都等于书的重力;方向相反,重力竖直向下,支
持力竖直向上;且在同一直线上.所以两者是一对平衡力;③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二力方向相同都竖直向下,所以既不是一对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的力;④课桌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两个力不在同一物体上,大小也不相等,所以既不是一对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的力.38
.如图所示,某小组同学以硬纸板为研究对象,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等器材进行实验,该小组同学是在做“探究________实验”.按图甲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应在硬纸板处于________状态下读取测力计的示数;按图乙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放开硬纸板前,应使两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两细
线对硬纸板拉力的方向________.【答案】二力平衡条件;静止;相同;相反【解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以硬纸板为研究对象,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等器材可以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按图a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为了方便读数,应在硬纸板处于静止状态下读取测力计的示数;按图b所示进行实验
操作时,放开硬纸板前,应使两测力计的示数相同,两细线对硬纸板拉力的方向相反,放手后观察纸板是否静止,即可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