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9+1高中联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答案.pdf,共(4)页,333.69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c059e67e9db8905fda399841ae5461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9+1高中联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B【解析】根据题干
材料“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判断该时期应该属于母系氏族社会,选B。2.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强有力的中心政权”“有归服于中心政权的周边方国”“中央王朝的中心地位得到周围方国的承认,但尚无力直接控制地方势力”等
一系列信息综合判断,该时期应该是夏商时期,选A;西周时期对地方进行分封,与题干中‘归服于中心政权的周边方国’不相符合,B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式微,中心政权不再强有力,C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势力分裂割据,并没有一个强有力并得到地方势力承认的中央
政府,D错误。3.C【解析】题干材料虽然是讲练兵习武,但重点在强调仁义和礼仪问题,排除A和D;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礼崩乐坏,所以不可能严格遵循“仁”和“礼”的原则,排除B;但是春秋战国相去西周不远,虽然礼仪制度遭到破坏,但是仍然保留了浓厚的礼仪化色彩,所以C正确。4.D【解析】“君上
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意思是“君主统治人们,在国家有难的时候要求人民去拼战,在国家安定的时候要尽力农作”,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的是严刑峻法,属于法家思想,该材料也是来自于《韩非子•六反》,所以D正确。5.B【解析】题干中“宗室”主要是指当
时秦国的贵族阶级,商鞅在变法中用军功爵制取代了原来的世袭制,从而触犯了贵族阶级的利益,导致了“宗室多怨鞅”的局面产生,所以选B;“重农抑商”、“连坐告发”、“拆散大家庭”等均不影响贵族利益,所以A、C、D均错误。6.B【解析】秦朝建都咸阳,西汉建都长安,曹魏建
都洛阳,唐朝建都长安,所以B正确。7.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秦汉”和“重视个人修养、正确区分义利关系”两个条件,确定新的选官方式应该为察举制,B正确;世官制是先秦的主要选官制度,A错误;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C错误;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开始的,D错误。8.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领域”“南方人士”等相关内容来作出判断,祖冲之属于南朝人士,精确计算圆周率;贾思勰属于北朝人士,不属于南方人士;法显属于东晋佛学大师,南方人士;
僧一行属于唐朝天文学家,不属于魏晋南北朝人士,所以C正确。9.D【解析】唐玄宗封东北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所以D正确;唐朝对东西突厥实施的是战争征服和机构设置来进行控制管理,所以A、B错误;唐朝对吐蕃实行的是和亲和会盟政策,所以C错误。10.B【解析】地图
中②所在区域都城东京,说明这是北宋而不是南宋,所以B正确。11.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掌天下财赋之数”,说明其掌管财政权,三司掌财政,所以C正确;中书门下掌行政权,所以A错误;枢密院掌军政权,所以B错误;台谏掌监察权,所以D错误。12.
C【解析】根据题干中“宋神宗”判断是王安石变法的背景,C正确;范仲淹改革在宋仁宗时期,A错误;杨炎两税法改革在唐德宗时期,B错误;宋神宗在北宋而不在南宋,D错误。13.D【解析】宋代科举考试“取士不问家世”,从而使得大批平民士人进入政坛,不少身居高位,所以D正确;隋朝建立后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
方式选拔官员,所以A错误;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并首创武举和殿试,所以B错误;宋代科举制度原则上面向社会全面放开,但不能说彻底放开,所以C错误。14.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出现大量研究自然万物的谱录,一
方面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就是儒学的“格物致知”精神提倡通过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来获得真理,所以A项正确。15.B【解析】根据材料“是金代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可判断其“军民合一”的特点,B项正确;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制度,
所以A项错误;“因俗而治”“原始民主”均不合题意,所以C、D项错误。{#{QQABJYSEoggAABJAAAgCAwnCCEIQkAECCIoORAAEoAAAAQNABCA=}#}16.B【解析】材料中“犬牙交错”“互相制衡
”“接受朝廷……管理”“朝廷遣官巡察”“行省官员朝觐述职”等,用各种方式来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犬牙交错”旨在加强中央集权,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而且“犬牙交错”也不是元朝首创,A项错误;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C项错误;“互相制
衡”说明没有造成行省高级官员的专权,D项错误。17.C【解析】根据材料“兼论南北方农业技术”“广泛介绍各种农具”判断是元朝王祯的《农书》,C项正确;《神农本草经》是东汉药物学专著,A项错误;《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的农书著作,主
要总结北方农业生产经验,B错误;《梦溪笔谈》北宋沈括所著,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不限于农业科技,D项错误。18.D【解析】根据材料“最后以万历皇帝的妥协而告终”说明皇权受到一定制约,D项正确;明清君主专制走向强化而不是衰弱,A项错误;大臣们团结一
心,是为了维护礼法和祖训,而不是结党营私,B项错误;题干材料旨在说明皇帝与大臣们在立嗣问题上的对峙,不能说明政治危机逐渐加深,C项错误。19.B【解析】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戚继光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所以②③不相对应,B项正确。20.C【解析】清朝派驻藏大臣与地方宗教领袖达赖、班禅共同治理
西藏,①错误;中央在蒙古族地区设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③错误;所以C项正确。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1.B【解析】根据材料可得知,
该事件指“国人暴动”,之后周厉王出逃,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B项正确;该事件指“国人暴动”本身,A错误;“国人暴动”在公元前841年,犬戎灭西周在公元前771年,平王东迁在公元前7
70年,它们之间构不成直接的因果联系,C、D错误。22.B【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而不是激化民族矛盾,B正确。23.D【解析】根据材料“因地之广狭瘠腴而制赋”“户无常赋,视地以为
赋”“贫者鬻田则赋轻,富者加地则役重”可判断该制度主要按土地缴税,应为两税法,D正确;材料阐述的是赋税制度,而均田制属于土地制度,A错误;租调制和租庸调制主要按人丁缴税,B、C错误。24.D【解析】高
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推广种植,是在明清,而不在元朝,所以D项正确。25.A【解析】结合教材知识,因为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才促进长途和大额贸易迅速发展,商业资本不断集聚,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不断涌现,土地大额交易频繁进行,A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并未被抛弃,B错误;手
工业行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与题干中土地大额交易频繁进行等并不直接相关,C错误;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兴起与长途和大额贸易以及土地大额交易并不直接相关,D错误。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6题20分,第27题20分,第28题5分,共45分)26.(20分)(1)治世:文景之治(2分)原因:
黄老无为思想(2分);与民休息政策(与民休息/休养生息/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2分)【解析】根据材料“汉兴七十年”可直接判断这是西汉前期的治世“文景之治”,结合教材知识,西汉“文景之治”出
现的背景是“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和“与民休息”的政策,写出具体措施可同等得分。(2)原因:豪强地主、皇族宗亲、公卿大夫等地方势力兼并土地、骄奢放纵。(2分)措施: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划13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任用酷吏治理
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任意2点,共4分)【解析】根据材料“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公卿大夫……室庐舆服僭于上”{#{QQABJYSEoggAABJAAAgCAwnCCEIQkAECCIoORAA
EoAAAAQNABCA=}#}可直接得出原因。措施则需要结合教材所学知识,要注意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进行阐述。(3)经济政策:均输平准(2分)影响:增加国家收入;平抑天下物价;使工商业者重新从事农业生产。(任意2点4分)体裁创新: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2分)【解析】根据材料“各
往往县置均输盐铁官”“置平准于京师”可得出“均输平准”的经济政策。结合教材所学,“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以及材料中“故抑天下物”“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皆
取足大农。”可得出“增加国家收入”“平抑天下物价”两大影响,再根据材料“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反”通“返”,“本”即农业,可得出“使工商业者重新从事农业生产”的第三大影响。《史记》首创纪传体
通史体裁为教材基础知识,根据教材识记即可。27.(20分)(1)历史事件: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灭亡/西晋被少数民族灭亡/永嘉之乱(2分)应对: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2分)政治特点: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
享受政治、经济特权而形成特殊的士族阶层,是东晋司马政权的主要支柱,形成士族专权的局面;而“导”所在王氏家族是其中的代表。(只要写出“世家大族世代享受政治经济特权”“士族特权”“士族专权”“王氏家族是士族
代表”等均可得分)(2分)【解析】根据材料“俄而洛京倾覆”以及“避乱江左”以及材料出处“《晋书》”等信息,可知,此历史事件应当是内迁匈奴贵族攻陷西晋都城洛阳,西晋灭亡。随即,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东晋。材料中的“导”,根据教材“历史
纵横”,可知是东晋士族王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其显赫地位主要来自于其家族势力,而士族专权是魏晋时期重要的政治特点。(2)历史事件:安史之乱(2分)重大影响:将领拥兵自重,削弱中央集权;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占领河西陇右;唐朝在内地增设藩镇,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唐朝统治力量;(任意2点4分)使唐朝从
此由盛转衰。(2分)【解析】“安史之乱”发生于755年,根据材料“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以及诗句出处括号注释“758年”可判断出该事件为“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对唐朝统治的影响回忆教材知识即可。(3)原因
:北方屡次战乱,对中原地区造成极大破坏;战乱使北民不断南迁,为南方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以及劳动力;导致经济和文化重心不断南移,并在宋元时期南北差距逐渐扩大。(6分)【解析】首先要理解材料中“鞑人绝望江南,如在天上”这句话的意思,指的是北方的少数民族(鞑子)对南方的羡慕之情,然后再
来理解鞑子为什么要羡慕南方,从而联系到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经济的繁荣。而经济重心为何南移,材料一、二、三均提到同一原因,即北方战乱,一方面破坏中原经济,另一方面导致北民南下,再结合教材知识,北民南下为南方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以及劳动力,推动了南方经济的繁荣发
展。28.(5分)判断:墨子出生下层平民。(2分)分析:因为英布因受过黥刑而称黥布,所以墨子很有可能因受墨刑而称墨子(1分);商周时期遵循礼制,“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会受墨刑惩罚的,应该是平民而不是贵族(1分);又根据古史材料得知,贵族有
姓氏而平民无姓氏,后人以墨刑称呼墨子,说明墨子可能本无姓氏,当是平民出身(1分)。综上所述,墨子应该出身平民阶层。【解析】如答案所示分析过程。{#{QQABJYSEoggAABJAAAgCAwnCCEIQkAECCIoORAA
EoAAAAQNABCA=}#}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