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辽宁省朝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地理 PDF版含解析.pdf,共(5)页,3.16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c91db1e485a0cbaa66630693623a3e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QQABDQYEgggIQIAAAQhCAwE4CgKQkAAAAQgGBAAMIAAASAFABCA=}#}{#{QQABDQYEgggIQIAAAQhCAwE4CgKQkAAAAQgGBAAMIAAASAFABCA=}#}{#{QQABDQYEgg
gIQIAAAQhCAwE4CgKQkAAAAQgGBAAMIAAASAFABCA=}#}地理答案第1页(共2页)高一年级10月月考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1.B【解析】月球距离太阳的距离与地球距离太阳
的距离差异不大,A错误;月球相较于地球,其体积质量小,引力小,难以形成有效的磁场和足够的大气,造成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极大,缺乏液态水,难以存在生命,B正确;月球公转速度过快和陨石撞击较多虽会对生命存在产生影响,但都不是难以存在生命的根本原因,CD错误。故选B。2.C【解析】月
球没有大气层,A错误;月球岩浆活动早已停止,其南极附近不存在地热,B错误;月球南极存在着长时间的阴影区,气温低,但温差相对较小,存在大量固态水,有一定的水环境,为微生物的存在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C正确;月
球南极气温低,不存在液态水,D错误。故选C。3.D【解析】由题可知,火星轨道倾角的存在意味着火星轨道与地球轨道不在同一平面上,导致火星探测器会错过火星,所以需要多次调整轨道,D正确;两者绕日公转方向相同,A错误;火星和地球质量大小不同会产生引力的差异及绕日的公转速度差异,会对火星探测器产生影响,
主要影响探测器的速度调整,因此质量不同和公转速度差异并不是多次进行轨控动作的主要原因,BC错误。故选D。4.C【解析】深空机动是在地火转移轨道的起始段进行,通过调整探测器的轨道仰角,以便探测器能被火星捕获。位于从地球的公转面进入到火星的公转面的起始阶段,为图中③,C正确;
①、②还在地球绕公转阶段,AB错误;④已经进入环火星公转阶段,D错误。故选C。5.B【解析】甲类能源是人类对太阳能的直接利用,水能是由太阳能转化形成的能源,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源,煤炭、石油均属于化石储藏形成的能源。故选B。6.A【解析】风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其他三项为太
阳活动带来的影响。故选A。7.B【解析】图示太阳活动处的亮度明显大于周边,说明是一种增亮现象的太阳活动,即出现在色球层中的耀斑。故选B。8.C【解析】在太阳活动峰年说明太阳活动频繁时,可以影响无线电短
波通信,但是A项说法太绝对,A错误;火山活动与太阳活动无关,B错误;太阳活动高峰期,地球上会产生如极光这样的天气现象,D错误;太阳活动与地球上的降水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太阳活动峰年的时候,地球上的降水可能会增多,会增加农业用水,可能会增加农作物的产量,C正确。故选C。9.D【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森林化石形成于古生代,始祖鸟化石形成于距今1.5亿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A错误;恐龙化石形成于中生代,B错误;猛犸象化石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C错误;珊瑚化石形成于古生代,与该森林化石的形成时期相同,D正确。故
选D。10.B【解析】该植物生活在古生代,中生代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A错误;古生代中后期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B正确;大量铁、镍等金属矿产主要形成于古生代之前,C错误;喜马拉雅山脉形成于新生代,D错误。故选B。11.A【解析】据图示可
知F地层和Y地层所包含的生物化石类型完全一致,这说明F、Y可能形成于同一时期,A正确;F岩层中有恐龙足迹化石,应是在中生代,而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B错误;F地层内含有恐龙足迹化石,这说明该地质时期爬行动物盛行,应为中生代,C错误;B、W所包含的生物化石类型完全一致,这说
明B、W可能形成于同一时期,D错误。故选A。12.C【解析】据图示可知G地层内含有哺乳类动物和鸟类化石,这说明该地质时期哺乳类动物和鸟类盛行,应为新生代,新生代对应繁盛的植物是被子植物,蕨类植物繁盛于古生代,A错误;联合古陆开始解体于中生代,完全解体于新生代,B错
误;高大山脉形成是在新生代,C正确;中生代裸子植物繁茂,是一个重要的造煤时期,D错误。故选C。13.D【解析】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材料中震源深度为10千米,那么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故选D。14.B【解析】地震
波分为纵波(P)和横波(S);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体,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波速比横波快,地震发生时,附近船上的人的感觉是上下颠簸,而无左右摇晃。故选B。15.A【解析】地壳的厚度与海拔高度大致呈正相关,海拔越高的地方地壳厚度越大,A正确;地球
的外核可能为液态,地球磁场的形成可能与外核有关,B错误;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C错误;地核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组成,D错误。故选A。16.B【解析】读图分析,D圈层不单独占有圈层,而是渗透到其他圈
层,可知D圈层应为生物圈;水圈在地表能量转换中起到重要作用,A错误;生物圈是一个有机圈层,B正确;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错误;大气圈主要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D错误。故选B。17.【参考答案】(1)地月系;(2分)太阳系(2分);土星。(2分)(2
)C;(2分)E。(2分){#{QQABDQYEgggIQIAAAQhCAwE4CgKQkAAAAQgGBAAMIAAASAFABCA=}#}地理答案第2页(共2页)(3)宇宙环境。(2分)(4)B;(2分)日地距离适中。(2分)【解析】(1)图中天体系统有由太阳及其八大行星构成的太阳
系及地月系。太阳系中木星和土星属于巨行星。(2)根据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A为金星,B为地球,C为火星,D为小行星带,E为木星,F为土星,G为天王星,H为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3)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过程中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的运动特征,
八大行星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行星运动有序安全,地球处于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中。(4)根据第(2)小题的分析知,B为地球;从图中可看出其表面温度适中的原因是由于日地距离适中。18.【参考答案】(1)地质时期,胡康谷地植物茂密,昆虫繁多,火山活
动频繁,大量火山灰石块坠落砸击树木;松脂类树木伤口处流出树脂,包裹住一部分昆虫后掉落地表,随后发生地壳活动,树脂没入地层之中,经矿化作用形成虫珀。(每点2分,答出2点得4分)(2)有利影响:煤炭由古代植物遗体埋
在地层下或地壳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火山爆发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温室气体增多,大气温度升高,加速植物生长;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有利于提高周围地区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不利影响:火山爆发,大量岩浆涌出,烧毁周边地区植物,
减少植物数量;火山灰大量覆盖植物表面,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大量火山灰进入大气层,大气浑浊,不利于植物光合作用等。(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3)动物类型是爬行动物;(2分)植物类型是裸子植物。(2分)【解析】(1)历史上该地应该有众
多的松脂类树木和大量的昆虫,而该地湿热的季风气候让其有这种可能,使该地森林茂密,松脂类树木和动物广泛分布,且树脂分泌多;形成虫珀的另一条件是要有树脂流出,而材料中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爆发时落下的火山灰石块砸击或动物撞击等可以加速树脂流出,从而让昆虫得以被树
脂包裹,并且由于树脂分泌多,树脂浸没动物的机会大。剩下最后一步,还需要地壳运动导致被树脂包裹的昆虫得以埋藏于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经矿化后形成。(2)火山活动对煤炭形成的影响主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有利影响:煤炭是亿万
年前大量植物埋在地下,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地球化学、物理化学作用后转变成的。火山活动会释放二氧化碳,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促进植物光合作用,有利于有机质的形成;火山活动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同时产生大量的温室气
体,导致温室效应增强,气温升高,热量条件变好,有利于植物生长;火山活动产生的火山灰,肥力较高,能够提高周围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植物生长。不利影响:火山活动会产生大量的岩浆,会焚毁周围的森林,导致植被减少;火山灰沉降到植被叶片、枝、茎的表面,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大量火山
灰进入大气平流层,短时间内难以沉降,会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等。(3)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有代表性的爬行动物恐龙在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了大繁盛,中生代也称为爬行动物时代。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19.【参考答案】(1)M是莫霍界面
;N是古登堡界面;经过M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均明显增加;经过N时,纵波的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2)c圈层是地壳。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陆地地壳的厚度一般在39-41千米之间;陆地上一般海拔越高,地壳越厚;而海洋地壳的厚度一般只有5-10千米。(每点2分,
答出3点得6分)(3)生物圈的范围包括a的下层,c的上部和整个水圈b。(每点2分,答出2点得4分)【解析】(1)根据图中M面的深度判断可知,其深度较浅,位于c地壳和d地幔之间,为莫霍界面;N界面位于地下2900千米处,位于地幔f和地核g之间,为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横波和纵波在
大陆地下平均39-41千米以下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在地下2900千米处,横波消失,纵波的传播速度降低后继续向下传播。(2)c圈层在莫霍界面以上,所以是地壳,地壳的厚度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世界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陆地地壳的
厚度较厚,一般在39-41千米之间;陆地上一般海拔越高,地壳越厚,而海洋地壳较薄,厚度一般只有5-10千米。(3)生物圈融合在各圈层中,包括了大气圈a的下层,岩石圈c的上部和整个水圈b。{#{QQABDQYEgggIQI
AAAQhCAwE4CgKQkAAAAQgGBAAMIAAASAFAB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