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云南省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docx,共(24)页,47.471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c945744b84333c21c93ad74e4d1b60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昆明师专附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一生物参考答案1.B【分析】细胞学说的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详解】A、由细胞学说可知: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发育而来,A正确;B、并非所有的细胞都能独立完
成各项生命活动,如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B错误;C、细胞学说内容的确立,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建立过程,科学观察和归纳概括的结合促进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完善,C正确;D、魏尔肖提出: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是对细胞学说的修正和补充,D正确。故选B。2.
C【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借助于活细胞才能代谢和繁殖。常见的病毒有:艾滋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等等。病毒的成分包括蛋白质和核酸(DNA或RNA)。【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B、病毒没
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B错误;C、埃博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需寄生在活细胞中生活和繁殖,C正确;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生活和繁殖,不能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养,D错误。故
选C。【点睛】3.D【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1)细胞: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2)组织:界于细胞及器官之间的细胞架构,由许多形态相似的细胞及细胞间质所组成,因此它又
被称为生物组织。(3)器官: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发育分化并相互结合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4)系统: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5)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
,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6)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7)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8)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详解】A、青蒿属于植物,植物无系统层次,A错误;B、细胞属于最基本的结构层次,细胞中的脂肪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错误;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C错误;D、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具有特
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D正确。故选D。4.B【分析】1、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结构生物。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有:原核细胞体积小,无核膜、核仁,DNA上
无蛋白质,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真核细胞体积较大,有核膜、核仁,DNA与蛋白质形成染色质(染色体),细胞器的种类多,结构复杂。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详解】A、枯草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都具有核糖体,A正确;B、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生物,不属于原核生物,B错
误;C、蓝细菌具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C正确;D、草履虫是真核生物,有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正确。故选B。5.C【分析】大肠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详解】大肠杆菌属
于原核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两者都有细胞壁、核糖体和DNA,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6.A【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
衣藻,是一种低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②为草履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③为变形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④为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⑤为蓝藻,属于原核生物。【详解】A、①为衣藻,是一种低等植物,②为草履虫,是一种原生动物,③为变形虫,是一种原生动物,②③是异养生物,A错误;B
、①②③属于真核生物,具有核膜,B正确;C、图中各细胞都具有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细胞分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含有核糖体等多种细胞器,原核细胞有且仅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因此图中各细胞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DNA和核糖体,C正
确;D、⑤为蓝藻,当水体N、P元素较多时,会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即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影响水质和水生动物生活,D正确。故选A。7.D【分析】HIV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后代。大肠杆菌细胞为原
核细胞,受精卵细胞为真核细胞。【详解】A、HIV以RNA为遗传物质,A错误;B、HIV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含核糖体,B错误;C、HIV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错误;D、题干中三种生物或细胞都能增殖,D正确。故选D。【点
睛】8.D【分析】细胞鲜重中各种化合物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水、蛋白质、脂质、糖类。【详解】细胞鲜重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对应柱状图是②;蛋白质含量占第二位,对应柱状图①;脂质占第三位,对应的柱状图是③;糖类占第四
位,对应的柱状图是④,D正确。故选D。9.C【分析】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中,含量较多的有C、H、O、N、P、S、K、Ca、Mg等元素,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元素含量很少,如Fe、Mn、Zn、Cu、B、Mo
等,称为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属于必需元素。【详解】A、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细胞所特有的,即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都能找到,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A正确;B、Ⅱ是微量元素,虽然含
量少,但作用很重要,属于必需元素,B正确;C、Zn在生物体的含量很少,属于微量元素,C错误;D、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属于必需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虽然含量少,是必不可少的,Ⅱ和Ⅲ称为必需元素,一旦缺乏就可能会导致相应的病症,D正确。故选C。10
.D【分析】不同生物体内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差异较大。【详解】牛通过吃草从草中获得化合物和元素,那么,牛和草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牛和草分别是动物和植物,体型差异也较大,因此各种
化合物和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ABC错误,D正确。故选D。11.C【分析】由题意可知,在缺少Ca2+和K+的生理盐水中,心肌收缩不能进行,在含有Ca2+和K+的生理盐水心肌收缩能维持数小时,这说明Ca2+和K+对于维持心肌收缩具有重要功能。【详解】A、由题
意不能体现Ca2+和K+的作用是构成细胞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成分,A错误;B、题干信息没有涉及血浆的浓度,B错误;C、该实验说明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C正确;D、无机盐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C。12.D【分析】
1、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与结合水。结合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2、自由水的作用是:
①细胞内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生化反应;③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④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3、无机盐的功能:(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
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3)维持细胞的形态、酸碱度、渗透压。【详解】A、细胞内的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能参与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结合水则是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不能参与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A错误;
B、代谢越旺盛的细胞内含有的自由水越多,同一株植物中,幼叶细胞比老叶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高,B错误;C、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纤维素,燃烧后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C错误;D、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
存在,D正确。故选D。【点睛】13.D【分析】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
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详解】A、植物体内的自由水能自由移动对于营养物质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B、细胞中的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B正确;C、自由水可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C正确;D、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比休眠种子的含水
量高,D错误。故选D。【点睛】14.A【分析】脂肪也只含碳、氢、氧3种元素,但与糖类相比,氢原子多而氧原子少,所以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脂肪耗氧多,产生的能量也多。【详解】A、糖类旧称碳水化合
物,只含C、H、O三种元素,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的,也只含有C、H、O三种元素,A正确;B、当缺乏能量来源时,脂肪能够转变成糖类;当糖类摄入过量时,糖类也能转变成脂肪,B错误;C、脂肪水解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C错误;D、脂肪分子中氧原子的比例比糖类中低,D错误。故选A
。15.A【分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具有保温、缓冲和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
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详解】A、脂质中磷脂是生物膜的
重要组成成分,A正确;B、脂质中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具有保温作用,B错误;C、磷脂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错误;D、脂质中性激素具有生物学活性,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D错误。故选A。16.A【分析】不能水解的糖是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由2分子单糖组成的糖是二
糖,如蔗糖,麦芽糖和乳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详解】A、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因此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但蔗糖不是还原糖,A错误;B、蔗糖和麦芽糖都是二糖,需要分解为单糖才能被吸收,B正确;C、葡萄糖是
细胞内主要的单糖,动植物细胞都有,是生命活动主要的能源物质,C正确;D、纤维素、淀粉和糖原都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因此水解可形成葡萄糖,基本单位是葡萄糖,D正确。故选A。17.C【分析】几丁质也是一种多糖,又称为壳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几丁质及其衍生
物在医药、化工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例如,几丁质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因此可用于废水处理;可以用于制作食品的包装纸和食品添加剂;可以用于制作人造皮肤等。【详解】①几丁质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因
此可用于处理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①正确;②一些科学家将膳食纤维称为“第七营养素”,②错误;③几丁质是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的成分,不是哺乳动物骨骼的组成成分之一,③错误;④几丁质可以用于制作食品的包装纸和食品添加剂和用于制作人造皮肤,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④两项正确,ABD
错误,C正确。故选C。18.B【分析】1g糖原氧化分解释放出约17kJ的能量,而1g脂肪可以放出约39kJ的能量。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当生命活动需要时可以分解利用。脂肪不仅是储能物质,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哺乳动物,如鲸
、海豹等,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层,起到保温的作用。生活在南极寒冷环境中的企鹅,体内脂肪可厚达4cm。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详解】①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①正确;②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②正确;③磷脂是生
物膜的重要成之一,③错误;④脂质中的性激素等物质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脂肪不具有调节代谢的作用,④错误;⑤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肠道对钙磷的吸收,⑤错误;⑥脂肪还有绝热、保温作用,可减少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的作用
,⑥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⑥正确,共三项,ACD错误,B正确。故选B。19.D【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
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详解】抗体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本质是氨基酸。D符合题意。故选D。20.C【分析】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详解】①该分子中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并且有氨基和羧
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①正确;②该分子中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并且有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②正确;③该分子中含有2个氨基和1个羧基,并且有氨基
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③正确;④该分子氨基和羧基没有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属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④错误。综上所述,属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有①②③,C正确。故选C。21.D【分析】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
子水。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3)
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详解】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该蛋白质分子由三条肽链构成,因此至少含有氨基和羧
基数目均为3。故选D。22.C【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
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详解】A、免疫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A正确;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如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B正确
;C、蛋白质结合Fe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C错误;D、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D正确。故选C。23.B【分析】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在胃里进行初步消化,胃蛋白酶初步分解蛋白质成多肽,然后在小肠里面,胰腺分泌的胰蛋
白酶和小肠分泌的氨基肽酶、二肽酶等,以多种方式分步地将多肽链水解为氨基酸。氨基酸透过小肠绒毛上皮进入血液,被人体吸收。【详解】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形成多肽,多肽经过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
构的蛋白质,因此胃、胰蛋白酶通过破坏空间结构形成多肽,再通过肽酶破坏肽键形成氨基酸,B正确,ACD错误。故选B。24.D【分析】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2、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
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3、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其原理是含有肽键的化合物可与铜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结合形成紫色络
合物。【详解】A、鸡蛋煮熟后,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但是肽键没有断裂,A错误;B、含有肽键的化合物可与铜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结合形成紫色络合物,而鸡蛋煮熟后,肽键没有断裂,故可以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B错误;C、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
解开后,其特定功能发生改变,C错误;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不能同时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应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D正确。故选D。【点睛】25.B【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
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再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详解】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二肽时,一个氨基酸上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上的羧基通过脱水缩合
的方式形成肽键,同时氨基上的“-H”和羧基上的“-OH”结合生成水。所以水分子中的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氧来自于羧基,B正确,ACD错误。故选B。26.C【分析】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中的遗传信息储存在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之中;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
NA,但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A、洋葱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因此其中的DNA存在于线粒体和细胞核中,A错误;B、RNA病毒只有RNA一种核酸,不含DNA,B错误;C、细胞构成的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真核细胞的DNA主要位于细胞核,其次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而原核细胞的DNA主要位于拟核,C正确;D、水稻为细胞生物,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故选C。27.C【分析】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分别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
氮碱基组成。【详解】DNA分子初步水解得到脱氧核苷酸,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水解即DNA分子完全水解得到脱氧核糖、磷酸、碱基,C符合题意。C正确。故选C。28.C【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
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3)细胞的鲜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O、C、H、N,干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C、O、N、H;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物包括蛋白质、脂质、糖类和核酸,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干重含量最多的有
机物是蛋白质。【详解】C是生命的核心元素,组成生物的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29.A【分析】细胞膜的组成: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细胞膜的结构特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
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详解】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糖类,A正确,BCD错误;故选A。30.A【分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或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双分子层的排布特点是疏水的尾部相对,亲水的头部分布在两侧。【详解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亲水性头部位于两侧,疏水尾部位于内部;蛋白质分子镶嵌、覆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磷脂双分子层是疏水的尾部相对,亲水的头部分布在两侧。分析图,只有A中的磷脂双分子层中疏水的尾部相对,亲水的头部分布在两侧,A正确,BCD
错误。故选A。【点睛】31.D【分析】1、生物膜的组成: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2、生物膜的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尾部朝向内侧)。3、蛋白质分子存在形态:有镶在表面、嵌入、贯穿三种,外侧的蛋白质分子与糖类结合形成糖
被。体现了生物膜的不对称性。(糖被与细胞识别、胞间信息交流等有密切联系)。4、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运动的)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糖类。其中,脂质约占总量的50%,蛋白质约占40%,糖类约占2%~10%。【详解】A、图中①
是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对细胞表面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A正确;B、②是蛋白质,蛋白质有多样的功能,也决定了细胞膜的功能多样性,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可以控制物质进出,B正确;C、③是磷脂双分子层
,是膜的基本骨架,亲水的物质不能随意通过,C正确;D、磷脂和蛋白质都可以运动,因而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故选D。32.C【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2)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
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细胞。(3)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的间隙连接,在相邻细胞间形成孔道结构。【详解】ABCD
、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BD错误,C正确。故选C。33.D【分析】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细胞
膜的功能特点表现为选择透过性。【详解】A、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细胞需要的物质可以进入细胞,A正确;B、细胞不需要或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一般不能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B正
确;C、细胞内的核酸等重要成分不会流失到细胞外,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C正确;D、对于细胞不需要或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一般不能进入细胞,但是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如致病的病毒、细菌等也能进入细胞,D错误。故选D。【点睛】34.C【分析】分析
题意可知: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这一现象说明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体现细
胞膜的流动性。【详解】由实验可知,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说明小鼠细胞膜和人细胞膜相融合,这一实验证明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即C正确,ABD错误。故选C。35.B【分析】1、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2、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嵴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内膜的表面积,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3、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以及“能量转换站”。4、、内质网是由膜构成的网状结构,分为滑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脂质合成车间,粗面内质网:蛋白质加工场所。内
质网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与细胞膜和核膜构成直接联系,并且内质网上能够形成囊泡,该囊泡会与高尔基体融合,与高尔基体形成间接联系。5、高尔基体的作用: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详解】ABC
D、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能量转换站”;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ACD错误,B正确。故选B
。36.B【分析】1、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双层膜,分开核内物质和细胞质;(2)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流;(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4)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2、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详解】A、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而核糖体中不含DNA,A错误;B、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
体上,因此细胞核是真核细胞中贮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B正确;C、线粒体含有少量的DNA,不是DNA贮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C错误;D、高尔基体不含遗传物质DNA,D错误。故选B。37.D【分析】1、细胞
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2、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地方;核孔的数目与细胞代谢有关,核孔越多的细胞,代谢越旺盛。【详解】A、细胞核具有双层膜结构,A正确;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存在和复制
的主要场所,B正确;C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正确;D错误。故选D。【点睛】38.B【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
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详解】A、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但生物大分子不能进出核膜,A错误;B、蛋白质、RNA等生物大分子可以穿过核孔进出细胞核,B正确;C、核
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错误;D、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D错误。故选B。【点睛】39.B【分析】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
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详解】A、核膜是双层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
胞质分开,A正确;B、膜上有核孔,是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不需要跨膜,核孔实现了细胞内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信息交流。但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不是自由的,例如DNA不能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因而核孔不是全透
性的,具有选择性,B错误;C、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都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C正确;D、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正确。故选B。40.D【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有人把细胞核比喻为细胞
“大脑”,细胞的“控制中心”。【详解】A、细胞核位于假根,所以嫁接实验的结果可以说明伞帽的形态可能由细胞核决定,A正确;B、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可以增加伞藻核移植实验,因为嫁接后的细胞中,有部分细胞质来自伞柄,部分细胞质来自假根,不能确定伞帽形态是由细胞核决定的,B正确;C、细胞质中有多种细
胞器,可以在伞帽的形成过程中合成构建伞帽的多种物质,包括蛋白质,C正确;D、伞藻属于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D。41.(1)砖红色紫色淀粉苏丹Ⅲ染液(2)BBA【分析】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糖,反应颜色为砖红色沉淀
;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颜色反应为紫色;淀粉遇碘变蓝;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分别呈橘黄色、红色。还原性糖的鉴定需要水浴加热,脂肪颗粒的观察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1)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
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为砖红色沉淀;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可与蛋白质产生紫色反应;淀粉与碘变蓝;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故表中的空格中a、b、c、d所代表的含义依次为砖红色、
紫色、淀粉、苏丹Ⅲ染液。(2)B过程是检测花生子叶中的脂肪颗粒实验,需要使用显微镜。脂肪需要使用苏丹III染液染色,然后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故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使用酒精洗去浮色的是B组。还
原糖的鉴定和蛋白质的鉴定均不需要使用显微镜,但还原糖的鉴定需要水浴加热,所以实验中需要水浴加热的是A组。【点睛】本题综合考查蛋白质、还原性糖和脂肪的鉴定、高倍显微镜的使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
题的能力。42.(1)物(2)b、c、A6d(3)气泡右上方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像【分析】1、物镜有螺纹,而目镜无螺纹,且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呈正相关,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成相反关系,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倍数与装片的距离是相反关系,即
距离越大,放大倍数越小。因此图1是物镜,且甲是低倍镜,乙是高倍镜;图2中,a和b是目镜,且a是低倍镜,b是高倍镜,c、d是物镜,c是高倍物镜,d是低倍物镜;图3中A中物镜与装片的距离最近,说明放大倍数最大。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
放大倍数。3、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1)图1中的镜头有螺纹,表示显微镜的物镜。(2)要仔细观察细胞核的形态时,应使用高倍镜,所以显微镜的目镜、
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b、c、A;物镜转换为40×后,则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在原来的基础上各放大4倍,因此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数为96÷4÷4=6(个);c、d是物镜,c是高倍物镜,d是低倍物镜,低倍镜显微视野
中比较明亮,因此c与d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d。(3)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视野中的黑边圆圈是制作装片时产生的气泡;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而气泡位于视野右上方,所以换高倍镜观察前,需将标本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点睛】本题较简单,
属于考纲中应用层次的考查,考查了显微镜的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技能等方面的知识,考生要能够准确辨别物镜和目镜中的高倍镜,以及高倍物镜与切片的距离;识记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以及高倍镜使用的操作步骤。43.氨基羧基肽键43多肽(四肽)3R基团24108【解析】试题分析:(1)由图可知1是氨基,7是羧基,而3是
肽键。(2)该化合物含有3,5,6三个肽键说明是4个氨基酸脱去3个水形成的四肽,含有3个肽键。(3)氨基酸种类的不同是由R基决定的,在图中的编号是2,4,10和8.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一个中心碳原子上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一个
R基和一个H。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中的蛋白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识别分析能力。44.(1)脱氧核糖核酸(2)核糖(3)遗传信息RNA(4)7【分析】分析题图:核酸甲含有碱基T,为DNA
链,其中1为磷酸,2为含氮碱基,3为脱氧核糖,4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核酸乙含有碱基U,为RNA链,其中5为核糖。(1)核酸甲含有碱基T,为DNA,其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2)由以上分析可知,结构5为核糖。(3)核酸是细胞
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HIV、SARS所含核酸的种类是RNA。(4)甲为DNA链,有4种脱氧核苷酸,乙为RNA链,有3种核糖核苷酸,共7种核苷酸。【点睛】本题结合核酸局部图解,考查DNA和RNA的异同、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识记DN
A和RNA的化学组成,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45.(1)动物13中心体叶绿体细胞壁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或有成形的细胞核)(2)电子显微镜(3)9线粒体健那绿(4)细胞核(5)3和8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分析】图示为动物细胞,1是细胞膜,2是细胞质,3是高尔基
体,4是染色质,5是核膜,6是核仁,7是核膜上的核糖体,8是内质网,9是线粒体,10是核孔,11是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12游离核糖体,13中心体。(1)由图可知,细胞中有中心体(13),而无细胞壁和液泡(叶绿体),所以是动物细胞;与原核细胞
相比最显著的区别是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图示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只有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3)线粒体(9)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给线粒体染色的试剂是健那绿。(4)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
遗传的控制中心。(5)胰岛素是分泌蛋白,与其加工、运输和分泌有直接关系的膜性细胞器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即3和8;胞膜能将分泌物从细胞内排出到细胞外,体现了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要求学生掌握动物细胞的判断方法和识记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
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