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热点03 科普文章阅读-2021年中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共(11)页,369.011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ca0d653e824c105ca25777d3248e68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热点03科普文章阅读(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北京中考中,科普文章阅读向来是必考的题目,在这道题中,可以考察的知识点范围很广,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考查考生对于科普文章的阅读理解
,考生需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点的基础上,同时迅速对科普文章进行的理解,综合答题。【备考建议】考生在准备这部分题型的复习时,需要重点对于教材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要做一定量的习题,并根据标准答案(参考答案)去校正自己的答案,然后掌握答题的
规范。【限时检测】1.(2020·北京)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六月底的四川马边大凤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林木葱郁,溪流飞溅,鸟鸣悠扬,一派生机盎然。一只红嘴蓝鹊从高高的树冠中飞出,划过溪谷上空。突然一只比它
小一些的黑色鸟儿,尖叫着冲向它,勇猛地发起战斗。几个回合下来,紅嘴蓝鹊落荒而逃。这一幕刚好被从营地走出的观察者看到。这只黑色小鸟是紫啸鸫,它主要以植食性的昆虫和蜗牛等为食。紫啸鸫为什么如此勇敢地挑战比自己体型更大更凶悍的红嘴蓝鹊呢
?在距战斗地点不到30米的地方,观察者发现另一只紫啸鸫在石长间跳跃穿梭,很快嘴里就叼满了昆虫。可它并没有吞下,而是衔着食物先飞到大约15米高的树枝上,停了一会儿后又飞到树干的侧面。原来那里有一个隐蔽的鸟巢,观察者发现巢中有几只雏鸟,于是他静静
地站在原处继续观察,详细记录了亲鸟忙碌的身影。为什么会有这些有趣的现象呢?亲鸟喂食一只雏鸟后,如果不立刻飞走,其它未获得食物的雏鸟会发出尖叫,引来天敌。而白色的粪囊如果不及时处理,则会留下痕迹和气味,同样使雏鸟的安全受到威胁。2紫啸鸫夫妇通过自己特有的生存方式应对着大自然各种各样的挑战。这样的一幕
幕随时都在自然界上演。各种生物都在运用自己的生存智慧,适应着复杂的环境,延续着生命的乐章。(1)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红嘴蓝鹊和紫啸鸫都是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者。根据文中信息,写出一条包含紫啸鸫的食物链:________。(2)文中记录的
是次对紫啸鸫行为的自然观察过程。在此过程中可能用到的观察工具有________。(3)紫啸鸫亲鸟喂食雏鸟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属于________(填“先天性”或“学习”)行为。捕获食物的紫啸鸫不直接回巢,而是停留一会儿才飞回喂食。推测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4)除了文中介绍
的紫啸鸫相关事例,每种生物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都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请你试举一例:________。2.(2020·东城模拟)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茭白鲜嫩爽口,号称“江南三大名菜”之一。但你知道茭白传奇的一生是怎样展开的吗?茭白是一种叫作菰(g
ū)的植物肉质膨大的茎。菰为禾本科菰属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和东南亚。菰在我国古代作谷物食用,菰的种子称为菰米,中国人食用菰米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年前。很多人知道“五谷”,但实际上《周礼》中记载有“六谷”,菰就是遗失的那一个。茭白入蔬,经历了一个由谷物到蔬菜的变化过程。
据史料记载,大约在汉代末期,菰在生长过程中开始出现肥大的肉质茎,这种肉质茎对菰而言是一种病态器官,这样的菰就不能开花结实了。本来这是农业病害,但古人很快发现,菰的膨大部分鲜嫩甜滑,于是逐渐开始食用,这就是茭白。自唐代起茭白开始作为蔬菜大量种植,从此,菰米随之消失而被茭白所取代。现代研究表明,菰在生
长过程中感染了茭白黑粉菌,在茭白黑粉菌产生的植物激素刺激下,菰的茎节细胞加速分裂,并储存养分,从而形成肥大的肉质茎。没有被茭白黑粉菌感染的菰则正常开花,但不能形成肉质的茭白。如果你切开长得比较老的茭白,会看到里面有许多黑斑,它们是茭白黑粉菌的孢子。不过大家不用担心
,茭白黑粉菌是专一寄生在茭白植株内的真菌,对人体无害。3除了作为蔬菜食用,茭白还是一种用途丰富的植物。茭白的茎叶可当作动物饲料,茭白植株具有修复湿地生态、治理水体污染等作用。我国很多种植茭白的地区,都开展生态立体种养
技术,例如形成“鱼、鸭、茭白”种养模式,茭白田的鱼、鸭能捕食害虫,鸭粪既可以是鱼的饲料,同时,鸭粪和鱼粪还能肥田。这样的种养模式也明显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1)菰的果实由颖(谷壳)与颖果组成。脱壳后的颖果,即为菰米。据此判断菰属
于________(填“裸子”或“被子”)植物。(2)被茭白黑粉菌侵染的菰有了膨大的肉质茎,但不能开花结果,这与原本开花结果的菰表现不同,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3)茭白肉质茎的生长,一方面要
靠细胞分裂来增加细胞的________,另一方面要靠细胞生长来增大细胞的________。(4)生态立体种养模式的茭白田中,鱼、鸭、茭白等生物及其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________。根据文章中的信息,你认为这种生态立体种养模
式的哪些方面体现了绿色种养、绿色施肥的环保理念?写出一条并分析其意义:________。3.(2020·顺义模拟)科普阅读在一定条件下,动物的雌雄个体相互转化的现象称为性别反转。鱼类、两栖类都可能出现性别反转,比如黄鳝,去掉一群鱼中的雄鱼,部分雌鱼就会变成雄鱼并产生正常的精子;乌龟
的性别由龟蛋孵化时的温度决定,在44℃以下的环境孵化出的是雄龟,而在44℃以上的环境孵化出的都是雌龟.雄性生育的海马:一说到生殖,我们很自然地就想到了雌性的伟大,但海马是个例外。海马区分雌雄的方法很简单,就是雄海马有腹囊(俗
称育儿袋),而雌海马却没有。交配期间,雌海马把卵子释放到育儿袋里,雄海马负责给这些卵子受精。受精卵要在育儿袋里经过50~60天,才能发育成形,释放到海水里。爸爸的育儿袋只是起到了孵化器的作用,海马是地球上唯一一种由雄性生育后代的动物。谋“巢”害命的
寄生蜂:在哥斯达黎加,有一种寄生黄蜂,当它要繁殖时,雌蜂就会抓获一只蜘蛛,随后用它的刺麻痹蜘蛛10~15分钟,期间寄生蜂会产下一颗卵,轻轻地把它黏附在蜘蛛腹部。蜘蛛恢复知觉后,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一两个星期后,寄生黄蜂
的幼虫孵化出来,它用刺刺穿蜘蛛的胃,并从中取食。黄蜂幼虫在杀死蜘蛛前会将其榨取得一丝不剩。它向蜘蛛注射一种神经活性物质,诱惑其织一张形状完全4不同于平时的新网。织完网后,黄蜂幼虫就会杀死蜘蛛并将它吃掉。接着把新织的网缠绕成一个茧(茧
:蛹期的囊状保护物),将自己包裏在其中。不到两周的时间,黄蜂幼虫便可发育成熟,破茧而出。(1)动物的性别反转现象说明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同时又受________的影响。(2)海马的胚胎发育方式是________(填“卵生”或“胎生”),受精
卵要在________里经过50~60天,才能发育成形。(3)寄生黄蜂的发育过程属于________(填“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发育,判断的依据是文章中说道:“________。”(用原句)幼虫孵化出来后,就会用它的刺刺穿蜘蛛
的胃,并从中取食,说明这种行为是________(填“先天性”或“学习”)行为。4.(2020·朝阳模拟)竹,为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目、禾本科的植物,是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的植物。竹的地上茎木质中空,地下茎横向生
长,数量多而密。竹子可以通过竹笋(地下茎的嫩芽)进行繁殖,也可以通过开花结果繁衍,竹子花类似水稻的花,花朵小且不够鲜艳。早在2000多年前,《山海经》中就有:“竹生花,其年便枯”的记载。大多数竹子的营养生长可长达
六、七十年,终生只开一次花。随着开花结实,植株逐渐衰老死亡,且一旦开花就会引起大面积竹林的集体开花。某些竹子种类是“国宝”大熊猫的重要食物来源,因此大面积竹子开花会对大熊猫的生存造成很大的威胁。长期以来,在竹子开花机理方面的研究有生长周期说、营养说和环境说三个学说。生长周期说认为:竹
子生长到生理成熟年静后会开花;营养学说认为:竹子在缺乏营养的条件下导致开花;环境学说认为:外界条件尤其是干旱和高温导致竹子开花。这些学说都有一定的实验研究支持。科研人员为防止竹林的大面积死亡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竹林的更新复壮。更新复壮是指通过人工方式使出现开
花的竹林避免更大范围的开花、死亡,使其继续营养生长。目前,促进竹子复壮的措施有:改善水肥条件、全面松土、防止病虫害,使其不断发笋;当个别竹林开花时,及时砍掉开花的竹子。采取以上措施后,竹子的生长状况得以改善,其中叶片数量、叶片厚度、输导组织横
截面积、气孔密度、气孔面积等生理指标均得以恢复,开花竹林经过五六年可复壮更新。5(1)竹子花传粉方式为________;竹多以竹笋的方式进行繁殖,属于________生殖。(2)竹子开花后,其叶片厚度、输导组织横截面积、气孔密度、气孔面积等生理指标逐渐下降,因此可以推测出竹子开花会影响______
__生理功能。(3)下列说法不符合竹子开花学说的是_____。A.竹子生长到成熟年龄,有可能开始花的发育B.熊猫大量啃食竹子,有可能导致竹开花C.土壤营养物质缺乏,有可能导致竹开花D.干旱和高温的天气,有可能导致竹开花(4)竹子开花后引起大面积死亡,会带来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因此竹子开花后可采
取哪些措施进行复壮________。5.(2020·海淀模拟)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毛毛虫“蜕变”成美丽的蝴蝶,是自然界最奇妙的现象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昆虫的身体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科学家们利用黑腹果蝇,了解了昆虫完全变态发育的整个过
程。显微观察发现,在幼虫体内有一些微小而透明的盘状结构,称为“成虫盘”。成虫盘对应着未来成虫身体的主要结构,包括触角、口器、足和生殖器等附肢,乃至眼、翅和头胸部的外骨骼。此外,幼虫体内还有大量“成虫细胞”,对应着成虫体内的主要脏器。成虫盘和成虫细胞在昆虫的卵期就形成了,在整个幼虫阶段都
安静地休眠着。进入蛹期后,组成幼虫的绝大多数体细胞瓦解成一大团富含营养的“浆糊”,为发育提供营养,同时,成虫盘和成虫细胞迅速生长发育为不同结构。6完全变态的昆虫都采用这样的发育机制。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如蟑螂、蝗虫,它们早在卵期就已启动了触角、口器、足等的分化,孵化
出的若虫是成虫的缩小版,只剩性器官和翅等特殊器官需蜕皮后逐渐长出。化石和解剖学的证据表明,完全变态是由不完全变态演化而来,这种演化来源于大约两亿八千万年前的一次基因突变。一种名为broad的基因对于完全变态昆虫的蛹的形成非常关键。敲
除这个基因,毛毛虫将永远不会形成蛹并且不能变成蝴蝶。完全变态的主要优点是减轻了卵的营养储备负担,而且蛹期不需要进食。最关键的是,完全变态让幼虫和成虫在生理和习性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差异,极大地减轻了成体和幼体在物种
内部的竞争。具有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数目庞大,说明了这种繁殖策略极为成功。(1)黑腹果蝇的发育方式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其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变化最剧烈的时期是________期。(2)成虫盘形成昆虫翅、足等器官的过程中,细胞数量和种类均增加,这是由于__
______的结果。(3)敲除broad基因的毛毛虫不再形成蛹,该现象说明了________控制生物的性状。(4)根据文章中的内容,下列关于昆虫发育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A.蝗虫在卵期就已启动了触角、口器、
足等的分化B.在蛹期,家蚕大部分体细胞中的物质供成虫盘和成虫细胞利用C.果蝇的成虫盘是蛹期形成的D.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是从不完全变态发育演化而来(5)根据文章内容,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在适应环境上的优势有________、____
____等。6.(2020·海淀模拟)阅读科普文章,回答问题。一种叫做银木果灯草的植物,它结出的种子很有特色﹣﹣一个黑不溜秋的圆球,还散发出一种辛臭刺鼻的气味。这样奇怪的种子是如何传播的呢?银木果灯草属于帚灯草科,该科大部分植物通过蚂蚁传播种子。这些植物种子
往往小而光滑,表面附有油质体,能吸引蚂蚁取食,狭长的外形有利于蚂蚁钳运。然而银木果灯草的种子太大,也不含油质体,显然不适合蚂蚁传播。为了寻找答案,研究人员在地上留下多颗种子,发现很多小型啮齿类动物如纹鼠来
骚扰这些种子,但是并没有把它们吃掉。纹鼠会是种子的传播者吗?研究人员在观测点同时放置当地一种木百合种子(胚乳含蛋白质45%)和银木果灯草种子(胚乳更重,含蛋白质58%),却发现纹鼠只取食木百合的种子,而
对银木果灯草种子完全无视。第二次实验,研究人员放了5个完整的银木果灯草种子和5个去掉种皮的银木果灯草种子,结果纹鼠把5个去皮种子全部吃掉了,5个完整的种子则没有被吃。看来,完整的银木果灯草种子有7阻止纹
鼠取食的作用。而且,这些纹鼠没有分散储藏种子的习惯,一般都是当场吃完,恐怕也不适合成为种子传播者。研究人员发现蜣螂(俗称屎壳郎)会滚种子,在66颗被滚走的种子中,有53个被掩埋。这些种子外皮没有破损,也未被产上卵,说明蜣螂在准备用餐或产卵前已发现这是个骗局。为什么蜣螂会被
骗?研究发现,银木果灯草种子散发出的气味和当地一种羚羊的粪便气味很像,且种子的形状、颜色和大小都和羚羊粪便相似。银木果灯草把种子伪装成便便让蜣螂滚走,还有一个巨大获益:在它生长的灌丛区经常会发生火灾,被蜣螂细心埋藏起来的种子能有效抵御火灾,并在灾后萌发新苗。
(1)银木果灯草种子中的________,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蜣螂帮助银木果灯草传播种子,扩大了其分布范围。银木果灯草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2)研究者搜集证据,寻找银木果灯草种子的传播者。①发现蚂蚁不适合传播银木果灯草种子。②发现银木果灯草种子的________具有阻止纹鼠取食的
作用,排除纹鼠是传播者的可能性。③找到了银木果灯草种子能吸引蜣螂传播的适应性特征是________。(3)银木果灯草种子独特的传播方式,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①当地的纹鼠具有________的特点,因此即使存在能被纹鼠取食的种子,也不利于
种子传播,最终会被淘汰。②蜣螂传播的银木果灯草种子被埋藏到土壤中,从土壤中获得水分、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并能躲过________对种子的影响,因而得以更好地生存下来。7.(2020·西城模拟)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白头叶猴分布在我国广西崇左喀斯特石山群中,其体毛黑色,头部白色,黑白搭
配的毛色与其栖息的山体颜色融为一体,又因其喜食叶片而得名。但目前其种群数量不足1000只,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叶猴纤瘦的身躯、细长的四肢,使其能在树林中或陡峭的绝壁上跳跃自如、行走如飞,长长的尾巴起到了极好的平衡作用。白头叶猴主要取食植物的叶
,即使在果实成熟期的7、8月份,它的食物中也只有约35%来自果实,其余几乎都是树叶。白头叶猴有一套适于消化叶片的好肠胃,它膨大的胃能容纳和搅拌大量树叶,经过微生物分解,营养物质更易被肠道吸收。同时,胃内有能够分解树叶单宁酸的酶,因此它们能吃较
苦涩的树叶,从而具有更多食物来源。8白头叶猴是一雄多雌制的群居动物,群体内只有一个首领,遇到危险时首领通过不同的吼叫声通知自己的族群成员。成年雌猴会相互扶持,使婴猴在群体的共同关爱下长大。猴妈妈外出觅食时,未成年雌猴便会练习看护婴猴,以利于日后种族繁衍。喀斯特石山群
呈零星分布,使得白头叶猴栖息地受到自然分隔。又因山群间的低洼平地被当地农民开发成耕作地,造成人为干扰,阻碍了白头叶猴的迁移与交流,影响了其种族繁衍。2005年我国建立了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研
究人员和当地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白头叶猴数量有一定增长,种群得到了有效保护。(1)白头叶猴适应其栖息地环境的身体形态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2)白头叶猴是典型的植食性动物,请写出一条其消化系统与这一食性相适应的特征________,胃内的微生物与白头叶猴之间是_
_______关系。(3)猴妈妈外出觅食时,未成年雌猴便会练习看护婴猴,并逐步独立担负起抚育婴猴的责任,这种行为是在________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不断学习而获得的。(4)白头叶猴濒危原因有多种,如:________。保护白头叶猴的栖息环境,保护_
_______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除建立自然保护区措施外,请提出保护白头叶猴的其他合理建议:________。8.(2020·朝阳模拟)阅读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新型冠状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简称新冠肺炎。在电镜下观察到新冠病毒的表面有突起,
类似皇冠,具有识别作用。肺炎患者唾液会混合着来自咽喉的分泌物,通过咳嗽、喷嚏以及说话时产生的飞沫向周围散播。这些飞沫可能会存在各种物品表面,当人接触到这些物品时,可能就会接触到病毒。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口腔、鼻腔或眼部的黏膜侵入人体。病毒侵入活
细胞后,利用细胞内部的物质进行复制,并在细胞内部进行组装。之后,寄主细胞裂解,释放出大量子代病毒。每个被病毒感染的细胞都会产生成千上万个病毒颗粒蔓延到气管,支气管,最终到达肺泡引发肺炎。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人体内含有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在病毒的刺激下会产
生抗体,这些抗体随着血液循环被运至侵染处与新冠病毒结合,然后被吞噬细胞吞噬,进而清除病毒。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乏力、干咳等,严重时会出现缺氧低氧状态。危及生命。我国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
且为各国提供了宝贵的抗疫经验和支援,相信在人们的努力下,一定会战胜疫情。9(1)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________(“病原体”或“传染源”),对肺炎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__。(2)目前核酸检测、抗体检测、肺部CT检查等是新冠肺炎确认的重要依据。①__
______检测针对的是病毒的遗传物质。②________检测针对的是人体被感染后产生的免疫机制。以下取样最适合作为该检测样品的是________。A.血液B粪便C尿液D泪液③对于治愈并出院的患者,请你
推测其检测结果应该是:核酸检测为阴性,抗体检测为________性(填“阴”或“阳”)。(3)自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科研机构与制药企业加紧疫苗研发。通过注射疫苗,使机体产生________(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9.(2020·北京模拟)科普阅读2019年7月刊的《自然遗
传学》杂志上发表某论文称:发现了两种特殊的EB病毒,人们只要被这两种病毒感染,患上鼻咽癌的风险就会提高十几倍。普通EB病毒是一类通过唾液传播,在人类世界里广泛存在的疱疹病毒。科学家们从几百人的样本(有鼻咽癌患者,也有健
康人)中收集了他们携带的EB病毒,然后对这些EB病毒进行了基因组测序。虽然这些人都感染了EB病毒,但是鼻咽癌患者感染的EB病毒和健康人感染的EB病毒存在微小的遗传差异。科学家们从中找到了EB病毒家族中的两个
高危成员。如果被这两种高危病毒感染,患上鼻咽癌的概率要提高十几倍;反过来说,如果真的患上了鼻咽癌,有超过八成的原因要归罪于这两种病毒。在不久的将来,是不是可以开发出专门检测这两种高危EB病毒的方法,在人群当中做基因检测,看看谁会被感染?再比如说,针对这两种高
危型的EB病毒开发疫苗,有效降低鼻咽癌的发病率。(1)从科学家们对鼻咽癌的患病风险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大部分的鼻咽癌是由________引起的,这种生物的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________组成的。10(2)李明如果被研究发现的两种高危EB病毒感染,确诊患上鼻咽癌,从
传染病传播角度,李明属于________。人们外出戴口罩的行为属于预防传染病环节中的________。(3)未来某一天,某人通过基因检测发现自己属于会被高危EB病毒感染的人,他可以通过________来降低被感染的风险,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__,它使人体获得相
应免疫力。10.(2020·北京模拟)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形形色色”的贫血贫血是指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者血红蛋白含量减少。针对贫血原因的不同,可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缺铁性贫血是指因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的铁耗尽,继而
引发红细胞内缺铁而导致贫血。正常人每天造血约需铁20~25mg,主要来自衰老破损的红细胞,为维持体内铁平衡,每天还需从食物中摄入1~1.5mg。在胃酸和蛋白酶的作用下,动物性食物所含的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与珠蛋白更易分离,并被肠黏膜细胞直接吸收,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内经血红素分离酶将铁
释放出来,因此来自动物食品中的铁更易于吸收。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患者的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使造血干细胞减少,导致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也相应地减少。与单纯的贫血不同,再障患者往往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首选免疫抑制治疗。巨
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机体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等原因导致DNA合成障碍,影响红细胞发育成熟所致的一类贫血。该病多见于进食新鲜蔬菜、肉类较少的人群。由于叶酸多在新鲜绿色蔬菜中,过度烹煮或腌制蔬菜均会使叶酸丢失,而维生素B12多在肉类中,长期偏食会造成维生素B12摄入量不
足。正常红细胞的寿命约120天。当红细胞意外死亡,便是血液学上所称的“溶血”。如果红细胞每天死亡的数量远大于机体产生的数量,就是“溶血性贫血”。物理、化学因素、感染等外在因素会引起溶血现象,溶血的内因主要是指红细胞的内在缺陷,如对于某些人来说,由于体内缺乏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
,食用蚕豆后会引起红细胞破裂,引发“蚕豆溶血”病。所幸大多数人G6PD储量丰富,不用因惧怕“蚕豆溶血”而拒绝蚕豆这种美味。(1)小强最近总是出现头昏、乏力等症状,经医院化验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感觉体乏无力,是由于红细胞的缺乏使得机体运输________的能力
下降,机体通过________作用分解有机物提供的能量不足导致的。下列表格中的食物,最适合辅助小强治疗的是________。食物成分食物名称糖类(克/100克)蛋白质(克/100克)铁(毫克/100克)钙(毫克/100克)维生素B1(毫克/100克)11豆腐3.88.11.9164
0.04菠菜2.82.62.9660.04苹果12.30.20.640.06猪肝5.019.322.660.21(2)对于严重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可采取成分输血的方式改善贫血,此时输入的血液成分主要是________。(3)一般不会在再生障碍
性贫血患者身上表现出的症状是_____(选填字母)。A.极易受到细菌、病毒感染B.受伤后凝血速度减慢C.心跳减慢D.面色苍白(4)为避免因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除通过药物补充叶酸或维生素
B12以外,请你写出一条在日常生活中的建议: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